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

合集下载

传承中国传统美德ppt

传承中国传统美德ppt

见利思义
•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 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 传统美德。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 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华为 “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 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的崇高道德境界。这种道德观念是鼓舞志 士仁人为民族大业义无反顾地献身的重要 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 光辉写照。
Hale Waihona Puke 修己慎独• 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强调自 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 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 诸己”,“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 于律己,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 冰”,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 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于主动性,造就了许 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
勤俭廉政
• 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俭节约、廉明正直著 称于世。以劳动自立自强,形成了热爱劳 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质品质。 “俭以养德”,“廉”的本意是在取舍之 间,取道义,舍邪心,严格自我约束。有 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 循公益和道德。勤俭廉政既是中华民族共 同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共有的美德。
勇毅力行
• “勇”有凭力气的血气之勇,有凭意志的 意气之勇,理直气壮、恪守坚定的道德信 念的“大勇”。“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 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 的毅力。中国人十分重视“力行”的美德。 中国文化认为,人格的完善,社会的进步, 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于行。“君子纳于 言而敏于行”,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 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 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传承中国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 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 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三)宋元明清第三个阶段
宋元明清,是中国伦理思想的辩证综合阶段。这个阶段占 统治地位的是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既不是孔孟的古典儒学, 又不是董仲舒的官方儒学,而是融合了道学与佛学,又以 儒学为主的“新儒学”。因此我们称宋明理学为辩证综合 的中国伦理学。它形成于北宋,完成于南宋。元、明、清 三朝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包括伦理道德),是中国封建 社会后期(约六七百年)占统治地位的伦理道德思想。 理学以承续儒家道统为旗帜,但又充分吸收了佛教与道 教思想的营养,建立起以儒家为主,充分吸收其他各家的 积极因素的思想体系,因此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 新儒学(理学)内部有许多派别。传统的说法有洛学(二 程)、关学(张载)、闽学(朱熹)以及陆王心学(陆九 渊)、王学(王守仁)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学派是程朱理 学和陆王心学。
一、传统美德规范与传统美德 (一)传统道德规范 传统道德规范,又称德目,按其来源可分为 两种:一种是由伦理学概括出来,或者由统 治阶级提倡或上升为理论规范(官方规范), 另一种是民间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 以奉行的习俗性规范(民间规范)。下面介 绍的是官方提倡的道德规范。
孔子构建起第一个完整的规范体系,即男 女授受不亲,仁者爱人。以后孟子、管仲 又作了进一步完善。到了宋代,董仲舒整 理出“三纲五常”,成为宋元明清一直遵 循的传统道德规范。另外,“三从四德” 也是封建社会对妇女伦理道德的最高要求。 “三从”即妇人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 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 功。要求妇女讲贞节、修言辞、学温顺、 治丝麻。大家可以听出来,传统道德规范 是良莠并存的。
二、中国伦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中国伦理思想体系主要由三个方面内容构成:人伦关系原 理,道德主体品格要求,人性的认同,概括地说,就是人 伦、人道、人性。“礼”的人伦法则,“仁”的人道原理, “善”的人性修养,构成中国伦理体系的基本结构要素。 (一)人伦:中国人伦秩序与人伦原理的最集中的体现和 概括就是“礼”。中国伦理的秩序就是“礼”的秩序。历 朝历代虽然对“礼”有不同的解释,但他们都把人伦关系 固定在“礼”的框架之上。 (二)人道:这是对道德主体品格的要求。“人道”就是 讲仁义道德,讲仁义道德不但是为人之道、待人之道,而 且是治人之道。 (三)人性:人性论是中国伦理思想体系的基础。性善论 (人之初,性本善)始终是中国人性论的主流,因为人的 本性是善的,因此每个人只要加强修养都有道德高尚的可 能,也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有的学者认为人性中有恶的 可能,如荀子的性恶论,但只要修身养性,克制自已的欲 望,克已修身,照样可以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总之,人伦、 人道、人性是中国伦理思想体系的三大构成要素。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可以分为两部分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可以分为两部分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道德规‎范长期被封建‎统治者所倡导‎利用,并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武器,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忠君观、贞节观等封建‎伦理道德,它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应‎该否定的一面‎;另一部分则是‎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在现在仍然发‎挥着积极影响‎,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道‎德人格中的精‎华,我们今天仍要‎继续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出很多传‎统美德,在此,我们只能择要‎概述。

一、仁爱孝悌“仁”是孔子所提出‎的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被历代思想家‎所继承发展,成为一切好品‎德的总概括和‎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仁,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爱人”。

后儒以“仁”、“人”互训,说“仁者,人也”,即“仁”是人的本性,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仁”,发端于人类生‎活中所形成的‎“恻隐之心”,即“同情心”,基于家族生活‎中的亲情。

有了孝悌之德的基‎本含义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地位,且得到普遍的‎奉行。

以家为中心是‎中华文化的第‎一特质。

家是我们民族‎生命的基石,它不但是个人‎现实生活所凭‎依的地方,也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教堂‎。

“仁”,从敬爱父母兄‎长开始,但并未停留在‎家族范围之内‎,而是自亲而疏‎,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将这种爱扩大‎到包括了友爱‎和博爱,这种爱也就可‎以称为“仁爱”了,仁德之高尚也‎就体现在此。

无论在家庭内‎或社会中,有了仁爱精神‎,才能使人间洋‎溢着一片温馨‎祥和之气。

友爱、博爱是孝悌之‎情的扩展,其中介环节就‎是“忠恕”。

“忠恕之道”是“仁”的又一内在精‎神。

孔子强调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爱人就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道”。

简而言之,忠恕之道就是‎眼中有他人,心里要为他人‎着想。

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深远影响,可以不断的被继承,并得到持续的创新发展。

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它也是我国人民几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每一个传统美德都有它的来历,有它的内涵。

1.仁爱孝悌:儒家文化宣扬天下当以“仁爱”为本。

“孝悌”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从中体现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

这也是几千年来儒家精神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

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父母。

我们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谦和好礼:“谦”即为谦虚,“和”即为和睦家族、邻里,“好礼”即为有礼,注重礼义。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故事,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

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被人称颂的人大都是“谦和好礼”的。

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

“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

《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中华传统文化十大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十大美德

中国传统十大美德作者:祭风1、仁爱孝梯“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

其根本是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所谓忠恕之道。

“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

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

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已及人。

具体内容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人还有一句话,叫“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对小人都可以宽容,那么对于非小人就更应宽容和善了。

”在忠恕之德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社会风尚,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仁爱”还表现在:但求于己,勿责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儿宜严,待人欲敬;爱知其恶,憎知其善;善言送暖,恶语施寒,宁作君子,勿为小人等。

2、谦和好礼中国自古到今都被称为“礼义之邦”,重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事的重要美德。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认为,礼义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孔子更是说:“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可以就说是“礼仪文化”。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分不开的,礼也就包含了谦和、谦虚、谦让。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
一、仁爱孝悌 二、谦和好礼 三、诚信知报 四、精忠报国 五、克己奉公 六、修己慎独 七、见利思义
八、勤俭廉政 九、笃实宽厚 十、勇毅力行
-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 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二、“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三、“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四、“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五、“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
-
中国十大民族英雄
七战匈奴——卫青 匈奴末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满门忠烈——杨业 精忠报国——岳飞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抗倭名将——戚继光 抗清英雄——袁崇焕 吾头可断,身不可辱——史可法 收复新疆--左宗棠
收复台湾——郑成功
-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一、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

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二、谦和好礼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四、精忠报国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1.仁爱孝悌:“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

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一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

“孝"是人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悌,敬爱兄长。

“融四岁,能让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

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我们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一个青少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谦和好礼:“谦”即为谦虚,“和”即为和睦家族、邻里, “好礼”即为有礼,注重礼义。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故事,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

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被人称颂的人大都是“谦和好礼”的。

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

“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

《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

“知报"就是知恩必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

4.精忠报国: “忠”即为忠于国家,忠于皇帝。

报国即为报效祖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将都是精忠报国的典范。

譬如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收复宝岛台湾的郑成功。

5.克己奉公:“克已"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 “奉公”就是服从于整体。

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

个人利益服要从集体利益。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是古代人对克已奉公的最好诠释。

这个思想更加符合当前阶段党的思想路线。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二、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七、见利思义
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这种道德观念是鼓舞志士仁人为民族大业义无反顾地献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十、勇毅力行
这是中华民族在践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说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体现的美德。“勇”有凭力气的血气之勇,有凭意志的意气之勇,理直气壮、恪守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中国人十分重视“力行”的美德。中国文化认为,人格的完善,社会的进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于行。“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 作者:
———————————————————————————————— 日期: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谦和好礼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礼仪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

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精忠报国对祖国深厚的爱国情怀是最朴素的感情和品格,是热爱亲人和家庭的情感升华,也形成了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克己奉公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克己”即可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

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

修己慎独“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

见利思义对义利关系的处理体现了中国伦理学的价值取向。

它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美德。

勤俭廉政“俭以养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说则主要是廉德。

“廉”的本意是在取舍之间,取道义,舍邪心,严格自我约束。

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

笃实宽厚中国传统道德崇尚质朴、朴素的精神。

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以“实”为标准,反对虚伪虚妄。

勇毅力行“勇”有凭力气的血气之勇,有凭意志的意气之勇,有理直气壮、恪守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

“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

中国传统美德四字成语

中国传统美德四字成语

中国传统美德四字成语1.孝敬父母[xiàojìngfùmǔ]2.诚实守信[chéngshíshǒuxìn]3.和善不好礼[qiānhéhǎolǐ]4.诚信知报[chéngxìnzhībào]5.勤政廉政[qínjiǎnliánzhèng]6.精忠报国[jīngzhōngbàoguó]: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原文】《北史·颜之仪录》:“公等倍受朝恩;当尽忠报国;自知一旦欲以神器假人!”7.克己奉公[kèjǐfènggōng]: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

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原文】《后汉书·祭典遵传》:“伯忽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8.自强不息[zìqiángbùxī]: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原文】《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9.尊师重道[zūnshīzhòngdào]: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

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原文】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法甘尼。

”10.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逊礼貌、正直忠义、严己阔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干净健身活动、探寻攻坚、勤奋简朴、见利思义、敬业勤勉、清正廉洁、爱国爱民。

弘扬孝道: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10大传统美德1.仁爱孝悌“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

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1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所以孔子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是人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

中国古代有“2104孝图”,为元代郭巨敬辑录古代所传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2104孝》,后来又配上图画,通称《2104孝图》。

注:舜1,孝得天下;陈侃2,5世同堂;子路8,百里负米;王祥10,卧冰得鱼;董永12,卖身葬父;潘岳14,弃官事母;缇萦22,上书救父;沈云英24,忠孝双全。

(郭巨埋子,老莱子娱亲)网上浏览“2104孝图”漫画版:悌,敬爱兄长。

宗法制有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兄长的地位。

“融4岁,能让梨”。

古代家国1体,孝悌则必能忠君爱国,在人际交往中,也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孝经》(儒家经典之1)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2.谦和好礼礼有两个意思,1,礼是对人身份地位行为的规范,即所谓“礼制”,它是和西方的“法制”相对应的1个概念。

《礼记·礼运》认为,上古天下为公,是为大同,这时候是不需要“礼”的;后世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为了确定君君臣臣的关系,这才需要“礼”。

制定了礼并且能够执行,天下恢复秩序,这就是小康。

所以制定“礼制”和制定“法制”目的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法制”采用强制的手段,而“礼制”则更强调自觉,由此引申出“礼”的第2层意思,即立身之“礼”。

《礼记·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今天我们所说的“礼貌”“礼节”“礼让”等都属于这层意思。

教材又用“谦和”来解释“礼”。

“谦”即谦虚,古人讲谦虚,有在礼制规定的身份地位上再稍稍屈尊1点的意思,比如“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因完壁归赵以及保护赵王,避免使赵国受辱等功劳,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然而当廉颇寻衅时,却能再3忍让。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了对中国传统美德进行完整的、有机的认识,我们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群体的关系三个方面来把握。

据此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1、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

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2、谦和好礼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3、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4、精忠报国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怎样发扬中国十大传统美德

怎样发扬中国十大传统美德

怎样发扬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提炼建构出来的一个包括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乃至宇宙伦理在内的相当成熟和完备的道德价值体系。

这一体系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传统美德,则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中心,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村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即使在今天,经过批判扬弃和创造发展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智慧,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提升仍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对中国传统美德,我们可以从入与自身、人与他入、人与群体的关系三个方面来把握。

据此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1.仁爱学协;2.谦和好礼;3.诚信知报;4.精忠爱国;5克己奉公;6.慎己慎独;7勤俭廉正;8.笃实宽厚;9.见利思义;10.勇毅力行。

对传统美德的总结和认同,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关键,也是现代中国道德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源头活水。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国家如何“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是不可丢失,它们具有永恒的意义。

要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根据我们所学的中外文化概论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结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一、爱国、气节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不仅具有倡寻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意义,而且要有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的精神气质。

种种爱国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

时值今日在糖衣炮弹下不是也有好多人倒了下去吗!所以突出爱国、气节的教育,能使人们认识到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作为一名中国人始终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诚信知报在当今社会中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键词:传统美德诚信知报大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它一直影响着我们。

诚信知报就是其中之一。

在诚信知报中:“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

“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即“诚信之品”。

“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

古人云:“君子一言,重于泰山。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崇尚诚信,不论修身、齐家、治国,都十分重视诚信。

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

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

而曾一度富可敌国的晋商,由于其承载的诚信知报这一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熠熠生辉,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晋商是明清时期资本最为雄厚的地域性商人集团,驰骋商界长达5个世纪之久。

晋商之所以能够做大做久,原因固然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节俭吃苦,精于管理,敢冒风险,开拓进取外,“诚实守信”、“信誉至上”是成就晋商辉煌的重要法宝。

近代思想家、文化巨擘梁启超在评说山西商人的经营之道和制胜法宝时,更是浓墨重笔写下“晋商笃守信用”六个大字。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诚信更为重要。

诚信既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我们立国的基础。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国无诚,则享国不永;人无信,则其人不立。

短命秦朝,君臣尔虞我诈,终于二世而亡。

最新-中华传统美德 精品

最新-中华传统美德 精品

中华传统美德篇一: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深远影响,可以不断的被继承,并得到持续的创新发展。

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它也是我国人民几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每一个传统美德都有它的来历,有它的内涵。

1仁爱孝悌:儒家文化宣扬天下当以“仁爱”为本。

“孝悌”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从中体现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

这也是几千年来儒家精神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

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父母。

我们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谦和好礼:“谦”即为谦虚,“和”即为和睦家族、邻里,“好礼”即为有礼,注重礼义。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故事,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

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被人称颂的人大都是“谦和好礼”的。

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

好家风伴成长的精选作文

好家风伴成长的精选作文

好家风伴成长的精选作文好的家风能一直陪伴孩子们的成长。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好家风伴成长的精选作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好家风伴成长的精选作文【1】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一是仁爱孝悌,二是谦和好礼,三是诚信知报,四是精忠报国,五是克已奉公,六是修已慎独,其实见利思义,八是节俭廉政,九是笃实宽厚,十是勇毅力行。

——习题记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有规矩的环境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因为有了家规,才有了良好的家风,好的家风永远伴我成长。

我家的家风之一是礼,这是父母从小便要求的。

犹记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或是每次去造访亲戚时,父母教育我要打招呼。

性格很内向的我,不善于同生人说话,每次我看父母和亲戚聊的热火朝天时,我不免疑心:难道他们天生就是这样爱说话吗?渐渐地我长大了,有了能够和自己交谈甚欢的同学,也渐渐敞开了心扉,敢于同大人谈话了,客人夸我懂礼貌,我的心里像泛了蜜一样的甜。

从那以后,“礼”字就表现在我的行为当中。

我家的家风之二是孝。

我的爷爷奶奶在我小时候都因病逝世,我的父母常常内疚于没有尽到做儿女的责任,所以我的父母尽一切最大努力来照顾我的外公外婆,不仅常打电话问候他们,而且也常邀请他们来家里住一段时间,尽尽孝道。

有时我觉得他们的到来阻碍了我们家人的正常生活,使我在生活和学习上都不顺心,所以我常不爱搭理他们。

后来妈妈察觉到了异样,单独对我说道:“我知道你不喜欢外公外婆的到来,觉得阻碍了你正常的生活,但妈妈只是想孝敬一下自己的父母,等你老了后难道不希望你的子女来同样的孝敬你吗?”妈妈的一番话印记在了我的心里。

我家的家风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强,它代表着我们整个家族生生不息的坚强品格。

自强不息,顾名思义为自我强大、生生不息。

每次我遇到挫折和磨练时,爸爸总会告诉我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八个大字,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上我总是自己独立面对,不像别人一样依靠父母。

父母只能为你躲避风雨,但不能替代你经受成长上的所有磨练,因此,自己的路要自己闯出一片蓝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诚信知报在当今社会中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传统美德诚信知报大学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它一直影响着我们。

诚信知报就是其中之一。

在诚信知报中:“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

“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即“诚信之品”。

“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

古人云:“君子一言,重于泰山。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崇尚诚信,不论修身、齐家、治国,都十分重视诚信。

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

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

而曾一度富可敌国的晋商,由于其承载的诚信知报这一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熠熠生辉,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晋商是明清时期资本最为雄厚的地域性商人集团,驰骋商界长达5个世纪之久。

晋商之所以能够做大做久,原因固然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节俭吃苦,精于管理,敢冒风险,开拓进取外,“诚实守信”、“信誉至上”是成就晋商辉煌的重要法宝。

近代思想家、文化巨擘梁启超在评说山西商人的经营之道和制胜法宝时,更是浓墨重笔写下“晋商笃守信用”六个大字。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诚信更为重要。

诚信既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我们立国的基础。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国无诚,则享国不永;人无信,则其人不立。

短命秦朝,君臣尔虞我诈,终于二世而亡。

战国纵横之士,朝秦暮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

刘玄德三顾茅庐,一片诚心,终成三分天下之势;曹孟德分香卖履,一味奸诈,空留千载骂名……综观古今,促人警醒。

《诗经•小雅•蓼莪》唱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当属天经地义。

然而,“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只是小康社会,理想的大同世界则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知报”不应局限于亲情血缘关系,而应推而广之,如爱因斯坦在《我的信仰》中所说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这才真正的“知报”观念。

作为学生,我们应大力培养“真诚守信”的品质,就大处而言,应对祖国忠诚,对理想虔诚,恪守信用,诚以立身;就小处而言,则应勤于学业,学好技能,敬爱师长,友爱同学,以信为本。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勤于修身,敏于内省,日后才能有益于社会。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知恩必报,是中国人伦理道德的准则。

而我认为,我们应当达到一个更高的道德境界,那就是“施恩拒报”。

那些当今社会杰出的人物,如李嘉诚、曾宪梓、邵逸夫,以及西方的比尔•盖茨、巴特菲等人,他们将财产的大部分捐献给社会,真诚地做着慈善事业,这种“知报”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然,我们没有丰厚的
物质可以赠送给人,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也可以用种种其他不同的方式回报社会。

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主动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

一旦臻于这种“施恩”的境界,我们就能充分感受到圣贤的光辉,我们的人生将更辉煌。

《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知报”就是知恩必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古训传承千年、历久弥新,说的就是人要感恩、要知恩图报的道理。

我们的祖先在推崇感恩的同时,也十分谴责忘恩负义之徒,比如他们说,“人而负恩,不如禽鸟”,“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感恩是做人的一种起码道德,也是对道德的褒扬和肯定。

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方面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心。

其实,即便是动物,羔羊尚跪乳、乌鸦还反哺,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组织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成长之恩,我们怎能忘恩、怎能不感恩呢?人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

我们大学生更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

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

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

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美德,必将继续引导我们走向未来。

在灿烂的传统美德的指引下,让我们为中国的强大努力拼搏,创造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