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概说

合集下载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3.音节递增原则
草绿,花香,巍巍大厦,滚滚珠江,…… 海珠桥像一把巨大的琴弓,弹响了珠江这金 色的琴弦,把生活的壮歌吟唱…… 云彩,阳光,猎猎红旗,峨峨雕像。你 左手抱花束,右手握钢枪;肩上的披风,征 尘未洗,双目如电,正视前方……
(二)音节组合的主要方法
1.选择音节数不同的同义词 因为胜利,我们的骄傲情绪……可能生 长。……务必使大家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 2、变单音节为多音节的方法 附加法 重叠法
(三)色彩词语的选用
1、褒义词和贬义词 在遥远的路途上,我看到更多的红彤彤的脸孔 和亮晶晶的眼睛,不过,这脸色,这眼光,都显得 更坚定、更成熟、更明智、更清新了。 我们要建立一支庞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
(三)色彩词语的选用
2、口语词与书面语词 爸爸、天亮、飞、怎么、剃头、快活、生气 父亲、黎明、飞翔、如何、理发、愉快、愤怒 我们刚进进厂的那天,车间主任从百忙之 中抽出时间来接见我们,同我们进行了十分 亲切友好的谈话。
(二)改变词性
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 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 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 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 在水气里。
(三)顺势移用
在叙述甲乙两个相关事物的时候,把本来只适用 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顺势移用到乙事物,而按照常 理,乙事物与该词语是不可搭配使用的。 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 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
形成节奏的原因
一是时间的久暂,这往往表现为句式的长短; 一是力量的强弱,常表现为声音的轻重。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语言艺术(2)修辞概说

语言艺术(2)修辞概说

二、修辞和语境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口服、心服。 (3)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4)臭名远扬,香飘万里。 (5)聪明不必绝顶。 (6)无形胜有形。 (7)一旦拥有,别无所求。
二、修辞和语境
(8)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9)这部电脑的缺点是不能为您冲咖啡。 (10)晚一分钟比永远不回家要好得多。 (14)地球的最后的一滴水将是人类的 眼泪。
非语言因素
(1)汉字 ①我去画我的丘八画,去做我的丘八诗。 (冯玉祥《我的生活》) ②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罗贯中《三国演义》) ③张俊民道:“胡子老倌,这事凭你做 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 寸’。” 王胡子道:“我哪个要你谢,……”
非语言因素
(2)标点符号 ①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②?这里的人毁山林!(《中青》 1989 3 11) ③他要揭发!要控诉!!要以死作 最后的抗争!!!(邓云《回忆我 的爸爸邓拓》)
主持人语言语境
社会语境 文化语境 宏观语境 民族语境 主持人 地域语境 语境 时代语境 中观语境——传媒语境 微观语境——具体一档栏目的语境
三、主持人语言语境
宏观语境——共性要求——基本的、 社会规约的制约作用——明确自己 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说话、“该 说什么话”
主持人的中观语境
宏观—传播组织(媒介) 传播者 微观——组织化了的传播者个 体:记者、编辑、编导、播音 传播 员、主持人、制片人 传播渠道 受众 传播效果 与主持人语言有密切关系 有特殊的制约作用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3.飞白 (1)不管那个银(人)都要朽(守)住 康(岗)位。 (《夜走灵官峡》) (2)娘子:自从他得着这点美差,看自 来水,夜里不定叫醒我多少遍,一会 儿,娘子,鸡,还没打鸣哪! 大妈:他可真鸡极呀!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
. .

起来了,火红的枫叶举起来了,孩子们奋力地撒着纸屑的花雨,……这 时候,战士们简直是在朝鲜人民送行的泪雨中行进。
. .
. .
(4)此后一连几日,飘飘洒洒落着一天凉雨。
(5)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 . . .
.
4、下列各句中加点部分的词语,哪些配合得当,哪些配 合不得当,简单说说理由。
1、根据语汇修辞的要求,从括号中选出最恰当 的词语,说明它们的修辞作用。
(1)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 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飞、冒、拱)出来似的, 霎时、一会儿、一瞬间)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 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落、掉、倾泻)下来。 (2)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 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包、罩)了一个严实。
虎团的结局》)
. . .
...
②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恩格斯《在马
. . 克思墓前的讲话》 )
. .
①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李瑛《一月的哀思》)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
. . 恰当自然 生动活泼
练 习 二
的速成班。
定稿将最后一句改为“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 ‘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原稿词句虽少,但没有 “花下”就显得上一句“樱花”无所依附;没有 “成群结队”就无法显示人数之多。改句增加了字
他(指闰土)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 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鲁迅《故 . . 乡》) 形象跃然纸上,表意丰富
.
深情 激动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
• 政论、科技语体一般多用长句,文艺语体一般多用 短句,但是在较多的情况下都是长短句配合使用的。
长句化成短句的方法
• 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 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可以是单句,也 可以是复句)
• 2、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 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
二、整句与散句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
•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 否定句有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 否定句只有一次否定。双重否定句最常见 的是先后连用两次否定,有两个否定词。 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 词或反问语气。
五、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 我们可以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娱里 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口语句式;把书面 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 叫做书面语句式。
• 三、修辞同语音了、词汇、语法的关系
•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 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与语 音、词汇、语法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 修辞不是语言的第四要素,它同语音、词 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 属关系。修辞属于纯语言运用。
意义的锤炼
•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 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
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
• (1)有的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 (2)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靠与其他词语配
合,靠语境的帮助,可以变褒为贬或化贬 为褒,改变情感色彩 • (3)直接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也可产 生特殊的情味和色彩。 • (4)有些词语选用它们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可以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修辞的三种含义:♦1、修辞活动——修饰词句,即根据题旨情景,运用各种表现形式,以增强表达效果,使语言更为准确、鲜明、生动、有力。

♦2、修辞学——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

♦3、修辞教材、修辞课本♦修辞呢,好比穿衣服,人体有高矮肥瘦,衣服要称身;季节有春夏秋冬,衣服要当令;男女老少,衣服的材料花色不尽相同。

总之是各有所宜。

(吕叔湘《漫谈语法研究》)♦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到——过——入——满……(洪迈《容斋随笔》)闲居少邻并,草径如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忍←眼丛←边二、修辞的基本要求♦明确、恰切、简练♦修辞立其诚(《易经》)(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修辞要建立在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点上,要适合语言环境。

♦(鲁达)提着醋钵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是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稍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水浒》第三回)♦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乱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终还没有来。

(鲁迅《社戏》)。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和修辞的原则(一)“修辞”的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和修辞的原则(一)“修辞”的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和修辞的原则(一)“修辞”的含义“修辞”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修辞行为,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对语言进行的修饰、调整、选择、创新等修辞活动;第二个含义是指修辞规律,即人们适应交际需要、运用语言形式、增强交际效果的规律;第三个含义是指修辞理论,即人们对修辞规律进行研究和探寻的理论成果。

这第三个含义就是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它一般表现为研究和揭示修辞规律的论文、著作和教科书等。

前两个含义的“修辞”和第三个含义的“修辞学”有联系又有区别。

修辞学是在修辞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有修辞,然后才有修辞学。

先是有了修辞行为,产生了修辞现象,才存在着种种修辞规律;客观上存在着修辞规律,人们才去作研究和探寻,产生修辞理论,建立修辞学。

修辞规律具有客观性,修辞学具有主观性。

修辞规律是人们的修辞行为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修辞理论是人们主观上对客观的修辞规律的认识。

客观的修辞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们的修辞理论却带有主观性,所以修辞学有不同的体系。

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就是要使我们的修辞行为尽可能遵循客观的修辞规律,使我们的修辞理论尽可能反映客观的修辞规律,不断实践、探寻,尽可能地使主观的修辞理论与客观的修辞规律相一致。

(二)修辞的原则1.辩证原则辩证原则是修辞的最基本的原则。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运用了唯物辩证法来指导修辞研究。

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毫无疑问也要充分掌握辩证原则。

修辞是充满辩证的。

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用词的追求准确和讲究模糊;炼句追求整句的整齐有力和讲究散句的活泼多变;运用辞格,可以从正面发问,自问自答,也可以从反面发问,问而不答;就语言风格来说,一方面追求绚丽,另一方面又讲究平实等等。

交际效果的好坏是相对的,绝对的最佳效果是没有的。

2.得体原则修辞是综合运用语言各因素形成恰当的语言形式,以求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才能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这取决于运用的语言形式是否得体。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表达效果 (因功用而产生)
语 音 修 辞
字调
停顿 音节
句调
延长 节奏
双关 对偶 拈连 歇后 摹声 同字 谐音 讳饰 借代 飞白
感情色彩 心理重心 音律美感 民族风格
↓ 突出语义 增强音律美
修 辞
语 音 修 辞 例 示
语音手段 (语言的物质外壳)
修辞方式 (有赖语音手段形成)
表达效果 (因功用而产生)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本 科 课 程 · 现 代 汉 语
第六章 修辞
第 一 节 修 辞 概 说
一、什么是修辞
二、修辞和语境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四、修辞与语用学
五、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一 什 么 是 修 辞
1.修辞现象
(一)修辞的含义 (P167)
2.修辞知识/修辞学
3.修辞活动
对偶 对比 错综 排比 顶真 回环
表达效果 (因功用而产生)
语 法 修 辞
整句 主动句 肯定句 倒装句 完全句 口语句 单句 复句
提供表现形式 提供物质基础
修 辞
语法手段 (语言的结构规律)
修辞方式 (有赖语法手段形成)
表达效果 (因功用而产生)
语 法 修 辞 例 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 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 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虽是 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 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 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 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 灭于黑暗中,不为大家所知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用以指 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 简直是污蔑。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您今年高寿 ——问长者 您今年高寿?” 您今年高寿 问长者 “你几岁了 ——问小孩 你几岁了?” 你几岁了 问小孩
第一节 修辞概说
2.适应环境,注意场合 适应环境, 适应环境 要求语言适应社会、自然环境与交际场合。 要求语言适应社会、自然环境与交际场合。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第一节 修辞概说
称呼规格的“提拔”: 称呼规格的“提拔” 武汉“红高粱”餐厅人气特别旺的原因, 武汉“红高粱”餐厅人气特别旺的原因, 对来客“高看一眼” 对来客“高看一眼”。 女士—欢迎 环珠格格”光临本店!(宫廷贵族) 欢迎“ !(宫廷贵族 女士 欢迎“环珠格格”光临本店!(宫廷贵族) 男士—“英雄”四位,雅座伺候!(江湖好汉) 英雄” !(江湖好汉 男士 英雄 四位,雅座伺候!(江湖好汉) —帅哥、美女、靓姐、小天使、小皇帝 帅哥、美女、靓姐、小天使、 帅哥 财神、首长、 财神、首长、老总 善意的调侃、幽默,产生重要人物感、受尊重感。 (善意的调侃、幽默,产生重要人物感、受尊重感。 新颖别致,特殊记忆) 新颖别致,特殊记忆)
第一节 修辞概说
3.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非常密切。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非常密切。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 的先决条件。 的先决条件。但修辞主要是从同义手段选择的角度 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的。如讲究句之长短、 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的。如讲究句之长短、 分合等,有时看来不合语法的句子, 分合等,有时看来不合语法的句子,却是修辞利用 超常特点加工的结果。而语法为修辞现象、 超常特点加工的结果。而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 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 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没有句子和句群也就没有 体现修辞外在形式的语言模式, 体现修辞外在形式的语言模式,比如没有语法上的 并列句;也就没有修辞的排比、顶真、 并列句;也就没有修辞的排比、顶真、回文等手法 及其语言模式。 及其语言模式。

第一节 修辞概说

第一节 修辞概说

十一、设问和反问 1.设问:为了提起听话人注意,先提出问题,引 起对方思考,然后自己来回答。 设问的修辞效果是引人注目。做文章标题,或文 章的开头,启发思考,帮助读者掌握主题思想。 段落之间可以承上启下,起过度作用。分析阐述 问题,可以避免平板,使文气有变化。收尾用设 问,可以点明主题,增加回味。 2.反问:反问句包含激情,语气强烈,比陈述句 更有力量。 3.比较:设问是自文自答,反问句是只问不答。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修辞的内涵及其他 (一)什么是修辞 所谓修辞,就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也就是: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选择最恰当 的语言形式,从而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的手 段和规律。 (二) 修辞的分野 消极修辞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调配等 等内容,积极修辞往往就是指辞格。
二、修辞与语境 (一)语境的构成 语境可以分为两类: (1)上下文语境,即词语句子的前言后语。 (2)社会语境,即语言运用的背景因素,小的如 言语交际的对象、目的、时间、地点等,大的 如时代、地域、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 (二)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1)语境是人们进行修辞活动的依据。 (2)语境往往会赋予词语种种语境意义,从而使 语义表达丰富多彩,富于变化。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一、句子成分易位 句子成分易位,也就是通常说的倒装。 二、主动句和被动句 最典型的主动句是“把”字句,最典型的被动句 是“被”字句。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 双重否定的语气究竟是加重,还是减轻,要看上 下文。一般来说,显得婉转。可是正因为婉转, 也就显得更有力量。
四、长句和短句
长句指字数多、容量大、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选择和使用,修辞学上称为词语的锤炼, 又称炼字。 一、选择和使用词语的一般要求 1.词语要规范 这是用词的最起码要求。使用文言词、方言词、 外来词、新造词,都要考虑有无必要,不能滥 用。 2.用词要准确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义词、同义成语选用问题。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语言
•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属于制度文化,是文化的组 成部分,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受着其它文化特别 是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就是说不同民族的文化不 仅生成语言的特殊语义成分,而且对语言的语音,语 言的构词、构句模式等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 需要注意的是:语言又不同于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 (其他文化),它是其他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 传播文化的工具,它记载着文化的各个方面,是文化 的丰富宝藏,也就是说,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既有历史的文化积淀,又是现实的文化镜象,映 射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
语言手段和民族文化
• 文化的民族性
• 文化的民族性对语言材料的选用、语言 手段的运用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换 句话说,民族文化影响、制约着语言材 料的选用、语言手段的运用);反之, 语言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语言反映、 传播着民族文化)。
语言手段和地域文化
• 文化的地域性 • 我们知道,语言是根植于人类社会中的,而人类社会 又离不开所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所以,可以说语言 是根植于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人类的自然环境 是多姿多彩的,有森林、沙漠、山川、河流、海洋、 岛屿、陆地、气候等等,这些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人 类的生存环境,而且影响着人类的思维与概念系统, 进而影响着语言的运用,使各种语言便具有特殊的自 然环境色彩,镀上形形色色的地域文化的印记。概括 地说,语言手段的运用要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要适应 地方文化背景,要入乡随俗、出境问禁;同时,语言 也反映着地域文化。
二、语言手段和题旨情境
• (二)语言手段和情境 • 一方面,语言手段的运用要适应情境; 另一方面,情境也制约着语言手段的选 用。 • 情境也叫语言环境,具体包括主观环境 和客观环境。
主观环境

修辞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现代汉语课件

修辞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现代汉语课件

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 词汇研究的是词义,词的构成,词汇的形成发展变 化及其规范化等内容;但辞则是从筛选、锤炼的角度 去研究话词语用的,这就势必要从声音、形体意义、 色彩、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调造、、安排,也必然 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建筑材料,如同义词、反义词、多 义词,褒义词、贬义词,外来词、古语词、行业语 以及熟语等。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 的修辞方式提供必要条件,几乎所有修辞方式都同 词汇有关,如语义双关、反语、仿词、婉曲、对偶、 对比、借代、夸张、顶真、回环、拈连、反复、比 喻等。西修辞是修辞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修辞 使词汇在语言运用中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作用。
修辞的作用
• 有助于提高说话、写作能力和阅读欣赏水 平。
• 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 • 有助于更准确畅通地传递社会信息。
情景语境
• 语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种, 情景语境跟修辞的关系更为密切,它包括语言 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 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主观语 境因素,它指包括身份、职业、见识修养、处 境、心情等在内的说话者的自身因素,它直接 制约着个人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二是客观 语境因素,它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地 点、场合、读者等因素。主、客观因素都直接 有力地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 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 即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 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孙犁 《荷花淀》
•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 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 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 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 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 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 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 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 席子,白洋淀席!”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思想感情之学科也”。 “属于应用的方面,故为技术而非学 问”。 ——汤振常《修词学教科书》
2、“‘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 „辞’当 作语辞解,修辞不过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使 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3、修辞学者,乃研究词之所以成美之 学也。 ——王易《修辞学通诠》 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 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 因素以美化语言。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2、修辞学的主要类型
对象不同: ↗普通修辞学:研究人类修辞交际 行为的普遍规律。 ↘专语修辞学:研究某一种语言的 运用规律。
时代不同: ↗古典修辞学:古希腊时期 传统修辞学:修辞手段和修辞格 ↘现代修辞学:以现代语言学及其他 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
侧重点不同: ↗语言修辞学:研究语言体系中修辞手段 的结构和功能。 ↘言语修辞学:研究具体的言语环境中的 修辞。 语言和言语
1.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增强音律美、突出语义。 谐音 叠音 拟声 双声 叠韵 平仄 押韵 重音 语调 轻声 节奏 儿化 研究语音现象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来的 感情色彩、意义的心理重心、音律美感和 民族风格。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3.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修辞以合乎语法为前提。 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
体现提供外在的表现形式。 研究同义句法形式以及各种不 同句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怎么了,你?”——《荷花淀》 近日,故宫博物院有点“背”,俗话说:“屋 漏偏逢连夜雨” ,这一国家级博物院最近 丑闻缠身,连陷“四重门”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只要一千元就能帮助西部的母亲修建一口水窖, 帮助她们播下丰收的种子和美好的希望。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为子君,为自己。 ——《伤逝》 她一只手提着竹篮,内有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祝福》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一、修辞的内涵及其他(一)什么是修辞有这么一个故事:古代有个人出了一道题目:踏花归来马蹄香,要自己的门人作画。

结果,大多数人均以马蹄和花瓣作为表现形式;惟有一人在马蹄四周绘上了几只飞舞的蜜蜂,从而深刻地把握了画题,赢得了主人的夸赞。

由此可见,同一个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效果也各不相同。

绘画如此,运言的运用也如此。

所谓修辞,就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也就是: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从而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的手段和规律。

同语法一样,“修辞”一词也有多种含义:(1)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即修辞规律。

(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人们对语言运用的方法、技巧的调整、把握,即修辞活动;根据特定的语境和表达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力求使话语更加准确、鲜明、生动,以收到最好的表达效果)(3)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专家学者对语言运用的方法、技巧的研究,即修辞学。

)我们这门课是在第三种意义上使用“修辞”这个术语的。

需要说明的是,修辞不像语法,它不是舶来品,它完完全全是我们自己的祖传之物。

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周代的《易·乾·文言》就已提及“修辞”的原则:“修辞立其诚。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修辞要立足于“诚”。

何谓“诚”呢?宋代的大学者朱熹解释说:“修辞见于事者,无一言之不实也。

”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历代学者言及修辞,必将“实”作为修辞的第一要义,如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现代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

我们以为,“实”就是恰切,就是适合,与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提出的修辞要适应题旨情景,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

当然,望道先生将修辞的这个原则阐释得更全面、更明确。

补充: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概况古书中关于修辞理论、修辞实践的记载,可以看郑奠、谭全基编的《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商务印书馆,1980年)。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的含义(一)“修辞”溯源在中国,最早把“修辞”这两个字连起来用的是孔子。

据《易·乾·文言》所述:“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这里的“修辞”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

“修辞立其诚”本是一个政治概念,“辞”的本来意思是“文教”。

唐代学者孔颖达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后来人们理解为“修饰文辞”的意思。

也有的理解成“美化语言”,如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指出:“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则解释为“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这些解释实际上都是把“修辞”当作动宾词组来理解或使用的,指的是修辞活动,与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修辞”不完全相同。

(二)“修辞”的含义“修辞”这个词一般有三种含义:1.指修辞活动:当表达这个意思时作动词用。

如“修辞要适应题旨和情境”(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修辞活动也就是交际活动,就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

在交际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总不会是消极的,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

为了达到预期的最佳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修辞活动。

2.指“修辞”这一事物本身:当表达这个意思时作名词用。

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修辞活动总是具体的,复杂多变的,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千差万别,但又是有规律的。

千变万化的修辞活动中包含着种种规律规则,它是共同的、稳定的,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事件都是适用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这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相提并论的“修辞”。

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 指修辞学:使用作该义时,也是一个名词,如“周教授是搞修辞的”。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排比的类型 句子排比(欣赏文章《有些事,长 大后才懂得》) 句法成分排比
句子成分排比的例子 入夜,用眼望去,数十里烈焰飞 腾,火龙翻滚,映得满天红,满山 红,满江红。
运用排比应注意的问题: 1、三项或多项排列运用,或说明复 杂事理,或表达强烈感情,所以必 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拼 凑排比的形式。
修辞概说
“修辞”最通俗的意思指的是运用语 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修辞总是着 力探讨以下三个问题:选用什么样 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 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是在适应表达内容的和语言环 境的前提下积极调动语言因素、非 语言因素,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 的对语言的加工。
总体上说文章的修辞主要要考 虑三个方面 :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 修辞手法(辞格)
文章的意蕴、气势、力量、精彩、 跌宕等方面的效果往往要靠句式的 选择和调整。
案例分析 打篮球是我的爱好之一,虽然我打 得不是很好,但是我还是很喜欢打篮 球,喜欢拍球时的感觉;喜欢抢球时的 快感;喜欢进球时的兴奋…….还曾记 得和我的好朋友艾桥宇打篮球时的 兴奋;至今仍未忘怀。我想篮球,也想 他……
打篮球是我的爱好之一,虽然球 技一般,但依旧非常喜欢。我喜欢抢 球时的快感,进球时的兴奋,在球 场上和朋友一起欢呼雀跃、挥汗如 雨的酣畅淋漓。那些无忧无虑的快 乐时光让人难以忘怀。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 反语、对偶、排比、对比、反复、 设问、反问等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 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者句子的成分 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排 比多用于说理和抒情。
词语的锤炼 古人叫“炼字”。目的在于寻求恰 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
意义的锤炼 声力 力求准确,恰当 力求整体和谐 力求色彩鲜明

6.1修辞概说.

6.1修辞概说.
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钉子,牢牢地钉进 了黄维团的脑门心。 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3.借喻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 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夕阳映照下的西湖湖面上撒满了碎银,波光粼粼, 熠熠生辉。
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
比喻的灵活用法
采用结构平行的句式,把喻体和本体 排列起来,由喻体引出本体,引喻只
第“我二们,的本祖体国和”喻和体“之花间园必” 须之具间有的相似点,几即是喻“体美必 须丽”在.某相一似点点上是与比本喻体的相灵似, 才魂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比喻的作用: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印象。
比喻的基本类型
你而奋发前进。
魏巍《战士和祖国》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两种句式的区别
口语句式结构 口语句式要求简 书面语比较讲
比较简单、松 炼,关联词语用 究语言规范,
散,多用短句; 得少或不用;书 注意句子的加
书面语句式结 面语句式因为要 工,有时沿用
构比较复杂、 求严密的逻辑性,一些文言句式。
严谨,较多使 关联词语用得较
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
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
原因之一。
陶铸 《松树的风格》
谁家办喜事,他登门祝贺。谁家遭不幸,他安慰周
济。谁家屋漏,逢到雨季他必去检查。谁家有病人,
他都去探视。
管桦《挂甲屯的爱和恨》
散句在形式上与整句相对, 它形式多变,表达灵活, 散而不乱,力避单调呆板, 富于参差美。
很,样子十分难看。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不过修辞上的同义,不同于词汇和语法上的同义。 词汇和语法上的同义是固定的同义,而修辞上的同 义还包括了临时的同义,即语境同义。例如: 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 幽居》)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泊船瓜州》) ③你好好看看!/你睁开眼睛仔细看看!/你的眼 睛哪里去了?/你没长眼睛吗/你说瞎子?/你瞎眼?/ 你的眼睛管出气儿的?
3.词的多功能和句式的灵活 ④孟子曰:“许子必粟而后食乎?”曰: “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 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 冠?”曰:“冠素。”(孟子· 滕文公上》) 4.由于汉字独特的形体,也为汉语修辞提供了 新颖别致的修辞格式。 ⑤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⑥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分瓜切片,横七刀 竖八刀。 ⑥ 戊戌同体,腹中只欠一点;己巳连踪足下何 不双挑。
(三)凝练含蓄 1.凝练 所谓凝练,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说写诗作文要做到“句中无 余字,篇外无长语”,毛泽东同志也说,讲话写文章都 “应当简明扼要”,“文字要精炼”。鲁迅也曾说过文章 “写好以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 去,好不可惜,宁可将写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 写的材料拉成小说。” 要做到凝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对所写的对象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并能抓住其 最有特征的部分,选用最准确的词语,集中、突出地把它 表达出来。例如: ①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
(二)修辞就是修辞活动中的规律,即提高语言 表达效果的规律。 (三)修辞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 (修辞学),其研究对象是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 对语言的加工。 二、修辞的性质 (一)修辞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二)修辞具有民族性 所谓修辞具有民族性是指修辞活动、修辞规律、修 辞手段等常常打上民族的印记。 1.汉语修辞讲究韵律美

修辞1修辞概说

修辞1修辞概说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一、意义的锤炼 二、声音的锤炼
一、意义的锤炼
(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力求准确、妥帖 (三)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 体和谐 (四)力求色彩鲜明 1、词语的感情色彩鲜明 2、词语的语体(风格)色彩要鲜明 3、词语的形象色彩要鲜明
二、声音的锤炼
(一)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二)注意声调平仄相间 (三)力求韵脚和谐 (四)讲究叠音自然 (五)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为增强表达效果, 为增强表达效果,对语言要素进行 选择、 表达效果 语言材料 修辞方式
二、修辞和语境 语境 1 1、上下文语境 2、情景语境 主观语境因素 客观语境因素
语境制约修辞
1、语境制约修辞的选择 (1)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修辞方法 词语的选择 句式的选择 辞格的运用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一、长句和短句的选择 二、整句和散句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一、长句和短句的选择
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意义丰富,准确,严密
所谓团结,就是团结跟自己意见分歧的, 所谓团结,就是团结跟自己意见分歧的, 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 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跟自己闹别 扭的,跟自己作过斗争的, 扭的,跟自己作过斗争的,自己在他面前吃 亏的那一部分人。 亏的那一部分人。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单重否定句 历史必将证明,是人类消灭核武器,而 不是核武器消灭人类。 蜜蜂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 甜的生活。 双重否定句 你不能不让人乐于为你而生,勇于为 你而死,为了你而奋发前进。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两种句式的区别
口语句式要 口语句式结 求简炼,关 构比较简单、 联词语用得 松散,多用 少或不用; 短句;书面 书面语句式 语句式结构 因为要求严 比较复杂、 密的逻辑性, 严谨,较多 关联词语用 使用长句。 得较多。 书面语比较 讲究语言规 范,注意句 子的加工, 有时沿用一 些文言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概说一、二课时一、什么是修辞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最佳表达效果就是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语言中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她很漂亮(/美/俊/好看/靓/喜欢人/稀罕人)。

上面使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各有不同的语体风格和方言色彩,因此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采用不同的句式或修辞格会取得更加不同的效果。

例如:一提起她来,十里八村没有一个不说她漂亮的。

(使用双重否定,加强肯定)她长得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越端详越好看。

(使用熟语描写)她长得好像仙女一样。

(明喻)她长得简直就是个人样子。

(暗喻)都说王晓明漂亮,她比王晓明还漂亮。

(衬托)她可是百里挑一的大美人。

(夸张)她就是咱村的“七仙女”。

(借代)看见她一眼,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夸张)她是现代的赵飞燕、东方的维纳斯、中国的戴安娜。

(排比)同样,如果说一个人长得丑,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例如:不同的词语表现了不同的语体风格和方言色彩。

她很丑。

(可碜/难看/不好看/不俊/)她长得像个丑八怪。

(比喻)整个一个猪八戒他二姨。

(借代)大家都叫她“朱二姨”。

(借代)以下几例都是夸张,但是夸张的程度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她长得五官都错了位。

(夸张)看她一眼三天不想吃饭。

(夸张)她丑得可以去当吓唬乌鸦的稻草人。

(夸张)她要是去当稻草人,准把所有的乌鸦都吓跑了。

(夸张)她不但能吓得乌鸦不敢偷庄稼,还能吓得乌鸦把偷走的玉米送回来。

(夸张)又如:她的皮肤很好。

(一般叙述)她的肉皮真细发。

(口语化)她的皮肤就像4-5岁的孩子似的又白又嫩。

(明喻)她真是肤如凝脂、面若桃花。

(对偶)要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就要结合语体、具体的语境、人物角色等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

因此,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二、汉语修辞研究的历史“修辞”一词出现得很早,但在古代学术研究中,修辞学并不是独立的学科,有关修辞的论述散见于解经、文论、史论、诗话、词话、笔记、随笔之中。

魏晋南北朝时刘勰的《文心雕龙》曾对诗文的修辞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隋唐五代史论修辞、诗论修辞、散文修辞都获得了发展。

南宋陈骙的《文则》,对比喻、引用、仿拟、析字、重叠、节缩、省略、层递、错综、倒装等各种辞格,都分别作了分析。

元朝的《修辞鉴衡》是我国第一部以修辞命名的著作。

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是我国第一本断代的修辞学资料汇编。

清代王国维的诗歌评论在修辞学方面也多有贡献。

“五四”运动以后,修辞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比较重要的成果主要有:1923年胡怀琛的《修辞学要略》可算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修辞学著作。

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标志着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三、意义的锤炼词语是意义内容和声音形式的结合体。

作为词语内容的意义是词语的灵魂。

词语意义的锤炼,就是在深刻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内容等选择恰当的词语,力求准确鲜明、精当妥帖。

词语意义的锤炼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义词语汉语中的许多词语都有不止一个义项,这几个不同的义项都是从一个基本意义派生出来的,有着共同的基础,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要恰当地使用多义词语,就要清楚地辨析词义,了解词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选择最恰当的义项。

例如“老”是个多义词,主要有以下义项:①年岁大:老人;②老年人:徐老;③婉辞,指人死:老了人了;④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的:老手;⑤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老朋友;⑥陈旧:老脑筋;⑦原来的:老地方;⑧(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白菜老了;⑨(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⑩经常:老迟到。

具体使用的时候要恰如其分:当我们渐渐老去的时候,才感觉到生命的可贵。

“老”的意思是“年龄变大、衰老”。

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

“老”的意思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鲁迅《祝福》)“老”的意思是“死亡”。

“因为老下雨,所以把我泡成这么大了。

”阿凡提说。

(《阿凡提的故事》)“老”的意思是“经常”。

在不同句子的上下文中,使用多义词时,就应该弄清楚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准确表达不同的意思。

2、同义词语丰富的同义词是语言发达的表现,也为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的特征,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和余地。

因此,恰当地选择同义词,是取得最佳修辞效果的基本功。

例如: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鲁迅《孔乙己》)“窃”和“偷”是同义词。

所不同的只是语体色彩:“窃”是书面语色彩、“偷”是口语色彩。

孔乙己使用“窃”来表示自己读书人身份,反映了他在封建科举制度影响下性格迂腐、虚荣的特点。

……这只是我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鲁迅《故乡》)这个句子中,“心情”和“心绪”是同义词。

“心情”是指心境、感情的一般状态,用于“心情的改变”很合适;“心绪”多就心情的安定或紊乱来说,常常指心境的紊乱,适于用在“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之中。

两个同义词并用,使得上下文互相照应,避免了句子的单调重复。

如果改成一样,虽然意义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文章就显得没有生气,减色不少。

3、反义词语反义词语的使用可以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鲜明生动地反映出事物的矛盾,起到对照映衬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例如:正常操作,迅速完成岗位项目而从容不迫;技术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就免不了手忙脚乱,错误百出。

(吴伯萧《北极星》)反义词“从容不迫” 和“手忙脚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两种不同的工作情态具体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伟大就寓于平凡之中,正像种子就藏在果实之中一样。

沙粒构成了山,水滴汇成了海,平凡孕育了伟大。

(秦牧《面包和盐》)“伟大”和“平凡”并用,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增强了说服力。

四、一般词语的推敲。

一般词语往往不引人注意,但是如果精心选择,会产生良好的修辞效果,为文章增色不少。

一般词语的推敲要求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认清表达的对象,留心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上下文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鲁迅先生通过对一些动词的锤炼,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生活境况和心理的变化。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鲁迅《孔乙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鲁迅《孔乙己》)“排”字既通过孔乙己付钱时的谨慎反映了孔乙己钱财的来之不易,又表现出了孔乙己想要摆阔气的虚荣心理;“摸”则说明他的钱很少,表现出了他的穷困潦倒。

两个动词使用准确,生动传神。

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旁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这个句子中,作者使用白描手法描写父亲的形象,几个形容词非常普通,但是又用得恰如其分,让一个朴实、平易、慈爱的普通父亲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感人至深。

五、词语的活用有时出于表达上的需要,要对某些词语“变通”使用,有意改变其词性和功能,这就是词语活用。

词语活用可以使得言语表达生动形象,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例如:她跳的这段独舞,给人总的感觉是很青春,很阳光。

“青春”、“阳光”都是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具有青春的朝气和活力”。

真没想到你这么无情无义,咱们总算是夫妻了一场,你心里竟然一点恩情都没有。

“夫妻”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夫妻”。

黄克山得理不让人:“我从来不矛盾他,他光矛盾我。

”这个怪词,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曲波《山呼海啸》)例句当中“矛盾”一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与之产生矛盾”。

例句的一般说法是“我从来不和他闹矛盾,他光和我闹矛盾”。

相比之下,例句中的活用显得更加简洁明了,而且具有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效果。

六、色彩的锤炼词语的色彩一般是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恰当选用词语的不同色彩,可以增强言语运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主要指词语的褒贬色彩,它反映说话人对所陈述事物的态度和感情。

不同的语境要求使用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

例如:满洲人早在窥伺了,国内却是草菅民命,杀戮清流,做了第一种。

(鲁迅《文章与题目》)“窥伺”、“草菅民命”、“杀戮”等词语都是贬义词,表现了作者对外族侵略者和当权者的不满与憎恨。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杨朔《荔枝蜜》)“可爱”、“高尚”等词语是褒义词,表现了作者对蜜蜂的喜爱和赞美。

(二)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主要是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

口语就是人们在口头交际中使用的有声语言。

书面语这个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1)从狭义上说,书面语就是文字记录下来的口语,但是这种记录不是“实录”,而是有所选择和加工,是比真实的口语精确、严密和规范的语言形式。

(2)从广义上说,凡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表现为书面形式的语言和言语作品都叫书面语。

口语形式灵活,书面语规范严谨。

口语词语通俗活泼,文艺作品使用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要多一些;理论文章、公文使用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要多一些。

例如: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摸着赤脚片儿。

(路遥《人生》)这个句子富有口语色彩,“赤脚片儿”是典型的口语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非常富有生活气息。

各界的人不经邀约,不凭通知,各自跑来瞻仰鲁迅先生的遗容,表示钦敬和志愿追随的心情。

(叶圣陶《相濡以沫》)句中的“邀约”、“瞻仰”、“遗容”、“钦敬”、“追随”等书面词语,渲染出了鲁迅先生逝世时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了各界人士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悼念和敬仰爱戴的深厚情感。

七、教师总结八、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