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基础 (4)》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 (4)》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40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3.5课程学时数:56(48+实验8)授课对象:材料物理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金工实习等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机械设计基本知识的学科基础课。

课程主要介绍工程力学基础知识、一般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同时扼要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机器的组成、机器和机构、构件和零件重点与难点: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机器的组成及特征;理解机器与机构的差别;掌握零件与构件的概念。

第二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力和力系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力偶;平面任意力系重点与难点:物体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教学要求: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章:轴向拉伸和压缩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基本概念;内力与应力;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变形及强度计算重点与难点:内力、应力及许用应力的概念;拉压杆的轴力分析及强度计算教学要求:了解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力学性能;理解内力、应力及许用应力的基本概念,胡克定律;掌握拉压杆的轴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第四章:剪切与圆轴扭转剪切与挤压的基本概念;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条件重点与难点:外力偶和扭矩的计算;扭矩图的绘制;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教学要求:了解构件在剪切和扭转时的受力特点;掌握扭矩图的绘制,圆轴扭转时强度和刚度计算第五章:梁的弯曲弯曲的概念;梁的弯曲内力;弯曲正应力和强度计算;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梁的刚度条件;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重点与难点:梁的内力分析及最大弯矩的确定教学要求:了解梁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方法;理解弯曲的概念,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掌握梁剪力、弯矩的计算,剪力图、弯矩图的绘制,弯曲正应力强度的计算第六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重点与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教学要求:了解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自由度的概念,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复合较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判定,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重点与难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特性;钱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较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第八章: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重点与难点: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特点教学要求:了解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掌握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和运动特性第九章: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教学要求:了解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第十章:齿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轮的加工与齿廓的根切;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直齿圆锥齿轮机构重点与难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理论和几何尺寸计算;根切的产生教学要求:了解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渐开线齿轮的切齿方法,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特点和主要几何参数;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第十一章:轮系轮系的分类;轮系功用;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与难点:定轴轮系与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学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特点和作用,复合轮系的概念及其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掌握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第十二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计算准则、一般步骤;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选择;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和标准化重点与难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教学要求: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常用材料及其特点;掌握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方法与步骤第十三章:连接螺纹连接;螺旋传动;键连接;花键连接;销连接重点与难点: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普通平键的选择和强度校核教学要求:了解键连接、销连接、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螺纹连接预紧和防松的概念;掌握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普通平键的选择和强度校核第十四章: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曲曲疲劳强度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齿轮的结构设计、润滑重点与难点:齿轮传动的实效形式和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教学要求: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机械制造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技术的掌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方法和流程以及相关的工艺装备和工具的应用。

2.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和流程;•熟悉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艺装备和工具;•学会运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3.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2 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和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包括设计、加工、装配和检验等;•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和工序;•机械制造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3.3 机械制造中的工艺装备和工具•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艺装备,如数控机床、切割设备等;•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如测量工具、检测设备等。

3.4 机械制造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将了解机械制造的具体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的理解。

5. 教学评估•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学习成果。

6. 参考书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刘维,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学》杨进,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7. 实验安排•设计小组实验:学生将组成小组,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制造项目,如零件加工、装配等。

•实验报告:学生将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8. 讨论课•定期组织讨论课,引导学生探讨机械制造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以上提供的机械制造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机械工程基础 (5)》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 (5)》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48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学分数:2.5课程学时数:40(32+实验8)授课对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工实习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工科非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为热工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创造条件。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绪论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课程的重点、难点:本课程在热工专业技术工作的作用;初步建立机械工程慨念与意识;学习本课程方法。

课程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机器的组成,掌握机械在工程中作用。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在本章节中要讲清楚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并有机地串成运动副、运动链、机构和机器等基本概念,进而由常见传动方式导入机械传动分类,为后面几章进行铺垫。

掌握机构分析的基本方法、自由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运动副、机构的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平面机构概念,掌握运动副及其类型、构件等表达方法,达到能绘制简单机器的运动简图,并能对一般复杂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课程教学内容:从分析平面机构入手,介绍连杆机构在生产、生活的运用开始,带入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的讲解,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基本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课程教学要求: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基本特性,了解连杆机构设计的方法第3章凸轮机构课程教学内容:凸轮机构组成特点、应用和类型、分析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选用。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3333201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英文名称:BASIC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10学分数:4适用对象: 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的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本科生一门主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根据非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机械类多门专业平台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处理一般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理论,了解处理一般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丰富学生的一般机械工程常识,并对机械工程中的常用平面机构和有关简单问题初步具有分析与选用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的特征、机构的组成,掌握零件、部件、构件和运动副的概念,能看懂机构示意图。

2.掌握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掌握零件典型受力分析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3.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熟悉材料的基本变形形式,掌握低碳钢在常温、静载下的拉、压力学性能,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4. 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防松措施。

掌握螺旋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5.了解轴的类型、结构,了解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特点、应用,掌握滚动轴承基本代号含义6. 掌握各种机械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并会计算有关主要几何参数。

7. 掌握液压、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元件分类及功能,熟悉相应的基本回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①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特点。

+2.静力学基础①掌握力的概念、力的定义,约束与约束反力②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受力图、力矩及力偶③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能看懂机构示意图。

3.材料的强度和刚度①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材料的基本变形形式②掌握材料的强度条件③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4.常用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基础①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力学性能②掌握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基本知识③了解工业用钢、铸铁、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材料分类5.常用机构①掌握运动副及其分类②了解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的结构和特点③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6.联接①掌握螺纹的形成、分类和参数②了解螺纹联接类型、结构尺寸及应用场合③了解键联接级其他常用联接简介7.轴承①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②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及代号,能进行基本的滚动轴承设计选型8.轴①掌握轴的类型及材料②了解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轴的结构工艺性9.液压传动①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液压传动的两个基本参数②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③了解液压元件的基本分类④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回路10.气压传动①掌握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②了解气压传动元件的基本分类③了解气压传动的基本回路四、实践环节实验10学时。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概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与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全面介绍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术语和专业技术;- 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能够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和评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3.1 第一章:机械工程概述- 3.1.1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3.1.2 机械工程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知识结构3.2 第二章:力学基础- 3.2.1 矢量力学- 3.2.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2.3 动力学基本定律3.3 第三章:材料力学- 3.3.1 弹性力学- 3.3.2 塑性力学- 3.3.3 疲劳与断裂力学3.4 第四章:流体力学基础- 3.4.1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假设- 3.4.2 流体静力学- 3.4.3 流体动力学3.5 第五章:热力学基础- 3.5.1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3.5.2 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3.5.3 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3.6 第六章:电气与电子基础- 3.6.1 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 3.6.2 电机原理与应用- 3.6.3 传感器与自动控制4.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教师以PPT和板书的形式,结合实例进行课堂讲解;-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工程实验,培养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讨论: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系统的初步设计和实施。

5. 考核评价方法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考核:-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综合评定;-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 期中考试:对上半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笔试和计算题等形式的考核;- 期末考试:对全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和计算题。

《机械工程基础 (7)》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 (7)》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53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3.5课程学时数:56授课对象:粉体工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关于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和一般机器装置的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及技能;了解一些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并分析机械系统的实际工作能力。

绪论教学内容:1 .机器的组成2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素3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原则4 .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性及标准化5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要求: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篇工程力学基础第1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教学内容:(-)掌握力的概念(二)了解力矩和力偶的概念,会使用力的平移定理。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一、前言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工程设计、制造以及运用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而广泛。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划和指导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目标1.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2.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4.促进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继续深造和研究。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机械制图基础(2)机械设计基础(3)材料力学(4)热力学基础(5)流体力学基础2.专业课程(1)机械结构设计(2)机械传动与控制(3)机械制造工艺(4)机器人技术(5)汽车工程3.实践课程(1)工程实习(2)实验课程(3)毕业设计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实验教学组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搭建和测试,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五、评估方式1.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测试,检验学生对机械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课程作业布置课程作业和实践项目,评价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团队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团队应包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并鼓励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交流。

七、实践环节学校应提供完善的实验室设施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工程实践平台。

八、总结机械工程教学大纲旨在推动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探索,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优秀工程人才。

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能够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指导,促进其在未来的工程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引言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机械基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3. 能够运用机械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如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其机械设计和制造的综合素质;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现代机械制造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1)力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刚体力学;(3)运动学基础;(4)动力学基础。

2. 材料力学(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材料的断裂和疲劳。

3. 机械设计(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2)零件的设计与计算;(3)轴系设计;(4)传动装置设计。

4.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1)CAD/CAM技术概述;(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3)三维建模与工程图形学。

5. 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实验;(2)作业与设计任务: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讲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践操作:开展实验教学和设计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 讨论与研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于机械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于整个机械基础学科的掌握情况。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英文名称:课程类型:课程设计学时学分:2周2学分适用专业:管理学院各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1、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金工生产实习的实际知识进行设计实践,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和扩展。

2、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通用的一些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使学生在计算、绘图、运用并熟悉设计资料(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等方面进行一次基本技能训练。

为全面提高工科类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坚持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工作态度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依赖教师,更不能照抄照搬或互相抄袭,应坚持严肃认真、刻苦钻研、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启发学生思路,指出设计中的错误和解决途径,解答疑难问题及检查设计进度。

2、贯彻“边分析、边画图、边修改”的设计方法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一项涉及多种加工工艺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关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零件毛坯尺寸和结构、加工方法等。

因此,在设计中应边设计、边检查、边修改。

害怕返工、单纯追求进度或只图图样的表面美观,都是不可取的。

3、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有利于零件的互换性和加工工艺性,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程。

因此,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标准和规范。

4、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设计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过程。

善于掌握与利用已有资料,是学习前人经验,提高设计质景的重要保证,也是设计能力的重要体现。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O347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1CourseDesign课程学分数:1课程学时数:1周授课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等。

一、课程设计简介(目的与任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1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题目常为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C其工作量相当于以单级(设计时间为一周)的机械传动装置为最低要求。

每个学生应完成:1)装配图(轴系部件装配)1张(A1或A2图纸);2)零件图1~2张(轴、齿轮(或蜗轮)、带轮等);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许用应力法和安全系数法)、键的强度校核,联轴器的选择、设计总结、参考文献等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和掌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培养独立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基础。

3)能够正确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

三、进程安排时间表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法提交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老师对其质量进行检阅得出成绩。

2、成绩评定优秀:图面整洁,结构合理,标注正确,设计计算完整、正确,资料齐全;良好:图面较整洁,结构较合理,标注较正确,设计计算完整、正确,资料齐全;中等:结构基本合理,标注基本正确,设计计算基本完整、正确,资料齐全;及格:设计计算基本完整、正确,资料齐全,个别结构不合理,有些线条不正确;不及格:结构不合理,标注错误较多,设计计算不够完整并有较多错误,资料不够齐全。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性质和内容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内容主要包括: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常用轴系零件等知识。

1、机械传动摩擦轮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轮系2、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变速机构3、轴系零件常用连接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内容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分析解决机械类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及应用等问题,能对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和螺纹联结进行功能分析及简易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

在学习机械基础课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运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联系实际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现场实际、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讲情基本理论、简化理论力学的推导、突出结构特性及其应用,切忌抽象的做理论推导,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条理性和简明性。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教学要求:熟悉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传动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掌握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传动比、包角和带长的计算,了解带的新标准及其选用方法、带传动机构的装配。

熟悉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教学内容:§1—1摩擦轮传动一、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二、摩擦轮传动的特点三、摩擦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场合§1—2带传动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二、平带传动的形式、主要参数、类型和接头方式三、带传动的结构和类型四、普通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用要点和正确使用五、平带传动和带传动的特点六、带传动的张紧装置第二章螺旋传动教学要求:了解常用螺纹的种类、应用场合及装配,掌握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及普通螺纹、管螺纹和梯形螺纹的标记识别。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工科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课,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未来深入学习和研究机械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包括机械零部件的图纸阅读,简单机械的组装和拆卸;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原理1.1 力学基础知识1.2 运动学基本概念1.3 动力学基本概念1.4 静力学基本概念1.5 能量原理和动能原理1.6 力结构分析2. 机械设计2.1 零件图纸的基本要素和构图方法 2.2 机械零件的尺寸和公差2.3 零件装配和组装工艺2.4 常用机械元件的选择和设计2.5 机械传动和控制3. 实践教学3.1 机械实验室实验3.2 机械装配实践3.3 设计和制作简单机械项目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和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将重点讲解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方法本课程将通过书面测验、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

其中,书面测验将占50%的成绩权重,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将占50%的成绩权重。

通过这些评估手段,旨在全面评价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六、参考教材1. 程褚华.机械工程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 陈传礼.机械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七、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教室和实验室场地以及学习资料。

学生可以在教学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学习。

八、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机械工程系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机械工程实践经验,并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基本工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基础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能,为其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常见的机械元件和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轴、齿轮、螺母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并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仿真和优化;4. 培养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故障排除、维修和安全检查等;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参与机械工程项目。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基础概论-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械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机械工程师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2. 机械结构与材料- 机械元件的分类和特点;- 常用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机械运动学-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运动副和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 常见机械运动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4. 机械动力学- 牛顿定律及其在机械动力学中的应用;- 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刚体的平衡和运动分析。

5. 机械元件与部件- 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 - 常见机械部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和优化。

6. 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 机械系统的建模方法和技巧;- 机械系统的仿真和分析工具;- 机械系统的参数优化和性能评估。

7. 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机械工程实验室的常规操作和安全规范;- 机械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机械故障排除和维修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机械基础知识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实验和仿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3. 综合应用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课程项目,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4. 团队合作法: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机械工程原理和应用,为将来深入学习机械工程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 理解机械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机械工程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a.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史b. 机械工程的重要概念和术语c. 机械元件和机械系统的分类和结构2. 机械力学a. 力、力偶和力矩的概念与计算b. 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c. 刚体力学和刚体运动学d. 牛顿定律及其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a. 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b. 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c. 材料力学基础d. 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原则4. 热力学基础a.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b. 热力学过程的分析和计算c. 热力学与机械工程的应用5. 流体力学a. 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动规律b. 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c. 流体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四、课堂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概念。

2. 实验实践: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进行机械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共同解决问题。

4. 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工程问题,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课程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程考试: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课程完成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书面表达水平。

六、参考教材1.《机械工程基础》(第三版),作者:XXX2.《机械力学导论》(第二版),作者:XXX3.《材料力学基础》(第四版),作者:XXX4.《热力学与热工学》(第五版),作者:XXX5.《流体力学基础》(第三版),作者:XXX通过学习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学生将在机械工程领域建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机械工程基础授课方案模板

机械工程基础授课方案模板

机械工程基础授课方案模板一、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基础二、课程性质:必修课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2.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制图技能;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4. 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和设备的基本原理;5.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的了解。

四、课程内容:1. 机械工程基础概论- 介绍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分析机械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机械工程材料与制造- 介绍常见的机械工程材料和其性能特点;- 探讨各种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3. 机械制图基础- 学习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 掌握机械零件的标注和尺寸的控制。

4. 机械设计基础- 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探讨常见机械零件的设计及其应用。

5. 机械原理与机械传动- 探讨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 学习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 机械加工工艺与设备- 介绍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和设备;- 探讨不同工艺和设备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相互配合,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图表、实例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呈现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六、教学时长:36学时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成绩等;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40%;3.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八、教材:1. 主教材:《机械制图基础》;2. 参考书:《机械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

九、实验教学:1. 实验项目:机械加工实验、机械制图实验等;2. 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机械制图和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辅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 学生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针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 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设计过程顺利进行。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以便互相学习和交流。
根据机械零件的特殊要求,选 择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
陶瓷等。
复合材料
根据机械零件的综合性能要求, 选择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
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材料选择原则
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能 良好、经济性合理和环境友好。
03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轴承与轴的设计
轴承类型与选择
了解各种轴承类型、特点及应用 场景,掌握轴承选择方法。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 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就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 计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和答辩,以便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设 计能力和水平。
课程设计总结与反思
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等方面的总结, 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学生未来学习方向建议
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理论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相关的 理论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的设计基础。
关注机械设计前沿技术 建议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
态度。
拓展现代设计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 优化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提高设计 能力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332021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1)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0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机械工程基础1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的有关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2.了解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基本假设;3.会应用力学基本知识对机械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计算;4.会对构件的受力状态和内力分布进行图形表达。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将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1.能从简单的物体系统中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正确地画出受力图;2.能熟练地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物体系统的平面平衡问题;3.能熟练地分析和计算杆件的内力(包括拉、压、弯、扭几种变形的内力),并能正确作出内力图;4.掌握基本变形杆件的应力和变形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5.能熟练地对杆件进行强度计算,能对基本变形杆件进行刚度计算和压杆稳定性校核。

6.掌握组合变形的强度理论,能熟练地进行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主要先修课程为:工程制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章节安排习题讲解,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习题课主旨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力学原理和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选择典型例题或就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问题组织探讨和讲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力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物体系统的平面平衡问题分析能力、杆件的内力、应力、强度刚度等计算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随堂测验等)占10~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9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

(七)参考书目《工程力学》,张秉荣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工程力学》(第二版),周松鹤,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工程力学教程》吴亚平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通过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将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拉、压、扭转、弯曲等。

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静力学基础知识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力的概念(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静力学的研究对象;2)力的基本性质、公理第1.2部分力的基本运算(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2)掌握几何法求合力;3)了解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及其应用;4)掌握力矩、力偶的概念;重点: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难点: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习题:求合力、力矩及力偶第1.3部分约束与约束力及受力分析(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约束和约束力的概念;2)掌握常见的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形式;3)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习题: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图第2部分平面力系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第2.1部分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2)掌握主矢与主矩;3)掌握简化结果的讨论。

重点: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难点:简化结果的讨论习题: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第2.2部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及其应用;重点: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难点:平面任意力系的应用习题: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的运用第2.3部分静定与静不定问题(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静定与超静定问题;2)掌握物体系平衡。

重点:物体系平衡难点:超静定问题第3部分空间力系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3.1部分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力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投影;2)了解空间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第3.2部分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简单轮轴类零部件的受力分析;2)了解斜齿轮与锥齿轮轴的受力分析;第4部分轴向拉伸与压缩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第4.1部分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轴力与轴力图(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概念;2)掌握内力截面法及轴力图。

重点: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内力截面法及轴力图难点:轴力图习题:用截面法求内力并画出轴力图第4.2部分拉压杆的变形与强度计算(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正应力;2)了解剪应力互等运律;3)理解胡克定律。

4)了解安全系数,许用应力;5)掌握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及强度计算。

重点: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及强度计算难点: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及强度计算习题: 计算拉压杆的变形及强度第4.3部分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剪切概念,了解剪切胡克定律;2)理解挤压概念和挤压应力;3)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重点: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难点: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习题: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第5部分扭转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5.1部分扭矩与扭矩图、应力与强度计算(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扭转概念;2)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扭矩,扭矩图;3)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及强度计算。

重点:圆轴扭转时内力--扭矩,扭矩图难点:剪应力及强度计算习题: 会求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并画出扭矩图,强度校核。

第5.2部分扭转时变形与刚度计算(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变形--扭转角及刚度计算。

重点:圆轴扭转时扭转角及刚度计算习题: 圆轴扭转时扭转角及刚度计算第6部分弯曲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第6.1部分弯曲内力与弯矩计算及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绘制(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掌握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弯矩及剪力图,掌握梁弯曲时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绘制。

重点: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弯矩及剪力图,弯矩图难点:梁弯曲时剪力图与弯矩图习题:计算梁弯曲时剪力和弯矩,并画出剪力图与弯矩图第6.2部分梁弯曲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掌握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了解切应力;了解惯性矩;理解简单图形惯性矩;掌握梁的强度计算;提高梁弯曲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重点:梁的弯曲变形,梁的强度计算,梁的刚度计算难点:惯性矩习题:梁弯曲强度第6.3部分叠加法和积分法求梁的变形(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叠加法和积分法求梁的变形;重点:叠加法求梁的变形难点:积分法求梁的变形习题:叠加法求梁的变形第7部分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7.1部分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2)理解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第7.2部分三向应力(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理解三向应力圆及最大切应力第7.3部分广义虎克定律(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广义虎克定律2)了解四种常见的强度理论第8部分组合变形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8.1部分拉伸与弯曲组合变形(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掌握拉伸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第8.2部分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掌握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