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官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制 县为秦朝最低一级行政地方,秦朝的正式官职也仅仅设在县一级。 县令、县长 秦朝按县的人口多寡,万人以上的县置县令、以下的县置县长。县令铜印黑绶、秩千 石至六百石,县长铜印黄绶、秩六百石至五百石。县令与县长都是县的行政长官。 县丞 县丞为县的次官,职比郡丞,铜印黄绶、秩四百石。 县尉 县尉掌治安、捕盗之事,职比郡丞、唯不掌兵,秩同县丞。 功曹 功曹,掌县吏的考绩等第升降。 令史 令史,管理文书档案。 狱掾 狱掾,县狱的典狱长。 文无害 文无害,所谓公平吏,掌巡查监狱,复查案卷,以防止冤狱。 厩驺 厩驺,掌一县车马之政。 仓吏 仓吏,县库的长官。 治狱吏 狱吏,县狱的狱卒。
宗正,又称宗令,掌皇族亲属及登记宗室谱 牒。皇族宗室有罪,则绝其属籍。属官有宗 正丞。
治粟内史,掌诸谷物、金玉之贮,相当于 国库司库。属官有太仓令、太仓丞,掌国库 中粮食的贮存;有平准令、平准丞,掌京师 及诸郡物价。
少府,掌皇帝私产,照料皇帝日常生活起居。 属官有: · 御府令、御府丞,掌皇帝服饰织造与 保管; · 尚冠令、尚冠丞,掌皇帝各种礼服所 需的皇冠; · 尚衣令、尚衣丞,掌服侍皇帝更衣; · 尚食令、尚食丞,掌服侍皇帝饮食; · 尚沐令、尚沐丞,掌皇帝洗浴; · 尚席令、尚席丞,掌皇帝就寝用具; · 尚书令、尚书丞、尚书仆射,掌宫中 文书发启、呈送皇帝; · 太官令、太官丞,掌烹调皇帝饮食; 主御膳食; · 宦者令,掌宫中诸宦官; · 中书谒者令、中书谒者丞,掌内宫导 引、接待、典仪等,以宦官充; · 太医令、太医丞,掌皇帝与后宫医药; · 都水长、都水丞,掌诸郡县水利事务, 在各重要水系都派驻官署; · 乐府令、乐府丞,掌宫廷音乐的排练、 演奏、整理,以及音乐艺人的管理; · 永巷令,掌后宫宦官、宫女的生活, 以及宫人犯罪的惩处。
推荐文献:《大秦帝国》《通典》 《商君书》《吕氏春秋》《史记》等
尉的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全国断狱总 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州郡疑难案件要报请 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 要案件。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 判决意见。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 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礼仪﹑律令皆 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 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 尉掌管。
概述: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 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 官。
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 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 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 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 石 。职务类似后来的尚书令,此为汉初之 情况。通常谓御史职掌监察,然主管非御史 大夫,而是其下的御史中丞。成帝绥和元年 (前8),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 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 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 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 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洪武中改御 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诸郎:供奉宫廷、等待受职
期门、羽林等禁卫军
卫尉
掌皇宫诸门屯兵 巴士司马令:掌凡吏民上书、四 方贡献、朝廷征召等使用公家之 车马
卫尉百度文库
卫士令,统领诸宫门卫兵
太仆是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 逐渐转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车府主管皇帝 乘坐的车辆,其余皆为主管马厩之官。太仆 更重要的职掌是兼管官府的畜牧业。
皇帝
三公
太尉
御史 大夫
九 卿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 内史
少府
郡 縣
皇帝,古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皇 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称。“皇者,大也,言 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 道,举措审谛。”又《春秋繁露》:“德侔 天地者,称皇帝。”所以人们考量上古时的 贤君,根据他们各自的功绩,将能够配得上 皇、帝之称的八人合称为“三皇五帝”。但 此时皇、帝还分别为两个称号,不同时用于 一人身上。首次将二者合并,作为国家最高 统治者的称号则始于秦始皇。至此后,皇帝 一词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 称。近代以来,“皇帝”也是对部分强大帝 国的国君的翻译,对应的英语单词是 Emperor。
郡制 郡作为一级行政地方,军民兼治。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个互不隶属的主要 官员。 郡守 郡守,郡的长官,边地多为武将,内地多以郎官出任,银印青绶、秩二千石。秦 朝的郡守权力非常大,除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县令县长、负责监察郡治的监御史、负 责统领驻军与管理治安的郡尉三者外,郡的其他官员均由郡守自行任免。 监御史 监御史,隶属御史中丞,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 郡尉 郡尉,掌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银印青绶、秩比二千石。郡尉直辖于朝 廷,与郡守相抗礼。郡尉属官有丞,内地诸郡设丞一人、大郡则设两人。边塞诸郡则 每百里置都尉一人,都尉辖士史、尉史各二,掌边塞卫戍;关隘之处置关都尉,均隶 属本郡郡尉。 郡丞 郡丞,郡的次官,辅佐郡守综理郡政,铜印黑绶、秩六百石。郡守缺位或不能理 事时,郡丞代行郡守职务。属官有卒史、主簿、牧师令等。边塞诸郡另置长史,管理 兵马军政,与郡丞同秩。
丞相(chéng xiàng) 官名。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 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 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 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 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 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 任。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 以后只设一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 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 145)改称为相。丞相制度于明太祖朱元璋 在杀了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同时还废除中书 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奉常
掌宗庙祭祀礼仪 太乐:负责宫廷音乐 太祝:负责太庙祭祀事务 太宰: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 (与周朝的太宰不同) 太医:负责管理巫医 太史:负责观察天时星象、兼皇家史官 太卜:负责应皇帝诏命进行卜筮
奉常
郎中令
掌殿中议论、宾赞、受奏事、宫廷宿卫之事 大夫:负责议论的
郎中 令
谒者: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
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掌管 王朝对少数民族之接待、交往等事务。(以 原行人署,属邦署合并扩大,掌管邦交和边 陲部族事务,汉朝实行分封制,因此在汉朝 时掌管各诸侯国的纳贡等事)汉景帝时改为 “大行令”,武帝改为“大鸿胪”。王莽改 为“典乐”,其属官有行人、译官等。东汉 罢置。隋唐有典客署,属鸿胪寺。
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 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 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 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 大理。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 未改﹐至北齐罢废。颜师古云:“廷,平也。 治狱贵平,故以为号。”说见《汉书· 百官 公卿天》注。师古又引应劭说,则谓“听狱 必质诸朝廷,与众共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