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16个字
中华传统美德16个字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其中最经典的便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廉、耻、勇、恕、和、谦、让”16个字。
这16个字,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应该珍惜并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
首先是“仁、义、礼、智、信”五字,这五个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几个字。
其中“仁”是指具有同情心和温暖感的品德,能够带给人们温暖和关爱;“义”是指在道德上以行动体现出来的正义、公正,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尊重和敬意的表现;“智”是指具有卓越的智慧和才能,能够解决问题、指导他人;“信”是指诚实、真诚的品质,是人际关系中的必要品质。
其次是“忠、孝、悌、节、廉、耻、勇、恕”八字,这些字代表着中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品质和美德。
其中“忠”是指忠诚和尽职的品质,能够给予人们信心和安全感;“孝”是指尊敬父母的孝顺之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悌”是指尊重兄长、关心弟弟的美德;“节”是指节约和节制的品质,不浪费,不奢侈;“廉”是指廉洁正直,不贪污,不受贿;“耻”是指有羞耻心,不做违反社会道德的事情;“勇”是指勇气和胆识,能够面对困难和挑战;“恕”是指宽容和谅解的心态,不计较小恩小惠,能够容忍别人的过失。
最后是“和、谦、让”三个字,这三个字是中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的品质。
其中“和”是指和睦相处,和谐共处;“谦”是指谦虚的品质,不自夸,不傲慢;“让”是指让步的品质,能够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意见。
中华传统美德16个字,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美德,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把这些美德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做人的标准和准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繁荣和兴盛。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一、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
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二、谦和好礼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四、精忠报国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中华传统文化十大美德
中国传统十大美德作者:祭风1、仁爱孝梯“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
其根本是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所谓忠恕之道。
“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
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
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已及人。
具体内容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人还有一句话,叫“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对小人都可以宽容,那么对于非小人就更应宽容和善了。
”在忠恕之德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社会风尚,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仁爱”还表现在:但求于己,勿责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儿宜严,待人欲敬;爱知其恶,憎知其善;善言送暖,恶语施寒,宁作君子,勿为小人等。
2、谦和好礼中国自古到今都被称为“礼义之邦”,重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事的重要美德。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认为,礼义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孔子更是说:“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可以就说是“礼仪文化”。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分不开的,礼也就包含了谦和、谦虚、谦让。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请简述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的内容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一、仁爱之美德1. 伦理道德概述•仁爱是中华民族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之一。
•仁爱强调尊重他人、关爱亲人、友善待人的美德。
2. 仁爱的内涵•孝道:尊敬父母、崇敬祖先、照顾家人。
•人情味:关心他人、帮助弱者、扶持社会弱势群体。
•社交礼仪: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懂得感恩。
二、礼义之美德1. 伦理道德概述•礼义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
•礼义强调社会关系的秩序、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
2. 礼义的内涵•礼仪:尊重他人的行为规范,包括言行举止。
•礼让:让步、谦虚、宽容。
•忠诚:忠于国家、忠于家庭、忠于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三、廉洁之美德1. 伦理道德概述•廉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
•廉洁强调诚实正直、反对欺诈和贪污腐败。
2. 廉洁的内涵•清廉:廉洁正直,不受贿赂,不偷盗。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公正公平:公正对待他人,不偏袒,不歧视。
四、勤俭之美德1. 伦理道德概述•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勤俭强调节俭、努力工作和珍惜资源。
2. 勤俭的内涵•勤奋:努力工作,充实自己的生活和贡献社会。
•节俭:节约使用资源,避免浪费。
•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富足,不过度追求物质财富。
五、忠诚之美德1. 伦理道德概述•忠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诚强调对国家、家庭和信仰的忠诚。
2. 忠诚的内涵•忠于国家:爱国心、报国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忠于家庭: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维护家庭和睦。
•忠于信仰:坚守信仰、守住底线、忠于个人的价值观。
六、友善之美德1. 伦理道德概述•友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
•友善强调彼此相处的亲和力和善意。
2. 友善的内涵•宽容:容忍他人的差异和错误。
•合作:乐于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友爱:真诚友好、关心他人的福祉。
七、勇敢之美德1. 伦理道德概述•勇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勇敢强调勇气、决心和坚强的品质。
2. 勇敢的内涵•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个人和社会责任。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是崇尚伦理、厚德载物的礼仪之邦,千百年来延续和保持着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这些美德可以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一、推己及人。
中国人做事自古就反对自我中心,只从自己出发。
而主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老夫子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一思想成为后世人们道德理论的最低起点。
二、尊老爱幼。
在人伦关系上,中华民族一贯提倡“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尊长爱幼”。
孔子曰:“入则孝,出则悌”。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和睦亲善。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民胞物与”、“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提倡人际关系之间要亲善和睦、仁慈为怀,互相帮助。
国家之间要“协和万邦”,睦邻友好,平等共处。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墨子则指出:“兼相利、交相爱”。
四、谦虚谨慎。
在人格修养上,中华民族提倡谦逊,内含,虚怀若谷,兼容他人;反对孤傲、轻狂、刚愎自用,踌躇满志,。
《尚书》云:谦受益,满招损。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增广贤文》指出:有容德乃大,无欲心自闲。
朱熹要求人们做到:温、良、恭、俭、让。
五、勤劳节俭。
中华民族自古褒扬“奉公以勤,律身以俭”的美德,贬斥懒惰、奢侈、安逸享受的恶习。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在提倡勤俭劳动的同时,也注重节俭。
诸葛亮告诫子孙后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菲宁静无以致远。
”六:见利思义。
义利之辨是道德伦理的核心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忘恩负义”。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七:刚正不阿。
中国人在道德人格上素来追求:“宁为善死,不为恶生。
”的“大丈夫”气节。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中华民族8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8大传统美德文章来自:我们的幸福家园素材:网络编辑:心平气和是生命本能中华民族8大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爱国“国兴我荣,国衰我耻。
”爱国,是我们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情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虽饱受排挤、流放之苦,依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而以“生斯世,为斯民”为己任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如屈原、陆游、文天祥这样的爱国主义者还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弦高、申包胥、辛弃疾、岳飞、陆秀夫、史可法、阎应元、王夫之、郑成功等。
到了近代,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产生了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洪秀全、洪仁干、邓世昌等民族英雄。
从古至今,爱国的诗篇数不胜数,爱国的故事史不绝书。
相关名言警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二:勤俭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代明君尧看到有人挨饿受冻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大禹治水数过家门而不入,他们拥有天下但是生活却十分俭朴,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为天下人作出崇尚俭德的表率。
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也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勤俭”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相关名言警句: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1.仁爱孝悌:“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
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一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
“孝"是人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悌,敬爱兄长。
“融四岁,能让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
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我们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一个青少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谦和好礼:“谦”即为谦虚,“和”即为和睦家族、邻里, “好礼”即为有礼,注重礼义。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故事,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
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被人称颂的人大都是“谦和好礼”的。
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
“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
《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
“知报"就是知恩必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
4.精忠报国: “忠”即为忠于国家,忠于皇帝。
报国即为报效祖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将都是精忠报国的典范。
譬如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收复宝岛台湾的郑成功。
5.克己奉公:“克已"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 “奉公”就是服从于整体。
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
个人利益服要从集体利益。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是古代人对克已奉公的最好诠释。
这个思想更加符合当前阶段党的思想路线。
中国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国传统美德有哪些?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勤劳、善良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蕴涵了丰富的道德文化传统。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历史长河中的涤荡和科学思想的净化,逐步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美丽;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和谐,世界因充满美德而缤纷。
一、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
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
二、传统美德包含如下内容: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
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1、“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
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
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2、“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
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3、“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
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八大内容:1、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以德性作为根本,强调人兽之分,人无良知不如善,体现在新生道德和追求道德价值。
主要有:刚正、谦耻、为善、笃学。
2、精髓是以义制利,人为人的价值应以道义为重,升华为“义以道生”的人生观。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七、见利思义
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这种道德观念是鼓舞志士仁人为民族大业义无反顾地献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十、勇毅力行
这是中华民族在践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说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体现的美德。“勇”有凭力气的血气之勇,有凭意志的意气之勇,理直气壮、恪守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中国人十分重视“力行”的美德。中国文化认为,人格的完善,社会的进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于行。“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 作者:
———————————————————————————————— 日期:
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化凝结⽽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千年灿烂历史⽂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深远影响,可以不断的被继承,并得到持续的创新发展。
它要求我们重视⾃⾝修养,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它也是我国⼈民⼏千多年来处理⼈际关系、⼈与社会关系和⼈与⾃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奉公,修⼰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
每⼀个传统美德都有它的来历,有它的内涵。
1. 仁爱孝悌:儒家⽂化宣扬天下当以“仁爱”为本。
“孝悌”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从中体现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
这也是⼏千年来儒家精神保持长久⽣命⼒的原因所在。
“⽼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 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 。
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母。
我们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于世,长于世,源于⽗母。
孝敬⽗母,尊敬长辈,是做⼈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个⼤学⽣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 谦和好礼:“谦”即为谦虚,“和”即为和睦家族、邻⾥,“好礼”即为有礼,注重礼义。
中国⼈⾃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故事,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
中国历史上凡是有⼤成就,被⼈称颂的⼈⼤都是“谦和好礼”的。
3. 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欺,诚于⾃⼰的本性,待⼈诚恳。
“信”就是⾔⾏相符,⾔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守信⽤、讲信誉。
《狼来了》的故事被⼤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的孩⼦不是因为⼀时贪玩,不诚实,欺骗了⼀次⼜⼀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
当代⼤学⽣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
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积厚流光的历史、文化凝固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绚烂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它拥有深远影响,能够不停的被继承,并获得连续的创新发展。
它要求我们重视自己涵养,同时又拥有激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踊跃的进步精神。
它也是我国人民几千多年来办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是:博爱孝悌,谦恭气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节俭勤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每一个传统美德都有它的来历,有它的内涵。
1.博爱孝悌:儒家文化宣扬天下当以“博爱”为本。
“孝悌”是儒家精神的根天性观点,从中表现的“博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
这也是几千年来儒家精神保持长远生命力的原由所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点的思想精髓——“博爱孝悌”。
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敬长辈、孝顺父亲母亲。
我们都知道这向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人生于世,擅长世,源于父亲母亲。
孝顺父亲母亲,敬爱尊长,是做人的安分,是理当如此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谦恭气礼:“谦”即为谦逊,“和”即为友善家族、邻居,“好礼”即为有礼,着重礼义。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得益”的道理。
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故事,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
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被人歌颂的人多数是“谦恭气礼”的。
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切无欺,诚于自己的天性,待人诚心。
“信”就是言行符合,言必果,说到做到,恪守誓言,守信用、讲信用。
《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假如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由于一时贪玩,不诚实,欺诈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
今世大学生是国家的将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些观念和准则被广泛认可并传承至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尊重老人,关爱幼儿,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
人们普遍认为,尊老爱幼是一种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一种功利或道德绑架。
仁爱善良:仁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善良则是指对人、对事的公正、正直的态度。
仁爱善良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强调人们要努力工作、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勤劳勇敢的精神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谦虚谨慎:谦虚谨慎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和品质,它强调人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自大、不狂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谨慎被视为一种优秀的品质,是人们追求卓越和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强调人们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诚实守信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是指人们要满足于已有的生活和工作,享受快乐和幸福。
这种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礼义廉耻:礼义廉耻是指人们要懂得礼仪、廉耻、节制等道德规范,并严格遵守。
这种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人们追求卓越和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以上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这些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们对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请简述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的内容
请简述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的内容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美德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道德标准。
以下是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的内容:
一、仁爱:仁爱是指对人类的关怀和热爱,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二、忠诚:忠诚是指对国家、家庭、亲友和事业的忠实,不求回报地为他们奉献自己。
三、诚信:诚信是指言行一致,守信用,不欺骗他人,在交往中讲究信誉。
四、孝顺:孝顺是指尊敬父母、敬老爱幼,在家庭生活中负起责任,照顾家庭成员。
五、礼貌:礼貌是指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尊重和谦虚。
六、廉洁:廉洁是指清正廉洁,不贪污受贿,不以权谋私,在职务上
做到公正无私。
七、勤劳:勤劳是指不懈努力,兢兢业业,不怕辛苦,为实现自己的
目标而不断努力。
八、节俭:节俭是指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在生活中注重节制,不铺
张浪费。
九、谦虚:谦虚是指不自大,不炫耀自己的才华和成就,在与他人交
往时表现出谦逊和谦和。
十、友爱:友爱是指相互关心和支持,在朋友之间建立真诚的感情,
互相帮助和理解。
这些传统美德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标准。
它们在中华民
族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中华民族人民的思想观念
和行为方式。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这些传统美德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些美德,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贯彻这些价值观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具有丰富传统美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诚信:中华民族注重诚信,将其视为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
人们在各种交往中都要遵守诺言,言出必行。
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桥梁。
2. 尊敬长辈:中华民族传统上非常尊重长辈。
尊敬长辈是一种基本的文化习俗,并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和社交场合。
年轻人要恭敬、听从并照顾年长者的需求。
3. 孝顺: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孝顺。
尊敬父母、尊重长辈、关爱家人和亲朋好友被视为传统美德。
孝顺是中华民族家庭观念的核心,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4. 社交礼仪:中华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社交礼仪。
人们要以礼待人,尊重他人的身份地位,注重言行举止的得体。
例如,要注意问安寒暄、尊称对方的称谓、尊重文化习俗等。
5. 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向来推崇勤奋努力和勇敢拼搏。
劳动是一种美德,人们通过努力工作来提升自己、报效社会。
同时,中华民族也非常崇尚勇敢和奋斗精神,仰慕英雄人物的品质和事迹。
6. 包容宽容:中华民族传统上是一个包容宽容的民族。
人们学会容纳不同的意见、习俗和文化,尊重他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中华民族秉持和谐共处的原则,以求一种多元共生的社会。
以上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方面。
这些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宝贵财富。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括了许多方面,以下是其中一些的简述:1. 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注重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并强调诚实守信的品质。
2. 孝顺: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尊敬和照顾父母,崇尚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3. 礼貌:中华民族强调礼貌待人,注重礼仪和礼节。
人们注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并尽量避免冲突和矛盾。
4. 谦虚:谦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观。
人们应该保持谦虚态度,以适度自卑和敬畏的心态对待他人和事物。
5. 勤劳:勤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华民族强调劳动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勤劳奋斗,追求事业和进步。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10大传统美德1.仁爱孝悌“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
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1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所以孔子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是人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
中国古代有“2104孝图”,为元代郭巨敬辑录古代所传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2104孝》,后来又配上图画,通称《2104孝图》。
注:舜1,孝得天下;陈侃2,5世同堂;子路8,百里负米;王祥10,卧冰得鱼;董永12,卖身葬父;潘岳14,弃官事母;缇萦22,上书救父;沈云英24,忠孝双全。
(郭巨埋子,老莱子娱亲)网上浏览“2104孝图”漫画版:悌,敬爱兄长。
宗法制有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兄长的地位。
“融4岁,能让梨”。
古代家国1体,孝悌则必能忠君爱国,在人际交往中,也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孝经》(儒家经典之1)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2.谦和好礼礼有两个意思,1,礼是对人身份地位行为的规范,即所谓“礼制”,它是和西方的“法制”相对应的1个概念。
《礼记·礼运》认为,上古天下为公,是为大同,这时候是不需要“礼”的;后世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为了确定君君臣臣的关系,这才需要“礼”。
制定了礼并且能够执行,天下恢复秩序,这就是小康。
所以制定“礼制”和制定“法制”目的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法制”采用强制的手段,而“礼制”则更强调自觉,由此引申出“礼”的第2层意思,即立身之“礼”。
《礼记·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今天我们所说的“礼貌”“礼节”“礼让”等都属于这层意思。
教材又用“谦和”来解释“礼”。
“谦”即谦虚,古人讲谦虚,有在礼制规定的身份地位上再稍稍屈尊1点的意思,比如“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因完壁归赵以及保护赵王,避免使赵国受辱等功劳,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然而当廉颇寻衅时,却能再3忍让。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呢?
【导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化凝炼⽽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千年灿烂历史⽂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我们重视⾃⾝修养,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在历史的长河⾥,古往今来涌现出⽆数的中华民族优秀⼉⼥,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典范。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呢?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尊⽼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位的。
⼀个⼈如果都不知道孝敬⽗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民。
古⼈说:“⽼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的⽗母,还应该尊敬别的⽼⼈,爱护年幼的孩⼦,在全社会造成尊⽼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的责任。
⼦路借⽶ ⼦路,春秋末鲁国⼈。
在孔⼦的弟⼦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路⼩的时候家⾥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
有⼀次,年⽼的⽗母想吃⽶饭,可是家⾥⼀点⽶也没有,怎么办?⼦路想到要是翻过⼏道⼭到亲戚家借点⽶,不就可以满⾜⽗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的⼦路翻⼭越岭⾛了⼗⼏⾥路,从亲戚家背回了⼀⼩袋⽶,看到⽗母吃上了⾹喷喷的⽶饭,⼦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路是⼀个勇敢孝顺的好孩⼦。
彩⾐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家贫如洗,但⼗分孝道,靠讨饭养其⽗母。
故⼈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母,等⽗母接过杯⼦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孩⼦⼀样,使⽗母快乐。
有⼈怜悯他穷困,劝他给⼈家打⼯,⽤所得收⼊养亲。
杨乞答道:“⽗母年迈,若为⼈家打⼯,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感到他真是个孝⼦。
后来⽗母去世了,他⼜乞讨棺⽊安葬。
每逢初⼀、⼗五,就拿着⾷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乞酒奉亲尽礼仪,⾼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始⼲”。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1.仁爱孝悌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各种道德中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德目。
“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
其根本是孝悌。
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孝悌之情的扩展就是忠恕之道。
“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
2.谦和好礼
“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
中华民族母德之一。
礼之运作,包含有“谦和“之德。
3.诚信知报
中国美德由于性善的信念占主导地位,强调发挥自主自律的精神,所以特别重视“诚“与”信“的品德。
”“诚”即真实无妄,
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
4.精忠爱国
“大节”
5.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
在传统宗法社会中,由于家族的整体利益关乎每个家族成员,因此要求把维护家族整体利益作为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中的大同精神,其基本精神就是一个“公”字。
6.修己慎独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建立在对
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
中国传统伦理深信,人性中具备了道德的一切要素与可能,因而“为仁由己”,只要安伦尽份,反躬内求,便是道德的完成。
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
7.见利思义
8.勤俭廉正
9.笃实宽厚
10.勇毅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16-11-29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
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
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而得是指得到的。
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
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
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
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
传统道德一般都是在社会稳定时发挥作用,而社会剧烈变动时则缺少用武之地,正所谓“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历史证明,儒家伦理往往在太平盛世发挥它稳定社会、缓和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的社会功效。
当代中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是中国的大局。
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
其中,道德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
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建设水平的如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
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
梁启超在《新民说》一书中曾说:“中国要想建设一个新国家,必须先要有新民。
新民是不同于旧时的中国人,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最必须的条件就是公德。
”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变革推动下,当今社会的道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领域、新趋势。
进行道德建设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激发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观念。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
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
和谐社会不会凭空而至,也坐等不来。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社会建设的主体。
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司其职,承担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守其则,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
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和谐。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起源从炎帝传说研究早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炎黄二帝是中国古代文明全面的象征。
我们应大量宣传炎黄二帝的贡献。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要研究、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且,要把上限延伸到黄帝,延伸到炎帝神农氏,对他们为代表的早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要研究、继承。
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炎帝神农氏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始创者,黄帝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进一步开创者与推动者,他们在联合的基础上,共同孕育出了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而且也共同孕育出了以后的西周农耕文明。
周人实现了由氏族社会向宗法社会的转变,建立了以父系个体家庭和宗亲血缘亲疏关系为基础的等级制国家。
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存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周公制礼作乐,创造了礼乐文化。
“礼”是由祭礼而生的,起源于“腊祭”,而这些都和炎帝神农氏有关。
炎帝神农氏“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发明了腊祭和原始音乐,可见周人的礼乐文化发端于姜炎文化。
腊祭作为炎帝神农时代大型的冬季仪式活动,是炎帝部族们对大自然生生育化,“终岁献功”的顶礼膜拜,也是对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来年和新生命的期盼。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春节”系列活动,不能不和姜炎文化有关。
周人礼乐文化中所体现的一些传统美德,不能不和姜炎文化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早期传统美德有关。
李逢春先生在《炎帝功业与周秦文化》一文中说:“古雍州,今宝鸡这块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上曾经养育过华夏民族的一位人文初祖——炎帝神农氏。
是炎帝神农氏的丰功伟业照亮了华夏大地的古雍州、今宝鸡,这里才产生了代表中国和东方文明的周礼周乐以及享名于世的西周青铜器和陈仓石鼓。
也就是说,炎帝神农氏在农业、医药、制陶、祭祀等方面的创造和发明奠定了周秦文化的基础;周秦文化是在炎帝神农氏开始创造的这个经济基础上发生、发展和繁荣昌盛起来的。
”这个评价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周秦文化中的礼乐文化、伦理道德文化也都是在炎帝一系列事迹所提供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包括伦理道德文化在内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以炎帝神农所代表的早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至今对我们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
1945年,毛泽东同志为了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就曾引用了和炎帝故事有关的《愚公移山》的寓言。
他认为,只要我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一定会“挖掉这两座山”。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了以炎帝神农氏为代表的早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其它传统美德,并在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及其理论指导下,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今天,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战胜建设过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弘扬中华民族自炎黄以来的一切传统美德,更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折叠编辑本段核心内涵仁:有仁爱之心——唐太宗爱民如子义:重情义——荆柯刺秦王礼:懂礼数——孔融让梨智:明智果断——空城计信:诚信为人之本——尾生沉水“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
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
当然,在传统道德方面还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丰富,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发展。
“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内涵“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
关于“仁”,最早出自《尚书》。
《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
“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
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
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
老子说:“与,善仁”。
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
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
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
“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
“义”的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
《说文解字》曾这样解释,“义(义),己之威仪也。
从我从羊。
”意思说,“义”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我们崇尚羊的形象和涵养,要像羊一样温和、善良、美好。
这里讲的“义”,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
羊在我们生活中,从古至今都是六畜之首,是最美的食品。
中国人非常崇尚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羊”都用在最美好的事物上面。
比如,羊与鱼构成了“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羊和鱼都是最鲜美的食品,最好吃的食品。
中国人最美好的字眼“美”、“善”上面都有一个“羊”字,都是用“羊”作主要部首来构造的,这反映了人们对羊所具备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并把这种境界作为国人应该追求的品行,作为应该提倡的道德。
《说文解字》把“义”同“美”和“善”联系起来解释,“美”和“善”是“羊”字头,“义”的繁体字“义”也是羊字头。
所以,义、美、善是同义的。
古人强调“义气”,就是指这样一种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义的气节。
孔子极为推崇“仁”德,提倡“杀身成仁”。
而孟子非常推崇“义”德,说要“舍生取义”。
“杀身”和“舍生”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说明孟子是把“义”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的。
我们讲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仁义道德”,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仁”和“义”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
古人云:“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说明中国传统道德的荣辱观也是以是否做到“仁”和“义”作为主要标准的。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
“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习俗和仪式。
《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指的就是一种仪式、一种习俗,当时还没有把“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确和倡导。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关于“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
《礼记·表记》中说“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