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安大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测试

测试时间:可能是停课的第一天

测试题型:一、填空题或选择题(10分)

二、判断题(10分)

三、名词解释(15分)

四、简答题(共10分)

五、论述题(15分)

六、作文(40分)

注意提醒同学一定填写:考场登记表序号

复习要点:

1、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和常见的甲骨文

汉字起源:仓颉造字说、结绳说、八卦说、契刻说、图画说

常见的甲骨文:p22

2、六书说的主要内容、汉字字体变迁

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体)转注、假借(二用)

汉字字体变迁: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的变化,向着便于书写和形体简化的方向发展。

3、古汉语词义演变的方式及其例子

词义范围的变化:“江”、“河”在古代只能指“长江”、“黄河”,后来词义范围逐渐扩大,凡是大一点的水系都可以叫做“江”、“河”。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爪牙”原指勇猛的干将、得力的助手,后指坏人的帮凶。

4、《略论语言形式美》、《双语言时代》的主要观点

《略论语言形式美》主要观点: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双语言时代》主要观点:

5、熟读《声律启蒙》(节选)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我国方言的分布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称国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可以说是众多方言的结晶,是方言的升华。

我国方言的分布:

北方方言: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广大区域以及华东、华中长江

以北的部分区域

吴方言: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不含镇江)的地区和浙江大

部分地区

湘方言:湖南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

赣方言: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东南一带

客家方言:主要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

闽方言:福建省、广东潮汕一带、海南岛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

粤方言:广东、广西两省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7、修辞的原则

基本原则:适应题旨情境

修辞同语言,词汇,语法的关系非常密切

常用词格:双关,仿词,顶针,回环

8、《诗经》的艺术特色和文学史地位

艺术特色:

1、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2、《诗经》以四言为主,节奏感强,韵律齐整;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3、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

《诗经》的历史地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其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和长于比兴的艺术形成了偏重于抒情的诗歌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散发出恒久的魅力

9、熟读《硕人》,把握思想内容。

这是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诗歌先后赞美了庄姜身世之高贵、容貌之美丽、车马服饰之繁盛,最后写其婚姻美满、仪礼隆盛,从中也看出齐地富饶情况。大段的铺叙,比喻生动,想像丰富;未章共七句竟有六句运用双声迭字,可见民歌的直率、清新。

10、理解楚辞的特点,熟读《山鬼》。

特点:感情热烈奔放;句式自由变化,多用“兮”字;想象力丰富,多使用象征意向(香草,美人);辞藻缤纷富丽

11、熟读《破阵子》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2、把握词和曲的区别和联系、词的发展史

相同:1词和散曲最初都是倚声而作,是合乐的歌辞,词有词牌,曲有曲牌

2由于文人的参和创作,逐渐脱离音乐向单纯的书面文学发展。

3词和散曲都是抒情性的文体,都以抒情表意为目的。它们的体制都

较为短小,句式参差不齐。尤其是词中的令词和散曲中的小令,二

者十分相似。

不同:1.配合的音乐,词配燕乐,散曲配北曲。

2.从风格上看,词以婉约为正宗,表达含蓄,意境优美;散曲以豪

放为本色,追求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3.从句式和押韵上看,词和散曲都采用长短句句式,但词牌句数和字

数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随意增减。而散曲句式更加灵活多变,

可以自由增加衬字。押韵也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

4.从内容上看,词的爱情题材最多;散曲内容较为宽泛:男女爱情、

江山景物、感慨人情世态、揭露社会黑暗、抒发隐逸之思、怀古咏

史、刻画市井风情。

5.表现手法上,词多用比兴,善于抒情,常常虚处传情;散曲多用赋

法,铺陈叙事,笔笔落到实处。

6.词是梅花,暗香幽怨;曲是桂花,浓香热烈。词是端庄典雅的大家

闺秀,曲是明朗活泼的乡野村姑。

词的发展:词起源于隋代,发展于唐五代,兴盛于宋代,衰落于元明,再盛于清代。

13、建安风骨的涵义及其代表作家

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建安七子”等。

14、古诗十九首

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萧统编的《文选》中,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基本内容: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

15、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6、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等,师承杜甫奇崛、散文化的诗歌经验,崇尚奇异,甚至以丑为美,形成了韩孟诗派。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以及张籍等,学习民间乐府,追求通俗甚至世俗性,形成元白诗派。

17、把握《登楼赋》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一、真切动人的直接抒情

第二、情景交融。在写法上,有时虚实相间,第一段中实写秋野景色;

有时则由实转虚,如以“陶牧”“昭秋”的古人故事暗示未遇明君的现实

处境;有时明暗相映,如第一段的明朗之景和第三段中昏暗暮景,对感

情的启动有感发之效;有时主客相兼,如第一、三段中之景偏于客观描

绘,而第二段中凭栏遥望所见,则属主观虚撰。无论是情随景迁,还是

因情设景,都有情景相生之妙。

第三、按登楼的顺序来写,感情逐渐达到高潮。开头说登楼是为了消除

忧愁,但结尾却愁上加愁。第四、风格沉郁悲凉,语言优美流畅。是建

安时代抒情小赋中的代表作品。王粲的《登楼赋》可谓是我国古代登高

之作的里程碑。它是登高文化兴起的奠基之作,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有

影响的登高之作;几乎涵盖了历代登高之作的思想内容,是其后文人登

高抒怀的母体;体现了古代登高之作的最高艺术成就。充分认识这篇抒

情小赋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无疑有重要意义。

18、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19、赋的四大类

古赋、俳(骈)赋、律赋、文赋

20、赋的特征

赋作为文体,它的抒情成分少,着重于铺叙和描写,接近于传统的散文,但赋在行文时又往往韵散间出,在形式上又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且多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