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方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方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实验背景(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到21世纪的现代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就是一个客观存在。

在中国过分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是传授,忽视了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

美国教育专家唐纳德·R·克里克山克教授指出:教学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对于教什么、学生怎样才能学得最好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后产生的。

这一观点标志着对教师教学行为更加深入研究的开始。

(2)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3)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改革的进行,使中国的教学发生了生命性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当前中国中小学教学中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正确一个问题,而且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

我们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技术。

基于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提出有效教学的问题,旨在经过使语文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并运用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专题研究实施方案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专题研究实施方案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专题研究开题报告——甘南县第二小学一、研究背景新课程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

因此,研究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在课堂中,提问会经常用到。

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的作用。

研究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

课堂上,教师如何提问,从一个侧面反映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智慧。

研究课堂提问行为的有效性对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增长教师教学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观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存在着提问面不广,提问形式不合理,提问数量不当,提问的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功能单一等现象。

研究提问、改进提问、优化提问,是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需要。

鉴于上述认识和思考,及我校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了该课题。

二、课题界定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还有人认为“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语言反应的任何信号,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课堂提问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或学生以口头语言向提问对象表述问题,借以引发对象的回应或回答的过程。

本课题旨在对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进行干预、研究,排解无效提问,探寻有效提问策略。

三、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使教师主动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提高对课堂提问反思的自觉性。

2、通过课堂观察和反思,分析教学提问行为的不足和优点,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优化提问行为。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提问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理论依据1、中国传统启发诱导式教育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3、学校心理教育理论五、研究过程(一)酝酿准备阶段1、确定课题。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质量参差不齐,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不够积极,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提出一套有效的提问策略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地设计提问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入和发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提问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对不同提问策略的比较和分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指导和策略建议。

【字数:248】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通过分析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提问在课堂中的作用、提问策略的分类和特点、有效的提问策略及提高提问效果的方法,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提问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语文课堂教育的全面发展。

通过建议和展望部分,本研究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提高提问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问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提问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研究1. 引言1.1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境,而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

有效性的提问策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的研究,希望通过对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有效性提问策略的分类和特点、教师如何设计有效性提问策略以及学生如何积极参与有效性提问等方面的探讨,全面展现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对提问策略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有效性提问,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和能力。

有效性提问策略的研究不仅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的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具有深远的教学意义和作用。

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学习进度,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和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提问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语文基础和有效的沟通能力。

提问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表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有效的提问对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有效性提问策略的分类和特点有效性提问策略的分类和特点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方法,可以将有效性提问策略分为多种分类。

首先是根据提问的形式可以分为开放性提问和封闭性提问。

开放性提问是指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思考,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表达。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

“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上的提问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问题琐碎。

有些教师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这种违背教学规律和单元达标要求的的提问形式,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

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

然而, 然而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大多偏(只针对部分人)、空(毫无意义)、繁(杂乱)、难(学生无从下手),这些问题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很显然这几种情况都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这不是课堂提问者的初衷。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教学中老师问得清楚、学生答得明白;老师问得有效,学生答得具体。

这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非常现实而有意义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道,掌握课堂教学进度以及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

其贯穿于课堂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平昌县泥龙小学车博一、课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

“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上的提问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问题琐碎。

有些教师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这种违背教学规律和单元达标要求的的提问形式~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

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construction measure 1)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to prevent settlement of formwork scaffolding during construction, loose; concrete pouring rain, slump in moderation decreases, new pouring concrete to cover withplastic sheeting; heavy rain opened pouring concrete is strictlyprohibited. 2) keep drainage facilities clear of aggregates and construction site. Yuqian to dig drainage ditches, equipped with a sufficient number of submersible pumps and water pumps for maintenance, inspection, maintenance, ensure the equipment in good condition. 3) cement temporary facilities such as library, material should be higher than the outside elevation and feature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facilities. 4) means of transport and security and to skid the rain equipment. 7.6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1) raw materials and tie than design gravel material must for chemical nature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experiment, meet requirements rear can using, cement shipped site Hou, on its volume security, and consistency, fine degrees, do directed analysis, the index qualified rear can using; on mixing and conservation water, with test mortar strength of method for test; aggregate by fine Orthopedic, and in the aggregate, points warehouse stacked, regularly detection its containing water rate. sand fine degrees module regularly check, if over provides of module 0.2 Shi, Are required to adjust the mix proportion of concrete. concrete mix design, according to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design requirements to determine the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of cement, water/cement ratio is determined, in accordance with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workability, slump, sand coarse aggregate size determines the rate, water consumption, and then using absolute volum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quantity of sand construction mixture ratio. Concrete slump control in the context ofdesign drawings, according to the minimum value in different par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arts, with l~4-graded concrete, each pouring a same-grade concrete, according to the normative sample, a set of three specimens, in standard curing condition, measur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7d, 14d, 28D, and do a test recording, as information. (2) transport of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horizontal transport mainly used concrete mixer truck transport. Concrete delivery process should shorten the transport time; stop bleeding and excessively reducing collapse; concrete free falling height is greater than 2m, setting the sliding tube feeding. (3) quality control of concrete in concrete pouring process, hierarchy, order, material thickness, vibrating strictl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Substandard concrete warehouses isstrictly prohibited. When pouring concre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n the cabin with water. Concrete suspension and the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却是空有其形。

由于它的形式简单易学,几个人分成一组,七嘴八舌,便谓之“小组合作学习”,以博取大家的美言;一些竞赛课用之者也不乏其人,以显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奥秘”。

究竟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假以“小组合作学习”来搞“包装”?就目前而言,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内在的空虚,不得不令人深感忧虑。

因此,本研究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启发、激趣的教学方式来营造一个开放、平等、融洽的合作学习氛围,构建适合于本地区、本学校特色的新型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⒈合作学习理论:它是20世纪70年代源于美国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判断: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⒉建构主义思想。

20世纪60年代开始盛行于西方的建构主义思想与传统的赫尔巴特的“三中心”相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思想认为,有效的教学应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应该是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实施方案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实施方案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桃园堡小学张玲201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界定: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上,为了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针对某一问题共同交流思想认识的一种思想交流行为。

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则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预设一些问题,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

“有效”是针对“无效”或者是“低效”而言的。

二、理论依据: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语。

这是我国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最早论述。

它指出了启发的时机,即当学生“愤”和“悱”的时候才对他进行“启”和“发”。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

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建构的知识的过程。

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而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以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实现自主建构。

在小学语文课课堂中,特别是“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等环节,教师若能在课堂提问教学中进行优化设计,形成有效的提问,必将较圆满地完成最终的意义建构。

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建构主义原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

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时,时常会发现:有的学生觉得问题太简单,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认为问题太复杂,不举手、不发言,仿佛置身于课堂之外。

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这不是课堂提问者的初衷。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我们要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课题的界定1、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里的“有效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是鉴别教师提问有无成效的核心指标。

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获益的深刻性、明显性以及获益学生的普遍性、广泛性。

这与以往灌输式和强制式的“提问”有质的区别。

2、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三、理论依据1、认知学习论。

把认知学习论原理用于课堂有效性提问,其要点就在于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教材往往比学生认知水平难,教师要善于安排教材并善于提问,把关键性的东西放在较为突出的地位,但并不完全显露,以便让学生经过努力而自己掌握问题,且问题的难度还可加深。

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他所认知的事物始终有一种模糊感,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开展导引的工作,以便发挥学生认知的能动性。

2、人本主义学习论。

从人本主义学习论可以得出:课堂提问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宗旨的课堂提问。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背景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上的提问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问题琐碎,随意性大,提问深度把握不准,有些问题过于浅显学生提不起兴趣,有些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些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

改善课堂提问的方式,讲究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技巧,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会思考,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

因此,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使用广泛,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

“有效性提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本课题的研究,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三、研究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

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城东镇城军小学林义声2015年3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时,时常会发现:有的学生觉得问题太简单,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认为问题太复杂,不举手、不发言,仿佛置身于课堂之外。

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这不是课堂提问者的初衷。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我们要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课题的界定1、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里的“有效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是鉴别教师提问有无成效的核心指标。

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获益的深刻性、明显性以及获益学生的普遍性、广泛性。

这与以往灌输式和强制式的“提问”有质的区别。

2、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三、理论依据1、认知学习论。

把认知学习论原理用于课堂有效性提问,其要点就在于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教材往往比学生认知水平难,教师要善于安排教材并善于提问,把关键性的东西放在较为突出的地位,但并不完全显露,以便让学生经过努力而自己掌握问题,且问题的难度还可加深。

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他所认知的事物始终有一种模糊感,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开展导引的工作,以便发挥学生认知的能动性。

2、人本主义学习论。

从人本主义学习论可以得出:课堂提问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宗旨的课堂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键盘上,我闭上眼睛,让思绪自由飘散。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方案”,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那些课堂上的点点滴滴,瞬间在脑海中涌现。

一、研究背景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备受关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环节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于是,我们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1.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探讨有效提问的策略,提高教师提问的质量。

3.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实用的提问技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1.教师提问的现状分析教师提问的类型、频率、难度等。

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应和参与程度。

教师提问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2.有效提问的策略探讨提问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提问。

提问的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问的反馈性: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实用提问技巧的分享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注重提问的节奏和时机,提高课堂效果。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国内外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提问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意见和建议。

3.实证研究:选取一定数量的班级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实验前后教师提问的变化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提问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五、研究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第1-3个月):收集文献资料,设计问卷,进行初步调查。

六、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技巧。

2.提高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

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

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切入点不合适课堂上,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运用提问,但并非所有教师的提问都是科学和有效的。

有的问题范围太广,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有的问题太长,往往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有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偏重于机械的盲目记忆;问题和问题之间没有组织性和系统性,想到什么就问什么。

2.问题水平偏低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问题水平偏低。

诸如“是不是”、“好不好”、“有没有”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偏重于结论,如“对不对”、“答案是什么”,而很少问“为什么”、“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思考的”,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适当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的缺陷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思维水平难以提高。

水平偏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水平。

3.教师提问多,学生主动提问少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之所以高耗低效,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提问主体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学生随老师的意旨学习课文,用老师想听到的话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上表面热闹,实际上无论是语言训练还是思想感情陶冶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偶尔有学生发问,也只是问问词语解释,句子含义之类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4.不充足的期待时间期待时间是指一个问题被提出之后与由这个问题引起的回答之间的时间量。

大量研究揭示,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的期待时间平均只有1秒,如果一名学生不能迅速地思考问题,教师通常会重复刚刚提出的问题,或重新表述这个问题,要么就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教师留给学生组织答案的时间太少。

一再如此,学生就失去了使他们的思路趋于完善的机会。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提问过于简单,学生回答机械化,提问内容难度不适合学生水平等。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以及相关的提问策略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通过深入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提问的有效性问题,研究提问策略,并提出具体的措施来提高提问的效果,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实施。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和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候提问不够精准,学生回答不够积极,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提问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研究还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政策和措施。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问策略和具体措施,旨在提高提问的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一些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和深度,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这样的问题往往只需要学生做出简单的回答或者背诵知识点,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些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难以理解或者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问题的意义和思考其中的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检查学习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提问过于简单导致学生思维懒散,提问方式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性等。

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策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效果,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研究发现,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提问的质量和方法至关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策略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和紧迫。

通过深入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有助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入和有效。

通过深入研究提问策略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基于学生认知水平、情感特点和语言特点的提问策略,希望能够揭示在不同情境下采取何种提问策略更为适宜。

本研究也旨在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有效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效率。

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有效提问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提问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点和语言特点来设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索和表达,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运用。

“小学语文有效提问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研修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有效提问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研修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有效提问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研修实施方案一、研修主题:小学语文有效提问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二、研修背景、原因1、提出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从我教委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现状看,教师主导地位明显,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问得多、讲得多,课堂上无意义问答挤占了学生读、思、说、写的时间,导致阅读教学低效,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差。

分析教师阅读教学的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提问简单化,一般采用填空或选择的形式。

(2)提问琐碎,抓不住重点、难点。

(3)提问语言表述不清,目标指向不明确,答案容易含混。

(4)问题过大过难,学生无从着手。

(5)提问重内容分析,轻语言文字形式的训练。

(6)提问重结果,轻原因。

(7)个别教师提问态度蛮横,不注意指导思考和教给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还对学生采取训斥、讽刺,甚至体罚的做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8)自问自答,不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回答不到位,教师着急,替学生回答。

(9)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往往简单单一,不注重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对回答有问题的学生不置可否,不予引导,另叫学生回答。

(10)轻视学生质疑能力培养。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学校管理层教研意识淡薄,只重成绩,不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把教研工作当作额外的负担,落不到实处。

(2)教师接受较高层次的培训学习机会少,校际间、教师间交流不足。

(3)教师自身疏于学习,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教学理论欠缺。

(4)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侧重于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很少能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方面着眼。

(5)对教材分析不透,设计问题抓不住重点、难点。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和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和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

课堂提问是否得法,课堂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课堂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重视。

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在:(1)教师提问多,满堂灌,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的问题没有梯度,问题之间不连贯,课堂散乱,学生也没心听;(3)提的问题模棱两可,模糊不清,让学生没有正确的定位感;(4)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陈旧、老套,问题缺乏新意;(5)提问对象太盲目,有些学生浑水摸鱼说“懂了”老师也不再深挖,导致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值得每个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因此,基于以上思考,我们确定《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旨在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研究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收集、分析、对比,探索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研究一、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学科之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中,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对于改善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策略,包括提问的主题选择、问题设计和提问方式等方面。

二、提问的主题选择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的主题选择应该与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相匹配。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主题进行提问。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提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在讲解语言技巧时,可以提问与语言技巧相关的问题。

通过正确选择提问主题,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力,促进学习的效果。

三、问题设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问题的设计对于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避免简单的问答形式。

问题的设计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避免过于复杂或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问题。

通过合理设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四、提问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方式是提问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如直接提问、隐藏提问、反问等。

直接提问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等待学生回答。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隐藏提问是教师通过语言暗示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反问是教师通过反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提问策略的实施在实施提问策略时,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在问题提出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回答。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

因此,过去曾经叫响过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等提法并没有过时。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讲效率,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力争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走“轻负高效”之路。

2、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或者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有的语文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

形式化多了,热闹的课堂背后缺失的是教学的实效。

有的不顾当地的实际,不看学生的实际,片面地学习模仿某一形式,或简单利用某一教学手段,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轰动效应”,背离了课改的初衷,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有的地方或有的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简称“双基”)有被弱化的现象。

3、由于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个维度”目标的统一)以及文本内涵的丰富性、多义性,知识体系的非明晰性等特点,语文课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的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有的脱离文本,转移目标,内容庞杂,操作随意,使得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

因此,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量减少语文课无效的或低效的劳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以学定教,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研究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行动策略,努力提高每一节课(小学40分钟)的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背景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上的提问中存有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问题琐碎。

有些教师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这种违背教学规律和单元达标要求的的提问形式,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水准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

注重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实行课堂提问。

不过,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我们却时常发现:有的学生觉得问题太简单,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认为问题太复杂,甚至不举手、不发言,仿佛置身于课堂之外。

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这不是课堂提问者的初衷。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这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非常现实而有意义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本课题中的有效性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里活动,促动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独立阅读水平、文从字顺的表达水平等,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新课程的实践表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教师的适时的提问。

设疑提问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恰当的提问,不但能够激活课堂,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使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发展相融合,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和学习水平。

三、研究的假设1、课堂教学情境下的教师的提问是能够观察、分解和研究的。

2、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科学、有效的教师提问策略是能够建构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城东镇城军小学林义声
2015年3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时,时常会发现:有的学生觉得问题太简单,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认为问题太复杂,不举手、不发言,仿佛置身于课堂之外。

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这不是课堂提问者的初衷。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我们要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课题的界定
1、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里的“有效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是鉴别教师提问有无成效的核心指标。

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获益的深刻性、明显性以及获益学生的普遍性、广泛性。

这与以往灌输式和强制式的“提问”有质的区别。

2、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三、理论依据
1、认知学习论。

把认知学习论原理用于课堂有效性提问,其要点就在于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教材往往比学生认知水平难,教师要善于安排教材并善于提问,把关键性的东西放在较为突出的地位,但并不完全显露,以便让学生经过努力而自己掌握问题,且问题的难度还可加深。

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他所认知的事物始终有一种模糊感,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开展导引的工作,以便发挥学生认知的能动性。

2、人本主义学习论。

从人本主义学习论可以得出:课堂提问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宗旨的课堂提问。

3、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提问研究的特殊意义。

新课程倡导“以学促教”,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控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教师的施教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助产士”,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学习方法,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现代教
育理念下,如何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进课堂,如何通过变革课堂提问,改善课堂文化和课堂环境,使得学生既获得人类已有的知识,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实现自己交往的需要、成长的需要,进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这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更深入地看到现今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的低效、无效,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探索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与策略,将这种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做到“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

2、通过研究,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促使教师优化问题设计,提高教师的提问技巧和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教师高效率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研究内容:
1、对我校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对我校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也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

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践加反思”的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在边实践边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反思、总结。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

3、案例分析法:搜集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技术分析、比较、诊断等。

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经验得失,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

六、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
我校语文教师、不同学段的学生。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确定研究人员,制定研究方案,明确分工。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3、就本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现状及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调查访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6年2月)
这个阶段分两大块:
第一块工作主要是个案研究。

1、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小结,掌握第一手材料。

2、对不同课例进行个案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第二块工作主要是选择课例进行实验,观察学生的整体反应,在小范围内尝试经验的推广。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3月)
收集研究资料,总结经验与问题,完成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为:
1、课题研究报告。

2、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集、研究成果汇编或教育论文集等。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负责人:林义声
主要任务:完成课题立项申请报告;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进程;总结整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课题小组主要成员:黄映雪、陈巧映、郭彩云、余丽迎
主要任务:
1)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顺利进行课题研究打基础。

2)开展调查;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开展讨论与交流,商定研究内容。

3)在自己所任教的年级、班级中实施此课题的研究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收集资料,总结反思,写出案例。

4)开展课题探索与实践。

5)实施者撰写研究论文和个案。

九、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年17期孙水娟《课堂中实施有效提问浅析》
2、《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王玲玲《高效的课堂来自有效的提问》
3、海西教育网——中小学教师专题培训平台《让课堂有效提问成为一种艺术》
4、《课堂教学艺术》湛蓊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周成平南京大学出版社
备注: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将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