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38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ppt课件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f03ed7551810a6f424863e.png)
第十九章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Therapy drugs of osteoporosis
学习目标
• 掌握促进钙吸收药物和抗骨吸收药物的分类、结构类型 和作用机制;盐酸雷洛昔芬、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的 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帕米 膦酸二钠、依替膦酸二钠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 熟悉各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使用特点 • 了解各类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和不良反应
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OP)
• 代谢性骨骼疾病 • 由内分泌、免疫、遗传、营养等多种因素引起 • 临床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破坏、骨脆性及骨折率 增加等
• 发病率逐年递增,已跃居世界常见病和多见病第六位 • 原发性OP比例达90%以上,是随年龄增长发生的生理性、 退行性病变,患者多为绝经期妇女和老年人 • 继发性OP是由疾病或药物等引起 • 特发性OP多为遗传因素为主
常用的预防OP的植物雌激素
白藜芦醇resveratrol
染料木黄酮genistein
O
CH3
H3C
O
O
依普黄酮ipriflavone
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机制
• 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弱雌激素作用 • 与雌二醇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发挥雌激素拮抗作用 • 与受体结合的剂量—效应之间存在U形关系:低剂量时,与
有一定疗效。其与雌激素和钙剂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可减少 雌激素用量,降低雌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知识链接——OP症患者的联合用药
• 对OP症患者联合应用药物时,主要考虑对患者可能发生的骨 折进行预防。首先应对患者进行“骨折高危因素”评估,包 括:骨密度显著降低、既往骨折史、高龄等。高危因素叠加 病例优选使用骨吸收抑制剂。较年青或OP症初期患者,可应 用雌激素、ERT或SERM治疗;若出现不良反应,推荐使用维 生素D3和钙制剂、K2制剂等。骨密度无急剧降低的患者(即 骨量减少者)可优选维生素D3或钙制剂。
骨质疏松及其药物治疗PPT课件
![骨质疏松及其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cf0b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7.png)
甲状旁腺激素类药物
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骨密度增加,对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 。常用的甲状旁腺激素类药物有特立帕肽等。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
这类药物可以模拟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促进骨骼生长和骨密度增加,同时避免 了甲状旁腺激素的一些副作用。常用的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类药物有阿巴洛肽等 。
治疗效果不佳
如果患者骨密度持续降低、骨折发生 率未降低或疼痛症状无缓解,应考虑 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副作用
患者依从性
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针对依从性差 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和调 整方案。
如患者出现药物不耐受或严重副作用, 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及随访管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药指导
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 项等,确保患者正确用药。
发病原因
包括遗传、内分泌、营养、药物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其中,雌激素缺乏、 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以及不良生活习惯 (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均可增加患病风险。
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患者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疼痛部位以腰背部为主 ,也可出现全身骨痛;脊柱变形可表现为身高变矮、驼背等;骨折则好发于髋部、脊柱、腕部等部位。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减缓骨质疏松症的进展,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 生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骨折风险增加等。
03
患者的依从性问题
由于骨质疏松症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至关
重要。然而,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如药物副作用、经济原因
等)而中断治疗。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课件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694410bb68a98271fefab5.png)
全球髋部骨折的发生逐年增加
7 6
5
4 3 2 1
0
1992
2016
2050 (年度)
Cooper et al.1992
骨痛、骨折
——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结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疾病
髋部骨折 椎体骨折
发病情况
166万人/年1 1/3的女性(>65岁)2 70万人/年3
地域
全球
全球 美国 美国
2.Riggs 1991 3.cooper and Melton 1992
Krolner B et al. Clin Sci 1983:64:537-40 Tsakalakos N et al. Osteoporos Int. 1993 Dec; 3(6): 337-40 Riggs BL.et al.,J Clin Invest 1981:67:328-35
骨折后局部骨密度的变化
德国1
英国2
骨质疏松性髋骨骨折各国每年所需费用
1.Ringe 1989 2.Kanis and Pitt1992 3.Cooper and Melton 1992
早期诊断、治疗
——预防骨质疏松危害最有效的方法
一、早期诊断的依据
DXA, X-线检查 骨痛,骨量减少 血生化检查
二、早期治疗-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危害
1996年美国每年估计(女性,>30岁)
1996年美国估计(新病例,所有年龄的女性)
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极高
40
女性 男性
26.8
35.4
30 21.7
20
19.1 8.8 7.6 13.5
10
2.6 0 40 0.8
7.9
《骨质疏松症与药物》课件
![《骨质疏松症与药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60a0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e.png)
患者教育与管理
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
01
让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自我
管理和预防意识。
坚持治疗和定期复查
02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监测
疗效。
预防跌倒和骨折
03
教育患者注意安全,避免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如选择合适的鞋
子和衣物、保持家居环境清洁整齐等。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绝经后女性等,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以便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
控制策略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 药物治疗,如双磷酸盐、降钙素
等。
激素替代疗法
对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激素替代疗法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
外科治疗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外科治 疗如椎体成形术等可能有助于减轻 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进行平衡训练,如瑜伽、太极等,有 助于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减少骨折风 险。
负重运动
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步行、跑步 、爬楼梯等,有助于增加骨骼负荷, 促进骨骼生长和维持。
04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体重。
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绿叶蔬菜等。
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 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内分泌失调、营养失衡、药物副作 用等。
病理机制
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失调,导致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 破坏。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骨折等。
《抗骨质疏松药》PPT课件上课讲义
![《抗骨质疏松药》PPT课件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b183c4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0.png)
畸 形 性 骨 炎
一种局限性骨病 难以控制的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伴有
继发性的骨形成增加 新生骨很脆弱
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
原因
Ca2+吸收
尿Ca2+排泄
成骨细胞的 功能与数量
血Ca2+ 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
【不良反应】 低Ca2+血症 上消化道症状:吞咽困难、食道炎、胃溃疡
鲑鱼降钙素与人类降钙素相差13个氨基酸 残基,鲑鱼降钙素作用强得多——用于临 床;
鲑鱼降钙素:注射或鼻腔喷雾给药;
【药理作用】 降低血钙和血磷 【作用机制】: 在骨: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
破骨细胞膜有降钙素受体; 在肾:降钙素减少Ca2+与磷酸盐的重吸收; 在胃肠道:
减少Ca2+的吸收; 减少磷酸盐的吸收;
形成);
可与破骨细胞抑制药合用;
【PTH (1-34)的不良反应】
头痛、呕吐:低于10%;
轻度、早期、短暂的高Ca2+血症可能发 生,但严重的高Ca2+血症很少见;
第四节 骨矿化促进药
(mineralization drugs)
能够促进骨矿物质沉积的药物
钙剂(Calcium) 维生素D(Vitamin D)及其活性代谢物
【作用机制】:
双膦酸盐存在于骨吸收部位→ 破骨细胞吞噬 双膦酸盐→双膦酸盐在破骨细胞内转化为活性 产物→灭活破骨细胞
➢ 依替膦酸etidronate在胞内代谢为细胞毒 的ATP类似物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 氨基双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在胞内不被 代谢,直接抑制胆固醇代谢中的甲羟戊酸 途径
诱导破骨细胞凋亡
高剂量的氟化物将抑制骨形成,严重干扰骨质 形成和矿化——氟牙斑、氟骨症;
激素类及其有关药物—骨质疏松治疗药(药物化学课件)
![激素类及其有关药物—骨质疏松治疗药(药物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72fa6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8.png)
阿法骨化醇
小结
骨吸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或其生物活 性,通过减缓或阻止破骨细胞的活动以达到抑制骨吸收 的目。主要包括双膦酸盐、降钙素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3 类。 骨形成促进剂的作用机制是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重建,其 代表药物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钙剂与维生素D3 等。
谢谢!
本品为骨吸收抑制药,与骨内的羟 基磷灰石有强亲和力,无抑制骨矿 化的作用。
本品口服后主要在小肠吸收,吸收 差,生物利用度仅为0.5%~1%。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 质疏松症。
降钙素 calcitonin
H-Cys-Ser-Asn-Leu-Ser-Thr-Cys-Val-Leu-Gly-Lys-Leu Pro-Tyr-Thr-Gln-Leu-Lys-His-Leu-Glu-Gln-Ser Arg-Thr-Asn-Thr-Gly-Ser-Gly-Thr-Pro-NH2
又名PTH,为多肽类激素,包含84个氨基酸残基,由甲 状腺主细胞分泌。 能调节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使血钙水平升高、血磷水平 下降,诱导钙离子从基质中释放,维持钙代谢的长期稳 定。 具有激活成骨细胞和抑制破骨细胞的双重作用。
钙剂与维生素D3
CH3 CH3 CH (CH2)3 CH(CH3)2 CH2 H HO
依普黄酮 ipriflavone
O异丙氧基异黄酮。
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 臭。
是一种异黄酮衍生物,属植物性雌激素 类药物。
具有雌激素样的抗骨质疏松特性,适用 于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提高 骨量减少者的骨密度。
甲状旁腺激素 parathyroid hormone
学习目标
掌握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类型 熟悉 阿仑膦酸钠、降钙素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了解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发展、作用机制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a6901db4daa58da0114abd.png)
27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生” 随机对照研究15项荟萃分析表明
鼻喷雾鲑鱼降钙素治疗一年可使腰椎骨 矿 密 度 轻 度 提 高 1.0-1.5%, 且 仅 有 200IU剂量给药组的椎骨骨折发生率减 少约21%,不能提高股骨颈的骨密度,也 不能降低非椎骨骨折的风险.
药物在骨组织的 局部循环
药物经过代谢循环 再次被骨组织利用
16
双膦酸盐的种类
种类
特点
作用特点
第一代 BPs
第二代 BPs
第三代 BPs
羟乙膦酸盐 氯甲双膦酸盐
不含氮原子
阿仑膦酸盐 (福善美) 帕米膦酸盐
含氮原子
利塞膦酸盐 唑来膦酸盐 (含二个氮原子)
含氮原子的碳 环化合物
长期使用会影 响骨矿化
骨折危险性大
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优势
24
降钙素镇痛的机制
中枢神经系 系统
抑制炎症反应 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降钙素
抑制骨吸收 减少骨溶解
升高β内啡肽
调节神经细胞 内钙浓度
对于骨质疏松以及骨肿瘤导致的 骨痛镇痛效果明显
25
降钙素的品种
品种 商品名
规格
用法
鲑鱼降钙素
鳗鱼降钙素
密钙息(法国诺华) 益盖宁( 旭化成)
高吸附力的双膦酸药物在骨组织中很少弥散,停留在骨组织表面
22
R.G.G. Russell / Bone 40 (2007) S21–S25
注意事项
23
降钙素(calcitonin)
Calcitonin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一种32肽
骨质疏松症疾病及治疗药物介绍课件
![骨质疏松症疾病及治疗药物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180e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7.png)
骨转化的生化指标
6. Brown JP, et al. 200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骨lin质es疏fo松r t症he疾dia病g及no治sis疗an药d物ma介na绍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Canada. CMAJ. 20 2002;167(10 Suppl):S1-34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依据WHO标准,以脆性骨折史或DXA检测T值判断是否为骨 质疏松症。
绝经前妇女参考Z值,绝经后妇女参考T值。
诊断
依据
正常 骨量低下 骨质疏松 重度骨质疏松
T≥-1 -2.5<T<-1 T≤-2.5,或者有脆性骨折史 T≤-2.5合并一处或多处骨折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2矿1盐疾病分会,原•发骨性质骨疏质松疏症松疾诊病治及指治南疗,药中物华介骨绍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
➢ 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2001):骨质疏 松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致使病人的骨折危险性增高[1]。
正常骨骼由皮质骨 、支状骨构造而成
正常骨骼
骨质疏松的骨骼
骨质疏松的骨骼
[1] The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骨te质op疏or松os症is疾Pr病ev及en治tio疗n药, D物ia介gn绍osis, and Therapy. JAMA 285:785-795, 20012
参考文献 [9]
IF=4.6
[10] IF=0.5
试验对象 多中心随 机双盲对 照试验
随机对照 试验
试验类型
伴骨量减少的65岁以上帕金森 症患者
新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多 发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或支 气管哮喘,须接受激素治疗的 中年女性患者,无影响骨代谢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275e06f111f18583d05aca.png)
检测骨密度
骨密度测定值:>-1为正常骨质 -1.5—-2.5 为骨量减少 <-2.5可诊 断骨质疏松
• 有机成分:胶原蛋白 • 无机成分:钙、磷、镁、锌、铜、 锰、硅、氟等矿物质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 大家公认的因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 的不足也很重要。
骨质疏松相关药物
3、强骨胶囊:成分:骨碎补总黄酮。补肾,强骨,止痛。 用于肾阳虚所致的骨痿,症见骨脆易折,腰背或四肢关节 疼痛,畏寒肢冷或抽筋、下肢无力、夜尿频多;原发性骨 质疏松症、骨量减少见上述证候者。 • 偶见口干、便秘,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 •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 目前尚无孕妇服用本品的经验。 • 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 三个月为一疗程。
激素替代疗法(HRT)存在的问题
长期治疗治疗会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 险性 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升高 老年妇女重新出现月经会降低患者的顺应性 对75岁以上妇女的疗效还未得到肯定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2、密盖息——鲑鱼降钙素 • 降钙素(calcitonin,CT)在人体里是由甲状腺的滤泡旁 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s,又称C细胞)制造。主要 功能是降低血钙。 • 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对于停经五年以上的骨 质疏松症妇女有效。 • 适应症:禁用或不能使用常规雌激素与钙制剂联合治疗的 早期和晚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 不过,只要停止药物治疗,骨质流失速度会开始加快,因 此必须长期治疗。 • 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脸潮红、起疹子、恶心与头昏。
• 4~6周为一疗程。 • 孕妇禁用。
骨质疏松相关药物
2、骨疏康:成分:淫羊藿、熟地黄、骨碎补、黄芪、丹参 木耳、黄瓜子。 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治肾虚兼气血不足所致的原发 性骨质疏松症,症见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 履艰难、神疲、目眩。 • 疗程6个月。 • 个别病人出现上腹部不适。 • 发热病人暂停使用。
药理学(第9版)第三十八章 抗骨质疏松药
![药理学(第9版)第三十八章 抗骨质疏松药](https://img.taocdn.com/s3/m/9174a3edfd0a79563d1e7208.png)
药理学(第9版)
(三) 雌激素类药物
1. 雌激素(estrogen) 雌激素对成年女性的骨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停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骼
失去雌激素保护成为其骨质疏松症重要原因之一。补充雌激素能有效地抑制绝经期后的骨高 转换的激活速率,通过调整每个重建周期的吸收与形成之间的平衡来快速提高骨量,特别是 脊椎的骨量,显著减少骨丢失。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药理学(第9版)
一、骨吸收抑制药
(一)双膦酸盐类(diphosphonates)
双膦酸盐类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其特点为: ➢ 强有力地结合骨表面的羟膦灰石,被破骨细胞摄取。 ➢ 不含氮双膦酸盐被破骨细胞内吞后在细胞内代谢为ATP的类似物,对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体,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另一方面也可促进维生素 D3的生成和降钙素的合成。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药理学(第9版)
雌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replacement therapy, ERT)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有效治 疗措施之一。ERT基础上可加用孕激素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以减少并发癌症。 ➢ 长期应用HRT存在增加肿瘤的风险,也能引起心脑血管病变和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不作
减少等引起。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 常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伴有遗传性家族史。妊娠及哺乳期骨质疏松也属此类。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药理学(第9版)
第三十八章 抗骨质疏松药
![第三十八章 抗骨质疏松药](https://img.taocdn.com/s3/m/c8d9d543336c1eb91a375dae.png)
第三十八章抗骨质疏松药一.教材精要了解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掌握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植物雌激素、氟制剂、甲状旁腺激素、雄激素、钙制剂、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作用特点及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二.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不包括:A. 双膦酸盐B. 降钙素C. 雌激素D. 依普黄铜E. 维生素D2. 羟乙基双膦酸盐的药理作用是:A. 促进正常的骨矿化B. 抑制骨吸收C. 促进磷酸盐晶体的生长D. 增加骨吸收E. 抑制破骨细胞凋亡3. 对氯甲双膦酸盐的错误描述是:A. 属于第二代骨吸收抑制药B. 具有同化作用C. 增加骨和软骨胶原的合成D. 作用短暂,远期疗效好E. 治疗骨质疏松优于降钙素4. 依替膦酸二钠的不良反应是:A. 消化道反应B. 肝肾损害C. 骨质疏松D. 雏鸡骨矿化E. 高钙血症5. 氯屈膦酸二钠的特点是:A. 主要分布在组织中B. 可影响骨组织的正常代谢C. 对骨矿化作用无影响D. 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E. 肾功能损害轻6. 氯屈膦酸二钠不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 轻度胃肠道反应B. 甲状旁腺激素长久性升高C. 血清转氨酶暂时性升高D. 无症状的低血钙症E. 严重的肾功能损害7. 对阿仑膦酸钠的错误描述是:A. 是骨代谢调节剂B. 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C. 具有骨矿化抑制作用D. 抗骨吸收作用较强E. 与骨内羟磷灰石有强亲和力8. 阿仑膦酸钠对下列哪一症状无效:A. 锥体畸变B. 骨质疏松C. 身高缩短D. 骨骼肌疼痛E. 骨折9. 对降钙素的正确描述是:A. 不参与钙及骨质代谢B. 属多链多肽类激素C. 从甲状腺β细胞分泌D. 由64个氨基酸所组成E. 临床应用的均为鱼降钙素10. 降钙素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 抑制钠、镁和氯的排泄B.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C. 降血钙作用D. 止痛作用E. 抑制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11. 雌激素间接减少骨吸收的原因应除外:A. 促进降钙素分泌B. 降低甲状旁腺激素C. 增强肝25羟化酶D. 增强肾1α强化酶活性E. 增加前列腺素E2浓度12. 对他莫昔芬的错误说法是:A.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B. 是雌激素受体完全激动剂C. 能降低总胆固醇D. 主要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E. 缺点是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生率13. 请指出植物雌激素:A. 尼尔雌醇B. 替勃龙C. 依替黄铜D. 普瑞马林E. 乙烯雌酚14. 下列哪项不属于尼尔雌醇的特点:A. 在雌激素类中活性最强B. 对子宫体和子宫内膜影响很小C. 口服吸收较差D. 无明显副作用E.主要缓解妇女绝经后骨丢失15. 指出普瑞马林不具有的作用:A. 刺激肿瘤坏死因子-α产生B. 抑制骨吸收因子的释放C. 刺激局部骨生长因子的分泌D. 提高1,25-(OH)2-D3浓度E. 促进降钙素分泌16. 一氟磷酸谷氨酰胺的禁忌证应除外:A. 骨软化症B. 骨质疏松症C. 儿童和哺乳妇女D. 严重肾衰E. 高钙血症17. 甲状旁腺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理学基础是:A. 促进骨生长因子释放B. 降低破骨细胞的活力C. 抑制磷酯酶C系统D.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系统E. 阻滞二氢吡啶敏感的Ca2+通道18. 指出骨矿化促进药:A. 氟化钠和钙剂B. 维生素D3和钙剂C. 依普黄铜和维生素D3D. 替勃龙和钙剂E. 尼尔雌醇和依普黄铜19. 降钙素不用于治疗:A. 骨质疏松症B. 高钙血症D. 骨小梁丢失E. 低血钙抽搐20. 钙制剂的药理作用应除外:A. 促进骨矿化B. 镇痛作用C. 增强心肌收缩力D. 消炎抗过敏E.维持神经正常兴奋性【B型题】A. 骨代谢调节剂B. 骨形成促进药C. 骨矿化促进药D. 骨吸收抑制药E. 雌激素受体激动药1. 维生素D属于:2. 阿仑膦酸钠属于:3. 氟制剂属于:4. 甲状旁腺:A. 影响骨吸收因子B. 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镇痛C. 促进骨矿化并有消炎抗过敏作用D. 能增加小肠吸收饮食中钙和磷E. 激活二氢吡啶敏感的Ca2+通道5. 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是:6. 尼尔雌醇的作用是:7. 降钙素的作用是:8. 钙的作用是:【C型题】A.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C. 二者皆有D. 二者皆无1. 雷洛昔酚:2. 依普黄铜:3. 普瑞马林:A. 抑制破骨活性B. 促进骨形成C. 二者皆可D. 二者皆不可4. 雌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是:5. 一氟磷酸谷氨酰胺的作用是:6 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是:A. 骨软化症B. 心血管疾病C. 二者皆是D. 二者皆不是7. 一氟磷酸谷氨酰胺的禁忌证:8. 帕米膦酸钠的禁忌证:【X型题】1.双膦酸盐的临床用途包括:A. 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B.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C. 多发性骨髓瘤D. 高钙血症E. 恶性肿瘤骨转移造成的骨痛2. 依替膦酸二钠的药理作用包括:A. 小剂量时抑制骨吸收B. 大剂量时抑制骨形成C. 抑制膦酸沉淀形成D. 抑制雏鸡骨矿化E. 促进磷灰石晶体的聚集3. 帕米膦酸钠的特点包括:A. 对骨质的吸抑制作用强B. 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C. 可出现一过性感冒样症状D. 不产生胃肠道反应E. 可出现肌肉酸痛4. 降钙素的临床应用包括:A. 预防绝经期的骨小梁的丢失B. 延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C. 治疗高骨转换型的骨质疏松D. 治疗各种高钙血症E. 治疗变性骨炎5. 植物雌激素主要包括:A. 乙烯雌酚B. 尼尔雌醇C. 木脂素类D. 香豆素类E. 异黄铜类6. 骨形成促进药包括:A. 氟制剂B. 植物雌激素C. 雄激素类D. 木脂素类E. 甲状旁腺激素7. 骨矿化促进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理学基础是:A. 补充骨矿物质B. 促进骨重建C.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D. 增加肠对钙的吸收E. 增加成骨细胞活性8. 维生素D可治疗:A. 骨软化症B. 慢性肾功能衰竭C. 骨质疏松症D. 牛皮癣E. 手足抽搐症(二)填空题1. 骨质疏松症分三大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ARF过程依赖一个行使相应功能的细胞群组成的
基本多细胞单位(basic multicellular units,BMU) 来完成,这些细胞群包括: 破骨细胞(osteoclast,OC) 成骨细胞(osteoblast,OB) 骨细胞(osteocyte) 骨祖细胞(osteoprogenitor cells) 骨衬细胞(bonelining cells)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据统计,我国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口已达1.2亿,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 这些人群中约占90%,因此,防治骨质疏 松是抗衰老,延长寿命,保证人民的生活 质量的一个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 少,骨组织超微结构退变为特征,骨强 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 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④骨形成期:成骨细胞在破骨细胞吸收的表面上出 现,首先分泌一层黏合剂而形成黏合线,然后成骨 细胞开始分泌类骨质带;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⑤类骨质分泌后,其中的胶原纤维相互交联,并在 连接处形成孔腔结构而接受矿物质的沉积和结晶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 阿仑膦酸钠 Alendronate sodium 【作用特点】
为第三代bisphosphonates骨吸收抑制剂 骨代谢调节剂,与骨内羟磷灰石有强亲和力。能 进入骨基质羟磷灰石晶体中,当破骨细胞溶解晶体, 药物被释放,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通过成骨细胞 间接起抑制骨吸收作用。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① 破骨前体细胞向裸露的骨表面迁移,分化和融合 成成熟的破骨细胞 ; ② 成熟的破骨细胞与骨表面接触,开始吸收骨组织, 骨组织被吸收后在骨表面形成Howship陷窝 ;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③ 偶联期由破骨细胞介导的成骨细胞成熟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成骨前体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和成熟, 启动了骨形成的过程;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第一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二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第一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 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分型: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高转换型 骨质疏松症; 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为低转换型骨质 疏松症,一般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
【作用特点】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疼 痛和高钙血症,避免或延迟由肿瘤引致的溶骨性 骨转移,并减少这种骨转移所引起的骨折 。 可发生轻度的恶心、呕吐或腹泻。可使甲状旁 腺激素和血清转氨酶水平暂时性升高等。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 帕米膦酸钠 Pamidronate Sodium
【作用特点】
第38章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Key concepts: The third group consists of agents that improve bone mineralization or slow bone resorption or stimulate new bone formation, and includes calcium and vitamin D and its metabolites.
第38章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Key concepts: The second group consists of agents that mainly promote bone formation by stimulating the activity of osteoblasts. These drugs include fluoride, parathyroid hormone and androgens.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 依替膦酸二钠 Etidronate disodium 【作用特点】
为第一代 bisphosphonates 类药物 。 具有双向作用,小剂量时抑制骨吸收,大剂量 时抑制骨形成 。主要用于治疗妇女绝经期后骨质 疏松症,主要不良反应有腹部不适、腹泻、便软、 呕吐、口炎、咽喉灼热感、皮肤瘙痒、皮疹等。
骨吸收抑制药 (antiresorptive drugs)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 降钙素(calcitonin) 雌激素(estrogen) 依普黄酮(iprioavone)
骨形成促进药 (bone-forming drugs)
氟制剂 (fluoride)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同化类固醇(androgen)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
氯屈膦酸二钠 Clodronate disodium 【作用特点】
为第二代bisphosphonates药物。 主要作用于骨组织,防止羟基磷灰石结晶溶解 并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不影 响骨组织中矿物质的正常代谢过程。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
氯屈膦酸二钠 Clodronate disodium
第38章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Key concepts: The first group is antiresorptive agents that mainly decrease the rate of bone loss through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osteoclasts. This group includes bisphosphonates, calcitonin, estrogen and iprioavone.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1. 抑制骨吸收:是骨吸收的强抑制剂 ② 可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骨基质对破骨细 胞的激活,并直接干扰成熟的破骨细胞功能,抑制 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和减慢骨丢失的速度。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
一、 双膦酸盐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1. 抑制骨吸收:是骨吸收的强抑制剂 ③ 可通过细胞毒效应直接损伤破骨细胞,在低 浓度时可导致破骨细胞凋亡。 2. 对骨形成的作用 可阻滞正常的骨矿化,抑制骨形成。
第38章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Key concepts: Drugs availab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re catalogued into three types in terms of their actions on affecting calcification and bone turnover.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① 当破骨细胞激活频率过高或其吸收功能过 强时,就容易导致骨量丢失,产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② 当成骨细胞功能受到抑制,钙等矿物质丢失 过多或吸收减少,也都将影响骨形成的过程而导 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防治原理
骨吸收抑制药(antiresorptive drugs) 骨形成促进药(bone-forming drugs) 骨矿化促进药(mineralization drugs)
骨矿化促进药 (mineralization drugs)
钙剂 维生素D(vitamin D)及其活性代谢物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
基本原理: 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的作 用,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 激活过程或使破骨细胞超常的破骨功能 下降,从而使其对骨的吸收减少,骨的 丢失也减少。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 一、 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老 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被 认为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及保 健费用消耗最大的世纪性疾病。 在未来的60年内世界范围内的髋骨骨 折人数将达到600万人,而髋骨骨折的患 者在1年内将有12%~40%死于各种合并 症,存活者中也有50%的人行动不便。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成年期的骨重建与骨塑建不同,骨重建仅仅 是骨的转换,不能改变骨构筑、大小及骨量。 在骨重建阶段,骨量是不增加的。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骨重建的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活动: 激活(activation) 骨吸收(resorption) 骨形成(formation),称ARF现象。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 二、 降钙素 Calcitonin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1. 降血钙作用 :血钙的调节
2.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降钙素受体 3. 对肾脏及肠道钙吸收的影响 4. 止痛作用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 二、 降钙素 Calcitonin
【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1.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并发挥镇痛、降 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等作用。
为第二代bisphosphonates药物。 作用强度约为etidronate sodium的100倍。可 强烈抑制羟磷灰石的溶解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对 骨质的吸收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药 帕米膦酸钠 Pamidronate Sodium
【作用特点】
用于多种原因引起骨质疏松症,对癌症的溶骨 性骨转移所致的疼痛有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癌症 所致的高钙血症。也可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有时出现一过性感冒样症状。还可见发热、寒 战、头痛、肌肉酸痛和胃肠道反应,如:厌食、腹 痛、便秘或腹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