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PPT【优秀课件PPT】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9张PPT)
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 举例说明。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反
问等手法。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
贴切的比喻。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
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 事实作对比,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 “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
合作探究
疏通文意
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一箪食,
一豆 羹,得之则生,
不弗受;蹴尔而与之,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踩踏
乞人不屑也。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 到就会饿死。(然而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 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着给别人吃,就连乞 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疏通文意
假如,假使
那么,就 办法,手段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
没有
什么手段不用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译文: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 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 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 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疏通文意
超过、胜过 所以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动词,做
不为 苟得
苟且偷生
讨厌,憎恶
祸患,灾难
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
•译文: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 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 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 灾祸我不躲避。
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 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 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 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得到的 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 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
恻隐之心, 仁也;
羞恶之心, 义也;
恭敬之心, 礼也;
是非之心。 智也。
2024/6/29
关于孟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教子”
2024/6/29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想要
也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
熊掌者也。
8、 本文用了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等论 证方法。
2024/6/29
二、中考题选: • (2010年广东省中考默写)面对元朝统治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 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 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 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东西(那就 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 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2024/6/29
1、“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 的”,“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 的”,意思是什么最重要?
那么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
没有
指代办法、手段
假使
得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为也?
2024/6/2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 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 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放弃 选取
•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 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
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只好)放弃鱼
而选取熊掌了。
2024/6/29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
大义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在今天,“舍生”不仅限于舍弃自己的生命,侧重指舍弃个人利 益,“取义”不限于坚守正义,重指坚守一切道义。
只有让道义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根治人心,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民族才能振兴。
当坚守准则和保全生命不能兼顾时,要如何选 择?齐读文章,找出孟子的解决方法(中心论点)。
《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舍生而取义者也 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
作者是如何引出中心论点的?
喜爱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
同时得到或占有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
生命
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正义、道义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 所恶莫甚于死者——何不为——有不为
人皆有之, 者能 勿丧耳
正面 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 反面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勿失 其本心
精读第一段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 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 幸福,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反面论证 义 < 生
由:根据、凭借;
是:指示代词,某种手段 表转折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因此、所以
不仅仅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
这种心
不丧失
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凭借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凭借某种办法
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所以,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
《鱼我所欲也》课件精品PPT
舍生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
而 取义者 也。生 亦我所 欲, 所 欲 有 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
甚于 生 者,
故 不为苟 得 也; 死
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
亦我所 恶,
所恶
有甚于 死 者,
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乎? 此之 谓 失 其 本心。 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字词归纳
特殊用法 通假字
特殊字词
词语
例句
释义
辟 故患有所不辟课下注释也 同“避”,躲避
辩 万钟则不辩课下注释礼义而 同“辨”,辨别 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课下注释我与课 同“德”,感恩、感激;
得、与 下注释
同“欤”,语气词
乡 乡课下注释为身死而不受 同“向”,先前、从前
【答案】示例:①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李大钊, 探寻民族出路,面对三绞之刑毫无惧色,最终英勇就义。②在今天,“舍 生”侧重指舍弃个人利益,“取义”侧重指坚守一切道义。只有让道义 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根植人心,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能振兴。
2.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 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中考复习
三段式翻译
鱼, 我所 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 二 者 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
不可
得 兼,
舍 鱼而取
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
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 我所 欲 也。 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鱼我所欲也》课件(共41张PPT)
不仅
这种思想
代词,指“是心”
能勿丧耳。
不丢掉
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 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它罢了。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贤者能勿丧 耳”)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 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分析第一部分
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 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 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中心论 点。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 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大义,正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
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的华美接受了。
⑧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本性。
• 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通“避”躲避
• 2、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 •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吗
• 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先前
二、古今异义
▪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 这种
▪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第三层(最后一句)与第一部分结束相呼应,又回到 “性善论”上,把上述人的行为归纳为“失其本心”。“ 本心”就是人原来固有的“羞恶之心”,也就是“义” 、“善”的本性。
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 篇的大意?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孟子》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主要思想❖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想要的同时得到舍弃表并列正义重要做苟且偷生的事所厌恶的祸患也有(我)所不躲避的课文诠释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假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用来避祸的手段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这是因为(他们)所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不仅仅这样的秉性勿丧耳。
丢失一箪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吆喝给饥饿的过路人不接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踢过去不愿意(接受)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对于好处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现在为了宫室的华丽而做了这样的事难道这也是不可以停止吗这叫做失掉了他们的本性课文全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4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生亦我所欲, 甚:超过 于: 比
所欲有甚于 故: 所以 为:做
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
苟得:苟苟且且取偷得生。的这意里思是
死亦我所恶,为苟得:做苟且偷生的事
所恶有甚于 恶: 讨厌,憎恨 死者,故患 所恶: 所憎恨的事情 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辟:同 “避”,躲避
生亦我所欲,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
____不_义_____。
4、试将第二段划分为两个 层次,并分别概括其内容。
第一层 :(从“一箪食”至“乞人不屑也”) 正面举行人、乞人不受不义之食的 事例说明饥饿者没有失去“义”。
第二层:(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至 结尾)
从反面举例说明有人为了“万钟”而 “不辩礼义”,从而“失其本心”。
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了 哪两种论证方法?
如果人们所憎恨的事情 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 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 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 干呢?
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 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 之,贤者能勿 丧耳。
由:通过 是:此,这样 由是: 采用某种手段
生: 生存 而: 却,但是 表转折 是故: 因此, 所以 独:仅仅 非独:不仅, 贤者:贤德的人 不只是 是: 这种 是心:这种心 丧: 丧失 耳:罢了
2、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作者先以鱼和熊掌设 喻,然后提出中心论 点。
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 有什么好处?
• 用“鱼”比喻“生”,用“ 熊掌”比喻“义”,通过类 比,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地 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 生取义。
3、第一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孟子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 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 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9 《鱼我所欲也》 课件(共32张PPT).ppt
本文以“鱼”和能掌”设喻,提出在“生” 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每个人都有“本心”和 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思考、讨论: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
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 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
1.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 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2.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体现其舍生取义的高贵 品质。 3.文天祥宁死不投降元朝,被捕后,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 死如归,从容就义,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比喻论证
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 道理论证 正面 所恶有甚于死者——不辟 对比论证 反面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
生重于义 义重于生
人皆有之,贤者 能勿丧耳。
举例论证 正面: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 对比论证 反面:不辨礼义而受万钟
不失本心 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勿失其本心
课文解析
升华 主题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非独贤者有
递
人皆有
进 论
说
贤者勿丧
课文解析
课文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孟子运用比喻论证,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为喻自然 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观点。
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 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 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选自《孟子·告子上》
课前热身
《鱼我所欲也》优秀完美版PPT课件
孟子强调仁义是人性的核心,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在本文中,孟子指出,即 使是面临死亡的威胁,人们也应该坚守仁义道德,不屈不挠地维护正义和真理。
义利观、道德观阐述
义利之辨
孟子认为,义和利是人生中的两大追 求,但二者不可兼得。在面临抉择时 ,应该舍利取义,以道义为重。这种 义利观体现了孟子对于道德的坚守和 追求。
对偶
采用对偶句式,使得文章 结构紧凑,表意凝练,增 强表现力。
情感表达及意境营造
借景抒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作 者内心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
效果。
以情动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引发共 鸣。
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营 造出深远而耐人寻味的意境,使读 者在品味中领悟文章深意。
不同文化背景下道德观念比较
东方文化中的道德观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倡导仁爱 、礼制和道德约束。
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观
重视公平正义。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冲突
分析《鱼我所欲也》中体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冲突,如个人 欲望与社会规范、家庭责任与个人自由等。
语言简练
文章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 ,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
逻辑严密
文章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 ,层层递进,使读者的思 维不断跟进,产生共鸣。
关键句段解读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
此句表达了人们在面临选择时的矛盾心理,以及为了更高价值而舍弃较低价值的理性决 策。
历史意义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 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 ,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 贡献。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1) 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每小组派一个代表翻译段落
2) 请大家边读边思考: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孟子在文 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鱼我所欲也
Yu Wo Suo Yu Ye
原文译文对照
Yuan wen yi wen dui zhao
原 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注
释
欲:想要,想得到
得兼:同时得到或占有
译 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
鱼我所欲也
Yu Wo Suo Yu Ye
原文译文对照
Yuan wen yi wen dui zhao
原 文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注
释
舍:舍弃
生:生命
译 文
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
鱼我所欲也
Yu Wo Suo Yu Ye
第一课时
YU WO SUO YU YE
孟子
教学目标
Jiao Xue Mu Biao
01 积累重点文言词 语,了解孟子和 《孟子》的相关
知识
孟子—鱼我所欲也
Yu
Wo
Suo
Yu
Ye
02
理清文章内容,了 解孟子“舍生取 义”的道德主张
春秋时期,思想活跃,铸就一代大师孟子,他以“性善论”享 誉天下,发展了孔子“仁”的儒家思想
勿丧:不丧失
译 文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鱼我所欲也
Yu Wo Suo Yu Ye
原文译文对照
Yuan wen yi wen dui zhao
原 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68张)
宫室之美 接受万钟 不辨礼义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通“向”,从前。为了,介词 wèi 做,动词 wéi
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停止,放弃
天性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 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 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 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性善论”)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吆喝。尔,助词。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给 饥饿的过路人 用脚践踏着。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 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 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 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 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义” 重于生命。
以生活常理 鱼
A 为喻,引出
中心论点。
生
熊掌 义
生、欲
从正反 正
B 两面分
死、恶
析论证
欲
反
恶
甚于生
甚于死 莫甚于生 莫甚于死
C 人皆有本心,贤者保有本心
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 不为苟得 不避祸患
类比 比喻
义重 于生
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 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鱼我所欲也》PPT优秀课件
• 由是:通过这种方法 • 是故:因此,这是因为 • 非独:不仅仅,不只 • 是心:这种心 •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
• 羹:粥状食物 • 呼:没有礼貌的吆喝 • 尔:用作后缀 • 蹴:踩踏 • 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
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
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
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课堂小结
本文提出“义”比生命更重要的观点,人应该保持本心,舍 生取义。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 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 “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一词多义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介词,为了)
为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动词,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动词,做,这里引申为采用)
故不为苟得也
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取得) (同“德”,感恩、感激)
一词多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 呼尔而与之
(同“欤”,语气词) (动词,给予)
呼尔而与之
之
为宫室之美
(代词,他) (助词,的)
• 也:表判断 • 得兼:同时得到 • 舍:舍弃 • 义:指大义
字词解释
生亦我所欲,所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
• 甚于:超过,胜过 •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
苟且偷生 • 恶:讨厌,憎恨 • 患:祸患,灾难 • 辟:同“避”,躲避
字词解释
“ ”仁,提政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相比之下,那些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就会众叛亲离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施行仁政的君主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
就会受到大家的爱戴和支持
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自然会成为一统天下的国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 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未 涉及,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 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 的思想”。其义与“本心”相同。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4、是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5、得
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尔
助词
例句:呼尔而与之
假如
没有
那么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有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做
假如人们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
生命的,有什么不可以用呢?假如人们所讨厌的没有比死亡更厉
害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祸患的,哪一样不可以做呢?
用这种方法
我们能过看到一个气势磅礴的孟子 他与那些天天用武力统治的君主们唇枪舌战
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等 都被孟子说得哑口无言
成语大王孟子
孟子为我们创造的成语也数不胜数
褒义词 舍生取义、茅塞顿开、救民水火
还有更多讽刺的成语 率兽食人、缘木求鱼 五十步笑百步、出尔反尔、乱臣贼子等 《孟子》一书可谓是语言气势磅礴有力
鱼我所欲也课件(共23张PPT).ppt
3
SECTION
课文赏析
三、课文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 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
四、课后讨论
文章的写作特色?
1
逻辑严密
2
善用比喻和举例论证ຫໍສະໝຸດ 3语句流畅,气势充沛
四、课后讨论
本文阐明了:
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作者对比了 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 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一、作者简介
作者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 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
SECTION
好词好句
二、好词好句
今为(wèi )宫室之美为(wéi)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箪 dān 妾qiè
羹gēng
蹴 cù
二、好词好句
一、课文导读
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先秦 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 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 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鱼我所欲也
The second volume of the ninth grade Chinese Fish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36张PPT)
重点词语
①如使:假如,假使。 ②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译文]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③勿丧:不丧失。
那么一切能够生存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 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 呢? 运用某种方法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 用它;运用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 人不采纳它。因为这个缘故(可知人们)所追求 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 的。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每个人都有这 种信念,只是有道德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信念罢 了。
⑤者也:语气词复用,与 “也”相同。
宁愿放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喜爱的,
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
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宁愿舍弃生命而选
取道义了。
疏通文意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①于②生 者,故不为③苟得④也;死亦我 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⑤有所不辟⑥也。
[译文]生命本是我想要的,但我需要 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干 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所厌恶的, 但我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所 以(对人世间有些)祸患我也不躲避。
重点词解
一词多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欤”,语气词
与
蹴尔而与之
给
乡为身死而不 为受
为了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做 不为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鱼”和“ 熊掌”的比喻
朗读课文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 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 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 ,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 /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 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 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47张ppt)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 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不 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 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逻辑严 密;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复杂抽 象的道理,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语 言明白晓畅,平实浅易,又精练准确。 南宋朱熹将它与《论语》《大学》《中 庸》合为“四书”。它对后世散文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
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富贵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
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你能举出在中国历史上践行“舍生取义”理念的人物吗?
你能举出在中国历史上践行“舍生取义”理念的人物吗?
文天祥大义凛然,面对敌人的逼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泰然赴死,留下了“我自横刀向 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现身说法:孟子辞齐回邹
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
不辨礼义
接受万钟
见利忘义
反面论证
说一说:“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有什么特点? 在意义上呢?不同的人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很少的,但在关乎生死的时 候,比“万钟”还要贵重。
不吃嗟来之食,这是老百姓心中的骨气,也是孟子心中的“ 义”。在孟子看来,乞丐和饥饿的路人尚能做到守义不辱、坚 守本心。但很多身处高位的人却很容易犯糊涂,是什么原因导 致这些人犯糊涂呢?
请收起晨读本等辅助工具书,拿出默写本,准备迎接挑战!
识记文中重点字词和语句的意思。 (1)在5分钟内,结合课文语境, 尽可能地梳理文中的重点且你不太 理解的词语。 (2)用课下的注释解释表中词汇的 意思。 (3)与同桌交换、对照课下注释互
《鱼我所欲也》课件ppt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 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具体化、形象化, 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文学价值评估
思想深度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具有深刻 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人们的道德 观念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启示
和影响。
艺术价值
文章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特,语言 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社会价值
历史教育
在学习孟子思想时,可以结合《鱼我所欲也》的背景和意义,让学 生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诗歌创作
诗人可以利用《鱼我所欲也》中的意境和语言, 创作出具有古风特色的诗歌作品。
小说创作
小说家可以借鉴《鱼我所欲也》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丰富小说的情节和内涵。
散文创作
散文家可以以《鱼我所欲也》为主题,抒发对人 生、道德、价值观的感悟和思考。
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人们面临诸多道德困境 和选择。
目的
通过分析主题,引导学生 思考道德与人性的价值,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主题思想分析
孟子思想
强调人性本善,认为人的 天性是追求善的,但受到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 可能偏离正道。
生命选择
在生命中面临重大抉择时 ,人们应该基于道德和人 性的原则进行选择,而不 是只考虑个人利益。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道德修养
01
通过学习《鱼我所欲也》,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培
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人生观培养
02
通过《鱼我所欲也》中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
标和价值追求。
社会责任感培养
03
通过《鱼我所欲也》中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熟读全文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6)乡,通“向”,原先,从前 (47)已:停止。 (48)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
自主探究
• 重点句子翻译 ①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③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④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
• 古今异义
自主探究
①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②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
自主探究
• 一词多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欤”,语气词,吗)
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当时, 各大国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此,孟子 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 。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主 张,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 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 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鱼 我 所《
孟
子
欲》 也
课时目标
正确识别文中的难词难 句,用比较的方法来理 解文中实词的古今异义, 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 某些句子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 侯,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 政”、“王道”。
作者简介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自己举例证论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 故,二者皆可抛。 (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课堂辩论
❖ 有人说,为朋友两肋插刀,便是讲“义气”。我 们该如何看待?
有时候,人太清醒反而觉得累,觉得不快乐,但是想要学会装糊涂还真是难。不要等到人生垂暮,才想起俯拾朝花,且行且珍 面前一文不值,却在另一个人面前是无价之宝。谨记自己的价值所在。路再远,也有尽头;苦再深,也会结束,只要不放弃, 漫漫的长途中跋涉,在深深的痛苦中挣扎,我们常常为环境所迫,被困难所迷惑,放弃了希望,厌倦了生活,觉得路越走越窄 窄的不是路,是思想与感情,深的不是苦,是感受与心情,路边是路,苦中有甜,看得是你自己。许多人,不是擦肩,就是 事,不是无能,就是无情,总是无缘。人生,就是一次艰辛的旅行,得意时,顿生许多豪情,期盼着,浏览更多美好的风景 心,渴望着,走出困境摆脱愁情。人生所有的一切,得意也好,失意也罢,圆满很少,完美不多,人如此,事这样,如意很少 好多人或事,明明喜欢,偏偏不能;明明热爱,恰恰不能;生活,有许多无能,好多事情,明明讨厌,常常不做不行;明明厌倦, 的不能,想说的不行;不愿做的,却又不能,不想说的,就是不行。我们就是这样无奈,无能。何时,能随心如愿,给心身最大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人们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 悟:要有阳光般的心态。没有爱的生活就像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让爱如同午后阳 房。人生感悟:学会爱别人多去尊重理解别人,常怀宽容和感激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才有了海的广 是他们给了你帮助:感激你的敌人,是让你变得坚强。人生感悟:懂得宽容和感恩。管好自己的嘴,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 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人生感悟:切记祸从口出!人情、人情,人之常情, 往,“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所以,“人情要多储存,就像银行存款,存的越多,时间越长,红利就越大。人生感悟:多储 躁!不要急于下结论特别是生气的时候做决断,要学会换位思考,或者等一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 单的事情复杂化。人生感悟:遇事莫急躁!真正学会知足。人生最大的烦恼是从没有意义的比较开始,大千世界总有比如你 我哭泣没鞋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脚”。人生感悟:真正学会知足。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有胜他的把握,根本 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人生感悟:不和小人生气计较。别把工作当负担,既 没有更好的选择,与其生气埋怨,不如积极快乐的去面对。当你把工作当做生活和艺术时,你就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人生感 人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 舒坦,心也舒坦。人生感悟:珍惜自己的生活。1.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往往身不由己。生活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就好。有的人像WIFI热点,即使远了,但是只要你没改密码,再相见的时候也会自动连上,只是改不改密码,也是人家的事了 人生,要么没心每肺扮傻到底,别让自己活成了那种,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人。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 往往也做不成大事。看别人不顺眼,其实是自已的修养不够。人生在世,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人过不 不去。如果是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பைடு நூலகம்
鱼
正面 所欲甚于生
熊掌 道 理 对 论 所恶甚于死 人皆有
比喻 论 证 比 证 所欲莫甚于生 贤者能勿丧
论证
反面 所恶莫甚于死
舍 生 取 义 ( 论
正面 嗟来之食 行道之人
本
举例
对论 比证
乞人 宫室之美
心
论证
妻妾之奉
反面 万钟之禄 所识穷乏者得我
点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孟 子 》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理解作者的观点。 3.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 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 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 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后称为“亚圣”。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 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辨 所欲
证
分
析 所恶
(正面)
甚于生(义) 故不苟得
甚于死(不义) 故不避患
探究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 指哪些事情?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 指哪些事情?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探究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 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鱼、熊掌
提出 论点
所欲
生、义
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
由浅人深,自然明晓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
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 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 交流。 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
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
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 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 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非独贤者有
递
升华 人皆有 进
主题
论
说
贤者勿丧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探究
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 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1、行道之人
义存于心 (正) 嗟来之食 2、乞人
举
对
例
比
论
论 证
证
1、宫室之美 排
见利忘义(反) 万钟之禄 2、妻妾之奉 比
3、所识穷乏 者得我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么提出来的?为何 不直接提出来?
一箪食 一豆羹
得——生
“呼尔”羞恶 “蹴尔”之心
舍——死
不屑 接受
舍生 取义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 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宫室之美 接受万钟 不辨礼义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因 由是则生 不用 有甚于生者
果 分
(结果) (原因)
析 由是避患 不为 有甚于死者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 这种思想
不丧失。
探究
“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 心等这些善心。(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所欲者有甚于生者,
字音
不为苟得也 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 wèi wéi
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箪 dān
乡 xiàng 羹 gēng 蹴 cù 妾 qiè
停顿及重音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自读课文,把握内容
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 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 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