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与运作课程设计报告
![生产与运作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e1617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a.png)
生产与运作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与运作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流程、生产类型及运作管理的关键要素。
2. 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系统优化的方法,了解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
3. 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与运作中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与运作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和决策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对生产与运作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和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见解,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
2.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与运作管理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产业观念。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生产与运作实践中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生产与运作学科的性质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生产与运作的基本知识,形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生产与运作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运作的定义,生产类型,生产过程等基本知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生产与运作系统:分析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优化方法,包括流水线生产、批量生产、单件生产等不同类型的生产系统,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生产计划与控制:介绍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库存控制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关键环节,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质量管理:阐述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介绍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方法,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设备管理:讲解设备维护、故障分析与预防、设备更新等设备管理知识,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生产运作slp课程设计
![生产运作slp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adbb1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8.png)
生产运作slp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产运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布局规划(SLP)解决实际生产运作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生产运作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理解系统布局规划(SLP)的理论基础。
•学习生产运作流程的分析和优化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SLP方法分析生产运作问题。
•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进行生产运作流程设计。
•能够进行生产运作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生产运作概述:生产运作的概念、目标、类型和过程。
2.系统布局规划(SLP):SLP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设施布局设计、物流分析与优化。
3.生产运作流程分析与优化:流程分析方法、流程优化技术和工具、案例分析。
4.生产运作方案评价与选择:评价指标和方法、方案选择和决策。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1-2周:生产运作概述和系统布局规划(SLP)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3-4周:设施布局设计、物流分析与优化。
•第5-6周:生产运作流程分析与优化方法。
•第7-8周:生产运作方案评价与选择。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生产运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生产运作流程的优化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产运作管理》,提供生产运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参考书:《系统布局规划与物流管理》,提供SLP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7287d148852458fb770b565c.png)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学习中心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名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是安排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是该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完成《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际操作性锻炼。
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次能较为系统地综合运用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解决在某种给定的生产条件下企业生产活动实际问题的模拟,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对设计对象的情况、问题和材料有较好的了解,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设计总体要求及时间安排(一)总体要求1、每位同学均须完成一个专题的设计,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专题,也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环境,自己拟定专题。
若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指运用数据库运算或计算机语言编程),均可依其掌握程度给予加分。
2、课程设计报告书内容包括:设计课题名称、命题条件、要求、设计步骤和程序、所采用理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算过程、结果表述、设计心得及存在问题分析。
3、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做到数据计算准确、图表清晰完整、文字表达简明扼要,并打印、装订成册。
指导教师电子邮件:******************,4、邮件要写清楚学员的姓名,课题的名称等内容,并以附件的形式发到老师的电子邮箱。
5、课程设计的封面、任务书、指导书在学校网络课堂下面的课程设计中,请学生自己下载。
提交时先交电子版,不要直接提交书面材料。
(二)时间安排8月5日前交课程设计纲要;8月15日以电子邮件形式交初稿,然后修改;8月25日交第二稿,再次修改;8月29日前打印、装订成册,并交到高教部。
(截止收邮件日期为8月28日)9月4日教师到高教部取学员上交材料评阅9月18日教师上交学员成绩三、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老师给定的材料,在下面的专题中任选其中一个专题完成设计。
[资料1]液压泵产品品种、结构与零件明细1、产品品种A—1,A—2,A—3;B—1,B—2;C—1,C—2,C—3。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封面及任务书国际学院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封面及任务书国际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04b21a43f7ec4afe04a1df83.png)
国际学院《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工商12-3学号:1276801301姓名:于海波指导教师:刘存福、段永峰成绩:车间设备布置问题设某生产车间有14种零件在一条生产线上进行加工,该生产线包括代号为A、B、C……H、I、J等10台设备,设备呈单行布置,相邻两设备的距离大致相等,算作一个单位距离,各零件的加工顺序如下所示:1号零件:(7道工序)①A ②H ③C ④D ⑤B ⑥I ⑦J;2号零件:(5道工序)①A ②G ③F ④I ⑤J;3号零件:(7道工序)①A ②H ③B ④G ⑤F ⑥I ⑦J;4号零件:(7道工序)①A ②H ③C ④B ⑤D ⑥I ⑦J;5号零件:(10道工序)①A ②D ③C ④D ⑤G ⑥B ⑦G ⑧F ⑨I ⑩J;6号零件:(5道工序)①A ②G ③F ④I ⑤J;7号零件:(5道工序)①A ②E ③B ④I ⑤J;8号零件:(4道工序)①A ②G ③I ④J;9号零件:(9道工序)① A ②H ③ C ④ D ⑤G ⑥ F ⑦ B ⑧I ⑨J;10号零件:(5道工序)①A ②I ③E ④B ⑤J;11号零件:(5道工序)①A ②C ③D ④I ⑤J;12号零件:(4道工序)①A ②I ③C ④J;13号零件:(5道工序)①A ②C ③B ④I ⑤J;14号零件:(5道工序)①A ②H ③C ④I ⑤J;试根据以上资料,应用从至表法进行设备布置。
要求:(1)绘制各零件的综合工艺路线图;(2)根据零件综合工艺路线图编制初始的零件从至表;(3)分析和改进初始的零件从至表,求出接近于最优的设备布置方案。
(即零件总移动距离最小的布置方案)工艺流程图1号零件2号零件3号零件4号零件25号零件6号零件7号零件8号零件9号零件310号零件11号零件12号零件13号零件14号零件4From-to表。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设计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569d6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7.png)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设计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和控制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和全面的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课程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综合性,使学生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
一、课程目标1.掌握生产运作管理基本概念和方法论;2.知晓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践应用;3.能够分析解决企业中出现的生产运作问题;4.掌握生产运作管理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具备分析实际企业问题的能力;5.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手段解决生产运作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运作管理基本概念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制度与流程,生产运作管理的分类。
2. 生产运作管理实践应用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生产运作管理工具、技术和方法的应用;3. 生产运作管理工具品质管理方法、质量控制工具、统计过程控制、生产运作控制等基本工具。
4. 企业实践案例结合实际企业案例和数据分析工具,分析解决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产运作中的企业案例进行学习,分析企业生产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创新思维和数据分析工具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小组讨论、PPT汇报、课程讲解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
3. 实践教学法班级小组结合实际企业进行生产推演与生产运作控制,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改进。
四、教学评价通过平时作业、课堂参与、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考核,着重测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于在设计中尤其重视实践和综合决策方面的评价。
达到学生能够在企业生产实际中独立处理生产运作问题。
五、结语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注重实践应用和综合能力培养,能够对学生未来从事相关的企业生产职业发展提供最有源源不断的保障。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2a0c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0.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与目标《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深入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活动中,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引入企业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引入信息化手段。
通过运用生产管理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运作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职能和主要内容。
2.生产战略与设施选址:讲解生产战略的制定、设施选址的方法及影响因素。
3.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阐述生产计划的制定、库存控制的方法及意义。
4.现场管理与生产方式:探讨现场管理的任务和方法,分析各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应用。
5.质量管理与设备维护:讲述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探讨设备维护的重要性及策略。
6.供应链管理:分析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探讨供应链协同与优化的途径。
7.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介绍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理念、方法及应用案例。
8.信息系统在生产运作管理中的应用:阐述信息系统在生产运作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企业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活动中,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5d2dc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d.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生产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立有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非常重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未来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二、项目目标1.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企业运作流程,建立企业运作管理体系。
3.学习生产计划编制和执行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4.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仓储和配送效率。
三、项目内容3.1 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相关术语和理论。
3.2 企业运作管理体系介绍企业运作管理体系框架、目标、要素和实施流程。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企业运作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3.3 生产计划编制和执行从订单接收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计划编制、采购管理、生产执行、质量管理等环节。
通过实际案例演练,学习生产计划编制和执行的方法和问题处理。
3.4 现代物流管理介绍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如何通过物流管理来提高仓储和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四、项目成果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可以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分析企业运作管理体系的要素和实施流程。
2.能够编制和执行生产计划,进行采购管理、生产执行和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
3.能够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仓储和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五、参考文献1.王小云. 企业运作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2.徐李宝. 现代物流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3.宋乐.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M].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以上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具体参考文献以教师的指导为准。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bb0677fcaaea998fcd220ebd.png)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指导教师签字成绩评定出勤成绩:报告成绩:答辩成绩:总成绩:《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设计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一、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的认识(一)、课程在课程设计中的设计目的我们在学完《生产运作管理》专业课程后,进行了本次生产运作管理的课程设计。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运作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育环节。
通过设计巩固专业基础理论,培养与考核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1.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巩固、拓展和深化所学的生产运作管理的知识。
3.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初步掌握运用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提升生产运作管理意识。
4.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初步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计算能力。
5.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全面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系统设计、系统运作和系统创新。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在课程设计中重点是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决策、系统运作的计划与控制。
2.在课程设计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设计要求认真进行 3.在设计中分析问题的思路要正确,计算要精确,表、图要规范。
4.设计结束,提交一份4000字以上的设计报告。
5.撰写的设计报告要求层次清晰、文字叙述流畅、精炼。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一)、题目内容某企业2021年度各季对A产品的需求量分别为:200件、300件、400件、300件,总需求量1200件。
可供选择的调节生产能力因素有:加班加点、存货、延迟交货。
正常生产的每件成本为10元,加班生产成本12元,每件存货费用1元,延迟交货每件损失5元,年初库存为0。
有三种计划方案:(1)采用均衡生产;(2)采用跟踪生产,每季生产250件,不足部分在第三、第四季度加班生产;(3)采用混合生产,一、二季度各生产250件,第三、四季度各生产300件,不足部分在第三、第四季度加班补足。
武汉理工大学《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aed042767f5acfa1c7cdc0.png)
学号:欢迎关注新浪微博@BM-凯课程设计题目南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201×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部分)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班级工商管理0902班姓名@BM-凯指导教师袁大大2011 年12 月25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BM-凯专业班级:工商0902班指导教师:袁大大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题目:南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201×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部分)初始条件:1.该公司主要产品CWJ型机械的有关资料:⑴该产品201×年度各月出产计划(见表1);⑵该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生产周期(见图1);⑶该产品的投入批量为月批,投入间隔期为30天,每月按标准日历时间30天计算,暂不考虑保险期,上年度出产累计编号为2210号。
2.承担该产品生产任务的加工车间设备的有关资料:⑴该车间一工段原有设备的布置顺序(图2);⑵该工段生产该产品零件的工艺路线(图3)。
3.机加工车间主要产品甲、乙、丙三种零件的有关资料:⑴三种零件在主要工序上的加工时间(表2);⑵三种零件在各道工序的生产周期(表3);⑶三种零件的月产量分别为2000,3000和1000件,每月工作25天,两班制生产,每班8小时,设备损失系数为0.05。
4.CWJ6163型产品代表零件的有关资料:⑴CWJ6163型系列产品A、B结构层次图(图4);⑵A、B产品零部件其它有关资料(表4、表5)。
5. CWJ6163型产品中204-1零件组中的代表件A的有关资料(表6、表7)6.该公司某工程各工序之间关系(表8)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采用累计编号法编制CWJ型产品的投入产出计划(全年):⑴计算出各生产环节的投入产出提前期;⑵计算全年各月份的出产投入累计编号;⑶计算各车间的出产投入累计编号;⑷编制各车间投入产出计划表(填入附表1中)。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9bdd461a37f111f0855bf2.png)
课程设计任务一:绘制新产品投产网络图基本资料:表1 新产品开发活动时间表问题:要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新产品的投产,你能替小吴完成网络图吗?答:通过分析可得,该新产品开发活动时间明细表如下表1:表1:新产品开发活动时间明细表根据上表1资料,绘制如下网络图:课程设计任务二:提高作业效率基本资料:陈先生的编带作业时间分解如下:A ——基本工作时间B ——工艺设计不佳所增加的工作时间C ——作业方法不当而增加的工作时间D ——设备故障造成的停机时间E ——操作人员不经心所形成的无效工作时间 编带生产工艺调整草图如下:图1 现在的编带工艺 图2 改进后的编带工艺表2:第一次改进前后设备综合利用率变化比较(单位:%)问题:你能说出他的法宝在什么地方有问题吗?他的法宝到底灵不灵?答:根据电容制造部门的生产问题可以了解到:陈先生所在的部门生产的MCH系列陶瓷基层电容,是仪表、计算机、精密仪器中大量使用的电容,通过把半制品电容进行测试,把合格的电容制品按照顾客的需要的数量和规格编成相应的纸带或塑料袋,包装后发给顾客。
依照资料可得知,陈先生部门的工作基本特点是:批量高、品种规格多、机械化程度高、连续性强,因为在半制品测定之前,电容半制品的每个批量为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而在生产过程以至包装过程以后,电容制品的批量也在20万以上。
因此,最先应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产品规格繁多复杂的问题,在制造半制品的过程,应减少产品规格之类,实行大批量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他陈先生把编带作业的时间分解如下:A——基本工作时间B——工艺设计不佳所增加的工作时间C——作业方法不当而增加的工作时间D——设备故障造成的停机时间E——操作人员不经心所形成的无效工作时间显然,应减少或消除B、C、D、E部分,从而提高作业效率、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
由于设备之多,除了加强员工的教育外,陈先生还通过改进生产作业的管理方法,显然出现了明显的生产率提高的效果,此法宝是可行的,但是到后面为什么会失灵?根据陈先生对于减少E的工作时间的方法,其处理方式是批评教育、实施惩罚制度。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0c49727fd5360cba1adbb4.png)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一、对设计内容的认识在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中,通过对四驱车装配流水线的组织设计,并且在流水线上的实际操作,使我们认识到流水线的合理设计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组织流水线时要考虑流程的工序安排,合理的流程安排能节省时间,减少等待的浪费。
在实现按节拍生产时,必须对工人的熟练程度进行事前了解,安排合适的工人在恰当的工序上以达到最优化的安排组织,最高效率的生产。
在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让我们从实践的角度去认识流水线的组织设计,把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深化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更好地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现状,切实掌握了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实验,使我们加深了对流水线生产管理相关知识的认识,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并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了融合所学知识,贯串应用的目的。
二、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的使用(一)、设计步骤大纲1、四驱车的拆解过程。
2、完成四驱车的拆解,并记录拆解顺序,记入表中。
3、安装四驱车,并对安装所需工步、顺序、时间进行记录。
4、根据四驱车的结构特性,结合流水线组织设计理论,完成组织设计方案的制定。
5、按照自行设计的方案,组织安排装配流水线工艺、工步、节拍,并在流水线上实施,同时由专人记录所用时间、产量,各工步实施具体情况。
6、在工艺流程设计中,要尽可能考虑产品得到结构逻辑。
(二)、详细设计过程首先,我们通过反复拆装四驱车练习熟悉装配的流程以提高熟练程度,然后进行几次装配统计各道工步的时间,最后对时间进行处理,取平均值。
其次,通过计算确定生产20万件四驱车的节拍。
因为我们是仿效流水线生产,但是我们也认识到了:当生产线、生产线制造上加工的零件小,节拍只有几秒或几十秒,零件就要成批运输,此时顺序生产两批同样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节奏,它等于节拍与运输批量的乘积。
流水线采取按批运输制品时,如果批量较大,虽然可以简化运输工作,但流水线的在制品量却要随之增大。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e6911d0508763230121220.png)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执笔人:王磊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管理学院课程名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编号:182007英文名称: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8 理论学时:68 实验学时:0学分:4开设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先修课程:运筹学、管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生产运作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根据对世界各国大学里的管理学院/商学院的课程设置研究,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理财”列为三大支柱性核心课程,由此可见本门课程在管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生产运作是将人力、物料、设备、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或服务(无形产品)的过程。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制造业的生产活动和非制造业的服务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它涉及生产系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包括生产系统的设计、构建、运行与维护四个大的阶段。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效提高生产运作效率的科学方法,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
本课程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工程类各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主要教学任务在于: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本课程最新理论和方法。
结合课程设计和企业实习,使学生具备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根据这门课程的地位,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在介绍生产系统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强化生产与运作战略、现代生产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的内容,并着重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分析和讨论各类典型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的计划与最优控制问题,为深入研究新型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提供新的思想和理论分析工具。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bd042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8.png)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1)(一)计算大型零件组及其三种零件的加工周期 (1)(二)制定C618K2产品及其三种零件的生产期量标准 (5)(三)编制“2013年1-6月份C618K2产品各月各车间投入、出产生产作业计划” (7)二、设计成果 (14)设计题目二:单一对象机械加工间断流水线组织设计(资料六) (18)一、课设说明书 (18)(一)计算流水线平均节拍 (18)(二)计算并确定各工序设备需求量 (18)(三)确定看管期内工序产量 (18)(四)计算工作地在看管期内的工作连续时间 (19)(五)计算工作地(设备)负荷率及流水线平均负荷率 (21)(六)配备工人并计算每个工人的负荷率 (22)(七)确定运输批量,确定节奏与选择运输装置 (23)(八)、设计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23)(九)、绘制流水线内各工序周转在制品占有量形成与消耗图表 (23)(十)、流水线平面布置设计 (29)二、设计成果 (31)设计题目一:成批生产期量标准设计与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一、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计算大型零件组及其三种零件的加工周期理论根据及计算公式: dd t n 准备单件序t ks T +⨯⨯⨯=∑==m1ii T T 序基ρ∑1-m 1=i i=间间T T自间序间T T T T i ++=∑=m1i ρ成套最长组T T T +=1、计算零件01-1在机械加工阶段的生产周期工段实行两班工作制,每班8小时,每日工作时间d=2×8=16(小时),大型零件组在机加车间使用1/3月批类,平均月产量为120台而每台产品需01—1两件 故 n=1/3×120×2=80(台份),定额完成系数k 为1,各设备组均为1个工作地,即s=1工序(1)刨削的加工时间为T 序(1),工序(2)车削的加工时间为T 序(2);同理类推则可求得一批零件的工序时间长度()dd t n 准备单件序t ks T i +⨯⨯⨯=(i=1,2,3,4,5,6,7,8)n---零件批量;单件t ---工序单件时间(小时);d −--制度规定的每日工作小时数;s---加工该道工序的工作地数; k---定额完成系数;准备t ---工序准备结束时间。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任务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6bd94c9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5.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性质和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与《生产与运作管理》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
在完成《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际操作性锻炼。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设计对象的情况、问题和材料有较好的了解,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设计任务及选题要求本课程设计选题围绕《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面向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充分体现本课程的特点,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设计任务分为以下几类:(详细设计内容附后)题目一、企业生产现场优化设计题目二、采用MRPⅡ/ERP软件编制物料需求计划(或不用软件,做理论计算)题目三、服务业设施规划设计选题要求:可在题目一、二、三中自行选取设计题目。
三、课程设计完成形式1、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字数不少于3千。
(必须);2、课程设计图表或图纸(可选);五、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1、每位学生应严格按任务书要求选题。
2、课程设计报告项目要齐全。
一般应包括:设计任务,目的、设计思想、基本原理、分析与设计过程、结果分析,有关说明等。
报告应说明设计思路、依据、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课程设计报告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设计方案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选用的资料、数据必须真实。
3、课程设计报告统一用A4纸打印,按统一格式、统一顺序装订(教务处的统一格式)。
4、课程设计报告严禁出现雷同,凡有雷同者一经发现,相关学生课程设计成绩均按不及格处理。
附:课程设计任务题目一、企业生产现场优化设计目的:理解生产现场的空间组织方式,掌握生产现场的设施布置方式,包括:物料运量图和物料相关图的具体使用技巧,能对现有生产现场进行优化设计。
具体内容:1.通过对某一企业进行现场考察,熟悉企业的产品特点,车间布置,工艺流程,工作地人员配置以及劳动定额执行等情况;2.以企业的主导产品为依据,根据其工艺流程,绘制车间之间或车间内部设备之间的物料运量图或作业相关图;3.按照物料运量图或作业相关图确定车间之间或车间部分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生产现场的优化设计。
生产运转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运转管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523a4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b.png)
生产运转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生产运转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学生能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调度、质量控制、库存管理等核心环节;3. 学生能了解生产成本计算与控制的方法,提高企业效益。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生产运转管理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设计合理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调度,提高生产效率;3. 学生能够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4. 学生能够进行库存管理,平衡供需关系,降低库存成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生产运转管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形成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生产运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4.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产运转管理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运转管理基本概念- 生产过程及其要素- 生产类型与生产方式- 生产运转管理的任务与目标2. 生产计划与管理- 生产计划的层次与内容- MRP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生产能力计划与控制3. 生产调度- 调度问题的类型与目标- 调度方法及其应用- 调度算法案例分析4.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质量控制工具与技术-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认证5. 库存管理- 库存的概念与分类- 库存控制方法与策略- 库存优化案例分析6. 生产成本计算与控制- 生产成本构成与分类- 成本计算方法与应用- 成本控制策略与实践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生产运转管理基本概念第二周:生产计划与管理第三周:生产调度第四周:质量管理第五周:库存管理第六周:生产成本计算与控制教学内容进度:每周安排一个主题,按照教学大纲顺序进行。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9ac9a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d.png)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过程的组织、控制和优化的相关知识。
3. 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运作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生产流程图、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等工具进行生产运作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产运作管理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社会效益。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学基础,对生产运作管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运作管理概述:包括生产运作的概念、分类、目标及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2. 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生产流程设计、生产类型、生产过程控制。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章3. 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体系、生产调度、在制品控制、生产进度控制。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五章4.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概念、结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
- 教材章节:第六章、第七章5.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 教材章节:第八章6. 设备管理:设备选型、设备维护、设备更新改造。
- 教材章节:第九章7. 生产运作管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成功案例,总结经验。
工商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工商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60196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9.png)
工商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实践报告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有效的生产运作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工商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入了解了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课程设计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与目标生产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运作管理问题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基于一家虚构的制造企业,该企业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过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该企业的生产运作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现状分析(一)生产流程该企业的生产流程较为复杂,存在着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和等待时间,导致生产周期延长,效率低下。
(二)生产设备部分生产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故障率较高,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三)人力资源员工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验流程,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三、改进方案的制定(一)优化生产流程通过流程再造,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合并相似的工序,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二)设备更新与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三)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质量管理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验流程,加强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四、方案的实施与监控(一)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改进措施的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预期效果。
(二)监控与评估建立监控机制,定期对改进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026f55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a.png)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课程设计目的二、生产运作管理概述1.定义与内涵2.重要性与作用三、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要素1.时间管理2.质量管理3.成本管理4.服务管理5.环保管理四、实践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2.案例二:某企业质量控制与改进3.案例三:某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4.案例四:某企业服务与客户满意度提升5.案例五:某企业环保措施与效果五、生产运作管理的改进与创新1.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2.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3.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素质提升六、结论1.实践总结2.课程设计收获与启示正文: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企业生产与运作的核心理念、方法和技巧。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读者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生产运作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生产运作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产品的质量、成本、服务水平和环保性能,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探讨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要素和案例分析,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与运作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目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要素1.时间管理:合理制定生产计划,确保产品及时交付,满足市场需求。
2.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合格率。
3.成本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通过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等手段,实现成本最优化。
4.服务管理: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增强客户满意度。
通过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为企业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5.环保管理:关注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在学完《生产运作管理》专业课程后,进行生产运作管理的课程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2、课程设计的要求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具体要求:
⑴对各类原始资料进行分析;
⑵掌握各有关主要期量标准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⑶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⑷掌握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⑸进行生产进度表、工序进度表和机床负荷表的计算和绘制;
⑹采用设备平面布置的从至表试验法对设备重新进行布置;
⑺掌握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编制方法;
⑻采用PERT进行时间——资源的优化;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报告。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
南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200×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部份)。
(二) 原始资料
1.该公司主要产品CWJ型机械的有关资料:
⑴该产品200×年度各月出产计划(见表1);
⑵该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生产周期(见图1);
⑶该产品的投入批量为月批,投入间隔期为30天,每月按标准日历时间30天计算,暂不考虑保险期,上年度出产累计编号为2210号。
2.承担该产品生产任务的加工车间设备的有关资料:
⑴该车间一工段原有设备的布置顺序(图2);
⑵该工段生产该产品零件的工艺路线(图3)。
3.机加工车间主要产品甲、乙、丙三种零件的有关资料:
⑴三种零件在主要工序上的加工时间(表2);
⑵三种零件在各道工序的生产周期(表3);
⑶三种零件的月产量分别为2000,3000和1000件,每月工作25天,两班制生产,每班8小时,设备损失系数为0.05。
4.CW6163型产品代表零件的有关资料:
⑴CW6163型系列产品A、B结构层次图(图4);
⑵A、B产品零部件其它有关资料(表4)。
5.该公司某工程各工序之间关系(表5)
(三) 设计任务
1.采用累计编号法编制CWJ型产品的投入产出计划(全年):
⑴计算出各生产环节的投入产出提前期;
⑵计算全年各月份的出产投入累计编号;
⑶计算各车间的出产投入累计编号;
⑷编制各车间投入产出计划表(填入附表1中)。
2.根据现有的任务对加工车间一工段设备重新进行布置:
⑴编制零件的综合工艺路线图;
⑵绘出原零件加工的从至表和改进后零件从至表;
⑶计算并绘制出零件移动总距离计算表;
⑷绘出改进后的设备布置图。
3.编制机加工车间甲、乙、丙三种主要产品(零件)的生产作业计划:
⑴计算出三种零件的标准批量和生产间隔期;
⑵编制三种零件各道工序的标准计划。
要求绘制出零件工序进度表和机床负荷进度表(钳工按两个小组安排,其余工种为一个小组)(附表2)。
4.根据图4和表4的资料,编制产品A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5.根据表5中的资料,运用PERT和横道图进行时间——资源的优化,合理安排人员作
业计划(采用附表5)。
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资料
一、南方工程机器有限公司拟采用累计编号法编制200×年度CWJ型产品的投入产出计划,该产品200×年度各月的商品出产计划见表1:
表1 CWJ型产品200×年度各月出产计划
方案1;学号为2、12、22、32的选择方案2;……;以此类推。
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生产周期如图1所示:
图1 CWJ型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生产周期
平均日产量的求法可用投入(出产)期起到该批产品出产期为止的各月产量的总和除以投入(出产)提前期。
注:平均日产量=从投入(出产)期起到该批产品出产期为止的各月产量的总和/投入(出产)提前期
二、该公司某机器厂加工车间一工段承担机加工生产任务,最近由于生产任务的改变,零件在各工序之间的流转也发生了变化,现有设备的平面布置不合理,零件流转路线长,因此决定调整现有设备的平面布置,使零件在各设备之间流转的距离最短,原有设备的布置顺序和工段所生产零件的工艺路线如图2和图3所示:
A :毛坯库;
B :铣床;
C :1号车床;
D :钻床;
E :刨床;
F :磨床;
G :2号车床;
H :锯床;
I :钳台;
J :检验。
图3 工艺流程路线图
三、此机加工车间固定生产甲、乙、丙三种零件,该三种零件在主要工序上的加工时间如下表2所示:(δ=0.05)min Q δ
≥⋅工件的准备结束时间工件的单件加工时间
表2 零件在主要工序上的加工时间
三种零件各道工序的生产周期如下表3所示:
表3 工序生产周期
四、CW6163型系列产品中,主要生产A 产品,A 产品分别由C 、D 、E 、F 、G 、H 等零部配件装配而成,其产品结构层次如图4所示。
目前的存货量、订购时的交货期限如下表4所示:
表4 A、B、C、D目前的存货量、订购时的交货期限
该产品已与用户签订交货合同。
产品A在不同方案下的交货量如下:
以上十个方案,每个学生选择一个。
按学生学号选择:如学号为1、11、21、31的选择方案1;学号为2、12、22、32的选择方案2;……;以此类推。
五、工程项目优化
该公司某工程各工序之间的关系、作业时间及各工序每天所需安装工人人数如表5所示。
并限定每天的安装工人不能超过22人,试安排作业计划,使人力资源得到平衡。
表5
产品投入出产计划表附表1
零件工序进度表和机床负荷平衡表附表2
物料需求计划——MRP 附表3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