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整地机械 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65.060.25 B 91 备案号:
DB23
耕整地机械 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报批稿)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科全、高勇、谢宏昌、王红元、王德明。本标准首次发布。
耕整地机械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旋耕机、灭茬机、水田耕整机、灭茬旋耕联合整地机的抽样方法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旋耕机、灭茬机、水田耕整机、灭茬旋耕联合整地机的作业条件和作业质量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501-2002 水田耕整机作业质量
NY/T 741-2003 深松、耙茬机械作业质量
3 抽样方法
3.1 样本的确定
3.1.1 根据作业地块的数量和面积,确定检测样本的数量。
3.1.2 作业地块大于或等于3块时,随机抽取2块作为检测样本;作业地块小于3块时,均为检测样本。
3.2 检测点位置的确定
3.2.1 选点应在检测样本区内,避开地边和地头,地边留出一个作业幅宽,地头留出两个机组长度。3.2.2 在检测区内,沿地块长宽方向的中点连十字线,将地快划成4块,随机选取对角的2块作为检测样本。
3.2.3 采用五点法检测,从四个地角沿对角线,在四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对角线长度范围内选定一个比例数后,算出距离,确定出四个检测点位置,再加上某一对角线的中点。
4 检测方法
4.1 检测条件
4.1.1 检测地及环境
作业地块的条件应符合耕整地机械作业的技术要求,作业机手应经培训合格。
4.1.2 仪器及工具
检测用仪器和工具应按检测项目准备,并在检测周期内。
4.2 作业条件检测
4.2.1 旱田耕作
4.2.1.1 土壤绝对含水率测定
在检测地对角线上随机取样五点,每一测点按10cm分层取样,用土壤盒分别取0-10cm,10-20cm土壤,每层取样量不少于30g(去掉石块和植物残茬等杂质),装入铝盒内,立即称重,在105℃恒温下烘约6h
到质量不变为止。亦可采用180℃,烘约4h ,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常温称重,按式(1)计算,
求出各层的土壤绝对含水率,各层平均含水率,全层平均含水率,或用土壤水份测定仪测定。
H t =
tg
tg
ts W W W ×100% ……………………………………⑴
式中:
H t —土壤含水率,%;
ts W —湿土重,单位为克(g ); tg W —干土重,单位为克(g )
。 4.2.1.2 土壤坚实度测定
用土壤坚实度仪测定,测点与土壤含水率的测点相对应,并计算出每层和全层平均值。 4.2.1.3 残茬高度的测定
每点处在一个机组作业幅宽上测定左、中、右三点的残茬高度,其平均值为该点处的残茬高度。求5点的平均值即为残茬高度。 4.2.2 水田耕作
4.2.2.1 残茬高度的测定
同4.2.1.3。
4.2.2.2 田面水层深度的测定
水面至泥层表面的垂直距离。在测区内按3.2.3的规定确定5个小区,每小区测10点,计算平均值即为田面水层深度。
4.2.2.3 水田泥脚深度
泥田表面至硬底层的垂直距离。检测方法同4.2.2.2。 4.3 作业质量检测 4.3.1 旱田耕作
4.3.1.1 耕深和耕深合格率的测定
耕深测量点总数按每20m 2
选一个点测算,耕地面积较小,点数少于10个点时,选取10个点;耕地面积较大,点数大于20个点时,选取20点,检测点的位置应避开地边和地头随机选取,以未耕地表为基准,量至耕层底部即为耕深。耕深合格率按式(2)计算。
U =
S
Q
×100% ………………………………………………⑵ 式中:
U — 耕深合格率,%;
Q — 耕深测点合格数量; S — 耕深总的测量点数量。
4.3.1.2 根茬粉碎率测定
在测定的地块上,按3.2.3规定确定5个小区,每个小区宽度为一个工作幅宽,长度为1m ,测定地表和灭茬深度范围内所有根茬,测定每个小区总的根茬质量和其中的合格根茬质量(合格根茬长度为≤50mm ,不包括须根长度),按式(3)计算根茬粉碎率,并计算平均值。
g F =
s
n
M M ×100% ……………………………………………⑶
式中:
g F —根茬粉碎率,%;
n M —合格根茬质量,单位为克(g); s M —总的根茬质量,单位为克(g)。
4.3.1.3 碎土率的测定
按照3.1和3.2的规定,检测点确定后,以该点为中心取面积为0.5m ×0.5m ,在其全耕层内,以最长边小于4cm 的土块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该点的碎土率,求五点平均值。碎土率按式(4)计算。
E =
b
a
M M ×100% ……………………………………………⑷ 式中:
E —碎土率,%;
a M —最长边小于4cm 的土块质量,单位为克(g);
b M —0.5m ×0.5m 面积内的全耕层土块的质量,单位为克(g)。
4.3.1.4 耕后地表植被残留量的测定
耕后地表植被残留量与碎土率检测点相对应,每个检测点面积取1m ×1m 在这个面积内紧贴地面剪下并收集露出地表的植物,称其质量,计算出五个检测点的平均值即为耕后地表植被残留量。 4.3.1.5 耕后地表平整度的测定
按3.1和3.2确定检测点位置。过耕后地表线的最高点,垂直于机组前进方向作一水平直线为基准线,在其适当位置取大于耕整机幅宽,每10cm 取一个检测点,并在测点上作垂线与地表线相交,分别量出耕后地表线上各交点至基准线的距离,以平均值表示该点的平整度。计算5点的平均值,即为耕后地表平整度。
4.3.1.6 耕后沟底不平度的测定
按3.1和3.2确定检测点位置。清理掉耕层土壤,露出底部耕整机作业后留下的切削曲面。过切削曲面的最高点,垂直于机组前进方向作一水平直线为基准线,在其适当位置取一定长度(大于耕整机幅宽)每10cm 取一个检测点,并在测点上作垂线与切削曲面相交,分别量出切削曲面上各交点至基准线的距离,以平均值表示该点的不平度。计算5点的平均值即为耕后沟底不平底。 4.3.1.7 深松深度和深松深度稳定性的测定 按NY/T 741-2003中5.3.1的规定进行测定。 4.3.2
水田耕作
4.3.2.1 耕深和耕深合格率的测定
测量时利用耕深尺垂直插入耕作层,当插入阻力明显变大时,耕深尺与地表面相交处的刻度即为耕深,选点和计算同4.3.1.1。 4.3.2.2 漏耕率的测定
漏耕率测定在检验的整块田中进行,测量各漏耕点的面积和检验田块的面积。按式(5)计算漏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