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本质——用爱唤醒每个灵魂
爱:教育的灵魂
《爱:教育的灵魂》爱,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洒落在教育的田野上,孕育出希望的花朵;爱,似一泓清澈的泉水,流淌在教育的长河中,滋养着心灵的绿洲。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爱,是那璀璨的星辰,照亮前行的道路;爱,是那坚实的基石,奠定成长的根基。
教育,是心灵的耕耘,是灵魂的塑造。
而爱,则是教育的灵魂,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空洞而无力。
爱,让教育充满温度,让知识的传递变得生动而富有意义。
爱,是尊重与理解。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爱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的差异。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尊重他们的才能和兴趣,从而引导他们走向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也应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选择,理解他们的困惑与迷茫,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去成长。
爱,是鼓励与支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这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的话语,是支持的力量。
一句“你可以的”“加油”,或许就能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让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
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视为“低能儿”而撵出学校,但其母亲却坚信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不断地鼓励他进行各种实验。
正是这份爱与支持,让爱迪生最终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
在教育中,我们要做孩子的伯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自信中茁壮成长。
爱,是耐心与包容。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会犯错,会走弯路。
爱孩子,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他们的成长,有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他们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应一味地批评指责,而应耐心地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就是用爱与包容教育学生的典范。
他用四块糖果,肯定了学生的四个优点,让学生在感动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教育中,我们要用耐心与包容,陪伴孩子走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教育用爱感化学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用爱感化学生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情感纽带。
只有用爱去感化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1. 爱是尊重。
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用爱感化学生的前提。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鼓励。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对学生进行歧视和偏见,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 爱是理解。
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
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通过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进步。
3. 爱是信任。
信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时,学生也要信任教师,相信他们的教导和关爱。
在信任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二、用爱感化学生的方法1.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
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关爱他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言行,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关心关爱,传递温暖。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关爱,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激发兴趣,培养特长。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用爱浇灌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用爱浇灌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温暖人的心灵,让人产生力量和勇气。
在教育领域,用
爱去浇灌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因为爱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伟大力量。
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用爱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更加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教育,更加积
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去。
而且,自尊和自信也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心灵
坚实的学生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可以激
发学生内心的力量和潜能,让他们更有动力去探索和挑战未知的领域。
在用爱浇灌的环境里,学生会感到更加轻松和愉快,他们会更加愿意去面对困难和挑战,更加乐于去尝试和
创新。
这样的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非常有利的,他们会在积极的情感中茁壮成长,成为有自信、有担当的人才。
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可以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爱是一种和谐的情感,它可以
让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
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更加乐
于和老师交流和沟通,而老师也会更加愿意去倾听和理解学生。
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可
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可以让教育工作更加顺利和高效。
因为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和
谐互动,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用爱诠释教育,用心浇铸灵魂
用爱诠释教育,用心浇铸灵魂自98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自问:教育是什么?鲁迅说,教育是立人。
陶行知说,教育是生活。
亚米契斯说,教育是爱。
是的,教育是爱。
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百年树木,千年树人呢!通过自己从教15年的经历,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真正的教育。
减负,减负,我们呼唤了多少年,可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作业本越来越高,每每到放假时,学生都欢呼雀跃,手舞足蹈。
试想,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感觉啊?不言而喻啊!我们要让学生幸福,我们自身就要有幸福的感觉。
把我们的幸福传递给学生,把我们的爱传递到学生的心间。
可以肯定,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孩子们的幸福。
“只有健康的阳光的快乐的教师,才能够真正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所以,我们还要心怀职业幸福感,保持一份好的心情,积极寻找生命中每一个阶段的亮点,让平凡的日子里充满灿烂的阳光,把繁琐的工作变成一种幸福的享受。
认为工作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样,我们才会自始至终有幸福的感觉!我们一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要关爱每一名学生,抓住契机,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把他们不仅当成孩子,还要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情、真心、真爱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爱是老师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
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教师,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有些地方、有些学校,由于教育道德的缺失,使教育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追求,也就是丢失了教育的灵魂。
过度地追求教育的功利主义,而忽略了学生的自身感受,即忽略了学生的幸福!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
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
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
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感化,是灵魂对灵魂的唤起。
多少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深地感到:学生要和班主任配合,对班主任尊敬,不是靠纪律约束他,也不是靠强制压制他,更不是像警察一样威慑他。
这些做法表面上学生俯首帖耳,实际上心存怨恨,久而久之,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潜伏着很大的危机。
要真正教育学生,教师要用真诚打动学生,让学生能够心悦诚服。
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营造宽松、民主、绿色的课堂。
教师要赢得学生,首先要赢得课堂,精彩的教学技巧,口若悬河的谈吐,超人的智慧赢得尊敬。
那种师道尊严,教条说教的冷面课堂,自然不会受到欢迎,因为学生在无穷的压力下生存,势必会遏制思维,听课会心惊胆寒,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两张皮的课堂,势必让学生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痛苦。
相反,一个老师如果时刻面带笑容,上课和颜悦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领悟知识。
始终能够和学生一起同喜同乐,和学生成为很有好的朋友。
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里学习成长。
其次是用生命感动生命。
我始终相信:教育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
教师要直面生命的发展,直面学生的心智发展中的种种困惑问题,而绝不仅仅是只关注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干什么,能挣多少钱。
那种片面的追求学习,只会让学生忽视学生生命的发展,只会让学生学习进入死胡同,窒息畸形。
教育在很多时候表现在:“学生的生命感动老师的生命,用教师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
这句话是一个标准,也是一个高度,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那还是几年前,一个学生对我的话还意犹在耳:老师,今天早操没见你,我的心在四处寻找你。
可是下操还没见你,我急了,早读上不进去,才来找你。
啪啪啪的敲门声今天我还能听见。
那天我确实被高压锅烫伤了脸,没去教室。
学生用他的生命中的关心在关爱我。
那一刻我感动了。
那一年这个学生考上了,但是家庭拮据,家里实在拿不出上学的费用,我从工资里面拿出一部分给他使用。
教育的本质唤醒内在的爱美德和智慧心得
教育的本质唤醒内在的爱美德和智慧心得教育是一种引导和培养人的过程,旨在唤醒内在的爱美德和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格,使人们成为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在教育中,爱美德和智慧是两个重要的内在品质,它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爱美德是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崇尚,包括道德、艺术、品味等方面。
爱美德的内在品质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得到唤醒。
首先,教育可以引导人们认识到美的存在和重要性。
美是一种普遍的价值,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创造力。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美,如文学、音乐、绘画等,从而培养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其次,教育还可以传授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念,培养人们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道德是社会共同遵循的规范,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并在行为中展现出对美德的追求。
最后,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品味,使其能够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差别,从而培养爱美德的内在品质。
智慧是指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思维、判断、解决问题等方面。
智慧的内在品质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得到唤醒。
首先,教育可以传授知识,培养人们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各种学科的知识,从而拓宽视野,增加对世界的理解。
其次,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思维是智慧的核心,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最后,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智慧的锻炼场,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格,使人们成为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爱美德和智慧作为教育的内在品质,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爱美德的内在品质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得到唤醒,通过引导人们认识到美的存在和重要性、传授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念、培养审美能力和品味等方式,使人们具备爱美德的内在品质。
智慧的内在品质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得到唤醒,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式,使人们具备智慧的内在品质。
三立国际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一、教育根本是唤醒: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蝶,绚丽多姿。
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蜕变所付出的那份痛苦和挣扎。
在“新我”和“旧我”的摩擦碰撞中,他们有着太多的困惑、否定和难以割舍。
就大多数教师而言,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沉甸甸的生命和每一颗心灵都需要精心的呵护。
在我们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时,真的需要调动起每一个细胞的活力与智慧,并且用一种神奇的力量唤醒学生、让学生唤醒自己、唤醒他们接触的人。
那么,唤醒到底是什么?就是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
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不满足于已有的定论,不相信唯一的答案,不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
有时还表现为对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足和否定,致力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
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
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要给予更多的信任和期待,相信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就会变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
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多一些赏识教育,一句关爱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都能起到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教育者只有首先对学生充满博大无私的师爱,再加以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理解,宽容和谅解,赏识和鼓励,期待和督促,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跨越情感的壕沟去唤醒年轻的心灵。
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一是唤醒学生自尊、自信的天性。
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放牛班的春天》,一起看电影,聊人生。
从前,有一位老师,幸运地遇见了一群孩子。
每个孩子都在心中藏着一首独一无二的歌,这些孩子的幸运在于,他们有一个老师,他足够温柔,也足够勇敢,为他们搭建起了可以将这首歌唱出来的地方。
每个大人心里都有一个小心藏起的梦,这位老师的幸运在于,这些孩子的纯真支撑着他,给了他机会去追逐梦想。
在《放牛班的春天》里,老师和孩子互相成就了彼此。
它所讲述的故事,是每个人心头纯真而隐秘的梦,那么美好,近乎不真实,可又那么动人,让人想要相信——也许这正是这部老电影扬名至今的原因:不是人人都有一位马修老师,可是,人人都希望见到春天。
拥有慧眼在池塘底也能看到星星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于一个有天赋的孩子而言,他最需要的,是有一位老师注意到他的才华,并加以悉心引导。
这说起来简单,实际却很困难,拥有一双慧眼,一颗诚心,才能成为孩子的伯乐。
马修就是这样一个拥有慧眼的人。
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马修来到一间男子寄宿学校担任助理教师。
这所学校被人称为“池底”。
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校长是个粗暴冷漠的控制狂,孩子们像是沉在池塘底,数着石子挪日子的小青蛙。
在这所被阴云笼罩的学校,马修老师却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男孩,皮埃尔。
这个孩子生性敏感,脆弱,看起来有些阴沉,被人说是“天使脸蛋,魔鬼心肠”——可马修却认真关怀他,相信他其实是个好孩子。
他为孩子们组建乐队,也热情邀请皮埃尔参加。
在这个过程中,马修注意到皮埃尔的声音犹如天籁,有着特殊的音乐才华——他于是决定给皮埃尔开小灶,教给他更多的东西。
这样的马修,终于取得了皮埃尔的信任。
后来,由于和学校其他粗暴冷漠的老师冲突,马修被赶出了学校,皮埃尔却没有辜负当初马修的希望,在成年后成为了一名音乐艺术家。
如果没有被马修启发,很难说皮埃尔以后是否还能取得如此的成就——也许他根本不会认识到自己的才华,不会在心中拥有对某个未来的憧憬。
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2015-06-10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1、学生跟我们教师学什么?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1)具有积极人生观的人(2)具有健康状态面貌的人(3)会学习、有智慧的人(4)会合作、待人以宽的人(5)会生存、能独立的人2、做一个诚实的人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1)教师的言传身教(2)教师的正确引导(3)落实到细节(4)要相信孩子3、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信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1)教师信任所有学生(2)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3)建立合理期望,让学生体验成功(4)树立自信的榜样(5)寻找契机,巧用时机——刺激个体自信A、委重任,满足其表现欲B、促成功,满足其自我实现欲(6)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4、健康是人生最可宝贵的生命因健康而美丽,而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是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教育应以每一个人的后天的健康为最终目标,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强身的同时,更要强调“强心”。
(1)在教学思想上要渗透心理教育(2)心理教育渗透教学内容之中(3)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4)学生问题的解决重在预防5、生存,人最基本的能力要想让孩子适应越来越残酷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中,应该着力给孩子搭建人生的三大支撑能力。
爱是教育的灵魂演讲稿范文_演讲技巧_
爱是教育的灵魂演讲稿范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是的,没有爱的心灵是黑暗的,教育的灵魂,那就是爱。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爱是教育的灵魂,希望能帮到你哟。
爱是教育的灵魂演讲稿范文篇一说:“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20xx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典礼上,听到最多的两个词就是“师爱”和“责任”,在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最美教师,他们用自己的爱和责任,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
常宽梅老师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
她常常问我们,是不是她看上去比同龄人都老,我们无言以对。
她也曾年轻过,也曾美丽过,正是这份爱的事业让她秋霜染白发,让岁月在她脸上烙上了深深的印痕。
她上有老,下有小,却从来不愿因为家里的事耽误学生的一节课,当我看到她戴着老花镜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体育教师李爱萍老师是我小学年代的一位老师。
那时的她,身体健壮、性格开朗,如今却因为家庭的变故,独自一人担负着家庭的重任,因身患糖尿病,瘦得和以前判若两人。
是什么让她甘受清贫和病痛的折磨而无怨无悔地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呢?我想,也是缘于对这份事业的爱。
是啊,这些老一辈的教育工作者,染发剂遮盖不住她们满头的白发,护肤品抹不平她们满脸的皱纹,但在我心里,我觉得她们是最美的。
马琳红老师家在渭南,因孩子年幼,需要照顾,于是她每天奔波于渭南华县之间。
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风雨兼程、奔波劳累。
尽管这样,她也不乏对教育教学的热情。
每一节课总是激情饱满,每一次活动总是激情投入。
是什么让她如此热情呢?我想也依然是缘于对这份事业的爱。
原来的我,声音如银铃一般,如今,却成了破喉咙烂嗓子。
原来到歌厅K歌,我是麦霸,常常一曲接一曲,当仁不让,现在却成了一名忠实的听众,只有羡慕别人的份了。
退休教师李振玲老师曾语重心长地对我所:“孩子,上课声音尽量小些,要不以后就和我一样没声了”。
虽然知道嗓子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但上课时还是不由自主地放大声音,唯恐哪个孩子听不到。
让爱成为教育的灵魂心得体会5篇
让爱成为教育的灵魂心得体会5篇爱是教育的灵魂师德师风直播讲座学习心得1开学初,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了强师风、铸师魂,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并将今年定为师德建设年。
育人先树德,教师只有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才能真心、真情、真意地去教育学生。
学校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开展了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多层次、多角度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
使我感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到我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清和对待自己应履行的职责。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天真,好动,好闹,工作烦燥之时,我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这种习惯当成不懂事,事后想来,这样的我是不应该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和要求,优秀的学生人人喜爱,然而调皮的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副放大镜的眼去寻找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去教育每位学生,要学会用优秀教师的品质激励自己。
和优秀教师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还要不断提高。
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学习,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不能光作为一种口号,要付出实际行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要勤于钻研,倾心育人,要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另外,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体而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学习中,先进教师的精神和行为荡涤了我的心灵,激励了我教书育人的热情,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即工作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爱是教育的灵魂师德师风直播讲座学习心得2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是哲学家雅尔贝斯关于教育本质的一段阐述,被人们广泛引用。
既然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那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潜能?对一所学校而言,如何才能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人?在进入知识社会、全球化生存的新时代,我们在南粤一所已经度过190岁寿诞的中学,为这个教育的永恒诘问找到了新的答案。
有灵魂的品牌:二次创业大象无形“一个优秀的孩子:会弹钢琴、跳舞、画画,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又名列前茅,后又考上国外优秀大学读研。
父母亲荣耀了,感觉孩子很优秀,认为孩子不到45岁可能就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了,不到50岁就是个正处级干部了,可最终孩子进了监狱……”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要的吗?象贤中学校长冯金洪坦承,看到这样的报道,作为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心情异常沉重。
诚然,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也不乏改革,各地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但其中多半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而少有涉及学生人格、人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教育,就是说涉及人的灵魂教育还是缺失的。
冯金洪所带领的象贤中学,是岭南文化之乡、千年沙湾古镇的一所老牌学校,源自1826年沙湾镇何氏家族的“象贤家塾”,今年迎来190岁寿诞。
在过去的岁月里,它曾因“贤文化”品牌而名扬南粤,广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盛赞;曾因“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引领课改风潮,被列为广州市十年新课改十大成果,成功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突破、高考上线人数提升齐步推进,成效斐然,连续八年荣获广州市高考一等奖。
2021年高考,象贤中学更是喜登广州市高考成绩暴增牛校英雄榜,高考成绩暴增13.39百分点,学生高考上线增长率名列广州市第四,番禺区首位。
站在新的起点,如何才能在教育变革的大时代中继续擦亮“象贤”品牌,改革创新,实现名校发展的高位突破,以新的姿态迎接学校190年华诞?“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人。
关于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关于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关于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范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1寒假里我认真地阅读了彭兴顺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读后让我感触颇深。
正如书中开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是的,教育就是“唤醒”,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教育就是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也唤醒我们对教育的思索,对今后工作的思索。
教育的唤醒体现在教师的智慧,教学的智慧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不仅能够挖掘教材的深度,更能够用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独创性思维的产物吸引学生,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不断吸收成长。
智慧地与学生交流。
师与生的交流,往往缺乏平等,生与师的对话常常有所保留,有的甚至会话到嘴边留半句。
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智慧话出学生心声,产生共鸣,再抛砖引玉、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人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智慧地因材施教。
我们常说“人最不缺乏的就是个性。
”在一个班集体中,往往会有那么一两个个性特别鲜明的学生,他们可能不是成绩最差的,也不会是让人最操心的,但常常是令人最头疼的。
对于这类孩子,除了必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需要用耐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恒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再以闪光点为突破口,用机智的话语放松孩子的心情,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辅以课后辅导,逐步实现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让我们以爱心为媒,给予学生温暖和明亮,从而搭建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吧!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2假期里我认真的阅读了彭兴顺《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这本书让自己感触颇深。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也强调:“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就是教育的核心之所在。
”[1]教育的灵魂就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唤醒人格心灵。
即从人的生灵深处唤醒人的自我意识、生命感、价值感、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等,使其成为一种自觉。
可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文教育受到专业技术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唯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教育对灵魂的唤醒越来越走向衰落。
一、教育:育人而非“制器”教育原本能引人求知,引人高尚,引人自爱和关爱他人生命。
可长期以来,现代教育只注重功利性,忽视了教育的人性价值,应试化教育的知识本位、技术至上,使得教育演化为工具化教育,只注重学生“何以为生”本领的获取,幼儿园学小学的,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大学学专业的,片面重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培养,放弃了学习和思考“为何而生”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善待人生。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现代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太偏重于获得某些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用公正观去开拓人类的心魂。
过于强调功利性,过分注重为一己私利谋算,同学间的生命关系被扭曲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他人都已成为自己走向成功需要跨越的障碍,从而使人们丧失了神圣的理想、崇高的情感和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激情,使他们的生命变得卑微琐碎。
教育原本是一项塑造灵魂,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根本使命的伟大事业,可如今已被功利主义所取代,已不再是成“人”的教育,已变成培养冷漠的高速运转的得分机器或只会说话的人力“制器”活动。
这样固然使生命价值日渐衰微、道德日渐荒芜、教育日渐失去真义。
正如西方学者达拉里所说:“教育成为制造劳动者的一台机器,通过教育的塑造,人被变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掌握生产技术成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这样,人愈是受教育,他就愈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愈失去作为一个完整人的精神属性”[2]明朝薛己在《医案•总论》指出:“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针刺不痛。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魂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魂教育是一门学问,一门大学问。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看清教育是什么,重要的是连家长自己的定位和教育方法都得不到反思和思考,大多数的家长不会爱,有的是溺爱,有的是冷漠,不懂得真正的爱,不懂得生命的成长状态。
到目前为止,分数和升学率仍然是各级政府考核学校教育的唯一标准。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偏向注重金钱、名誉、地位的争斗。
虽然现在社会上人们普遍追求高等的文化教育,却忽视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圣贤教育,忽略了对自身修养与心理素质的加强,更缺少了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和一颗感恩的心。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说白了就是对心灵的教育。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教育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缺失。
近些年来,人们追求享乐,贪图安逸,互相攀比,常常心怀怨恨,觉得自己永远正确,总是别人对不起自己,嗔恨心特别重。
受父母养育之恩,受老师教诲之恩,不知道感恩,有一种“受之无愧感”。
“受之无愧感”是指,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帮助以后,觉得这是别人欠了他东西,或者认为是别人必须给他特殊待遇。
有这种倾向的人,总是认为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别人给了,他觉得那是应该的,他不知道感恩;别人没有给,他就认为这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
“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一般会变成一只“白眼狼”。
这也就是人么常说的人的心坏了。
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帖子,小A 10岁时父母相继过世,年长他20岁的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供他上了大学,后来他考上了公务员。
姐姐在工厂上班,姐夫在学校门口摆一个小摊。
现在姐姐退休了,退休金每月1800元。
姐姐的儿子--小A 的外甥考上了外地某个大学的建筑专业,学费比本地大学其他专业贵。
姐姐家收入锐减,开支突增,财务突然紧张起来。
姐姐想让小A每个月给她1000元作为养老费(实际应该是补贴外甥上大学的生活费),小A不干,并劝说姐姐不让外甥读学费昂贵的建筑专业。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1)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雅尔贝斯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题记班上有一个男生,名字叫丁辉,是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家里人做生意,比较殷实富有,我一直觉得这样子的孩子难缠。
头头几个星期平平淡淡的,相安无事,谁知到了第三个周,孩子的妈妈来到了学校,哭哭泣泣的说:“让孩子气死了,说是不上网的话,就不上学了。
”发生在一对母子身上。
有一个孩子,从小聪明又自尊。
有一次,他和伙伴们看到别人骑自行车非常羡慕。
孩子们分别回去向家长索要。
在那个年代,自行车简直就是奢侈品。
几个小伙伴又哭又闹地乞求,没有一个人达到目的,唯有他成功了。
他回到家中,趁母亲经过房间时,对着去世父亲的灵位说,爸爸,如果您在就好了,那我就一定会拥有一辆自行车的。
母亲听到后,一句话也没有说。
第二天,男孩如愿地得到一辆自行车。
哥哥姐姐看到母亲居然花钱为他买一辆自行车,都来责怪他。
几天之后,母亲让他去代母亲领工资。
那是他第一次替母亲领工资,接过母亲四十元的工资时,他惊呆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费,还有他们姐弟的学费全指着这四十元钱啊!可是自己却让母亲给他买了一辆价值不菲的自行车,他顿时为自己的虚荣和不懂事羞愧难当。
事后,他了解到母亲是故意让他去领工资的,是想让他知道为满足虚荣心而买自行车所花的钱对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于是,他将自行车卖掉,把钱如数交给了母亲。
日后,在谈到这段经历时,他说,那四十元钱对他的刺激远远比母亲的打骂更强烈。
这件事不仅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让他懂得要为这个贫穷的家庭去打拼的责任。
几年后,他接拍了一部电影并一举成名。
他就是著名武打影星李连杰。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心得教育的唤醒,绝不只是通过言语,游戏、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都是途径。
教育的最终目标恐怕还是要着眼于孩子的自我唤醒、自我觉醒。
唤醒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觉醒就更不要说了。
所以,教育者是需要有耐心和恒心的。
教育是一种唤醒
教育是一种唤醒作者:陈忠堂前段时间我读了李岩主编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经典案例评析》一书,书中一个一个经典的育人案例,给我很大的启发,使我逐渐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唤醒。
这种唤醒是用爱作基础,用灵魂作工具,用一种灵魂去唤醒另一种灵魂的过程。
这样才能让知识得以传承和发扬,让文明得以延续和继承。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称教师为“灵魂的工程师”的缘故吧。
教育是一种唤醒,这种唤醒需要爱作基础。
如生活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教育需要真诚和爱心。
爱是教育的天职,只有充满爱心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但要让学生从内心、从灵魂上认识到老师的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我校在一次师德问卷调查中抽取了5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你爱你的学生吗?”90%以上的老师回答:“爱”。
然而问这50名老师教的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仅10%,这恰好与老师的回答刚刚相反。
为什么反差如此之大呢?这只能说明师爱还没有进入学生的心灵。
大爱无痕,真水无香。
这就要求老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会真正的爱生。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唤醒需要爱,爱的前提是宽容。
在学校,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严是一种爱,对犯错误的学生从不宽容,对学生的不良习惯,不是训斥,就是处罚。
犯错误的学生总是处于批评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就被“逼”上“对手”的位置。
教育就成为一种难事了。
08年我带初三毕业班,一次调位时,我参考了模拟考试成绩,把一位眼睛近视的女生调到了后排。
那女生发牢骚说:“老师是‘势利眼’,狗眼看人低。
”并且她还偷偷的写一张“狗眼看人低”的纸条子压在我的办公桌上。
我当时真得气坏了,很想在班上耍一下我班主任的威风。
但我静下心来一想,有这个必要吗?学生是孩子,挫伤心灵就难以愈合了。
于是我找到了这个女生,交心后,我才发现是我的调位挫伤了她的自尊。
我主动向她致了歉,并向他保证“狗眼看人低”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秘密。
后来这孩子上了高中,每年回家后,都会来看我。
试想,没有宽容之心能和学生冰释前嫌吗?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吗?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唤醒需要爱,爱的条件是尊重。
《爱是教育的灵魂》的演讲稿
《爱是教育的灵魂》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来到这里,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教育的话题——爱是教育的灵魂。
当我们谈论教育时,很容易陷入肌肤深浅、功利性的讨论中,忘记了教育的本质,也忘记了教育的目标。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关爱和启迪,是一种引领和激励,是一种永不落幕的陪伴和帮助。
而这,就需要我们理解和实践“爱是教育的灵魂”的理念。
首先,爱让我们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
教育不是简单地面向学生的,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思维模式、兴趣爱好、价值认知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并要努力发掘他们的潜力和优点。
我们应该眼中有人、心中有数,真正理解和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其次,爱让我们抛开成果论,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成长、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并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以他们的个性和成长为出发点,让他们在学校乃至生命中不断获得成长和进步。
最后,爱让我们具备了一种无私的担当和责任感。
教育是一种承担,一个老师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成功,也意味着每个学生的成功。
因此,我们需要承担起为学生提供最佳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时刻为学生的未来负责,用爱的心去引领每一个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各位领导、教师和同学们,世界上任何一种真正的成功,都不可能脱离了爱的力量。
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是我们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但是,如果我们从最基本的爱的角度来看待教育,那么,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对教育有更深刻的体悟,同时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用真正的教育之爱,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谢谢大家!。
让爱成为教育的灵魂心得体会
让爱成为教育的灵魂心得体会让爱成为教育的灵魂心得体会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爱成为教育的灵魂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让爱成为教育的灵魂心得体会1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
中国的独立学院产生于1999年,近年来,独立学院的规模、数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载体。
截至x年12月,我国共有292所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约276万,占全国高等教育本科在校生总数的18.47%。
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教师素质类型构成多样且异质性强,教师思想波动大,流动性强,这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较大困难,在此背景下,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对于促进独立学院落实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加快转型发展和规范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而柔性引导机制则能够充分激发教师养成师德自律习惯,是独立学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创新之举。
一、建立教师师德柔性引导机制的理论基础柔性引导作为非强制性的方式,是以榜样示范、宽容赞赏的方式引导教师师德提高。
教师师德柔性引导机制的核心在于柔性激励。
柔性激励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战略,是知识型员工的驱动力,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方式。
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愿变为个人自觉行动。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柔性引导主要满足被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高层次需求,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
教师作为知识型员工,可通过目标激励、典型激励、行为激励、情感激励、授权激励、宽容激励、赞赏激励等方式实现柔性引导,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建立教师师德柔性引导机制也是教师作为社会人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育本质——用爱唤醒每个灵魂
作者:吕占波
来源:《参花(下)》2019年第08期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人的方法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在于用爱心育人,用爱唤醒每个灵魂。
这样教师才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心中有爱,才能传递爱,才能为社会培养有爱心的和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教育本质爱唤醒
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作为教育者,笔者一直深信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一棵树撼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作为自己的个性签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笔者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蕴含的深刻教育哲理。
在从事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意识到,人的生命中会蕴含着许多哲理,而这些东西都是生命中与生俱来的。
我们的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
但是我们却可以创设条件,来帮助他们成长。
这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非常重要。
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不是传统意识上的教育,不是凭借一桶水单方面地向学生浇灌,而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纯粹、最本真的互感互动、互相启发的平等关系。
所以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是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最终的目的不只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在唤醒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唤醒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把每个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出来,进一步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
不论是哪种教育,都是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成长,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所以,教育的本身就是塑造灵魂的一门艺术。
教育是人本位的教育,学生是看不到教育是如何发生的。
但是,每一个教者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
好的教育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每一位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
抓住学生心灵的教育就是要用最纯粹、最本真、无功利的和善意的心去唤醒他们的心灵,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笔者一个学生的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他被寄养在一个亲戚家,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儿童。
刚到中学时,他厌学、逃课,去网吧、打架、吸烟,对于教师的任何说教都置若罔闻。
后来,笔者放下師者的身份,以一个普通母亲的身份,真正地在生活上照顾他,关心他。
甚至在他去网吧时也没有以师者的姿态,声色俱厉地要求他回来,只是在外面等着,直等到他主动和笔者回来,带他去吃早餐,和他聊天。
如此几次下来,孩子再也不好意思去网吧了。
生活上的关心,让他找到了温暖,体会到了母爱,最终孩子开始敞开心扉地和笔者交流,一点点地回到正路上来。
思想、行为上的改变,让他开始主动学习了,并且接受了同学,接受了老师。
由于老师触动了他的心灵,唤醒了他潜在的纯真和善良,唤醒了他潜在的向往美好的意识,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是有人喜欢的,是有优点的,是有人关心和爱护的,自己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这样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就唤醒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从而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时是需要有温度的。
通过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温
暖,让学生在温暖中享受教育,实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转变,实现人生的一个个跨越。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用教育者的爱心传递爱,以爱感染爱,以爱唤醒爱,一次温暖的抚摸可以消除学生心灵的恐惧,一次热情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感受到来自另一棵树的摇动,它感受到了成长;一朵云因为另一朵云的推动,它看到了浩瀚的宇宙;一个灵魂来到另一个灵魂身边,唤醒了它们的生命之火。
让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用爱心去唤醒每一个生命潜在的能量,伴随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吧!
(作者简介:吕占波,女,哈尔滨市宾县居仁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责任编辑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