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生活中常见的力-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常见的力——弹力》教学设计
执教:珠峰中学张彩萍
一、教学任务分析
《生活中常见的力——弹力》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物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二章第A节内容。弹力是力学中三类基本性质力之一,在高中物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力的学习为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打下基础。本设计共1课时,重点是弹力概念的形成和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过程遵循力的学习的基本逻辑关系展开:力的来源、定义和特征。
初中阶段学生对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完成了对力的基本概念和重力的学习,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此外,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而本节内容正是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弹力的认识,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特征。
授课学生是内地西藏班的高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一般,因此在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以及物理规律的得出都是以生活现象和物理实验为基础,这样既能照顾到学生切实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验、讨论、归纳、总结等建立概念以及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观察、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在形变实验中可以学习放大物理量的基本方法。
(说明: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利用微课堂学习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观看微视频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给予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主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及其特点;知道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2)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3)理解弹力的三要素,能判断弹力的方向;
(4)初步学会画物体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形变实验,观察不同形变,体会生活中弹力无处不在;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初步形成“放大法”思想;
(3)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等探究实验,感受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4)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感受放大物理量的方法,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弹力等常见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
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弹性形变及弹力特点;微小形变。
2、难点:弹力方向的判断。
四、教学资源
1、演示实验:
(1)水球、塑料板、橡皮筋、弹簧、铁丝。
(2)玻璃瓶、玻璃管、墨水。
(3)平面镜、激光、重物。
2、学生实验:
(1)弹簧、橡皮泥、海绵、橡皮筋、铁丝。
3、自制PPT幻灯片。
五、设计思路
本设计采用了“观察→体验→探究→内化→外延→运用”的教学流程。考虑到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弹力和形变之间的关系,因此从本设计从观察腾空而起的撑杆跳运动员以及离弦前后的箭运动状态的改变入手,引出弹力,继而引发弹力和形变之间关系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的思考。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弹性形变、弹力的特点以及微小形变。通过“捏”、“掰”“拉”、“压”等不同动作,感受形变的不同种类。通过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的实验、玻璃瓶形变的实验,感悟微小量放大的思想,并进一步认识弹性形变。在此基础上再次通过“压”弹簧,切身体会弹簧的弹力对手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建立弹力的概念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认识弹力的特点,初步学会判断弹力的作用点及方向。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弹力方向的判断。安排了循序渐进的阶梯内容,由易到难,从简单到综合,先从水球放置在桌面上时观察水球的形变入手,讨论水球施加给桌面的弹力方向,再从砝码放置在塑料板上时,观察塑料板的形变入手,讨论塑料板施加给砝码的弹力的方向。再分组讨论水球放在塑料板上时,塑料板与水球各自受到弹力的方向,从而突破压力和支持力方向的判断,从而完成接触面情况下弹力方向的判断。再从橡皮筋拉水球的实验观察入手,讨论水球与橡皮筋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方向,从而突破点接触情况下拉力方向的判断。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1课时。
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力,即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中重力已在初中学过,摩擦力《课标》不作要求,因此本设计只对弹力进行学习。
六、教学流程
1、教学主要环节
环节一:通过分析腾空而起的撑杆跳运动员以及离弦前后的箭,引出弹力,引发对形变和弹力之间关系的思考。
环节二:通过学生体验与演示实验,认识形变种类和弹性形变,理解弹力概
念、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
环节三: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弹力,进一步理解弹力的概念。环节四:通过演示实验组,判断弹力的方向。
环节五:知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