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王崧舟3篇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1935年10月。此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王崧舟1

一、情感铺垫,导入课题

(一)引入课题《七律·长征》

师有一段历史,在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的笔下,它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毛泽东的笔下,它是宣言书。这段历史就是——长征。(课件出示红军长征图)1934年10月17日,红军途经11个省,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历时两年零五天。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跟随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重走长征路。

(二)观察诗歌,理解七律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首诗,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生这首诗有8行,每行有7个字。

师这首诗总共有8行,每行有7个字,我们把它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所以用小圆点隔开,我们再读一遍课题。

【评析】执教老师给学生介绍长征的概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接着让学生了解“七律”的概念,建立知识结构,为学习诗歌奠定基础。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能读出节奏,那就更好了。

生按要求自由读诗。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逶迤”“磅礴”“岷山”的字音)

师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我们读诗歌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学会断句,读出节奏。这首诗的首联是223节奏,颔联和尾联也是223节奏,颈联是2221节奏。(课件出示诗歌全文及节奏划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自由读诗,品味诗歌的韵律,然后合作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不仅读出了诗歌的节奏,还读出了诗歌的音韵美。

【评析】从有目的地自由朗读到合作朗读,执教老师引导学生把诗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美。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达到了以读促学、以读激情的目的。

三、聚焦总领句,整体感知“难”

师这首诗的主题很明确,哪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大意呢?(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可以用诗中的一个什么字来形容?

生难。

师(板书“远征难”)在这句诗中,哪里体现了难?

生远征、万水千山。

师(板书“万水千山”)看大屏幕,请你快速浏览“资料袋”,思考哪些信息反映长征经历了万水千山?长征路上,除了路程远,红军还碰到了哪些困难?

生饥饿。

师是的。由于缺乏食物,有的人吃皮带、吃草根。

生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沼泽地。

师是的。有的人永远留在了沼泽地里,这说明行军困难。

师同学们想一想,平均3天作战一次,但饥饿、寒冷、伤病、死亡在红军眼里却是什么?

生只等闲。

师(板书“只等闲”)只等闲是什么意思?

生“只”是仅仅的意思,“等闲”是指平常的事,“只等闲”是指仅仅是平平常常的事。

師好一个平平常常!在我们看来,这些困难都是难以逾越的,但在红军眼里却是平平常常的。面对万水千山,红军怕吗?

生不怕!

师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面对千难万险,红军怕吗?

生(加大声音)不怕!

师面对千山万水、千难万阻,红军却等闲视之。“不怕”“只等闲”把一个个顶天立地的红军形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评析】执教老师紧扣诗眼“难”,借助信息技术中的“资料袋”,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四、合作学习,品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对于红军长征历经万水千山的故事,毛泽东大笔一挥,把它变成了3句诗,5幅画。哪位同学读懂了诗歌,能给这5幅画配上对应的诗句吗?(课件出示5幅图画以及相应的诗句)

(二)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分小组收集整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现在,老师给大家1分钟时间,各小组成员讨论商量后再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生(代表)乌蒙山区群山起伏,人烟稀少。红军走过乌蒙山时,不仅要面对敌人的追赶,还要面对恶劣的环境,但他们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走过了乌蒙山。

师谢谢这个小组成员的汇报。我们来看看伟人毛泽东是怎样描述的?(课件出示诗句和2幅图画)

师要理解这句诗的含义,领会诗歌的内涵,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抓住关键词。

生2用想象的方法。

生3联系上下文理解。

……

师老师把你们说的学习方法归纳了一下。一是抓住重点词语;二是反复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三是设身处地,把自己想象成红军,体会作者的情感。现在就用你们说的方法自主学习或4人小组交流学习。

生自学或小组交流学习。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读出逶迤的连绵、磅礴的气势,读出腾细浪和走泥丸的轻松)

生1抓住关键词“腾细浪”“走泥丸”,可以知道五岭是连绵起伏的,但红军只把它当成细浪;乌蒙山高耸磅礴,但在红军脚下却显得轻轻松松。

师你能读出那种轻松的感觉吗?

生读诗句,尝试读出轻松的感觉。

师很好,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轻松的感觉。

生2“磅礴”的意思是气势雄伟。

师来,你试着读出雄伟的气势。

生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我感觉到了乌蒙山有2 000多米高了。你们知道乌蒙山的主峰有多高吗?

生4 000多米。

师红军要翻越这4 000多米高的乌蒙山,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

生再读诗句。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范读)连绵千里的山脉,险峻的山峰,在红军眼里——

生很细小。

师爬那么多巍峨险峻的山,真的就那么轻松吗?如果不轻松的话,难在哪里?

生难在缺少食物、水源,红军有可能渴死。

师还难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