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1)(2020年整理).pptx
一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认数(10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81-82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的角度来理解计算的结果,通过计算又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
2.通过学生估算、猜数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感受4道算式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3、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复习1.1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
2.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2个十是()。
二、新授1.例题出示图,指名说图意。
(这是信号灯。
有几种颜色?生:两种。
颜色代表什么?生:绿灯行,红灯停。
这是全国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
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
因此,我们每个同学都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看着这幅图,你列出几道算式呢?分别是什么算式和什么算式?同桌互说。
指名说。
(只列式,不计算)板书。
加法你会算吗?你是怎样想的?指名说。
减法谁会算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指名说。
同桌互说四道算式的计算过程。
看着这四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说。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做一道题试试看。
三、想想做做。
1.第1题指名说题意。
同桌互说,后独立完成。
校对。
你在计算的时候是怎样想的?指名说。
你发现了什么呢?2.第2题独立在书上完成。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指名说。
老师出一道题:10+6=16,你能说出另外3道提4吗?3.第3题独立在书上完成。
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好办法能做得又对又快?指名说。
4.第4题你能说出左边一题里的两个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吗?右边一道题呢?学生看图列式。
集体反馈。
四、总结:(略)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课题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小学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与数学相关的法制知识,如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合法和非法的概念等。
3.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了解法律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机构,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3. 合法和非法的概念:通过数学问题和案例,让学生理解合法和非法的区别。
4. 法制知识与数学的结合:通过数学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数学运算中的法律意识和规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法制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习法制知识的必要性。
主体活动:2. 介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来源和执行机构。
3. 通过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合法和非法的概念,让他们理解法律的约束力和作用。
4. 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和运用法律意识和规则。
巩固活动: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体会,加深对法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6.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制知识,解决与数学相关的法律问题。
评估活动:7. 教师布置小组或个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法制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数学与法制的综合性文章。
教学资源:1. PPT或教学板书:用于呈现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2. 案例和实例:用于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合法和非法的概念。
3. 数学题目:设计一些与法制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法律意识和规则。
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情境教学:通过案例和实例,将法制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模拟法庭辩论等,加深对法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制意识。
3.通过数学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1.数学基础知识2.法律知识3.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以生活中的法律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环节:数学基础知识教学1.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环节:法律知识教学1.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第四环节: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如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数学问题及法律问题。
1.导入教师以“小明偷了小红的手机,被警察抓了”的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如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违反法律要受到制裁等。
2.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如概率、统计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中奖概率、如何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等。
3.法律知识教学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准则,保护公民的权益等。
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如分析经济犯罪案例,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4.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教师呈现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如某公司侵犯知识产权,导致另一公司损失巨大。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数学问题及法律问题,如如何计算损失金额、如何界定侵权行为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如提高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3.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律教学
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律教学渗透点1学习内容:一年级上册/2—3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
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
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渗透点2学习内容: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法/50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渗透点3学习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84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五条:全国实行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
第六十一条: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开路边行走。
第六十二条: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
渗透点4学习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47页例1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四条: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
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人民币依其面额支付。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
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第四十三条:故意毁损人民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渗透点 1学科内容一(上)/识字(二)第2课/自选商场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使用商品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渗透点2学科内容一(上)/课文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
(一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学教案
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学教案《左右》教学设计执教人:宋轮江教学内容:左右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4、使学生懂得一些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法律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笔橡皮尺子文具盒教学过程: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4、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1、摆一摆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2、数一数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
(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从右数橡皮是第--------个从左数橡皮是第--------个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4、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问:相邻是什么意思?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小结:1、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
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df
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认识人民币》平乐乡民族小学韦明敏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和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
2通过学生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突破方法:借助常用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教学过程: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出示购物图,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对钱的使用。
提问:到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我们要用什么来付给售货员?(钱)。
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同学生们喜欢吗?。
(板书:认识人民币)1出示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2小淘气很节约,把自己的零用钱都用自己的存钱罐存起来了,同学们认识他所存的钱吗?3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钱?(购物、坐车、储蓄、为灾区和贫困学生捐款等渗透法制教育)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分类)教学例1:1每个同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学生学习假币),然后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A有的把钱币分为一类,有的把硬币分为一类。
B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
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板书分类的过程:以元为单位的有12种,以角为单位的有6种,以分为单位的3种,接着,让学生动手分类。
C观察上面的人民币,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渗透法制教育: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宽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更不能侮辱人民币。
——渗透人民币管理条例小结:为了商品交易的便利,我国制定的法定货币吕品种较多,按质地来分,有纸币和硬币;按单位来分有元、角、分1。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入法制教育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增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旳发展,制定本法。
数学学科教学渗入法制教育教案《科学记数法》一、教学目旳1.借助学生所熟悉旳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计数法表达大数。
2.通过收集数据、整顿数据、分析数据旳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旳意识。
3.通过收集数据、整顿数据、分析数据旳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人均耕地急剧减少旳国情,让学生明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有关法律制定旳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重点:用科学计数法表达大数。
三、教学难点难点:用科学计数法表达大数。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某些有关祖国人口、资源、土地旳某些数据资料,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我们伟大旳祖国具有悠久旳文明史,作为-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
课前,同窗们已经对有关我国旳人口、资源等做了一系列旳调查,同窗们查到了什么资料呢?谁乐意起来展示一下你旳调查成果?学生1:我在图书馆里查到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大概为人。
学生2:我从发布旳资料上查到了我国既有耕地面积约为亩。
学生3:我从电脑上查到了我国石油储量为桶。
通过刚刚几位同窗旳反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沉思)学生l:我发现我国旳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教师伺机点拨:同窗们旳观测都是对旳旳,请大伙计算我国旳人均耕地面积(告诉学生美国既有人均耕地面积约9.7亩)。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提问:比较我国在人口、土地方面与美国旳差距,此后在这些方面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借机简朴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让学生明白控制人口增长、合理运用土地资源是我国实现可持速发展旳基本保证。
)学生2:我发现这些数据都比较大,书写和读时都比较麻烦。
(教师赞赏)教师:那么有无一种比较简朴旳措施来表达这些比较大旳数呢?2.小组合伙,探讨交流刚刚,同窗们都已做了努力旳思考,想必均有所发现。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参与法制建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法制的情感;(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意识;(3)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法制的相互促进关系,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概念介绍;2. 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实例;3.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4. 数学与法制的相互促进关系;5.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法制的相互促进关系。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案例:收集与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应用的相关案例;2. 教学素材:准备与法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4. 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与法制相关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选举中的统计问题、法律案例中的数学计算等。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学与法制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两者的联系。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如几何知识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还有哪些法律问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2)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册《数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2. 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法制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融入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2)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理解新知识点;(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讲解:(1)讲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突破重点难点;(2)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4. 案例分析:(1)选取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6. 总结反馈:(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重点难点;(2)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7. 课后作业:(1)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结合法制教育,布置相关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环境保护教案教师:余章凤一、教学内容:《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50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关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瞧,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活动的情景。
(二)自主探索1、请小朋友拿出小木棒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
再比一比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看学生植树图,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1)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交流: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2)一共有6个人,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怎样列式呢?(3)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4)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6—2=4 ,6—4=2)六、法制渗透点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植树,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同学们知道:(1)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密不可分。
(2)小朋友参加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环境。
(3)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
(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1989年12月26日)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标题: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2. 理解数学与法制教育的渗透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渗透关系:通过数学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法制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2. 数学运算中的法制意识:通过数学题目,培养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如合理使用计算规则、遵守数学规范等。
3.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法律思维:通过分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如权益保护、公平与正义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数学与法制的渗透关系。
-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该问题是否与法律有关。
2. 理论讲解(10分钟):- 介绍数学与法制的渗透关系,如数学在法律案例中的应用等。
- 解释数学运算中的法制意识和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法律思维。
3. 数学与法制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一个数学与法制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数学问题和法律问题。
-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法律意义和解决方法。
4. 数学运算中的法制意识培养(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题目,要求他们在解答过程中注意法律意识,如使用计算规则、遵守数学规范等。
5.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法律思维培养(15分钟):- 提供一个数学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如权益保护、公平与正义等。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数学与法制的渗透关系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 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更复杂的数学与法制案例分析等。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解答问题时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问题解答能力:评估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中是否能够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数学与法制案例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题目: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2. 理解数学与法制教育的联系,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法制问题中;3.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培养其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
教学内容:1. 法制教育的意义和基本知识(例如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等);2. 数学与法制的联系(例如图表分析、数据统计与法律案例的关系等);3.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实际应用(例如数学在法院案件的解读与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 提出数学与法制教育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学习(15分钟):- 讲解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分类;- 探讨数学与法制教育的关联,例如通过图表分析和数据统计解读法律案例。
3. 实例分析(20分钟):- 呈现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例如一起涉及数学数据的判决案件;-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推理,如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 引导学生讨论案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法律依据,并进行分析解读。
4. 讨论与交流(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对案例的观点和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案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充分运用数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法制教育与数学的联系和学习收获;- 提出更多与数学和法制相关的课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法制问题中。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环节的积极程度;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3. 反馈评估:课后布置相关练习,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及工具:1. 法制教育资料和案例材料;2. 针对案例分析的图表和统计数据;3. 分组讨论和交流的组织形式。
小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点
小学数学法制教育渗透点一年级数学版别:苏教版渗透点 1☆学科内容一(上)∕第四单元∕认位置∕第10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知道。
方法:实物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国旗图片后,向学生展示国旗实物,并说明国旗的特征。
2.教育学生: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
(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3.师生互动:(1)我们在哪里能看到国旗?(2)回忆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的情境。
渗透点2☆学科内容一(上)∕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12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总则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
方法: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1.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说说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围绕“教师节快乐”的意思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
渗透点3☆学科内容一(上)∕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52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
方法:图片展示,师生交流。
☆示例或说明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2.师生交流:这些小朋友要开展什么活动?3.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内容。
4.通过观察参加植树活动的小朋友人数进入“5+1”或“1+5”的学习。
渗透点4☆学科内容一(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68页、69页∕例题☆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初步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PPT
淑仙纪念小学 数学组 2012、10、8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打工的成年人越 来越多,留守儿童也日趋增多,少年儿童的 健康成长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许多孩子 因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性格变得内向,不爱 说话,不爱交流,有的还会走上犯罪的道 路。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又面临着新的 问题、新的挑战。在教好学生书本知识 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法、知法、守 法。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 育呢。
在讲授加法时,联系课本上的情 景图和统计表,讲保护动物的知识、 保护环境的知识。
在讲到“王叔叔平均每小时能检测 23 个零件,他每天工作 8 小时,共能 检测多少个零件?”一题, 教师可以 向学生渗透《产品质量法》的有关知识。
六年级在复习 “读数、写数” 的教
学时,可以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 数据。如我国地域辽阔,东西相距约5 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 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全长630、 拍皮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 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 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从而适时地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 教育,把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 起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 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 行渗透,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使他 们懂得了法律。如:在授课内容是对重量 单位“千克、克”的认识一课中,我一边 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 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 品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 品,珍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毒品 的危害。
在小学一年级的第2页的一幅新 生入学图上,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 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6、7 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关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3、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培养倾听他 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5、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活动 的情景。
二、自主探索 1、请小朋友拿出小木棒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 6、7 的加法算式。再比一比谁的加 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
看学生植树图,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1)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1
交流: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一共有 6 个人,男同学有 4 人,女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 2 人,男同学有几人?怎样 列式 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板书设计 和是 6、7 的加法 5+1=6 1+5=6 3+4=7 4+3=7
六、作业设计
被减数是 6、7 的减法
6—4=2
6—2=4
7—2=5
7—5=2
2
3 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4 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6—2=4 ,6—4=2) 三、思维训练
教材“想想做做”第六题,看图填算式 7—□=□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列式,答案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四、法制渗透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植树,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同学们知道: 1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密不可分。 2 小朋友参加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环境。 3 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护法 》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