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拒水拒油整理

合集下载

拒水拒油整理教学课件

拒水拒油整理教学课件

设备规模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需求,选择 适当规模的设备,避免设备过大 造成浪费或设备过小影响生产效
率。
设备材质
考虑设备材质的耐腐蚀性和耐高 温性能,确保设备在长期使用过
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操作参数设置和调整策略
温度控制
根据拒水拒油整理工艺要求,设置适当的温度, 确保织物在整理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
时间控制
实例分析:成功与失败案例对比
成功案例
某户外品牌冲锋衣,采用特殊工艺处理,实现优异的拒水拒油性能。经检测,水滴和油滴在衣物表面迅速滑落, 耐洗性能良好。该产品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
失败案例
某品牌雨伞,宣称具有拒水功能。但经检测发现,水滴在伞面停留时间较长,拒水效果不佳。消费者反映使用后 伞面容易留下水渍和污渍。该产品市场口碑较差。
拒水拒油整理教学课件
• 拒水拒油整理概述 • 拒水拒油整理技术原理 • 拒水拒油整理工艺流程 • 设备选型和操作要点 • 质量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 • 生产过程中问题及解决方案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拒水拒油整理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拒水拒油整理是一种使纺织品表 面具有排斥水和油的能力的加工 技术。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绿色环保整理技术
预测绿色环保整理技术 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包 括生物基整理剂、水性 整理剂等的研究与应用 前景。
多功能整理需求
分析市场对多功能整理 的需求增长趋势,如防 水透湿、抗菌防螨等功 能的整合,以满足不同 领域的应用需求。
法规政策与标准
关注国内外相关法规政 策与标准的变化,分析 其对拒水拒油整理行业 的影响和挑战,如禁用 某些化学物质等。
经验分享
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

第四节拒水、拒油和防污整理剂

第四节拒水、拒油和防污整理剂
• 在石蜡乳液中引入聚合物,可改善其稳定性和整理品的耐久性,如聚乙烯 醇,聚乙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丁酯、硬脂酰丙烯酸酯或硬脂酰甲基丙 烯酸酯-十二碳琥珀酸-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乙烯基-甲基丙烯酸共 聚物或乙烯基-甲基丙烯酸-乙酸乙烯共聚物。通过引入交联剂可改善整理效 果的耐久性,提高纤维素纤维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和抗皱性。
一浴法来代替。即将铝皂制成分散液,以明胶、聚乙烯醇为保护胶体,之后 又有乳化石蜡和铝皂并用的方法,用石蜡铝皂做拒水剂,价格低廉,工艺简 单,拒水效果好。它的缺点是耐洗涤性差、不耐磨,是一次性的拒水整理。 铝皂虽然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于碱性溶液中,故铝皂的耐洗性较差。由于 锆皂的疏水性和耐洗性都比铝皂好,因此以锆盐代替铝盐,可以有效地改善 整理品的耐久性。

• 石蜡-铝皂是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拒水剂,特别适用于不常洗 的工业用布,但它不耐洗涤,不能持久,只有暂时性的拒水效 果。使用锆等稀土元素的化合物代替铝皂,可以提高洗涤性。
• ③高分子树脂类防水整理剂 作为防水剂的树脂,主要是由C11 以上的烷基酚类制成溶液,织物浸渍后干燥,再用甲醛和乙二 醛溶液处理,焙烘后即生成防水性树脂。它的优点是能够沉积 在织物上,赋予织物高度的拒水特性。缺点是处理液带酸性, 在烘干及热处理时,容易使纤维素纤维织物发生脆损;由于处 理液带酸性,容易使印染织物发生变色,采用直接染料染色的 织物尤为严重,久用或经洗涤后,拒水作用陆续丧失。
• 织物拒水整理的历史源远流长,十九世纪初出现了铝皂和石蜡乳液的二浴法 拒水整理工艺,先将织物浸轧用肥皂分散的石蜡乳液,再浸轧醋酸铝溶液。 这种工艺有很好的拒水性,但不耐洗涤,用锆皂代替铝皂可以提高耐洗性。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一端具有反应性基团的长碳链拒水剂,如羟甲基 硬脂酰胺、十八氨基甲酸酯羟甲基衍生物、烷基醚化二羟甲基脲与长碳链醇 和长碳链酰胺合并使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硬脂酰胺亚甲基吡啶氯化物,其 商品名为著名的Velan PF,由英国ICI公司于1937年推出,可用于耐久性拒水 整理。同一时期还出现了氨基树脂用硬脂酸或十八醇变性,生成长碳链酯或 醚的拒水剂,至五十年代完成商品化,如Phobotex FT、FTS、FTG等。二十世 纪四十年代,杜邦公司的R.K.Iler提出了配价络合型拒水剂,其商品牌号为 Quilon Werner,为硬脂酸或豆蔻酸的铬络合物。但这类拒水剂本身呈深绿 色,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1947~1948年出现的有机硅拒水剂是拒水整理的 重要发展。美国道康宁公司最早指出,含氢有机硅聚合物是织物拒水剂的必 要成分。但聚甲基含氢硅烷整理后的织物手感发硬,需要与有机硅弹性体配 合使用。有机硅类拒水剂用于合成纤维织物效果较好,但用于纤维素纤维织 物上时,耐久性不够,需要加交联剂。有机硅类拒水剂整理织物的耐气候牢 度是其它各种拒水剂所不及的。

拒水、拒油整理工艺流程

拒水、拒油整理工艺流程

拒水、拒油整理工艺流程我国拒水(防水)和拒油整理纺织品的整体质量逐年提高,目前已具有较高的技术和生产水平,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的意识也日益增强。

以欧美市场客户要求,对2006年我国拒防水、拒油和易去污整理纺织品主要功能性指标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24630次各类织物的防水效果检测中,不合格率为3.94%;在24370次的拒水效果检测中,不合格率为11.33%;在8230次的拒油效果检测中,不合格率为5.10%;在9340次的易去污整理效果检测中,不合格率为4.50%。

这反映了我国拒水、拒油和易去污整理产品总体水平较高。

从抽样结果看,若按欧美产品质量要求,我国拒水、拒油和易去污整理产品的主要功能性指标平均不合格率为6.86%,其中拒水整理产品的不合格率相对较高(11.33%)。

这是因为拒水效果检测大多采用AATCC22(ISO4920)喷淋表面沾水试验,对织物布面效果和整理的均匀性要求较高,同时所选用的整理剂和工艺控制也需优化。

目前,我国对拒水拒油整理纺织产品的性能测试主要采用四类标准方法,即美国标准(AATCC和ASTM)、欧洲标准(ISO)、中国标准(GB/T和FT/z)和实验室标准(BV、3M、DuPont和ITS等)。

出口产品则根据不同客户的习惯和要求,基本采用美标、欧标和实验室标准。

具体测试指标根据产品要求确定,但主要分拒水(防水)、拒油和易去污三类。

其中,拒水和防水测试指标有淋雨透湿、表面沾水、拒水滴和耐静水压等四项;拒油测试主要是拒油滴;易去污测试则是将油滴或不同污物施加到织物上,再进行一定条件的水洗,判断污迹残留状况。

有时在对拒水整理产品进行透湿性能测试时,必须按照客户要求的程序和方法,采用透湿杯进行蒸发法或吸湿法试验。

1.拒水、拒油整理工艺1.1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层压层压织物拒水、拒油性能好,耐水洗,耐高水压,但需要专门的层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成本高。

国外较好的PTFE薄膜主要有美国高尔公司的Gore—Tex薄膜和荷兰AKZO公司的Sympatex薄膜;国内主要有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研制的薄膜。

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
目的:满足生活、称为 功能整理。
一、拒水、拒油整理
拒水、拒油整理就是用疏水性物质
对织物表面进行处理,降低纤维的 表面能,使织物不易被水和油所润 湿。 所用的疏水性物质称为拒水剂或拒 油剂。
拒水整理与防水整理的区别
拒水、拒油整理后织物的纤维间和纱线间仍 保存着大量的孔隙,仍保持良好的透气和透 湿性,适用于服装面料。 防水、防油剂则是一种能成膜的物质,整理 后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不溶于水的 连续薄膜,赋予织物防水、防油性。但整理 后织物不透气,手感也较粗糙,适用于室外 的纺织品。
覆盖论
热论
阻阴燃论
协同阻燃效应
1.催化脱水论
通过促进纤维的催化脱水炭化和交联,改
变热分解历程和分解产物的比例,减少热 分解产物中可燃性的气体和液体,增加难 燃性固体炭的量来达到阻燃效果的。
适用性
该理论主要适用于纤维素纤维。 含磷阻燃剂的阻燃可根据此理论。
2.气相论
通过抑制可燃性分解产物的氧化,干
4.脂肪烃三聚氰胺衍生物类 拒水整理剂
这类拒水剂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和具有长链结构的脂肪酸、酰胺、 醇的相结合
代表产品
拒水剂703和防水剂AEG。 主要应用于天然纤维及合成纤维的 拒水处理。
5.脂肪酸金属络合物类 拒水整理剂
脂肪酸可以与铬、钛、铝等金属离子络 合而形成脂肪酸络合物,具有拒水性, 其中以铬为最常用。 防水剂CR、防水剂AC都是这类拒水剂。
脂肪长链拒水剂在纤维 表面排列示意
分布状态与拒水的关系
拒水、拒油剂有规则地整齐排列,分子非极 性端基都在外层,拒水、拒油效果好。 拒水、拒油剂在纤维表面的浓度要适当高一 些,尽可能使拒水、拒油整理剂能整齐地排 列在织物的表面。

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

整理效果
主要用于纤维素织物的拒水整理, 主要用于纤维素织物的拒水整理,整 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耐洗性 和优异的柔软手感。 和优异的柔软手感。
3.拒油整理工艺 3.拒油整理工艺
浸轧液组成(整理剂AG-710是全氟烷基丙烯酸盐 ) 浸轧液组成(整理剂AG-710是全氟烷基丙烯酸盐 AG 10~30g/L g/L 涤纶 10~30g/L 锦纶、蚕丝、 20~40g/L g/L 涤/棉、锦纶、蚕丝、羊毛 20~40g/L 30~50g/L g/L 涤/粘纤 30~50g/L 40~70g/L g/L 棉 40~70g/L 工艺流程及条件 浸轧(轧余率70%)→预烘(110℃, min) 70%) 浸轧(轧余率70%)→预烘(110℃,2min)→焙烘 (150℃,3min) 150℃, min)
工艺流程及条件
浸轧(二浸二轧,轧余率>75%) 烘干(100~105℃) 浸轧(二浸二轧,轧余率>75%)→烘干(100~105℃) 焙烘(150~160℃, min) 水洗、皂洗、水洗→ →焙烘(150~160℃,5~7min)→水洗、皂洗、水洗→ 烘干。 烘干。
整理效果
有机硅防水剂整理织物, 有机硅防水剂整理织物,可获良好的耐久拒 水效果,透气性及耐洗性能也都优良, 水效果,透气性及耐洗性能也都优良,手感 丰满柔软, 丰满柔软,织物的撕破强度和防污性也得到 提高。 提高。 特别适用于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 特别适用于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棉和粘 纤织物耐久性效果稍差些。 纤织物耐久性效果稍差些。
应用性能
有机硅不溶于水,用乳化剂乳化,应用时需用 有机硅不溶于水,用乳化剂乳化,应用时需用 催化剂。 催化剂。 有机硅拒水剂广泛应用于纤维素纤维、羊毛、 有机硅拒水剂广泛应用于纤维素纤维、羊毛、 蚕丝和各种合成纤维织物, 蚕丝和各种合成纤维织物,在合成纤维上的拒 水效果及耐久性比在棉上为好。 水效果及耐久性比在棉上为好。

第三章 拒水拒油整理

第三章 拒水拒油整理
2020/2/24
工艺流程: 二浸二轧烘干焙烘 皂洗 水洗 烘干
40℃, 70%轧余率
150℃,3min.
整理液处方:维兰PF

60ml
(接受HCl) NaAc
20g/L
至1000
60g/L 乙

(2)有机硅类拒水剂 含氢硅氧烷:—Si—H ,氧化、水解反应,交联成膜。
为改善织物手感,通常将两种不同结构的聚硅氧烷混用。 聚甲基含氢硅氧烷
这样的工艺称为拒水和拒油整理。
2、拒水和防水的区别
以疏水性化合物沉积 于纤维表面,织物表 面留有孔隙,空气和 水汽还可透过
以不透水的化合 物充填织物表面 的孔隙,不仅防 水,而且不透气
防水性织物
孔隙 透水汽性
透气性
防水 填塞 无到很小 无到很小
拒水 敞开 小到大 一般较大
即使在外界水压作 耐水渗透性 用下,也有高抗水
第三章 拒水拒油整理
一、定义 二、拒水和拒油的原理 三、影响织物拒水拒油性的因素 四、常见拒水拒油剂 五、整理工艺 六、拒水拒油性能测试
一、定义
1、拒水拒油整理

在织物表面施加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整理剂,
改变纤维表面层的组成,并牢固地附着于纤维或与纤维
化学结合,使织物不再被水和常用的食用油类所润湿,
工艺流程:
浸轧 烘干 焙 烘
净洗 烘干
整理液: 有机氟FC-208
133g/L Velan PF
80 乙醇
3、拒水拒油涂层
涂层整理: 在织物表面涂覆或粘合一层高分子材料,使
其具有独特的性能。
涂层的工艺方式: 轧挤法、刮刀法、挤塑法、粘合法、喷涂法、
浸涂法

拒水拒油整理

拒水拒油整理

表面张力 /mN·m1
72.8 41.8 33.5 28.9 28.4 13.2
名称
四氯化碳 丙酮 甲醇 乙醇 乙醚 -
表面张力 /mN·m1
26.9 23.7 22.6 22.3 20.1 -
3、拒水和拒油的条件
(1)表面张力
液体能否润湿固体表面,决定于固体的表面张力(SG) 和液-固的界面张力(SL)。
四、常见的拒水剂和拒油剂
拒水剂和拒油剂是一种具有低表面能基团的化合物, 整理织物时,在织物的纤维表面均匀覆盖一层拒水剂 或拒油剂分子,并由它们的低表面能原子团组成新表 面层,使水和油均不能润湿。
拒水剂:烷基(—CnH2n+1) 拒油剂:全氟烷基(—CnF2n+1)
主要有:吡啶化合物、有机硅类、有机氟类、亚乙 烯胺类等
2、拒油整理工艺
有机氟类化合物。
单独使用:原料价较高、拒水效果不够理想。
拒油剂与拒水剂混合使用:不会影响拒油性能,对拒 水效果、耐洗涤和耐干洗性都有提高。
工艺流程: 浸轧 烘干 焙烘 净洗 烘干
整理液: 有机氟FC-208
Velan PF 乙醇 醋酸钠 水
133g/L 80 80 26 至1000
3、纤维的化学组成和几何形状
润湿性由固体表面原子或暴露的原子团的性质和堆 集状态决定,与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性质和排列无关。
气/固界面上低表面能的原子团及临界表面张力
表面组成
碳氟 化合物
碳氢 化合物
暴露的原子团
—CF3 —CF2H —CF2 —CF2— —CF2—CFH— —CH3 —CH2H —
临界表面张力c/ mN·m1 6 15 18 22 22 31
/mN·m1
200 水

拒水拒油整理

拒水拒油整理

目录1、内容简介 (3)3拒水作用机理 (4)3.2拒水原理 (5)4、拒水拒油整理剂的种类 (6)4.1铝皂和锆皂 (6)4.2蜡和蜡状物质拒水剂 (6)4.3金属络合物 (7)4.4吡啶类拒水剂 (7)4.5 N一羟甲基化合物拒水剂 (8)4.6有机硅拒水剂 (8)4.7含氟拒水整理剂 (9)4.4.2丙烯酸酯类含氟拒水剂 (10)4.4.3短氟碳链型拒水剂 (11)5影响拒水拒油整理效果的因素 (11)5.1拒水拒油整理剂的结构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1)5.2拒水拒油整理剂的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2)5.3整理液pH值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2)5.4 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3)6测试标准及测试参数 (14)6.1拒水级别测试 (14)6.2耐水压性能测试方法 (15)6.3耐水洗测试 (15)6.4织物的透气性测试 (16)7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6)7.1存在的问题 (16)7.2、发展方向 (16)7.2.1短氟碳链型拒水剂 (16)7.2.2含氟和其它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17)7.2.3含硅氟化物拒油整理剂的开发 (17)7.2.4纳米技术应用 (17)参考文献: (18)拒水拒油整理1、内容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拒水拒油整理,分析了拒水拒油整理的现状,讲述了整理机理,以及一些拒水拒油整理剂。

同时分析了影响该整理的工艺因素,最后进行了性能测试方面的介绍。

提出了以后发展的方向。

2、拒水整理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所谓的拒水拒油整理就是织物表面施加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整理剂,改变纤维表面的组成,并以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式与纤维结合,使织物不再被水或常用油类(如食用油、机油等)所润湿,所用整理剂被称为拒水剂或拒油剂拒水拒油整理剂实际上就是一种表(界)面活性剂,而表(界)面活性剂是一大类化合物,具有在界面上富集、显著改变界面性质的特点。

为满足特殊环境下作业的要求,拒水拒油整理纺织品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拒水拒油整理效果检测.

拒水拒油整理效果检测.
所示的玻璃漏
斗中,使水约在25~30s内淋洒于织物表面。 淋洒完毕,取起夹持器,使织物正面向下成 水平,然后对着一硬物轻敲两次。将实验织 物与标准图片对照,评定拒水级别。
上图是根据分数来评价织物的拒水性能的,
也有采用级数来评价, 级数和分数的对应关系是: 100分一5级,90分一4级,80分一3级, 70分一2级,50分一1级。
拒水拒油性能的测试
6.1 拒水级别测试
对织物的拒水级别测试,一般用
淋水性能测试方法,大多参考 AATCC22—1977实验方法。 截取18×18(cm)试样1块,紧绷 于试样夹持器(金属弯曲环)上, 并以45º 放置。使织物的经向顺 着布面水珠流下的方向,实验面 的中心在喷嘴表面中心下的 150mm处。
6.3 耐水压性能测试方法
用连通管型水压仪测定
试样的耐水压性能。 试验前先将试验仪的水 槽、水柱高度与试样夹 持器的平面校正在同一 平面上。测试时,先把 17×17(cm)试样平置于 试样夹持器上,再用螺 杆旋紧使之紧闭。
开动电动机,使水柱上升。由于连通管的作用,使试样夹持
器中充水(应使用蒸馏水)。水压随水柱槽高而增加。试样受 水压力亦逐渐增大,直至水透过试样,在布面上出现3滴水 珠时,即为测试终点。随即关闭进水及出水阀,关闭电动机, 同时读取水柱高度(cm数值)。 做3次平行试验,求其平均值。在测试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抚 摸试样。
6.2 拒油等级测试
拒油等级测试大多采用AATCC118—1992标准。 首先是用最低编号的实验液体,以0.05mL液体小
心滴于织物上,如果在30s内无渗透和润湿现象发 生,则紧接着用较高编号的实验液体滴于织物上。 实验连续进行,直至实验液体在30s内润湿液滴下 方和周围的织物为止。织物的拒油等级以30s内不 能润湿织物的最高编号的实验液体表示。

拒水拒油及防污整理

拒水拒油及防污整理
O 纤维素 NC5H5 O C17H35

高温时会释出吡啶而形成十七烷基纤维素醚。 为了避免在反应中释出的盐酸对纤维素纤维的损伤作用。用醋酸 来代替盐酸与十八烷醇起作用得到十八烷基氧甲撑吡啶醋酸 酯.它与纤维素起反应得到十八烷基氧甲撑纤维素醚。

为了避免在反应中释出的盐酸对纤维素纤维的损伤作用。用 醋酸来代替盐酸与十八烷醇起作用得到十八烷基氧甲撑吡啶 醋酸酯.它与纤维素起反应得到十八烷基氧甲撑纤维素醚。


拒水剂外观为清澈透明或稍带绿色的浓稠液体,阳离子性。 合成工艺路线为:三氧化铬、盐酸、异丙醇→还原→络合→冷却 →混合→成品 CR可用于棉麻丝毛以及合纤织物的拒水整理,也可用于玻璃纤 维、皮革、纸张的拒水整理。这种整理耐多次干洗和水洗(低于 45℃ ),属透气性防水、此外兼有柔软、透气、防霉、防污及不 “粉化”的特点。
拒水整理
根据拒水耐洗涤性,可将拒水整理分为非耐久、半耐久和耐久性 整理。 按标淮方法洗涤, 耐久性防水:洗涤30次以上,仍有一定防水效果, 半耐久性防水:耐洗5-30次; 非耐久性防水:耐洗5次以下。

非耐久性拒水整理
石蜡金属盐法:最适用且加工方便的是石蜡铝皂法,分为一 浴法和二浴法 一浴法: 将醋酸铝和石蜡肥皂乳液混在一起使用。为避免破乳发生沉 淀,在乳液中要预先加入保护胶体,如明胶等
纤维素 OH
+

N OH37C18 纤维素
+
C5H5 H3C
COO
-
+
CH3COOH
+ C5H5N
WH37C18ONH H2N W
OH37C18
O
+
与羊毛反应得到:
OH37C18

拒水拒油整理

拒水拒油整理

3.2粘附功和内聚功 粘附功和内聚功 按黏附功和内聚功的概念, 按黏附功和内聚功的概念,要将液滴从固体 表面上撕裂, 表面上撕裂,必须克服其单位面积的黏附功 Wa Wa= γS + γL - γSL Wa是液 固相间的附着力,说明在此过程中, 是液-固相间的附着力 是液 固相间的附着力,说明在此过程中, 产生了两个新表面,其张力分别为γ 产生了两个新表面,其张力分别为 S 和γL , 撕裂后γ 已不存在。 撕裂后 SL 已不存在。
三、拒水拒油整理原理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主要决定于固体和液 体的表面能以及液体与固体的界面能。 体的表面能以及液体与固体的界面能。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受到下列平衡力的作用,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受到下列平衡力的作用,三相 交界点的合力为零。 交界点的合力为零。
当一滴液体滴在某一固体表面上时,会出现如下情况: 当一滴液体滴在某一固体表面上时,会出现如下情况: (1)液体有可能完全铺展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一层水膜,这种情 液体有可能完全铺展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一层水膜, 液体有可能完全铺展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一层水膜 况为液体完全湿润固体。如图1中 所示 所示。 况为液体完全湿润固体。如图 中(a)所示。 (2)液体有可能成水滴状。在这种情况下,由固体表面和液体 液体有可能成水滴状。 液体有可能成水滴状 在这种情况下, 边缘切线形成一个夹角θ 这个角称为接触角。 边缘切线形成一个夹角θ,这个角称为接触角。 所示, 当0º< θ <90º时,如图 中(b)所示,液体部分湿润固体; 时 如图1中 所示 液体部分湿润固体; 所示, 当90º< θ < 18Oº,如图 中(c)所示,液体不湿润固体。 ,如图1中 所示 液体不湿润固体。
荷叶的表面微观结构
在这些微小的凹凸之间,储存着大量的空气 在这些微小的凹凸之间 储存着大量的空气. 储存着大量的空气 当水滴落到荷叶上时,由于空气层 由于空气层、 当水滴落到荷叶上时 由于空气层、乳头状突 起和蜡质层的共同托持作用,使得水滴不能渗 起和蜡质层的共同托持作用 使得水滴不能渗 而能自由滚动. 透,而能自由滚动 而能自由滚动

第三章 拒水拒油整理

第三章 拒水拒油整理
1、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
5级制 国家标准测试方法 250mL 水(20℃)从漏斗中喷淋
2、织物抗渗水性测定
经调湿的试样在试样夹中,以试样的一面承受持续 上升水压,以表示水透过织物所遇到的阻力,即抗渗 水性。在标准条件下(水是新鲜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温度为20±2℃或27±2℃,水压上升速率为10±0.5 厘米水柱/分钟或60±3厘米水柱/分钟),直到有三滴 水珠渗出为止, 以第三滴水珠出现时的水压为准,以厘米水柱表示 之。 测定织物抗渗水性的仪器,一般采用联通管型,试 样受压面积为100厘米2。
表面组成
碳氟 化合物
碳氢 化合物
暴露的原子团 临界表面张力c/ mN· 1 m —CF3 6 —CF2H 15 —CF2 —CF2— 18 —CF2—CFH— 22 —CH3 22 —CH2H — 31
四、常见的拒水剂和拒油剂
拒水剂和拒油剂是一种具有低表面能基团的化合物, 整理织物时,在织物的纤维表面均匀覆盖一层拒水剂 或拒油剂分子,并由它们的低表面能原子团组成新表 面层,使水和油均不能润湿。 拒水剂:烷基(—CnH2n+1) 拒油剂:全氟烷基(—CnF2n+1) 主要有:吡啶化合物、有机硅类、有机氟类、亚乙 烯胺类等
净洗 烘干
133g/L 80 80 26 至1000
3、拒水拒油涂层

涂层整理: 在织物表面涂覆或粘合一层高分子材料,使其具 有独特的性能。 涂层的工艺方式: 轧挤法、刮刀法、挤塑法、粘合法、喷涂法、浸 涂法 涂层剂:聚四氟乙烯 涂层后使织物具有均匀的微孔,拒水拒油。


六、拒水拒油性能测试
3、织物拒油性能测试
用一系列不同表面张力的标准试液来测定,标准试 液为各种烃类。 将标准试液滴在织物表面上,保持一定时间(如 3min),观察其润湿情况,以能在织物表面成珠的 最高级标准试液的级数表示。

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

(2)防水剂AC 防水剂AC
防水剂AC是氯化铬、 防水剂AC是氯化铬、氯化铝的硬脂酸 AC是氯化铬 络合物。 络合物。 一般适用于棉织物的拒水处理,但白 一般适用于棉织物的拒水处理, 色及浅色织物不宜使用。 色及浅色织物不宜使用。
6.有机硅类拒水整理剂 6.有机硅类拒水整理剂
有机硅防水剂商品一般由两种组分组 即由含氢硅油, 成,即由含氢硅油,与甲基硅油或羟 基硅油组成。 基硅油组成。
N
代表产品
商品维兰(Velan)PF、防水剂PF。 商品维兰(Velan)PF、防水剂PF。 PF 适用于棉和涤棉混纺织物, 适用于棉和涤棉混纺织物,是耐久性 拒水剂。 拒水剂。
3.长链脂肪酰Βιβλιοθήκη 化合物 长链脂肪酰胺化合物这类拒水剂是一端具有反应性基团的长链 脂肪烃的化合物, 脂肪烃的化合物,其中有羟甲基硬脂酸酰 长碳脂肪烷基乙烯脲等。 胺、长碳脂肪烷基乙烯脲等。 代表产品:柔软剂VS。 代表产品:柔软剂 。
整理效果
主要用于纤维素织物的拒水整理, 主要用于纤维素织物的拒水整理,整 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耐洗性 和优异的柔软手感。 和优异的柔软手感。
3.拒油整理工艺 3.拒油整理工艺
浸轧液组成(整理剂AG-710是全氟烷基丙烯酸盐 ) 浸轧液组成(整理剂AG-710是全氟烷基丙烯酸盐 AG 10~30g/L g/L 涤纶 10~30g/L 锦纶、蚕丝、 20~40g/L g/L 涤/棉、锦纶、蚕丝、羊毛 20~40g/L 30~50g/L g/L 涤/粘纤 30~50g/L 40~70g/L g/L 棉 40~70g/L 工艺流程及条件 浸轧(轧余率70%)→预烘(110℃, min) 70%) 浸轧(轧余率70%)→预烘(110℃,2min)→焙烘 (150℃,3min) 150℃, 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织物拒油性能测试
用一系列不同表面张力的标准试液来测定,标准试 液为各种烃类。 将标准试液滴在织物表面上,保持一定时间(如 3min),观察其润湿情况,以能在织物表面成珠的 最高级标准试液的级数表示。

拒水拒油条件
织物要不被水或油润湿,根据润湿方程:Cosθ= θ要大,只有使rs变小,而液体的rL无法改变。
rs- rs r
L
L
液滴达到织物上,是自发润湿铺展,还是成珠状滚 落,与其受力有关,或与体系能量变化有关。
E △E>0 rL + rsL 自发珠 < 缩 rs >
S= -△E= -[( rL + rsL )- rs] = rs – (rL + rsL) >0 铺展 单位表面rs消失, <0 珠缩 rL、rsL形成 铺展系数
表面组成
碳氟 化合物
碳氢 化合物
暴露的原子团 临界表面张力c/ mN· 1 m —CF3 6 —CF2H 15 —CF2 —CF2— 18 —CF2—CFH— 22 —CH3 22 —CH2H — 31

四、常见的拒水剂和拒油剂
拒水剂和拒油剂是一种具有低表面能基团的化合物, 整理织物时,在织物的纤维表面均匀覆盖一层拒水剂 或拒油剂分子,并由它们的低表面能原子团组成新表 面层,使水和油均不能润湿。 拒水剂:烷基(—CnH2n+1) 拒油剂:全氟烷基(—CnF2n+1) 主要有:吡啶化合物、有机硅类、有机氟类、亚乙 烯胺类等
1、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
5级制 国家标准测试方法 250mL 水(20℃)从漏斗中喷淋
2、织物抗渗水性测定
经调湿的试样在试样夹中,以试样的一面承受持续 上升水压,以表示水透过织物所遇到的阻力,即抗渗 水性。在标准条件下(水是新鲜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温度为20±2℃或27±2℃,水压上升速率为10±0.5 厘米水柱/分钟或60±3厘米水柱/分钟),直到有三滴 水珠渗出为止, 以第三滴水珠出现时的水压为准,以厘米水柱表示 之。 测定织物抗渗水性的仪器,一般采用联通管型,试 样受压面积为100厘米2。
θ= 180
完全不润湿
2、表面张力

(1) 定义
沿着与表面相切方向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 度的表面紧缩力。 N/m J/m2
液面为曲面:指向该点的切线方向。
(2)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① 与物质种类关系很大: 原因:不同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不同。 金属键、离子键、极性分子 ② 温度 温度 物质膨胀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吸引力
净洗 烘干
133g/L 80 80 26 至1000
3、拒水拒油涂层

涂层整理: 在织物表面涂覆或粘合一层高分子材料,使其具 有独特的性能。 涂层的工艺方式: 轧挤法、刮刀法、挤塑法、粘合法、喷涂法、浸 涂法 涂层剂:聚四氟乙烯 涂层后使织物具有均匀的微孔,拒水拒油。


六、拒水拒油性能测试
1、纤维表面的粗糙度
表面光滑,接触角小;表面粗糙,接触角大。
棉59
> 粘胶38
2、纤维间的毛细管间隙
毛细管空隙和纤维间空隙的小,拒水拒油性好。 适当的组织结构,可以形成自封闭的织物,如棉织物
的水龙带。
3、纤维的化学组成和几何形状
润湿性由固体表面原子或暴露的原子团的性质和堆
集状态决定,与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性质和排列无关。 气/固界面上低表面能的原子团及临界表面张力
即使在外界水压作 耐水渗透性 用下,也有高抗水 渗透能力
二、拒水和拒油的原理
1、杨氏(Young)润湿方程
LG
γ
SG
γ
SL
γ
γ
LG
LG
cos θ
SG
θ
SL
cos θ
γ
SG
SL
γ
θ= 0 θ> 90
完全润湿
0 <θ< 90 部分润湿
不润湿
SG > SL SG < SL
五、整理工艺
1、拒水整理工艺
(1)吡啶类拒水剂----耐久
洗涤30次以上,仍有一定的拒水性能。
维兰PF:硬脂酸酰胺亚甲基吡啶氯化物
纤维素醚
工艺流程: 二浸二轧烘干焙烘 皂洗 水洗 烘干
40℃, 70%轧余率
150℃,3min.
整理液处方:维兰PF 60g/L 乙醇 60ml (接受HCl) NaAc 20g/L 水 至1000
液体能否润湿固体表面,决定于固体的表面张力(SG)
和液-固的界面张力(SL)。
cos θ γ
SG
γ
LG
SL
γ
SG SL
cos
SG SL

LG常数
γ
SG
γ
LG
SL
γ

拒水拒油性能
缺陷:SG和SL不能直接测量。
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c)
E SG LG + SL SG > LG + SL ,自动铺展 c< SL ,不润湿 c> SL ,润湿

2、拒水和防水的区别
以疏水性化合物沉积 于纤维表面,织物表 面留有孔隙,空气和 水汽还可透过 以不透水的化合 物充填织物表面 的孔隙,不仅防 水,而且不透气
防水性织物
防水 孔隙 透水汽性 填塞 无到很小 拒水 敞开 小到大
透气性
无到很小
一般较大
可抗小水滴和雨滴的 润湿,但在外界水压 作用下可透水
30g/L 70g/L 14.2g/L 10.8g/L 5.4g/L 4.5g/L 至1000
2、拒油整理工艺
有机氟类化合物。 单独使用:原料价较高、拒水效果不够理想。 拒油剂与拒水剂混合使用:不会影响拒油性能,对拒 水效果、耐洗涤和耐干洗性都有提高。 工艺流程: 浸轧 烘干 焙烘 整理液: 有机氟FC-208 Velan PF 乙醇 醋酸钠 水
(2)接触角

θ越大,拒水和拒油性能越好 棉 59 羊毛 粘胶 锦纶 涤纶 腈纶 丙纶 81 38 64 67 53 90 表面粗糙
纤维种类 接触角(°)
鳞片结构
亲水性纤维与水的接触角较小。 疏水性纤维与水的接触角较大。 水在各种纤维表面的接触角都小于90,都能被水部 分润湿。
三、影响织物拒水拒油性的因素
r + rs
L
L
△E<0 自发铺展
佛山市丰利来定型厂有限公司拒水产品
佛山市丰利来定型厂有限公司拒油产品
(2)有机硅类拒水剂 含氢硅氧烷:—Si—H ,氧化、水解反应,交联成膜。
为改善织物手感,通常将两种不同结构的聚硅氧烷混用。
聚甲基含氢硅氧烷
聚二甲基硅氧烷
工艺流程:
多浸多轧 烘干 焙烘 水洗 烘干
整理液: 甲基含氢硅烷乳液 羟基硅烷乳液 胺化环氧交联剂 醋酸锌 氯氧化锆 一 乙醇胺 水
第三章

拒水拒油整理
一、定义 二、拒水和拒油的原理 三、影响织物拒水拒油性的因素 四、常见拒水拒油剂 五、整理工艺 六、拒水拒油性能测试
一、定义

1、拒水拒油整理
在织物表面施加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整理剂, 改变纤维表面层的组成,并牢固地附着于纤维或与纤维 化学结合,使织物不再被水和常用的食用油类所润湿, 这样的工艺称为拒水和拒油整理。
20℃时一些液体的表面张力
名称 水 硝基苯
表面张力 /mN· 1 m 72.8
41.8
名称 四氯化碳 丙酮
表面张力 /mN· 1 m 26.9
23.7
二硫化碳
苯 甲苯 全氟庚烷
33.5
28.9 28.4 13.2
甲醇
乙醇 乙醚 -
22.6
22.3 20.1 -
3、拒水和拒油的条件
(1)表面张力
SG’
整理剂降低 纤维表面张 力,使之拒水 或拒油。
水 SL =72×10-5N/cm
油 SL = 15×10-5N/cm
纤维的c 必须小于这两个数值, 才有拒水或拒油效果。一般未 整理纤维难达到这要求。
常见纤维或固体的c及液体的表面张力 纤维或固体的表面张力 c/ mN· 1 m 纤维素纤维 200 锦纶 46 涤纶 43 氯纶 37 石蜡类拒水整理品 29 有机硅类拒水整理品 26 聚四氟乙烯 18 含氟类拒水整理品 10 液体的表面张力 /mN· 1 m 水 72 雨水 53 红葡萄酒 45 牛乳 43 花生油 40 石蜡油 33 橄榄油 32 重油 29 食用油:3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