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分析法
比色分析法
光的吸收定律
• 朗伯-比尔定律:A=∈LC 与光的吸收层厚度和溶液的浓度成正 比。 • 光的吸收定律的运用范围:朗伯定律对于各种均匀的有色溶液都 适用,比尔定律只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适用,适用浓度要小于 0.01mol/l. • 朗伯-比尔定律偏离现象及原因:实际工作中经常标准曲线不成直 线的情况,特别是当吸光物质的浓度高时,明显地表现出标准曲 线 向上或向下偏离现象,这种情况称为朗伯-比尔定律偏离现象。 • 朗伯-比尔定律偏离原因 入射光非单色光 溶液中的化学变化 比尔定律的偏离现象 • 摩尔吸光系数: A=∈LC ∈的单位为l/(mol.cm),是有色化合物的 重要特性,它随入射光的波长,溶液的性质和温度而改变,也与 仪器的性质有关。在比色分析中,为了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在无 干扰的条件下,必须选择∈大的有色化合物,并以具有最大吸收 波长的光作为入射光。
第九章比色分析法
• 比色分析法:通过比较有色溶液颜色深浅来确定被测溶液
• 比色分析特点
灵敏度高。常用于10-2-10-5的微量组分 准确度高,相对误差2-5%。 操作简便,快速。 应用范围广。 一种物质呈现何种有色和光的组成 物质本身的结构 有关。 获得单色光途径 滤光片 单色器
颜色深浅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叫做比色分 析法。
比色分析方法及仪器
• 目视比色法 光电比色法 分光光度比色法 • 分光光度计组成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测量系统 • 光栅:光栅是在玻璃表面上每毫米内刻有一定数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衡条痕的一种色散元件。 光栅的主要特点是色散均匀,呈线性,光度测量便于自动化,工作波段宽。 • 分光光度计的保护和保养 室温保持15-28℃ 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不要超过70%。 防尘、防震和电磁干扰。
比色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a
t
图2-2 溶液对光的作用
(1)透光率T 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用“T”表示, 即: T=(It / I0)×100% T越大,透光程度越大,对光的吸收就越小; T越小,有色溶液透光程度越小,对光的吸收程度 就越大。 (2)吸光度A 入射光强度I0与透过光强度It之比的对数称为吸 光度,用“A”表示,即: A=lg(I0/ It)=lg(1/T) I0/ It越大,有色溶液透光程度越小,对光吸收 程度越大;反之,I0 / It越小,有色溶液透光程度越 大,对光吸收程度越小。
光谱中400 ~ 800nm 范围内的光作 用于人的眼睛,能引起颜色的感觉,故 称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引起不同 的视觉效果,从而产生不同颜色。白光 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 合而成的;如果将一束平行的白光通过 棱镜,则白光分解为红、成、黄、绿、 青、蓝、紫七种色光,各种颜色的色光 其波长范围如图表所示。
第三节 朗伯-比耳定律
一、朗伯、比耳定律 1、透光率、吸光度 溶液吸收光的程度与溶液的性质、浓度、入射光 的强度、波长以及溶液液层厚度等因素有关。 一束平行光(单色光)通过溶液(或固体、气体) 时,一部分光被溶液反射,一部分光被溶液吸收,一 部分光透过溶液,如果入射光强度为I0 ,吸收光强度 为Ia,透过光强度为It,反射光强度为Ir,那么, I0=Ia+It+Ir 在进行光度分析时,同一实验的各种溶液均采用 质料、大小、形状都相同的比色皿,故Ir相同,其影 响相互抵消,则: I0=Ia+It
实验一、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法
(1)学习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制备标准曲线,测定未知样品中蛋白质含量
仪器试剂
一、器材 [1] 试管及试管架 [2] 移液管(5、1、0.5ml、 0.2ml) [3] 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试剂(在实验手册中,有配制方法) [1] 标准BSA溶液 [2] Fo1in—酚试剂 [3] 碱性铜液(现用现配制),且注意配制时,要先混合B液再加A液。 [4] 0.9% NAcl
基本原理
一.光由几部分组成:3部分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光的互补性与物质的颜色
单色光:只具有一种波长的光。
混合光:由两种以上波长组成的光,如白光。
可见光分为哪几个单色光?
黄 橙 红
绿
青
白光
青蓝
紫
蓝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 长的光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作用而 产生的,物质的颜色由透过光的 波长决定。
例:硫酸铜溶液吸收白光中的黄色光而呈蓝色; 高锰酸钾溶液因吸白光中的绿色光而呈紫色。 如果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可以
得白光,这两种光就叫互为补色光。物质呈现的颜色和 吸收的光颜色之间是互补关系。
/nm
颜色
互补光
400450
紫
蓝
黄绿
黄
黄 橙 红
绿
青
450480
480490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内容
1
2 3 3 4
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 比色分析的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与使用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比色分析法
概念:用比较溶液颜色深浅来确定溶液中有色 物质含量的方法
比色法的原理及应用
比色法的原理及应用比色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的色谱分离技术,它利用样品溶液的颜色与溶液中所含分析物的浓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来定量测量分析物的浓度。
比色法在医疗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比色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比色法的原理是基于比色分析原理和比色剂的选择。
比色分析原理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溶液中吸收或透射特定波长的光线,产生一定颜色。
光强度与溶液中物质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吸收光强度的变化,可以得到分析物的浓度。
比色剂的选择关系到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比色剂必须与所要测量的分析物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性,能够生成稳定的彩色络合物或化合物,且比色剂本身不应影响所要测量的物质的吸收光谱。
比色剂的选择往往基于以色谱法或化学实验的经验规律。
比色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医疗诊断领域,比色法常用于血糖测定、肾功能评估、血红蛋白测定等项目。
例如,血糖测定中常用的试剂盒中含有一种比色剂,在加入过氧化物酶(催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会与比色剂发生反应生成带有颜色的产物,通过测量产物的光密度,可以得到血糖的浓度。
在环境监测领域,比色法可以用来测定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例如,测定水中铁离子浓度时,可以使用邻苯二酚作为比色剂,铁离子与邻苯二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通过测量液体的吸光度可以得到铁离子的浓度。
在食品安全领域,比色法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残留物或污染物。
例如,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时,可以使用苯酚作为比色剂,亚硝酸盐与苯酚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通过测量产物的光密度可以得到亚硝酸盐的浓度。
此外,比色法还应用于化学实验室中的定量分析、质量控制等方面。
比色法通过简单、快速、经济的特点,成为了化学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手段。
总之,比色法是一种基于吸光度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溶液的颜色与所含分析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来定量测量分析物的浓度。
比色法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比色分析
为了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减少分析误差,必须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分析条 件。
A=-lgT=kbc
(7-5)
式7-5即为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其中k为吸光系数(absorptivity)。在溶液的组成量度c用mol⋅L-1,液层厚度b以cm为单位
时,则吸光系数称为摩尔吸光系数(molar absorptivity),常用符号ε表示,其单位为L⋅mol-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的波长大约在400∼700nm之间,称为可见光。白光是一种混合光, 若将白光通过棱镜,便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种单一
波长的光叫单色光。各种单色光的近似波长范围如表7-2。 表7-2 各种色光的近似波长范围颜色λFra biblioteknm红
620∼760
橙
590∼620
黄
560∼590
光灯
棱镜
器
WFD-7型
国产751型分光光度计,是最早使用的分光光度计之一,其光学系统图如图7-6所示
。
图7-6 751型分光光度计光学系统立体图
由光源发出的连续辐射光线,射到聚光镜上,会聚后再经过平面镜转角90°,反射至 入射狭缝,由此入射到单色器内,狭缝正好位于球面准直镜的焦面上,当入射光经过准直 镜反射后就以一束平行光射向棱镜(该棱镜背面度铝),光线进入棱镜后,进行散射,入射 角在最小偏向角,入射光在铝面上反射后是依原路稍偏转一个角度后反射回来。这样从棱 镜色散出来的光再经过准直镜反射后,就会聚集在出射狭缝上,出射狭缝和入射狭缝是一 体的。
单色光是很不容易得到的。它通常是包含一定波长范围的有限宽度的谱带。若所含的波长
范围越宽,则单色光越不纯。单色光不纯将导致吸收系数值改变,从而使测定结果发生偏
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课件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法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高特异性、高灵敏度
在医学检验中,有些物质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只有特定的方法才能准确测定。比色法和分 光光度法能够通过特定的反应和测定条件, 实现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检测,为医学研 究提供有力支持。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法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
比色分析法的原理
• 当待测物质与特定显色剂发生反应时,会生成有色产物,其颜色深浅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比较有色产物与标准 溶液的颜色深浅,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比色分析法的应用
• 在化学实验、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 比色分析法,用于测定金属离子、有机物、无机物 等物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 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在环境监测中,有些物质难以用其他方法进行测定,而比 色法能够通过特定的显色反应,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地进 行检测。例如,某些有机污染物与特定显色剂反应后,颜 色变化明显,可实现痕量检测。
比色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样品处理简单、仪器成本低
比色法通常需要的样品处理较为简单, 有时甚至可以直接测定未处理的水样。 此外,该方法所需的仪器成本较低, 便于普及和应用。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试剂质量保证
确保所使用的试剂质量和有效 性,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试
剂。
实验条件控制
严格控制实验的反应温度、时 间、酸碱度等条件,以确保实 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吸光度测定准确性
在测定吸光度值时,应确保比 色皿清洁、无划痕,以避免干
扰测定结果。
安全注意事项
了解所用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有
第二十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3、朗伯-比尔定律
4、透光度(透射比) 5、吸光系数(吸收系数) 6、摩尔吸收系数
书P398: 例题20-1
二、吸光度的加和性 测得溶液的吸光度等于各组分的吸光度之 和。 A总 = ∑ Ai =κ1 b c1 + κ2 b c2 + …… κn b cn
三、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1、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2、非单色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4、颜色的产生: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
择性吸收作用而产生了不同颜色。
5、光吸收曲线 6、吸收峰:光吸收程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
7、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不同物质的溶液,
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同。
20.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一、朗伯-比尔定 1、朗伯定律 朗伯(Lambert) 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 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 A∝b 2、比尔定律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 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 A∝ c
一、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 2、准确度能满足微量组分测定的要求 3、操作简便快速,仪器设备简单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单色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2、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光称为复
合光。如可见光。 3、互补色光:两种适当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 强度比例混合可成为一种白光,这种两种单 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A
λ1 A
λ2
λ
λ1
λ2
λ
Aλ1= kaλ1bCa +kbλ1bCb Aλ2= kaλ2bCa +kbλ2bCb
三、光度滴定 四、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五、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1、饱和法 2、连续变化法
比色分析法(一)
比色分析法(一)1.概述许多化合物是有色彩的,例如根离子(MnO4-)是紫红色,硫氰化铁(FeCNS2+)配位化合离子是血红色等。
当含有这种有色化合物的溶液浓度转变时,溶液色彩的深浅也就随着转变。
溶液越浓,色彩越深,因此,可以利用比较和测量溶液色彩的深浅来打算溶液中有色化合物的浓度。
这种利用被测定的组分,在一定条件下与试剂作用产生有色化合物,然后测量有色溶液色彩的深浅并与标准溶液相比较,从而测定组分含量的分析办法,称为比色分析法。
比色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测定微量及痕量组分的办法,具有较高的敏捷度。
它测定的浓度下限可达10-7g/ml。
假如被测定组分的含量更低(10-8~10-9g/ml),可通过浓集、萃取、共沉淀等办法后再用比色法来测定。
测定低含量组分时,比色法的相对误差通常为1%~5%。
因为特效试剂的应用以及比色条件的挑选,可以削减分别手续,从而加快测定的速度。
此外,测量仪器的不断改进,使测定的精确度也逐步提高。
因此,对于某些微量和痕量组分的测定,比色分析法是一种精确、敏捷、迅速而又简便的办法。
在比色分析中,干扰离子的影响往往可以按照物质对光汲取的差异性,如挑选适当的波长或加入掩蔽剂等办法予以消退。
比色分析法按照的化学反应是显色(或褪色)反应。
用于比色的发色反应,必需是生成的有色产物与被测组分之间具有某种定量关系。
比色分析法作为一种分析办法,除了要求以发色反应作为基础外,还需要有测量有色产物色彩深度的办法,因此,把握比色分析必需了解显色反应和测量办法两个方面。
2.基本原理 (1)有色化合物溶液显色的原理。
各种溶液会显示各种不同的色彩,其缘由是因为它们对光的汲取具有挑选性。
具有同一波长的光芒,称为单色光;含有多种波长组合而成的光芒称为混合色光。
白光事实上是波长在400~750nm的电磁波,即由紫、蓝、青、绿、黄、橙、红等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例如,黄色光与蓝色光可以混合为白光,这两种光色称为互补色。
比色分析法
第四节 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A 应为最大吸收峰的波
长,才能保证测定的灵敏
度和准确度。
精选课件
λ1
8
λ2
λ
二、参比溶液的选择:
在测量吸光度时,利用参比溶液来调节仪器的零点及T = 100 %,可以消除由于比色皿、溶剂及试剂对人射光的反射和吸收带来 的误差。
1.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用蒸馏水; 2.当显色剂无色时,待测试液中存在其他有色离子→用不加 显色剂的试液; 3.如显色剂和试液均有色→试剂空白(不加试样)。
由于不同物质,其结构不同、能级
不同,故吸收的光线也不同。
白光
青蓝
蓝 紫
结论:物质对光有选择性吸收。
4.吸收曲线:以波长(λ)为横坐标,
以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Α)为纵坐标→吸
收曲线→λmax(吸收峰)
精选课件
3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透光率和吸光度: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
2
(2)单色光:只有一种波长的光。
(3)互补光:适当波长(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
白光。 互补光对应的颜色→互补色
绿
黄
青
3.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一定光源所产生的电磁波通过某 橙
一溶液时,其中一部分频率的辐射能→ 被溶液介质吸收→质点由基态→激发态 (激发态不稳定)→基态→能量(以光线的 红 形式放出),能量大小不同,释放的光 线的颜色也不同。
三、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 T=0.368、 A=0.434, 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 T=15%~65% A=0.2~0.8 时测量的相对误差≤2% 控制方法:(1)计算并且控制试样的称出量,含量高→少取样或稀释
如何进行比色分析计算实验
如何进行比色分析计算实验比色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来确定其物质浓度。
实验中的比色分析计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比色分析计算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比色分析计算实验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比色皿、移液管、试剂瓶等。
确保这些器材都是干净的,并且没有残留物。
其次,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样品溶液,并记录好样品的相关信息,如浓度、体积等等。
2. 制备标准曲线:比色分析计算实验需要制备标准曲线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
首先,取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使用试剂瓶将其分别定量转移至不同的比色皿中。
然后,使用专用仪器(如分光光度计)测量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将吸光度值记录下来。
最后,将吸光度值与标准溶液的浓度进行关联,得到标准曲线。
3. 测量待测溶液:在制备好标准曲线之后,可以开始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
首先,将待测溶液转移至比色皿中,并使用试剂瓶将其定量。
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并记录下来。
4. 计算浓度:通过比色分析计算,可以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中的关系,计算出待测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
首先,根据标准曲线找到待测溶液吸光度对应的浓度值。
然后,根据比色分析的原理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待测物质的浓度。
实验注意事项:1. 保持实验环境清洁和安全。
比色分析计算实验需要在洁净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避免污染和干扰。
同时,要注意使用防护措施,如佩戴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2. 精确进行数据记录。
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各个实验条件和结果,包括样品的浓度、体积和吸光度值等等。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比色分析计算。
3. 使用正确的仪器和试剂。
比色分析计算需要使用专用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和试剂,并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实验要求。
同时,要按照仪器和试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常用的比色法
常用的比色法什么是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与标准溶液之间的光吸收差异来定量分析样品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比色法广泛应用于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比色法原理比色法基于兰伯特-比尔定律,即溶液中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当样品中存在需要测定的物质时,该物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使得透过样品的光强减弱。
通过测量透过样品的光强,可以得到该物质在样品中的浓度。
常见的比色法1. 水平对照法水平对照法是最简单常用的比色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待测物质与标准溶液放置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然后使用光谱仪或分光光度计测量两者之间的吸光度差异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2. 反应终点法反应终点法适用于那些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明显颜色变化的物质。
该方法通过在反应过程中加入指示剂,当反应达到终点时,指示剂会发生颜色变化。
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从而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3. 标准曲线法标准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通过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测量它们的吸光度来建立一个标准曲线。
然后,测量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并使用标准曲线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4. 内标法内标法是一种常用于复杂样品分析的比色方法。
该方法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并通过测量内标物质与待测物质之间的吸光度差异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内标法可以消除样品处理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色法操作步骤1.准备试剂和设备: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包括标准溶液、待测样品、指示剂、分光光度计等。
2.制备标准曲线:根据需要进行稀释,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这些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3.处理待测样品:根据实验要求,处理待测样品,使其适合进行比色法分析。
可能需要进行稀释、加入指示剂等操作。
4.测量吸光度: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的吸光度。
确保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量,例如使用相同的波长和路径长度。
比色分析法 PPT
A
离。如其中的有色物质的溶 解性太少而呈现固体(介质不 均匀),或者是有色物质易于 分解(化学反应)、存在形式发 生变化等。
负误差
因此使用朗伯-比耳定律公式时,
最好是真正的单色光,且有色物质要
C
稳定,浓度还要适中(不能过高或过 标准工作曲线图
低) 。
第三节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的定义:将被测物质转变为有色物质的化学反应。 二、显色反应的条件:
当溶液的浓度为1mol/L、厚度为1cm时,在一定温度和波长下
测得的吸光度称为该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用ε表示。
其数学表达式变为: A=εbC
ε的意义:反映有色物质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大小,即测定该有 色物质的灵敏度。
三、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1.单色光不纯引起的偏离;
正误差
2.有色溶液本身引起的偏
第四节 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A 应为最大吸收峰的波
长,才能保证测定的灵敏
度和准确度。
λ1λ2λ二、参比溶液的选择:在测量吸光度时,利用参比溶液来调节仪器的零点及T = 100 %,可以消除由于比色皿、溶剂及试剂对人射光的反射和吸收带来 的误差。
1.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用蒸馏水;
由于不同物质,其结构不同、能级
不同,故吸收的光线也不同。
白光
青蓝
蓝 紫
结论:物质对光有选择性吸收。
4.吸收曲线:以波长(λ)为横坐标, 以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Α)为纵坐标→吸 收曲线→λmax(吸收峰)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透光率和吸光度: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
Alg1lg TlgIo
T
It
8第八章 比色分析法
上式为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示式。它表示一束 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 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医学化学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式中,K为吸光系数,当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b 的数值均为1时,A=K,即吸光系数在数值上等 于c和b均为1时溶液的吸光度。对于同一物质和 一定波长的入射光而言,它是一个常数。
T 比色法中常把I/I0 称为透光度,用T表示,
def
透光度和吸光度的关系如下:
I I0
A =-lgT
医学化学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当c以质量体积浓度(g· ml-1)表示时,吸光系数 称为质量吸光系数,用a表示。当c以mol· L-1为单 位时,吸光系数称为摩尔吸光系数,用ε表示, 其单位是L· mol-1· cm-1。吸光系数越大,表示溶液 对入射光越容易吸收,当c有微小变化时就可使 A有较大的改变,故测定的灵敏度较高。一般ε 值在103以上即可进行比色分析。
医学化学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用标准曲线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标准液的测定和被测液的测定应在相同条件 下进行。 • (2)溶液的浓度应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
医学化学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为了消除与被测物质吸收 无关的因素的影响,如溶剂或其他物质对入射光 的吸收,光在溶液中的散射以及吸收池界面对光 的反射等,必须采用空白溶液(又称参比溶液) 作对照。常用的空白溶液有三种: (1)溶剂空白 (2)试剂空白 (3)试样空白 P85
则
c = -lg65%/2235×2.0=4.19×10-5(mol· L-1)
《比色分析法》课件
优点与局限
比色分析法的优势
• 简单易用 • 分析速度快 • 成本相对较低 • 适用于多种物质
比色分析法的局限性
• 对于某些物质不适用 • 需要准确的标准曲线 • 受其他物质干扰 • 结果受浓度限制
总结与展望
对比色分析法的总结
比色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 用领域和许多优势。
未来的发展
比色分析法在医疗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药 物浓度等。
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通过比色分析法,可以快速测定水中污染物的浓度,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等。
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比色分析法用于食品质量检测,可以测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重金属等。
实验步骤
1
样品的制备
选择合适的样品,并进行样品的制备和
《比色分析法》PPT课件
欢迎来到本课程的介绍。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比色分析法的原理、 应用领域以及样品处理方法。让我们一起开始这个精彩的学习之旅吧!
原理介绍
比色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颜色变化的分析技术。它利用比色试剂与待 测物质反应产生的色素变化,来测定物质的含量或性质。
应用领域
医疗行业中的应用
样品处理方法
2
预处理,以提高比色分析的准确性。
根据不同的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
方法,如稀释、提取、催化等。
3
比色试剂的选择与添加
根据需要测定的目标物质,选择适合的
比色试剂,并按一定的比例添加到待
结果的解读
4
测溶液中。
根据比色反应产生的色素变化,使用比 色计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定吸光度值,
然后根据标准曲线或相关计算方法解读 结果。
工作原理是用比色法来进行分析的有哪些方法
工作原理是用比色法来进行分析的有哪些方法
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测量物质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在工作原理是用比色法来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有几种常用的方法,包括:
1.单波长比色法:单波长比色法是最简单的分析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
法中,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确定其浓度或进行定性分析。
这种方法适用于只需测定一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的情况。
2.双波长比色法:双波长比色法是在两个不同波长下测量样品的吸光
度,通过两个波长下吸光度的比值来消除样品中其它物质对测定的影响。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消除干扰的情况。
3.差减法:差减法是一种常用的比色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和参比
溶液的吸光度,取它们的吸光度差值来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消除背景干扰或调节灵敏度的情况。
4.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将分析物与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有色沉
淀或显色产物,通过比色法测量其吸光度来确定分析物的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特定反应物的情况。
通过以上方法,工作原理是用比色法来进行分析的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和准确。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分析需求,科学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比色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消光度,吸光系数)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消光度,吸光系数)
比色分析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差异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浓度的分析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
1.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规定,比色分析的吸光度与样品溶液中的物质
浓度成正比。
即:A=εbc,在此式中,A是吸光度,ε是吸光
系数,b是样品所经过的光路长,c是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吸
光度是比色分析中最基本的参数。
2.吸光度和消光度
样品的吸光度以表示光线通过一个物质溶液时所吸收的光线强度。
吸收的波长、物质的光学性质以及样品中的吸收物质量均会影响吸光度的大小。
吸光度越大,溶液中吸收剂的浓度就越高。
消光度是物质光吸收能力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指的是一束光线通过物质后,剩余光线与初始光线之间发生的光的强度比值。
如果物质对光的吸收很强,则消光度就很大。
3.吸光系数
吸光系数是物质吸收能力的重要参数,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它是比色反应中衡量物质吸收性的基本参数。
吸光系数是常数,它表示在单位光程内物质吸收光线的能力。
在比色分析中,吸
光系数是通过对标准标样进行测量、计算而来的。
吸光系数越大,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比色法测定的原理
比色法测定的原理
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基于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来确定其浓度。
该方法的原理如下:
1. 基本原理:根据比尔-朗伯定律,溶液的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
当光通过溶液时,溶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其量与浓度成正比。
2. 光源选择:根据待测物质吸收光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光源,通常使用可见光或紫外光源。
3. 滤光片选择:若待测物质吸收的是可见光,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滤光片,使其透过的光波长与待测物质的吸收波长相对应。
4. 参比液选择:通过与待测溶液类似特性的液体,作为参比液来标定吸光度。
5. 光程选择:设定光通过液体的路径长度,光程较长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6. 比色皿选择:使用优质的透明比色皿,以保证光线通过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7. 操作步骤:分为校准和测量两个步骤。
首先根据参比液的吸光度确定校准曲线,然后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并利用校准曲线反推出其浓度。
8. 结果判断:根据测量的吸光度值和校准曲线,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范围。
总之,比色法通过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确定其浓度,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比色法测定的原理
比色法测定的原理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化学物质浓度。
比色法的原理是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特性来测量其浓度。
当光线经过一个物质时,该物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其吸收的程度取决于物质的浓度和光线波长。
比色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检验食品和饮料中的添加剂、水中的污染物、医药品中的成分等。
比色法的最大优点是快速、准确、方便,而且使用简单。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比色法测定的原理。
一、光谱分析光谱是一种特殊的展现方式,将光的颜色或者说波长分为不同的区间。
光谱分析是指比较物质在不同波长下吸收光线的程度,从而得到物质在可见光谱或其他光谱中的吸收规律。
吸收光谱的形态是极其复杂的,但是对于许多常见化学物质来说,它们吸收光线的范围是有一定规律的。
这种规律通常表现为一组特定的光线被吸收的现象,这些特定光线称为吸收峰。
二、测量光谱要测量一种物质的光谱,我们使用分光光度计来测量。
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特殊的仪器,它可以生成不同波长的光。
将光线通过样品和参比液体,即可测量和比较它们的吸收程度。
比较两个吸收峰的差异,就可以测量出物质的浓度。
三、吸收峰在可见光谱中,吸收峰通常对应于物质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当这种跃迁发生时,分子将吸收相应波长的光线。
分子的结构基本上决定了吸收光谱的前后区间。
当物质浓度增加时,吸收峰将变得更加明显并且强度增加。
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吸收光谱的强度与光通过样品时的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量物质的浓度。
四、测量结果比色法测量的结果通常通过对样品吸收和参比液体吸收的比率来计算而得,这个比率称为吸收率。
吸收率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记录在样品处的吸收峰和参比液体处的吸收峰的浓度比率就是吸收率。
通过比较吸收率,就可以计算出物质在样品中的浓度。
有时候,分析人员还需要使用标准曲线来计算物质浓度,标准曲线是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物质来测量吸收峰得到的。
比色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化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比色法测定的原理
比色法测定的原理
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原理通过比较待测物与标准溶液之间的颜色差异来定量分析物质的含量。
该方法基于物质溶液与特定试剂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吸光性变化。
首先,制备一系列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然后,将待测物溶液与试剂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后形成特定的有色产物。
待测物与标准溶液之间吸光度的差异与物质的含量成正比。
测定过程中,使用分光光度计将已配制的标准溶液和待测物溶液分别置于透明比色皿中,逐一对比它们与试剂反应后形成的有色产物的颜色深浅。
通过调节比色皿中标准溶液的浓度,使其颜色与待测物溶液反应后产生的有色产物能够完全相同。
然后,读取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利用比色皿中待测物溶液的吸光度值,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比色法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对化学物质和生物分子的测定。
其优点在于简单、快速、准确,并且需要的仪器设备相对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溶液的颜色与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厚度乘积成正比。
则有色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厚度乘积成正比。
这个规律称为朗伯-比耳定律。
其数学表达式为:A=kbC
k是吸光系数,它随入射光的波长、有色物质的性质和溶液的
温度而变化。
5
当溶液的浓度为1mol/L、厚度为1cm时,在一定温度和波长下 测得的吸光度称为该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用ε表示。
三、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 T=0.368、 A=0.434, 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 T=15%~65% A=0.2~0.8 时测量的相对误差≤2% 控制方法:(1)计算并且控制试样的称出量,含量高→少取样或稀释
含量低→多取样或萃取富集 (2)如果溶液已显色,则可通过改变比色皿的厚度来调节 吸光度的大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管中加入一定量试剂和蒸馏水,再用标准有色溶液滴定,边滴边用
眼睛从上往下比较颜色,滴至两支比色管的颜色相同,记录滴加的
体积。
计算公式:C被测物
二、分光光度法 :
C标液V标 V水样
(一) 定义: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的吸光度大小来确定被测物 质含量的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 。
(二)特点:
1.仪器昂贵,耗费高;
分别测出标准管和被测管的吸光度,用下 面公式计算。适用于单组分的测定。
C被物
A水样C标液V标 A标V水样
三、示差法:它是测定高含量组分常用的方法。即配制与被测物浓
度略低的标准有色溶液,用该标准有色溶液调节分光光度计的零点,
再测被测溶液显色后的有色溶液吸光度△A,用朗伯-比耳定律计算
出△C,则被测物浓度C被测=C标+ △C。
上往下比较颜色,用移液管吸出一部分颜色深的比色管中的溶液至
两支比色管的颜色相同,记录吸出的体积(不能超总体积的一半)。
计算公式:
当标液溶液深时:C
被测物
C标液V标 (1
V吸 V配
)
C标液V标 (V配
V吸 )
V测
V测V配
当被测溶液深时:C
被测物
C标液V标
V测
(1
V吸 V配
)
C标液V标V配 V测 (V配 V吸 )
第四节 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A 应为最大吸收峰的波
长,才能保证测定的灵敏
度和准确度。
8
λ1
λ2
λ
二、参比溶液的选择:
在测量吸光度时,利用参比溶液来调节仪器的零点及T = 100 %,可以消除由于比色皿、溶剂及试剂对人射光的反射和吸收带来 的误差。
1.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用蒸馏水; 2.当显色剂无色时,待测试液中存在其他有色离子→用不加 显色剂的试液; 3.如显色剂和试液均有色→试剂空白(不加试样)。
原因何在?
是因为瓶子的厚度远远没有水库的深度大,光线照射后,被吸 收的光线量远远没有水库吸收的光线量多,那么剩余的互补光也没 有水库中剩余互补光多,故其颜色也就越深。
结论:溶液的厚度越大,其颜色越深。
将瓶中的水取一半,加蒸馏水稀释一倍,再观察其颜色,又有 什么现象?
结论:稀释后溶液颜色变浅。即溶液浓度越大,其颜色越深。
3.生成物恒定。是指生成的有色物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4.生成的有色物颜色与加入的物质(称为显色剂)颜色对比度大, 即λ显色化合物 ―λ显色剂 = △λ>60nm 。
三、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的用量;
2. 溶液的酸度大小;
3.显色的温度;
4.显色的时间;
7
5.溶剂的种类;
6.干扰物质。
四、显色剂:
具体操作:取至少6支相同规格的比色管或容量瓶,向其中加 入不同体积(由小到大)的同一种标准溶液,向另一支比色管中加入 被测溶液;再向以上比色管中加入相同的显色试剂,加蒸馏水至刻 线,混匀,放置一段时间后,用眼睛从上往下比较有色溶液颜色介 于哪两支标准管的颜色之间。则其中的有色物质浓度为标准管10中有 色物质浓度的平均值。
一溶液时,其中一部分频率的辐射能→ 被溶液介质吸收→质点由基态→激发态 (激发态不稳定)→基态→能量(以光线的 红 形式放出),能量大小不同,释放的光 线的颜色也不同。
由于不同物质,其结构不同、能级
不同,故吸收的光线也不同。
白光
青蓝
蓝 紫
结论:物质对光有选择性吸收。
4.吸收曲线:以波长(λ)为横坐标,
以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Α)为纵坐标→吸
收曲线→λmax(吸收峰)
3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透光率和吸光度: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
入射光强度(IO) → 一部分反射(Ir) ←
→一部分吸收(Ia) → 一部分透过(It)
则: I0 = Ia+Ir+It ∵ 比色皿的质材、厚度相同。可略去反射部分。
1.无机显色剂 :如硫氰酸根、钼酸根等。 2.有机显色剂:偶氮类、三苯甲烷类、磺基水杨酸、丁二酮肟、 邻二氮菲、二苯硫腙等。 五、三元配合物:即由一种金属离子与两种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 常见的混配物、缔合物和胶束配合物。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三元配合物和四元配合物,其中四元配合物 是加入了一种表面活性剂,其实质是增大有色物质的溶解性。主要 的表面活性剂有:氯(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溴化三甲基十六烷基铵、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OP、Triton-100等。
∴ I0 = Ia+It 透射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O之比,称为透光度或透光率,用T 表示。T It
Io
溶液的T愈大,表示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少;反之亦然。
A lg 1 lg T lg Io
T
It
2.朗伯-比尔定律:
4
从水库取一瓶水,看其颜色与水库中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结论:瓶中的颜色浅、水库中的颜色深。
2.操作繁琐,耗时长; 13
3.准确性比目视比色法高。
(三)基本原理:利用入射光线与穿透光线对光电池作用产生的电 流的大小来测定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从而测定物质的含量。
(四)主要部件:
光源
主要部件:五个单元组成
有光源(碘钨灯)、单色器 单色器
(棱镜式、光栅式)、反光镜、 稳压器、转盘、比色杯架、光
11
3.稀释法:即用一支比色管配制一个标准有色溶液,用两支比
色管分别装被测溶液和不含被测物溶液显色后,用被测管与标准管
比较,然后吸取第三支比色管中溶液加入到颜色深的一支比色管中
至两个颜色相同来得出其含量的方法。
具体操作:取1支比色管,向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
向另两支同规格比色管中分别加入被测溶液和蒸馏水;再向三支比
16
1、目视比色法有哪些操作方法? 目视比色法操作方法有:标准系列法、吸出法、稀释法、滴定
法。 2、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光源单色器样品池、记录装置、检 测器。 3、称取0.500g钢样,
显色反应应具备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生成物恒定、生成的有 色物颜色与称为显色剂颜色对比度大等条件;
2. 复合光和单色光: (1)复合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光。
例如:白光 (可见光) λmax =400~760nm
2
(2)单色光:只有一种波长的光。
(3)互补光:适当波长(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
白光。 互补光对应的颜色→互补色
绿
黄
青
3.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一定光源所产生的电磁波通过某 橙
量调节器、硒光电池、放大器、 记录装置
微电流计等组成。
样品池 检测器
(五)光电池:
14
第六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工作曲线法或标准曲线法:即通
过测定不同浓度标准溶液配制的标准
有色溶液的吸光度,再用浓度与吸光
度作图,最后测定出被溶液的吸光度
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适用于单
组分的测定。
二、比较法:按吸出法的配制出有色溶液,
四、类型:目视比色分析法、光电比色法 (又称为分光光度法, 分为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性质和有色物质对光的吸收:
1. 光的基本性质:
1
(1)光的分类:按波长大小分
紫外 ︳紫 ︳蓝 ︳青 ︳ 绿 ︳黄 ︳橙 ︳ 红 400 450 480 500 560 600 650 750
第八章 比色分析法
第一节 概论
一、定义:通过有色物质溶液颜色的深浅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分
析方法称为比色分析法。
二、比色分析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达0.001%。 2.结果准确度高:目视比色法的相对误差5%~10%,而分光光 度法的相对误差2%~5%。 3.操作简便、测定迅速。
三、适用范围:有色物质或能转变为有色物质的物质。
应从显色剂的用量、溶液的酸度大小、显色的温度、显色的时 间、溶剂的种类、干扰物质等方面控制。
17
本章的作业: 1、为什么物质对光线具有选择性吸收? 2、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显色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应从哪些方面控制其条件? 4、目视比色法有哪些操作方法? 5、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四、双波长法:适用于多组分的同时测定
⑴ 若各组分的吸收曲线互不重叠,则可在各自最大吸收波长
处分别进行测定。这本质上与单组分测定没有区别。
15
⑵ 若各组分的吸收曲线互有重叠,则可根据吸光度的加合性求 解联立方程组得出各组分的含量。
Aλ1= εaλ1bCa+εbλ1bCb Aλ2= εaλ2bCa+εbλ2bCb
当被测溶液深时:C
被测物
C标液V标
V测
V配 V配 V加
C标液V标 (V配 V加 ) V测V配
12
4.滴定法:将被测溶液显色定容后,向另一支比色管中加入一 定量试剂和蒸馏水,再用标准有色溶液滴定至两个比色管颜色相同 来得出其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