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艺术分析

合集下载

《茶馆》独特的艺术构思

《茶馆》独特的艺术构思

《茶馆》的艺术特色
第一幕:从王利发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寿终正寝前 夜病入膏肓的社会场景,有志革新者、爱国者和 一些本能地怀着生活期待的小市民,心间尚存的 一丝追求; 第二幕:通过王利发的语言可见清王朝的瓦解,封 建军阀为虎作伥,给老百姓造成了恐惧。 第三幕:从王利发的讽刺意味中可见,当时的人们 好不容易摆脱了“亡国奴”的生活,反倒一头栽 进了空前黑暗的现实,苦苦挣扎的中国人走到了 命运的尽头。
《茶馆》独特的艺术构思
《茶馆》是一出三幕话剧,三幕戏写了三个时代。第一幕: 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军阀混战后的民国 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派 统治时期。 这三个时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三个重要时期。剧作家在表现清末以来半个多世纪旧 中国的历史变迁,揭示出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 国这一重大主题的时候,切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并通 过裕泰茶馆的盛衰把前后近30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连缀成一 个浑然的整体,展示出众多的人物和漫长的历史。这种横 断面连缀式的写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现实生活的无限性和 戏剧情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且也突破了传统话剧作品 的陈旧模式,充分显示了老舍艺术构思的高超巧妙。
总结(一)

《茶馆》在老舍的精心布局下,整个结构就像是 一张蜘蛛网。这种结构使《茶馆》中的每一个矛 盾都不可能贯串到底,而往往是一碰即离,三言 两语便达到高潮,从而为下一个冲突的上场腾出 了时间和空间。这种点面式的穿插结构,突破了 舞台的限制,极大地拓宽了戏剧的表现领域。可 以说《茶馆》代表了17年话剧艺术的最高成就, 它的独特的戏剧结构也被后人称为“老舍式的戏 剧结构”。老舍先生对话剧付出的一切对于我们 今天繁荣戏剧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是一场小误会,每个人不过讲了两三句话,但三个人的 语言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松二爷的话平稳,周详;常四 爷的话硬邦邦,有一股倔劲儿;二德子的话难听,又臭又 硬,带有无赖气。他们讲的话,都是个字应该说的语言, 因而鲜明的显示了三个人的不同性格:松二爷软弱,胆小 怕事;常四爷刚强,正直不屈;二德子霸道,蛮不讲理。

论述《茶馆》的艺术成就

论述《茶馆》的艺术成就

1、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给人以希望,立足今天,回顾过去。

2、塑造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

虽然人物众多,但是个性鲜明,这不能不说是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巨大成功。

在人物肖像塑造上,老舍擅长白描,他的白描总是漫画式的,加入喜剧的因子,于嬉笑怒骂的氛围中凸现人物身上的“可爱或可憎之点”。

《茶馆》中的七十多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大都是三言两语勾勒出来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马五爷的形象。

老舍只用了三句台词,就真切地描绘出其霸道、虚伪、狂傲的洋奴性格。

当二德子在他面前撒野时,他说了句:“二德子,你威风啊!”先摆出自己的威严;接着又说:“有什么事不能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又显示了一次威风。

二德子赔了不是,常四爷要他给评理,他不屑一顾:“我还有事,再见!”显示出极度的傲慢。

马五爷的洋奴形象,便在这三笔两笔之中立于纸上了。

3、语言朴实凝练,具有浓郁的北京口味。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

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2)语言的幽默风格。

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

当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实际上却激起了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

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这种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

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别是北京市民的语言。

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茶馆》艺术魅力分析

《茶馆》艺术魅力分析

《茶馆》艺术魅力分析老舍说过“我向来不跟着别人跑......砌墙之砖,都平平正正,而无独立之美,我不愿摹仿别人,而失去自己的长处”。

纵观老舍的剧作,每一出都有其独到之处,而《茶馆》则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创作的富有独立之美的扛鼎之作。

一、《茶馆》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在它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茶馆》是一出三幕话剧,三幕戏写了三个时代。

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军阀混战后的民国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

这三个时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重要时期。

剧作家在表现清末以来半个多世纪旧中国的历史变迁,揭示出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重大主题的时候,切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并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把前后近30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连缀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展示出众多的人物和漫长的历史。

这种横断面连缀式的写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现实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情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且也突破了传统话剧作品的陈旧模式,充分显示了老舍艺术构思的高超巧妙。

二、在话剧结构上的创新,是《茶馆》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从结构形式上看,《茶馆》与传统话剧截然不同,表现了老舍大胆而独特的探索和创新。

纵观《茶馆》整部剧,它既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戏中三幕的划分不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而是着眼于时代,时间跨度相当大。

另外从剧情上看,幕与幕之间也无必然联系。

为了使跨度极大、情节松散、人物众多的剧作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老舍打破了传统的情节式的结构,采用“人像展览式”的形式,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在三个历史横断面上对社会世态、风云变幻进行描绘。

同时安排以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三个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若干幅时代的剪影,从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

茶馆艺术分析

茶馆艺术分析

一、《茶馆》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在它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茶馆》是一出三幕话剧,三幕戏写了三个时代。

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军阀混战后的民国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

这三个时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重要时期。

剧作家在表现清末以来半个多世纪旧中国的历史变迁,揭示出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重大主题的时候,切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并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把前后近30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连缀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展示出众多的人物和漫长的历史。

这种横断面连缀式的写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现实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情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且也突破了传统话剧作品的陈旧模式,充分显示了老舍艺术构思的高超巧妙。

二、在话剧结构上的创新,是《茶馆》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从结构形式上看,《茶馆》与传统话剧截然不同,表现了老舍大胆而独特的探索和创新。

纵观《茶馆》整部剧,它既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戏中三幕的划分不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而是着眼于时代,时间跨度相当大。

另外从剧情上看,幕与幕之间也无必然联系。

为了使跨度极大、情节松散、人物众多的剧作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老舍打破了传统的情节式的结构,采用“人像展览式”的形式,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在三个历史横断面上对社会世态、风云变幻进行描绘。

同时安排以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三个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若干幅时代的剪影,从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

首先,确定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背景,显示出老舍的匠心。

《茶馆》的三幕戏反映了三个时代,在此,剧本是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手法,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近50年的旧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生活画面非常之广阔。

从《茶馆》分析戏剧编导的艺术情怀

从《茶馆》分析戏剧编导的艺术情怀

从《茶馆》分析戏剧编导的艺术情怀
从剧情安排方面来看,编导者在《茶馆》这部作品中展现了对戏剧艺术的深刻理解和
情怀。

在剧情安排上,《茶馆》通过刻画了晚清末年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和人性的扭曲展
现了戏剧编导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编导者通过对角色关系的处
理和情节的安排,成功地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扭曲,使得观众在观赏戏
剧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又能体验到人性的脆弱与质朴。

从舞台布景方面来看,编导者在《茶馆》这部作品中将舞台布景处理得恰到好处,展
现了对戏剧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情感表达。

在舞台布景上,《茶馆》采用了极具中国风格的
布景设计,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和家具的再现,成功营造了一个中国传统茶馆的氛围,使
得观众置身于戏剧情境中,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

编导者对舞台道具的处理也是别具
匠心,通过细致的布景和准确的舞台设计,成功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精髓,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珍视。

《茶馆》这部戏剧作品不仅令观众感受到了中国话剧的艺术魅力,更展现了编导者对
戏剧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情怀。

通过剧情安排、舞台布景、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处理,《茶馆》成功地展现了编导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珍视,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
关怀,体现了对戏剧艺术的深刻情感表达和情怀追求。

《茶馆》这部戏剧作品的成功,不
仅为中国话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更为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式的艺术作品,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
历史记忆。

茶馆艺术赏析

茶馆艺术赏析

茶馆艺术赏析
《茶馆》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巅峰之作,其艺术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

首先,从时代背景的选择上,《茶馆》展现了旧中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近50年的风云变幻图景。

通过选取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的垂死挣扎、北洋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这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横断面,作品以点带面,概括了半个世纪的丰富深邃的社会历史内容。

其次,在地点选择上,《茶馆》巧妙地通过茶馆几十年的兴衰沉浮以及发生在茶馆里的日常琐事,折射出三个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

观众通过茶馆这个窗口,看到了整个时代的缩影。

此外,剧中人物众多,都是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

他们通过各自的人生片断展示着社会生活的风貌和本质,传递出时代变迁的信息。

这种“人像展览式”的结构,使得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容纳了广博的生活内容。

总的来说,《茶馆》的艺术构思独具匠心,其深邃的历史内涵、独特的时空设定和鲜活的人物塑造都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中国话剧的里程碑之作。

茶馆艺术特色总结范文

茶馆艺术特色总结范文

一、独特的结构艺术《茶馆》的结构独具匠心,全剧没有贯穿到底的矛盾斗争,而是以人物带故事的话剧形式呈现。

剧作由三个几乎没有联系的小故事组成,表面上看情节较为分散,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三幕之间的联系是作者描写的一种深层的政治意识。

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使得剧作在展现丰富内容的同时,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二、鲜明的人物形象老舍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独具匠心,他着重刻画了时代的、阶级的、职业的和气质的特点以及地方色彩,从而作出各种社会典型的艺术概括。

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秦二爷、王利发、常四爷等,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

三、独特的喜剧样式《茶馆》中既有悲剧性的场面,也有喜剧性的情节。

然而,全剧的基调却是喜剧的,即使是悲惨的情节和细节也往往以幽默的笔法表现出来。

这种独特的喜剧样式,使得观众在欣赏悲剧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一丝欢乐,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荒诞和悲剧。

四、诱人的语言魅力《茶馆》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真实、形象、幽默、个性化等方面。

老舍运用丰富的北京口语,将人物的身份、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的对话简短而精炼,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茶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五、侧面透露的手法《茶馆》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采用了侧面透露的手法。

作者通过茶馆这一小小的空间,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变迁。

这种手法使得剧作具有很高的概括力和表现力。

总之,《茶馆》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我国现代戏剧的瑰宝。

它不仅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深刻地反映了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在今后的戏剧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茶馆》的艺术特色,为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浅谈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浅谈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话剧《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完成的一部三幕话剧,是其戏剧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老舍先生精心选取了维新变法失败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以及国民党政权覆灭前期这三个历史横断面,展现了中国社会近五十年的发展变迁。

并且,他巧妙地安排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轮番出场,汇聚于“裕泰茶馆”,各做各的事,各说各的话,同时又与时代发生着紧密的联系,从而表现出“埋葬三个时代”的宏大主题。

标签:老舍;《茶馆》;艺术特色话剧《茶馆》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常演不衰。

它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源自多方面,既包含老舍先生对深刻主题的挖掘,更包含作品本身独特的艺术创作特色。

接下来,我们就从三个截面的写作方式、“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以及源自生活的京味语言这三个方面入手,对《茶馆》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进行浅析。

三个截面的写作方式话剧《茶馆》截取了三个历史截面,通过众多的人物命运及事件组成多个戏剧片段,再汇成不同时代的众多剪影,从而反映复杂的社会及人生,这就是所谓横断面的写作手法。

老舍先生在谈及采用这种写作方式的原因时曾说到,有人认为此剧的故事性不强,并且建议用康顺子的遭遇和康大力的参加革命为主去发展剧情。

但他认为,那么一来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就难达到了。

“抱住一件事情去发展,恐怕茶馆不等被人霸占就已垮台了。

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如此看来,想要达到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首先要充分反映一个时代,展现其腐败没落的本质,才能够使人们从触目惊心的事实中看出这样的社会必然要被埋葬的道理。

但这仅仅依靠一人一事是难以办到的。

因为,人物少线索单纯,在短短一个剧本里无法容纳表现三个时代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内容,结果既写不出时代气氛,也无法揭露社会本质。

但若采用横断面的结构,在这方面则可以扬长避短,从多个角度侧面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于是,为了广泛地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特征,能够充分体现作者要“埋葬三个黑暗时代”的创作意图,老舍先生在《茶馆》的创作中,恰到好处地选取了三个横断面,集中笔墨予以描写,充分展示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

浅谈《茶馆》的语言艺术

浅谈《茶馆》的语言艺术

浅谈《茶馆》的语言艺术一、口语化表达,做到雅俗共赏在阅读老舍的文学作品时,读者不难发现,他的语言十分接地气,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亲切感,并且还包含着浓郁的“京味特色”,浓厚的北京色彩就是老舍创作的独特性之一。

在《茶馆》中,他提炼北京的方言,然后再利用群众的口语达到极佳的表达效果。

在文章中,一些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等,他都运用口语,这样能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从中体会到北京口语的特色。

二、语言丰富多彩,富含艺术气息《茶馆》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变化。

该作品是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作者憎恨黑暗社会的不公,对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强烈渴望。

他以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为出发点,深刻地体会人们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然后利用幽默的语言,达到以笑转悲的效果。

“欢聚后更加凄凉”,通过以笑写悲更能将悲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表现出人们生活的无奈。

例如,在《茶馆》中,唐铁嘴的语言就颇具特点。

他是一个小市民,拥有一定的知识,利用自身的知识为人看相,但人很油滑,经常骗吃骗喝,对于自己吸毒的问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先说“自己已经不吃大烟了”,又说“我改抽白面儿啦”,读到这里,人们可能会有些失望,可能也会因为其诙谐的说辞而发笑。

笑过以后,其中蕴含的深意,十分耐人寻味。

这一幕正是当时部分人的真实写照,人们变成了帝国主义精神上的奴隶,这是充满仇恨的嘲笑,同时也揭示了人物的悲惨命运。

三、语言特色明显,北京味道浓郁《茶馆》的故事发生在老北京,因此,文章无论是言语还是喝茶方法,都具有浓厚的北京特色,彰显出民间风俗。

作者因受北京文化的影响,文章必然会带有本土的语言气息和特点,京味语言也就在茶馆中得以展现。

例如,常四爷与二德子发生口角时,马二爷说:有啥事好好说,别动不动的就讲打。

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去后头坐着去。

李三,今天的茶钱我候啦!这两句对话节奏鲜明,到处都有北京语言的独特魅力,十分接地气。

北京语言的应用,不仅可以彰显出北京的文化气息,还能通过语言的描写精准地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简述茶馆的艺术特色

简述茶馆的艺术特色

简述茶馆的艺术特色
茶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场所,也是人们交流、娱乐和品尝茶叶的好地方。

茶馆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茶具艺术:茶馆中的茶具是茶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具的制作工艺和造型独特,往往体现了设计者的创意和审美理念。

例如,传统的茶壶、茶杯、茶盘等器具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

2. 茶文化:茶馆是茶文化的象征,人们在这里品尝茶叶、交流茶文化知识、分享茶文化体验。

茶馆中的茶叶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3. 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茶馆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茶艺技巧的表演,展现出茶馆的文化精髓和魅力。

茶艺表演包括冲泡、茶艺仪式、茶艺表演等,往往伴随着音乐、舞蹈等元素,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入了解茶文化。

4. 装饰艺术:茶馆的装饰也是茶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馆中的装饰往往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汉字、诗词、图案、花卉等,并结合现代艺术风格,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风格。

5. 社交艺术:茶馆是人们社交交流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可以结交新朋友、分享工作经验、交流人生经历等。

茶馆中的社交活动往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如猜拳、聊天、下棋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人们身心健康,也增强了社交艺术的魅力。

茶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场所,具有浓郁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馆的艺术特色不仅让人们品尝到美味的茶叶,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毕业论文《茶馆》艺术谈

毕业论文《茶馆》艺术谈

《茶馆》艺术谈《茶馆》是老舍建国后话剧创作的代表作,是当代中国话剧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在国内外戏剧界享誉甚隆,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到此为止几个方面:一、作品构思巧妙。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是,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摘自老舍《茶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剧本》一九五八年五月号)老舍的这一番话解答了他为何选择“茶馆”作为契入点,从而生动形象地展开了对从一八年戊戌政变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五十多年的社会变迁的描述。

这种写法取得了以小见大,窥豹一斑的艺术效果。

剧本通过裕泰大茶馆掌柜王利发一生的遭遇,把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把那些冷酷无情的血淋淋的社会现实,一幅幅地扒到读者和观众的面前,而一切又同那个社会的政治发生着有形无形的联系,茶馆这个“小社会”正是那个大社会的缩影。

作者把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以人物带动帮事,立足于今天来观察和描写过去的历史生活,结合当时写作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绝不是单纯为了暴露旧社会的黑暗,而是通过新旧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的同时,自然引起思考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在中国发生的必然性,从而点明了只有共产党能救中国的主题。

“茶馆”成了一面镜子,照出“过去”,照出现在,照出“将来”。

二、作品结构独特。

《茶馆》并不是用一个故事贯穿全剧,而是一出以人物为中心的话剧,采用“人物展览式”的结构,10多个主要人物和几十个次要人物穿插在一起,而在人物安排上,作家又巧妙的把主要人物自壮至老,全剧次要人物,父于相承,每个角色都说自己的事,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因此,人物虽多但活动有序,事件虽繁,但情节不乱,时间虽长,但线索明晰,充分体现了老舍驾驭戏剧艺术的娴熟技巧。

第一幕时,茶馆正是生意兴隆、高朋满座的时候,在这样一家大茶馆的茶客是当时的有闲阶级,他们过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安逸生活,他们不爱动脑筋,但嘴不停,没话找话,废话甚多。

从《茶馆》分析戏剧编导的艺术情怀

从《茶馆》分析戏剧编导的艺术情怀

从《茶馆》分析戏剧编导的艺术情怀《茶馆》是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满公馆创作的一部现代京剧作品,以茶馆为背景,通过对晚清末期及民国初年社会状况的描绘,表现了当时中国落后、不公和道德沦丧的现实状况。

在这部作品中,编导的艺术情怀,既体现在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上,也表现在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关注上。

首先,编导的艺术情怀体现在艺术表现的深度上。

满公馆通过对茶馆内部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不同人物内心深处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矛盾,刻画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如在剧中,茶馆老板王四的形象既诠释了一个商人的苦闷和不得已,又体现出他的仁爱和认真。

而王四与主角梦芹的对话,则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梦芹在对待自身身世和生存状况时表现出的恐惧和焦虑,和其对称点王四所表现的善良与慈悲之间的对立和交织。

这样的双重人物性格设定,展现了满公馆对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和创作力。

此外,满公馆还巧妙地利用京剧的表演方式,在舞台语言和动作上表达情感和人物性格。

例如,梦芹身穿缁布,神情痴傻,力图摆脱命运的束缚;而妓女杨麻子则穿着艳丽,活泼俏皮,表现出她对生活的豁达和不屑。

这些形象,既是对现实的揭示,也是对人类生存条件和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

其次,编导的艺术情怀体现在艺术表现的广度上。

满公馆用茶馆作为主要背景,涉及了不同阶级、不同行业的人物,刻画了不同人物群体的生存条件和命运状况,进一步描述了旧中国的社会现实。

例如,茶馆内不同阶层的人物,以及梦芹与茶馆老板之间的对话,表现了旧中国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人民的生存状况。

此外,剧中还涉及了妓女、盲人、穷人等反映社会底层群体的形象,揭示了这些人群的生存困境和命运压迫。

这样的深入社会生活的描写和思考,折射出编导对社会和民众命运的关怀和思考,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情怀。

最后,编导的艺术情怀体现在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关注上。

满公馆通过勾画晚清末期和民国初年的时代背景,将茶馆内部的微妙关系与整个时代的转折联系起来,向观众展示了该时期的历史与人类命运之间的全面关系。

论述茶馆的艺术成就

论述茶馆的艺术成就

茶馆的艺术成就引言茶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茶馆不仅仅是一个供人饮茶休息的场所,更是一个汇聚文人雅士、展示艺术才华的地方。

本文将探讨茶馆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包括茶馆建筑、茶具文化、表演艺术和文学创作等方面。

一、茶馆建筑1.1 传统建筑风格茶馆的建筑风格通常采用传统中国园林建筑风格,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合和空间布局的平衡。

它们通常有庭院、亭台楼阁等特点,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1.2 空间设计与装饰茶馆内部空间设计注重细节和平衡。

例如,座位摆放通常遵循“四散八方”的原则,以便顾客能够轻松交流。

此外,装饰也非常考究,如屏风、挂画等都能展示主人的品味和文化修养。

二、茶具文化茶具是茶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用来泡茶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茶具及其艺术特点:2.1 茶壶茶壶通常由陶瓷或紫砂制成。

陶瓷茶壶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绘画技巧而闻名,而紫砂茶壶则以其独特的材质和手工制作技艺而受到赞赏。

茶杯通常由瓷器制成,它们的设计也非常讲究。

一些精美的茶杯采用手工绘画技巧,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得喝茶成为一种享受。

2.3 茶盘茶盘是泡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它通常由木材或紫檀制成,并配有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使得整个泡茶过程更加雅致。

三、表演艺术在中国古代,很多著名的演员都会在茶馆中表演,这使得茶馆成为一个艺术交流的场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茶馆表演艺术:3.1 相声相声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喜剧形式,通常由两个演员对话表演。

在茶馆中,观众们可以欣赏到优秀相声演员的精彩表演,他们通过幽默、夸张的方式讲述故事和笑话。

3.2 快板快板是一种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通常由一个快板手和一个鼓手共同表演。

快板手通过快速而有节奏感的说唱方式,讲述故事或者抒发情感。

3.3 杂技杂技是一种集体协作和技巧性极高的表演艺术形式。

在茶馆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杂技表演,如平衡、柔术、飞人等。

中国话剧经典《茶馆》赏析

中国话剧经典《茶馆》赏析

中国话剧经典《茶馆》赏析1、老舍的戏剧创作主要出现在当代文学创作之中,自新中国以来,老舍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以京味作为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并在语言、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独具个性的创造,而在两部作品中,《茶馆》以深刻的主题与成熟的创造方法取胜。

2、《茶馆》中卷轴式的描写,人像展览式的人物描写方式,悲喜交加的艺术风格以及语言的独特性,作为戏剧作品的独特性所在,使得戏剧在嬉笑怒骂中隐含着沉重的民族与时代命题。

具体分析1、卷轴式描写,采取了横截面的方式对长达三十年的历史卷轴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分别描写了戊戌政变、辛亥革命以及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三个社会阶段,每个时代选取了一个典型的横截面,“史”“象”结合,“虚”“实”相交,具有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的优越性。

2、人像展览式的人物描写结构,对于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进行了主次分明的描写,主要人物注重性格描写,如遵循着顺民哲学的王利发,次要人物注重传承性,如大小唐铁嘴的作恶多端;主要人物作为重点描写贯穿故事始末,最终以三个老人自我哀悼为终结,而次要人物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呈现出了市井社会的画像。

3、悲喜交加的戏剧风格,老舍的戏剧中展现出了一种“含泪的笑”,第一幕中太监娶老婆,第二幕中两个官兵合娶一个老婆,以及第三幕中三个老人的自我哀悼,将莫大的悲哀隐藏于巨大的荒诞之中,看似滑稽可笑,实则不无作者对于社会以及生活在动荡社会的市民深深的隐忧。

4、语言的独特性:语言方面,主要表现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潜台词的深刻含义。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在如第一幕,常四爷与二德子冲突的场面,“弄不了洋人还弄不了你”的猖狂言论表现了二德子欺软怕硬的人物性格。

潜台词表现在语言的弦外之音,如吃洋教的马五爷,三句台词,“二德子,你威风啊”表现了马五爷背后有洋人仰仗的威风,“有什么事可以好好说”表现马五爷以文明人自居,“我还有事,再见”这些细节充分表现了他的洋奴性格。

5、京味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茶馆这一北京独有的集聚地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以北京市民作为抒写对象,表现了特殊时期北京市民在政治社会影响下的生活波动。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一、本文概述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茶馆》的语言艺术,分析老舍如何通过精湛的语言运用,将这部作品塑造成一个生动的社会缩影和历史见证。

我们需要认识到《茶馆》的语言艺术不仅仅是对话的流畅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更是老舍先生对于北京方言的巧妙运用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

老舍先生通过对于北京话的精准把握和巧妙运用,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也让整个戏剧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老舍在《茶馆》中展现了其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他通过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王利发的世故圆滑,还是常四爷的正直不阿,或是秦二爷的豪放不羁,每一种语言风格都与其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紧密相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社会揭示。

老舍在《茶馆》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俗语、谚语和歌谣,这些语言元素不仅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这些地道的语言表达,老舍成功地再现了清末民初北京城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使得《茶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茶馆》的语言艺术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对白的生动传神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更体现在老舍对于北京方言的深入挖掘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上。

通过对《茶馆》的语言艺术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舍先生的艺术成就,以及《茶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老舍的语言风格与特点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在《茶馆》中,老舍运用了地道的北京话,使得人物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地方特色。

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人物的塑造增添了真实感。

老舍的语言风格中,幽默与讽刺是两个显著的特点。

在《茶馆》中,他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巧妙地运用幽默和讽刺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分体现作者要“埋葬三个黑暗时代”的创作意图。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 整体解释:
• 依靠一人一事是难以办到的
• 要埋葬三个时代,就要充分写出三个时代的特点, 写出它们的极端黑暗和腐朽,才能使人们从触目
惊心的事实中看出这样的社会必然要被埋葬的道理。 而要充分反映一个时代,展现其腐败没落的本质,仅 仅依靠一人一事是难以办到的。因为人物少线索单纯 ,在短短的一个剧本里无法容纳表现三个时代所包含 的丰富的社会内容,结果既写不出时代气氛,也揭露 不了社会的本质。
• 但若采用横断面的结构,在这方面就可以扬 长避短, 从多个角度侧面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 具体谈好处:
• 在《茶馆》里,作者为了充分反映三个时代,特意 截取了清末、民初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三个社会横 断面,集中笔墨予以描写,以展示各个时代的社会 风貌。这样做的好处有几个:
• 1) 因为它是横断面,作者可以根据表现作品主题的 需要,把这“横断”的一刀切在他所要挑选的最佳 位置上。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潜台词(语带双关、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1.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 其能吧! ”-表面客气、剑拔弩张、嘲讽
2.吴祥子:“松二爷,你们的铁杆庄稼不行了, 我们的灰色大褂反倒成了铁杆庄稼。 ”-特 务的无耻;换汤不换药
3吴祥子:“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 意思吗?” –勒索、厚颜无耻、贪婪
• 因为他是以介绍者身份出现,所以说话比较自由和直接。 他既1)可以简述剧情,又2)可以介绍历史背景,还3) 可以穿插一些与剧情有关而又无法在剧本中表现的内容。 这样就使相对独立的三个幕次,有了承上启下的联系,被 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

探讨 《茶馆》的艺术特色

探讨 《茶馆》的艺术特色

探讨《茶馆》的艺术特色《茶馆》是老舍先生在1956年至1957年间的作品。

是在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所创作的。

《茶馆》是一部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来讲述晚清时期、民国初年军阀混乱时期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三个时期的故事,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

而这部话剧也展现了诸多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独特的戏剧结构老舍先生的《茶馆》打破了以往的常规,不受制与三一律规则的限制,采用超长的时间线,描绘了半个世纪近五十年发生的故事,同时又没有贯穿整部剧的戏剧矛盾冲突,仅仅靠人物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超长的时间跨度。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强调:“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戏剧是行动的模仿,而且是对一个行动的模仿。

西方的戏剧结构理论也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

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

因为话剧是一个舞台作品,因此,戏剧的各个方面都要受舞台的限制,同时也一定会受到时间的限制。

然而老舍先生的《茶馆》却打破了这种规律,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从晚清开始一直到抗战国民党胜利,描绘了三个历史时期,近五十年的变化。

在剧中,老舍先生通过茶馆的改变、人物形象的变化、还有曲艺的快板来向观众和读者交代时间的变化。

首先,老舍先生通过茶馆内的摆设来交代时间的流逝,像是茶馆内的桌椅变成藤椅,墙上莫谈国事的字条越来越多,甚至是茶馆最后摇身一变成为公寓,这些变化都在告诉观众,时间的流逝。

其次,老舍先生还通过人物的形象变化来告诉观众,人事的变更和岁月的变迁。

以常四爷为例,第一幕的常四爷身穿的大段子、川绸提着鸟笼,是标准晚清旗人的形象,到第二幕身穿布衣,手提腌萝卜和笨鸡的农民的形象,再到第三幕,胡子头发花白手提着小篮子的常四爷,都反映了岁月沧桑的痕迹。

同样第一幕被刘麻子卖给太监当老婆的康顺子,从一个穿着破烂不明社会黑暗的大姑娘,到第二幕牵着自己的儿子康大力又回到茶馆,再到第三幕康顺子态度明确的拒绝当假太后,断绝与太监侄子们的关系等等,这些人物形象性格的转变都在向观众诉说着时间的进程。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独特
老舍在《茶馆》中采用了独特的 叙事结构,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的故事情节巧妙地串联在一起, 使得作品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和统
一性。
叙事节奏紧凑
老舍在《茶馆》中通过紧凑的叙 事节奏,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
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叙事手法多样
老舍在《茶馆》中运用了多样的 叙事手法,如倒叙、闪回等,使 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让读者在 阅读中感受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茶馆》创作背景
01
《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于1957年,是一部三幕剧。
02
该剧以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北京为 背景,通过一家名为裕泰的大茶 馆的兴衰史,展现了当时社会的 变迁和各种人物的命运。
02
《茶馆》的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鲜明
老舍在《茶馆》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 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语言、行为和性格特点,使得每个角色 都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目录
• 《茶馆》简介 • 《茶馆》的艺术特色 • 《茶馆》的主题思想 • 《茶馆》的影响与评价 • 《茶馆》的改编与演出
01
《茶馆》简介
作者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剧作家、小说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
老舍的作品以描绘底层人民的生活和 命运著称,语言幽默、讽刺,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
《茶馆》话剧演出中,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演,生动地再现了老北京的社会风貌 和人物命运,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影视改编与播
《茶馆》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通过影像的方式呈现了老 舍先生的文学魅力。

茶馆艺术特色总结范文

茶馆艺术特色总结范文

茶馆艺术特色总结范文茶馆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场所,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这个典型的中国社交场所中,人们不仅可以品尝香气扑鼻的茶水,还能欣赏到茶馆艺术的独特魅力。

茶馆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推崇。

一、茶艺表演茶馆艺术的核心之一就是茶艺表演。

茶艺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通过将泡茶、倒茶等步骤艺术化地呈现给观众,茶艺表演不仅让人们感受到美妙的茶香,更让人们体验到独特的文化艺术享受。

在表演过程中,茶艺师的动作配合流畅、娴熟,让每一个动作都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视觉盛宴中。

茶艺表演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湛的技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二、评书说唱茶馆里的评书说唱是茶馆艺术中的一大特色。

评书是一种传统的口头文学形式,说唱者以生动、富有节奏感的方式讲述着古代故事或历史传说。

通过评书说唱,观众不仅能得到娱乐和消遣,更能了解到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精神内涵。

评书说唱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情节吸引着众多热爱文化艺术的观众,使得茶馆成为一个让人们流连忘返的文化殿堂。

三、杂技演出茶馆艺术中的杂技演出是一种技艺高超且富有观赏性的表演形式。

杂技演员通过各种动作、技巧和道具展示出令人惊叹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性。

在茶馆的舞台上,杂技演员们时而巧妙地翩翩起舞,时而以惊险刺激的姿势在空中变幻,精彩纷呈的表演技艺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

杂技演出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技艺精湛,成为茶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曲艺演出茶馆中的曲艺演出也是茶馆艺术的一项重要特色。

曲艺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通过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如相声、快板、评剧等,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以幽默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曲艺表演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快乐,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在茶馆中,曲艺演员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演技,吸引了无数观众前来欣赏,让茶馆成为一个别具一格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总之,茶馆艺术以其独特的特色和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茶馆》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在它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茶馆》是一出三幕话剧,三幕戏写了三个时代。

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军阀混战后的民国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

这三个时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重要时期。

剧作家在表现清末以来半个多世纪旧中国的历史变迁,揭示出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重大主题的时候,切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并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把前后近30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连缀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展示出众多的人物和漫长的历史。

这种横断面连缀式的写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现实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情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且也突破了传统话剧作品的陈旧模式,充分显示了老舍艺术构思的高超巧妙。

二、在话剧结构上的创新,是《茶馆》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从结构形式上看,《茶馆》与传统话剧截然不同,表现了老舍大胆而独特的探索和创新。

纵观《茶馆》整部剧,它既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戏中三幕的划分不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而是着眼于时代,时间跨度相当大。

另外从剧情上看,幕与幕之间也无必然联系。

为了使跨度极大、情节松散、人物众多的剧作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老舍打破了传统的情节式的结构,采用“人像展览式”的形式,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在三个历史横断面上对社会世态、风云变幻进行描绘。

同时安排以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三个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若干幅时代的剪影,从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

首先,确定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背景,显示出老舍的匠心。

《茶馆》的三幕戏反映了三个时代,在此,剧本是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手法,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近50年的旧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生活画面非常之广阔。

但作者在表现这些内容时并没有从正面去描写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而是选择了北京城一家世代相传的茶馆作为全剧展开的一个中心地点,透过社会的一角,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那么,剧作家为什么要选择茶馆这样一个具体场所作为全剧的关键纽结点呢?1.裕泰茶馆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文化实体,它是展示民族历史的一个窗口,是旧社会的缩影,而且茶馆自身具有广阔的包纳空间。

老舍先生自己曾这样解释过:“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小茶馆就是一个大社会。

”茶馆虽小,却是各种人物聚集的地方,联系着四面八方。

在这里,作者没有去描写他所不熟悉的政治舞台上的大人物,而是集中笔墨,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从茶馆的掌柜到形形色色的茶客,以及各种光顾茶馆的人。

这些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命运,而这一切,又无不与那个社会的政治发生着有形无形的联系。

可以说茶馆这个“小社会”就是当时那个“大社会”的缩影。

2.茶馆的设置与剧作的整体构思有直接关联。

《茶馆》的三幕戏之间几乎都间隔着大约20年的时间距离,而且在三个生活横断面上出现的人物之间、事件之间也不都存在必然的联系。

把这三幕戏的场景设定在一个不变的空间——裕泰茶馆这个舞台进行,就能使观众摆脱因各幕时间相距太远而导致的脱节感,这座具体的茶馆及其人物的命运就像一条潜在的红线,把三个时代串联起来共同表达变迁的深刻内涵。

其次,剧本不采用“一人一事”为主线的结构,不追求面面俱到的故事,而是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出发,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汇总为一个大故事,从而更广泛地反映社会历史面貌。

以人物带动故事的发展,以刻画人物取胜,是《茶馆》艺术结构的生命和灵魂。

《茶馆》中共写了70多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50来个。

除了世袭的茶馆老板,还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的太监,信洋教的教士,以及职业特务、打手、警察、流氓,拉纤的,相面的,说书的等等,三教九流,无奇不有。

为了写好安排好这些人物,老舍采用了四种方法:1.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

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这三个主要人物从壮年到老年,在作品中一直贯穿下来,三个人都挣扎一生,蹉跎到老。

王掌柜为了在那个社会求得一席之地,随着时代大改其良,真真假假千变万化,只求温饱太平天下,做了一辈子顺民,最后仍被逼上绝路;常四爷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为,只盼国家像个样,到头来一事无成;秦二爷踌躇满志,抱定实业救国,结果40年心血付诸东流,工厂机器被掠夺一空。

在全剧的结尾,他们找不到出路,又年迈力衰,只好以“撒纸钱”的方式祭奠自己,既是对他们悲剧命运的哀悼,也是对旧时代行将就木的诅咒。

这种没有亮色、没有大团圆的结尾,在当时的戏剧创作中也是极具胆识,绝无仅有的。

2.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使其连缀下来。

如二德子、小二德子;刘麻子、小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的后代小宋恩子、小吴祥子。

这种父子相承的手法既加强了作品人物的连贯性,也表明时代变化本身的延续性特征,反映出中国社会由封建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逐步深化过程。

3.每个角色都说他自己的事。

因为他们每个人物的故事都与那个时代有密切联系。

如吃洋教饭的马五爷,国民党官僚沈处长等。

这样处理既可以使观众看到各色各样的人物,又顺带地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

4.无关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或无名无姓,或只露脸不说话等。

这四种处理人物的方法综合运用,既使每个人物性格鲜明,眉清目楚,而且重点突出,多而有序,从人物的身世遭遇和继承关系方面,揭示出时代的全貌。

三、精练生动、独树一帜的戏剧语言。

话剧作为一门舞台表演艺术,是离不开语言、离不开人物对话的。

作为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说:“我总期望能够实现话到人到。

这就是说我要求自己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和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

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茶馆》众多的人物形象,说话的就有50多个,之所以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原因就在于:1.《茶馆》的语言是精练的,精练到三言两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来。

例如,在常四爷因为瞧不起打手二德子与他顶撞起来,两人发生冲突的时候,马五爷出言制止。

他的第一句话“二德子,你威风啊!”话虽不重,却分明透着锋芒。

作者特意提示马五爷只是坐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并未立起”,凶巴巴的二德子便赶紧过去请安。

第二句“有什么事好好的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这一插话,眼看要起的一场风波便被平息下来。

当常四爷提出让马五爷给评评理的时候,一句“我还有事,再见!”说明他根本没把已经没落的旗人看在眼里,不愿搭理常四爷。

剧中的马五爷是吃洋教饭的,投靠的是洋人,谁也惹不起。

短短三句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言两语就把一个吃洋教的地头蛇的威风全抖露出来了。

2.《茶馆》的语言又是性格化的,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话也只能由什么人说。

戏剧艺术的这一特征,在这部剧作里体现得很鲜明。

当茶馆的房东秦二爷提出要涨房租的时候,王掌柜立刻回答“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对于王掌柜来说长房租可是件大事,但又不能当面拒绝得罪房主人,于是先满口答应,并轻描淡写的说成是“小事”,随后再提出跟管事的商量,一来不失秦二爷的身份,二来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可以说做到了两全其美。

王掌柜作为一个小业主精明、圆滑、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在这段个性化的语言里活灵活现。

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

《茶馆》中经过提练的个性化的鲜活的人物语言,既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与它的“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形式相契合,充分显示了老舍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老舍作为一名优秀的戏剧家,他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

在《茶馆》中,他从容地驾驭了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在动中取静,使得“茶馆”这个舞台有条不紊地运行,并反映了严肃而重大的主题。

《茶馆》集中体现了老舍的多重艺术才华,同时也为我国话剧创作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刘苹,河北唐山师院初等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茶馆》老舍的《茶馆》创作于1956年,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七十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

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

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

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

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是“吃茶”使各种人物、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类社会活动聚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吃茶”一事,则茶馆中任何事情都将不复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