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境 造 成 严 重 破 坏 。 一 方 面 , 资 源 的过 分 依 赖 , 多 生 态 系 对 很 统 功 能 遭 到 严 重 破 坏 。 广 大农 村 地 区 以破 坏 环 境 、 耗 资 在 消 源 来 换 取 粮 食 产 量 的 做 法 仍 然 存 在 , 民 对 资 源 的 依 赖 性 农
20 0 8年 第 6期
( 第5 总 4期 )
理 论 观 察
Th or tc 0b e v ton e e i sr ai
N o. 2 0 6, 0 8
Se i lNo 54 ra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谭卫国
( 川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成 都 四 606) 10 4
方 面进 行 解 决 。
[ 键 词 ] 农 村 建设 ; 态 文 明 ; 态环 境 关 新 生 生 [ 图分 类 号 ] 2 9 2[ 献 标 识 码 ] [ 章 编 号 30 9 2 3 (0 8 0 -O 7 一O 中 G 4. 文 A 文 1 0 - 24 20 )6 O 5 3
党 的 十 七 大 明 确 提 出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新 要 求 ——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生 态 文 明 是 指 人 类 遵 循 人 、 自然 、 会 和 谐 社 发 展 这 一 客 观 规 律 而 取 得 的 物 质 与 精 神 成 果 的 总 和 ; 指 是 以人 与 自然 、 与人 、 与社 会 和 谐 共 生 、 人 人 良性 循 环 、 面 发 全 展 、 续 繁 荣 为 基 本 宗 旨 的 文 化 伦 理 形 态 。 在 新 农 村 建 设 持 中 , 有 处 理 好 人 与 自 然 的 关 系 , 行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 能 只 进 才
加强乡镇生态建设 提升农村生态文明
f b p ri s h o e met rai t n c od ai e end pr e t te h l t nf c a o l b rt nw r ta o , r p n h j . e s e vr na ognz i , o ri t n t e e at n , o w u t t nc l o i oks ut n po t g eo stt g n l ao n obw m s h w eo l u i oa ao i i m i
ce t r r e l. i a e c s so h au a o dio r u g la t c lgc nvrn e , o ile o o ,hest to oad tie raewo ko d ry Th sp p rf u e nt en tr lc n t n ao nd o i aln oo ia e io m nts ca c n my t i e l uaint d eald o
( . Ⅱ lu Sc y n i n e tl o i r g t i , n r n oi 6 6 0 2H oro o ng vrm n, n r n oi 6 6 0 1 £ , n t e vr m na m nt i a o I e g l 1 2 5 . a w en e t n eMo g l 1 2 5 ) z T i o o n s t n n Mo a at o [ a
Ab tac : h eui l c n w, c lgc l eo re lpeev dhorotw , ic u c igb i ign t n l clgclo n ic s r tT eba t u e e e oo ia suc s l rsre a a o n s el n hn ul n ai a ooia w ss e f s r we n a d o e t n
新农村建设应注重生态文明
新农村建设应注重生态文明邹维平(河南省中共鹤壁市委党校,河南鹤壁456600)[摘要]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单单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谓新农村,应体现在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上。
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随着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农民的居住环境有所改观,但农村环境形势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乡镇企业的污染不断加重有些企业负责人环保意识淡薄,偷排、超排现象时有发生。
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三废”(废渣、废液、废气)排放量大,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如果不能对乡镇企业进行科学规划,严格依法管理,其污染将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
(二)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首先是化肥、农药污染。
近年来,农民群众为了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由于缺少农业科技知识,使用不当,使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很低。
大部分残留在土壤、水体、农作物及大气中,既造成了环境污染,也给人与牲畜造成了危害。
其次是养殖业污染。
随着家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随意露天堆积,导致有害病毒扩散和传播,成为疾病增多和一些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根源,直接威胁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日常生活对农村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长期以来村寨建设无规划,村寨中无公厕、道路缺少硬化、畜禽散养、农家肥和废弃物乱堆乱放、人畜居住混杂、生产生活废水随意排放等问题依然普遍。
农村水体污染表现尤为突出,有些村庄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三污合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和用于农田灌溉,严重威胁着村民身体健康和农作物安全。
(四)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我国农村很多地方,能源利用主要是薪材和煤炭,液化气、沼气、电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
这样既浪费木材,破坏植被,也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威胁群众身体健康。
同时,随意焚烧秸秆、稻草等农作物现象屡禁不止,很好的农作物资源就这样付之一举,丝毫没有充分利用,相反却污染环境,造成事故。
新农村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治理
新农村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治理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方式滞后等。
为了实现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
2.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现有农村生产方式的一次革命,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通过推进农业绿色化、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可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
3. 推进农业绿色化农业绿色化是实现农村生态文明的基础。
我们需要倡导农民采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方式、合理使用农药、垃圾分类等措施,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生态修复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管理,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修复力度,恢复湿地、退化林地等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5. 资源循环利用农村是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推进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田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6. 优化乡村治理机制乡村治理是保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 推进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推动农民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推动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 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为了保障农村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监测、执法力度,重点监控农村饮用水安全、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9. 加强农民教育与培训农村发展离不开农民的素质提升。
我们需要加强农民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关 键词 : 社会主义 :过 程 中存 在 的问题
1 . 1 农村生态环境 问题 。步入 2 1 世纪 , 城市化 向农村地区 的进程 片 , 或者利用宣传栏进行宣传教育。 逐渐加快 , 导致农村地 区的污染源大 幅度增加 。在农村经济发展 2 .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合理建设新型农 村社 区。由于大部分 的过程 中, 非农村产业 占农村经济总额 的 比例越来越 大 , 究其原 农村地 区的基础设 备建设 比较落 后 , 甚 至近乎空 白, 造 成农 村 的 因, 一些依赖廉价劳 动力或者 占地 面积广的工厂 和企业 , 逐渐 向 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随地倾倒 , 卫生较为混乱 的现象 。加强农村 农村地 区转移聚集 。这些 以粗放经营为主的工厂和乡镇 企业 , 大 基础设施建设 , 既是农 村城镇化发展 的条件 , 也是新农 村生态文 多工艺陈 旧、 技术落后 , 并且消耗的能源和资源较多 , 对农村地 区 明建设 的要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 , 建 的生态环境 造成恶劣 的影 响 , 不仅 污染水源和 土壤 , 还 排放 出大 设系统 的排污设施 , 统一收集生 活污水和牲畜 的粪水 ; 建立垃圾 量 的工业固体废物 , 占用和损毁大面积的农 田。 其次 , 农民们过度 池 , 规范生活垃圾 的倾 倒。村委可 以发动农村居民定期清理村道 ,
于 生 态 文 明建 设 向 农 村地 区推 进 . 实现 农村 地 区 可持 续发 展 具有 重 大现 实意 义 。 " 3前 , - 由于 经 济 化逐 渐 向 农村 地 区
推进 . 我 国农 村 的 生 态环 境 问题 日益 突 出。 要 实 现人 与 自 然的和谐发展 , 在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的 过 程 中 , 推 动 农 村 生 态文 明 建设 是 时代 发 展 的要 求
申论范文: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3篇
申论范文: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3篇申论范文: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1申论范文: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已经成为当下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加大治理力度。
农村地区往往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治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进行惩罚,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的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依托于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生产活动不可持续。
因此,要加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推进科技创新,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等,优化土地利用和养殖模式,加强农村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知识的普及,从源头上减轻农村生态破坏。
第三,注重城乡协调发展。
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要素逐渐交流、融合和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城乡协调发展,同时保障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安全,避免城市化过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落实城市与农村资源协调利用、生态环境整体规划。
这样,才能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过程中的多个方面,需要从治理、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等各个层面来实现。
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在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治理、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三个关键方面。
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惩罚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同时弘扬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推进科技创新,改善农村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保障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安全。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JIANGXI AGRICULTURE72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文/熊元靖(信阳农林学院 464000)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具有特殊意义。
我国重视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因为它有利于提升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农业发展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态文明; 现代化建设随着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大威胁,人类过度地使用资源和浪费资源,给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不能放在经济建设之后,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观念。
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并且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农村的土地面积也较大,若是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搞好,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1]。
该文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出发,提出了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推动新农村地区生态文明的进步和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1.1 农村环保投入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和人民大都把环保的治理放在了城市地区,忽视了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农村地区。
此外,我国财政资金在城市环保方面的投入都是比较大的,不断地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加大投入,但却没有顾及到农村地区的生态投入,致使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农村地区的道路建设、“一池三改”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2]。
而对农村地区环保投入不足,对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分不利的,延缓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步伐。
1.2 新农村地区的环保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环保体系有待健全 我国自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后,还有针对性地针对一些环境问题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集中起来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法律体系。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农村污染治理、乡村旅游开发、农村生活方式等角度展开讨论,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匮乏,农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受到冲击。
同时,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不平衡现象。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解决方法:应加强城乡规划协调,合理调配资源,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同时,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鼓励农民发展适宜当地的特色产业,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发展。
二、资源环境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加。
城市工业和居民用地的扩张导致农用地减少,农田资源难以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
同时,工业废水、农药农业用药等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这些问题都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解决方法:应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农田保护力度,保护好每一块耕地。
同时,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动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升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共同参与农村环境治理。
三、农村污染治理农村污染治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随着农村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的加剧,农村水质、空气质量遭受严重破坏,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威胁。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解决方法:应加大对农村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应推广农村环保技术,促进农村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鼓励农民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利用,减少农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措施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措施。
一、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与治理通过建设农村环境监测站点,开展环境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治理成果的评估与监督。
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农民垃圾分类意识。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推广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对农村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建立农村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农村地下水开采量,避免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
四、发展可持续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品质。
通过合理的农田规划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设立农村生态保护区,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保护。
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
六、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和太阳能等。
加大对农村清洁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减少农村地区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对农村居民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八、促进农村环境保护法规制定与执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大对农村环境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
加强环保执法力量,确保各项环保政策有效实施。
九、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农村环境数据和治理成果。
增强社会监督力量,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化和公正性。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和谐 , 发展就不能持续 , 人类就会失去 自然生态的支持作 用, 实现生态文明发展必须改变发展方式, 给予 自然生态 发展补偿 , 维护其稳定平衡 , 走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的发
展 道路 。生 态文 明的可 持续 性在于 得到 了 自然生 态持续
收稿 日期: 0 — 2 3 2 8 1—0 0 作者简介 : 黄和文(9 5 ) 男 , , 16 一 ,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江西农 业学报
2 0 2 ( ) 10~1 3 09,1 3 :8 8
A t r u ua in x eaAgi h reJa g i c
加 强 生态 文 明建设
促 进农 村可 持 续发 展
黄和文
( 南京农业大学 2 学院 , 1 2 江苏 南京 20 4 ) 10 2
摘
要: 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趋 势 , 具有丰 富的科 学发展 蕴涵。加 强生 态文明建设是对社 会发展规律 的 自觉顺
3 期
黄和文 : 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11 8
稳定的发展支持 , 人类生活 的负载没有超过 自然的承载
可持续发展内涵 , 其文明理念、 生活组成和文化表征都有
着显著的可持续发展特性 , 生态文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方式, 生态文明的发展路径是和谐发展 、 全面发 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 。 2 11 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 生态文 明保有了全面的先
园呈现 出一派 和谐景 致 。
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贯彻 ,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全面
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七届三 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 中央关
12 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导向 .
生态文明有着丰富的
新农村发展中的乡村生态建设
新农村发展中的乡村生态建设在当今社会,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乡村生态建设作为新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一、乡村环境保护乡村生态建设首要任务是保护乡村环境。
对于乡村环境的保护,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合理规划农田和林地,加强生活垃圾处理等。
只有保护好乡村环境,才能保证人们健康的居住环境。
二、生态乡村规划生态乡村规划是乡村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让乡村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规划中还需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新农村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乡村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为乡村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四、推进农村绿色能源农村绿色能源是乡村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发展绿色能源还可以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是促进乡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开发和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到乡村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生态旅游还可以让游客更加了解乡村的文化和传统,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六、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推动乡村环境的改善。
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七、推动乡村垃圾分类乡村垃圾分类是乡村生态建设中的一项必要工作。
通过推动乡村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可以有效减少生活垃圾对乡村环境的污染。
同时,垃圾分类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的浪费。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关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还事关整个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新农村建设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投入和关注,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力度,推动了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其次,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
新农村建设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同时也需要农村居民自觉地维护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只有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生态理念。
传统的农村建设往往是为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进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而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更多地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第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规的完善。
要更加注重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强化农村环境监管力度,加大对乡村环境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五,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加强科技支撑。
尽管新农村建设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支撑,但是科技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只有依靠科技手段,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各种难题。
第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农民的参与。
农村居民是农村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只有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自觉地维护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第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能脱离农业生产,只有在农业生产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也需要引入市场机制。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浙北尚书圩村为例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问题与对策作者:刘文佳来源:《求知》 2017年第10期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也给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迫切。
而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和“美丽乡村”战略的实施,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机遇。
近年来,天津市正以美丽天津建设为引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导向,以村庄基础设施“六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六有”完善提升为内容积极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巩固提升清洁村庄建设成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一、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1.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其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生态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说,农村与城市的生态环境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割的。
所以,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要,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同时,建设美丽天津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天津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战略抉择。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直接关系到美丽中国、美丽天津建设美好愿景能否实现。
2.农村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改革事业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
事实证明,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不顾环境代价,是一种因小失大的短视行为。
片面坚持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最终会严重影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所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已成为近些年来人们的共同愿望。
而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实现科学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只有农村实现了科学发展,才能为整个国家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尊重农村发展规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范围内开展生产活动,决不逾越自然环境的底线。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文明与乡村治理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文明与乡村治理1.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的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2.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是实现农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发展绿色、有机、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此外,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多元收入来源,也是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3. 生态旅游与农村治理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农村治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开展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规范管理,严控资源开发,保护农村文化遗产,促进乡村社会稳定发展。
4. 建设生态农村与农村治理建设生态农村是推动农村治理的重要举措。
通过生态农田建设,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引进新型农村供水、污水处理设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同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提高农村垃圾处理、耕地保护等能力,实现农村生态与治理的良性循环。
5. 农村产权改革与乡村治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清晰确立农民土地、林地、水资源的产权,促进农村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民积极性。
此外,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加强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6. 健全农村法治与乡村治理健全农村法治是落实乡村治理的重要保障。
加强农村法规建设,完善乡村冲突调解机制,规范农村土地交易等行为,构建良好的乡村法治环境。
同时,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增强合法权益保护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7. 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与乡村治理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是实现乡村治理的重要支撑。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 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农村基层党建是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保证。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的不断扩张,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
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方案。
一、农村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教育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村环境教育能够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
二、全面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宣讲会、培训班等,让农民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亲身感受到环境保护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
三、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例如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村污水处理与垃圾处理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关键措施。
可以在农村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引导农民合理处理污水和垃圾,降低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五、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修建水库、水渠和灌溉设施,提高农业耕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村的水资源。
六、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通过定期对农村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
七、加强农村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依法惩治农村环境污染行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要加强对农村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
八、加强环境教育与农业技术培训的结合将环境教育与农业技术培训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培训农民的环保知识和农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的生产力丧失,农田荒废,土地资源遭到破坏,水质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它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增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四、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
通过推动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减少农业的环境污染,保护农田和水源,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五、推动农村能源的可再生利用农村能源的可再生利用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
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平衡。
七、推进农村低碳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推进农村低碳发展。
通过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农村的碳足迹。
八、加强农村环境意识教育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农民。
因此,加强农村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九、提升农村生态建设的管理能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广大农民,需要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农村生态建设的管理能力。
十、总结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使农村成为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地方。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
乡村振兴是中国实施的重大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乡村振兴必须注重生态保护。
农村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保护好乡村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质量等自然资源,确保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
只有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基础条件,只有在优质的生态环境中,人们才能健康生活、安居乐业。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能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和游客到乡村旅游、定居,推动乡村发展。
因此,乡村振兴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符合生态环境特点的发展规划,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此外,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还可以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破坏较大,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则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和支持农村产业向生态产业转型,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发展生态产业,不仅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总的来说,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行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循环。
只有坚持生态环境优先、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使乡村振兴取得长久有效的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生态文明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生态文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关乎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目标、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生态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新时代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再次,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和乡土风貌,促进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农村。
具体目标包括:保护和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促进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乡村文化底蕴。
三、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为了实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其次,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
再次,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倡导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民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再次,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一些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冲击。
五、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其次,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优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
再次,鼓励和支持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
浅析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析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 山
( 青海民族 大学 政 治学院, 青海
摘
西宁 8 0 0 ) 1 0 7
要: 生态文明是人 类发展 的必 由之路 , 建设 生态
的生产发展 、生活构造 和环境 组成等都有特殊 的要 求。在新农村建设 实践 中顺应 生态- q 发展 趋势并作 出相应 的发展调  ̄ l . -
着全面 的要求 .其 中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农村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要求 , 也是生 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
其二 , 态文 明即生态环境文 明, 生 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 物质世界 的同时 , 不断克服改造过程 中的负面效应 . 积极改 善人与 自然 、 人与人的关系 , 建设有序 的生态 运行 机制和 良
息化 的知识 经济时代 。 同时也是 一个物态 、 生态 平衡 , 会 社
可持续 生存 与发展 , 心态健康 、 人们 和谐 、 的文明社会 平衡
处境 , 实现全面小 康 。 也就 是使人 与 自然保持 和谐关 系 , 改 变农 村发展的落后 基础条件和环境状 况 ,加强环境保护建 设 和基础设施建设 , 这是实现农村持续发展 的基 础条 件。 传
好的生态环境 所取得 的物质 、 神 、 度方面成果 的总 和。 精 制 生态文明包括较 强的生态 意识 、 良好的生态环境 、 可持续 的
而构建生态农村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
要求 。 农村 的基础条 件差 , 这制约 了农 村的发展 , 也极 大地 限制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长期以来在 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 的投 入不足 ,导致农村 地区环境设施欠缺 和基 础设 施破旧 老化 , 既影响农 村地区和农业产业 的发展 , 使农 民的生活环 境不 断恶化 , 限制 生态 文明建设 . 也 使生态文 明发展受 到极 大影 响。 新农 村建设 就是 要使农 民从 根本上 摆脱 生活 的被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6期理论观察N o .6,2008 (总第54期)T heo retic O b servati onSerial N o .54 [收稿日期]2008-11-16[作者简介]谭卫国(1985—),男,湖北恩施人。
2008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方政府管理和服务型政府研究。
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谭卫国(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 610064)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不仅是农村经济要得到新的发展,农民生活要实现真正的富裕,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体制得到完善,生态意识得到提高。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生态意识薄弱、生态制度缺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生态问题。
为此,必须从转变生产方式、合理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增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以及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解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 2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6-0075-0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然而在以前进行的新农村建设中往往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生态问题。
因此,研究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一)农民的生态意识薄弱,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落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但农民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却相对落后。
主要表现为:一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
“以粮为纲”的传统格局,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以及“种粮为糊口,养鸡换油盐,养猪备过年”的传统思想在农村仍然存在。
二是故土难离的思想根深蒂固。
广大农村仍滞留有近1 3的富余劳动力,这就造成了农村土地对农民实际承载量严重不足。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近年来畸形消费愈演愈烈,对物质的过度追求,物质攀比而造成功利、浮躁的心态,广大农民不堪重负。
〔1〕一些地方攀比修造坟墓,甚至出现豪华的活人墓,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也占用了大量耕地,造成了严重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这种落后的观念和意识使当地的林业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二)广大农村地区生态制度缺失。
首先,我国已颁布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有些法律、法规是在计划经济体现下制定出来的,其中有不少条文和规定已不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情况。
另外在农村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我国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法律空白。
其次,政府监督机制缺乏。
各基层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面,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关注较少。
各县区直属部门及乡镇没有明确分管环境保护的专门领导,少数乡镇一级设置有环保办公室、环保助理、环保员等,但他们多数是兼职,对于农业生态保护、监督涉及较少。
(三)农民过分依赖资源、化肥和农药等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一方面,对资源的过分依赖,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破坏。
在广大农村地区以破坏环境、消耗资源来换取粮食产量的做法仍然存在,农民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大,其结果造成我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超载放牧极其严重。
另一方面,农民过分依赖化肥、农药。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每年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广大农村地区,化肥、农药的使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57—要途径,但是有效利用率低,导致很多有害的化学成分残留在土地中而破坏土质,加上优质水源越来越少,一些地区农田污水灌溉、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民增收,破坏生态环境。
〔2〕(四)污染大、能耗大的企业向广大农村地区聚集使农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0万亩。
这部分乡镇企业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不仅数量众多、布局混乱、工艺成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和资源消耗高,而且治理困难,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得污染危害非常突出。
这些企业的存在虽然在短期内可以给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就长远而言,则会对农村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危害。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原因分析(一)农业生产力低下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后的根本原因。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低下,大多数地区农业生产仍然靠的是最原始的人力,机械化程度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就越大,增产增收往往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
同时,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资源污染最为重要的来源。
由于面源污染难以有效控制,会造成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使之失去生产和生活的使用价值,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因此逐渐显现出来。
面源污染还造成地下水污染甚至食品污染。
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都构成严重的危害。
(二)农民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缺乏相应的科技知识和生态意识是造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后的主观原因。
首先,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反自然”或“人统治自然”的错误观念,人类陷入以自己为中心主义的思想桎梏之中。
农民对农村环境价值认识不深,毁林开荒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相当普遍。
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相当大,把自己的生存方式同环境保护相对立起来,缺乏生态意识。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知识水平发展不协调。
在中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由于农民缺乏相应的科技文化知识,在农业生产中仍然用着最原始的生产方式,以增加对化肥、农药的使用作为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以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作为提高产量的主要方式。
〔4〕(三)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聚集是农村生态问题产生的外部原因。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下,基层政府把招商引资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同时GD P的增长也成为对官员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在这种体制下一些在城市生存不下去的有严重污染的企业纷纷向农村聚集。
据统计:目前,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例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这种只注重短期收益,忽视长期效益的做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5〕(四)环境治理经费主要是来自政府,农村环境治理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生态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
政府对环保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活及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够。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对政府的税收直接影响不大,政府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治理农村环境。
当地政府即使有资金,也会投入到急需的或者是能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项目上。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环境治理除了一些经济比较好的农村地区能自筹资金进行环境治理外,大多数农村环境治理的经费严重不足。
(五)生态环境保障体制不完善,环境立法缺位、环境管理机构匮乏是农村生态问题产生的体制原因。
首先,法律规范上,除了少数政府规章外,现行法律对农村污染防治立法少,对政府在农村污染防治中的组织和管理责任,也无任何规定。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存在法律缺位,政府对农村环境质量缺乏监测手段、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考核制度,没有农村环境监测指标和公示制度。
其次,缺乏环境保护机构,基层政府没有明确分管环境保护的领导,少数乡镇设置有环保办公室、环保助理、环保员等,但多数兼职,对于农村生活和农业环境,按照现行的监管体系,环保工作分散在各个相关部门,如林业局、农业局、城管办、交通局及水利部门等,部门利益不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执法管理网络,导致“多头管理”。
从环保机构来看,其隶属关系复杂,有的独立,有的挂靠在建设局或其他部门,因而不能很好的贯彻实施环保法规、政策,缺乏针对各地农村行之有效的具体规定,许多工作难于落到实处。
三、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一)转变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以科技为导向,积极推进农村农业的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把新农村建设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要抓紧完善农村环境经济政策体系,鼓励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农村清洁能源、有机肥生产等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
首先,现代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保障,能保证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集约化经营是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技术措施和劳动力,精耕细作,努力从单位土地面积上产出较多的农产品,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可以合理、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调整生产结构,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从而走出一条速度和效益并重的发展路子。
农业产业化就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保证农作物质量的同时,在企业和政府的帮助下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其次,转变生产方式还要在农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给广大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增收。
(二)合理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城镇化是农村生态环境减压的有效途径。
传统农业过分依赖资源、能源,从而导致环境超载,引发、加重生态环境问题。
因而,需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引导农村人口进行产业及空间转移,从而减轻对资源的依赖性。
在农村地区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
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67—卫生。
污水、垃圾治理是实现“村容整洁”、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的有效途径。
各地应在政府提供必要支持的同时,广泛动员农民自主参与,投工投劳整治排水沟渠、修建垃圾池、改建栅格式化粪池以及参与相关的维护管理工作,进行宅前院后排水边沟整治与垃圾清理,使污水能够由农户汇集到主要沟渠、垃圾能够由农户集中到垃圾池。
合理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有利于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加强环保宣传工作,倡导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