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高三地理 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1*4=44分读“四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率历史及预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图X20-61.1950年以来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日本D.美国2.下列措施与抑制人口老龄化无关的是()A.倡导适龄妇女生育B.鼓励外来移民C.推迟退休年龄D.增加儿童抚养补贴2010年11月,我国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题。
3.通过人口普查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人口数量②人口年龄构成③人口合理容量④城市化水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
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
图X20-2为“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第4题。
图X20-2 4.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自然资源B.科技水平C.地区开放程度D.生活消费水平[2011·江苏卷]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5~6题。
图8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6. 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据图判断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的可能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6章检测 人口与环境(含答案)

第六章检测人口与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广西柳州检测)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公布。
截至2020年11月,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0.5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此外,我国约4.9276亿人“人户分离”(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离)。
据此完成第1~3题。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为()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的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①扩大城市规模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③大量接纳海外移民④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3个子女的生育政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我国出现大量人口“人户分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之间()A.文化观念差异大B.经济发展不平衡C.环境质量高低悬殊D.资源能源禀赋不同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国土面积C.土壤肥力D.水资源数量5.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是()A.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B.开垦草地C.保护野生动植物D.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新疆和田地区年均降水量为33毫米,年均蒸发量为2600毫米。
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人口数量为50万,耕地面积为126000公顷。
2016年该地区人口数量为244.98万,耕地面积大约为260760公顷。
读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完成第6~7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闯关检测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读“2010年中国各省区老龄人口(≥65岁)比重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老龄化越严重B.老龄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C.老年人口比重总体上东部大于西部D.人口密度越大,老龄化越严重答案 C 据图分析可知,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总体上东部大于西部,但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老龄化越严重;人口密度和老龄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广东省老年人口比重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多B.人口出生率高C.医疗水平高D.人口增长率低答案 A 据图分析可知,广东省人口老龄化问题较轻,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多分布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迁入多。
甲图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乙图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甲乙3.(2018北京临川学校月考)关于甲图中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人口数量增长较缓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答案 B 据甲图可知,该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约为0.8%和0.42%,二者差值即自然增长率为0.38%,说明该地人口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人口呈正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
4.(2018北京临川学校月考)甲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乙图中的( )A.Ⅰ阶段B.Ⅱ阶段C.Ⅲ阶段D.Ⅳ阶段答案 B 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目前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这种类型。
从乙图来看,Ⅱ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约为0.8%、0.6%、0.2%,属于现代型。
下图为我国2006—2011年人口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题。
5.(2018北京顺义二模)图示期间(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总数量减少B.死亡率降低导致0—14岁人口比重下降C.15—64岁人口比重下降,促进经济发展D.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增加,社会负担加重答案 D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8)《人口与环境》AB卷(含答案)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A卷全国卷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4·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解析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
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
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答案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2016·新课标全国Ⅲ,4~6)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需求。
第4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和环境问题练习含答案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问题典例1近几年我国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连续调整,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2010~2030年不同人口政策下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段可能出现在()A.2016~2018年B.2020~2022年C.2024~2026年 D.2028~2030年(2)2016~2030年,我国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社会抚养负担将减轻 B.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C.资源和社会压力加大 D.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3)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的地区可能是()A.京津地区 B.沪宁杭地区C.青藏地区 D.冀鲁豫地区【解析】第(1)题,由于之前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时间较长,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都选择生育二孩,所以导致2016~2018年我国人口增长率大大提高。
第(2)题,二孩政策实施后,新生婴儿数量增加,社会抚养负担会加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到2030年的15年中,新生的婴儿还没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
第(3)题,青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其影响就很小,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影响也不大。
【答案】(1)A (2)C (3)C典例2如图为1980~2010年三类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
完成(1)~(2)题。
(1)关于该时期三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收入国家以“高—高—低”模式为主B.低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快C.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慢D.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2)导致三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家庭收入水平差异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C.生育、教育成本的差异D.社会福利、社会观念差异【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高收入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小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高考地理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含答案

考点29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考点热度★☆☆☆☆]一、知识整合1.环境承载力2.环境人口容量⑴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接反响.⑵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开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3.人口合理容量⑴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提示]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举措:限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开展科技,提升资源利用率, 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二、重点考向考向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特点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最大的人口、经辨规模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区别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开展,消费水平意义生存开展人口数量大小共同点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 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垃环境人口容置贾源状况、科技开展水平、经济兴旺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抱区开放程度祐度的人口、经济视模生活病费水平-410 -【典例引领】1 .青海、西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地势高、气候严寒 C.自然资源丰富2 .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增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A.①②④B.①③④ [答案解析]1. C 2. A 第1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 的原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少;自然资源丰富可以提升环境人口容量.应选C. 第2题,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要从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地域的开放程度等方面考虑,开放程度越高, 人口容量越大,③错.应选A.-411 -B.生态环境脆弱 D.生物资源少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C.①②③D.②③④考点29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对点练习[考点冲关]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以下图为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人口规模变化图.读 图完成1〜2题.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图为某省区 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 .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412 -1 .甲、乙、丙、丁四个要素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甲:自然资源B.乙:生活消费水平2 .要提升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行的举措是A.扩大耕地面积B.加大住房建设C.丙:社会生产力D.T:人口迁入C.人口大规模迁出D.增强科技应用 A.矿产资源B.水资源 4 .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新疆B.湖北C. 土地资源 C.山东 5 .提升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举措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提升植被覆盖率D.生物资源D.广东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以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局部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答复6〜7题.105中6.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7.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开展的正确做法是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8.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局部人口D.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局部人口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8〜9题.测算方法适度人口容量最大人口容量基于国内生产总值311 338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207 344基于生态环境标准227 3458.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A. 311; 345B. 207; 344C. 227; 338D. 207; 3389.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举措是A.挖掘土地潜力,提升容积率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D.开展科技,提升开放程度-413 -10.以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年龄年龄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兴旺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上下起伏,降水稀少、气候枯燥,植被大局部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开展较为落后. 分析材料答复11〜12题.1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西北地区面积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B.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C.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枯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开展落后,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12.有关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C.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经济开展落后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永远很小-414 -[直通高考]1. 〔2021•上海卷〕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假设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 914.3 283.4 1799.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 528.18 814.07 414.95A.甲省B.乙省C.丙省0.丁省〔2021•上海卷〕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2.有人口学家采用以下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X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根据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3.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以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到达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A.①B.②C.③D.④A.①②is -B.②③C.①④D.③④-415 -[—| K尚心HUQ餐□人啕刑本.■[~~|人其正厩用东止整日人闾II:国展用【参考答案】[考点冲关]1.A 此题考查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水平.据图可知, 甲、乙两因素与人口规模成正比,丙、丁两因素与之成反比.四个要素中,人口规模与资源成正比、与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与人口迁入成正比、与人口迁出成反比、与社会生产力成正比应选A.2.D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土地开发程度已经很高,扩大耕地面积和人口大规模迁出不现实;住房的建设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反而会因占用耕地而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减小;增强科技应用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应选D.3.B 根据木桶理论,容量由短板决定.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B对;其他资源较多,不是最主要制约因素,A、C、D错.应选B.4.C 该省区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C对.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A 错;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B、D错.应选C.5.C 提升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举措是提升植被覆盖率,提升修养水源的水平,C对.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A错;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会加快矿产资源枯竭,可导致土壤荒漠化加重,B、D错.应选C.6.B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从图中可以看出靠近黄河的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大,由此可以判断影响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淡水资源.应选B.7.D 宁夏南部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小,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会导致人口过度膨胀,超出当地环境人口容量,对当地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靠近黄河,水资源较为丰沛,环境人口容量较大,可以适当接纳南部的人口迁移;水资源是限制当地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而当地水资源的利用较为粗放,应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应选D.8.D 根据“短板〞原理,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是各测算方法的最小值.应选D.9.C 兰州市人口数量已远远超过最大人口容量,主城区已无潜力可挖;因而跳出河谷是兰州市未来开展的主要战略.应选C.10.D据图可以判断N为开展中国家,少年儿童所占比例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压力大、环境人口容量小; M为兴旺国家,老年人所占比例大,由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缩减,经济科技兴旺,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应选D.11.C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枯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应选C.12.B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如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兴旺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应选B.[直通高考]1.C 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因此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应选C.2.D 根据题目表达:理论人口容量=aX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大致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市熟制最高,人口容量最大.应选D.3.C 人均用水总量低于人均水资源总量的城市,说明人口数量尚未到达人口最大容量.结合图例信息,读图可知,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到达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①④.应选C.-416 -。
人口环境高考地理专项训练

人口环境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人口环境是高考地理常考的一个知识点,为方便考生掌握知识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口环境高考地理专项训练,希望大家喜欢!人口环境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例1读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3)题。
(1)目前与图中②国家自然增长率最接近的国家为()A.中国B.巴基斯坦C.美国D.德国(2)图中①②③④目前与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中国家类型④目前的最主要问题为()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B.青少年比重大,升学、就业压力大C.经济科技发达,劳动力过剩D.人口总数过少,劳动力严重短缺【解析】根据柱状坐标的图例,读出①~④的自然增长率,①约为0.5%,②约为1.9%~2%,③约为1%,④为负值。
根据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及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状况,可知第(1)题选B,第(2)题选C。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出生率很低、死亡率略高于出生率,应为经济发达国家。
第(3)题中B、C、D项与发达国家实际人口增长状况、人口问题不符。
【答案】(1)B(2)C(3)A针对训练1如图为联合国统计的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劳动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呈正相关B.我国人口数量的最高峰与劳动人口数量的最高峰出现的年份大致相同C.在2020年前后我国劳动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D.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主要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2)人口的变化会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现阶段,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B.从长期来看,劳动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C.我国在现阶段就应该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以提高劳动人口增长率D.目前,由于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下降,我国劳动力已经实现充分就业解析第(1)题,直接根据图示判断,图示人口的增长与劳动人口增长基本呈正相关,但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应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与劳动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的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的年份不一致,故B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1章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导致农村户籍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之差的主要原因是()1.(2)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乡村地区()A. 婚姻外迁B. 外出务工C. 求学外迁D. 农村环境变化【答案】B【解析】(1)外出务工是导致农村户籍人口远大于常住人口的主要原因婚姻外迁和求学外迁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而农村环境变化主要是近些年来交通、住房、医疗卫生、购物等条件改善会导致一定的人口回流故选B【答案】C【解析】(2)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量明显减少可能的原因有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对劳动力需求减少或者是附近城镇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发展吸引了一部分劳动力故选C2.(1)西海固移民搬迁方式属于()2.(2)影响西海固人口环境承载力低的首要自然因素是()A. 生态移民B. 工程移民C. 智力迁移D. 劳务迁移【答案】A【解析】(1)西海固地区生态恶劣不适宜居住故搬迁是生态移民故选A【答案】B【解析】(2)由材料“该区年均降水量仅300㎜蒸发量却在2000㎜以上”可知该地区严重缺水所以淡水资源短缺是限制该地区人口环境承载力低的首要自然因素科技和交通不是自然因素故选B3.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B. 科学技术水平C. 自然资源与环境D. 地区开放程度【答案】C【解析】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称为人口容量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和环境4.(1)导致春节期间“一票难求”的根本原因是()4.(2)2019年春节后踏上“反向春运”之旅乘客最可能的省是()4.(3)“反向春运”有利于()A. 传统习俗变化B. 城市生活吸引C. 经济发展差异D. 交通条件改善【答案】C【解析】(1)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春节期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均要买票回家过年但是由于春节期间回家的农民工数量庞大坐火车回家无奈抢不到火车票乘飞机回家恐怕得花去一个月的工资而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差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巨大造成春节期间交通运输压力巨大故选C【答案】B【解析】(2)春节期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口流动量大同时根据反向春运的概念可知反向春运的乘客主要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选项中的四川和广东、浙江、山东相比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外出务工人数最多因此“反向春运”乘客最多故选B【答案】C【解析】(3)“反向春运” 是指一些在异地就业和居住的人们把亲人接到身边过年节后再返乡反向春运改变了春节期间的客运流向缓解传统春运压力故选C5.(1)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5.(2)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A. 人口密度B. 资源丰富程度C. 经济发展程度D. 人口消费水平【答案】B【解析】(1)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丰富程度故选B【答案】C【解析】(2)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人口合理容量故选C6.(1)下列城市中人口变化率最高的为()6.(2)表中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6.(3)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 哈尔滨B. 沈阳C. 大连D. 齐齐哈尔【答案】D【解析】(1)人口变化率等于表格第三列“人口数量增减”中的数值除以表格第二列“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中的数值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的人口变化量相差不大但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人口数量齐齐哈尔远小于哈尔滨故齐齐哈尔人口变化率高于哈尔滨沈阳与大连的人口变化量远小于齐齐哈尔而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人口总数又均大于齐齐哈尔故人口变化率也都小于齐齐哈尔所以选项中齐齐哈尔的人口变化率最高故选D【答案】A【解析】(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除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人口减少外其他城市人口均增加由于人口变化率较大且出现人口减少的现象不符合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故这种变化并非是人口的自然增长而是人口迁移的结果而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故A对 B错表中城市人口有增有减对用工成本的影响结果不确定 C错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对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影响不大 D错故选A【答案】B【解析】(3)人口标准时点为北京时间0时可计算得出此时伦敦为16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也并非日出 A错圣保罗约为13时此时烈日当空 B对此时120°E为0时故此时120°E向东至180°为新的一天而伦敦(0°)为旧的一天所以东京(139°E)与伦敦(0°)并不在同一天 C错旧金山约为8时此时不会夕阳西下 D错故选B7.(1)图中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工()7.(2)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内地()7.(3)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A. 总人数已超过了3亿B. 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地务工人数C. 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D. 月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答案】C【解析】(1)仔细读图最外面一圈为2015年状况农民工总人数不到3亿人本地务工农民人数少于外出务工人数经过推算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 月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故选C【答案】D【解析】(2)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内地城市迅速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工资水平提高故选D【答案】A【解析】(3)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为农民工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经济收入增加故选A8.2018年12月2日至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拿马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巴拿马的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巴拿马所处的文化圈是()A. 西欧文化圈B. 拉丁美洲文化圈C. 非洲文化圈D. 太平洋文化圈【答案】B【解析】根据巴拿马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巴拿马所处的文化圈是拉丁美洲文化圈9.(1)该省最有可能是()9.(2)该省人口迁出状况主要体现了()①空间的邻近性②环境的整体性③区域的差异性④区域的相似性A. 江西省B. 贵州省C. 安徽省D. 黑龙江省【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10.①②③④四地在图中都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其原因主要是()A. ①是纬度太高B. ②是沙漠分布C. ③是地势高D. ④是海洋分布【答案】D【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比较吕梁山区和汾河谷地环境承载力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1.(2)简述山西可承载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11.(3)简述吕梁山区移民搬迁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答案】(1)吕梁山区环境承载力远小于汾河谷地原因与汾河谷地相比吕梁山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宜垦耕地少耕作难度大地质灾害频发生态更脆弱水资源更少【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吕梁山区海拔较高与海拔较低的汾河谷地相比地势起伏大耕地面积小山区多地质灾害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更少因此吕梁山区环境承载力远小于汾河谷地【答案】(2)山西可承载人口数呈减少趋势原因人均粮食消费量增加人口增加消耗水资源增加水资源短缺状况加剧等【解析】(2)读图可知山西可承载人口数呈减少趋势原因主要是随着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消耗量和粮食消费量都增加【答案】(3)可减轻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利于恢复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能降低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等【解析】(3)吕梁山区海拔较高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搬迁可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能降低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等12.(1)根据图文资料推测该直辖市是________12.(2)导致该直辖市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12.(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中人口迁移现象可能对该直辖市造成的影响【答案】(1)重庆市【解析】(1)我国四个直辖市中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的是重庆同时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大量人口外出务工【答案】(2)经济因素【解析】(2)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人们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迁移【答案】(3)有利影响促进了该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有利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环境压力不利影响人才流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出现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等【解析】(3)图中人口迁移现象对该直辖市造成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从有利方面看该直辖市人口迁移促进了该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有利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环境压力从不利方面看人才流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出现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等13.(1)据材料一概括《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的实施对未来几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量的影响13.(2)分析西安、成都、重庆、郑州、长沙等中西部核心城市2018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较多的原因13.(3)简述西安、成都、重庆、郑州、长沙等中西部核心城市争抢高校毕业生落户的意义【答案】(1)常住人口增量逐渐减少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解析】(1)由材料一“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可知北京实行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的管理政策是北京近年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北京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小导致近年来常住人口减少【答案】(2)中西部核心城市实施人才引进政策高校毕业生等人才落户数量增加承接东部地区转出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城市建设、医疗、文化、教育等不断发展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原来流向东部地区的人口回流【解析】(2)根据材料西安、成都、重庆、郑州、长沙等中西部核心城市2018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较多的原因主要从人才引进政策、承接产业转移、城市化的发展等方面回答【答案】(3)增加人才数量提升城市创新发展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拉动消费等【解析】(3)西安、成都、重庆、郑州、长沙等中西部核心城市争抢高校毕业生落户的意义从提升城市创新发展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缓解人口老龄化、拉动消费等方面回答14.(1)依据影响人口迁移的“推拉原理” 说明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主要原因14.(2)分析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不利影响14.(3)请你为该村摆脱“空心化”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村庄规划严重滞后、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缺乏新建住宅大部分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土地利用“空心化”状况城市与乡村在就业机会、收入等方面差异大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涌入城市并长期居住在城市而留在农村的人口以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为主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状况【解析】(1)“空心化”表现为房屋的闲置空心和人口的空心这与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甚至入城落户有关也与旧村落落后的建筑样式及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有关【答案】(2)村内闲置旧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村内旧房大部分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村内环境卫生的“脏、乱、差” 严重影响少数居住在村内部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村内废弃宅基地多年未用后代可能会因为旧宅地界模糊而引发纠纷随着该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该村养老、治安等问题严重由于村落面积扩大、居住分散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农村劳动力外迁导致人力资源匮乏延缓了该村经济的发展【解析】(2)该村形成“空心化” 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旧房有安全隐患且旧房环境卫生影响村内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可能还会对后代造成财产分割纠纷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增加了该村的养老、治安、经济发展难度分散的村落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等【答案】(3)广泛宣传“空心化”的不利影响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在尊重民意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与村容村貌改造、道路交通建设相衔接制定科学完整的村庄建设规划并严格执行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制止违法乱建行为激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吸引劳动力回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优势和特征发展相关产业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解析】(3)该村摆脱“空心化”必须把提高村民思想认识与村貌改造建设相衔接制定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等。
专题八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八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2分)(23-24高三上·云南楚雄·期中)在老龄化和流动迁移活跃的双重推动下,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异地养老与家属随迁是两类典型的老年人口流动原因。
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家属随迁指以照顾孙辈为主要目的而流入子女家庭所在地。
这两类老年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存在一定差异(如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异地养老家属随迁城市规模人数占比1%居留意愿/%人数占比1%居留意愿/%小城市18.480.512.658.0中等城市9.888.49.271.0大城市43.878.033.869.0特大及超大城市28.184.844.467.81.总体来看,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高于家属随迁老年群体,其主要取决于()A.自身消费观念B.迁入地医疗条件C.自身经济能力D.迁入地人口政策2.异地养老群体中,流入特大及超大城市的居留意愿比流入中等城市的低,可能是因为()①特大及超大城市定居成本高②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资源少③中等城市亲朋好友多④部分中等城市环境质量好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为提升老年人在迁入城市的居留意愿,建议()A.全面放开老年人群体落户条件B.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创业机会C.推动城市之间养老服务共建共享D.禁止用社会资金发展养老产业【答案】1.C2.D3.C【解析】1.由材料可知,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可推断选择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通常自身收入水平较高,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能够接受在自己所喜欢的异地养老定居,C正确;家属随迁受家庭等观念影响大,与消费观念关系不大,A错误;异地养老迁入的城市也有不同的等级类型,未必医疗条件都比原住址好,B错误;迁入地的人口政策不会区别对待异地养老和家属随迁这两种类型的老年人,D错误。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习题及答案

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环境例1、下图中的A、B、C、D四条折线,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是例2、根据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国,老人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___国。
(2)若A国的人口仍无控制地迅速增长,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B国人口按现有趋势发展,且它是发达国家,该国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产业的工作,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阅读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CDP占世界总CDP百分比区域1900年 2000年 1900年 2000年亚洲 57.4 60.5 32.6 37.4欧洲 24.6 12.0 42.4 25.5非洲 8.1 13.0 3.4 3.0北美洲 5.0 5.5 16.6 24.6拉丁美洲 4.5 8.5 4.0 8.1大洋洲 0.4 0.5 1.0 1.4(2)20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GDP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____。
(3)1995-2000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增长率分别为2.4%、0.0%,试分析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
例4、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读下图并分析:(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一、单项选择题1.对人口分布起决定性影响的是A.军事和政治因素B.自然条件C.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D.开发历史的长短2.西欧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原因是A.世界古老文化中心,历史悠久B.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C.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D.当今世界经贸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和金融中心3.近些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和原因是A.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快B.科技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人口负增长普遍D.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4.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是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连线B.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连线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连线D.淮河——秦岭——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连线5.分析加尔各答、纽约、伦敦、墨西哥城4个超级大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图,指出下列4组选项中,城市名称排列与图中顺序相同的是A.①加尔各答②墨西哥城③纽约④伦敦B.①墨西哥城②纽约③加尔各答④伦敦C.①墨西哥城②加尔各答③纽约④伦敦D.①伦敦②纽约③加尔各答④墨西哥城6.东亚和南亚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B.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C.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D.资源丰富,有便利的交通条件7.关于人口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欧洲B.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C.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南亚D.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新疆8.有关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B.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都很大C.任何地区生育率的变化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环境就能容纳更多的人口9.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叙述错误的是A.气候、土壤、矿产和水等,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自然环境因素B.婚姻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移中起重要作用C.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D.政治因素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10.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科技发展水平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人口素质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D.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11.在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我国每年仍净增人口1400万,其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仍高于其他亚非国家B.人口基数过大C.大量移民迁入D.城市人口增长过快12.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1.读“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1949年我国人口为5.4亿,1989年高达11亿,比1949年增加一倍多。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

人口与地理环境一、选择题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决定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生育率2.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游牧民的迁移B. 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C. 日本人去美国定居D. 中国人去欧洲旅游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A. 西欧、北美、澳大利亚B. 东南亚、西亚、南非C. 东亚、西欧、拉丁美洲D. 西欧、北美、中东4.与子女长期分开居住老人,被称为“空巢老人”,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四国中更多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 家庭原因B. 城乡差距C. 农村发展D. 计划生育5.新疆全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6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13人/平方千米。
右图是我国各省人口迁入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新疆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A. 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B. 地处内陆,水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小C. 地理环境“干、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D. 虽然是人口迁入的地区,但环境承载力仍小(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新疆是西部人口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是由城市化推进引起的B. 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 改革开放前,人口总是自觉的从东部移向西部D. 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上海、广东、四川等地6.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问题。
(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A. 甲→乙→丁→丙B. 丙→乙→丁→甲C. 甲→乙→丙→丁D. 丙→乙→甲→丁(2)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国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实施④资源十分匮乏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7.读“人口规模相当的四座城市①~④某年人口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一轮人口与地理环境同步检测卷

高考一轮人口与地理环境同步检测卷一、选择题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回答以下效果。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称为人口从乡村到城市的迁移,b称为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B.c不能叫人口迁移C.b目前主要发作在我国各大城市D.d主要发作在开展中国度2.目前世界上开展中国度人口迁移的方向是A.aB.bC.cD.d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表示图〞,回答以下效果。
3.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A.拉力Ⅰ能够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B.拉力Ⅱ能够表示完善的基础设备C.推力能够表示环境质量日趋好转D.推力能够表示高昂的生活本钱4.农民工回流对城市发生的影响是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B.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出现休息力供应紧张的状况5.木桶定律是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该定律适用于某地域适恼人口和最大人口测算。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某时期不同目的下适恼人口和最大人口的测算结果。
依据表中的数据可推测,该城市A.可供水资源最为紧张B.人口合理容量是63.80万C.环境承载力为210.35万D.人均寓居用地最为充足依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域划分为快速添加、缓慢添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
其中人口密度快速添加的地域集中散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域。
以下图是2021~2021年不同要素对我国四类地域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水平对比。
图中的系数相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水平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要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
据此完成以下效果。
6.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域主要散布在A.人口密集省份B.山地丘陵地域C.水源充足地域D.经济落后省份7.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域A.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B.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C.兴旺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渡过大的优势D.交统统达度高,是人口添加的主要〝拉力〞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增长形式图〞,回答以下效果。
高考地理-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与环境模拟精选题一、选择题(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次模拟)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A.城乡差距B.家庭原因C.计划生育D.个人原因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A.0.2亿B.0.7亿C.1.0亿D.1.3亿3.“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D.有利于扩大内需(2015~2016学年济南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下图为20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2010年我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B.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C.上海市老年人口数高于山东D.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平均年龄最高5.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原因是()A.生育意愿低B.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C.人均寿命长D.大量老年人迁往西部(2016·福建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B.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D.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7.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A.全面开放二胎政策B.适当延缓退休年龄C.完善社会养老机制D.加快产业升级步伐(2016·山东青岛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人口与环境专题测试含解析

专题八人口与环境专题测试卷一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口诞生率为10.94‰,全年诞生人口1523万人。
相比于2017年,全年诞生人口(1723万人)削减了200万,人口诞生率达近几十年来最低。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人口诞生率的变更将最先影响到劳动力的( )A.职业B.年龄C.性别D.数量2.2024年我国人口诞生率持续走低的主要缘由是( )A.育龄妇女人数少B.劳动力严峻不足C.生育观念的变更D.人口老龄化严峻3.为使“全面二孩”政策的潜力释放,逐步提高我国人口诞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B.强化政府生育服务职能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D.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答案 A C B 本题组以我国202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资料为载体,考查人口变更的相关学问。
依据数据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人口诞生率变更的缘由、影响及措施,考查调动、运用学问解决详细问题的实力,蕴含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体现了正确的人口观的发展理念。
第1题,要留意题干中“最先”两个字,人口诞生率变更干脆导致新生婴儿的数量发生变更,2024年新诞生人口削减200万,最先会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如从事母婴、婴幼儿教化的人数会削减,A正确。
短时间内对劳动力的年龄与性别影响不大,B、C错误;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要到15年之后,D错误。
第2题,随着中国限制诞生性别比及妇女地位的提高,我国育龄妇女人数并不少,A错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足够,B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育儿成本上升和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更,降低了人口诞生率,C正确;人口老龄化严峻对人口诞生率影响不大,D错误。
第3题,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可能变更其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诞生率降低,A不行行;强化政府生育服务职能可以削减育龄妇女生育的一些顾虑,B可行;中国历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会降低人口诞生率,C不行行;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劳动力出现短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会加剧劳动力短缺现象,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影响人口诞生率,D不行行。
专题08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解析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8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6*3分)(2023·全国·模拟预测)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被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首都斯里巴加湾系文莱最大城市。
文莱森林茂密,覆盖率72II%,沿海石油资源丰富。
全国共有四个行政区。
下图为文莱四个行政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文莱人口密度最大的行政区是()A.淡布隆区B.都东区C.文莱一穆阿拉区D.马来奕区2.马来奕区人口分布受到一定限制,其因素主要是()A.丛林茂密,沼泽遍布B.远离海洋,气候干燥C.雨季过长,洪涝频发D.土壤贫瘠,难以耕种3.淡布隆区是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该行政区()A.山峦起伏,开发难度大B.位置孤立,跨区联系不便C.河流众多,航运价值低D.地壳活跃,地质灾害频发【答案】1.C 2.A 3.B【解析】1.由图可知,文莱一穆阿拉区面积最小,首都位于该区,且大多数地区距离海洋较近,对外联系便利,成为人口集聚区,因此该地人口密度最大,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2.根据“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文莱森林茂密,覆盖率72.11%”的信息,以及文莱地理位置可知,马来奕区尤其是其南部热带丛林密布,沼泽遍布,开发难度较大,限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A正确;该地区并没有远离海洋,排除B;文莱整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高温多雨,不是本地人口分布的限制因素,排除B;该地为沼泽,土壤较为肥沃,但不适合耕作,排除D。
故选A。
3.淡布隆区位于文莱东部,是被马来西亚隔开的“飞地”,与本国其他地区陆路交通联系不便,人类活动的干扰少,自然环境保持了原生态,B正确;本地存在山脉但是开发难度较小,排除A;本地区河流较少,排除C;地壳活跃不是本地区生态环境良好的原因,排除D。
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人口与地理环境》高频选择题50题及解析

专题13 人口与地理环境精选高频考题50题·选择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A.中部平原B.西部高原C.大分水岭D.东南沿海2.影响该国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资源【答案】1.D 2.B【解析】1.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气候适宜,海陆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矿产丰富,因此,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D正确;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人口分布较少,AB错误;大分水岭处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地形条件差,人口分布较少,C错误。
故选D。
2.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地区,澳大利亚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气候,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人口居住,所以说决定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B正确;地形、河流、资源对人口分布也有影响,但不是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排除ACD。
故选B。
【点睛】澳大利亚人口地域分布不平衡,约90%人口分布在自沿海至内地的120千米沿海岸范围;其他地区人口稀少。
悉尼、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阿德莱德等十几个城市集中了全国人口的7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8~9亿B.约15~16亿C.15.1或16.6亿D.约14~15亿4.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国家人口政策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答案】3.A 4.B【解析】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应是约8亿~9亿,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人口与环境测试题【2011·北京朝阳期末】“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
回答13~15题。
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答案】13.B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答案】14.C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答案】15.A【2011·北京朝阳期末】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回答16~18题。
116.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 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答案】16.D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D. 政治因素婚姻家庭 B.C.人口老龄化 A. 素17.D【答案】.该国可能是18.德C B.巴西 A.中国D .泰国国【答案】18.C34题。
1.完成33、【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表1表日本德国印度国家名称美国9 9 25 14 出生率‰)8810死亡率(‰) 9.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33(.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德国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印度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日本【答案】33.B() 3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④人口总量大③人口增长过快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D C .③④.②③.①③.①② A B 34.C 【答案】35,回答13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图、题。
36 2)(.352001 - 2007年江苏人口B .出生率上升 A.迁入增多.自然增长率上升 D.死亡率下降C 【答案】35.A )( 36.导致图中江苏人口增长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A.历史、文化差异 B.自然环境差异 D C.经济发展差异.人口政策差异【答案】36.C为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011【·北京丰台期末】图1414图22.由图可知年,我国少年人口男性均少于女性2050 A.2000年与年,我国老年人口男性均多于女性B.2000年与2050 152000年下降—29岁人口数量较. C2050年年少于2000年40D.岁及以上人口,205022.C【答案】.据图预测,未来四十年我国23 ①人口高增长率和高增长量仍将长期并存②老龄人口比重增大,步入老龄化社会③就业压力越来越大④社会福利增加,社会负担加重.①③.②④.①②A B C D.①④【答案】23.B3为2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011·北京海淀期末】图1 2题。
、“不同阶段的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12图1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1 D.丁—④C.丙—③A.甲—①B.乙—② 1.B 【答案】、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因素有2④经济发展水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平较高③④.②④ D.②③A.①② B. C 【答案】2.C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
目前阿拉斯加州人2011·北京海淀期末】【“美国阿3/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
读图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34题。
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3图3.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②纬度较低,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气候比较温暖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C.②④A.①②B.①③D.③④ 3.C 【答案】.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4 B.科技水平A.自然资源D.生活消费水平C.地区开放程度4【答案】4.A【2011·北京海淀期末】26.图9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10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8161412出生率10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长率6420年20071995200119831989图10分)(2归纳出1950~2007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
(1)据图9分)(29简述E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优势条件。
(2)据图城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简述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年相比,G200710描述年与1983(3)据图 6分)带来的问题及影响。
( 10分【答案】26.本题共 1分)分)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
((1)城市数量增多;(1分)与铁路运输的联系(1(2)E城附近公路交通线路增加,成为区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分)便捷。
(1(或‰死亡率稳定在5.5200717‰左右降至年的9‰左右、3()特点:出生率从1983年的‰年的4‰左右降至1983年的112007大于5.5‰小于6‰之间)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 3分)以下。
(分)退休、养老费用增加,加重社会负(1(1分)劳动力不足,问题和影响:人口老龄化,分)担。
(1年人口密度分布20008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11【·北京西城期末】图 24题。
、和人口增长率。
据图回答23() 23.该都市圈人口密度分布特点为.东南部地区大于西:化部地区B.京、津、石家庄等直辖市最高 ACD .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递减.由中心地带向周边地区递减 5【答案】23.B24.应用GIS技术在图8甲基础上制作图8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A.各行政区边界的数值 B.2000年各行政区人口数量C.各行政区面积的比值 D.1999年各行政区人口数量【答案】24.D【2011·合肥一质】读某国2008年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男女性别比例表,回答l7—18题。
17.表中数据反映的国家及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俄罗斯/现代型 B.孟加拉国/传统型c.芬兰/现代型 D.印度/传统型【答案】17.A18.以下各项,不符合该国人口状况的说法是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B.性别比失调现象由来已久c.劳动力后备资源不足 D.人口过多,应该控制人口增长【答案】18.D【2011·合肥一质】23.(14分)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ll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
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0—2010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l88万人增加到360万人,净增172万人,年均增长9.1%,合肥市城镇化率由44%提高到62.1%,年均提升l.8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6的 l21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人口增长速度,请说明合肥市人口迅速增长(1)合肥市市区人主要原因。
读材料二,说出安徽省面临的人口问题,试列举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2) (3)结合我省省情,简述城市化会给我省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14分【答案】23.))(2分(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或“外来人口迁入”措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延长职工退分)(2)老龄化(2) (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休年龄等。
取水资源紧张,城市用水增加,水体污染严重;过分抽(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耕地资源减少;城市大气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城市化破坏了生物环境,居挤;噪声污染和光污染加重;交通拥环境污染严重;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固体垃圾增加;发生改变,城市气温、降水等也住条件差;城市工业排放的各种气体改变了太阳辐射强度,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61分,答出并出现“热岛效应”。
(6分,每小点) 分。
结合所学知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率历史及预测图”,2010·济南一质】读“四国65【 1-2题识回答1. 1950年以来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D.美国 C.日本 A.德国 B.英国1.C【答案】.下列措施与抑制人口老龄化无关的是2.. B .鼓励外来移民.倡导适龄妇女生育 A D.推迟退休年龄.增加儿童抚养补贴 C2.C 【答案】7【2011·济南一质】2010年11月,我国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11. 与前几次相比目前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A. 人口分布更不均衡B. 人口增长速度各地差异大C. 人口迁移量大D. 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答案】11.C12.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①人口数量②人口年龄构成③人口合理容量④城市化水平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12.B【2011·金华期末】人口流动是产生区域经济均衡过程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经济不均衡是导致人口流动的重要原因。
下图是中国1952~2005年中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常住人口为统计对象)分布变化图。
读图,完成9~10题。
9.1952~2005年间,两重心相距最近的年份及对应距离约为A.2005年140km B.2000年150kmC.l995年130km D.1990年140km【答案】9.C10.下列关于1952-2005年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B 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始终是反向移动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是从口重心发生迁移的主要因素D.1975,-2005年间,两个重心的移动是同向且距离逐渐变小【答案】10.D【2011·辽宁锦州期末】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11~12题。
811.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 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答案】11.A12.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D.浙江.贵州C.安徽A.四川 B 【答案】12.D1413—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分析表1回答【2011·南昌一调】表1是2000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