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该零件包括冲孔,切边,切断,弯曲等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方案①:先冲孔切断,再弯曲。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②:冲裁——弯曲复合模,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③:冲孔切断弯曲级进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①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方案②只需要一套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易于保证,但生产效率不高。

方案③也只需要一套模具,生产效率高,且零件的冲压精度易保证。

尽管模具结构较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

通过以上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对该冲压件生产以采用方案③为佳。

三、主要设计的计算首先需要将工件完全展开,如图所示,再计算各部分的尺寸。

长度尺寸A=(80.5-40)+3.14×40/4=91.9mm宽度尺寸B=2×3.14×40/4=62.8mm3.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计算冲裁件在板料、条料或带料上的布置方法称为排样。

排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利用率、零件质量、生产率、模具结构与寿命及生产操作方式与安全。

因此,在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中,排样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节约金属和减少废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较好的确定冲件的形状尺寸和合理的排样的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

由于结构的需要,不需要设置搭边值。

确定步距A=91.9 mm,查板材标准,选用材料总的利用率为:η=3.2冲裁力的计算冲孔力F=KtLτ=1.3×1.8×5.5×2π×340=27.49KN落料力F= KtLτ=1.3×1.8×340×133.75=106.41KN剪切力F= KtLτ=1.3×1.8×340×40=31.82KN弯曲力F=AP=[40×80.5-2×3.14×(5.5/2) ]2×100=317.2 KN3.3压力中心的确定1冲裁压力中心的确定形状复杂的零件的压力中心可用解析法求出。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_3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_3

目录一、前言-------------------------------------------------------------------------------3二、零件加工工艺性分析-----------------------------------------------------41、工件图及分析----------------------------------------------------------42、毛坯尺寸计算----------------------------------------------------------53、判断拉深次数----------------------------------------------------------54、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55、确定工序内容及工序内容------------------------------------------5三、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51、板料选择-----------------------------------------------------------------52、排样设计-----------------------------------------------------------------5四、主要工艺参数计算--------------------------------------------------------61、工艺力计算--------------------------------------------------------------62、压力机选择--------------------------------------------------------------7五、模具设计-----------------------------------------------------------------------71、模具形状结构设计----------------------------------------------------72、模具工作尺寸及公差计算------------------------------------------7六、工作零件结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81、落料凹模-----------------------------------------------------------------82、拉深凸模-----------------------------------------------------------------93、凸凹模--------------------------------------------------------------------9七、其他零件结构尺寸-------------------------------------------------------101、模架的选择------------------------------------------------------------102、模柄的选择------------------------------------------------------------103、卸料装置---------------------------------------------------------------104、推件装置的选择-----------------------------------------------------115、销钉的选择------------------------------------------------------------116、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12八、零件说明----------------------------------------------------------------------121、各零件尺寸规格说明-----------------------------------------------122、模具总装图------------------------------------------------------------13九、总结-----------------------------------------------------------------------------14十、致谢-----------------------------------------------------------------------------15十一、参考文献---------------------------------------------------------------15一、前言冲压成形是一个涉及领域及其广泛的行业,深入到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在国外,冲压被称为板料成形。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和应用
智能化生产: 实现生产过程 的智能化、自 动化和数字化
智能化管理: 实现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设 备管理等方面
的智能化
国际化趋势
跨国合作:与 国际知名企业 合作,引进先 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
出口市场:扩 大出口市场, 提高国际市场
份额
国际标准:采 用国际标准, 提高产品质量
和竞争力
国际化人才: 引进和培养国 际化人才,提 高企业国际化
加工性能: 易于加工 和成型, 便于模具 制造和维 护
材料种类及特点
钢材:强度高,耐磨性好,但价格 较高
铝合金:重量轻,导热性好,但强 度较低
铜合金:导热性好,耐磨性好,但 价格较高
塑料:重量轻,易于加工,但强度 较低
陶瓷:耐磨性好,耐高温,但价格 较高
复合材料:结合多种材料的优点, 但价格较高
材料选择依据
水平
模具的使用寿命:选择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 模具的加工性能:选择易于加工、易于成型的材料 模具的成本:选择价格合理、性价比高的材料 模具的环保要求:选择环保、无污染的材料
材料发展趋势
轻量化:使用更 轻的材料,降低 模具重量,提高 生产效率
高强度:使用高 强度材料,提高 模具使用寿命和 稳定性
耐腐蚀:使用耐 腐蚀材料,提高 模具在恶劣环境 下的使用寿命
装配调试
装配过程:按照图纸要求, 将模具各部件组装在一起
装配前准备:检查模具各部 件是否齐全,是否清洁
调试过程:检查模具的精度、 稳定性和可靠性,调整模具
参数
调试结果:记录调试过程中 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使用注意事项
操作前检查模具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安全使用 操作时注意保持模具的清洁,避免油污、灰尘等影响模具性能 操作后及时清理模具,避免模具生锈、磨损 定期对模具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模具性能稳定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复合模课程设计学号:1136230095姓名:王博凯班级:11材控4班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指导教师:方志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日期:2014年6 月17 日摘要本次课程设计的零件由指导老师提供,完成冲孔和落料两道工序。

模具设计两个冲孔凸模,采用倒装复合模结构。

局部零件使用压入式模柄,橡胶垫驱动的弹性卸料装置卸料,排样方式单排,由弹性挡料销定位,导料销进行导料。

模架选择后侧导柱模架,利用cad软件进行二维图纸的绘制,包括装配图和零件图。

关键词:冲孔;落料;倒装复合模;弹性卸料;cadAbstract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parts provided by the instructor.We should complete punching and blanking.I design two die which usded to punching and choose Flip composite modulus.Local parts using pressing die shank.The rubber pad is driven by elastic unloading settings,Single row.Elastic material retaining pin is used to positioning and guide pin is used to guiding.At last,draw a two-dimensional drawings by using CAD software.Key words: Punching; Blanking; Fl Flip composite modulus; elastic unloading;CAD;目录第1章绪论1.1 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4)1.2 设计的内容和思路 (4)1.3 解决的主要问题 (4)第2章总体设计方案2.1 设计任务书 (5)2.2 冲压工艺分析 (5)2.3 冲裁方案确定 (6)2.4 排样 (7)2.5 计算冲压力 (8)2.6 确定模具压力中心 (9)2.7 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9)第3章工作零件设计3.1 凹模结构设计 (12)3.2 凸凹结构设计 (12)3.3 凸模结构设计 (13)第4 章其他零件设计 (13)第5 章总装配图草图5.1 装配草图 (16)5.2 装配技术要求 (16)总结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第1章绪论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被冲材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产生分离和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零件(也称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设计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材料:08F ,厚度1.5mm ,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级进模)。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1) 材料O8F 为优质碳素钢,抗剪强度τ=220~310Mpa 、抗拉强度b σ=280~390Mpa 、伸长率为10δ=32%、屈服极限s σ=180Mpa 、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加工。

(2) 结构与尺寸工件结构比较简单,中间有一个直径为22的孔,旁边有两个直径为8的孔,凹槽宽度满足b ≥2t ,即6》2x1.5=3mm,凹槽深度满足l b 5≤,即5《5x6=30。

结构与尺寸均适合冲裁加工。

2.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该工件包括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可采用一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综合考虑后,应该选择方案三。

因为方案三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所以应该选用方案三比较合算。

3.选择模具总体结构形式由于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级进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级进模。

(1)确定模架及导向方式采用对角导柱模架,这种模架的导柱在模具对角位置,冲压时可防止由于偏心力矩而引起模具歪斜。

导柱导向可以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

(2)定位方式的选择该冲件采用的柸料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无侧压装置;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侧刃粗定距;用导正销精定位保证内外形相对位置的精度。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因为该工件料厚1.5mm,尺寸较小,所以卸料力也较小,故选择弹性卸料,下出件方式。

4.必要的工艺计算(1)排样设计与计算=1.5mm,条料宽度为43.57mm,步距为A=88.4mm,一个该冲件外形大致为圆形,搭边值为a1步距的利用率为63.98%。

见下图S=1668.7-11x11x3.14-2x4x4x3.14=1188.28冲压力的相关计算F 冲=KLt b τ=1.3*275*1.5*300=160875N F 卸=K 1F=0.04*160875=64350N F 推=nK 2F=4*0.055*160875=35392.5N F= F 冲+ F 卸+ F 推=260617.5N (3)计算模具压力中心代入公式X0=132.25115.69132.25396.14874.61132.2519.44115.6993.26132.250396.148++++++X X X X =19.73Y0=132.25115.69132.25396.14827.13132.250115.69)27.13(132.250396.148+++++-+X X X X =0(4) 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并确定其制造公差 由于凸凹模的形状相对简单且材料较厚,冲裁间隙较大,可采用分开加工法确定凸凹模的刃口尺寸及公差。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doc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导言本文档是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的详细说明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冲压模具的设计原理、工艺流程和相关技术要求。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冲压模具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等内容,以及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和评估标准。

第一章冲压模具概述1.1 冲压模具的定义1.2 冲压模具的分类1.2.1 单工位模具1.2.2 多工位模具1.2.3 复合模具1.3 冲压模具的基本组成部分1.3.1 上模1.3.2 下模1.3.3 引导装置1.3.4 顶针1.3.5 顶板1.4 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1.5 冲压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二章冲压模具设计流程2.1 产品设计分析2.2 模具设计准备2.2.1 工艺方案选择2.2.2 材料选择2.2.3 设计任务书编写2.3 模具零部件设计2.3.1 上模设计2.3.2 下模设计2.3.3 引导装置设计2.3.4 顶针设计2.3.5 顶板设计2.3.6 其他相关组件设计2.4 模具总体设计2.5 模具制造与加工2.6 模具调试与试产第三章冲压模具材料选择3.1 冲压模具材料性能要求3.2 常用模具材料3.2.1 工具钢3.2.2 合金工具钢3.2.3 超硬合金3.2.4 陶瓷材料3.2.5 复合材料3.3 模具材料的选择原则第四章冲压模具加工工艺4.1 冲压模具加工流程4.2 模具零部件加工4.2.1 零部件加工设备选择4.2.2 加工工艺规程确定4.2.3 加工工艺文件编制4.3 模具装配与试验4.3.1 模具装配前准备工作4.3.2 模具装配过程4.3.3 模具试验与调试4.4 模具维护与保养4.4.1 模具使用生命周期管理4.4.2 模具保养与维护方法4.4.3 模具故障排除与处理第五章课程设计要求与评估标准5.1 课程设计要求5.2 评估标准5.2.1 设计方案合理性评估5.2.2 模具设计准确性评估5.2.3 模具加工工艺评估5.2.4 模具试验与调试评估5.2.5 学生报告书评估附件1.产品设计分析报告范本2.模具零部件设计图纸范本3.模具装配图范本4.模具加工工艺文件范本5.模具试验与调试记录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冲压模具:指用于冲压加工的模具,用于将板材等材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1章冲压工艺分析 (1)1、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3、制定冲压工艺方案2、冲压工艺性分析4、工具方案及模具形式的确定第2章工艺计算 (5)1、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2、计算模具压力中心3、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第3章模具结构设计 (5)参考文献 (6)第一章冲压工艺分析1、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冲压工艺设计应在收集﹑调查﹑研究并掌握有关设计设计的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的基础上进行,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

工艺设计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1生产类型生产类型是企业生产产业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小批量生产、中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

根据生产纲领和产品零件的特征或工作的每月担负的工序数确定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1.2使用钢材08钢1.3冲压工序落料、拉深、冲孔1.4零件图(如下图1-1-1所示)图1-1-12、冲压工艺性分析2.1材料08钢是优质碳素结构刚,易于拉伸成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2.2工件结构该工件为圆形带孔拉深件,拉伸高度不大,孔在底部并且不在拉深变形区2.3尺寸精度零件图上工件高度32孔Φ18。

工件外轮廓Φ79,壁厚为1mm属IT14级。

一般冲压均能满足精度要求。

3、制定冲压工艺方案3.1工艺方案分析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冲孔,三个基本工序,可以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拉深,最后冲孔。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冲孔复合冲压。

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拉深-冲孔连续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三道工序,即需要落料模,拉深模,冲孔模,三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该零件的年产量要求。

方安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保证,且生产效率也高。

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且凸凹模的最小壁厚满足要求a>2.7(查教材97页表3-32),模具制造并不困难。

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零件的冲压精度稍差。

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设计说明书

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设计说明书

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设计说明书一、引言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是冲压设备中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冲压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说明书旨在对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冲压机构设计1. 冲压机构的功能冲压机构是冲压设备中的主要工作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冲击力将金属材料冲压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冲压机构应具备稳定的冲击力和精确的冲击位置控制能力。

2. 冲压机构的结构冲压机构的结构主要包括床身、滑块、传动机构和导向机构。

床身是冲压机构的支撑结构,滑块是冲击力的传递部分,传动机构通过驱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滑块,导向机构用于控制滑块的运动轨迹。

3. 冲压机构的设计要点冲压机构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冲击力的大小和稳定性:冲击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成形效果,稳定性则确保了产品的一致性。

- 冲击位置的控制:冲压机构应具备精确的冲击位置控制能力,以保证冲压件的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 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冲压机构的结构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刚度,以抵抗冲击力和振动力的影响,确保冲压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送料机构设计1. 送料机构的功能送料机构是冲压设备中的配套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金属材料送入冲压机构,为冲压过程提供所需材料。

送料机构应具备高效、稳定的送料能力,保证冲压设备的连续工作。

2. 送料机构的结构送料机构的结构主要包括送料装置、送料辊筒和送料导轨。

送料装置用于控制材料的送料速度和送料长度,送料辊筒用于将材料推送到冲压机构,送料导轨用于引导材料的运动轨迹。

3. 送料机构的设计要点送料机构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送料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送料机构应具备稳定、可靠的送料能力,保证冲压设备的连续工作,同时要求送料的长度和速度能够精确控制。

- 送料辊筒的材质和表面处理:送料辊筒应选用适当的材质和表面处理方式,以提高材料的传送效果和使用寿命。

- 送料导轨的导向精度:送料导轨应具备良好的导向精度,以确保材料的准确送料和稳定运动。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姓名:班级:学号:设计时间:指导教师:机械工程系目录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4)二.冲裁件工艺方案的确定 (4)1.方案种类 (4)2.方案的比较 (4)3.方案的确定 (4)三.主要设计计算 (5)1.排样方式的确定计算 (5)2.冲裁力的计算 (5)3.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6)4.冲裁压力中心的确定 (6)5.刃口尺寸的计算 (7)四.模具总体设计 (8)1.模具类型的选择 (8)2.定位方式选择 (8)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8)4.导柱、导套位置的确定 (9)五.主要零部件设计 (9)1.工作零件的设计结构 (9)2.定位零件的设计 (9)五.模具总装图 (10)六.冲压设备的选取 (11)七.模具零件加工工艺 (11)八.模具的装配 (13)1.上模装配 (13)2.下模装配 (13)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

材料为20钢、t=1.8mm,具有良好的冲裁性能,适合冲裁。

工件结构相对简单,有一个直径 7mm的圆孔。

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3mm。

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12级,冲孔按IT11级计算。

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

二.冲裁件工艺方案的确定1.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2.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故而不选此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

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1 冲压件工艺分析 (2)2 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2)3 冲孔、落料复合模工艺和设计计算 (2)3.1 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计算及初选压力机 (3)3.2计算排样 (4)3.3 冲裁模间隙及凹模、凸模刃口尺寸公差计算 (5)3.3.1 落料刃口尺寸计算 (5)3.3.2冲孔刃口尺寸计算 (5)4、模具设计计算 (6)4.1卸料弹簧的选择 (6)4.2 选择上下模板及模柄 (7)4.3凹模、凸模、凸凹模尺寸 (7)4.4 垫板、凸模固定板 (8)4.5 闭合高度 (9)4.6 导柱、导套 (9)4.7 卸料螺钉 (9)4.8 推杆 (9)参考文献 (10)1 冲压件工艺分析图1-1 弹簧吊耳零件示意图1材料:45号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切削加工性,经适当的热处理以后可获得一定的韧性、塑性和耐磨性,材料来源方便,适合冲裁。

2 工件结构:结构简单,形状对称,有利于材料的合理利用。

3 生产批量:大批量2 确定冲裁工艺方案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弯曲三道工序,根据零件结构以及生产批量,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和单工序弯曲模两幅模具进行生产。

本次课程设计只针对落料、冲孔复合模进行设计。

3 冲孔、落料复合模工艺和设计计算落料、冲孔复合模的零件示意图如图3-1所示图3-1 落料、冲孔工件示意图3.1 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计算及初选压力机采用复合模的结构,如图1-1所示,查表得45钢的τ=440~560 /M p a,取τ=440M p a(1)落料力的计算F落=1.3Ltτ式中L——工件外轮廓周长(mm)t——材料厚度(mm)τ——材料的抗剪强度由UG分析得L≈402mmF落=1.3×402×2.5×440=574.86 KN(2)冲孔力计算F冲=1.3Ltτ式中L——工件内轮廓周长(mm)由UG分析得L≈308mmF冲=1.3×308×2.5×440=440.44 KN(3)卸料力计算F 卸=K卸F式中 K卸——卸料力因数,查表得K卸=0.03F 卸=K卸F落=0.03×574.86≈17.25 KNF 卸‘=K 卸F 冲=0.03×440.44≈13.22 KN(4)推件力计算 F 推=n K 推F 冲式中K 推——推件力因数,其值查表得K 推=0.05n ——卡在凹模洞口中的工件(或废料)的数目,可得n=4 F 推=4×0.05×440.44≈88.1 KN总力 F 总=F 落+F 冲+F 卸+F 卸‘+F 推=574.86+440.44+17.25+13.22+88.1=1133.87 KN初选2000 KN 压力机,压力机的技术参数见表3-13.2计算排样查表取a=a 1=2.5mm ,排样由作图确定,每料10个,排样图如图3-2所示图3-2 排样示意图3.3 冲裁模间隙及凹模、凸模刃口尺寸公差计算查表得Z min=0.49mm,Z max=0.55mm3.3.1 落料刃口尺寸计算改零件凸模刃口各部分尺寸按上述凹模的相应部分尺寸配置,保证双面间隙值Z min~Z max=0.49~0.55mm。

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设计说明书

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设计说明书

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设计说明书一、冲压机构设计说明书冲压机是一种常用于金属加工行业的设备,主要用于对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

冲压机构是冲压机的核心部件,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冲压机的工作效率和加工质量。

1. 冲压机构的功能冲压机构主要包括动力传动机构、工作机构和控制机构。

动力传动机构负责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冲压机运动所需的直线运动;工作机构负责完成冲压工作,包括冲头的上下运动和工件的定位;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冲压机的启停和运行参数调节。

2. 冲压机构的设计原则(1)可靠性:冲压机工作中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和振动,因此冲压机构的设计应考虑到其受力情况,以保证其结构牢固,不易损坏。

(2)高效性:冲压机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冲压机构的设计应尽可能减少无效动作和减小能耗,提高工作效率。

(3)安全性:冲压机工作过程中涉及到高速运动的部件和大功率的电机,冲压机构的设计应考虑到安全性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 冲压机构的关键设计要素(1)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冲压机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应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和齿轮副参数,以满足冲压工艺要求。

(2)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的设计应保证冲头和工件的精确定位,减小冲头的偏斜和倾斜,提高加工精度。

(3)冲头结构:冲头是冲压机的工作部件,其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工件的形状和尺寸,保证冲头与工件的匹配性,以确保冲击力的传递和加工质量的稳定性。

(4)床身结构:床身是冲压机的支撑部件,其设计应保证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承受冲击力和振动,并减小噪音和能耗。

二、送料机构设计说明书送料机构是冲压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将工件送入冲压机进行加工。

送料机构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1. 送料机构的功能送料机构主要包括送料装置、送料导轨和送料传动装置。

送料装置负责将工件从供料器送入送料导轨;送料导轨用于引导工件的运动轨迹;送料传动装置用于驱动工件进行送料。

冲压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III1.冲压工艺分析1.1材料的特性设计要求,零件图如图1-1所示。

该制件的材料为45#,用于制造abcdefg ,具有较好的冲压性能。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 料:45# 材料厚度:t=2mm图11-1表1-1牌号力学性能硬度HBS ≤ /b a M P σ/s a M P σ 5/(%)δ /(%)ψ 未经处理10# 33520531551371.2零件结构零件简单、对称,比较适合冲裁。

1.3尺寸精度分析图1-1已部分标注公差,8±0.02和61。

40未标注公差,按IT14选取。

1.4冲裁方案的确定1.4.1 分析制件的工序该制件由于外形已经给定,则仅需冲孔工艺即可。

1.4.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根据要求确定方案为对称式冲孔模具。

2.必要的尺寸设计2.1排样的设计与计算由于该制件为圆形,采用无废料的排样方法是不可能做到的;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方法。

2.1.1确定搭边值陕西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IV根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2-13,查得:搭边a 和1a 数值(低碳钢),t=2mm 时,a =1.2mm, 1a =1.5mm 。

2.1.2确定条料的进距进距A : A B a =+制=61+1.2=62.2mm宽度B : 0010[2()]B D a b -∆-∆=++∆+==mm2.1.3材料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是冲压工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其计算可用一个进距内冲裁件的实际面积与毛坯面积的百分比表示:1100%.s A Bη=⨯ (2-1)式中 S 1── 一个进距内冲裁件的实际面积,单位mm 2;A ── 送料进距,单位mm ;B ── 条料宽度,单位mm 。

所以材料的利用率为:1100%.s A Bη=⨯ =2.100%.RA Bπ⨯=asdfghjk ≈72%2.1.4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2-1所示:图2-12.2冲裁总压力的计算2.2.1 计算冲裁力 冲裁力为冲孔所产生, 11..b F L t σ==π×8×2×600≈30159.29N ≈30.160kNF 1总=41..b F L t σ==120.640KNV2.2.2计算推料力:设凹模洞口的直壁高度h=6mm ,材料厚度t=2mm ,故卡在凹模内的零件数为: n=h/t=6/2=3。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冲压是一种常见的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制造行业中,涉及到钢、铁、铝、铜等材料的加工。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特别设计了一门冲压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冲压工艺,了解冲压加工的基本理论、流程和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今后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第一部分:理论学习本部分主要内容包括:1. 冲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学习冲压的加工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每个流程的要素,从而了解每个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冲压材料的性能及影响因素:学习冲压所使用的常见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如钢、铝、铜等,了解材料粗糙度、硬度、弹性等对加工的影响。

3. 冲压模具的类型、结构和设计:学习冲压模具的类型和结构,了解常见的冲压模具设计,能够对冲压模具进行故障分析和修理。

4. 冲压制品的缺陷及其成因:学习常见冲压制品的缺陷,从制品材料、模具设计、工艺参数等方面分析成因,并掌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5. 冲压加工中的安全问题:学习冲压加工中的安全问题,防范钳工、钳口和锤击等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学习急救和应急措施。

第二部分:实践操作本部分主要内容包括:1. 冲压机的运行和操作:了解常见冲压机的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运用正确的操作技巧和知识,可实现冲压机的安全、高效运行。

2. 模具装夹和调试:掌握模具的安装、调试和更换技巧,根据不同工件需求选择合适的冲头和模具,获得理想的制品。

3. 冲压制品的加工工艺:学习以正线程为例的冲压加工工艺,掌握切换每个加工工序时需要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实现冲压加工的精度和标准。

4. 冲压制品的检验和质量评估:通过测量冲压制品的尺寸、缺陷和形状等技术手段,分析制品的质量问题,掌握如何提高制品的质量和精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可全面了解和掌握冲压加工工艺,获得相关行业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学生将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和职业技能,为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冲压设计说明书

冲压设计说明书

一、产品工艺性分析本设计采用单一冲裁工序,操作简单。

落料件材料采用Q235冷轧板,Q235冷轧板是中碳结构用钢板, 屈服强度为235MPa,抗拉强度大于400MPa,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适合冷冲压,在表面和强度均有较高要求时使用。

由于这次设计的冲压工件为L型,工件结构简单,名义尺寸分别为L×W×H=46×34×1.5mm,属中小型工件,工件的尺寸公差为46022.0-,34022.0-,2010.0+和2010.0+,精度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该工件属于轮廓成型,工艺简单,可大批量生产,适合采用冲压加工工艺。

二、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方案构思工艺:本设计采用单一冲裁工序(落料),模具卸料板采用弹性卸料板。

1、整体说明:(1)上、下模板之间采用导向零件的目的。

导向零件是为了保证上、下模板运动时能够精确对准而设置的导向部件,起导向定位作用;而且精确、可靠的导向系统有利于减少模具工作零件的磨损,降低凸、凹模啃伤,提高模具的寿命,同时也提高了零件的尺寸精度。

(2)采用弹性卸料板的理由。

由于本次设计所采用的冲裁料厚度为1.5mm,而弹压卸料板主要用于冲裁料厚度在 1.5mm以下的板料,而且弹性卸料板具有卸料和压料的双重作用,弹压卸料板提的供压料力可以防止条料不平或翘曲,从而冲压时零件变形小,平整度高,而且本模具所需的卸料力不大,适合采用弹性卸料板。

2、凸模采用全长统一尺寸(等断面)的理由。

等截面直通式凸模便于成型磨削和线切割加工,适于冲压非圆形的中小冲压件。

淬火时下2/3为硬状态,上1/3保持为软状态用于紧配合。

3、①凹模外形设计为矩形的理由(内部结构如下图)。

对于标准件,凹模的形状应根据冲压件形状选用,本设计冲压件外形为矩形,故凹模也要设计为矩形。

②工件段高度为8mm,出口段、内孔表面为直柱面(不用斜面)的理由。

直柱面便于成型磨削和线切割加工,有利于提高冲压质量,适于冲压非圆形的中小冲压件,。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景德镇)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景德镇)

设计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 选择合适的教
学内容
制定教学计划: 学大纲: 详细列出课程 内容、教学要 求和教学进度
第三章
冲压工艺流程
冲压工艺简介
冲压工艺:利用模具和压力机将金属板材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冲压工艺流程:包括材料准备、模具设计、冲压加工、质量检验等步骤 冲压工艺特点:高效、经济、精度高、适应性强 冲压工艺应用: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等行业
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及时解 决问题
加强供应商管理,确保原材 料质量
第七章
冲压课程设计总结与 展望
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目标:掌握冲压工艺、模具设计、材料选择等知识
课程内容:包括冲压原理、模具设计、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等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实践操作
课程效果:学生能够掌握冲压工艺、模具设计、材料选择等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 能力
和生产效率
冲压模具设计 需要考虑模具 的强度、刚度、 耐磨性、热处 理工艺等因素
模具结构设计
模具类型:根据冲压工艺选择合适的模 具类型
模具材料: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如钢、 铝、铜等
模具尺寸:根据冲压件的尺寸和精度要 求确定模具尺寸
模具精度:根据冲压件的精度要求确定 模具精度
模具寿命:根据冲压件的生产数量和生 产周期确定模具寿命
冲压工艺流程
冲压过程:将材料放入模具 中,通过压力机进行冲压
冲压后处理:去除毛刺、打 磨、清洗等
质量检验:检查冲压件的尺 寸、形状和表面质量
冲压准备:选择合适的材料、 模具和设备
包装和运输:将冲压件包装 好,运输到客户手中
冲压工艺参数
冲压速度:影响冲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 因素

冲压设计工艺过程说明书

冲压设计工艺过程说明书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1零件图和产品功能侧板的结构如图所示,齿轮端面的弹性侧板起到端面间隙补偿的作用。

弹性侧板是一片薄钢板,在它的一侧表面烧结了一层磷青铜,一保证侧板与齿轮端面有良好的摩擦性能。

在侧板的背面开有小孔和油道,可以调整压油腔的液压力,并可以产生挠性变形,紧贴齿轮端面,自动补偿齿轮端面磨损量。

由泵体内表面,齿轮外表面和轴承座内端面构成了密封容积,并由两齿轮的啮合线外隔开,在退出的啮合的一侧形成的吸油腔,在进入啮合的一侧形成了压油腔。

随着工作压力的升高,液压油会从齿轮端面泄漏,通过在齿轮端面加弹性侧板,把压力引出,平衡内部的压力,保证泵的容积效率。

1.2结构、工艺特点分析分析零件图可知,侧板由钢面与铜面两部分组成,铜面层厚0.6-0.8mm,钢面与铜面要求的粗糙度要求较高需要精铣精抛因此要求毛坯铜层厚度大于0.8,其他外形表面粗糙度要求也较高需要精铣。

侧板上镗有同轴的孔φ33.4mm和阶梯孔φ36.93mm深4.48mm,两孔中心距为49.8mm。

钢面铣槽要求槽深2.85mm,铜面铣槽要求槽深2.03mm和2.54mm。

该件大量的铣削会产生大量毛刺需要去毛刺工序。

1.3 主要加工表面和技术要求二、毛坯制造2.1 制造材料方法、尺寸毛坯由Q235+CuPb10Sn10双金属烧结后制成。

要求外形尺寸为115.8*66*10.02mm2.2 各个加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的确定底面粗磨加工余量为0.1mm 精磨加工余量为0.02mm 铜面研磨加工余量0.06mm 。

各底面总加工余量为0.1*2+0.02*2+0.06=0.3mm 。

外形面粗加工余量1.0mm ,精加工余量0.46mm 。

三、工艺规程设计3.1 粗精基准的选择(1)粗基准的选择:粗铣外形和铣铜面槽以钢面为基准、内孔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精铣外形和铣钢面槽以铜面为基准、内孔定位。

3.2 工艺方案的拟定方案一:工序1:定位孔工序2: 去应力退火工序3: 校平面工序4: 双端面粗磨工序5: 镗孔工序6: 粗铣外形工序7:铣铜面槽工序8:双端面粗磨工序9:精铣外形铣钢面槽工序10:手工去毛刺工序11:研磨成品工序12:振动去毛刺工序13:校平面工序14:抛光工序15:清洗甩干工序16:终检工序17:浸油包方案二:工序1:定位孔工序2: 去应力退火工序3: 校平面工序4: 镗孔工序5: 双端面粗磨工序6: 粗铣外形工序7: 铣铜面槽工序8: 双端面粗磨工序9: 精铣外形铣钢面槽工序10: 研磨成品工序11: 手工去毛刺工序12: 振动去毛刺工序13: 校平面工序14: 抛光工序15: 清洗甩干工序16: 终检工序17: 浸油包装3.3方案比较:经过对方案的比较分析选择方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采用弹性卸料板的理由。由于本次设计所采用的冲裁料厚度为1.5mm,而弹压卸料板主要用于冲裁料厚度在 1.5mm以下的板料,而且弹性卸料板具有卸料和压料的双重作用,弹压卸料板提的供压料力可以防止条料不平或翘曲,从而冲压时零件变形小,平整度高,而且本模具所需的卸料力不大,适合采用弹性卸料板。
2、凸模采用全长统一尺寸(等断面)的理由。等截面直通式凸模便于成型磨削和线切割加工,适于冲压非圆形的中小冲压件。淬火时下2/3为硬状态,上1/3保持为软状态用于紧配合。
材料:65MnHRC40-48
8、导柱、导套
尺寸:直径按上、下模板中规定的值。
高向尺寸确定原则:
导柱长:模具闭合状态时,导柱上端面不超出上模板的上平面(留10~15mm余量)
导套长:模具开启状态时,导柱上端面不离开导套(留10~15mm余量)
查【3】P381,可以选导柱外径d=16、L=164mm的B型导柱。导套选D=48mm、L=148mm。
一块板冲出的总件数
一块板的材料利用率 =58.67
比较各种方案的利用率,选用利用率最大的排样方案C,即条料尺寸为:
50.4×1000
2、力参数的计算
(1)冲裁力
取最大 =118560 N
查【3】得τ=310~380MPa
(2)卸料力
查【1】P23表2-10取K=0.045
(3)推件力
n=8mm/t
查【1】P23表2-10取 =0.055
一、产品工艺性分析
本设计采用单一冲裁工序,操作简构用钢板, 屈服强度为235MPa,抗拉强度大于400MPa,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适合冷冲压,在表面和强度均有较高要求时使用。由于这次设计的冲压工件为L型,工件结构简单,名义尺寸分别为L×W×H=46×34×1.5mm,属中小型工件,工件的尺寸公差为46 ,34 ,20 和20 ,精度要求较高。
5、冲裁出的工件经过冲床工作台的落料孔落入料筐内,过程是:冲裁时,后面某次的落料件进入凹模口内,把停留在凹模口(工作段)最下面的一个工件推出,经过工作台的落料孔排出。
6、使用本模具的生产操作步骤。
首先将条料沿托料板和导尺从右向左送料,首次冲裁时使用临时挡料销定位,首次冲裁以后再往前送料,搭边越过活动挡料销后,再反向拉拽条料,使挡料销后端面抵住条料搭边进行定位,凸模下行实现冲裁。
在长度方向上,下模板边缘与工作台边缘的距离为85mm≮50-70mm
在宽度方向上距离为180mm≮50-70mm
在长度方向上,下模板边缘与下料孔外围距离为105.5mm≮40-50mm,
宽度方向上距离为105.5mm≮40-50mm
符合要求。
七、主要参考文献
[1]肖景容,姜奎华,《冲压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按4个弹簧设计
弹性的预压缩力

初选弹簧一组,使弹簧最大工作负荷
由【2】附录二,可预选选73~77号的弹簧,因为要使 ,而68~72号的弹簧虽然可以满足,但是很危险。所以选73~77号的。
完成下表的计算
H为弹簧在自由状态时的高度、H1为弹簧受最大工作负荷时的高度、F为弹簧压缩量、 为最大压缩量 、 为弹簧总压缩量、P为允许极限负荷(kgf)、 为最大工作负荷(kgf)
五、模具主要零件尺寸的确定
1、冲压模模架选用后侧导柱式模架。
2、凹模
(1)刃口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2)计算凹模尺寸长L凹、宽W凹、厚H凹:
取 =27mm
边距C≥(1.5~2) =40.5~54mm(须≥30~40mm)
由此算出 和 选最大值
46+2× =127 mm 取200mm
34+2× =115 mm 取200mm
从几何关系得:
H为弹簧在自由状态时的高度 为弹簧总压缩量
六、模具安装检测
设Hmax为冲床最大装模高度,Hmin为冲床最小装模高度,H闭为冲模闭合高度,M为冲床连杆调节量,则
Hmin=Hmax-M=270-55=215mm
H闭为262mm,符合Hmax-5≥H闭≥Hmin+10
下模板的尺寸为L×W=200x200mm,而工作台的前后距离为560mm,左右距离为370mm
对于带导向凸模的弹性卸料板,它和凸模的单边间隙应小于凸模与凹模之间的单边间隙Z/2。
材料:Q235
6、上、下模板
根据凹模周界尺寸选择
后侧导柱上模板200x200x45 GB/T2855.5
后侧导柱下模板200x200x50 GB/T2855.6
材料:HT20调质处理HRC28-32
7、弹性卸料板的弹簧计算
材料:20钢 渗碳淬火HRC58-62
3、凸模固定板
尺寸:
= =200 mm
= =200 mm
=(0.6~0.8) = (0.6~0.8) mm 取最大 =21mm
材料:Q235
4、凸模垫板
(1)检查是否需要用垫板
设上模板材料许用的压应力为[ ],查阅有关资料得知:
模座材料为ZG45时,[ ]=11~15
3、①凹模外形设计为矩形的理由(内部结构如下图)。对于标准件,凹模的形状应根据冲压件形状选用,本设计冲压件外形为矩形,故凹模也要设计为矩形。
②工件段高度为8mm,出口段、内孔表面为直柱面(不用斜面)的理由。直柱面便于成型磨削和线切割加工,有利于提高冲压质量,适于冲压非圆形的中小冲压件,。
4、凸模每次冲裁完后伸入凹模口1mm。
方案C:条料宽B=34+2a=34+2x1.8=37.6
方案D:条料宽B=46+2a=46+2x1.8=49.6
查【2】P3,得条料裁剪时有公差△=0.8,实际取条料宽:
(3)计算各方案的材料利用率
A方案 横裁横排
一块板裁成的条数 取整为19
一条能冲的件数 取整为14
一块板冲出的总件数
一块板的材料利用率 =61.92
弹簧预压缩后的高度
凸模工作段长度
凸模连接段长度
取最大值 =24mm
凸模总长度
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模具闭合高度的需要,会加长凸模的长度。
材料:T10A 回火 HRC56-60
12、模柄:查【3】P389旋入式模柄。 在d=50mm、H=95mm、h=35mm的旋入式模柄
材料:Q235
13、模具闭合高度计算(按旧凸模时上模的工作行程算)
序号
H
73
210
80
59.3
20.7
13.42
21.92
222.3
74
120
87.2
32.8
21.26
29.76
190.5
75
160
115.2
44.8
29.03
37.53
176.0
76
200
143
57
36.94
45.44
167.4
77
240
170.5
69.5
45.04
53.54
161.8
要求弹簧的最大工作负荷 , 。满足条件的有74、75、76、77号,考虑到压力机闭合高度和弹簧及模具成本等因素。最后选用74号弹簧,其极限负荷 为210kgf,自由长度H=120mm,极限压缩长度 =87.2mm
另查【2】P10 附录二知:弹簧外直径D=50mm,钢丝直径d=8.0mm,圈距t=12.5mm
序号
弹簧外径(mm)
钢丝直径(mm)
圈距(mm)
弹簧在自由状态的高度(mm)
弹簧受最大工作负荷的高度(mm)
最大工作负荷 (公斤力)
每100件重量 (公斤)
74
50
8.0
12.5
120
87.2
210
52.8
三、工艺计算
1、毛坯尺寸的确定
(1)排样按有废料排样和直排方式,根据公差表可得本设计采用的公差值为△=-0.8,采用Q235钢板,规格为长1000mm,宽500mm,厚1.5mm。工件的外形和尺寸如下图:
周长L=(46+34)*2=160mm
面积S=46*34-20*20=1164
(2)分析各种排样方案
不过,经过反复的检查与修改之后,终于完成了设计书与计算机绘图操作。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的思维更加紧密了,也让我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鲁莽,一定要仔细,要有耐心,要深思熟虑,这样才会减少错误,同时,完成之后一定要检查,以避免遗漏。我的AutoCAD绘图技术也更加熟练了,也学会了一些平时不懂的操作,例如熟练的掌握镜像技术对于很多对称的图形非常有用。
由【1】P223表8-4查得挡料销h=1.5+1=2.5mm
查【3】P346圆柱销 得圆柱销直径d=6,长度取60mm
位置:(1)对螺钉要求均匀分布,对销钉有时为了判断方向性,有时采用不对称或不均匀分布。
对于孔边距、孔间距,既要满足强度要求,又要保证安装操作方便。
材料:T8 HRC58-62
11、凸模
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冲模设计手册》、《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等工具书,运用自己的知识和不熟练的计算机绘图技术,独立的完成了本设计。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对于参数的选用和绘图过程中的修改等。由于对于这方面知识不够了解,导致很多参数取得都不是很准确;也由于思维不够紧密,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遗漏,直到在后面的设计过程中才发现,或者在不断的检查中才发现遗漏或者小错误,这样很多工作都要反复的做,十分费时。
由【1】P14表2-3查得
该零件凸模刃口各部分尺寸按上述凹模的相应部分尺寸配制,保证双面间隙值
四、加工设备的选用
由于总冲裁力P总=19739.84kgf,即为19.74吨,查【2】P1表1,可选用额定压力为25吨的冲床,其滑块行程为65mm,行程次数为55次/分,模柄孔尺寸为直径 深度=Φ50 70mm,冲床最大闭合高度为270mm,连杆调节量为55mm,工作台尺寸为前后 左右=560 37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