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地方与校本教案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下册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下册课题:探索我们的社区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特点和资源。
培养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时长: 2课时教学准备:社区地图照相机或手机笔和纸标签贴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话题: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社区的多样性。
讨论社区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社区角色(如警察、医生、商店老板等)。
每组讨论该角色的职责和对社区的影响。
3.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社区,重点关注不同的设施和服务。
学生用照相机记录感兴趣的地方。
4. 观察记录:回到教室,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照片。
讨论每个地方如何服务社区。
第二课时:1. 复习和讨论: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观察。
讨论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 创意地图制作:每组制作一个社区地图,标出重要的地点和设施。
学生用标签贴纸标记他们最喜欢的社区地方。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社区角色,模拟社区生活场景。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体验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
4. 反思和分享:学生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经历和感受。
讨论如何成为负责任的社区成员。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讨论社区话题。
作业:学生与家人一起制作家庭社区地图,标出家庭喜欢的地点。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社区地方和原因。
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制作的社区地图和短文的内容和质量。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下册课题:四季的变化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时长: 2课时教学准备:四季图片和视频自然材料(如树叶、花朵、石头等)彩纸、剪刀、胶水画纸和画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话题: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四季的变化。
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
每组讨论该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尊重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家乡所在的城市、省份、地理位置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著名人物、文化遗产等。
3. 家乡的自然资源: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
4. 家乡的特色产业: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产品特色、经济发展等。
5. 家乡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风景和特色文化。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的基本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特色产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3. 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家乡的历史文献和民间故事。
3. 实地考察所需的交通工具和导游讲解。
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地理位置第二周:家乡的历史文化第三周:家乡的自然资源第四周:家乡的特色产业第五周:家乡的风俗习惯六、教学内容:6. 家乡的环境保护: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家园。
7. 家乡的人物故事:介绍家乡的杰出人物、英雄事迹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榜样的精神。
8. 家乡的艺术文化: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9. 家乡的社会发展:介绍家乡的社会变迁、科技进步、城乡变化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趋势。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下册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
2.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掌握重要历史事件。
2. 学习家乡的文化传统,如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
2. 学生作业、练习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和地域认同感。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地理环境(第一单元)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二单元)第三周:家乡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第四周:家乡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第五周:家乡的教育与社会保障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家乡的特色产业1. 了解家乡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特色产业。
2. 掌握家乡的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状况。
第四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1. 学习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
2. 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增强文化认同感。
七、教学方法1. 采用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产业和民俗风情。
2.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特色产业的优势和不足。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
2. 学生作业、练习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特色产业和民俗风情的认识程度。
九、教学计划第六周:家乡的特色产业(第三单元)第七周:家乡的民俗风情(第四单元)第八周:家乡的旅游资源与开发第九周:家乡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周:家乡的典型人物与事迹十一、教学内容第五单元:家乡的公共设施与服务1. 了解家乡的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教育资源等公共设施。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第一篇: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笠翁对韵》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地理特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历史文化: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历史名人等。
2. 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和认识家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设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区,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分享中的表现,以及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3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底蕴。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 第3课时:总结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强化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1.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等。
2. 社会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第四单元: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1.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现状、环保政策与措施等。
2.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生活方式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一年级地方与校本教案
一年级地方与校本教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地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地理位置: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如省份、城市、乡镇等。
2. 气候特点:讲解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如温带、亚热带等,并简要介绍气候特点。
3. 自然资源:介绍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所在地区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景。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家乡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探索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的历史、规模、设施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学校历史:介绍学校的历史背景,如创建时间、发展历程等。
2. 规模与设施:讲解学校的规模,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并介绍学校的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学校的面貌。
2. 校园导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导览,让学生亲自体验学校的环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学校的看法,并分享自己的体验。
第三章:了解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功能、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关心社区、服务社区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社区组成:介绍社区的组成部分,如居民、商家、公共场所等。
2. 社区功能:讲解社区的功能,如提供生活服务、增进邻里关系等。
3. 社区特点:介绍社区的特点,如文化氛围、环境状况等。
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播放一个关于社区的短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社区的生活。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社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社区的认识,并分享自己的观察。
第四章:探索我们的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如民俗、艺术等。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教案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
2. 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1. 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的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二、主题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方文化或学校特色进行深入了解。
2. 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3. 每组学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准备进行分享。
三、分享交流1. 每组学生派代表进行分享,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地方文化或学校特色。
2.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文化或学校特色,写一篇短文进行介绍。
2. 学生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共同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培养了他们对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观察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教案探索自然与环境保护教案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自然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自然环境和环保的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自然环境和环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一年级地方与校本教案
正确写字姿态教学要求:1、细致视察课本上图,反复训练正确写字姿态,培育良好写字习惯。
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理解写字时必需要到达根本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渐渐形成习惯。
3、使学生理解养成正确写字习惯,是写好字根底,是学生终身学习大事,也是学生今后学业获得胜利有力保障。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挚友们,如今你们己经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了,在今后学习中我们将学到很多新学问,这些学问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
要想写好字,首先应当坐好,摆好正确写字姿态。
因此,从小养成正确写字姿态非常重要。
二、看图说话,明确正确写字姿态要求请小挚友翻开语文课本,翻到第2页,看第2、3两页下面几幅图,说说图上小挚友在干什么,他们写字姿态是怎样。
(1)细致看图,探讨要点。
老师在引导学生探讨过程中讲解要点:①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练习本间隔为30—35厘米(大约一尺)。
②胸部与桌子间隔为6—8厘米(大约一拳间隔)。
③写字时还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在练习本一侧,右手握笔。
④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大约一寸左右)。
(2)练习要点(重点练习第四个要点)。
①老师按要求在讲台上做标准写字姿态,边做边讲解要点,引导学生理解“握笔点离笔尖3—4厘米〞实际概念与操作要求。
②请一个小挚友到讲台前,按要点尝试着摆好姿态。
③引导学生留意比照要求细致视察,发觉问题予以订正。
④全班同学学习,摆放好正确写字姿态,老师巡查,逐一点拨订正。
(3)稳固练习①说说写字资势要点。
②同座位或小组反复练习,相互提示,相互扶植;老师给练习细致、姿态正确同学作业本上打上五角星或盖上大红花。
③出示写字姿态歌,组织学生读读背背。
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
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
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
三、总结1、强调写字姿态要点,总结本节课学习状况,表扬学得好同学。
一年级地方与校本教案
一年级地方与校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省份、城市、乡镇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地方认同感。
3. 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对学校的归属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著名人物等。
3. 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师资力量、设施设备、教学质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学校的特点和优势。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家乡和学校的文化底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和学校的了解,互相学习。
2. 采用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和学校的特色设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家乡的著名人物和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家乡的魅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和学校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条件。
3. 讲解家乡的人文环境: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著名人物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魅力。
4. 介绍学校的特点和优势:讲解学校的师资力量、设施设备、教学质量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的优势。
5.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和学校的了解,互相学习。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参观,让学生亲自体验学校的环境和文化。
2. 开展家乡特色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制作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和学校的了解程度,通过课堂分享和校园参观后的感受进行评价。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参与家乡特色文化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
八、教学资源:1. 家乡和学校的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料。
2. 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和著名人物案例。
3. 校园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相关介绍资料。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家乡在祖国的位置,相邻的城市和省份。
2. 家乡的气候特点:介绍家乡的四季变化、气候类型以及典型的气象现象。
3. 家乡的文化传统: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
4. 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名山、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
5. 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
2.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家乡的景点,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家乡的气候特点: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3. 探索家乡的文化传统: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4. 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5. 总结课程: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家乡地图,标注出重要的地理位置。
2. 采访家人或邻居,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3.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小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拍摄照片并附上简短的介绍。
5. 搜集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内容6. 家乡的经济产业: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经济产业,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以及这些产业对家乡发展的贡献。
7. 家乡的社会事业:介绍家乡的教育、医疗、交通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为家乡人民提供的便利。
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地方校本课程教案教案地方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方历史:本地区的历史发展、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
2. 地方文化: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
3. 地方地理:本地区的自然风光、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本地区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采访当地居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本地区的风土人情。
4. 交流分享:各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活动1. 地方历史:通过历史故事、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等,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发展。
2. 地方文化:通过民间艺术、特色美食、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文化特色。
3. 地方地理:通过实地考察、地图绘制、自然景观摄影等,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2. 学习成果: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作业、实践报告等,评估学生对本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教案民间艺术探究课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一年级上册校本教案
一年级上册校本教案第一章:认识学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名称、位置和环境。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学校的名称、位置和环境。
2.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名称、位置和环境。
2. 教师讲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意义。
3. 学生分享参观学校的感受,发表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认识。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名称、位置和环境。
2. 家长协助学生理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学习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2.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自觉维护校园秩序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
2. 遵守纪律,维护校园秩序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
2. 学生讨论遵守纪律,自觉维护校园秩序的意义。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演示遵守纪律的行为。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
2. 家长协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自觉维护校园秩序的习惯。
第三章:学习习惯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2. 自觉学习,主动探究的意义。
教学活动:2. 学生分享自觉学习,主动探究的经验。
作业:2. 家长协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第四章:文明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和谐相处的品质。
教学内容:1. 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
2. 文明礼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实践演练。
3.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
2. 家长协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和谐相处的品质。
第五章:自我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优秀民俗3. 家乡的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4. 家乡的历史人物和典故传说5. 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验家乡的文化内涵,提高地方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家乡的名胜古迹、特色美食、历史人物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优秀民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乡的文化传统:讲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历史人物、典故传说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
3. 分析家乡的自然景观: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让学生领略家乡的美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优秀民俗,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制作家乡特色美食的手工制品,如剪纸、土布等,以增强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和理解。
2. 举办家乡历史人物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历史人物和传说。
3. 组织一次家乡自然景观的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摄影记录和分享家乡的美景。
4. 开展一次家乡文化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程度。
5. 策划一次家乡民俗体验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如省份、城市、乡镇等,以及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2. 家乡的文化传统:介绍家乡的历史、民间传说、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
3. 家乡的特色产业:讲解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农业产品、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
4. 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名山、河流、湖泊、公园等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
5. 家乡的人物故事:讲述家乡的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杰出贡献者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向他们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文化。
2. 故事讲解: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和自然风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热爱之情以及地方文化素养的提升。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源。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等文字资源。
3.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等资源。
六、教学活动1. 开展“我眼中的家乡”图片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拍摄或收集的家乡图片,并分享图片背后的故事。
2. 举办“家乡特色美食节”,让学生品尝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寓意。
3. 组织“家乡文化之旅”,参观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底蕴。
一年级地方与校本教案
一年级地方与校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习俗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校训、校风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访问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学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2. 家乡的文化习俗与名人故事3. 学校的历史与校训4. 学校的设施与活动5. 家乡与学校的变化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和学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习俗、历史、设施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调查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和学校的特点。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 讲授法:教师讲解家乡和学校的相关知识。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和学校的文化氛围。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2. 第二课时:介绍家乡的文化习俗与名人故事3. 第三课时:介绍学校的历史与校训4. 第四课时:介绍学校的设施与活动5. 第五课时:家乡与学校的变化与发展六、家乡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特色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矿产等。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特色,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2. 教学内容家乡的自然资源:土地、水资源、矿产等。
家乡的经济特色: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4. 教学方法调查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色。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地方认同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家乡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2.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形地貌3. 第三课时:家乡的气候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沿革2. 第二课时:家乡的文化传统3. 第三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能力和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 图片: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的图片4. 视频:家乡的风土人情、著名景点等相关的视频素材5.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场所6. 访谈:邀请家乡的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进行访谈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15课时,每周一课时,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3课时)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3课时)第三单元:家乡的社会经济(3课时)第四单元:家乡的风土人情(3课时)第五单元:家乡的保护与发展(3课时)八、教学活动1. 观看家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山水、植被、气候等自然特点。
2. 家乡的人文景观:介绍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等人文特色。
3. 家乡的物产资源:介绍家乡的农作物、特产、矿产等资源情况。
4. 家乡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讨论家乡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和风俗习惯。
3.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资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节日习俗等。
2. 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的文字资料。
3. 家乡的物产资源和矿产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4.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相关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六、教学活动及课时安排:第1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第2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第3课时:家乡的物产资源第4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第5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物产资源、风俗习惯等内容。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4. 实例分析: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人文底蕴。
一年级地方与校本教案
小学教育资料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学要求: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反复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
3、使学生了解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是写好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大事,也是学生今后学业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己经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到许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
要想写好字,首先应该坐好,摆好正确的写字姿势。
因此,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十分重要。
二、看图说话,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的要求请小朋友打开语文课本,翻到第2页,看第2、3两页下面的几幅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写字的姿势是怎样的。
(1)仔细看图,讨论要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讲解要点:①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大约一尺)。
②胸部与桌子的距离为6—8厘米(大约一拳的距离)。
③写字时还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在练习本一侧,右手握笔。
④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大约一寸左右)。
(2)练习要点(重点练习第四个要点)。
①老师按要求在讲台上做规范的写字姿势,边做边讲解要点,引导学生理解“握笔点离笔尖3—4厘米”的实际概念与操作要求。
②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前,按要点尝试着摆好姿势。
③引导学生注意对照要求仔细观察,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④全班同学学习,摆放好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巡查,逐一点拨纠正。
(3)巩固练习①说说写字资势的的要点。
②同座位或小组反复练习,互相提示,互相帮助;教师给练习认真、姿势正确的同学的作业本上打上五角星或盖上大红花。
③出示《写字姿势歌》,组织学生读读背背。
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
一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安全教学目标:1、了解学校安全现状。
2、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一、提问1、在学校、回家路上、活动中那些是不安全的?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二、学习儿歌1、出示儿歌:安全防范很重要,千万不要忽视了。
卫生活动与行路,安全第一保健康。
2、指导学生读。
3、学生齐读。
4、点名读。
5、背诵儿歌。
6、教师讲解。
三、思考与练习:1、让学生说说在校内外的日常生活、日常活动、上学、放学路上应该注意哪些安全?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见到的不安全现象。
第2课看谁做得快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拖拖的故事,使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做时间的主人。
二、学习重点:让学生明白拖拖的做法是不对的,并且明白为什么不对。
三、学习难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学会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会实际应用在生活中。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时间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在科学课上其中一些需要速度快的实验,动作也要迅速。
五、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图说话的能力。
六、学习过程:(1)档案馆:师:请同学们观察拖拖发生了什么故事?生:进行观察讨论。
生:第一幅图拖拖迟到了。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指针都指到了10点40分拖拖才去学校。
生:第二幅图拖拖交数学卷子交晚了。
生:第三幅图别的同学都放学走了,拖拖还没有整理完书包。
生:拖拖晚上11点还没有写完作业。
(2)咨询台:你喜欢小拖拖吗?为什么?你在学习生活中像小拖拖这样吗?谈谈你是怎么做的?生:讨论回答。
生:不喜欢拖拖。
因为他迟到,拖拉,作业做不完等。
我在生活中不跟拖拖一样,我不迟到,作业也及时写完等。
(3)活动区:算一算谁算得又对又快?(4)清一清:玩个游戏,谁最快最轻地把语文、数学课本和文具盒整齐地摆放在桌角上。
(5)实践园:时间快车师:说一说在一分钟的时间里,你能做些什么事呢?(6)开动脑筋师:同学们谁来读读丽丽的故事?生:读丽丽的故事。
师: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用15分钟就完成这些事吗?生:有些说能,有些说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学要求: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反复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
3、使学生了解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是写好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大事,也是学生今后学业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己经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到许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
要想写好字,首先应该坐好,摆好正确的写字姿势。
因此,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十分重要。
二、看图说话,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的要求请小朋友打开语文课本,翻到第2页,看第2、3两页下面的几幅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写字的姿势是怎样的。
(1)仔细看图,讨论要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讲解要点:①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大约一尺)。
②胸部与桌子的距离为6—8厘米(大约一拳的距离)。
③写字时还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在练习本一侧,右手握笔。
④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大约一寸左右)。
(2)练习要点(重点练习第四个要点)。
①老师按要求在讲台上做规范的写字姿势,边做边讲解要点,引导学生理解“握笔点离笔尖3—4厘米”的实际概念与操作要求。
②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前,按要点尝试着摆好姿势。
③引导学生注意对照要求仔细观察,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④全班同学学习,摆放好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巡查,逐一点拨纠正。
(3)巩固练习①说说写字资势的的要点。
②同座位或小组反复练习,互相提示,互相帮助;教师给练习认真、姿势正确的同学的作业本上打上五角星或盖上大红花。
③出示《写字姿势歌》,组织学生读读背背。
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
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
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
三、总结1、强调写字姿势要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扬学得好的同学。
2、强调不仅在学校要做到这些,回家后也要做到。
横的书写教学要求: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
激趣:小朋友们,想想自己也写出这样一手好字啊?练习出一手好字,使人终身受益。
从今天开始老师就来教大家学习怎样写好字。
导入过渡: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就好比房屋是由砖头、瓦、木头等建成,要建成房屋就离不开一块块砖,一片片瓦,一根根木头。
要想写好汉字,首先要写好最基本的笔画。
二、新授:(一)讲解“横”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从左到右)。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横的书写要领是:起笔重——行笔轻——收笔重。
图示:详细讲解:起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
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5、指名说一说横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横,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一”的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上”的书写要领。
5、演示“上”的书写过程。
6、用同样的方法教“五”的书写。
教学要求: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新授:(一)讲解“竖”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从上到下)。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5、指名说一说垂露竖、悬针竖、短竖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竖的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教学要求: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撇”。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新授:(一)讲解“撇”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大半部分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
5、指名说一说斜撇、竖撇、短撇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撇,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撇的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教学要求: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捺”。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新授:(一)讲解“捺”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捺”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
5、指名说一说斜捺、平捺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捺,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有捺的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点的书写教学要求: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二、新授:(一)讲解“点”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点”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
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
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
5、指名说一说右点、左点、竖点、长点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点,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点的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6、提的书写教学要求: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提”。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新授:(一)讲解“提”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提”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
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
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
5、指名说一说提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提,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提的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竖钩的书写教学要求: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