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课件(PPT 35页)

合集下载

《阿长与山海经》经典课件PPT精选全文

《阿长与山海经》经典课件PPT精选全文
表现了“我”对从她那儿得到《山海经》不抱 任何希望。也表明了“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 至轻视。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 现出什么样的心情?
“我”的反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 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表现出意外、 震惊、感动和喜悦的心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 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实 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实有伟 大的神力”?
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
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4.判断正误
(1)《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 对 )
(2)文中的“我”表示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错 )
(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 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对 )
• 2、“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先 生在具体的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
• 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往事。
请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 慕着绘图的《山海经》。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

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
《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因为“我”对她能帮“我”这件事没抱 过希望,但她却记住了“我”的渴求, 并在告假回家时跑了很多路用自己微薄 的工资帮“我”买来了“我”渴慕却无 法得到的《山海经》,这在“我”幼小 的心பைடு நூலகம்中无异于“伟大的神力”。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 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课件PPT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课件PPT
阿长与《山海经》 :优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阿长的形象分析 • 《山海经》的解析 • 阿长与《山海经》的关联 • 从阿长与《山海经》看鲁迅的创作思想 • 总结与思考
01
阿长的形象分析
阿长的外貌特征
身材矮小肥胖,皮肤 黝黑。
头发稀疏而粗糙,常 常扎成两个辫子。
眼睛圆而亮,嘴巴大 而宽。
鲁迅创作阿长与《山海经》的意义和影响
对底层民众的关注
阿长与《山海经》进一步体现了鲁迅对底层民众命运的关注,他 通过这一作品呼吁社会更加公正地对待和尊重底层群体。
对儿童成长教育的思考
故事中对儿童成长过程中好奇心、求知欲的描绘,引发了人们对儿 童教育问题的思考,推动了儿童文学的发展。
对知识分子的批判与反思
《山海经》对阿长的影响
《山海经》中的奇幻故事和神秘生物 让阿长对世界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和想 象。
阿长通过阅读《山海经》,开始关注 儿童的阅读需求,并尝试为鲁迅推荐 更多适合他的书籍。
阿长与《山海经》的相互影响
阿长通过与鲁迅分享《山海经》 中的故事,增进了与他的交流和
亲近感。
《山海经》成为了阿长和鲁迅之 间的一种共同话题,促进了他们
对鲁迅创作的思考
鲁迅的写作风格
通过对阿长与《山海经》的描述,鲁 迅展现了细腻的情感和朴实的文风, 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引 人入胜。
鲁迅的思想内涵
通过描绘阿长这一形象,鲁迅表达了 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传统文化 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 的关注和批判。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思考
现代文学的特点
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批判,促使人们对自 身进行反思,激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25张PPT)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25张PPT)
任务三:分析关键语句,鉴赏作者语言运用之妙
1.“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情色彩不同。 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初读感知
绘制情感变化曲线图
详略安排作用分析 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是主要内容,要详写;关系不密切的,是次要内容,要略写。我们首先判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然后弄清楚作者的写作目的,确定文章的中心,最后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 答题技巧:本文详写了………内容,略写了……内容,这样写有利于突出……中心。 例:本文围绕阿长详写了她为“我”买《山海经》的事,略写了她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等事情,突出了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的中心。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再如“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就是“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 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站在写作时成人的立场,一个是站在童年的感受立场。
任务二:通过语句的表层含义,深入揣摩作者的叙述视角和深层情感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0张PPT) 2022-2023学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0张PPT)     2022-2023学

02 重点感悟
尽管她有时让人厌烦,但她也是我的长妈妈, 比 如 ,这让我认识到她其实是一个 的人。
02 重点感悟:句子探究
第3段:最讨厌的是常常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 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 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 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1)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1-2)

2)阿长喜欢切切察察(3)

3)阿长对“我”过分看管(3)

4)阿长睡觉会摆成个“大”(3-5)
长 5)阿长元旦让“我”说吉利话,吃福 橘(6-11)
的 忌(12)
6)阿长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
7)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13-17)
01 整体感知
请根据刚才的梳理,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说明阿长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下人, 使读者对阿长的身份有个总体印象,引出下文。 反映当时底层劳动人民身份卑微的社会现象。
01 整体感知
课文围绕阿长的叙述哪些是详写? 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1)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

2)阿长喜欢切切察察

3)阿长对“我”过分看管
略写 得
4)阿长睡觉会摆成个“大”
阿长与《周树人 , 字 豫山(后改豫才), 浙江 绍兴 人,著名 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五四新文化运 动的重要参与者,中 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 《野草》 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
这两处都说长妈妈有“伟大的神力” 它们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03 重点感悟:情感探究

阿长与山海经正式课件PPT课件

阿长与山海经正式课件PPT课件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对比、映衬法: 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 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
3、先抑后扬 4、详略得当
第18页/共35页
•作者在文中对她的感情前后有 什么变化?请依次圈注相关词 句,并说明原因。
第19页/共35页
童年?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第24页/共35页
本文首先通过平实的叙述、细致的描写, 写出自己与长妈相处过程中的若干件小事, 尤其借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将阿 长这样一个地位低下、不拘小节、喜欢饶 舌多事、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而又淳朴善 良、真诚热情、对“我”关心喜爱的劳动 妇女形象真实生动第展现在读者面前。在 写作技巧上,还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在自己的感情变化中,表达了对长妈妈的 感激、敬佩和怀念之情,还充分阐明了长 妈妈对鲁迅文学创作的重要启蒙作用。
第24页共35页本文首先通过平实的叙述细致的描写写出自己与长妈相处过程中的若干件小事尤其借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将阿长这样一个地位低下不拘小节喜欢饶舌多事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而又淳朴善良真诚热情对我关心喜爱的劳动妇女形象真实生动第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1页/共35页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简要概括课文所写事件。 .2 圈注课文相关信息,分析阿长的个性特点。 .3 分析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理解文章主题。
第31页/共35页
3.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指出下列各旬运用了什么描 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肖像描写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 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动作描写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 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 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 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我”依然对阿长讲究的那些烦琐礼节的厌烦。
成年的视角:说说以下句子表达了成年鲁迅怎样的情感。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 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 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人物形象分析之阿长的身份、称呼
身 身份 我的保姆
份 卑 微
长妈妈——母亲和其他人,略带些客气
称 呼
阿 长——祖母,我在憎恶时 阿 妈——我,亲昵的称呼
突出其地位卑微,

不受尊重。为后文
受 尊 重
称 不姓“长” 呼 不是名字 由 外貌不符
写阿长粗俗愚钝以 及“我实在不大佩 服她”做铺垫;与
来 先前女工的称呼
成年的视角:说说以下句子表达了成年鲁迅怎样的情感。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 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说得阔气一点”是成年人的自我调侃。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
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 表达了成年鲁迅对阿长的愧疚。
叙述的视角
回忆中的儿童视角: 幼年鲁迅的童真表达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 ,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 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 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它以描述各地山 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 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 财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1张ppt)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1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课文赏析——写作特色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1)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写与 略写相结合写法。
(2)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突出作者对长 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
课堂小结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 妈妈的形象:她粗俗、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诚恳热情,乐于助人, 有着纯朴、宽厚、仁慈的美德。作者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 久的绘图《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童年时鲁迅内心 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 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长妈妈
阿长与《山海经》
思考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本文可分为几段?各段都说了写什么?
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课文赏析
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夸父追日也是《山海经》里的故事: 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竟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
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英雄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 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后世人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和巨 大的力量和气魄。但有时也用“夸父追日”来比喻自不量力。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

 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 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 《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 《坟》《华盖集》等。
了解《山海经》
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 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读读写写
憎恶(zēnɡ wù ) 菩萨( pú sà ) 胸脯( pú ) 疮疤(chuānɡ bā ) 诘问( jié ) 哀悼( dào ) 书斋( zhāi) 霹雳(pī lì ) 震悚( sǒnɡ ) 粗拙(zhuō ) 守寡(ɡuǎ )
3、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 安排?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略写
表 现 中
教给“我”许多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需 要
买《山海经》
详写
请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 介绍 “我”的保姆阿长名字的来历 。
第二部分(3-18)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用“很”修饰“记得”,强调了“记得”的程度。把“山海经”说成 “三哼经”,有力地反衬出长妈妈这样一个连书名都不懂的农村妇女的 “伟大的神力”。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9 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 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 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 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 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 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 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疏》……《花镜》……他说 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 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五、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 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农村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 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 乐于助人,有着纯朴善良、 仁厚慈爱的美德,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 感激和思念之情。
六、拓展延伸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是不是也碰到这样一位长 者,她(他)可能絮絮叨叨,有一些你看不惯的 地方,但她(他)却一直全心全意的爱着你。你 能从生活中举出一个例子,并谈谈你的感受吗?
一、回顾上文,理解人物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了解到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对她的态度是怎样的?
二、细品描写,理解阿长
1.请同学们细读19--29段,概括买《山海经》的情节。 人物+事件
起因:叔祖说他有一本绘图《山海经》,我很渴慕。 经过:我给没我有。办法得到 《山海经》很是苦恼,阿长买来
结果:我对阿长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叔祖:…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 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

品味语言
4.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 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磨难”一词大词小用,表现了“我”对阿长教“我”元旦 规矩的不耐烦,同时也表明儿时的“我”并不能理解长妈妈的心 愿,不能体会到她对我的关爱之情。
品味语言
5.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不离题。因为“我”对绘图的《山海经》的渴慕正是因 远房叔祖而起的,远房叔祖对绘图的《山海经》的生动描述 ,激起了“我”对《山海经》的兴趣,为后文写“我”渴慕 绘图的《山海经》以及阿长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做 了铺垫。
细读感悟
3.阿长给“我”买的《山海经》刻印十分粗拙,可作者为什么说“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谋害”大词小用,一方面表现了“我”对隐鼠的感情之深 ,另一方面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厌恶之情。“敬意”从“逐渐 淡薄”到“完全消失”,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再度陡转,使得行文 波澜起伏。
品味语言
7.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 儿子,她大约是在青年守寡的孤孀。
补叙。作者再次强调“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并补充 介绍阿长的不幸身世、低沉的叙述语调中饱含着对阿长的思念 和歉疚,以及感激和同情。
新课导入
大家还记得给少年鲁迅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吗?这个“ 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和童年时 期的鲁迅还发生了哪些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与〈 山海经〉》,来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
学习目标
1.整体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解写作视角。 2.学习本文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 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和尊敬之情。
大词小用。解释“我”叫她阿长的原因。“憎 恶”“谋死”大词小用,夸张的体现了儿童的心 理,表达了“我”对阿长“谋死”隐鼠的不满和 愤怒。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课件PPT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课件PPT

这些故事对鲁迅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灵感来 源。
阿长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激发了鲁迅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山海经》对阿长形象的影响
《山海经》中的奇幻元素和神秘色彩,丰富了阿长的形象,使她更加立体和生动。
通过《山海经》的故事,阿长的形象更加鲜明,她的智慧、勇敢和善良被展现得淋 漓尽致。
珍贵、稀有的古籍
鲁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珍贵、稀 有的古籍,它包含了丰富的神话、传 说和地理知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学术价值高
鲁迅认为《山海经》的学术价值非常 高,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 地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鲁迅对阿长与《山海经》关系的看法
阿长是《山海经》的守护者
鲁迅认为阿长是《山海经》的守护者,她虽然不识字,但是对《山海经》却有 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她把这本书视为珍宝,并一直保护着它。
CHAPTER 02
《山海经》的介绍
《山海经》的成书背景
01
02
03
时代背景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 汉代,是古代先民对世界 的探索和理解的产物。
作者之谜
《山海经》的作者不详, 可能是由多个作者共同完 成。
地理范围
《山海经》涵盖了古代中 国的大部分地区,甚至涉 及到一些传说中的地方。
《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叙事风格
《山海经》的叙事方式独特,常常 通过描绘细节来表现人物和事件。
象征意义
《山海经》中的许多形象都具有深 刻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代先民的 哲学思想和宇宙观。
CHAPTER 03
阿长与《山海经》的关联
阿长讲述的《山海经》故事
阿长讲述的《山海经》故பைடு நூலகம்,充满了 奇幻和神秘色彩,给鲁迅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共35张PPT)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共35张PPT)

精读细研
1.你认为阿长是个怎样的人?速读课文,画出描写阿长的
句子,思考问题并在文中做批注。
夸张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
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
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
;再要放,就炸了!”
一方面写阿长为表现自己的“神力”而编造故事;另一方 面也表现了阿长的粗俗,使人看到了阿长的无知、淳朴。
首先,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文章前 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 又是“讨厌”,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副 实,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章的题目其实标志着 文章的一半抑笔。
合作探究
2.文章为什么要叫《阿长与 <山海经> 》?如果改成《长 妈妈与 <山海经> 》不是更有敬意吗?
精读细研
2.阅读第18——28自然段,复述长妈妈为“我”买《山海 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听到过一部绘图的《山
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法可寻,买,没有好 机会。“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 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 后,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精读细研
1.你认为阿长是个怎样的人?速读课文,画出描写阿长的 句子,思考问题并在文中做批注。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 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 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 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饶舌多嘴,粗鲁
精读细研
其次,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 联系,一个妇女与一本古典著作怎么联系起来了呢?二者之 间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初读感知 绘制情感变化曲线图
初读感知
➢ 通读全文: 1. 圈画出表现“我”对阿长情感变化的词语 2. 绘制情感变化曲线图
精读细研
➢ 为何阿长买《山海经》会造成“我”这样的情绪波动?细读19-29 段,请从多角度考虑背后的原因。
【资料助读一】《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志怪神话古籍,大体 ➢ 任务:
【资料助读二】:“我在读《朝花夕拾》的时候,有一
句话,每读一次,都会感到心灵的震撼。《朝花夕拾》
是鲁迅的‘安魂曲’。”
(钱理群)
主旨探究 ➢ 深情诵读最后两自然段。 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情。抒发了作者对阿长真挚的 感激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它凝聚着“我”对长妈妈的全部 情思,寄托着作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 愿,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买《山海经》
真诚热情
新的敬意 扬
2.朗读相应语句,读
出作者的情感。
3.我一开始对阿长并不抱有期望,甚至有些轻视阿长。想 起之前对阿长的不满,心生愧疚。
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阿长? 既然作者对阿长抱有这样的深情,前文为何还要写阿长那么多缺点呢?
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 真实写人
文章用了大半的篇幅来写长妈妈的“缺点” :饶舌多 事、睡相不好、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
细读赏析 5.由详写的事情中看出长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
心地善良、关心热爱孩子、热心帮助孩 子解决疑难。
文章结构
阿长与《山海经》
称呼的由来
地位低下
喜欢“切察”的毛病 “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教给“我”许多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饶舌多事
讨厌

愚昧无知
淳朴善良 关心孩子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地理知识
02
《山海经》蕴含丰富的地理知识,对于研究古代地理、气候等
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神话传说
03
《山海经》是中国神话传说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中国神话和
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阿长与《山海经》的传承与创新
1 2
数字化传承
通过数字化技术,将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进 行数字化转化,使其更好地传承下去。
04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 说
神话传说的起源和分类
起源
神话传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人们的生产力和认知水平,以及 原始的宗教、信仰和习俗。
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神话传说可以 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主题、 地域、民族等。
神话传说中的神祇和英雄
神祇
神话传说中的神祇通常是超自然的存在,具有神奇的力量和 形象。
眼睛有神
尽管阿长的外貌并不出众 ,但她的眼睛却十分有神 ,能够流露出坚定和热情 的光芒。
阿长的性格特点
善良朴实
阿长性格善良,待人真诚 ,没有心机,很容易获得 别人的信任。
勤劳能干
阿长非常勤劳,不怕辛苦 ,能够承担繁重的家务和 农活。
乐观开朗
阿长性格开朗,总是笑眯 眯的,能够给周围的人带 来欢乐和正能量。
《山海经》对阿长的影响
深远的
《山海经》不仅为阿长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还影响了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她的人生观、价 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书中描绘的奇幻世界和人物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的文化内涵
深厚的文化底蕴
VS
阿长与《山海经》的关联体现了中国 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本书作为中国古 典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 神话和传说,通过阿长的讲述,得以 传承和发扬。同时,阿长作为文化的 传承者,也体现了民间文化的独特魅 力和生命力。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
山 海 经
鲁迅(1881.9.25~ 1936.10.19),浙江 绍兴人,原名周树人, 字豫山、豫亭,后改 名为豫才。他时常穿 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 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 着,浓密的胡须形成 了一个隶书的“一” 字。毛主席评价他是 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 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是中国文化革命 的主将。也被人民称 为“民族魂”。
憎恶怨恨?
新的敬意?
2、既然作者这么尊敬她,为何题目直 呼阿长?
• 1.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 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 “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 实;
• 2.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 矛盾,却令人好奇;
• 3.用“阿”字有亲呢的意味,符合作者 当时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的口气。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阿长人物形象分析
阿长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很不 幸但是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甚至 有些迷信愚昧,却是民间文化的载 体。
她唠叨,琐碎,不拘小节但是对孩 子有一片真心,是感情真挚的人
欲扬先抑 词语解释为要发扬、要放开,先控制、
压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荔枝蜜》
阿长

山 海 经
年卫事争对账除医话它富《 代填有论这方此药、主于山 及海,。些式之、巫要神海 作、夸最事记外民术记话经 者鲧父有件载,俗、述传》 不禹逐代至了《、宗古说是 详治日表今一山民教代的先 。水、性仍些海族等地最秦
等女的然奇经等,理古古 。娲神存怪》方也、老籍 具补话在的还面包物的, 体天寓较事以的括产地是 成、言大件流内古、理一 书精故的,水容史神书部
1.阿长名称的由来(略)
中性

总结,通过这些记述,鲁迅对保姆的感情是 逐2.渐切升切华察的察前的半毛部病分(是略厌)恶之感,后半最部讨分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73张PPT)语文七年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73张PPT)语文七年下册
看似不经意的一段,却可以看出长妈妈对“我” 的影响。作者一生对美术的热爱,是不是也和阿长送 他《山海经》有很大的关系呢?
《山海经》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神奇的、 富有想象力的世界,而这都是长妈妈的功劳,衬托出 她真诚无私的爱。
壹 阿长与山海经
任务八:请出声朗读30-31自然段, 并且阅读第56页《长妈妈其人》, 结合文章说说,这两段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壹 阿长与山海经
正月初一要求“我”说恭喜、吃福橘
“哥儿,你记住!”她说。“明天是正月初一, 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 喜恭喜!’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说过之后,还得 吃一点福橘。
壹 阿长与山海经
正月初一要求“我”说恭喜、吃福橘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 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 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壹 阿长与山海经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 《尔雅图音》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 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 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 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 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 你万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 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 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 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 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 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壹 阿长与山海经
任务一:5-8分钟浏览课文, 请概括文章围绕阿长记叙了哪 些事情。
壹 阿长与山海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 化?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 感情变化情变化
写作手法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的毛病 摆成“大” 粗俗、 不大佩服 字 不拘小节 的睡相 令人厌烦 不耐烦 善良真诚 的规矩 讲“长毛” 无知、淳 特别的敬 的故事 意 朴 为“我”买 热爱关心 新的敬意 《山海经》 孩子
3.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指出下列各旬运用了什么描 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肖像描写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 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 或自己的鼻尖。( 动作描写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 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 来了!”( )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过渡:是连接段落、层次之间的纽带。一般来说,
照应:
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 有着落。如文中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 什么”,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 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 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 重视,地位低下。文中照应的 例子很多。照应不是重复,而 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 衬,加深读者的印象。
作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 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下面 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归纳,用 60字以内的一句话,提炼出 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长妈妈是一个饶舌、多 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 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 别人,有着淳朴、宽厚、 善良、仁慈的美德的人。
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 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
略写:1阿长的称呼的来历
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 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 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2.简析过渡与照应在本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上的转折、叙述中的总分、行文中的起讫都 要安排过渡。 文章中有过渡性语句,如文中“但是她懂得许多 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 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 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也有过 渡性段落“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 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 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4.文章为什么要叫《阿长与 <山海经 > 》?如果改成《长妈妈与 <山海经> 》 不是更有敬意吗?
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文章前 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 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麻烦”倘用 “妈妈”称呼,名不副实,用“阿长”,名副其 实。所以,文章其实标志文章的一半抑笔。再则, 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 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著作怎样联系起 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 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 “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5.读第18—28自然段。
§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事情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
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 也就都对她说了。 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 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
1918年到1926年间,陆 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呐喊》、《彷徨》、 论文集《坟》、 散文 诗集《野草》、散文集 《朝花夕拾》、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 等专集。其中,1921年 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是中国 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 杰作。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 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重点与难点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 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 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在阅读散 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 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本 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首先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 她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 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识记与理解: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ng ) 阿长( chá 疮疤(chuāng ) n ) 诘问( jié ) 惧惮( dà n ) 震惊( zhè 粗拙( zhuó ) 憎恶( zēng ) 絮说( xù ) ng ) 惶急( huá
2.选词填空:
(l)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 淡薄 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 消失 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诘问诘问 ), 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 又 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 却 完全 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完全、全 部)消灭了。
前一次带有调侃的意味,第二次却含有称颂 的意味。
§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 “我”买《山海经》的经过。请一位 同学来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 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 仙海经》。叫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 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 “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 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 《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1.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 ——长妈妈地位低下。 2.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 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 ——长妈妈是一个粗人。 3.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 喜欢饶舌多事。 4.长妈妈“逼”着我吃福 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 桔 5.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长妈妈是无知而又淳朴的。 6.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 ——长妈妈是一个真诚,善良,关心 孩子,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好人。
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 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起来看课文。
识记字词
hà i lǔ

huá ng
惶急
chuāng
疮疤
pī lì

sǒng
渴慕
jié

霹雳
dà n

诘问
惧惮
1、文章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长妈妈, 作者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 亲切地再现了自己童年时期与长妈 妈相处的情景。请同学们在自读课 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长妈妈的事 件或细节,并说说这些事件或细节 体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
3作者描写阿长的语言是非常出 色的,这些描写有何特色?
分析两个事例:
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 溜溜…… 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 样描写的?她的这—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明确: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 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 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 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 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 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 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 “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 并不是给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成“大”字的睡相 4阿长让“我”过元旦时吃福橘的做 法 5讲阿长的故事时说到她的作用;
为什么这样安排?
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一个初步 了解。详写买《山海经》一事,令人对 长妈妈刮目相看,在所这看来在作者看 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 却能做成功”。这样安排详略得当,突 出表现长妈妈真诚、善良、富有爱心的 一面,也表现出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 敬佩和感激之情。
文中略写的部分可否删去?
明确: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 定的。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 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 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 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 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 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 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更多内容欢迎莅临天马行空官方博克:/tmxk_docin
鲁迅„1881年9月25 日~1936年10月19日‟,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 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 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 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 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 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 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奠定了 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
4.判断正误
(1)《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也出自这本集子。( 对 ) (2)文中的“我”表示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非真的 是指少年鲁迅。( 错 ) (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 集》里。( 对 ) (4)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可知,课文详写的是阿长买 《山海经》送“我”这一件事,其余的都是略写。( 错 )
这就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 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 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个人, 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6、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 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 感情地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 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 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 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 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 安她的魂灵!”这正是 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 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