西安市水资源状况

合集下载

西安市自然资源

西安市自然资源

西安市自然资源
西安市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都。

西安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山川、水域、植被等。

在西安市境内,有秦岭山脉的余脉,山势起伏,气候宜人。

下面将从地理环境、水资源、植被等多个方面介绍西安市的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东南部,秦岭山脉的北部,地势东高西低。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西安市气候多样,有雨量充沛的春夏季和阳光充足的秋冬季,适宜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维护。

此外,西安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资源:西安市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渭河、灞河等。

这些河流为当地农田灌溉、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西安市的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西安市还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工作,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植被:西安市植被覆盖率较高,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完整。

西安市周边的秦岭山区更是植被种类丰富,是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天堂。

政府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保护植被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西安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是一座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西安地理概况

西安地理概况

西安Edited by CHENG.DA.XIA ※初识西安别名:长安、镐京、大京、西京等行政区域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北地区陕西省下辖地区:11个市辖区、2个县政府驻地: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未央广场电话区号:029邮政编码:710000地理位置:关中平原中部面积:10752平方公里人口:1000.37万人(2018年)方言:关中语言-西安话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兵马俑、钟鼓楼、大雁塔、小雁塔、秦岭、大明宫、未央宫等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火车站: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等车牌代码:陕A、陕U高等学府: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电等市花:石榴花市树:国槐地区生产总值:8346.86亿元(2018)比较:佛山地区生产总值:9500亿元(2017)人均生产总值:85114元(2018)比较:佛山人均生产总值:124722元(2017)建成区面积:700.27平方公里(2018)国际友好城市:33个※自然地理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

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

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

截至2016年,西安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1)地形地貌: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

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

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的“水荒”及其解决

西安的“水荒”及其解决
一、水资源短缺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制约 西安位于中国西北内陆黄土高原南部关中衙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为秦 岭山地,北是渭河平原。境内河网密集,共有大小河流54条。但除北部的渭河、泾河 系过境河流,其余河流均发源于境内的秦岭山地。受气候影响,这些河流的径流量均不 大,而且季节性变化明显。根据统计,西安市境内年河川径流总量约为24.87亿立方米, 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45%’56%,枯水期径流量仅为全年总量的2%,且时有断流现 象。加上地下水资源量16.95亿立方米,西安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有31.46亿立方米 ①。按2007年底总人口计算,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仅为325立方米,相当于陕西省 均占有量的1/3,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4,远远低于国际 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属于水资源 严重不足地区。即使按1952年总人口252.9万锄计算,人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也只有983 立方米,仍然没有达到临界值。 水资源的不足给西安市的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1954年西安市便已 发现供水紧张苗头,1959年夏季出现供需差距4万立方米/日。之后随着城市规模的迅 速扩展,城市供水需求急剧增长,缺口越来越大,1961年供需差距为6万立方米/日, 1971年供需差距为lO万立方米/日,至1990年达27.1万立方米/日@。自1969年至1995 年,几乎每年夏季西安都要出现水荒,许多居民饮水困难,工厂因缺水而停产减产,甚 至一些高等院校也因水荒不得不提前放假。1969年夏,有85%的地区自来水上不了楼, 40%的地区实行定时供水,大街小巷到处是人们排队等水、接水的“长龙”;北郊、东南
且要早搞。确定西安市为建设单位,由西安市委托省水电设计院勘探设计。同时还就整 个工程资金的来源进行了研究。1982年4月14日,省政府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在黑 河建库解决西安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问题。4月26日,西安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报告,

陕西西安水质问题严重水资源保护任务重

陕西西安水质问题严重水资源保护任务重

陕西西安水质问题严重水资源保护任务重尊敬的读者: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的水质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保护任务变得十分紧迫。

作为一座重要的历史名城,西安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众多游客向往之地。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加,水质问题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本文将就西安市水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西安水质问题的现状1. 水源污染严重西安市的水源主要来自于渭河、灞河和引黄灌区的供水径流,而这些水源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由于渭河和灞河流域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水质已经明显下降。

在引黄灌区,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导致了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大量入侵,直接威胁到了水质安全。

2. 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随着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快速增长,西安市的地下水超采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高强度可持续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下降以及土壤沉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

这不仅对城市供水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也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二、西安水资源保护的挑战1. 宏观层面的问题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西安市存在着宏观层面的问题。

首先,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相关措施和制度缺乏针对性和执行力度。

其次,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缺乏统一指挥部署,相关部门分散、信息共享不畅,导致监管不到位。

最后,公众缺乏水资源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2. 技术应用和管理问题在技术应用和管理方面,西安市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水资源监测和预警体系不够健全,对于水质变化和危害的及时发现和预警存在困难。

其次,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缺乏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管理经验,浪费严重。

最后,现有的环境监测能力和执法力度有限,监管难度大。

三、西安水资源保护的对策1.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针对西安市水资源保护的现状和挑战,我们应该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西安市北郊水资源水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西安市北郊水资源水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西安市北郊水资源水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西安市北郊水资源水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进步和居民生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长.关爱水环境.保护水环境,防止水污染,有效利用并合理配置水资源,改善城乡地下水文地质条件,杜绝无序开采和滥截滥用,已成为水利工作者在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西安市北郊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就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解决办法和管理思路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作者:颜彩红张兴平作者单位:西安市渭泸河城市段管理中心,陕西,西安,710016 刊名:陕西水利英文刊名:SHAANXI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 2008 ""(z2) 分类号: X824 关键词:水资源水质分析对策。

西安水资源状况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节水减排机制研究

西安水资源状况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节水减排机制研究

1 0 0万人 ,是城 市人 口最 密集 的公共 机构 ,也是城 市最 大
水污染加剧 、水供需 紧张 、水 资源短 缺 以及 用水效 率低 下 等现象 日益严 重 ,影 响 了我 国经 济 和社 会 的可持 续 发展 。 2 0 1 0年 《 中 国可持 续发 展水 资 源 战略研 究 综合 报 告》 显
示 :我 国人均水资源量为 2 2 2 0 m ,到 2 0 3 0年我 国人 口达到 最高峰 1 6亿 的时候 ,人 均水 资 源量将 降 到 1 7 6 0 m 。按 国 际标准 ,人均水资源量少 于 1 7 0 0 m 为用水 紧张 的国家。可 见 ,我 国面临着严 峻的水 资源利用 形势 。解 决缺 水 问题 需
3 .用 水 工 艺 落 后

方 面 西 安 市 的企 业 大 多 是 老 企 业 ,设 备 陈 旧 ,工 艺
落后 ,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 ,除火 电行业水 的重 复利用 率 在9 0 %以上外 ,其他工 业均在 4 0 %左 右 ,乡镇 企业 更低 , 工业用水定额较先进地 区偏 高。另一方 面 ,关 中灌溉历 史 悠久 ,灌 区多 为老灌 区,工 程年久 失修 ,输 水损失 大 ,平
专题
西 安 水 资 源 状 况 及 西 安成 阳 国际机 场 节 水 减 排机 制研 究
・ ・ ・ ・ 高 戈
( 西部 机 场集 团有 限公 司机 场 建设指挥 部 )
随着人 口的不 断增长 和国 民经 济 的加速发 展 ,我 国的 最小值 的 2 . 8 9倍 ;年 内降水主要集 中在 6— 9月 ,4个月 降 水量 约占全年 降水量 的 5 7 %。从空 间分 布看 ,径 流主要分 布在 山区 ,山区径 流 占地表 径流总量 的 8 6 . 4 % ;平 川和 台 塬 阶地 区仅 占 1 3 . 6 %。

2018年全国及西安市人均水资源量对比

2018年全国及西安市人均水资源量对比

2018年全国及西安市⼈均⽔资源量对⽐2018年全国及西安市⼈均⽔资源量对⽐
2018年全国⽔资源总量为27462.5亿⽴⽅⽶,⼈⼝13.9008亿⼈,⼈均⽔资源量1975.6⽴⽅⽶;2018年⼈均⽔资源量最少的城市为天津,⼈均⽔资源量113.05⽴⽅⽶,⼈均⽔资源量最多的为
西藏,为138164⽴⽅⽶;2018年陕西省⼈均⽔资源量为968.34⽴⽅⽶。

2018年西安市⽔资源总量为21.9亿⽴⽅⽶,常住⼈⼝1000.37万⼈,⼈均⽔资源量218.92⽴⽅⽶,占全国⼈均⽔资源量的九分之⼀,占全省⽔资源量的九分之⼆。

2018年成都市⽔资源总量143.26亿⽴⽅⽶,⼈⼝1633.00万⼈,⼈均⽔资源量877⽴⽅⽶. 2018年度郑州市⽔资源总量为亿m32019年,兰州市降⾬量428.4毫⽶,较上年下降14.6%,⾃
产地表⽔资源量4.47亿⽴⽅⽶,地下⽔资源0.68亿⽴⽅⽶,⽔资源总量5.15亿⽴⽅⽶。

兰州市属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量为322毫⽶,多年平均⼊境⽔资源量为317.6亿⽴⽅⽶,多年平均出境⽔资源量为310.9亿⽴⽅⽶,多年平均⾃产⽔资源总量为2.63亿⽴⽅⽶,其中⾃产⽔资源总量2.23亿⽴⽅⽶,地下⽔资源量为0.40亿⽴⽅⽶。

呼市当地⽔资源总量为11.88亿m3。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和对策研究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和对策研究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和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在分析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推动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再生水利用;水资源;西安市0 引言西安市目前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3.47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25立方米,仅为陕西省人均占有量的1/4、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远低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用水量日益增长,供需矛盾日趋凸显,为了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陕西境内实施了一系列的“南水北调”工程,基本解决了目前的缺水状况,但根据长远规划来看,要实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还要进一步寻求稳定的水资源。

目前我国一些缺水城市和世界上许多面临着严重水危机的国家都在积极利用再生水,实践证明再生水具有不受气候影响,不与临近地区争水源,稳定可靠的特点,作为供水水源,在一定使用范围内是比较经济、可靠的,是解决城市缺水的重要途径之一。

1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近几年,西安市积极利用引导和示范投入手段,促进再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开发,同时,于2012年制定并审批通过了《西安市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管理条例》。

以此为契机,西安市的再生水利用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1再生水利用作为生态景观用水丰庆公园是我市第一家大面积大规模使用再生水作为生态景观用水的公园,位于公园中心位置的丰庆湖,湖面面积56亩,自2005年10月正式开园注入自来水后,湖水7年来没有换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水浑浊,水质逐渐下降,自2012年10月起,公园从排水、清淤、冲洗,到引入再生水注入湖中,历时约2个月,将湖水由原来长期采用的自来水全部更换为再生水。

1.2 再生水利用作为生活杂用水西安思源学院是西安市环境保护局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被授予污水再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单位。

目前,学院的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大小32栋建筑物、1000多间集体和单体的卫生间、48万平方米绿地以及清洗道路、建筑施工等全都用上了再生水,学院每年可节省自来水100多万立方米,节约资金300余万元。

西安市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

西安市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

是 全 国人 均 水 平 的 1 . % 。 降 水 量 和 径 流 量 的 67
时间 分 配 不 均 匀 , 内 降 水 主 要 集 中 在 4— 1 月 , 年 0 为
在工农业用水效 率上 , 农业用 水效 率仅 为 3 %左右 , 0 与发 达 国家 7 %~8 %的利用 率相 距 很远 , 0 0 工业 生产 中水 资源重 复利用率也很低 , 不超 过 5 %。工 业 用水 万元 产值 用 水量 0 近 20 , 0 m3而发达 国家工业用 水 的重复 利用 率 已超过 8 %, 0 工业万元产值耗 水量 不足 3 m3 0 。市区污水 集 中处 理率仅 为
段 渭 河 、 河 水 质 均 劣 于 V级 。 旧 城 区 及 相 邻 的 北 郊 污 灌 灞 区 , 中 有 4种 以上 污 染 物 超 过 饮 用 水 标 准 , 大 超 标 率 达 水 最
2倍 以上 , 质严重 恶化 , 水 既不 能饮 用 , 不 能做工 业 用水 。 也
同 时 废 渣 和 垃 圾 随 处 堆 放 , 水 直 接 灌 溉 农 田 , 地 表 水 和 污 使
市 22 0 0年 水 资 源 的 供 需 平 衡 进 行 了 预 测 , 出 了 实 现 水 资 源 供 需 平 衡 的 相 关 措 施 。 提 关 键 词 : 资 源 ; 需 平 衡 ; 安 市 水 供 西
中图分类号 :3 P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X(0 2 0 —0 3 —0 10 —5 8 2 0 )2 0 1 3
维普资讯
20 0 2年 5月 第 1 8卷 第 2期
陕西 教 育学 院学 报
J un l fS a n iIsi t fE u ain o r a h a x n t ueo d ct o t o

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_惠泱河

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_惠泱河

1998年8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 ug.1998第28卷第4期 Jour nal o f N or thwest U niver 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 ion) V ol.28N o.4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0惠泱河(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710069,西安;44岁,副教授)摘 要 分析了西安市区水荒的成因是:水资源较少、城市发展过快与水污染严重等。

提出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串珠状”城市供水系统;节约用水与污水资源化;控制市区发展规模。

指出解决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西安市;水荒;可持续发展分类号 S237.1;S273.4西安市位于陕西省的中部,东经107°40′~109°49′,北纬33°42′~34°45′,面积9983km2。

辖8区5县,北部属渭河平原,南部属秦岭山地。

本文所指的市区包括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6区,面积854 km2,位于渭河南侧的阶地平原上。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作为中国的古都之一,已有3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现在西安已成为我国北方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科技、商贸、旅游和文化中心,是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特大型城市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一直是西安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地表水的污染日趋严重,更加剧了西安市区的水荒;地下水过量开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明显。

因此研究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西安水荒成因的分析,提出解决市区缺水问题的主要对策,以便为西安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1 水资源问题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影响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西安城市的发展,历史上如此,现代更是如此。

1.1 水资源与古长安的变迁逐水而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有12个王朝在西安地区建都,历时1152年。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枯竭与地面沉降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枯竭与地面沉降
Zo k m
:


降落 漏
见 全 市 地 下水 开 采 量 是 十 分 巨 大 的 表明 量
, ,
有迹 象
各地 下 水 源 地 的 开 采 量 已 超 过 补 给
,
津 河水 源地

位 于 西 安 西 郊 的 阵 河河
6 。一 7 0

造 成 地 下 水位 剧 烈 下 降
,
并产 生 了 地 面
旁地 下 水 源 地
有井 个 一3i m
但 由 于 城 市供 水 需要

12 L
~
大 超 过 了动 储 量
,
使 中心 动 水 位 下 降 了 2 1
2 。
3 0 00
4 (m)

雀摆 公 一
五一
19 6 8
;奋

厂~
\


(大)
降 落 漏 斗 面 积 扩 大 至 2 0k m
,
现静
,


2000
水位 巳 降 到 采 水 含 水 量 的 顶 板 以 下
,

,
1 9 5 7年 众
地 下 水 位连年下 降
Zo m
曰 1 U 八忽 注 们六 n八 é 珠 陌 含
ó舀 ó
广
,
中心 水 位 已 下 降 了 1 8 一
图 2)

,
每 天 只 能 开 采 动 储量
.
6 8
降 落 漏 斗面 积 已 扩 大 到
U n
现 实际 采 水 量 为 2
,
2万 吨
,
生产 井 数 开 采 量 便大
.
图2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1 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

地理坐标北纬33°39′~34°45′,东经107°40′~109°49′,东西长204Km,南北最大宽约116Km,面积10108Km2。

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

平原地区高程400m左右,黄土台塬区500~700m之间,浅山丘陵区500~1000m,秦岭中高山区800~3000m,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

1.1.2气候概况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13.3℃,日照时数1684~2243h,平原区干旱指数为1.29~2,无霜期220d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45cm。

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4mm,其中秦岭山区835.6mm,台塬区708.5mm,丘陵区700.1mm,平原区637.5mm,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5.7mm,最高值为秦岭山区960.3mm,相差近一倍。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最高达77.1%。

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

1.1.3河流水系西安市区域地貌,98.43%的面积在黄河流域,1.57%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

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40余条,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六条。

应对西安市水资源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应对西安市水资源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应对西安市水资源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浐灞生态区水环境治理范式(第十三期处级公务员培训学员第三课题组)内容提要: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逐水而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古都的变迁和当时水资源及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当今,西安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科技、商贸、旅游和文化中心。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西安市将形成“东连临潼、西接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的发展新格局,昔日的“八水绕长安”将不可避免的成为西安的城中河。

国务院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将西安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

所以,水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资源价值和人文价值尤为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进入本世纪后,西安市委、市政府把水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尤其是水环境治理进程明显加快。

孙清云同志明确指出:“西安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水的问题”。

实践证明,解决好水问题,对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西安来说,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战略问题。

就水量而言,西安市水资源总量为26.8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350立方米,相当于全省人均量的1/3,全国人均量的1/6、世界人均量的1/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500立方米的绝对缺水线,是全国最缺水的城市之一。

另外,随着西安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供水、蓄水、调水、节水、排水、治水等问题尤显凸出。

目前,关于西安市水问题多倾注于“水量”的理论研究,抑或涉及“水质”和某单一问题的探讨,而关于水环境治理的思路尚未形成系统和完整的构架,致使城市因缺水总觉“血脉不旺”。

从战略上讲,水环境治理既是解决西安水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又是彰显西安水生态品相的最佳选择。

本文用浐灞生态区水环境治理的五个范式,针对性的探讨了西安市水资源的五个问题,并提出五项建议。

正文:一、对西安市水资源问题的思考1.水资源总量偏少,制约经济发展。

浅谈西安的环境保护问题

浅谈西安的环境保护问题

浅谈西安的环境保护问题西安,这座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西安的环境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空气质量。

在冬季,由于供暖需求的增加,煤炭的燃烧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大。

加之不利的气象条件,污染物容易积聚,雾霾天气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健康,也对城市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是水资源的保护。

西安虽然地处黄河流域,但水资源并不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污染,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紧张局势。

再者,城市垃圾的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垃圾分类制度虽然已经推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分类不准确,以及垃圾回收和处理设施不完善等。

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垃圾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会对土壤、地下水等造成污染。

造成西安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产业结构来看,一些传统产业如化工、钢铁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尽管近年来西安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存在。

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大规模的建筑工地产生的扬尘,以及城市交通拥堵导致的汽车尾气排放增加,都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此外,公众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也不容忽视。

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比如随意丢弃垃圾、浪费水资源等。

为了解决西安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

同时,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鼓励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西安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对策_柳嵩

西安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对策_柳嵩

图 1 研究区地理位置
安”的胜景早已不再。 西安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位于暖温带与亚
热带界限的北缘,降水量并不算十分丰富,且受东亚 季风的影响,全年降水量分布十分不均: 夏季受到东 亚季风的影响,秦岭山脉南缘阻挡暖湿气流北上,形 成大量降雨,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 而秋季 受太阳辐射影响,冷空气南下,与南部的暖湿气流形 成锋面雨,但降雨量少于夏季; 冬季干燥,降雨量最 少,只占全年降雨量的 3. 7% 。西安地区河川径流 的补给主要靠降雨,而降雨量分布不均易造成夏秋季 涝灾、冬春季旱灾,对当地农作物带来不利影响。据 西安市统计局数据,2011 年,西安市水资源总量为 30. 74 亿 m3 ,天然地表水资源总量为 25. 84 亿 m3 。 1. 1 天然地表河流状况
表 1 部分自然河流状况
河流名称
发源地
全长 / km
流域总 面积 / km2
备注
渭河
甘肃乌鼠山
818. 0 134 800 黄河一大支流, 泥沙含量高
泾河 灞河 浐河 沣河 滈河
宁夏六盘山东 455. 2 陕西蓝田县箭峪南 104. 1 陕西蓝田县紫云山 66. 4
秦岭北麓沣峪 82. 0 秦岭北麓石砭峪 46. 0
45 421 2 581 752. 8 1 460 292
渭河一级支流 渭河一级支流 灞河主要支流之一 渭河一级支流
沣河支流
潏河 秦岭北麓大峪沟 31. 8
687
与滈河汇合并 汇入沣河
涝河 秦岭北麓涝峪沟 82. 0
663
渭河一级支流
1. 2 地下水环境状况 关中平原南部位于渭河断陷沉降区,地质构造
第 31 卷第 1 期 Vol. 31 No. 1
水资源保护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

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月 第2 9卷 第 1期
地 下 水
Gr u d wa e o n tr
Jn 2 0 a .,0 7
Vo . 9 NO. 12 1
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的探讨
樊 春 贤
( 陕西省水利 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 陕西 西安 7 0 0 ) 10 1
1 2 水资 源特 性 。
系列环境 地质 问题 。象征 西安古 代文 明 的明代钟 楼
已下 沉 3 5mm, 9 唐代 大雁 塔 向西北 方 向倾斜 了 11 0 0 mm, 形势 十分 严 峻 。2 O世 纪 9 O年代 初 , 国务 院批 准
修建 西 安市黑 河 引水 工 程 , 0 2年该 工程 建 成后 , 20 每 年可 向西 安市 供水 3 0 . 5亿 m。大 大缓 解 了西 安城 市 ,
[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资源性缺水; 水资源保护; 措施
[ 中图分类号] T 1. V2 3 9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4—18 (0 7 0 -0 1 0 1 4 20 ) 1 0 7- 3
西 安是 闻名世 界 的文化 古都 , 是黄 河流 域 最大 的 教 育 、 技 、 商 、 游 城 市 , 市 面 积 9 9 3k , 科 工 旅 城 8 m。
骊 山丘陵 。 1 1 2 水资 源量 ..
20 0 0年 全市 总人 口 6 8万人 。西安 的水 资 源极 为短 8 缺 , 均 水 资 源 占 有 量 3 6 m。 仅 相 当 于 全 国 的 人 1 ,
1 。长期 以来 , 市依靠 单一 的地 下水 源供水 , 3 城 随着 社会 经 济 的发 展 , 供需 矛 盾 日益加 剧 , 下水 严 重 超 地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1 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

地理坐标北纬33°39′~34°45′,东经107°40′~109°49′,东西长204Km,南北最大宽约116Km,面积10108Km2。

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

平原地区高程400m左右,黄土台塬区500~700m之间,浅山丘陵区500~1000m,秦岭中高山区800~3000m,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

1.1.2气候概况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13.3℃,日照时数1684~2243h,平原区干旱指数为1.29~2,无霜期220d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45cm。

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4mm,其中秦岭山区835.6mm,台塬区708.5mm,丘陵区700.1mm,平原区637.5mm,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5.7mm,最高值为秦岭山区960.3mm,相差近一倍。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最高达77.1%。

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

1.1.3河流水系西安市区域地貌,98.43%的面积在黄河流域,1.57%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

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40余条,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六条。

西藏的水资源

西藏的水资源

西藏的水资源第一篇:西藏的水资源西藏的水资源一、河流的形成及特点(一)河流的形成、分布与地质构造、地形及气候的关系1.河流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由于青藏高原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山多次大的地质构造运动,使西藏不断脱离海浸,由北向南逐渐形成了昆仑山、喀拉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脉,同时还发育起无数条支脉,纵横交织在高原面上。

在这些山脉之间,经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常年不断的冲刷、侵蚀、滞留等形成了众多的江河和湖泊。

2.河流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总的来说藏东南和藏东地区河网密度最大,愈往西北河网密度愈小。

具体的来说,西藏的地势大体上是西部和北部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气候属于半干旱、干旱的寒带,年平均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不足50毫米,年平蒸发量在2 000毫米以上;中小河流大多是间歇性的。

西藏的东部和东南部平均海拔在3 500米以下,气候属于湿润亚热带和半湿润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为500~1 5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1750毫米;河流都是常年性的。

西藏的南部平均海拔为3 500~4 500米,年平均降水量为400~5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750~2000毫米,大部分河流是常年性的,只有部分河流是间歇性的,而且河谷比较宽阔,水流比较平缓,河流两侧滩地、阶地宽广。

(二)河川径流的形成与补给型式的关系西藏河川径流是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三种补给型式组成的,其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量在西藏河川径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西藏河流的一个重要特点。

根据西藏河川径流的补给型式,大体上可将全自治区划分成几个地区:藏西部、北部的河川径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中部和南部的河川径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帕龙藏布以及喜马拉雅山麓的一些河川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东部的几条大河的河川径流则为混合型补给,中小河的河川径流多以雨水补给为主。

雨水补给型为主的啊流的河川径流特征为:6~9月份水量最大;以地下水补给型为主的河流的河川径流特征是水量比较稳定,以冰雪融水补给型和混合型补给的河流的河川径流特征是年际变化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水资源状况
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达到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1000立方米,而西安市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不足380立方米。

这个数量仅相当于全省人均占有量1/3。

全国人均占有量1/6。

可以看出,西安市属严重缺水地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是21世纪的重要议题之一。

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西安市的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从时间上看,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4mm,最大降水量为903.2mm(1983年),最小降水量为312.2mm(1995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89倍;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四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7%。

从空间分布看,径流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径流占地表径流总量的86.4%;平川和台塬阶地区仅占13.6%。

水质污染严重
西安市水质污染情况十分严峻,污染正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展,水质污染加剧了城市的缺水程度。

用水工艺落后
一方面西安市的企业大多是老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除火电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在90%以上外,其他工业均在40%左右,乡镇企业更低,工业用水定额较先进地区偏高。

另一方面,关中灌溉历史悠久,灌区多为老灌区,工程年久失修,输水损失大,平均渠系利用系数不足0.7,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3左右。

近些年来,加强了节水措施,灌溉用水定额有较大幅度降低,但在全国仍属较高水平。

节水意识薄弱,浪费严重
居民:缴了钱的水随便用
2009年3月21日,在西安市东关南街一公用自来水用水点记者看到,有不少人在洗碗、挑水、洗菜……
记者发现,即使装水的盆满了,也没有人去关掉水龙头,任其向外溢水,流入下水道。

一位洗菜的女士手里拿着一把葱,用大桶接满水后就开始清洗,因水太满,葱刚放进去,水就流出来了……
见此情景,记者提醒她们应节约用水。

谁知,洗菜的女士头也没抬,说:“我们这里不缺水,这水龙头很少停水。

况且这个公用水龙头的用水量是大家公摊,我缴了钱的。


洗车行:生活用水洗车
据了解,西安目前有800多家洗车点,80%均采用耗水量很大的高压喷水枪直接用自来水喷洗汽车。

洗车方法落后,自来水一次性使用后就排放,造成大量污染和浪费。

洗浴场:想洗多久就洗多久
西安的洗浴中心可以说是遍地开花 而这个行业的水资源浪费更不可忽视。

记者走访了西安市一些洗浴场。

大多数洗浴场老板告诉记者,洗浴用水都用自来水,洗浴方式是淋浴,洗浴时间不受限制。

一浴场老板以为记者洗浴,在记者准备离开时,还大声说:“时间不限,你想洗多久就洗多久。


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做好节水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节水目标
针对西安市资源性缺水的现状和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城市节水主要从以下几各方面考虑
工业节水:
工业用水在城市用水中所占比重较大,是城市节水的重点,其节水主要通过技术性措施和行政管理措施相结合来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1)采取行政管理措施促进工业节水
通过调整工业结构,使工业布局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同时配套相应的节水措施。

(2)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是减少用水量和排污量的重要措施。

对生产上冷却水、空调水应尽可能循环使用,工艺水和其他用水应尽量处理回用。

(3)推广节水型设备,提高生产工艺,减少生产中用水环节
城市生活节水:采取降低管网输水损失、推广节水型器具、加强计划用水、
提倡一水多用,杜绝浪费等措施。

农灌节水:通过灌区节水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实现农灌节水。

通过以上措施,到2010年西安市节水量可增加0.85亿m3。

推进污水资源化的步伐,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污水处理回用不仅可减轻污染,而且可增加供水量,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

处理后的污水分别用于城市绿化、公园、城河和市政杂用及居住用水等。

通过工程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方面西安市北部水资源严重短缺,社会经济发展靠开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维持;另一方面西安市南部的水资源又得不到合理利用。

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关专家对陕西省水资源规划方案进行反复论证比较,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工程全部建成后,调水量达16.48亿m3。

调水工程的实施,对解决西安市北部资源性缺水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水资源优
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和实现西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资料来源:《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
樊春贤著(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