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课件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说课 ppt课件
三、实验目标
1、学生经过亲身实验,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并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看到的现象;
2、能正确地根据实验的要求操作各个实验步骤; 3、使学生了解土壤中的主要几种成分:水分、 空气、沙粒、黏粒、腐殖质; 4、学生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组讨论 并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7
四、实验方法设计
纸巾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火柴烧杯玻璃棒水土壤学生自备实验报告表格五实验器材准备六实验过程导入揭示实验设计实验展开探实验过程提问小组派代表回答老师评价学生答案一起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教学反思与自我评自我评价本次实验进行了学生分小组探究实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培养和提高了观察和动手能力
14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本次实 验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进行。
实验法
分组讨论法
提问法
教法
主要通过 实验、提问讨论 的方法
开展教学。
8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 习的主人,针对本实验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从:
发现 现象
思考 现象
讨论得究法、合作交流法
9
五、实验器材准备
纸巾、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火柴、烧杯、 玻璃棒、水、土壤(学生自备)、实验报告表格
10
六、实验过程
导入,揭示实验
设计实验,展开探究
探究一:用纸巾包住一些土壤,用手使劲握,再摊开纸巾,观察上面留下 什么;
探究二:把小土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探究三:用玻璃棒搅拌土块后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
探究四: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面放上蒸发皿,调节酒精灯与蒸发皿的高 度,使酒精灯的外焰 加热蒸发皿,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土壤,点燃 酒精灯加热,并观察土壤。
教科版四年上册科学《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说课课件
4. 小组继续讨论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案,比如:怎么改变弦的长短,怎么 改变琴弦的松紧,等等。 5. 请各小组学生汇报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和预测,并说说研究方案,再讨 论和完善各组的方案。
6. 开始实验前,教师提醒学生: (1)每种方法都要用相同的力量反复试弹; (2)在听声音、比较发出声音高低不同时,还要仔细观察琴弦发出声音 时的振动快慢情况。
提示:旋转调弦螺丝,可以改变弦的松紧;同一根琴弦,用按压不同部 位的方法,可以改变琴弦发出声音时的长度。 各小组领取乐器,根据研究方案反复试弹,来验证推测是否准确,并把
设计意图:本课一开始没有把乐器直接发给学生,是为了避免学生把注 意力用在试弹上,避免学生因盲目试弹而忽略了对问题本身的研究。
7.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影响弦音高的因素和变化规律后,教师引导学 生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这是对研究活动的拓展和延 伸,针对影响弦的音高的某个因素,让弦发出更多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并能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连续发出。 根据上面实验中发现的影响弦发出音高不同的因素来设计方案,并设计 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这些因素,通过不断试弹来修改方案。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设计意图:同学之间交流,阐明观点,并在践中验证。
板块五、活动总结 全班讨论:琴弦的不同状态与声音的高低有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通过以上实验,发现琴弦的粗细、松紧、长短与声音的高低有关 系,
小学科学说课课件
课程内容与结构
内容
小学科学说课课件包括生命科学、物 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 程等领域。
结构
小学科学说课课件的结构包括导入、 新课导入、探究活动、小结与拓展等 环节。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说课课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实验 、讨论等。
教学手段
小学科学说课课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PPT、实物展示、 实验器材等。
明确探究问题
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科学问题, 激发探究兴趣。
制定探究计划
根据问题,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 、材料、步骤等。
实验设计原则
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等原则,确保实验 能够顺利完成并得出正确结论。
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准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实验操作指导
拓展科学视野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科学文献和资料,了解科学前沿动态和 最新研究成果,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THANKS
感谢观看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问题提出和筛选
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
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实验 设计。
问题解决实践
让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等 ,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04
科学探究实践
探究实验设计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 队意识。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1.3热的传递 | 湘教版(三起) (共12张PPT)
六、说教学过程:
❖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采用“生活情景——
(猜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问题——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透过与生活
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生活经验对该教学情景可能产生的结果进
因为“热”沿着物体传递时,不能靠视觉观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 困难,所以实验只有做成功了,才能使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征。要学生体 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就不能只是通过教师为他们设计好的实验,让学 生照着教师安排好的步骤操作一遍就行了,教师要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 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活动是否围绕问题在研究就非常重要了。因此我确 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有效组织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行猜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有目的地探究,寻找问题的
答案,再利用答案,解释相类似的生活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帮助他们运用各种思维的技巧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 据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 (一)、情景引入
❖ 1、老师这里有一个汤匙,你来摸一下它的柄,冷的还是热的? 如果老师把汤匙放入热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2021/8/122021/8/122021/8/12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22021/8/12August 12,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上册《七色光》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三、制造彩虹。 根据你们的经验,猜测下彩虹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方法1:用镜子制造彩虹 1.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 ,了解利用镜子如何制造彩虹。(全班交流) 2.所需材料:镜子、一盆水、小石块、白卡纸等等。
3.制造方法: ①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块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 ②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彩 虹”。
《七色光》说课
苏教版(202X)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2X)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的《七色光》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 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 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课堂中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现象,进入到真实的情境场中去,才会 引发学生进行真正的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看真实记录的 彩虹视频,调取学生的生活记忆,并让学生猜测要想出现彩虹, 可能需 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初步引出太阳光、水等关键要素。
接着带学生到室外真刀真枪地去制造彩虹,这样的情境是真实的,学 生也是特别期待的。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又会进一步发现,并不是 有阳光和水,就一定能看见彩虹。问题又聚焦到视察的角度上来,从而 能引发更深入的思考:视察角度很重要,怎样的角度最容易看到彩虹呢?
2、方法1: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 在白纸上照出光斑,视察光斑的颜色。 ②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视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③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视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2)展示颜色对照表 (3)视频演示 (4)视察记录 (5)小结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2.6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共20张PPT)
二、活动安排合作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 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说”靠“教” 养成的,而是以各种课堂活动作为载体, 以学生的实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 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 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
实验活动一
实验问题
讲述小故事发生的1件小事:手碰热水中的铁勺勺柄,引出 问题,并出示铁勺。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八、说板书设计 九、说教学反思
说教材
本节课由“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 递”两个部分构成,有三个实验:触摸金属勺子在热水中的 变化;观察酒精灯烧金属条,火柴滴落的现象;观察酒精灯 烧金属片,蜡融化的现象。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总结
以学生的实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 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 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于每一个细节之中, 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而长期形 成的。
三、强化新知,应用知识
四、课堂总结评价思考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货呢? ●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
说板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
1.从较热→较冷 2.(一个物体 →另一个物体) 3.一个部分 →另一部分
说教学反思
谢谢!
教学过程
设计情境 导入新课
活动安排 合作探究
强化新知 应用知识
课堂总结 评价思考
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 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
采用“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 究—解释问题”的教学模式,透过与生 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驱动学生的好 奇心,根据生活经验对该教学情景可能 产生的结果进行猜测 。
小学科学说课稿ppt.ppt
• •
THE END 8、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Tennyson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11:0311:03:108.5.2020Wednesday, August 5, 2020
9、When success comes in the door, it seems, love often goes out the window.-----Joyce Brothers成功来到门前时,爱情往往就走出了窗外。 11:038.5.202011:038.5.202011:0311:03:108.5.202011:038.5.2020
• 18、There is no absolute success in the world, only constant progress.世界上的事没有绝对成功,只有不断的进步。2020年8月5日星期三上午11时1分19秒11:01:1920.8.5
• 19、 Nothing is more fatal to happiness than the remembrance of happiness. 没有什么比回忆幸福更令人痛苦的了。2020年8月上午11时1分20.8.511:01August 5, 2020
• 17、Do not, for one repulse, give up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ect. ----Willian Shakespeare ,British dramatist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20.8.520.8.511:01:1911:01:19August 5, 2020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Wednesday, August 5, 2020August 20Wednesday, August 5, 20208/5/2020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课件
• 温馨提醒: 1.检测时先要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 2.在检测前先进行预测。 3.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要重复检测
多次。 4.要认真及时地记录检测结果,合理得
分析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分工合作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小组长:负责监督汇报工作。 材料员:负责领取材料,整理材料。 操作员:负责具体实验操作。 记录员:负责好数据的记录。 观察员:负责观察整个实验过程。
我知道: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缘体》说课稿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导电时,要先把电路 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观察灯泡是否发
光。.................................................................(√ ) 2.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导体。..............................(√)
3.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因此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这些绝缘体。.........( √) 4.电线外面用塑料包裹,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
5.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
手触摸它们。..................................................(√ )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缘体》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会并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 见物体的导电性。
2、建立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常 见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 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小水珠从哪儿来》说课教学课件
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水蒸气是气体形式的水,水恋成气体的水有 沸腾和蒸发的现象,也了解生活中的水蒸气现象。如∶"烧开水、者饭时 看到的白雾等"。学生在有了蒸发和沸腾的知识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凝 结的知识. 有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加热或遇冷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蒸气凝结 、水结冰。 2、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3、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自然 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4、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它们虽然状态 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5、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比较实验现象,并用归纳、概括的方 法得出实验结论,体会得出结论的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同 时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6、在探究中,能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 力量。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出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教学难点
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会控制实验变量。
5 小水珠从哪儿来 水的三态
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液态水变成固态冰
体积的变化 分析、比较实验现象
归纳、概况 结论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在大家分享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有许多自己的推测,可能会与别人的推 测不一样。没关系,我们可以把真实存在的实验现象都记录下来,再一 个个判断大家的推测是否符合所有的实验现象。
真实存在的实验现象有: ①玻璃片外面出现小水珠; ②杯子里面的冰块在融化; ③玻璃存在厚度; ④杯子周围起雾,用纸巾沾了一下,会变湿了。
小学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4.14 传热比赛丨冀教版 (共13张PPT)
)把金属勺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用手捏住勺柄的
一端,让学生猜想一分钟过后手有什么感觉?然后让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最后通过讨论汇 报:一分钟后手捏勺柄的一端会逐渐变热。学生填写 实验记录: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热能从高温物体传 向低温物体。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传递热的方式 称为热传递,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开始提出的问 题:杯壁和杯盖的热是从哪里来的?
(一)以生活问题开始,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 的关键。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上课一开始, 我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进行导入。先请学生猜想用手触 摸盛有热水的不锈钢杯时有什么感觉,接着启发学生对猜想进行 验证,从而引出了杯壁和杯盖的热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将学生的 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上,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 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 索兴趣。
第二步,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
此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指导热沿着物体总是从高温部分 传向低温部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1.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用凡士林把火柴棍粘在金属片上, 猜一猜点燃酒精灯后,火柴棍掉落的顺序情况如何?让学生进行猜 想并说说理由,将预计的现象填入表中。
2.教师演示实验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注意提醒学生涂得 凡士林要一样多,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注意安 全。
3.实验结束,验证猜想,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小组讨论交 流“火柴棍的掉落顺序说明了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然后小老师 进行汇报,进而归纳出“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传递方 式。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金属勺的传 热实验;第二部分,学习酒精灯的使用;第三部分,研究 热在金属片上怎么传递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一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2017)《石头》说课课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板块五、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仔细观察了熟悉的石头,大家都有什么 收获呢? 2.回家后把今天的收获跟家人一起分享吧。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石头》 观察石头: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征
分类 用途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石头》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石头与泥土》单元的第1课《石头》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 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 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2.你觉得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颜色、大小、形状......) (出示前面的课件石头图片) 现在分组,来给石头分类。 完成活动手册第1页。
[设计意图:“石头”这个词既可以指石头的个体,也可以指总体。 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比较中进一步观 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聚焦学生关注力,重新认识身边熟悉的石头,旨在给 学生创造一个结构性观察的机会,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 头的特征。)
板块三、石头的分类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给东西分类。 比如可以把衣服按种类分成上衣、裤子、裙子等,还可以按颜色分成红 衣服、黑衣服、白衣服等。 现在让我们也给这些石头来分类。
小学科学说课稿PPT课件
THANKS
期末考试应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避免单纯的记忆性题目,同时注意题目的难度和覆盖面 ,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05
教师团队
教师资质
学历要求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本科或以上 学历,且所学专业与科学相关。
教师资格证
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并具备相 关学科的教学资格。
教学经验
教龄要求
教师教学风格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有何评价,是否易于接受 和理解。
学习资源利用
学生是否充分利用了学习资源,如实验器材、课 件等。
学习建议
教学方法改进
学生对于教学方法有何建议,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调整
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有何建议,如何更好地满足学习需求。
学习资源优化
学生对于学习资源有何建议,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说课稿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介绍 • 教学方法 • 教学内容 • 课程评估 • 教师团队 • 学生反馈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 规律,了解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观察教学法
观察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 他们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观察内容
选取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如植物生长、天文地理等。
观察步骤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 现象,记录观察结果,并 进行分析和总结。
互动教学法
互动目的
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第16课《风的形成》|冀教版 (共79张PPT)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材料:支架、螺旋圈纸、剪刀、 细线、蜡烛、纸风箱、火柴、蚊香、湿毛 巾、实验记录纸,教室门上下贴两张餐巾 纸条等。
2、媒体准备:《风的形成》课件。
五:说过程
(一)、谜语导入: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 (猜谜语)入手,导入今天学习的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尽可能 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谜语
我到处乱跑,谁也捉不到。我跑过树林, 树木都弯腰。我跑过大海,大海的波涛高 又高。(猜一自然现象)
风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后进入这 节课的科学探究环节
(二)、科学探究: 通过猜测和实验,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制造风。(怎么就有风了呢?)学生自己 制造风,极大的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了解了人造风是空气流动形 成的。设计意图:学生知道了风是空气流动形成 的。自然过度到空气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流动呢? (引导学生说出门上的纸条飘动也就是门口风是 室内外温差形成的)
三、教法分析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 水平与规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 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实验教学法
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身边常见的 材料,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 行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 风的形成。
2、分析归纳法
学生经历探究式教学活动,从中 发现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其目 的是让学生能从现象中获得科学概 念。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视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在现象中发现 规律。根据规律总结出概念。
3、知识目标 (1)能用实验说明风的成因。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跟风有关 中的现象和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空气流 动的因素以及风的成因实验。实事求 是地描述并记录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并归纳出风的成因。
二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1-动物的眼睛》青岛版五年制共54张PPT
拓展活动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师:关于动物的眼睛的趣事,老师制作了一份材 料,请同学们看一看/课下观看,选择你印象最深 的,说给朋友听。(弹性环节) B.师: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有哪些?
生:蝙蝠/猫头鹰/飞蛾。
师:它们是如何感知周围环境的呢?
生:
C.师:关于动物的眼睛,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
小组讨论、汇报
↓
结论:马牛羊的视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1.师:关于马牛羊的眼睛,你能提出哪些
问题呢?
生:
2.师:马牛羊的眼睛长在两侧,与长在前 面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体验吧!
出示活动提示(教师讲解): 同桌两人肩并肩站在教室中间,左边的同学用手捂住右眼,右 边的同学用手捂住左眼,观察教室两侧的数字:①两人同时面 向教室后面,两只眼睛在前面,观察教室两边的数字;②两人 同时向外转身,使两只眼睛在两侧,观察教室两边的数字。 两个学生上台体验。
6.师:了解了这么多动物的眼睛,你有什么发现?
生:
师:动物的眼睛为什么各有不同?
生:因为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
问题交流,提升认识 补充:眼睛可以表达情感。
师:动物的眼睛对动物有哪些帮助?
生:
师:是的。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所以它们眼睛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动物的眼睛作 为视觉器官,帮助它们确定物体的位置、感知环 境,从而让它们远离危险,更好地生存。
困难与障碍
1.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 马牛羊的机会少,观察机 会少。 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能 力较低,缺乏方法的指导。 3.二年级的学生小组交流 的实效性较低。
0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小学科学说课课件
小学科学说课课件模板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2017)《沙子与黏土》说课课件
《沙子与黏土》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石头与泥土》单元的第3课《沙子 与黏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 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 正。
本课教材将沙子和黏土分开,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最后 通过读图,知道沙子和黏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知道石头、泥土、沙子、黏土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物质,对“岩石圈”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这么课程,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也渗透着科学知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都强。教学中也应 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平日里学生对沙子与黏土再熟悉不过了,但 是真正研究二者有和不同,还是需要引导的。有了观察石头和玩泥巴的 经验,学生在观察物体时会更全面,从更多方面去认识事物。但对于观 察现象的科学表达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能力也还不足。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两节课课我们学习了多样的石头和有趣的泥土,今天再 来观察两样东西。 1、出示课件1:沙子图片 提问:这个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沙子?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公园,海边等等)
3.出示课件:黏土图片 提问:这个是什么?(黏土) 。 哪里能见到它呢?(菜地里、田野里)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出沙子与黏土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板书设计
阳光 ↓↓ 绿色植物→→→→→氧气淀粉光合作用 ↑↑ 二氧化碳水
五 说教学过程
• 四 爱护植物培养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以上学习和查找资料分组讨论认识到绿 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任何动物都必须依靠绿色植物提 供的氧气生存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绿色植物。 其次,绿色植物维持着大气成分的平衡还可以调节气候、 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让学生体会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三
教学重难点
• 认识植物光合作用是在阳光下吸收二氧 化碳制造淀粉释放氧气的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
•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 的核心课程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 念。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定位在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科学以学生生 活中的科学为学习的起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 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要 我们能主动探究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就能认识科学的真面目 因此我采用了假设法、观察法、归纳法。同时本节课是植物能量 的转换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而且学生平时接触得也 很少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能量转换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原理因 此我制作了有关的课件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能量转换过程和光合 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 说教学过程
• 三 利用课件认识能量转化光合作用是一个能量转化 的过程光、叶绿体、水、二氧化碳如何发生反应转化 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如何将这个植物内部的反应再现在学生面前呢我 利用了一组图画展示了叶绿体在光的作用下把二氧化 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让学生在 简单化直观化的展示下又一次认识了能量的转化。同 时再次验证了上节课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的这个理 论。这样不仅为下一步的讨论“假如自然界中没有绿 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提供了理论知识也 为汇总知识要点打下了基础。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 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植物与能量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植物与能量》是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
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第二课内容。通过上一节课学生已经 知道了人类和其他动物靠食物链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而 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本课围绕着植物体内的能量从哪儿来, 怎样来的,以及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设计活动。活动一、 通过阅读有关材料启发学生对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进行假设并 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事实提出假 设的能力。活动二、通过观察、分析、认识植物体内的化学能 是怎样通过光合作用由光能转化来。活动三、通过观看课件、 阅读资料认识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人与 自然的密切联系懂得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过程
• 一 介绍资料提出假设激发兴趣。 通过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提出假设植物的能量来自
入下一步的学习。
五 说教学过程
• 二 课件激趣认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原理,我利用课 件很形象地展现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 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 为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在平时的生活中氧 气、二氧化碳、淀粉、养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抽象的 概念。这个多媒体展示的过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地显
二、说教学目标。
• • • • • • • • • •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按照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释放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能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3、归纳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2、观看课件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懂得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