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2019考试大纲721教育学基础综合
湖南大学考研真题 湖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真题

湖南大学考研真题,湖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2004——2006,2008,20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8,2010政治学原理2006,2008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2006,2008自然辩证法原理2000科学技术史2005岳麓书院西方哲学史2004——2006,2008,2010中国哲学史2008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2007——2009历史学专业基础(全国统考试卷)2007——2009中国思想史2000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原理2003——2006,2008——2010西方经济学2001——2003经济学2000——2001经济学综合(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05——2010经济学综合(含宏观经济学、财政学)2006数据结构2002——2004,2006,2008数据结构与PASCAL 2000——2001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2006,2008计算机组成原理2001管理学与管理系统工程2001管理学原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专业)2002——2006,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2003经营决策和市场营销200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01国际贸易学2001高等代数2002——2010数学分析1999——2010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01——2008金融学院金融学基础(联考)2002——2010经济学2000——2001经济学原理2003——2006,2008——2010西方经济学2001——2003会计学院经济学综合(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05——2010 经济学综合(含宏观经济学、财政学)2006中级财务会计学2008——2010财务会计学2007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2003——2004管理学综合(含管理学原理、财务会计学)2005(西方经济学2001——2003经济学2000——2001经济学原理2003——2006,2008——2010统计学院经济学综合(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05——2010 经济学综合(含宏观经济学、财政学)2006统计学2001,2003——2005,2008——2010西方经济学2001——2003经济学2000——2001经济学原理2003——2006,2008——2010高等代数2002——2010数学分析1999——2010数据结构2002——2004,2006,2008数据结构与PASCAL 2000——2001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2006,2008计算机组成原理2001管理学与管理系统工程2001管理学原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专业)2002——2006,2008——2010法学院专业综合一(含民法、刑法)2005——2010专业综合二(含法理学、宪法学)2005——2010综合考试(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2004综合考试(国际法学专业)2004综合考试(法学理论专业)2004综合考试(刑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2004 法学理论2004法学综合考试(民商法学专业)2003法学综合考试(刑法学、经济法学专业)2003国际经济法2004经济法学2003——2004民法学2002,2004民商法2003商法学2002宪法2004刑法学2002——2004中国环境法2004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原理2006,2008,2010西方政治思想2008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专业)2006——2010公共行政学2005——2010行政管理学2004政府经济学2004综合考试(行政管理专业)2004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量子力学2004——2005,2008——2010普通物理2004——2005,2008——2010电子技术基础1999——2000,2002——2006,2008——2010 电子技术基础(818物)2010物理化学(理)2000——2010物理化学(工)2000 2009 2010有机化学(理)2000——2010材料科学基础2006,2008——2010材料物理化学2008半导体物理2008细胞生物学2004——2005,2007——2008生物化学2004——2005,2007——2009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2007——2009 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2007——2009 管理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04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专业)2006——2010 教育技术概论2004——2005教育学2003——2008体育学院体育学基础综合2008运动训练学2006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语言学概论与写作2007——2010现代汉语2007——2010文学理论与写作2006,2008中外文学史2006,2008中国古代文学史200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05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4——2005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2005外国语学院二外日语2002——2010二外法语2001,2003——2004,2008——2010二外德语2001,2004,2008——2010二外俄语2008基础英语(含词汇、语法、阅读、写作)2001——2010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含英语语言学基础、英美文学基础知识、英语国家概况、英汉互译)2007——2010专业基础综合课2004——2005专业英语2002——2003,2006语言学基础(语言学基础知识)2004——2010二外英语2000,2008基础日语2008日本语言文学专业基础2008小论文(日)2000读解与日汉互译2000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史论2004——2005,2008——2010新闻传播实务2004——2005,2008——2010大众传播理论(B)2005传播学理论2007A设计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史论2008——2010专业设计2008——2010设计史及其理论2003——2006设计基础2006(2006有评分标准)产品设计基础2003——2005环境艺术表现技法2003,2005——2006建筑史1997——2006(2006有答案)[注:1997-2001年称“建筑历史”,其中1998年共2页,缺第2页]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高等代数2002——2010数学分析1999——2010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理)2000——2010物理化学(工)20002009高分子化学2008有机化学(理)2000——2010有机化学(药)2008——2010药学生化2008无机化学2001无机化学(工)2000无机化学(理)2000分析化学(含仪分)2000——2001化工原理2000——2001材料物理化学2008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细胞生物学2004——2005,2007——2010 生物化学2004——2005,2007——2010 物理化学(理)2000——2009物理化学(工)20002009有机化学(理)2000——2010无机化学2001无机化学(工)2000无机化学(理)2000分析化学(含仪分)2000——2001化工原理2000——2001材料物理化学2008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工原理2001,2004——2008环境毒理学2004——2008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01——2008环境毒理学与工程微生物学2009环境化学2001——2003,200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2001水污染控制工程2001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材料力学2002——2010结构力学1997——2011流体力学1999——2010机械原理1999——2006,2008——2010水分析化学与微生物学2008机械控制工程基础2001——2003控制工程基础2005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原理1999——2006,2008——2010机械控制工程基础2001——2003控制工程基础2005(复试试题)微机原理及应用2003——2010微机原理(机械电子工程)2000——2001电路1999——2009电子技术基础1999——2000,2002——2006,2008——2010数据结构2002——2004,2006,2008数据结构与PASCAL 2000——2001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2006,2008计算机组成原理2001自动控制原理1998——2000结构力学1997——2010流体力学1999——2010高等代数2002——2009数学分析1999——2009材料力学2002——2009工程热力学2008——2010水分析化学与微生物学2008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微机原理及应用2003——2010微机原理(机械电子工程)2000——2001电路1999——2011信号与系统2000,2002——2003,2006——2009电子技术基础1999——2000,2002——2006,2008——2010 电子技术基础2010(物)自动控制原理1998——2000智能仪器2008通信专业综合课2004——200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结构力学1997——2010流体力学1999——2010材料力学2002——2010材料科学基础2006,2008——2009材料物理化学2008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01——2008)水分析化学与微生物学2008机械原理1999——2006,2008——2010机械控制工程基础2001——2003控制工程基础2005(复试试题)物理化学(理)2000——2011物理化学(工)20002009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信号与系统2000,2002——2003,2006——2010 电路1999——201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2008——2010半导体物理2008微机原理及应用2003——2010微机原理(机械电子工程)2000——2001电子技术基础1999——2000,2002——2006,2008——2010电子技术基础2010(物)数据结构2002——2004,2006,2008数据结构与PASCAL 2000——2001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2006,2008计算机组成原理2001操作系统2001离散数学2001计算机专业综合课(含C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2004——2005通信专业综合课2004——2005高等代数2002——2010数学分析1999——2010软件学院数据结构2002——2004,2006,2008数据结构与PASCAL 2000——2001软件工程2008半导体物理2008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2006,2008计算机组成原理2001操作系统2001计算机专业综合课2004——2005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2008——2009离散数学2001高等代数2002——2009数学分析1999——2009)信号与系统2000,2002——2003,2006——2009微机原理及应用2003——2009微机原理(机械电子工程)2000——2001电路1999——2009电子技术基础1999——2000,2002——2006,2008——2009电子技术基础2010(物)建筑学院建筑设计1998——2002,2005——2008,2010建筑学基础2010建筑构造1997——2004建筑知识综合(建筑历史与建筑构造)2005——2006,2008建筑史1997——2006(2006有答案)[注:1997-2001年称“建筑历史”,其中1998年共2页,缺第2页]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力学1997——2010水分析化学与微生物学2008流体力学1999——2010(交通工程学2008——2010混凝土结构2003——2005桥梁工程2003——2005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专业)2002——2006,2008——2010管理学与管理系统工程2001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2003经营决策和市场营销2001运筹学与统计学2000——2001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微机原理及应用2003——2010微机原理(机械电子工程)2000——2001材料力学2002——2010细胞生物学2004——2005,2007——2008,2010生物化学2004——2005,2007——2010信号与系统2000,2002——2003,2006——2010数据结构2002——2004,2006,2008 数据结构与PASCAL 2000——2001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2006,2008计算机组成原理2001操作系统2001计算机专业综合课2004——2005高等代数2002——2010数学分析1999——2010物理化学(理)2000——2010物理化学(工)20002009有机化学(理)2000——2010材料物理化学2008高分子化学2008。
2019年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

年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教育管理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教育管理学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名词解释题分值占;简答题分值占;论述题分值占。
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 教育管理的概念. 什么是管理. 什么是教育管理. 与相关概念的辨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学科性质.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概述. 体制与机制. 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管理机制. 教育行政体制. 教育行政体制的国际比较.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第三章教育人事管理.教育人事管理概述. 教育人事管理的概念. 教育人事管理的理念. 教育人事管理的作用.教育公务员管理. 教育公务员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公务员的职责、权利与待遇. 教育公务员的录用、考核与奖惩. 教育公务员的培养与培训. 校长管理. 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校长的职责、职权与待遇. 校长的选拔、任用、考核与奖惩. 校长的培养与培训.教师管理.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的义务、权利与待遇. 教师的工作特点与教师的聘用、考核、奖惩. 教师的成长规律、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第四章教育财政与财务.教育财政概述. 教育财政的概念. 教育财政的理念. 教育财政的作用.教育财政体制. 教育财政预算. 教育财政转移支付. 教育经费的拨款制度.教育资金的筹措. 教育费附加. 学杂费. 校办产业. 社会捐资、集资. 教育基金. 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 教育支出. 教育支出的监控政策. 教育支出的区域结构. 教育支出的层次结构. 教育支出的项目结构.教育财务、会计与审计. 教育财务. 教育会计. 教育审计第五章教育领导.教育领导概述. 教育领导的概念. 教育领导的理念. 教育领导的类型. 教育领导的作用.教育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教育领导者的政治素养. 教育领导者的人格魅力. 教育领导者的知识素养. 教育领导者的领导能力. 教育领导者的身心健康.教育领导艺术. 教育领导的用人艺术. 教育领导的激励艺术. 教育领导的协调艺术. 教育领导的理财艺术. 教育领导的处事艺术. 教育领导的决策艺术第六章教育计划管理. 教育计划管理概述. 教育计划管理的概念. 教育计划的类型. 教育计划的作用.教育预测. 教育预测的概念. 教育的可预测性. 教育预测的作用. 教育预测的步骤与方法.教育规划. 教育规划的概念、类型. 教育规划的内容与原则. 教育规划的制定步骤与方法第七章教育组织管理.教育组织管理概述. 教育组织管理的概念. 教育组织的类型. 教育组织的作用.教育组织的变革. 教育组织变革的动因. 教育组织变革的模式. 教育组织变革的策略第八章教育质量管理.教育质量管理概述. 教育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教育质量管理的模式. 教育质量管理的作用.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的类型. 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教育评价的方法第九章课程与教案管理.课程与教案管理概述. 课程与教案管理的概念. 课程与教案管理的理念. 课程与教案管理的作用.课程与教案管理的内容. 课程计划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 教案常规管理. 教研管理第十章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概述. 学生管理的概念. 学生管理的理念. 学生管理的作用.学生管理的内容. 学生品行管理. 学生学业管理. 学生生活管理. 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第十一章教育的法治与德治.教育法治与教育德治. 教育法治的概念. 教育德治的概念. 教育法治与教育德治的关系.教育的法治. 教育立法. 教育法律的执行. 教育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教育的德治. 教育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类型. 先进教育组织文化的功能. 教育组织文化的塑造与改造参考书目.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2019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大纲解析之中外教育史

2019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大纲解析之中外教育史新东方在线19大纲公布后,有很多的同学都想知道公共课以及专业课都有哪些变动,方便下一步调整复习规划,高效备考。
今天,新东方在线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研究中心就跟大家说一下都有哪些变动情况以及该如何应对?一、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二、中外教育史变化解析2019考研大纲中外教育史部分较2018考研大纲中外教育史部分没有任何变化。
三、备考策略1.准确、扎实的掌握教育史的知识对于中外教育史这类历史性学科的知识,其时间背景、主要人物、重点事件和转折点及标志性的要素、及其深远性的历史影响意义等,皆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
在历年的教育学考研真题中都有不同题型的考查。
因此,新东方在线建议大家应准确记忆教育史实,避免张冠李戴。
2.学会线索性、对比性的综合记忆中外教育史的知识点内容繁杂,需要考生在分别记忆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能够形成对于背景、线索性的串联记忆。
此外,以往的教育学考研真题中,还出现过中、外教育史相关知识的比较考查。
因此,这一现象恰恰提醒考生一定要在扎实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主动将有关联的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唯有此才能在真正的考试中有的放矢。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只掌握教育的史实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评价教育史实。
评价教育史实要全面、客观,不能太偏激。
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还可以联系当今的教育实际,指出对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启示。
627教育学基础 初试考试大纲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学院名称:文学与法政学院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考试大纲627 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1.考试目的:为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教育学学术型硕士阶段学习,本考试重在测试教育学专业大学本科阶段学生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水平,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2.考试要求:本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 考试范围教育学原理1. 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研究任务;(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结构与功能;(3)教育的本质;(4)教育起源;(5)古代、近代及现代教育的特征。
3. 教育与社会:(1)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3)教育的年版。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
社会功能;(4)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4. 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2)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教育目的的概念、主要理论、确立依据;(2)1949年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3)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4)培养目标的概念及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考研_2019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21考研教育学专业根底综合真题及答案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答案】C4.以下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开展根底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务院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答案】A5.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个人的开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到达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那么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到达成熟的水平。
这反映人的身心开展具有A 顺序性B 阶段性C 差异性 D.规定性定义【答案】D9.“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展生产的物质条件。
〞 D.现实性和潜在性【答案】B10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开展,是他们能够承受的,但叉要有— D.量力性原那么【答案】D1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A,孔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 D.⒈ D.实业人才【答案】C16.近代中国政府公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A,壬寅学制 D.壬戌学制【笞案】A17.“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儿童教育第一【答案】C19.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展合并。
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A,浙江大学 D.职业教育思潮【答案】A2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儿童对上帝的爱【答案】A26.20世纪20年代,苏联普通学校“综合教学大纲〞 D.慕尼黑大学【答案】B28.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A.?阿斯蒂埃法案?B.?费里法案?C.?富尔法案?D.?教育改革法?【答案】A29在美国公立学校开展史上做出出色奉献,并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A.约翰。
变了!2019年教育学311大纲变动详情与解析!

变了!2019年教育学311大纲变动详情与解析!2019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311)发布,凯程拿到大纲,第一时间与往年大纲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2019年教育学311大纲新增(变动)129个知识点。
其中,教育学原理新增35个知识点;中国教育史新增24个知识点;外国教育史新增46个知识点;教育心理学增加6个知识点,删减一个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新增18个知识点。
各科详细说明如下:新大纲变化说明:教育学原理的变化归纳为:新增知识,细化知识点,接近当前教育改革,每一处修改的地方都值得仔细去看,是我们今年考试的重要考点。
1.新增知识点:(1)教育学概述:a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b教育学的价值:教育学的理论价值;教育学的实践价值。
(2)教育与社会发展:a再生产理论;b民主化与教育变革;本土化、民族化与教育变革。
(3)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凯程之前授课完整的讲过】(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我国幼儿园培养目标(5)教育制度:a我国教育基本制度;b非正规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正规教育的影响;c高中的多样性、特色发展及其与大学的衔接;(6)课程:a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b施瓦布的实践模式;c1949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7)教学:a社会互动教学理论;b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这里新增的全部是教育学最新热点】个体辅导与个别化教学;分组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与走班制;泛在学习;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
(8)德育:a心理健康教育;b社会行动德育模式(9)教师与学生:a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结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取向与途径。
【相当于细化知识点,其中相当一部分之前授课全部讲过。
】b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专业自主与教师的专业权利;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义务。
c学生群体与学生组织的概念;d少年儿童组织;学生群体与组织的作用。
2019教育学考试大纲

2019教育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流派;教育学分支学科;元教育学(四)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
湖南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湖南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三、参考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编.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指南教育学专业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李保强.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辅导全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016年湖南大学教育学基础综合721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6年湖南大学教育学基础综合721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说明:选择题题目缺失。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理论。
2.简述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
3.简述美国加涅对学习类型的分析。
4.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5.简述宋朝书院的特点。
6.简述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改革。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论述循序渐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这个策略。
2.某同学刚进入高中,在班里的表现不自信,如果你是她老师,你会怎样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她提高学习自信心。
3.论述洋务学堂特点及其对近代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四、材料题(共60分)
根据材料(材料缺失),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论述师生关系。
湖南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教育学》与《管理学》的考试大纲828.612

一、基本要求1、请在复习的过程中,准确理解并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既打好坚实的学科基础,也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使学到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
2、请关注教育实践的具体问题,在参阅报刊、学术杂志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诸多教育实践问题进行科学和客观的分析。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共180分钟。
3、题型及分数比例:名词解释约40%简答题约30%论述题约30%三、复习要点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产生发展过程、研究方法等2、教育的本质3、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4、教育与人身心发展关系5、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6、教学及其过程7、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8、课外教育工作9、学校教育制度10、学校教育管理等等第二部分:重点内容1、教育的本质2、教育与人身心发展关系理论3、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4、教育目的及其有关理论5、教学过程及其基本理论、基本流派6、学校教育管理的原则、过程、内容、方法等第三部分:应用与分析1、运用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给定的教育现象2、对某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3、运用教育学基本知识进行书面写作,并能体现出应有的逻辑思维能力4、结合我国教育实践,对教育改革提出建议和设想等等湖南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管理学》考试大纲总论:1.管理与管理学;2.管理思想发展;3. 管理原理;4.管理方法.管理前提与本质:1. 管理伦理;2.组织文化;3.管理信息;4. 管理决策. 计划:1. 计划工作;2.战略性计划;3.资源计划;4. 计划的实施.组织:1. 组织设计;2.人员配备;3. 组织力量整合.领导:1. 领导与领导者;2.激励;3.沟通.控制:1. 控制与控制过程;2. 控制方法.创新:1. 管理的创新职能;2. 技术创新;3.组织创新.。
2019年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

2019年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896教育管理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896教育管理学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名词解释题分值占20-30%;简答题分值占40-50%;论述题分值占30-40%。
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1. 教育管理的概念1. 1 什么是管理1. 2 什么是教育管理1. 3 与相关概念的辨析2.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学科性质2. 1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2. 2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任务2. 3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3.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 1 西方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 2 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教育管理体制1.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概述1. 1 体制与机制1. 2 教育管理体制1. 3 教育管理机制2. 教育行政体制2. 1 教育行政体制的国际比较2. 2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3.学校管理体制3. 1 学校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3. 2 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第三章教育人事管理1.教育人事管理概述1. 1 教育人事管理的概念1. 2 教育人事管理的理念1. 3 教育人事管理的作用2.教育公务员管理2. 1 教育公务员的地位与作用2. 2 教育公务员的职责、权利与待遇2. 3 教育公务员的录用、考核与奖惩2. 4 教育公务员的培养与培训3. 校长管理3. 1 校长的地位和作用3. 2 校长的职责、职权与待遇3. 3 校长的选拔、任用、考核与奖惩3. 4 校长的培养与培训4.教师管理4. 1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4. 2 教师的义务、权利与待遇4. 3 教师的工作特点与教师的聘用、考核、奖惩4. 4 教师的成长规律、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第四章教育财政与财务1.教育财政概述1. 1 教育财政的概念1. 2 教育财政的理念1. 3 教育财政的作用2.教育财政体制2. 1 教育财政预算2. 2 教育财政转移支付2. 3 教育经费的拨款制度3.教育资金的筹措3. 1 教育费附加3. 2 学杂费3. 3 校办产业3. 4 社会捐资、集资3. 5 教育基金3. 6 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4. 教育支出4. 1 教育支出的监控政策4. 2 教育支出的区域结构4. 3 教育支出的层次结构4. 4 教育支出的项目结构5.教育财务、会计与审计5. 1 教育财务5. 2 教育会计5. 3 教育审计第五章教育领导1.教育领导概述1. 1 教育领导的概念1. 2 教育领导的理念1. 3 教育领导的类型1. 4 教育领导的作用2.教育领导者的基本素质2. 1 教育领导者的政治素养2. 2 教育领导者的人格魅力2. 3 教育领导者的知识素养2. 4 教育领导者的领导能力2. 5 教育领导者的身心健康3.教育领导艺术3. 1 教育领导的用人艺术3. 2 教育领导的激励艺术3. 3 教育领导的协调艺术3. 4 教育领导的理财艺术3. 5 教育领导的处事艺术3. 6 教育领导的决策艺术第六章教育计划管理1. 教育计划管理概述1. 1 教育计划管理的概念1. 2 教育计划的类型1. 3 教育计划的作用2.教育预测2. 1 教育预测的概念2. 2 教育的可预测性2. 3 教育预测的作用2. 4 教育预测的步骤与方法3.教育规划3. 1 教育规划的概念、类型3. 2 教育规划的内容与原则3. 3 教育规划的制定步骤与方法第七章教育组织管理1.教育组织管理概述1. 1 教育组织管理的概念1. 2 教育组织的类型2.教育组织的变革2. 1 教育组织变革的动因2. 2 教育组织变革的模式2. 3 教育组织变革的策略第八章教育质量管理1.教育质量管理概述1. 1 教育质量管理的概念1. 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1. 3 教育质量管理的模式1. 4 教育质量管理的作用2.教育评价2. 1 教育评价的概念2. 2 教育评价的类型2. 3 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2. 4 教育评价的方法第九章课程与教学管理1.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1. 1 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概念1. 2 课程与教学管理的理念1. 3 课程与教学管理的作用2.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内容2. 1 课程计划管理2. 2 校本课程开发2. 3 教学常规管理2. 4 教研管理第十章学生管理1.学生管理概述1. 1 学生管理的概念1. 2 学生管理的理念1. 3 学生管理的作用2.学生管理的内容2. 1 学生品行管理2. 2 学生学业管理2. 3 学生生活管理2. 4 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第十一章教育的法治与德治1.教育法治与教育德治1. 2 教育德治的概念1. 3 教育法治与教育德治的关系2.教育的法治2. 1 教育立法2. 2 教育法律的执行2. 3 教育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3.教育的德治3. 1 教育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类型3. 2 先进教育组织文化的功能3. 3 教育组织文化的塑造与改造参考书目1.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2.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湖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信息

建筑院 建筑学基础:03---14 建筑设计:04--14 城市规划基础:12--14,答案 12--13. 城市规划设计:07--14。
数学院
数学分析:03--14,答案 06-07,09-12 高等代数:03--14,答案 06-07,09-12(12 年答案少一页) 教育综合:11--14
化工院 有机化学(理):03-14,答案 03-14 物理化学(理):03-14,答案 03-14 物理化学(工一):03-14,答案 03-14 有机化学(药):11-14 物理化学(工二):14 药物合成:11-14 药学生化:09-14
外院 基础英语:03-14,答案 03-13
语言学基础:04-14,答案 07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04-14,答案 04-14 2 外日语:02-14,答案 05,07 2 外法语:03-14,答案 03-09 2 外德语:04,08-14 年(无答案) 基础日语:06-14,答案 07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06-14(无答案) 2 外英语:04-14,答案 05,07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二:10-14(无答案) 教育综合:11-14(无答案) 翻译硕士英语:10-14,答案 10-14 英语翻译基础:10-14,答案 10-14 百科:10-14,答案 10-14
物电院 计算机应用基础:13--14 现代教育技术:10--14 普通物理:04--14(少 06) 量子力学;04--14(少 06) 数字与模拟电子技术:14,电子技术 03--13 电磁场与电磁波:14 教育综合:11--14 普通物理二:11--14 现代教育技术二:13
艺术院 设计艺术史论:03--14 专业设计 A:07--14 工业设计工程:11--14 艺术基础:10--14
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72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doc

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2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是教育学原理专业、高等教育学专业、课程与教学专业、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考试范围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二、考试形式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其中,教育学原理100分、中国教育史60分、外国教育史60分、教育心理学8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题型以及答题方式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主要参考书目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4、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四、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考查范围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2019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定义的类型.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四)教育的发展.古代教育的特征.近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2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是教育学原理专业、高等教育学专业、课程与教学专业、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考试范围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二、考试形式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其中,教育学原理90分、中外教育史90分、教育心理学90分、教育时评30),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题型以及答题方式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题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主要参考书目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4、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四、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考查范围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一)课程概述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一)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互动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四)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概述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十、德育(一)德育概述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1.德育途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德育方法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一)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与学生(一)教师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4.教师劳动的特点5.教师的专业素养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二)学生1.学生及学生观2.学生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十三、学校管理(一)学校管理概述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中国教育史》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二、考查范围一、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战国时期的教育1、私人讲学的兴起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3、孟轲的教育思想4、荀况的教育思想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6、法家的教育思想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师。
三、秦汉时期的教育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4、王充的教育思想论人性和教育的作用;培养“文人”和“鸿儒”的教育目标和“博通百家”的教育内容;论学习。
四、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教育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中央官学;南朝宋的中央官学;北魏的中央官学。
2、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论士大夫教育;论儿童教育;论学习态度与方法。
5、韩愈的教育思想“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学所以为道”的教育目的;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论尊师重道;论教学方法。
五、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及明朝教育1、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2、辽金元的教育3、宋元的书院4、明朝的文教政策5、明朝的官学制度6、明朝的书院7、王安石的教育思想主持“熙宁兴学”;崇实尚用的教育思想;系统的人才理论。
8、朱熹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的作用与目的;论“大学”与“小学”教育;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论读书法。
9、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论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论儿童教育。
六、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1、清朝的文教政策与官学制度2、清朝的书院3、黄宗羲的教育思想“公其非是于学校”;“取士八法”;论教育内容;教学思想;论教师。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论教育作用;教学思想;道德观与道德修养论;论教师。
5、颜元的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学校为“人才之本”;“真学”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教学法。
七、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1、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及洋务留学教育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留美与派遣留欧。
2、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3、教会教育的扩张教会学校的发展;“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与“中华教育会”;教会学校的课程;教会学校的性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