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PPT课件
2024版工程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2024/1/25
21
不良地质现象防治方法
2024/1/25
滑坡、崩塌防治
01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等。
泥石流防治
02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工程措施(修建拦挡坝、
排导槽等)。
岩溶、土洞防治
03
对岩溶洞穴进行回填或跨越处理,对土洞可采用注浆、旋喷等
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是地质构造的重要类型之一。
2024/1/25
断裂构造
岩石受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应 力超过一定强度时,岩石便发生破 裂,甚至沿破裂面发生相对位移, 形成断裂构造。
节理构造
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 显的位移,称为节理或裂隙。
12
地貌类型及特征
01
02
03
山地地貌
海拔较高,起伏较大,坡 度较陡,切割破碎,多呈 脉状分布。
工程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2024/1/25
1
2024/1/25
• 工程地质学概述 • 岩石与土体性质 • 地质构造与地貌 • 水文地质条件 •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 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2
01
工程地质学概述
2024/1/25
3
工程地质学定义与发展
2024/1/25
工程地质学定义
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 关系的科学。
7
岩石类型及特征
岩浆岩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包括深成岩、 浅成岩和喷出岩。具有结晶结构,常 见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沉积岩
变质岩
由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 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具有片理构造, 常见岩石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 等。
2024版《工程地质》PPT课件
0102工程地质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规律的学科。
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预测和防治工程地质问题,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定义任务工程地质定义与任务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地壳稳定性及地震活动对工程的影响。
地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分类及工程特性。
岩土体性质与分类研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发育规律及防治措施。
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研究内容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与土木工程关系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水文地质资料,预测水库渗漏、溃坝等工程地质问题。
与水利工程关系为交通线路选线、桥隧位置选择等提供地质依据,保障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与交通工程关系预测和评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与环境工程关系工程地质与相关领域关系01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形成,包括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具有结晶质结构和块状构造。
02沉积岩由风化产物、生物遗骸和火山物质等在地表或水下沉积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03变质岩由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具有片理构造和变质矿物。
残积土由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质组成,结构松散,力学性质较差。
坡积土由山坡上的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堆积形成,具有分选性和层理构造。
洪积土由洪水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具有分选性和交错层理。
冲积土由河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和较好的力学性质。
01020304表示岩石和土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影响工程建设的荷载计算。
密度与重度描述岩石和土体中孔隙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性,影响工程建设的排水设计和地基稳定性。
孔隙性与渗透性表示岩石和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性质,影响工程建设的沉降计算和地基稳定性。
压缩性与变形性描述岩石和土体抵抗剪切和压缩破坏的能力,影响工程建设的边坡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
抗剪强度与抗压强度岩石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03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曲现象,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工程地质学 ppt课件
岩层沉积之初顶面总是保持水平的,所以水平岩层一 般出现在构造运动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下 降的地区,一般分布在平原、高原或盆地中部。
水平岩层中新岩层总是位于老岩层之上,当岩层受切 割时,老岩层出露在河谷低洼区,新岩层出露于高岗上 。岩层顶面在上,底面在下。在同一高程的不同地点, 出露的是同一岩层 。
图中1,2,3,4表示从老到新的地层
ppt课件
30
B
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地层层序倒转时)
A—原始褶皱时的地层p;pt课B件—遭受剥蚀后的地层。
31
二、古生物法(生物演化律)
生物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物 种属由少到多,而且这种演化和发展是不可逆的。
可依据岩石中的化石种属来确定岩石的新老关系 。化石结构越简单,地层时代越老,化石结构越 复杂,地层时代越新。如寒武纪的三叶虫、奥陶 纪的珠角石、志留纪的笔石、泥盆纪的石燕、二 迭纪的大羽羊齿、侏罗纪的恐龙等。
段:段为组的组成部分,由同一岩性特征构成。组 不一定都划分出段。 层:指段中具有显著特征,可区别于相邻岩层的单 层或复层。
ppt课件
52
第四节 褶皱构造
1、基本概念 2、褶曲要素 3、褶曲的分类 4、褶皱岩层的分布与判别 5、褶皱构造的类型
ppt课件
53
1、基本概念 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在未丧失连续
ppt课件
50
ppt课件
51
我国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常采用多重地层划分原则 ,即除上述地层单位外,主要使用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岩石学特征及其相对应的地层位 置为基础的地层单位。 群:包括两个以上的组。群以重大沉积间断或不整 合界面划分。
工程地质ppt课件
1
土的生成
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 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量
物理风化
搬运沉积
大小、 形状和 成分都 不相同 的松散 颗粒集 合体
岩石
土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量质
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使岩 石成分发生变化,形成粘粒和可溶盐的过程
由动物、植物和人类活动对岩体的破坏 称生物风化。
管涌既可以发生在土体内部,也可以发生在渗流出口处,发 展一般有个时间过程,是一种渐进性的破坏
17
管涌现象的防治 (1)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同流土)
(2)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是防止管涌 破坏的有效措施。
水位
回填中粗砂 砂垫层
加筋土工布
抛石棱体
设置反滤层,既可通畅水流,又起到保护土体、防止细粒流失而 产生渗透变形的作用。反滤层可由粒径不等的无粘性土组成,也 可由土工布代替,上图为某河堤基础加筋土工布反滤层
2
1.1 概述
地表的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 物的地基与基础高计方案的类型,施工工期 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
建筑场地的形成: (1)内力地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
3
地质年代: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第四纪沉积层)
4
1.2 矿物与岩石
矿物的种类:原生、次生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形态、颜色、光泽、
18
虑地下水历年最高水位。
11
1.5.4 地下水的运动 法国学者达西于1856年通过砂土 的渗透实验,发现地下水的运动 规律相互平行而不混流。
达西定律:在层流条件下,土中水渗流速度与能量(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03941_《工程地质学》ppt课件
11
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
褶皱构造
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 曲,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
态。
2024/1/24
断裂构造
岩石受力发生破裂,两侧岩块沿破 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包括断 层和节理。
岩浆岩构造
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常具有特 殊的结构和构造,如喷出岩的气孔 和杏仁构造。
12
地质构造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水文地质物探
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测 地下水的分布、埋藏条件等。
18
05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措 施
2024/1/24
19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现象
2024/1/24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 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2024/1/24
21
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崩塌防治措施
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修建支挡墙或支挡桩等。
2024/1/24
泥石流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林业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拦挡坝,用以控制泥石流
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
《工程地质学》ppt课 件
2024/1/24
1
目录
• 工程地质学概述 • 岩石与土的物理性质 • 地质构造与工程稳定性 • 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问题 •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措施 •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
2024/1/24
2
工程地质ppt课件
从上述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来看,工程地质学是属于 应用地质科学的范畴,与许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其中与岩 石力学、土力学和水文地质学的关系特别密切。工程地质学 的基础理论课有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 地史及古生物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等,并与应用地球 物理、遥感测量学、基础工程学等工程技术学科有密切联系。 因此,可认为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介于地质学与土木建筑、水 利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返回
工程地质问题的定义
人类工程活动和自然地质作用会改变地质环 境,影响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当工程地质 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安全的要求 时,亦即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存在 矛盾时,就称为存在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与工程建筑的类型和规模有着 密切的关系。各类工程建筑,由于其结构类 型和工作方式不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工程 地质问题。
传统的自然历史分析法(地质学方法)、室内和现场试 验、原位测试方法和经验判断法。
研
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及离散元法等数值方法
究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分形几 方 何等
法 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及 其派生的新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信息系统(RS)、计算机 网络系统
工程地质条件因地而异,千变万化
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就差异很大。
在平原地区,一般土层较厚,且简单和均匀。 建筑物一般均匀沉降,当建筑物发生较大的沉 降量时,只要建筑物荷重不超过地基土层的承 载能力,地基仍是稳定的,不会导致建筑物的 灾难性破坏。但若建筑物的荷重大大超出土层 的承载能力,则地基将会破坏,土体从基础下 挤出,建筑物的安全就受到威胁。
《工程地质》PPT课件
2018/11/25
1
土的生成
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 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量 物理风化
岩石
搬运沉积
大小、 形状和 成分都 不相同 的松散 颗粒集 合体 土
化学风化 量质
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使岩 石成分发生变化,形成粘粒和可溶盐的过程
2018/11/25
15
多级井点降水
流砂现象的防治原则 (2)增长渗流路径 沿坑壁打入板桩,它一方面可 以加固坑壁,同时增加了地下水 的渗流路径,减小水力坡降
钢板桩 透水材料
(3)平衡渗流力 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用 透水材料覆盖压重以平衡渗 流力 (4)土层加固处理。如冻结 法、注浆法等。
2018/11/25
16
在水流渗透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 以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 颗粒也相继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 道,造成土体塌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叫 潜蚀(分为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 管涌既可以发生在土体内部,也可以发生在渗流出口处,发 展一般有个时间过程,是
1.5.4 地下水的运动
法国学者达西于1856年通过砂土 的渗透实验,发现地下水的运动 规律,称为达西定律。
层流:即相邻两个水分子运动的轨迹相互平行而不混流。 达西定律:在层流条件下,土中水渗流速度与能量(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的渗流规律 达西根据实验发现,单位时间内的渗 出水量q与圆筒断面积A和水力梯度i成正 比,且与土的透水性质有关
承压水:埋藏在两个连续分布的隔水层之间完全充 满的在压地下水。
2018/11/25
工程地质学课件PPT
12
风化壳垂直剖面
岩石风化后的产物在地 表形成的个不连续的岩土层 称为风化壳(crust of weathering).
土壤 残积层
半风化 岩石
基岩
13
岩石风化程度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 划分方案:全、强、中、微、未风化带.
时间增长强度能部分恢复的性能。
51
52
膨胀土(expansive soil):
是种富含亲水性黏土矿 物,且随含水量的增减体积 发生显著胀缩变形的硬塑性 黏土.
分布:
全国。云南、广西、贵州、 湖北最具代表性。一般位于 山前丘陵地区或河谷高阶地 上。
图 3-27 因外墙基土收缩、基础 向外扭转,墙体呈水平裂缝
洪积层外围的细碎屑沉积地段, 在沉积过程中受到周期性的干燥, 粘土颗粒凝聚并析出可溶岩时, 则洪积层结构较牢固承载力比较 高。上述两地段之间过度地带, 由于经常有地下水溢出,土质弱, 承载力低,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应 慎重对待。
山前洪积扇剖面图
4
26
河流侵蚀作用方式:以机械磨蚀为主, 化学蚀为辅.
河流侵蚀作用方向: 下蚀
4
第节 风化作用及残积土
风化作用(weathering):在地表条件下,自然界的岩
石受大气、水、生物等因素影响,在原地发生机械崩解 或化学分解,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风化类型: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5
物理风化 (physical weathering)
• 温差风化
球状风化图解
6
摄于三峡工程工区
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质作用
第二节 地质年代
第三节 岩层产状
第四节 褶皱构造
第五节 断裂构造
第六节 地质图
.
1
第一节 地质作用
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 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
按动力来源分为:
内力地质作用 (endogenic geological process) 外力地质作用 (exogenic geological process)
.
27
地质年代表
.
28
地质年代表
.
29
地质年代表
显 生 宙
.
30
地质年代表
显 生 显宙 生 宙
.
31
地质年代表
相对年代
宙代
纪
世
晚元古代
元古 代(Pt)
中元古代
隐
早元古代
生
宙
震旦纪 (Z)
青白口 纪(Qn)
蓟县纪 (Jx)
长成纪 (Ch)
太古代(Ar)
地球初期发展阶段
绝对年 龄 (百万年)
主要构 造运动
.
23
平行不整合 (disconformity):
时间上不连续,产状一致。 反映地壳间断上升。
.
24
角度不整合(discordant):
时间上不连续,产状不一致。 反映地壳剧烈运动。
.
25
2. 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 沉积接触 侵入与沉积接触
.
26
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从大到小) 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从大到小)
构造运动形成断裂,引起地震,并为岩浆活 动创造通道。
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起主导地位。
.
10
外力地质作用:
由太阳辐射能引起,产生大气环流,形成水的循 环,动植物生长,在运动的过程中改造地表。
.
11
外力地质作用的营力:
河流的侵蚀; 地下水的潜蚀; 湖泊海洋的冲蚀; 风的吹蚀; 冰川的刨蚀等。
800
1000
1400 1900 2500
晋宁运 动 吕梁运 动 五台运 动
4000
我国地史简要特征
元古代地层在我国分布广、 发育厚度大,出露好。华北 地区主要为未变质或浅变质 的海相硅镁质碳酸盐岩及碎 屑岩类夹火山岩。华南地区 下部以陆相红色碎屑河湖相 沉积为主,上部以浅海相沉 积为主,含冰碛物为特。低 等生特开始大量繁殖。菌藻 类化石较丰富
• 拖曳搬运 • 悬浮搬运 • 溶解搬运
硬结成岩(diagenesis)
• 压实 • 胶结 • 重结晶
沉积(sedimentation)
• 机械沉积
• 化学沉积
• 生物化学沉积
.
14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我国温度带. 的划分图
15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
16
潮湿气候区:河流、湖泊、地下水发育,风化 彻底。如东南沿海。
地内机械能突 然释放,以弹性 波的形式传播到 地表引起猛烈冲 击。
汶川地震
.
7
岩浆作用(magmatism)
岩浆形成、运动、 演化、冷凝。
.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在高温、高压并有化学物质参与下,岩石发 生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生成新的岩石。
.
9
各种内力地质作用是相互关连的— —
•在河北昌黎县城附近有一指路石碑,标明离县城2.5km,离海边2.5km,而 现在这个碑离海只有1km多了。因为陆地的沉降,原海边的一座古庙已被淹 没。也有人用冰川消融来解释这个现象,认为冰川融化后使海平面上升,所 以低洼的地方就被海水浸没了,并估计这里的海岸线已向陆推进约23-
24km.
.
6
地震作用(earthquake)
干旱气候区:暴雨,风力强,咸水湖。 如西北高原。
冰冻气候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生物稀少, 冰川盘踞。如两极和高山地区。
.
17
中国地势分布示意图
.
18
大陆以剥蚀为主,海洋以沉积为主。 山区以剥蚀为主,平原以沉积为主。
.
19
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地质作用决定地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 构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外力地质作用破坏和重塑地表形态——地表 形态的雕刻者
地壳上升时,遭受剥蚀。 地壳下降时,接受沉积。
.
20
第二节 地质年代
• 绝对年龄:通过放射性元素蜕变周期测定。适用
于岩浆岩、变质岩地区。钾-氩、铀-铅和碳-14。
t
1
ln1
D N
式中:t——岩石实际地质年龄; λ——衰减系数,每年每克母体同位素能产生的字体同位素的克
数; D——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蜕变而成的子体同位素含量; N——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蜕变后剩余的母体同位素含量。
.
21
第二节 地质年代
•相对年代:适用于沉积岩地区。 地层层序律 古生物层序律 岩性对比法 地质体接触关系
.
22
地层接触关系
1.层状地层接触关系
2.整合接触(conformity):时间上连续,产状上一致。反映地 壳连续均匀下降。
.
2
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内部的能(旋转能、重力能、辐射热能) 引起。
内力地质 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地震作用
.
3
地壳运动(tectonism)
水平和升降运动。
.
4
第一节 地质作用
升降运动(造陆) 水平运动(造山)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示意图
.
5
第二节 地质年代
•世界上最有名的实例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塞拉比斯古庙,建于公元前的古 罗马时代。古庙的废墟中耸立着三根大理石柱,高12米。从底向上的3.6米 石柱表面光滑无痕;再向上2.7米则被虫蛀出许多梨状小孔,有海水浸没的 痕迹;其上的石柱仍完好如初。这个古庙显然是建在陆地上的,曾有一段时 间因地表下沉,石柱没入海内6.3米(下部的3.6米因被海底泥沙或火山灰掩 埋而未受虫蛀)。18世纪时石柱重又升出海面。现在又在下降(可能从19世 纪开始),故石柱的基部已浸没在水中了。 世界上典型的大面积上升的例 子见于北欧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以半岛的内部上升最快。据阶地和海岸线 的位置计算的上升速率是0.5米/百年。上升的原因,普遍认为是冰川消融后 的减负作用。即:这里原发育大陆冰盖(见前“冰川的恶作剧”一节),实 际上加了个沉重的负载。冰川融掉了,这个负载也去掉了,大地象是“苏醒” 过来似的,发生大面积上升。 我国的华北平原则是现代下沉区。
.
12
一般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硬结成岩的程 序进行
风化 (weathering):
在地表环境下由于大气、水、生物等作用,岩石在 原地分解和破坏。
剥蚀(denudation):
各种地质营力,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 坏,并把破碎分解了的产物剥离原地。
.
13
搬运(transpor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