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程改革与项目课程开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课程改革与项目课程开发
中等专业学校 ****
主要内容
1、概述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3、中职课程改革综述 4、项目课程介绍 5、我校项目课程的开发
1、概述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 泛指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 排。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教学科目的 总和,后者指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1)德育课程
德育方面,在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 程中,职业院校和企业可以形成合力。 通过理论课程教学、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 动、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企业的实习 实训管理、家庭与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从 课内外、校内外不同方面对学生开展全方位 的德育工作。
1)德育课程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把德育课程和实践教 学、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培 养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 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理念和正确的 劳动意识和就业观念,增强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3)课程各自独立: 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缺乏沟通和综合,教 学效益低下。 4)冗余繁琐: 教材编写周期长,知识陈旧繁琐,新技术、 新工艺渗透难。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学科体系、学问化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我国职业教育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通过 建立中专、技校实施职业教育,而中专、技校 的课程体系实际上是按照高等学校的模式构建 的,成为压缩型的高等教育。
学科课程仅仅是现象问题。 现有课程的本质问题是“学问化”,即在“实践是理 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把实践仅仅看 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把实践看作为理论的附属 品。正确的关系应当是理论服务于实践。
职业教育课程不是学术课程简单加上实践而 成的,它有自己特有的理论和模式。 学校职业教育模式下的课程问题: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关系?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
•职业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特定职业知识、 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的一种总体实施方案。 具有教育课程的一般特点。因职业教育培养 对象、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诸 多特殊因素,职业教育课程又会表现出一些 独立的个性。[!]
主要内容
1、概述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3、中职课程改革综述 4、项目课程介绍 5、我校项目课程的开发
主要内容
1、概பைடு நூலகம்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3、中职课程改革综述
4、项目课程介绍 5、我校项目课程的开发
3、中职课程改革综述
3.1 中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3.3 中职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3.1 中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 为本位”。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文化基础课
传统中职课程的基本结构
反思:
1、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 2、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什么这么差?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1)理论实践相分离: 封闭不融通,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学 内容与企业实际相分离。 2)统一僵化: 实行统一目标的课程模式,不利于学生 个性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 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 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对原有课程进 行结构性改革。
世界中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
(课程特征方面): 70年代中期以前普遍为学科本位、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为学科本位转向能 力本位、 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为能力本位或人格本 位、 90年代末以来进一步完善能力本位有条件 的逐步向劳动力本位过渡。
(2)、我国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更助长 了职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模式。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学生方面
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种书生是天生成的才具,能对于书本子 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 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 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杜威
。 注:杜威,美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3.3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德育课程改革 2)文化基础课程改革 3)专业课程改革
1)德育课程
德育始终位于职业教育的首位。教育部颁 发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两部分。
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 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 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王军伟:
中国职教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
•中职学校新生中仅有10%左右的学生达到普 通高中的录取成绩。实际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且总体偏低。相当比例未达到普通高中录取 线。
•加德纳:多元智力结构理论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课程方面
当前课程的本质问题是“学科课程”吗? “学科课程”是现象问题还是本质问题?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3)促进以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 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 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 力。 4)创新职业学校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 建立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教师专业水 平不断提高的课程评价体系。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说明: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 理论,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 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1)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强化课程意识, 建立职业教育课程有效的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和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寻求企 业的支持,坚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施,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2)制定德育及主要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
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指导原则[@]:
岗位针对性强。 对社会需求反应快。 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实践。 社会参与职业学校课程的制定与实施。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企业 实训场所 学校
顶岗实习 掌握技能 学习知识 中职教学三段式
第三年 第二年 第一年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中等专业学校 ****
主要内容
1、概述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3、中职课程改革综述 4、项目课程介绍 5、我校项目课程的开发
1、概述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 泛指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 排。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教学科目的 总和,后者指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1)德育课程
德育方面,在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 程中,职业院校和企业可以形成合力。 通过理论课程教学、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 动、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企业的实习 实训管理、家庭与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从 课内外、校内外不同方面对学生开展全方位 的德育工作。
1)德育课程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把德育课程和实践教 学、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培 养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 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理念和正确的 劳动意识和就业观念,增强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3)课程各自独立: 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缺乏沟通和综合,教 学效益低下。 4)冗余繁琐: 教材编写周期长,知识陈旧繁琐,新技术、 新工艺渗透难。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学科体系、学问化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我国职业教育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通过 建立中专、技校实施职业教育,而中专、技校 的课程体系实际上是按照高等学校的模式构建 的,成为压缩型的高等教育。
学科课程仅仅是现象问题。 现有课程的本质问题是“学问化”,即在“实践是理 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把实践仅仅看 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把实践看作为理论的附属 品。正确的关系应当是理论服务于实践。
职业教育课程不是学术课程简单加上实践而 成的,它有自己特有的理论和模式。 学校职业教育模式下的课程问题: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关系?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
•职业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特定职业知识、 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的一种总体实施方案。 具有教育课程的一般特点。因职业教育培养 对象、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诸 多特殊因素,职业教育课程又会表现出一些 独立的个性。[!]
主要内容
1、概述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3、中职课程改革综述 4、项目课程介绍 5、我校项目课程的开发
主要内容
1、概பைடு நூலகம்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3、中职课程改革综述
4、项目课程介绍 5、我校项目课程的开发
3、中职课程改革综述
3.1 中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3.3 中职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3.1 中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 为本位”。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文化基础课
传统中职课程的基本结构
反思:
1、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 2、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什么这么差?
2、传统中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1)理论实践相分离: 封闭不融通,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学 内容与企业实际相分离。 2)统一僵化: 实行统一目标的课程模式,不利于学生 个性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 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 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对原有课程进 行结构性改革。
世界中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
(课程特征方面): 70年代中期以前普遍为学科本位、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为学科本位转向能 力本位、 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为能力本位或人格本 位、 90年代末以来进一步完善能力本位有条件 的逐步向劳动力本位过渡。
(2)、我国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更助长 了职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模式。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学生方面
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种书生是天生成的才具,能对于书本子 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 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 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杜威
。 注:杜威,美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3.3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德育课程改革 2)文化基础课程改革 3)专业课程改革
1)德育课程
德育始终位于职业教育的首位。教育部颁 发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两部分。
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 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 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王军伟:
中国职教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
•中职学校新生中仅有10%左右的学生达到普 通高中的录取成绩。实际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且总体偏低。相当比例未达到普通高中录取 线。
•加德纳:多元智力结构理论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课程方面
当前课程的本质问题是“学科课程”吗? “学科课程”是现象问题还是本质问题?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3)促进以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 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 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 力。 4)创新职业学校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 建立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教师专业水 平不断提高的课程评价体系。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说明: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 理论,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 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1)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强化课程意识, 建立职业教育课程有效的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和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寻求企 业的支持,坚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施,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2)制定德育及主要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
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指导原则[@]:
岗位针对性强。 对社会需求反应快。 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实践。 社会参与职业学校课程的制定与实施。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企业 实训场所 学校
顶岗实习 掌握技能 学习知识 中职教学三段式
第三年 第二年 第一年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3.2 中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