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学习了新知,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它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经历“类比猜想一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单元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及简单的实际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3.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的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教学课时:12课时第一课时圆拄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投影出示圆柱.使学生明确:圆柱.3.导入、揭示课题.(板书:圆柱的认识)二、新授教学(一)圆柱的认识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2.教师出示实物.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二)圆柱的面.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3)用双手摸侧面.3.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三)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四)操作实验1.做书∏面的游戏,得出圆拄与长方体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2.操作,将圆柱侧面展开。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篇1单元总目标: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

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单元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2)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难点的剖析(1)表现为:学生难于想到把一圆柱体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研究。

怎样把它转化。

原因:圆柱体和长方体在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联系。

并且学生还很难由圆与圆柱的联系,而想到圆能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圆柱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来研究。

解决策略首先回忆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时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如何剪拼成了这个学过的图形?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一个圆柱体,通过这个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猜想:圆柱体能剪拼成什么图形,请学生试试看。

(2)表现为:对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容易获得,但学生对已知R 或D求侧面积的问题,学生转不过,容易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而对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表面积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较多,学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现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会用错公式,如:求侧面积的求成了表面积,求体积的求成了表面积等。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人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圆柱与圆锥的定义、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物、模型,让学生体会圆柱与圆锥的几何特征。

-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将圆柱体积问题转化为已知的体积问题解决。

- 通过数学实验,探究并验证圆锥体积公式的正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柱- 圆柱的定义及其特性。

-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圆锥- 圆锥的定义及其特性。

- 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 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究与验证。

四、教学方法1.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与圆锥的实物图片和模型。

- 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 设计数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体积公式的理解。

2.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它们的定义和特征。

- 提问学生关于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分组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圆柱与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圆柱的定义,并能计算相关问题。

–了解圆锥的特点,并能求解圆锥的相关问题。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圆柱与圆锥的概念与性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细致性和耐心。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概念,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与圆锥的三维空间结构,掌握相关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圆柱与圆锥模型等•教辅资料:习题册、教案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柱与圆锥,让学生对这两个几何概念有基本认识。

2.提出问题:你能举出身边有哪些东西是圆柱的?圆锥的?二、讲解1.圆柱的定义与性质介绍。

–圆柱的定义:两个底面相等的平面图形,被一个侧面围成,形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

–圆柱的性质:底面为圆、侧面是长方形。

计算公式:$V = \\pi r^2 h$。

2.圆锥的定义与性质介绍。

–圆锥的定义:一个底面为圆的锥体。

–圆锥的性质:底面为圆,侧面是一个斜面。

计算公式:$V = \\frac{1}{3} \\pi r^2 h$。

3.通过计算实例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1.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若干道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带领学生讨论解题思路,鼓励他们展示解题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1.回顾圆柱与圆锥的定义与性质。

2.提问: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二、拓展1.将圆柱、圆锥与其他几何体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圆柱、圆锥的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实践1.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有关圆柱与圆锥的实际问题,并在小组中解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探索交流,分1.整体感知圆柱(1)课件出示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等实物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小结:这里的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投影出示上述实物图形中抽象出的圆柱几何图形。

(3)交流生活中的圆柱形的物体。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同桌讨论:圆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什么特征。

(2)组织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投影出示圆柱的几何图,并在图中显示底面,侧面和高。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和侧面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学生可能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a.可以剪下来比较;b.量半径、量直径;c.量周长;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再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再纸上从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上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整体感知圆柱形,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并同桌讨论、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么发现的?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5)做一做,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6)完成教材第1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教材上。

3.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投影出示第19页的例2。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把罐头盒的商标如下图所示那样剪开,再展开。

学生观察猜测,它会是什么形状?剪一剪: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摊平,会得到一个长方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柱与圆锥》为六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3单元,本节课将涵盖以下内容:
1.圆柱的特征:侧面和底面的关系,圆柱的展开图。
2.圆锥的特征:底面和侧面关系,圆锥的展开图。
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4.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计算水桶、沙堆等物体的体积。
举例解释:
-对于圆柱展开图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如让学生剪开圆柱形的纸筒,观察并理解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柱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情境,如不同形状的容器装沙子,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来应用体积公式,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不规则形状的近似计算。
-对于圆柱与圆锥体积倍数关系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几何画板等工具,直观展示当圆柱与圆锥底面积相等、高相等时,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新课讲授中,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来解释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大多数学生能够跟上节奏。但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些概念仍然难以理解。未来我考虑引入更多的三维模型或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空间概念。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对体积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不过,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操作过程中忽视了准确度,导致计算结果偏差较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强调精确度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 圆柱》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 圆柱》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圆柱》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圆柱和圆锥作为比较抽象的立体图形,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体积公式的理解。

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建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瓶、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它们和圆柱、圆锥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它们的特点。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节圆柱的认识韦巍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经历自主探究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归纳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用数学思想探索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关于正方体你了解多少?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属于长方体的组成,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属于长方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以往一样,今天我们所学的新的立体图形也是从研究它的组成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开始。

二、新授1.观察、提问,给出圆柱的名称。

⑴观察教材主题图,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点。

⑵观察圆柱实物。

指出像这样,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上下两个面都是圆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

2.教学例1 ,掌握圆柱的特征。

⑴观察实物,明确圆柱的组成:圆柱由三部分组成,上下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⑵物、图对照,明确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①底面: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②侧面:周围的面叫作圆柱的侧面。

⑶明确侧面的特征与两个底面之间的关系。

①观察、比较、思考: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征?两底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②明确结论:侧面是一个曲面,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一样。

⑷认识并理解圆柱的高的含义与特点。

①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②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⑸指出摆放方式不同的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让学生独立完成P18做一做第1题,再集体反馈。

3.教学例2,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⑴观察、猜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⑵学生操作,回报。

⑶老师小结:因为平行四边形能通过剪切、平移等方式拼补成长方形,所以通常说,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⑷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三、巩固应用:P19 做一做和P20 题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形体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1.圆柱6课时2.圆锥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知识结构】1.圆柱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师拿起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一起说出它的名字。

)师: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圆柱,一起走近它,看看它究竟有什么奥秘。

(教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柱。

(1)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师指名回答)(2)教师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教师: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4)教师又拿出几个不是圆柱,接近圆柱形物体,然后问:它们是圆柱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正的圆柱?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侧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等。

本单元是对立体图形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圆锥形的雪糕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是圆柱或圆锥形状?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圆柱和圆锥的制作过程,增强对立体图形的感知。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动画演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等。

同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的实物、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性、计算方法还不太清楚,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

2.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3.将圆柱和圆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柱和圆锥。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认识。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圆柱和圆锥。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其特性。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计算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圆锥的定义,底面、高、体积的概念,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它们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存在以下问题: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不深刻,容易混淆;对体积公式的记忆不牢固,不能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各种圆柱和圆锥。

2.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3.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理解。

2.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直观观察。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图片,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准备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底面、高、体积的概念。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圆柱》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圆柱》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圆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圆柱和圆锥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自主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互助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课件、黑板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铅笔、直尺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如饮料瓶、铅笔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常见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对这些物体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如底面、侧面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对立体几何的进一步学习。

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柱的概念、特征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抽象的图形,又有生动的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几何观念,通过对前面Unit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柱这一图形,由于其特殊的形状,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教具、模型等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的概念、特征,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圆柱。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的概念、特征。

2.难点:圆柱的展开与立体图形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模型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的特征。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的认识。

3.交流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个圆柱模型,剪刀、胶水等。

3.课件:圆柱的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圆柱形状的实物,如圆柱形的饮料瓶、笔筒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认为什么是圆柱?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柱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征,如底面、侧面、高等。

同时,教师用数学语言描述圆柱的特征,让学生初步理解圆柱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圆柱模型给学生,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描述圆柱的特征。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进一步理解几何体的相关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2.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1.理解圆锥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如何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

2.黑板、彩色粉笔。

3.教学PPT或教学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比如香水瓶、冰淇淋筒等。

2. 讲解•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图形并给予简要说明。

•讲解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3. 练习•给学生几个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进行练习,确保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归纳总结圆柱的相关知识点。

2. 讲解•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图形并给予简要说明。

•讲解如何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 练习•给学生几个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1.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建筑中的柱子、喷水池等。

2. 综合练习•给学生几个综合性的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注:文字内容因输出限制可能未达到1500字,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为《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几何特征,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制作物品时所需的材料面积和物体容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借助直观教具,让学生感受圆柱与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 强化学生对精确测量和计算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计算1.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构成:圆柱由两个平行的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 圆柱的相关术语:底面、顶面、侧面、高、底面半径。

2. 圆柱的表面积计算:- 圆柱表面积公式:表面积= 2πr² 2πrh。

- 公式解释:2πr²表示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2πrh表示侧面的面积。

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计算及应用1.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体积公式:体积= πr²h。

- 公式解释:πr²表示底面的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

2. 圆柱体积的应用:- 实际问题解决:如何计算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量。

- 案例分析:设计一个圆柱形水桶,给定水桶的高度和所需水的体积,计算水桶的底面半径。

第3课时:圆锥的认识和表面积计算1.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构成:圆锥由一个圆锥面和一个底面圆组成。

- 圆锥的相关术语:底面、侧面、高、底面半径、母线。

2. 圆锥的表面积计算:- 圆锥表面积公式:表面积= πr² πrl。

- 公式解释:πr²表示底面的面积,πrl表示侧面的面积。

第4课时:圆锥的体积计算及应用1. 圆锥的体积计算:- 圆锥体积公式:体积= (1/3)πr²h。

- 公式解释:(1/3)πr²表示底面的面积,h表示圆锥的高。

2. 圆锥体积的应用:- 实际问题解决:如何计算一个圆锥形容器的容量。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性质、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的计算以及综合应用。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形、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初步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六下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由于本单元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识别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高的概念及计算。

2.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圆柱与圆锥的概念和性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和总结圆柱与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图片和多媒体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2.准备练习题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五年级学习的立体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
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同时让学生之间交流,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的结论。
(5)课件出示圆柱体的画法
出示例2、
圆柱的侧面展开。
⑴ 动手操作:请同学拿出纸圆柱形模型、剪刀、尺等,把圆柱形模型的侧面剪开,再打开,观察形状。
⑵ 寻求发现: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小组讨论。
班级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⑵ 师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⑶ 找圆柱的高。师引导:“圆柱的高在圆柱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⑷ 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深化感知: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拓展应用
展开的长方形的底和高与圆柱的关系。
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完成做一做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两个底面 圆 相等
一个侧面 曲面
无数条高 相等
教学札记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XXX
执教时间




知识
目标
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
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
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
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
拓展应用
教材24页12、13题。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24页10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例4、帽子的侧面积:3.14×20×30=1884(厘米²)
帽顶的面积:3014×(20÷2)²=314(厘米²)
需用的面料:1884+314-2198≈2200(积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
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重点
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难点
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⑵ 指导观察:摸到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征?(形状、大小等)把它们叫什么面?;摸到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注意让学生与平面相比较。方法:实物感受。)叫什么面?
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面。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圆柱的高。
⑴ 课件显示:展示圆柱形物体高度变化过程。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后,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合作探究
二、新课
1、出示例5、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
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帽子的侧面积:3.14×20×30=1884(厘米²)
帽顶的面积:3014×(20÷2)²=314(厘米²)
需用的面料:1884+314-2198≈2200(厘米²)
答:(略)。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导入新课
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提问;你们还认识这些几何体吗?
合作探究
二、主动探究——认识圆柱特征
整体感知圆柱。
出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并请同学展示自己所带的圆柱形实物。
出示例1、
⑴ 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XXX
执教时间




知识
目标
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能力
目标
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
目标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重点
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自学反馈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2)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25平方厘米
(2)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合作探究
二、关键点拨
1、圆柱的侧面积。
课题
圆柱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XXX
执教时间




知识
目标
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能力
目标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情感
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重点
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
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
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
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
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