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五教案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五教案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五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和数列的定义;2. 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3. 能够根据数列的性质进行问题求解;4. 掌握常数项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1. 数列的定义和概念理解;2.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应用;3. 常数项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1. 能够灵活运用数列的公式解决具体问题;2. 掌握不同类型数列的特点和求解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列的定义和概念1. 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定义;2.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数列的基本特点和规律;3. 练习一些简单的数列题目,让学生熟悉数列的表示方法。

第二课时: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1. 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概念;2. 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求解方法;3. 练习一些相关题目,让学生熟练应用数列的公式。

第三课时:常数项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 分别介绍常数项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和特点;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常数项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解方法;3. 练习一些综合性题目,让学生灵活应用不同类型数列的求解方法。

课堂练习:1. 由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1, 4, 9, 16, ...2. 求解等差数列中第n项的公式,并计算第10项是多少:2, 5, 8, 11, ...3. 计算等比数列中的比值和首项,给出通项公式,并计算第5项是多少:3, 6, 12, 24, ...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列的基本概念展开,并以常数项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数列的性质和求解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演练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基本特征,能够正确地用公式计算数列项;2.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掌握常见数列的性质,展现数列的美妙之处;2.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能够将问题转化成数列的求和问题。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

示范问题:如果按照1,3,5,7,…的规律一直往下走,你能得出第n 项是什么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列的概念,探究数列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去思考和猜测数列的特征。

讲解环节通过数列的定义和相关例题,让学生掌握数列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数列中每一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

数列的分类常规数列:$a_1, a_2, a_3, …, a_n $特殊数列:•等差数列:a1,a2,a3,...,a n,满足a n+1=a n+d;•等比数列:a1,a2,a3,...,a n,满足a n+1=a n q。

常见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_n = \\frac{n}{2}(a_1 + a_n)$;•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_n = \\frac{a_1(1-q^n)}{1-q}$。

实践环节练习1观察以下数列,判断其为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并求出公差或公比:1.1,2,4,8,16,32,64,1282.-1,3,7,11,15,19,233.2,-4,8,-16,……答案:1.等比数列,公比为 2;2.等差数列,公差为 4;3.等比数列,公比为 -2。

练习2计算下列数列的前n项和:1.1,2,3,4, (99)2.-1,2,-3,4,-5 (201)3.1,-2,3,-4,…,-99。

答案:1.$S_n = \\frac{n(n+1)}{2}$;2.$S_n =\\frac{n}{2}(-1+(-1)^n(2n+1))$;3.$S_n = (-1)^{n+1}\\frac{n}{2}$。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 (2)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 (2)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适用于高一学生。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列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同时,数列也是高考数学的热门考点之一,学好数列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掌握数列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通项公式的和式及其应用;3.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数列的概念•数列的定义;•数列的分类;•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二课时: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常数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三课时:数列的和式•等差数列的和式;•常数项等差数列的和式;•等比数列的和式。

第四课时: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应用。

第五课时: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应用。

第六至七课时:热身练习与综合应用•课堂练习;•综合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试错”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体会数学的美妙和思维的乐趣。

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体现数学思维的性质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评价,反映学生在数列概念、性质和应用方面的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情况。

同时,通过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能力、创造能力、批判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价,反映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的提高情况。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主要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2.PPT资源;3.电子版教学资料。

七、课程总结本课程通过对数列概念、性质和应用方面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高考数学的顺利通过打下基础。

高二数学必修五教案:《数列》

高二数学必修五教案:《数列》

高二数学必修五教案:《数列》数列(sequence of number)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是一列有序的数。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下面是本文库带来的高二数学必修五教案:《数列》。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引入数列的概念;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3、情态与价值: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借助函数的背景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有关数列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用已知去研究未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探索并掌握数列的几种间单的表示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难点: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发现数列规律找出可能的通项公式。

(二)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学生以阅读与思考的方式了解数列的概念;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以观察的形式发现数列可能的通项公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尺等(三)教学设想1、多媒体展示三角形数、正方形数,提问:这些数有什么规律与它所表示的图形的序号有什么关系2、(1)概括数列的概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辩析数列的概念:"1,2,3,4,5"与"5,4,3,2,1"是同一个数列吗与"1,3,2,4,5"呢给出首项与第n 项的定义及数列的记法:{an} (3)数列的分类: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递增数列与递减数列,常数列。

3、数列的表示方法1(1)函数y=7x+9 与y=3 x ,当依次取1,2,3,…时,其函数值构成的数列各有什么特点(2)定义数列{an}的通项公式(3)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可以看成数列的函数解析式,利用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你能确定这个数列的哪些方面的性质(4)用列表和图象等方法表示数列,数列的图象是一系列孤立的点。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高中数学中,数列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并且在初等数学、微积分等更高级的数学学科中也会涉及到数列的内容。

因此,对于高中学生,这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能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常见数列的类型及性质;2.掌握数列的常用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它们;3.能够解决数列的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4.能够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列的概念;2.常见数列的类型和性质;3.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4.数列的应用。

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数列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数列的基本特征和常用方法;2.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数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展示法:学生上台做数列的应用题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数列的概念1.引入数列的定义;2.讲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3.练习题。

第二节:常见数列的类型和性质1.引入常见数列类型和性质;2.讲解各种数列的定义和特点;3.练习题。

第三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1.引入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2.讲解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定义和特点;3.练习题。

第四节:数列的应用1.引入数列的应用;2.分组讨论数列的实际应用;3.展示法呈现数列的应用;4.总结讨论。

五、教学评估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提问回答、练习情况、分组讨论等)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2.学生根据自我感觉完成学习笔记并提交评估表。

六、教学参考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优秀教学设计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教学目标:通过日常生活中、数学史中实例的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数列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确定数列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了解数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对数列抽象、观察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探索、转化、归纳等能力,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列的本质.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集合、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等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了函数的研究方法,在观察、抽象、概括等学习策略与学习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况且,数列概念的学习并不需要很多的知识基础,可以说学习数列的概念并无知识上的困难.这些都是数列概念教学的有利条件.刚开始高中数学学习的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概念的意识还不够强,能力还不够高.同时,在建立概念的过程中,学生的辨别各种刺激模式、抽象出观察对象或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概括形成概念,并且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等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水平,从而会影响整体的教学.三、重点难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第2章第1课时的内容,主要涉及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通项公式、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是一种离散型函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学习数列对深化函数的学习有着积极地意义,数列是以后学习极限的基础,因此,数列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数列的概念是学习数列的起点与基础,因而建立数列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更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主动自我建构概念,需要经历辨析、抽象、概括等过程,影响概念学习过程的因素又是多样的,所以,数列特征的感知和描述,函数意义的概括和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四、教学方法:运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工具让学生“问题”的引领下,学会思考、大胆探索、建构知识和体会思想.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思考:某位学生先后有四次考试成绩,每次对应的成绩忘了,但记得有66,86,76,96四个数字,该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进步还是退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实例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四个数字顺序的不同,该学生学习状态的巨大差异,从而明确学习“数列”的必要性,也为后续具体实例的给出做好铺垫.情境1:研究树枝的生长规律:树苗在第一年长出一条新枝,新枝成长一年后变为老枝,老枝每年都长出一条新枝.每一条树枝都按照这个规律成长,则每年的分枝数依次为:1,1,2,3,5,8,13,21,34,55,89,......情境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研究的三角形数依次为:1,4,9,16,25,.......情境3:从1984年到2016年我国共参加了9次奥运会,各次参赛获得的金牌总数依次为:15,5,16,16,28,32,51,38,26 ;情境4:2015年黄岩区1—12月份的最低气温依次为:-3,-3,3,6,13,16,19,21,18,12,1,-1;预设:追问1:①情境3中的第7次奥运会金牌总数为多少?②情境4中最低温度比较低的月份有哪些?夏季那几个月的最低温度是多少?设计意图:结合自然界、数学史和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列无处不在.初步认识到可以用数字描述、刻画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自然,发现并利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规律,我们就必须去解读这些数据,并对其进行研究.同时,这几个实例又代表了数列的不同类型,为后面讲解数列的分类、通项公式等埋下伏笔.2.总结归纳,给出数列概念数列概念: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sequence of number );②数列的一般形式:123,,,,n a a a a ,简记{}n a ;③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1a 称为该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2a 称为该数列的第2项,n a 称为该数列的第n 项.问题1:请你根据数列的定义,能否举出数列的例子?预设:①1,4,9,16和1,9,4,16是不是同一数列;②1,1,1,1,1,1是不是数列?第3项和第4项分别是什么?③小牛,小马,小强,是不是数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举例分析,进一步检验学生对于数列概念的理解,结合教师例子的分析,明确数列讲究的一列数的顺序.3.抽象分析,开展探究活动把上述实例的背景去掉进行抽象可得:① 96,86,76,6;② 1,4,9,16,25;③ 1,1,2,3,5,8,13,21,34,5 ④ 15,5,16,16,28,32,51 ⑤ 3,3,3,6,13,16,19,21,18--- 问题2:结合上述5个数列,哪些角度可以研究数列,并形成相应结论(小组讨论)预设:让各组形成自己的结论进行展示,教师巡查进行分组指导(1)分类:①按项数: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②项的大小: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2)表示法:在数列②中,得到2n a n =,可以求出任意项的值——通项公式,例如数列③的通项公式为()10610,14,n a n n n N *=-≤≤∈(通项公式: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追问2:通项公式相当于函数的解析式,数列③④⑤如何表示?追问3:数列是不是函数,定义域是什么?能总体说说数列与函数的区别和联系吗?追问4:数列的图像为什么是离散的点?追问5:递推公式能确定数列的每一项吗?设计意图:通过追问,明确数列与函数的关系,理解数列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 }()n ,321 ,,,的函数,是刻画离散的一种特殊函数.辨别每一种表示的优劣,明确不是每一个数列都是有通项公式的,图像表示数列直观,但是离散的点组成,介绍数列的另一种表示方法——递推公式.(3)数列的性质:追问6:数列是否也具有单调性、奇偶性和有界性?预设:不具有奇偶性,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情境3有最小值,情境4、5有最小值和最大值.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探索、转化、归纳,体会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列的本质做好铺垫.(4)总结归纳:1.从项的角度分析:①项与项的大小,可以分成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和常数列;②从每一项与序号的关系:通项公式;③从前后几项之间的关系:递推公式;2.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角度分析:①数列与函数、数列与数集的区别和联系;②类比函数的表示法和性质,完善数列的表示法和类似性质;类比函数的学习经历,形成思维导图:4.例题解析,深化概念理解例1: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4131211--,,, (2) 2,0,2,0 预设:(1)()n a n n 11+-=或()n n a n π1cos -= (3)()111+-=+n n a 或=为偶数,为奇数,n n a n 02或()π1cos 2-=n a n问题3:上述数列的通项公式为什么可以写出多个?例2:图中的三角形图案称为谢宾斯基(sierpinski )三角形.在下图四个三角形图案中,着色的小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4项,请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写数列的通项公式,主要是寻找与对应关系,具体方法为:(1)整体把握,局部考虑;(2)合理变形,探求规律.如果只知道一个数列的前几项,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能不唯一,进一步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课堂练习:1.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填表2.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52-+-=n n a n ,*∈N n ,求数列{}na 的最大项.5.课堂小结,形成知识体系1、对于一个新概念你会研究哪些方面,基本思路是什么?2、对于数列,你有什么样的认识?3、下节课我们将研究一些特殊数列,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精选5篇)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精选5篇)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精选5篇)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篇一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的运用。

B、能力目标:(1)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利用以退求进的思维策略,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尝试、分析、类比的方法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3)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数学文化价值)(1)公式的发现反映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

(2)通过公式的运用,树立学生"大众教学"的思想意识。

(3)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

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引导式。

教具: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上几节,我们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有关性质,今天要进一步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提起数列求和,我们自然会想到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小高斯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教师布置了一道数学习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年仅10岁的小高斯略一思索就得到答案5050,这使教师非常吃惊,那么高斯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巧妙地计算出来的呢?如果大家也懂得那样巧妙计算,那你们就是二十世纪末的新高斯。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反映,然后将此问题缩小十倍)。

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一例题。

例1,计算:1+2+3+4+5+6+7+8+9+10。

这道题除了累加计算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有趣的解法呢?小组讨论后,让学生自行发言解答。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m n a a d n a a d d n a a d m n a a d n a a d a a mnn n m n n n n --=--=--=-+=-+==-+1;)1()()1(1111变式:推广:通项公式:递推关系:必修5 数列二、等差数列 知识要点1.数列的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ni i n n a a a a a S 1321 ⎩⎨⎧≥-==-2111n S S n S a n n n 2.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1(),(),,n n a dn a d a f n kn b k b =+-==+特征:即:为常数(),,n a kn b k b =+为常数⇔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3.等差中项:若c b a ,,成等差数列,则b 叫做c a 与的等差中项,且2ca b +=;c b a ,,是等差数列⇔c a b +=2. 4.前n 项和公式:2)(1n a a S n n +=; 2)1(1dn n na S n -+= 221(),()22n n d dS n a n S f n An Bn =+-==+特征:即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n a 的基本性质),,,(*∈N q p n m 其中⑴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反之不成立; ⑵d m n a a m n )(-=-; ⑶m n m n n a a a +-+=2;⑷n n n n n S S S S S 232,,--仍成等差数列. 6.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1n n a a d n N*+-=∈常数 ⇒{}na 是等差数列②中项法:()122n n n a a a n N *++=+∈⇒{}na 是等差数列③通项公式法:(),n a kn bk b =+为常数⇒{}na 是等差数列④前n 项和公式法:()2,n S An BnA B =+为常数⇒{}na 是等差数列【应用一】1.若a ≠ b ,数列a ,x 1,x 2,b 和数列a ,y 1,y 2,y 3,b 都是等差数列,则 =--1212y y x x ( )A .32B .43C .1D .342. 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4+a 5+a 6+a 7=450 ,则前9项和S 9= ( ) A.1620 B.810 C.900 D.6753. 在-1和8之间插入两个数a ,b ,使这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则 ( )A. a =2,b =5B. a =-2,b =5C. a =2,b =-5D. a =-2,b =-54. 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 ( ) A.d >83 B.d >3 C.83≤d <3 D.83<d ≤3 5.等差数列}{n a 共有n 2项,其中奇数项的和为90,偶数项的和为72,且3312-=-a a n ,则该数列的公差为 ( )A .3B .-3C .-2D .-16. 等差数列{a n }中,a 1=-5,它的前11项的平均值是5,若从中抽取1项,余下的10项的平均值是4,则抽取的是 ( ) A.a 11B.a 10C.a 9D.a 87. 设函数f (x )满足f (n +1)=2)(2nn f +(n ∈N *)且f (1)=2,则f (20)为 ( ) A. 95B. 97C. 105D. 1928.已知无穷等差数列{a n },前n 项和S n 中,S 6 <S 7 ,且S 7 >S 8 ,则 ( ) A .在数列{a n }中a 7 最大B .在数列{a n }中,a 3 或a 4 最大C .前三项之和S 3 必与前11项之和S 11 相等D .当n ≥8时,a n <0 9. 集合{}*6,,且60M m m n n N m ==∈<中所有元素的和等于_________.10、在等差数列{}n a 中,37104118,14.a a a a a +-=-=- 记123n n S a a a a =++++,则13S =_____.11、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79416,1a a a +==,则16a 的值是 . 12. (1)在等差数列{}n a 中,71,83d a =-=,求n a 和n S ; (2)等差数列{}n a 中,4a =14,前10项和18510=S .求n a ;13. 一个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 n },如果它的前三项之和与前11项之和相等,那么该数列的前多少项和最大?14. 数列{a n }中,18a =,42a =,且满足2120n n n a a a ++-+=,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12||||||n n S a a a =+++,求n S .15.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a n +2S n ·S n -1=0(n ≥2),a 1=21. (1)求证:{nS 1}是等差数列;(2)求a n 的表达式; (3)若b n =2(1-n )a n (n ≥2),求证:b 22+b 32+…+b n 2<1.【应用二】1.等差数列{}n a 中,()46810129111120,3a a a a a a a ++++=-则的值为A .14B .15C .16D .172.等差数列{}n a 中,12910S S a =>,,则前 项的和最大.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10项和为100,前100项和为10,则前110项和为 . 4.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001213123<>=S S a ,,.①求出公差d 的范围;②指出1221S S S ,,,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5、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79412161a a a a +==,,则等于( )A .15B .30C .31D .646、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971043014S S S S ,则,=-== .7、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18521221a a a a S ,则 .8.甲、乙两物体分别从相距70m 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甲第一分钟走2m ,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m ,乙每分钟走5m ,①甲、乙开始运动后几分钟相遇? ②如果甲、乙到对方起点后立即折返,甲继续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m ,乙继续每分钟走5m ,那么,开始运动几分钟后第二次相遇?9.已知数列{}n a 中,,31=a 前n 项和1)1)(1(21-++=n n a n S . ①求证: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②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③设数列⎭⎬⎫⎩⎨⎧+11n n a a 的前n 项和为n T ,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M T n ≤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若存在,求M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三、等比数列 知识要点1.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记为()0q q ≠,.2. 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mn m n n n n n q a a q a a qa a --+⋅=⋅==推广:通项公式:递推关系:111 3. 等比中项:若三个数c b a ,,成等比数列,则称b 为a 与c的等比中项,且b =2b ac =注:是c b a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 前n 项和公式)1(11)1()1(111≠⎪⎩⎪⎨⎧--=--==q q qa a q q a q na S n n n5. 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N q p n m 其中①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反之不成立! ②)(2*+--∈⋅==N n a a a a a qm n m n n mn mn , ③{}n a 为等比数列,则下标成等差数列的对应项成等比数列. ④若项数为()*2n n N ∈,则S q S =偶奇.⑤nn m n m S S q S +=+⋅.⑥ ,,,时,n n n n n S S S S S q 2321---≠仍成等比数列. 6.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转化 ①{}n a 是等差数列⇔{})10(≠>c c cna ,是等比数列;②{}n a 是正项等比数列⇔{})10(log ≠>c c a n c ,是等差数列;③{}n a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n a 是各项不为零的常数列.7. 等比数列的判定法 ①定义法:()1n na q a +=⇒常数{}n a 为等比数列; ②中项法:()2120n n n n a a a a ++=⋅≠⇒{}n a 为等比数列;③通项公式法:(),nn a k q k q =⋅⇒为常数{}na 为等比数列;④前n 项和法:()()1,nn S k q k q =-⇒为常数{}na 为等比数列.【性质运用】1.4710310()22222n f n +=+++++设 ()()()n N f n *∈,则等于1342222(81)(81)(81)(81)7777n n n n A B C D +++----....2.已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且===m m m S S S 323010,则, . 3.在等比数列{}n a 中,143613233+>==+n n a a a a a a ,,. ①求n a ,②若n n n T a a a T 求,lg lg lg 21+++= .4.{a n }是等比数列,下面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 ①{a n 2}也是等比数列;②{ca n }(c ≠0)也是等比数列;③{na 1}也是等比数列;④{ln a n }也是等比数列. A .4B .3C .2D .15.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9 =-2,则此数列前17项之积为 ( )A .216B .-216C .217D .-217 6.在等比数列{a n }中,如果a 6=6,a 9=9,那么a 3等于 ( )A .4B .23 C .916 D .27.若两数的等差中项为6,等比中项为5,则以这两数为两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 )A .x 2-6x +25=0B .x 2+12x +25=0C .x 2+6x -25=0D .x 2-12x +25=08.某工厂去年总产a ,计划今后5年内每一年比上一年增长10%,这5年的最后一年该厂的总产值是 ( )A .1.1 4 aB .1.1 5 aC .1.1 6 aD .(1+1.1 5)a9.已知各项为正的等比数列的前5项之和为3,前15项之和为39,则该数列的前10项之和为( )A .32B .313C .12D .1510.某厂2001年12月份产值计划为当年1月份产值的n 倍,则该厂2001年度产值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 )A .11nB .11nC .112-nD .111-n1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k ·3n +1,则k 的值为 ( )A .全体实数B .-1C .1D .312.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1=23,a 4=12,则q =_____ ____,a n =____ ____. 13.在等比数列{a n }中,a n >0,且a n +2=a n +a n +1,则该数列的公比q = ___. 14.已知数列满足a 1=1,a n +1=2a n +1 (n ∈N *).(1)求证数列{a n +1}是等比数列;(2)求{a n }的通项公式.15.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对n ∈N *,a 1+a 2+…+a n =2n -1,求a 12+a 22+…+a n 2.16.在等比数列{a n}中,已知S n=48,S2n=60,求S3n.17.求和:S n=1+3x+5x2+7x3+…+(2n-1)x n-1 (x≠0).18.在等比数列{a n}中,a1+a n=66,a2·a n-1=128,且前n项和S n=126,求n及公比q.P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的应用教案一、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可以用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来表示。

2. 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可以用集合形式、函数形式、数号形式和图形形式等多种方式来表示。

其中,集合形式和函数形式是最常见的表示方法。

二、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是数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每个数与它的前一个数之差都相等。

在实际应用中,等差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 - 1)d,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

3. 等差数列应用举例(1)利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求和、平均数等。

(2)在几何图形中,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推导出一些重要结论。

三、等比数列的应用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一种特殊数列。

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等比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 / (1 - q)。

3. 等比数列应用举例(1)金融领域中的复利计算问题可以用等比数列求解。

(2)在生活中,等比数列常用于解决与倍数关系相关的问题,如考试分数的计算等。

四、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数都是其前两个数之和的一种数列。

在自然界和人文领域中,斐波那契数列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为:Fn = Fn-1 + Fn-2,其中,F0 = 0,F1 = 1。

高中数学教案-人教a版必修5——数列

高中数学教案-人教a版必修5——数列

第一课时数列(一)教学方针:理解数列的概念、暗示、分类、通项等基本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力简单的数列,会按照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数列概念;2.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教学难点:按照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在前面第二章中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映射与函数的知识,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函数的定义.如果A、B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A到B的函数,记作:y =f(x),其中x∈A,y∈B.Ⅱ.讲授新课在学习第二章函数知识的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数列有关知识,首先我们来看一些例子.1,2,3,4,…,50 ①1,2,22,23, (263)15,5,16,16,28 ③0,10,20,30,…,1000 ④1,0.84,0.842,0.843,…⑤请同学们观察上述例子,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它们均是一列数,它们是有必然次序的.引出数列及有关定义.1.定义(1)数列:按照必然次序排成的一列数.看来上述例子就为我们所学数列.那么一些数为何将其按照必然的次序分列,它有何实际意义呢?也就是说和我们生活有何关系呢?如数列①,它就是我们班学生的学号由小到大排成的一列数.数列②,是引言问题中各个格子里的麦粒数按放置的先后排成的一列数.数列③,仿佛是我国体育健儿在五次奥运会中所获金牌数排成的一列数.数列④,可看作是在1 km长的路段上,从起点开始,每隔10 m种植一棵树,由近及远各棵树与起点的距离排成的一列数.数列⑤,我们在化学课上学过一种放射性物质,它不断地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1年,它就只剩留本来的84%,若设这种物质最初的质量为1,则这种物质各年开始时的剩留量排成一列数,则为:1,0.84,0.842,0.843,….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举不胜举,我们学习它,掌握它,也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下面我们进一步讨论,好吗?现在,就上述例子,我们来看一下数列的基本知识.比如,数列中的每一个数,我们以后把其称为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项,….那么,数列一般可暗示为a1,a2,a3,…,a n,….其中数列的第n项用a n来暗示.数列还可简记作{a n}.数列{a n}的第n项a n与项数n有必然的关系吗?数列①中,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这样的对应关系:序号 1 2 3 (50)↓↓↓…↓项 1 2 3 (50)即数列的每一项就等于其相对应的序号.也可以用一式子:a n=n(1≤n≤50)来暗示.且n∈N*)数列②中,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为:序号 1 2 3 (64)↓↓↓…↓项 1 2 22 (263)↓↓↓…↓2°21 22 (263)↓↓↓…↓21-1 22-123-1…264-1即:a n=2n-1(n为正整数,且1≤n≤64)数列④中:序号 1 2 3 (101)↓↓↓...↓项0 10 20 (1000)↓↓↓…↓10×0 10×1 10×2 …10×100↓↓↓…↓10×(1-1) 10×(2-1) 10×(3-1) …10×(101-1) ∴a n=10(n-1)(n∈N*且1≤n≤101).数列⑤中:序号 1 2 3 4 …↓↓↓↓…项 1 0.84 0.842 0.843 …↓↓↓↓…0.840 0.841 0.842 0.843 …∴a n =0.84n -1(n ≥1且n ∈N *)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暗示吗? 不是,如数列③的项与序号的关系就弗成用这样的式子来暗示.综上所述,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暗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下面,我们来练习找通项公式.1,12 ,13 ,14 ,…. ① 1,0.1,0.01,0.001,…. ② -1,1,-1,1,…. ③ 2,2,2,2,2,2. ④ 1,3,5,7,9,….⑤得出数列①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且n ∈N *.数列②可用通项公式:a n =110n -1,(n ∈N *,n ≥1)来暗示. 数列③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n ∈N *)或a n =⎩⎨⎧-1 (n 为奇数)1 (n 为偶数)数列④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N *且1≤n ≤6) 数列⑤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n ∈N *). 数列与数集的区别和联系.在数列的定义中,要强调数列中的数是按必然次序分列的;而数集中的元素没有次序. 例如,数列4,5,6,7,8,9与数列9,8,7,6,5,4是分歧的两个数列.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分列次序分歧,那么它们就是分歧的数列.而数集中的元素若相同,则为同一集合,与元素的次序无关.数列中的数是可以反复泛起的,而数集中的数是不允许反复泛起的.如上数列③与④,均有反复泛起的数.数列与数的集合都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数的全体. {a n }与a n 又有何区别和联系?{a n }暗示数列;a n 暗示数列的项.具体地说,{a n }暗示数列a 1,a 2,a 3,a 4,…,a n ,…,而a n 只暗示这个数列的第n 项.其中n 暗示项的位置序号,如:a 1,a 2,a 3,a n 分别暗示数列的第1项,第2项,第3项及第n 项.数列是否都有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否是惟一的?从映射、函数的概念来看,数列也可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们的有限子集{1,2,3,…,n })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对于函数,我们可以按照其函数解析式画出其对应图象.看来,数列也可以按照其通项公式画出其对应图象,下面请同学们练习画数列①、⑤的图象.按照所求通项公式画出数列⑤、①的图象,并总结其特点:特点:它们都是一群弧立的点.(5)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如数列④只有6项,是有穷数列. (6)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如数列①、②、③、⑤都是无穷数列.2.例题讲解[例1]按照下面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1)a n=nn+1;(2)a n=(-1)n·n分析:由通项公式定义可知,只要将通项公式中n依次取1,2,3,4,5,即可获得数列的前5项.解:(1)在a n=nn+1中依次取n=1,2,3,4,5,获得数列{nn+1}的前5项分别为:12,2 3,34,45,56.即:a1=12;a2=23;a3=34;a4=45;a5=56.(2)在a n=(-1)n·n中依次取n=1,2,3,4,5,获得数列{-1n·n}的前5项分别为:-1,2,-3,4,-5.即:a1=-1;a2=2;a3=-3;a4=4;a5=-5.[例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3,5,7;(2) 22-12,32-13,42-14,52-15(3)-11×2,12×3,-13×4,14×5.分析:认真观察各数列所给出项,寻求各项与其项数的关系,归纳其规律,抽象出其通项公式.解:(1)序号: 1 2 3 4↓↓↓↓项:1=2×1-1 3=2×2-1 5=2×3-1 7=2×4-1规律:这个数列的前4项1,3,5,7都是序号的2倍减去1,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 n =2n -1;(2) 序号: 1 2 3 4 ↓ ↓ ↓ ↓ 项分母: 2=1+1 3=2+1 4=3+1 5=4+1↓ ↓ ↓ ↓ 项分子: 22-1 32-1 42-1 52-1规律:这个数列的前4项22-12 ,32-13 ,42-14 ,52-15 的分母都是序号加上1,分子都是分母的平方减去,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 n =(n +1)2-1n +1;(3) 序号: 1 234↓ ↓ ↓ ↓ 项: -11×2 12×3 -13×4 14×5 ‖‖‖‖(-1)1)11(11+⨯(-1)2)12(21+⨯(-1)3)13(31+⨯(-1)4)14(41+⨯规律:这个数列的前4项-11×2 ,12×3 ,-13×4 ,14×5的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1的积的倒数,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 n =(-1)n ·1n (n +1) .Ⅲ.课堂练习课本P 32练习1,2,3,4,5,6 Ⅳ.课时小结对于本节内容应着重掌握数列及有关定义,会按照通项公式求其任意一项,并会按照数列的一些项求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 Ⅴ.课后作业课本P 32习题 1,2,3数 列(一)1.把自然数的前五个数①排成1,2,3,4,5;②排成5,4,3,2,1;③排成3,1,4,2,5;④排成2,3,1,4,5,那么可以叫做数列的有 个 A.1 B.2 C.3 D.4 2.已知数列的{a n }的前四项分别为1,0,1,0,则下列各式可作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的个数有 ( )①a n =12[1+(-1)n +1];②a n =sin 2nπ2 ;(注n 为奇数时,sin 2nπ2 =1;n 为偶数时,sin 2nπ2 =0.);③a n =12[1+(-1)n +1]+(n -1)(n -2);④a n =1-cos nπ2,(n ∈N *)(注:n 为奇数时,cos n π=-1,n 为偶数时,cos n π=1);⑤a n =⎩⎨⎧1 (n 为正偶数)0 (n 为正奇数)A.1个B.2个C.3个D.4个3.数列-1,85 ,-157 ,249,…的一个通项公式a n 是 ( )A.(-1)nn 22n +1B.(-1)n n (n +2) n +1C.(-1)n(n +1)2-12(n +1) D.(-1)n n (n +2)2n +14.数列0,2,0,2,0,2,……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A.a n =1+(-1)n -1B.a n =1+(-1)nC.a n =1+(-1)n +1D.a n =2sin nπ25.以下四个数中是数列{n (n +1)}中的一项的是 ( )A.17B.32C.39D.380 6.数列2,5,11,20,x ,47,……中的x 等于 ( )A.28B.32C.33D.27 7.数列1,2,1,2,1,2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8.求数列25 ,215 ,235,…的通项公式.数 列(一)答案1.分析:按照数列定义得出答案.评述:数列的定义中所说的“必然次序”不是要求按自然数次序,所以①②③④这四种排法都可叫做数列. 答案:D2.分析:要判别某一公式不是数列的通项公式,只要把适当的n 代入a n ,其不满足即可,如果要确定它是通项公式,必需加以必然的说明.解:对于③,将n =3代入,a 3=3≠1,故③不是{a n }的通项公式;由三角公式知;②和④本色上是一样的,不难验证,它们是已知数列1,0,1,0的通项公式;对于⑤,易看出,它不是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①显然是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综上可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有三个,即有三种暗示形式. 答案:C 3.D 4.B 5.D 6.解析:∵5=2+3×1,11=5+3×2,20=11+3×3,∴x =20+3×4=32. 答案:B评述:用观察归纳法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观察、分析问题的特点是最重要的,观察要有目的,要能观察出特点,观察出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规律,这类问题就是要观察各项与项数之间的联系,利用我们熟知的一些基本数列(如自然数列、奇偶数列、自然数的前n 项和数列、自然数的平方数列、简单的指数数列,…),建立合理的联想、转换而达到问题的解决. 7.a n =1+12[1+(-1)n ].8.求数列25 ,215 ,235,…的通项公式.分析:可通过观察、分析直接写出其通项公式,也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通项公式. 解:通过观察与分析,不难写出其三个分数中分母5,15,35,…的一个通项公式10·2n -1-5.故所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10·2n -1-5 .。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教学内容:数列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3. 能够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数列的定义和常见性质;
2. 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3. 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思维拓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举例、练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一道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概念讲解:
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成的一组数字的集合。

2. 数列的常见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三、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1. 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2. 求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四、应用实例: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练习:
让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巩固和复习。

七、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数列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列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列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修五数学高中数列教案

必修五数学高中数列教案

必修五数学高中数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数列的基本性质和方法;3.能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常见数列的概念和特点;3.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4.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

【教学内容】1.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常见数列的概念和特点3.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4.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二、讲解:介绍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常见数列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基本性质。

三、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培养学生解决数列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通过讨论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探讨数列的规律及应用。

五、总结:对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作业】1.求下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 3, 5, 7, ...2.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6, 18, 54, ...3.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

【教学反馈】1.检查学生上交的课堂作业;2.答疑解惑,巩固学生对数列的理解;3.鼓励学生思考数列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他类型的数列及其性质;2.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3.组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2.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3.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数列- 定义和性质-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 求和公式及应用- 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教学参考】1.高中数学必修5 人教版2.《数列》教学教学实践教程3.高中数学学习指南【习题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列教案一、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介绍求通项公式是学习数列时的一个难点.由于求通项公式时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求解过程中往往显得方法多、灵活度大、技巧性强.现举数例1.观察法已知数列前若干项,求该数列的通项时,一般对所给的项观察分析,寻找规律,从而 根据规律写出此数列的一个通项【例1】 已知数列21,41 ,85- ,1613 ,3229- ,6461 ,…,写出此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观察数列前若干项可得通项公式为a n =(-1)n n n 232-. 2.公式法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求通项时,通常用公式a n =⎩⎨⎧≥-=-2,,1,11n S S n S n nS n -S n -1,n ≥2.用此公式时要注意结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一分为二”,即分段式;另一种是“合二为一”,即a 1和a n 合为一个表达式【例2】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和S n 满足log 2(S n +1)=n +1,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解:由条件可得S n =2n +1-1,当n =1时,a 1=3,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1-2n =2n所以a n =3,n n ,n ≥2.3.累差迭加法若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f(n )的递推式,其中f(n )又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则可用累差迭加法求通项【例3】 已知数列6,9,14,21,30,…,求此数列的通项解:∵a 2-a 1=3,a 3-a 2=5,a 4-a 3=7,…,a n -a n -1=2n -各式相加得a n -a 1=3+5+7+…+(2n -∴a n =n 2+5(n ∈N ).4.连乘法若数列{a n }能写成a n =a n -1+(n )(n ≥2)的形式,则可由a n =a n -1f(n ),a n -1=a n -2f(n -1),a n -2=an -3f(n -2),…,a 2=a 1f(2)连乘求得通项公式【例4】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S n =2)1(n a n + (n ∈N ),求{a n }的通项公式 解:∵2S n =(n +1)a n (n ∈N ),2S n -1=na n -1(n ≥2,n ∈N ),两式相减得2a n =(n +1)a n -na n -1,∴11-=-n n a a n n (n ≥2,n ∈N 于是有1212=a a ,2323=a a ,3434=a a ,…,11-=-n n a a n n (n ≥2,n ∈N ), 以上各式相乘,得a n =na 1=n (n ≥2,n ∈N ).又a =1,∴a n =n (n ∈N ).5.求解方程法若数列{a n }满足方程f(a n )=0时,可通过解方程的思想方法求得通项公式【例5】 已知函数f(x)=2x -2 -x ,数列{a n }满足f(log 2a n )=-2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由条件f(log 2a n )=2 log2an -2-an =-2n ,即n a a n n 21-=-∴an 2+2na n -1=0,又a n >0,∴a n =12+n -n .6.迭代法若数列{a n }满足a n =f(a n -1),则可通过迭代的方法求得通项公式 二、阅读材料 愚公的子子孙孙《愚公移山》中愚公说过这样一段话:“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愚公的话,不但表达了他移山的决心,而且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无穷数列,即他的子孙后代繁殖的数列设愚公的儿子,即第一代的人数为a 1;愚公的孙子,即第二代子孙的人数为a 2;孙子的儿子,即第三代子孙的人数为a 3;一般地,第n 代子孙的人数为a n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由正整数组成的无穷数列a 1,a 2,a 3,a n .(这个数列描述了愚公子孙生殖繁衍的“无穷无尽”的状态.这个数列的每一项显然都与它前面的项有关,但这种关系不是确定的关系,而具有随机性质.可惜我们没有任何资料来确定(1)的具体数字.如果愚公的时代人们也自觉地计划生育,例如,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假设愚公子孙们不能互相通婚),那么数列(1)就可成为递推数列:a n +1=2a n如果愚公有3个儿女,即a 1=3,就得到下面这个数列:3,6,12,24,48,96,(这个数列(3),就是一个满足a n +1=2a n 的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1.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从容说课本节课先由教师提供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数列的有关概念,再通过对数列的项数与项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探究,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最后师生共同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具准备 课件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学习;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 课本图211中的正方形数分别是多少?生 1,3,6,10,….师 图212中正方形数呢?生 1,4,9,16,25,….师 像这样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你能否再举一些?生 -1的正整数次幂:-1,1,-1,1,…;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1,1,1,….生 一些分数排成的一列数:32,154,356,638,9910,….推进新课 [合作探究] 折纸问题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张纸可以重复对折多少次?请同学们随便取一张纸试试(学生们兴趣一定很浓).生 一般折5、6次就不能折下去了,厚度太高了.师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设纸原来的厚度为1长度单位,面积为1面积单位,随依次折的次数,它的厚度和每层纸的面积依次怎样?生 随着对折数厚度依次为:2,4,8,16,…,256,…;随着对折数面积依次为21,41 ,81 ,161 ,…,2561 ,…. 生 对折8次以后,纸的厚度为原来的256倍,其面积为原来的分 1[]256式,再折下去太困难了.师 说得很好,随数学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思维会更加理性化.请同学们观察上面我们列出的这一列一列的数,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生 均是一列数.生 还有一定次序.师 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有一定次序的一列数. [教师精讲]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1)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2)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同学们能举例说明吗?生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2”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16”是这个数列中的第4项.3.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无穷数列.2)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常数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 33的六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 生 这六组数列分别是(1)递增数列,(2)递增数列,(3)常数数列,(4)递减数列,(5)摆动数列,(6)1.递增数列,2.递减数列. [知识拓展]师 你能说出上述数列①中的256是这数列的第多少项?能否写出它的第n 项? 生 256是这数列的第8项,我能写出它的第n 项,应为a n =2n . [合作探究]同学们看数列2,4,8,16,…,256,…①中项与项之间的对应关系,项 2 4 8 16 32↓ ↓ ↓ ↓ ↓序号 1 2 3 4 5 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生 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函数a n =f(n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反过来,对于函数y=f(x),如果f(i)(i=1、2、3、4…)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列f(1),f(2),f(3),…,f(n ),…. 师 说的很好.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题剖析]1.根据下面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写出前5项:(1)a n =1n n ;(2)a n =(-1)n ·n . 师 由通项公式定义可知,只要将通项公式中n 依次取1,2,3,4,5,即可得到数列的前5项.生 解:(1)n =1,2,3,4,5.a 1=21;a 2=32;a 3=43;a 4=54;a 5=65.(2)n =1,2,3,4,5.a 1=-1;a 2=2;a 3=-3;a 4=4;a 5=-5.师 好!就这样解.2.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3,5,7,9,11,…;(2)32,154,356,638,9910,…; (3)0,1,0,1,0,1,…;(4)1,3,3,5,5,7,7,9,9,…;(5)2,-6,12,-20,30,-42,….师 这里只给出数列的前几项的值,哪位同学能写出这些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生老师,我写好了!解:(1)a n =2n +1;(2)a n =)12)(12(2+-n n n ;(3)a n =2)1(1n -+; (4)将数列变形为1+0,2+1,3+0,4+1,5+0,6+1,7+0,8+1,…,∴a n =n +2)1(1n-+; (5)将数列变形为1×2,-2×3,3×4,-4×5,5×6,…,∴a n =(-1)n +1n (n +1).师 完全正确!这是由“数”给出数列的“式”的例子,解决的关键是要找出这列数呈现出的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再通过归纳写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合作探究]师 对于函数,我们可以根据其函数解析式画出其对应图象,看来,数列也可根据其通项公式来画出其对应图象,下面同学们练习画数列:4,5,6,7,8,9,10…;② 1,21 ,31 ,41 ,…③的图象. 生 根据这数列的通项公式画出数列②、③的图象为师 数列4,5,6,7,8,9,10,…②的图象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函数的图象有关? 生 与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y=x+3的图象有关.师 数列1,21 ,31 ,41 ,…③的图象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函数的图象有关? 生 与我们学过的反比例函数x y 1=的图象有关. 师 这两数列的图象有什么特点?生 其特点为:它们都是一群孤立的点.生 它们都位于y 轴的右侧,即特点为:它们都是一群孤立的,都位于y 轴的右侧的点. 本课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堂小结对于本节内容应着重掌握数列及有关定义,会根据通项公式求其任意一项,并会根据数列的前n 项求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布置作业课本第38页习题2.1 A 组第1题. 板书设计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 定义1.数列 例12.项3.一般形式 例2 函数定义4.通项公式5.有穷数列6.无穷数列备课资料一、备用例题1.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3,5,7;(2)515;414,313;2122222----; (3)211⨯-,321⨯- ,431⨯- ,541⨯-. 分析:(1)项:1=2×1-1 3=2×2-1 5=2×3-1 7=2×4-1↓ ↓ ↓ ↓序号: 1 2 3 4所以我们得到了a n =2n -1;(2)序号: 1 2 3 4↓ ↓ ↓ ↓项分母: 2=1+1 3=2+1 4=3+1 5=4+1↓ ↓ ↓ ↓项分子: 22-1=(1+1)2-1 32-1=(2+1)2-1 42-1=(3+1)2-1 52-1=(4+1)2-1所以我们得到了a n =1)1(2++n n 或1)2(+∙+n n n ; (3)序号: 1 2 3 4↓ ↓ ↓ ↓211⨯- 321⨯- 431⨯- 541⨯-↓ ↓ ↓ ↓)11(11+⨯- )12(21+⨯- )13(31+⨯- )14(41+⨯-所以我们得到了a n =-)1(1+⨯n n .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n 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0,1,0; 〔a n =2)1(11+-+n ,n ∈N *〕 (2)-32,83 ,154- ,245,356-; 〔a n =(-1)n ·1)1(12-++n n 〕 (3)7,77,777,7 777; 〔a n =97×(10n -1)〕(4)-1,7,-13,19,-25,31; 〔a n =(-1)n (6n -5)〕(5)23,45 ,169 ,25617. 〔a n =12212-+n n 〕 点评:上述两题都是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来写出这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来写出这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常可联想奇数、偶数、平方数、指数等等.遇到分数的时候,常可根据需要把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再来看看分子和分母中数的规律性,有时可直截了当地研究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3.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2n 2-n ,那么(A .30是数列{a n }的一项B .44是数列{a n }的一项C.66是数列{a n }的一项 D .90是数列{a n }的一项分析:注意到30,44,66,90均比较小,可以写出这个数列的前几项,如果这前几项中出现了这四个数中的某一个,则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若出现的数比较大,还可以用解方程求正整数解的方法加以解决 答案:点评:看一个数A 是不是数列{a n }中的某一项,实质上就是看能不能找出一个非零自然数n ,使得a n =A4.(链接探究题)假定有一张极薄的纸,厚度为2001就是每200张叠起来刚好为1 cm ,现在把这张纸裁一为二,叠起来,它的厚度记为a 1;再裁一为二,叠起来,它的厚度记为a 2,又裁一为二,叠起来,它的厚度记为a 3,这样一裁一叠,每次叠起来所得的厚度依次排列,就得到一个数列:a 1,a 2,a 3,…,a k你能求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吗?你知道a ,即裁了50次、叠了50次后的厚度是多少厘米吗?是否有10层楼高呢?答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002n , 裁了50次、叠了50次后的厚度是5 629 499 534 213.12 cm >56 294 995 km ,大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46倍 二、阅读材料 无法实现的奖赏相传古印度舍罕王朝有一位宰相叫达依尔,据说是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古印度的舍罕王学会了下国际象棋以后,非常激动,他要重赏他的宰相达依尔达依尔对他的国王说:陛下,我不要您的重赏,只要您按我下面的办法赏我一些麦粒就可以了:在我的棋盘上(它有64个格)第一格赏1粒,第二格赏2粒,第三格赏4粒,第四格赏8粒……依此类推每后一格的麦粒数都是前面一格的两倍.国王答应了达依尔的要求,但是几天以后他就发现事实上这是一个无法兑现的奖赏请问国王为什么不能兑现他的奖赏呢?2.1.2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从容说课这节课通过对数列通项公式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通过经历数列知识的感受及理解运用的过程,作好探究性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教学难点 理解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2.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数列知识的感受及理解运用的过程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等内容,哪位同学能谈一谈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生 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师 你能举例说明吗?生 如数列0,1,2,3,…的通项公式为a n =n -1(n ∈N *1,1,1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N *,1≤n 1,21 ,31 ,41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1 (n ∈N *[合作探究] 数列的表示方法师 通项公式是表示数列的很好的方法,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表示数列? 生 图象法,我们可仿照函数图象的画法画数列的图形.具体方法是以项数n 为横坐标,相应的项a n 为纵坐标,即以(n ,a n )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点(以前面提到的数列1, 21,31,41,…为例,作出一个数列的图象),所得的数列的图形是一群孤立的点,因为横坐标为正整数,所以这些点都在y 轴的右侧,而点的个数取决于数列的项数.从图象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列的项随项数由小到大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师 说得很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师下面我们来介绍数列的另一种表示方法:递推公式法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同时还要应用于生活,用其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同学们来看右下图:钢管堆放示意图(投影片).观察钢管堆放示意图,寻其规律,看看能否建立它的一些数学模型.生 模型一:自上而下第1层钢管数为4,即=第2层钢管数为5,即=第3层钢管数为6,即=第4层钢管数为7,即=第5层钢管数为8,即=第6层钢管数为9,即=第7层钢管数为10,即=若用a n 表示钢管数,n 表示层数,则可得出每一层的钢管数为一数列,且a n =n +3(1≤n ≤7). 师 同学们运用每一层的钢管数与其层数之间的对应规律建立了数列模型,这完全正确,运用这一关系,会很快捷地求出每一层的钢管数.这会给我们的统计与计算带来很多方便.让同学们继续看此图片,是否还有其他规律可循?(启发学生寻找规律生模型二:上下层之间的关系自上而下每一层的钢管数都比上一层钢管数多即a 1=4;a 2=5=4+1=a 1+1;a 3=6=5+1=a2依此类推:a n =a n -1+1(2≤n师 对于上述所求关系,同学们有什么样的理解生 若知其第1项,就可以求出第二项,以此类推,即可求出其他项师看来,这一关系也较为重要,我们把数列中具有这种递推关系的式子叫做递推公式 推进新课1.递推公式定义: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 n 与它的前一项a n -1(或前n 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注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如下列数字排列的一个数列:3,5,8,13,21,34,55,递推公式为:a 1=3,a 2=5,a n =a n -1+a n -2(3≤n2.数列可看作特殊的函数,其表示也应与函数的表示法有联系,函数的表示法有: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相对于数列来说也有相应的这几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 [例题剖析]【例1】 设数列{a n }满足1,11111>n a a a n n ⎪⎩⎪⎨⎧+==-.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师 分析:题中已给出{a n }的第1项即a 1=1,题目要求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因而只要再求出二到五项即可.这个递推公式:a n =1+11-n a 我们将如何应用呢生 这要将n 的值2和a 1=1代入这个递推公式计算就可求出第二项,然后依次这样进行就可以了师 请大家计算一下生 解:据题意可知:a 1=1,a 2=1+11a =2,a 3=1+21a =32,a 4=1+31a =35,a 5=58师 掌握递推公式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中的递推关系,同学们要注意探究和发现递推公式中的前项与后项,或前后几项之间的关系【例2】 已知a 1=2,a n +1=2a n ,写出前5项,并猜想an师 由例1的经验我们先求前5项生 前5项分别为2,4,8,16,师 对,下面来猜想第n 项生 由a 1=2,a 2=2×2=22,a 3=2×22=23观察可得,我猜想a n =2n师很好生 老师,本题若改为求a n 是否还可这样去解呢师 不能.必须有求解的过程生 老师,我由a n +1=2a n 变形可得a n =2a n -1,即21=-n n a a ,依次向下写,一直到第一项,然后将它们乘起来,就有⨯⨯⨯-----3221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1122-=n aa ,所以a n =a 1·2n -1=2n师 太妙了,真是求解的好方法.你所用的这种方法通常叫迭乘法,这种方法在已知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的问题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对应的还有迭加法 [知识拓展]已知a 1=2,a n +1=a n -4,求an师 此题与前例2比较,递推式中的运算改为了减法,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去求解呢 生1 写出:a 1=2,a 2=-2,a 3=-6,a 4=-10,观察可得:a n =2+(n -1)(n -4)=2-4(n -生2 他这种解法不行,因为不是猜出a n ,而是要求出a n我这样解:由a n +1-a n =-4依次向下写,一直到第一项,然后将它们加起来a n -a n -1=-a n -1-a n -2=-a n -2-a n -3=-)1(44a )112--=--=-+n a a a n ∴a n =2-4(n -师 好极了,真是触类旁通啊,这种方法也请同学们课后多体会[教师精讲](1)数列的递推公式是由初始值和相邻几项的递推关系确定的,如果只有递推关系而无初始值,那么这个数列是不能确定的例如,由数列{a n }中的递推公式a n +1=2a n +1无法写出数列{a n }中的任何一项,若又知a 1=1,则可以依次地写出a 2=3,a 3=7,a 4(2)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由递推公式可能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能求不出通项公式 [学生活动]根据各个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写出它的前五项,并归纳出通项公式.(投影片(1)a 1=0,a n +1=a n +(2n -1)(n ∈N );(2)a 1=1,a n +1=2+n n a a (n ∈N ); (3)a 1=3,a n +1=3a n -2(n ∈N(让学生思考一定时间后,请三位学生分别作答解:(1)a 1=0,a 2=1,a 3=4,a 4=9,a 5=16,∴a n =(n -1)2(2)a 1=1,a 2=32,a 3=21=42,a 4=52,a 5=31 =62,∴a n =12+n(3)a 1=3=1+2×30,a 2=7=1+2×31,a 3=19=1+2×32,a 4=55=1+2×33,a 5=163=1+2×34,∴a n =1+2·3 n -1注:不要求学生进行证明归纳出通项公式 [合作探究]一只猴子爬一个8级的梯子,每次可爬一级或上跃二级,最多能上跃起三级,从地面上到最上一级,你知道这只猴子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爬跃方式吗?析:这题是一道应用题,这里难在爬梯子有多种形式,到底是爬一级还是上跃二级等情况要分类考虑周到 爬一级梯子的方法只有一种爬一个二级梯子有两种,即一级一级爬是一种,还有一次爬二级,所以共有两种 若设爬一个n 级梯子的不同爬法有a n 种则a n =a n -1+a n -2+a n -3(n则得到a 1=1,a 2=2,a 3=4及a n =a n -1+a n -2+a n -3(n ≥4),就可以求得a 8课堂小结师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数列的另一种给出方法,即递推公式及其用法,要注意理解它与通项公式的区别,谁能说说?生 通项公式反映的是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而递推公式反映的是相邻两项(或n 项)之间的关系生 对于通项公式,只要将公式中的n 依次取1,2,3…,即可得到相应的项.而递推公式则要已知首项(或前n 项),才可求得其他的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布置作业课本第38页习题2.1A 组第4、6题预习内容:课本P 41~P 44板书设计一、定义二、例题讲解 小结:7.递推公式: 例通项公式与例2 递推公式区别备课资料一、备用习题1.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a 5=10,d =3,求a 10.解法一:设数列的首项为a 1,由a 5=a 1+4d 得a 1=-2,故而a 10=a 1+9d解法二:a 10=a 5+5d2.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a 5=10,a 12=31,求a 20,a n解法一:设{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则 ⎩⎨⎧=-=⇒⎩⎨⎧=+=+323111104111d a d a d a 因为a 20=a 1+19d =55,所以a n =a 1+(n -1)d =3n -解法二:因为a 12=a 5+7d ,所以d =3.所以得a 20=a 12+8d =55,a n =a 12+(n -12)d =3n -注:根据以上两个例题的解法二启发学生得出等差数列的变形公式:a n =a m +(n -m)d3.等差数列2,5,8,…,107共有多少项?解:由107=2+(n -1)×3得n引申:设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末项为a n ,公差为d ,则其项数11+-=d a a n n 这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又一变形公式 4.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 、b 、c 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试求出这个数列解法一:因为-1,a ,b ,c,7成等差数列,所以b 是数-1与数7的等差中项所以3271=+-=b .a 又是-1与3的等差中项,所以1231=+-=a又因为c 是3与7的等差中项,5273=+=c解法二:设a 1=-1,a 5=7,所以7=-1+(5-1)d ⇒d 则所求的数列为-1,1,3,5,5.在一次大型庆祝“申奥”成功的活动中,广场上正对着观礼台的场地上由近及远地竖立着“2008相聚北京”八块标语牌.每块牌子的高为2 m ,距离观礼台最近的标语牌与观礼台的距离为20 m.若一个人从观礼台上距离地面8 m 的高处能完整地看清这八块标语牌.问:最后一块“京”字标语牌与观礼台的距离至少要多少米?(结果精确到1米答案:最后一块“京”字标语牌与观礼台的距离至少要149米二、阅读材料等差数列的子数列问题从等差数列a 1,a 2,a 3,…,a n ,…中,选出一些项按原来的次序组成一个新的数列{b n },则称数列{b n }是数列{a n }的子数列.例如,数列2,4,6,8,…,2n ,…是数列1,2,3,…,n ,…的一个子数列子数列的概念虽然教材中没有讲,但我们仍可以遇到很多等差数列的子数列问题,在解此类问题时,需注意两点:其一,这些项是按什么“标准”选取出来的,不同的标准,选出来的子数列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要弄清这种“标准”的数学含义,并把它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其二,无论按何标准选取出来的子数列的项,都是原数列的一项,在这意义之下,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若原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f(n),子数列{b m}的通项公式为b m=g(m),则必存在n,m∈N*使得f(n)=g(m)成立【例1】已知一个无穷等差数列{a 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取出这数列中所有项数为7的倍数的各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各是多少?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分析:新数列{b n}是由原数列{a n}中的项数为7的倍数的各项组成的,因此,有b n=a7n,再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判定差b n+1-b n是否为与n无关的常数解:设新数列为{b n},依题意可知b n=a7n=a1+(7n-1)d=7dn+a1-d所以b n+1-b n=7d(n+1)+a1-d-7dn-a1+d=7d为常数所以新数列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7d,首项为a1+6d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选项的“标准”,即“项数为7的倍数”,于是得到了b n=a7n,进而得出新的数列{b n}的通项公式【例2】等差数列1 002,1 005,1 008,…,1 998中能被4整除的项共有多少项?并写出这些项按原来的次序组成的新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原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1 002+3(n-1),设数列中各数均为3的倍数,故数列中能被4整除的项必为12的倍数解:设原等差数列为{a n},则a n=1 002+3(n-1)=3n+999,此数列中各项均为3的倍数又依题意新数列是由原数列中能被4整除的各项组成的,所以新数列中的各项为12的倍数.设12k是新数列中的项,则1 002≤12k≤1 998,解得83.5≤k≤166.5,故k取84,85,86,…,166,即原数列中能被4整除的项共有83项这些项组成的新数列的通项公式为b n=12n+996(n∈N*,1≤n点评:本例还可以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先判断出新数列是以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再找出其首项为1 008,即可写出它的通项公式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从容说课本节课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根据这个公式去进行有关计算.可见本课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应用能力.结合本节课特点,宜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方法,即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概括——师生互动,形成概念——启发引导,演绎结论——拓展开放,巩固提高.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样数学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学会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教学设计 (2)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教学设计 (2)

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二章数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章主要目标为:1.认识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3.学习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重点•数列概念和性质;•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准备•课本: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工具:黑板、储物箱、幻灯片、计算器。

教学流程第一节:数列概念和性质1.引入:“你们都学过数列吗?有谁知道数列是什么?”听取学生回答。

2.展示数字序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数列。

3.解释数列概念、项、通项公式、公比、等差与等比数列等概念。

4.放映视频,展示数列的性质及其方法归纳。

5.向学生提问并演示数列中等差数列示例。

第二节:等差数列1.针对上节课的英文词汇表,宣传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

2.回顾等差数列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习惯和方法。

3.根据需求确定一组等差数列,将该数列作为样本,并要求学生自己选取10个成员进行计算及整理。

4.使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来计算样本的数列及整理的数据。

5.告诉学生还可以使用公差、项数等作为计算等差数列的需要。

第三节:等比数列1.针对这一节,告诉学生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

2.举例说明等比数列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进行自我理解和总结。

4.提供样品,让学生自主设定等比数列,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第四节:判断与提问1.回顾并体现数列相关内容的重点部分。

2.表明已经学完了数列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等差/等比数列的模型3.选择数列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并回答问题4.给出几道玩具问题形式的思考问题,并由学生进行解答并留下来。

课程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同学们掌握了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学会了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理解和运用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同时,他们还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对知识系统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他们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更加清晰,基础更加牢固。

本课程为高中学习的下一阶段打下基础,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初步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初步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初步教学案例教学案例: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初步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2. 能够运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一个有序的数列。

2. 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n,数列的第n项an可以表示为an = f(n),其中f(n)是一个函数。

3.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数列的前n项和Sn可以表示为Sn = a1 + a2 + ... + an,其中a1是数列的第一项,an是数列的第n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使学生对数列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新课:讲解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并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列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数列知识的应用能力。

3. 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数列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你对等差数列了解多少呢?这次为您整理了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全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全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三角形数:1,3,6,10,…正方形数:1,4,9,16,25,…Ⅱ.讲授新课⒈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31”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项 1 51413121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a n 1=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⒋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注意:⑴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上述数列④;⑵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它的通项公式可以是2)1(11+-+=n n a ,也可以是|21cos |π+=n a n . ⑶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 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数列的每一项.5.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定义域的函数()n a f n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教案
主题: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列的定义、常见数列的性质和求解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定义和简单性质,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数列的例子呢?
二、展示
1. 介绍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2. 介绍常见的数列及其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3. 分别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等。

三、练习
1. 练习一: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50,公差为2,求该数列的第10个项。

2. 练习二:已知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2,6,18,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3. 练习三:给出一个数列,让学生判断其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并求出其通项公式。

四、拓展
1.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更为复杂的数列形式,如递推数列、调和数列等。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巩固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总结
1. 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数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多进行数列相关练习和思考,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建模能力。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

2. 撰写一篇总结本课学习内容的感想。

以上为数列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n a a d n a a d d n a a d m n a a d n a a d a a mnn n m n n n n --=--=--=-+=-+==-+1;)1()()1(1111变式:推广:通项公式:递推关系:必修5 数列二、等差数列 知识要点1.数列的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ni i n n a a a a a S 1321 ⎩⎨⎧≥-==-2111n S S n S a n n n 2.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1(),(),,n n a dn a d a f n kn b k b =+-==+特征:即:为常数(),,n a kn b k b =+为常数⇔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3.等差中项:若c b a ,,成等差数列,则b 叫做c a 与的等差中项,且2ca b +=;c b a ,,是等差数列⇔c a b +=2. 4.前n 项和公式:2)(1n a a S n n +=; 2)1(1dn n na S n -+= 221(),()22n n d dS n a n S f n An Bn =+-==+特征:即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n a 的基本性质),,,(*∈N q p n m 其中⑴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反之不成立; ⑵d m n a a m n )(-=-; ⑶m n m n n a a a +-+=2;⑷n n n n n S S S S S 232,,--仍成等差数列. 6.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1n n a a d n N*+-=∈常数 ⇒{}na 是等差数列②中项法:()122n n n a a a n N *++=+∈⇒{}na 是等差数列③通项公式法:(),n a kn bk b =+为常数⇒{}na 是等差数列④前n 项和公式法:()2,n S An BnA B =+为常数⇒{}na 是等差数列【应用一】1.若a ≠ b ,数列a ,x 1,x 2,b 和数列a ,y 1,y 2,y 3,b 都是等差数列,则 =--1212y y x x ( )A .32B .43C .1D .342. 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4+a 5+a 6+a 7=450 ,则前9项和S 9= ( ) A.1620 B.810 C.900 D.6753. 在-1和8之间插入两个数a ,b ,使这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则 ( )A. a =2,b =5B. a =-2,b =5C. a =2,b =-5D. a =-2,b =-54. 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 ( ) A.d >83 B.d >3 C.83≤d <3 D.83<d ≤3 5.等差数列}{n a 共有n 2项,其中奇数项的和为90,偶数项的和为72,且3312-=-a a n ,则该数列的公差为 ( )A .3B .-3C .-2D .-16. 等差数列{a n }中,a 1=-5,它的前11项的平均值是5,若从中抽取1项,余下的10项的平均值是4,则抽取的是 ( ) A.a 11B.a 10C.a 9D.a 87. 设函数f (x )满足f (n +1)=2)(2n n f +(n ∈N *)且f (1)=2,则f (20)为 ( ) A. 95B. 97C. 105D. 1928.已知无穷等差数列{a n },前n 项和S n 中,S 6 <S 7 ,且S 7 >S 8 ,则 ( ) A .在数列{a n }中a 7 最大B .在数列{a n }中,a 3 或a 4 最大C .前三项之和S 3 必与前11项之和S 11 相等D .当n ≥8时,a n <09. 集合{}*6,,且60M m m n n N m ==∈<中所有元素的和等于_________.10、在等差数列{}n a 中,37104118,14.a a a a a +-=-=- 记123n n S a a a a =++++,则13S =_____.11、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79416,1a a a +==,则16a 的值是 . 12. (1)在等差数列{}n a 中,71,83d a =-=,求n a 和n S ; (2)等差数列{}n a 中,4a =14,前10项和18510=S .求n a ;13. 一个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 n },如果它的前三项之和与前11项之和相等,那么该数列的前多少项和最大?14. 数列{a n }中,18a =,42a =,且满足2120n n n a a a ++-+=,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12||||||n n S a a a =+++,求n S .15.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a n +2S n ·S n -1=0(n ≥2),a 1=21. (1)求证:{nS 1}是等差数列;(2)求a n 的表达式; (3)若b n =2(1-n )a n (n ≥2),求证:b 22+b 32+…+b n 2<1.【应用二】1.等差数列{}n a 中,()46810129111120,3a a a a a a a ++++=-则的值为A .14B .15C .16D .172.等差数列{}n a 中,12910S S a =>,,则前 项的和最大.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10项和为100,前100项和为10,则前110项和为 . 4.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001213123<>=S S a ,,.①求出公差d 的范围;②指出1221S S S ,,,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5、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79412161a a a a +==,,则等于( )A .15B .30C .31D .646、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971043014S S S S ,则,=-== .7、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18521221a a a a S ,则 .8.甲、乙两物体分别从相距70m 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甲第一分钟走2m ,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m ,乙每分钟走5m ,①甲、乙开始运动后几分钟相遇? ②如果甲、乙到对方起点后立即折返,甲继续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m ,乙继续每分钟走5m ,那么,开始运动几分钟后第二次相遇?9.已知数列{}n a 中,,31=a 前n 项和1)1)(1(21-++=n n a n S . ①求证: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②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③设数列⎭⎬⎫⎩⎨⎧+11n n a a 的前n 项和为n T ,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M T n ≤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 若存在,求M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三、等比数列 知识要点1.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记为()0q q ≠,.2. 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mn m n n n n n q a a q a a qa a --+⋅=⋅==推广:通项公式:递推关系:111 3. 等比中项:若三个数c b a ,,成等比数列,则称b 为a 与c的等比中项,且b =2b ac =注:是c b a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 前n 项和公式)1(11)1()1(111≠⎪⎩⎪⎨⎧--=--==q q qa a qq a q na S n nn5. 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N q p n m 其中①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反之不成立! ②)(2*+--∈⋅==N n a a a a a qm n m n n mn mn , ③{}n a 为等比数列,则下标成等差数列的对应项成等比数列.④若项数为()*2n n N ∈,则S q S =偶奇.⑤nn m n m S S q S +=+⋅.⑥ ,,,时,n n n n n S S S S S q 2321---≠仍成等比数列. 6.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转化 ①{}n a 是等差数列⇔{})10(≠>c c cna ,是等比数列;②{}n a 是正项等比数列⇔{})10(log ≠>c c a n c ,是等差数列;③{}n a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n a 是各项不为零的常数列. 7. 等比数列的判定法 ①定义法:()1n na q a +=⇒常数{}n a 为等比数列; ②中项法:()2120n n n n a a a a ++=⋅≠⇒{}n a 为等比数列;③通项公式法:(),nn a k qk q =⋅⇒为常数{}na 为等比数列;④前n 项和法:()()1,nn S k q k q =-⇒为常数{}na 为等比数列.【性质运用】1.4710310()22222n f n +=+++++设 ()()()n N f n *∈,则等于1342222(81)(81)(81)(81)7777n n n n A B C D +++----....2.已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且===m m m S S S 323010,则, . 3.在等比数列{}n a 中,143613233+>==+n n a a a a a a ,,. ①求n a ,②若n n n T a a a T 求,lg lg lg 21+++= .4.{a n }是等比数列,下面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 ①{a n 2}也是等比数列;②{ca n }(c ≠0)也是等比数列;③{na 1}也是等比数列;④{ln a n }也是等比数列. A .4 B .3 C .2D .15.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9 =-2,则此数列前17项之积为 ( ) A .216B .-216C .217D .-2176.在等比数列{a n }中,如果a 6=6,a 9=9,那么a 3等于 ( )A .4B .23 C .916 D .27.若两数的等差中项为6,等比中项为5,则以这两数为两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 )A .x 2-6x +25=0B .x 2+12x +25=0 C .x 2+6x -25=0 D .x 2-12x +25=08.某工厂去年总产a ,计划今后5年内每一年比上一年增长10%,这5年的最后一年该厂的总产值是 ( )A .1.1 4a B .1.1 5a C .1.1 6a D .(1+1.1 5)a9.已知各项为正的等比数列的前5项之和为3,前15项之和为39,则该数列的前10项之和为( )A .32B .313C .12D .1510.某厂2001年12月份产值计划为当年1月份产值的n 倍,则该厂2001年度产值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 )A .11nB .11nC .112-nD .111-n1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k ·3n+1,则k 的值为 ( )A .全体实数B .-1C .1D .312.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1=23,a 4=12,则q =_____ ____,a n =____ ____.13.在等比数列{a n}中,a n>0,且a n+2=a n+a n+1,则该数列的公比q= ___.14.已知数列满足a1=1,a n+1=2a n+1 (n∈N*).(1)求证数列{a n+1}是等比数列;(2)求{a n}的通项公式.15.在等比数列{a n}中,已知对n∈N*,a1+a2+…+a n=2n-1,求a12+a22+…+a n2.16.在等比数列{a n}中,已知S n=48,S2n=60,求S3n.17.求和:S n=1+3x+5x2+7x3+…+(2n-1)x n-1 (x≠0).18.在等比数列{a n}中,a1+a n=66,a2·a n-1=128,且前n项和S n=126,求n及公比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