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动能、动能定理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课程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必修2
七、动能和动能定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⑴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⑵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⑶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和方法:⑴体验实验与理论探索相结合的探究过程。
⑵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
⑵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题。
二、设计思路动能定理是力学中一条重要规律,它反映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跟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贯穿在本章以后的内容中,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它,对解决力学问题,尤其是变力做功,时间未知情况下的问题有很大的方便。
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又很重要,建议安排一节习题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⑴动能概念的理解;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斜面、质量不同的滑块、木块等引导学生重复初中所做得滑块撞击木块的实验。
归纳: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大,物体的能量就越大,实验中滑块的质量和速度越大,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大,说明动能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提问:那么,到底如何定量的来表示动能呢?过渡: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问:那么比例系数为多少呢?如何去确定呢?设计情景:如下图,某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 ,速度由v 1增加到v 2。
求做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选择学生的答案,投影学生的解答过程,归纳,总结。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a F =……①根据运动学公式:al v v 22122=-…②外力F 做功:Fl W =…………③由①②③得:21222121mv mv W -=思考:外力做功引起了什么量的变化? 归纳:外力F 所做的功等于“221mv 〞这个物理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221mv 〞这个量表示物体的动能。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动能和动能定理
知识结构导图核心素养目标物理观念:动能和动能变化量的概念.科学思维: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推导动能定理表达式.科学探究:体会通过实例探究动能瞬时性和相对性的思想方科学态度与责任:物体做正功、负功的意义和动能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知识点一动能的表达式阅读教材第84~85页“动能的表达式1.定义:在物理学中用“12m v 2”这个量表示物体的动能(kinetic energy),用符号E k 表示.2.表达式:E k =________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单个物体,也适用于多个物体;既适用于一个过程,也适用于多个过程.知识点二动能定理阅读教材第85~86页“动能定理”部分.1.表达式:(1)W=E k2-E k1.(2)W=________________.2.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作动能定理(theorem of kinetic energy).3.动能定理的应用(1)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因此用动能定理处理问题比较简单.(2)外力做的功可正可负.如果外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________;外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________.【思考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两个物体中,速度大的动能也大.()(2)某物体的速度加倍,它的动能也加倍.()(3)合外力做功不等于零,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4)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合外力做功一定不等于零.()(5)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外力做正功.()要点一动能、动能定理的理解2018年5月甲所示.歼15战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舰载战机,已经实“辽宁舰”正在起飞的歼15战机.战机起飞时,合力做什么功?速度怎么变化?动能战机着舰时,阻拦索对战机做什么功?战机的动能1.对动能的理解(1)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速度不同,同,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2)状态量:动能是表征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动状态(或某一时刻的速度2动能定理的理解=ΔE k中的W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关系:合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①合力对物体做正功,即W>0,ΔE k>0,表明物体的动能增②合力对物体做负功,即W<0,ΔE k<0,表明物体的动能减③如果合力对物体不做功,则动能不变.合外力做的功引起动能的变化应用动能定理涉及“一个过程”和“两个状态”,个过程”是指做功过程,应明确该过程合力所做的总功;状态”是指初、末两个状态物体的动能.题型一对动能的理解【例1】多选)关于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恒力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至高为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小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mghm v2.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12m v2+mgh.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12m v2+mgh.阻力对小车做的功是12点睛:①合力做功一定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力情况无关.②求某个不易判断对应位移的力做的功时,或力是变力时,可以根据动能定理求解.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小于拉力所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要点二动能定理的应用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的质点在半径为,由静止开始自边缘上的A点滑下,到达最低点重力加速度为g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为(B.12-2mg)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kg的铅球从离地面H=2m高处自由下落,陷入沙坑h=2cm深处,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g取10m/s2)点拨:对于多过程问题,可以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几个子过程,分析各个子过程遵循的规律,可以对全程或分段使用动能定理,但要注意对全程使用动能定理时,需要弄清楚每个过程哪些力做了功,不是所有力都一直在做功.题型三用动能定理解图像类问题【例5】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h在3m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随h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该物体的质量为()A.2kg B.1.5kgC.1kg D.0.5kg点拨:注意动能定理表达式中是合外力做功,题目中明确指出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的外力,当物体上升时,外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当物体下落时,外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练3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固定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水平,长度d=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未画出)并让其由静止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下的位置到B的距离为()A.0.50m B.0.25m C.0.10m D.0点睛:物体在某些运动中,运动过程具有重复性,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有些是变化的,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不容易求解,而应用动能定理时不用考虑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只需知道初、末状态,可以简化求解过程.练4帆船即利用风力前进的船.帆船起源于荷兰,古代的荷兰地势很低,所以开凿了很多运河,人们普遍使用小帆船运输或捕鱼.到了13世纪,威尼斯开始定期举行帆船运动比赛,当时比赛船只没有统一的规格和级别,1900年第2届奥运会将帆船运动开始列为比赛项目.在某次帆船运动比赛中,质量为500 kg的帆船,在风力和水的阻力共同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0~1s内,合外力对帆船做了1000J的功B.在0~2s内,合外力对帆船做了250J的负功内,合外力始终对帆船做正功)2016年8月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它的质量为,此时它的动能是多少?×103m/s631×(7.6×v v排球运动员正在做垫球训练,略,则击球后,球从某位置离开手竖直向上运动,再下落回到该.重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重力做的总功不为零.空气阻力做的总功小于球的动能变化.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复兴号动车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速度成为我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以恒定功率P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经达到该功率下的最大速度v m,设动车行驶过程所受到的阻保持不变.动车在时间t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F v mm v2m-1m v202的滑雪运动员,在一段可以看成平直斜面当运动员以初速度为零从比经斜坡底端B点无能量损失,点,g取10m/s2,则:(1)若AB段摩擦不计,求运动员达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2)若BC段的位移为s=10m,动摩擦因数为μ1=0.4,求AB 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3)在(2)的基础上,若斜面倾角为θ=45°,求AB段的动摩擦因数μ2.6.[新题型]情境:2018年11月11日,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与一汽共同宣布:L4级别完全自动化无人驾驶乘用车将批量生产.有关资料检测表明,当无人驾驶车正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遇到紧急情况需立即刹车(忽略无人驾驶汽车反应时间).设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问题:将上述运动简化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汽车停下.已知无人驾驶汽车质量为1.8t.求:在此过程中该无人驾驶汽车(1)动能如何变化?(2)前进的距离x是多少?。
7.动能和动能定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
7.动能和动能定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能够用公式计算物体的动能;2.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和应用;3.了解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概念理解;2.动能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动能的概念1.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使用的所有机器都需要能源,这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2.接着引入动能的概念,解释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E_k = 1/2 * m * v^2。
3.使用实验模拟和具体例子说明动能的变化和转化规律。
2. 动能定理1.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中的作用力和动能之间的关系;2.接着引入动能定理的概念,讲解动能定理的基本内容和公式W = E_k2 -E_k1。
3.进一步探究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汽车刹车制动距离计算等。
3. 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理1.引出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理的概念;2.研究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动能的转化规律及其应用;3.探究动能守恒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弹簧振子中的动能转化、陀螺的运动等。
四、教学方法1.拟定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2.课堂解释与讨论,使用实验模拟和具体例子进行演示;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4.课后作业和作业辅导。
五、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时间内容10 min 引入问题,概念归纳和讲解30 min 实验探究和模拟、课堂讨论和演示20 min 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10 min 概念总结、问题解答30 min (作业)作业辅导和解答六、教学资源和素材1.平衡车、自行车等实验模型;2.模拟计算软件或工具;3.书籍和参考资料。
七、教学评估和反思1.教学评估:使用问卷调查和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2.教学反思:针对学生表现和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方法和操作技巧,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篇一《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纬度作如下汇报: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通过例题1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通过例题2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
2.内容地位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此设计如下目标:二、目标分析1、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入理解W合的物理含义;4.知道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
而在动能定理的运用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初状态、末状态的确定;一个是合外力所做的功的计算。
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动能定理》复习课的教学。
希望通过师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共同讨论,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正确的确定初状态、末状态;在不同情形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合外力做功。
希望使学生能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了解动能定理的一般解题规律,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然后归纳得出解决一些常见问题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一个简单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回忆动能和能定理的内容;2、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3、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4、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
能力目标: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牢固树立能量观点,坚定高考必胜信念。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总功的符号书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复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这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同学们每天都做的踢毽子游戏引入复习内容,然后通过一个热身训练让学生明确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同时教师把规范的解题步骤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逐渐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正确书写。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通用4篇)《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篇1课题动能动能定理教材内容的地位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因此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在整个经典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又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并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
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因此学好动能定理对每个学生都尤为重要。
--思路导入新课──探究动能的相关因素(定性)──探究功与动能的关系(推理、演绎)──验证功和能的关系──巩固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3.经历科学规律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探究验证培养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3.用简单仪器验证复杂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不畏艰辛敢于进取的精神。
4.领略自然的奇妙和谐,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演示实验的分析。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动能有了感性认识,在高中要定量分析。
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了解了功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功能关系。
对物体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具体关系还不清楚,这就是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习题教学法、类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仪器斜面、物块、刻度尺、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验证动能定理--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动能的概念动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动能和做功的关系。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1、《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教材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节,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节课教学要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知道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难点:会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方案以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参考教材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体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1、动能表达式【提问】我们在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哪里开始入手进行分析的?这对我们讨论动能有何启示?总结: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重力做功开始入手分析的。
高中物理2 7.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7.7动能和动能定理学习目标:1. 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3. 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知道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4. 会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
知道用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优点。
学习重点: 1. 动能。
2. 动能定理。
学习难点:动能定理。
主要内容:一、动能1.定义:2.定义式: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焦耳(J)。
因为1 kg.(m/s)2=1 N·m=1 J。
4.动能是状态量,对于给定的物体(m一定),某状态下的速度的大小决定了该状态下的动能,动能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5.动能是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且总大于(v≠0时)或等于零(v=0时),不可能小于零(无负值)。
6.动能是相对量(因速度是相对量),参考系不同,速度就不同,所以动能也不同,一般来说都以地面为参考系。
【例一】火车的质量是飞机的llO倍,而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12倍,动能较大的是_______。
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100:1,速度之比为1:100,这两个物体的动能之比为__________。
【例二】一个物体的速度从0增加到v,再从v增加到2v,前后两种情况下,物体动能的增加量之比为___________。
二、动能的变化△E k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是指一个运动过程中的物体末状态的动能E k2(对应于速度v2)与初状态的动能E k1(对应于速度v1)之差。
三、动能定理(1)推导:(2)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3)表达式:(4)理解:①物理意义: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决定。
动能定理是力学的一条重要规律,它不仅贯穿于这一章的教材,而且贯穿于以后的学习内容中,是物理学习的重点。
②动能定理虽然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沿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但是对于外力是变力或物体做曲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要对动能定理适用条件(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有清楚的认识。
高中物理人教版 必修二7.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精选教育文档
【课题】动能和动能定理(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理解动能的定义和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功与能量转化的定量关系。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2》(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7章第7节。
本节教材目的在于理解动能定理的精髓,是进一步理解功能关系的重要支撑。
3.教材的编写思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再以一个实例引入主题,进而推导动能的表达式与动能定理,然后通过实例进一步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4. 教材的特点:第一,要求学生熟悉对动能表达式的推导;第二,注重对动能定理的理解;第三,要求学生对研究对象与过程的选取,分析能力;第四,注重运动学知识应用和动能定理应用的区别。
5.教材处理: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对后面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重要的启示和铺垫作用,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决定动能的相关因素,质量与速度。
再用熟悉的物理情景进行演示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时做过的实验)探究功与动能的定量关系(推理、演绎归纳),最后巩固动能定理。
【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兴趣:高一学生经过必修1的物理学习,特别是对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对物理规律解释自然现象表示了深深地叹服,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节课通过实验明确了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对功与能的关系有初步的理解,如重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重力势能,弹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弹性势能等。
3.学生的认识特点: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
学生自己推理、归纳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分析、创新能力有待训练加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2)知道动能定理物理意义,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整个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艰辛历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5.7动能和动能定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能用动能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2)理解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3)能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4)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理解理论探究的方法及其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牛顿运动定律,掌握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归纳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应用感悟量变(过程的积累)与质变(状态的改变)的哲学关系。
二、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
2、动能定理的推导和理解三、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四、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在上节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地确定物体的动能的表达式。
2.进一步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动能有什么关系,既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3.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理解理论探究的方法及其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
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牛顿运动定律,掌握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特点.5.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应用感悟量变(过程的积累)与质变(状态的改变)的哲学关系。
(二)、创设物理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对“动能”的初步认识。
教师启发: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大家先猜想一下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代表回答:应该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有关。
教师启发:你能通过实验粗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吗?(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关系)。
可能的方案1:让滑块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静止的木块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实验过程:①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②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2)知道动能定理物理意义,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整个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艰辛历程。
(2)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熟练使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3)熟悉推理、总结归纳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验严谨认真的态度,通过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理解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敢于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课程进行中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同时获得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综合应用实验演示、讲授、讨论演绎推导等多种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探究的质量,重在理解,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使一些无法观察,表现的物理情景得以直观呈现,加深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多进行观察思考、利用数学知识演绎推导,分析概括,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墨粉片、纸带、重物,毫米刻度尺。
做功改变物体速度的视频利用熟悉物理情景实验推导动能表达式学生小结学生提出实验方案表达式各量的意义思考解题学生小结思考解题【教学流程图】开始例题2 课件导入新课视频演示实验实验课堂小结课件例题1课件动能大小的判定、分析易错点教师补充例题3 课件教师补充【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学生播放视频导入新课0 (播放视频)提问: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你能得出哪些物理观点?观察思考并回答: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也就是改变物体的动能。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的确定过程;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推导过程;3.掌握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和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1.动能表达式的推导;2.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1.动能概念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方法:推理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力对物体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即w∝v^2.因此,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
举例:假设有两辆一样的卡车,一辆满载货物,一辆空载以相同的速度行驶,撞到一颗大树上,哪辆车破损更严重?学生思考后回答:满载货物的车破损更严重。
教师引导回答:因为满载货物的质量大,具有更多的动能。
从这里可以看出动能还与质量有关系,因此表达式还可能包含m这个因子。
具体的表达式为:Ek=1/2mv^2(教师直接给出)学生开始产生疑问,为什么是这样呢?教师接着介绍推导过程,我们是从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方程下手。
一、探究动能的表达式。
假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何用m和v表示XXX做的功。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由运动学方程得v2-v1=2al。
由物体位移和做功之间的关系,W=Fl=mal。
2F=l(ma)=m(v2-v1)×2a=2ma(v2-v1)。
2F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因为这个量在过程终了与过程开始时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所以“mv^2”应该就是我们寻找的动能表达式。
上节的实验表明力对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二次方成正比。
只要将表达式中的v1=0,就可以得到W=mv^2,由于外力做功使物体得到动能,因此这个物理量就是动能。
二、探究动能定理。
在一定条件下,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外力对物体做功的变化量。
设物体由v1运动到v2,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外力F的作用,动能的变化量为ΔEk=Ek2-Ek1,外力对物体做功的变化量为ΔW=W2-W1.由动能的表达式,ΔEk=1/2m(v2^2-v1^2)。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3 动能和动能定理》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8.3 动能和动能定理本节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掌握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会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
本节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清楚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较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解题的不同点。
【物理观念】树立能量的观念,理解动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科学思维】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学会获取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理性思维的训练【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
PPT【新课导入】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炮弹在炮筒内推力的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加。
这种情况下推力对物体做了功。
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说明动能和力做的功有关吗?这对于定量研究动能有什么启发呢?【新课讲授】一、动能的表达式质量为 m 的某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 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 l ,速度由 v 1 增加到 v 2从 上 式 可 以 看 出,“212mv ”很可能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因为这个量在过程终了与过程开始时 的 差, 正 好 等 于 力 对 物 体 做 的 功。
在 物 理 学 中 就 用“ 212mv ”这个量表示物体的动能,用符号E k 表示。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第3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优质课教案(2课时)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第3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优质课教案(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动能的表达式、动能定理。
教材一开始以炮弹的发射图片引入,让学生思考背后的物理知识;紧接着分析了推导了动能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
教材安排有思考与讨论、科学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动力势能的概念及表达式。
2.结合实例理解动能定理。
【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通过学习,能从物理学视角形成能量观;能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能从物理学视角认识动能和动能定理;能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抽象概括;运用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理解动能定理。
3.科学探究:能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动能定理,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动能的表达式、动能定理。
(二)教学难点:理解动能定理。
【学情分析】学生初中时已经学习了动能知识,对概念有了较多的认识。
但本节是更深层次、系统的学习,旨在要引导学生建立起能量守恒的观点,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培养。
师要依托学生的经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悟动能的表达式及动能定理。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谈话导入。
1.师出示图片: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炮弹在炮筒内推力的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加。
这种情况下推力对物体做了功。
高中物理7.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问题 2: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
?
(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少)
5.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当物体受变力作用, 或做曲线运动时, 我们仍可采用过去的方法, 把过程分解成许多小 段,认为物体在每小段运动中受到的是恒力,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这样也能得到动能定理。
所以, 动能定理既适合于恒力做功, 也适合于变力做功, 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 曲线运动。
1.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 W
EK2
E K1或 W
1 m
2 2
1 m
2 1
2
2
3
①确定研究对象及运动过程
②受力分析,并确定各个力所做的功
③明确初、末状态的动能
④列方程求解,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说明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处,若在 A处的速度为 A , B处速度为 B ,则 AB的水平距离为多大?
可先让学生用牛顿定律考虑,遇到困难后,再指导使用
动
能定理.
解: A到 B 过程中,物体受水平恒力 F,支持力 FN和重力 mg
的
作用.三个力做功分别为 Fs, 0 和 - mg( h2- h1) ,所以动能定
理
写为: Fs mg h2 h1
1 173
2
2
②课本第 21 页“问题与练习”第 1 题
7.2
10 3
2
J= 4.48
× 109J
三.动能定理
1.若用 Ek 来表示物体的动能,那么刚才得到的表达式可以改写为:
W= Ek2- Ek1
2.学生叙述上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
W 表示 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了解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
3. 能够解决动能定理的基本计算题,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动能概念。
2. 动能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利用动能定理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
2. 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或实验向学生介绍动能的概念。
2. 课堂讲解1)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记作K。
动能的大小和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公式为:$K=\frac{1}{2}mv^2$,单位是焦耳(J)。
2)动能定理当力F对物体做功W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ΔK等于所做的功W,即ΔK = W。
可以用公式表示成:$ΔK=W=\int_{s_1}^{s_2}Fds$3.练习与讲解1)动能定理应用:- 做功变动能:物体所受的力沿着位移方向做功,就会消耗这个力所具有的能量,将它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一定量的功可以产生不同的动能变化:不同的物体大小和速度,需要不同的功- 动能定理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如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等。
举个例子:某人以6.0m/s的速度跨过一段1.8 m宽的小溪,落差为0.8 m.假设这个人质量为70kg,他跨过溪流的时间为1.0s,求其从空中下落到地面时所具有的平均动能,势能的变化,其速度与动能的变化。
解: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们知道动能定理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因此我们采用动能定理进行解答。
先看一下给出的已知条件:v=6.0m/s,d=1.8m,h=0.8m,m=70kg,t=1.0s。
首先,我们计算物体从空中下落到地面时所具有的平均动能,公式 $K=\frac{1}{2}mv^2$ 可以给出答案:$K_1=\frac{1}{2}mv^2=\frac{1}{2}\times70kg\times(6.0m/s)^2=1260J$接着,我们计算势能的变化,公式$ΔU=mgh$ 可以给出答案:$U_1=mgh=70kg\times9.8m/s^2\times0.8m=548.8J$最后,我们计算其速度与动能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动能定理
1.如图8-14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 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照物,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
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
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的功之和
2.一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被子弹击中,当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2cm时,若木块相对桌面移动1cm,则子弹和木块摩擦产生的内能与子弹损失的动能之比为()
A.3:2
B.2:3
C.1:3
D.3:1
3.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于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底端,用平行于斜面方向的恒力F作用于物体上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
当物
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撤去外力,物体刚好能滑行到斜面顶端,则恒力F的大小为()
A.2mg(1-sinα)
B.2mgsinα
C.2mgcosα
D.2mg(1+sinα)
4.一物体在竖直弹簧的正上方h处自由下落,然后又被弹簧弹回,如图8-15所示,则物体动能最大的时刻是()
A.物体刚接触弹簧时
B.物体将弹簧压缩至最短时
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弹力相等时
D.弹簧等于原长时
5.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
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缓慢地移动到Q点,如图8-16所示,则力F所做的功为()
A.mglcosθ
B.mgl(1-cosθ)
C.Flsinθ
D.Flθ
6.一粒子弹以700m/s的速度打穿第一块木板后速度降为500m/s,若让它继续打穿第二块同样的木板,则子弹的速度变为_________________m/s。
(木板对子弹的阻力恒定)
7.如图8-17所示轨道,两头翘起,中间平直。
平直部分长l=2.0m,弯曲部分是光滑的,平直部分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0,一物体沿此轨道滑动,设物体从轨道距平直部分以上高h=1.0m 的A处由静止滑下,则这物体最后静止在平直部分的________________位置。
物体在水平部分轨道上运动所通过的总路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m。
8.如图8-18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C,用两条长为l的细线相连,置于高为h光滑水平桌面上,l>h,A球刚跨过桌边,若A球、B球相继下落,着地后均不再反跳,则C球离开桌
面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__。
9.大水平面上沿一条直线放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物体A和B,它们相距s,在B右侧距B2s处有一深坑,如图8-19所示,现对A物施以瞬时冲量,使物体A沿A、B连线以速度
v向B运动。
为
使A与B能发生碰撞且碰撞之后又不会落入右侧深坑中,物体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设A、B碰撞时间很短,A、B碰撞后不再分离,2/
g 。
10s
1圆弧槽,10.如图8-20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着光滑的
4
它的末端水平,上端离地高H,一个小球从上端无初速滑下,若要使小球的水平射程有最大值,则圆弧槽的半径应为多少?
参考答案
1.B、D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B对A的摩擦力,∴B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 的动能的增量,∴B 对。
A 对B 的摩擦力与B 对A 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由于A 在B 上滑动,A 、B 对地的位移不等,∴二者做功不等,∴C 错。
对B 应用动能定理,kB f F E W W ∆=-,即f kB F W E W +∆=,即外力F 对B 做的功等于B 的动能增量与B 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D 对。
2.B 设子弹进入木块过程中所受阻力f ,则子弹损失的动能一部分用于克服阻力做功增加内能,另一部分对木块做功,使木块得到动能,即21fd fd E k +=∆,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转化为内能的为
1fd E =∆,于是有3
2/211=+=∆∆d d d E E k 。
3.B 设斜面长2s ,在物体向上运动的第一个位移s 里,F 做正功Fs ,从斜面底端运动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s mg W G 2sin ⋅-=α。
因初末态的动能均为零,由动能定理有Fs-mgsin α·2s=0,∴F=2mgsin α。
4.C 物体落至弹簧上时,由于有向上的弹力作用,故物体向下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当重力等于弹力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值,所以物体的动能最大。
5.B 由于小球是缓慢运动的,所以运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均可看成平衡状态,即小球受拉力F 、重力mg 、绳的作用力作用。
由于小球移动轨迹是圆弧,因此绳对小球不做功。
而重力做负功,)cos 1(θ--=mg W G ,初末态动能为零,由动能定理有0)cos 1(=--θmgl W F ,∴)cos 1(θ-=mgl W F
6.100
提示:设木板对子弹的阻力恒定,击穿第一块木板时,阻力做负功,由动能定理
21222
121mv mv W f -=① 击穿第二块木板时22232
121mv mv W f
-=-② ②-①得 100007005002222212223=-⨯=-=v v v ,
∴s m v /1003=
7.中点5
提示:设在平直部分运动的总路程为s ,运动过程中,重力做正功mgh ,阻力做负功-fs ,最后停止,由动能定理得 mgh-μmgs=0, ∴m h mg mgh s 5===μ
μ 由于l 长2m ,所以最后物体停在平直部分的中点位置。
8.35gh
提示:利用动能定理,A 球落地瞬时A 、B 、C 三球的速度设为0v ,则0)3(2120-=v m mgh ,B 球落地瞬间,B 、C 球共同速度为v ,则
202)2(2
1)2(21v m v m mgh -=。
由以下两式解得gh v 35=。
9.解:设物体A 、B 的质量均为m ,它们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
若使A 、B 能够碰撞,必须A 开始的动能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即:
02
120>-mgs mv μ① 解出gs
v 220<μ② 设A 与B 的碰撞之前瞬间的速度为1v ,碰撞后A 、B 的速度为2v 由动能定理:21202
121mv mv mgs -=μ③ 解出:gs v v μ22021-=④
由动量守恒定律:212mv mv =⑤ 解出:2
12v v =⑥ A 、B 碰撞后一起以2v 开始运动,不落入深坑中的条件是,它们
的动能小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即
s mg v m 2222
122⋅⋅<⋅μ⑦ 由④、⑥、⑦解出:gs
v 1820>μ⑧ 所以要满足题目要求,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应满足 gs
v gs v 1822020>>μ 10.解:设小球脱离滑槽,开始做平抛运动的速度为0v ,则由动能定理,有:
202
1mv mgR =, 得gR v 20=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竖直高度为H-R ,由平抛运动规律 t v s 0=,22
1)(gt R H =- 消去t ,得
220)2(42)(4)(2H R H R H R g
R H v s --=-=-= 由上式可得2H
R =时,s 有最大值为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