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的药物治疗
有效的尿道结石治疗药物介绍
有效的尿道结石治疗药物介绍尿道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它会导致尿道疼痛、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有效地治疗尿道结石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有效尿道结石治疗药物。
1. 利尿剂利尿剂是一类能够增加尿液排出量的药物。
对于尿道结石患者来说,利尿剂可以帮助促进尿液流动,从而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药物和袢利尿剂。
噻嗪类药物如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可以通过抑制尿液中钠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中钠的排出,从而增加尿液的排出量。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和托拉塞米则通过抑制肾小管对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中这些离子的排出,从而达到利尿的效果。
2. 解痉药尿道结石常常会引起尿道痉挛,导致患者出现尿道疼痛和尿急等症状。
解痉药可以帮助缓解尿道痉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常用的解痉药包括肌松药和镇痛药。
肌松药如盐酸吗啡酮可以通过抑制平滑肌的收缩,从而缓解尿道痉挛。
镇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镇痛药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和镇静作用来缓解尿道疼痛。
3. 抗生素尿道结石患者常常会伴随尿路感染,因此抗生素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抗生素可以帮助消灭尿路感染中的细菌,减轻患者的感染症状。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
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用药方式,患者在使用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4. 疼痛控制药物尿道结石常常伴随剧烈的疼痛,因此疼痛控制药物的使用是必要的。
常用的疼痛控制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和局部麻醉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
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和可待因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来缓解疼痛。
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可以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减轻疼痛。
总之,尿道结石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结石的大小、位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药物治疗是尿道结石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此外,药物治疗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尿道结石碎石术或手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治泌尿系结石(石淋)秘方(8首)
治泌尿系结石(石淋)秘方(8首)1、逐石汤【来源】邓铁涛,《千家妙方·上册》【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砂藤18克,白芍10克,生地12克,鸡内金6克,琥珀末3克(冲服),广木香(后下)、小甘草各4.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功用】清热利湿、通淋逐石。
【方解】方中金钱草清热利湿逐石为主药;海金砂藤以利水通淋;鸡内金消石为辅药;佐以琥珀末祛瘀通络止痛;广木香行气解郁止痛;生地、白芍利水而不致伤阴;小甘草和诸药而为使。
合而用之有清热利湿,通淋逐石之功。
【主治】输尿管结石。
【疗效】屡用屡验。
效果甚佳。
2、消坚排石汤【来源】张琪,《临床经验集》【组成】金钱草50~70克,三棱、莪术、鸡内金(研冲)各15克,丹参20克,赤芍、红花、丹皮各15克,瞿麦、扁蓄、滑石各20克,车前子、桃仁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清热利湿、破积软坚、活血化瘀。
【方解】方用金钱草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活血化瘀,是治砂淋之主药;三棱、莪术、鸡内金破积、软坚、行气排石;赤芍、丹皮、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散痛消肿;扁蓄、瞿麦、滑石、车前子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诸药相互协同,共奏溶石排石之效。
【主治】砂淋、石淋,可用于尿路结石。
【加减】病程久、肾气虚者,加熟地、枸杞、山萸肉、菟丝子;肾阳不足者,加肉桂、附子、茴香;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结石大难以排出,加山甲、皂角刺。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较好,不少年久固结不下的结石患者,服此方而愈。
有的还发现溶解现象,化成小块随小便排出。
3、金珀消石散【来源】马骥,《中医杂志》(11)1989年【组成】海金砂100克,苏琥珀40克,净芒硝100克,南硼砂20克。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成极细末,密箩筛过后,装瓶备用。
一日服3次,每次以白水送服5~10克。
【功用】利尿通淋,消石排石。
【方解】大凡石淋多为实证,故本方由一派攻伐渗利之品组成,药专力猛、奏效颇捷。
泌系统结石治疗药物列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
泌系统结石治疗药物列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如何治疗泌尿系结石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宣布,泌尿系结石治疗药物将被列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
这一决定对于广大泌尿系结石患者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下面将对相关治疗药物进行介绍。
1. 制酸剂泌尿系结石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尿液过酸,因此制酸剂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常用药物之一。
制酸剂可以减少尿液的酸度,防止结石形成,并且可以帮助溶解已经形成的结石,促进结石的排出。
2. 利尿剂泌尿系结石患者常伴有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利尿剂可以有效地排出体内积聚的多余液体,缓解这些症状。
此外,利尿剂还可以减少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利尿剂对于治疗泌尿系结石是非常重要的。
3. 止痛药泌尿系结石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腰痛、腹痛等症状,此时需要使用止痛药进行缓解疼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止痛药对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适应症,滥用止痛药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在使用止痛药时需要进行指导。
4. 抗生素泌尿系结石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感染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恶化。
抗生素可以有效地对抗尿路感染,缓解症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遵医嘱,并注意合理用药。
以上四种药物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常用药物,同时也是新列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
患者可以按照医嘱合理使用这些药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除了药物治疗外,泌尿系结石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尿路扩张、体外震波碎石等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前可以根据病情进行选择,由专业医生进行指导。
最后需要提醒患者的是,预防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最好方法。
饮食要选择健康合理,多喝水多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定期进行泌尿系检查等都是预防泌尿系结石的重要方法。
泌尿系结石的成石机制及药物治疗
泌尿系结石的成石机制及药物治疗泌尿系结石是石形成学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与人体代谢、生理、病理等相关因素密切相关。
目前关于结石的成石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是普遍认为结石的形成是由于石核、结晶生长和聚集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而造成的。
1. 石核的形成泌尿系结石的成石机制首先与石核的形成有关。
石核可以是天然形成的或者是由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引起的。
石核的大小和形态可能对结石的生成和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
石核的形成源于尿中的固体物质,其可分为内源性(细菌、尿液蛋白质)和外源性(绒毛、尿中其他固体物质)两种。
外源性石核主要通过交界区短暂的定位,通过固定在泌尿道内,聚集成为结石。
2. 结晶生长一个次要的成分是结晶生长,即结晶体不断聚集并形成较大的结晶体,进而形成结石的核心。
这个过程的深度和速率取决于结晶体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以及尿液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
泌尿系结石的化学成分很多,如草酸、磷酸、尿酸、钙质、胆固醇和淀粉酶等等,不同的结石类型和不同性质的尿液成分有不同的结晶生长速率。
3. 聚集最后,结晶体通过相互作用和吸引力相互聚集成大的结石。
这个过程的速度和强度都可能影响一个小结石的进一步生长,形成更复杂的结构。
但是,聚集过程的速度和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尿液的物理状态、尿液成分浓度等。
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早期的手术已经退潮,而药物治疗正在成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方式。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适合各种类型结石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的原则是:预防结石形成,促进排尿及疼痛缓解。
1. 碱化尿液草酸、尿酸结石及氢氟酸钙结石首选碱化尿液的治疗方法。
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柠檬酸及其钾钠盐是常用的碱化剂。
碱化后,尿液 pH 值应保持在 6.5-7.5 左右,以使结石成分不易形成。
抗结晶药是涵盖预防结石形成及增加溶解结石两种可能的一类药物。
现已确定有影响草酸结石和磷酸钙结石形成的药物,如醋酸及其钠盐、鞣酸、柚皮苷等。
3. 利尿剂常见的利尿剂有袢利尿剂、苯麻龙、呋塞米等。
排石颗粒的原理
排石颗粒的原理排石颗粒是一种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药物,它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尿液的化学组成,促进结石的溶解和排出。
在了解排石颗粒的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原因。
泌尿系统结石是指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内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主要由尿液中的矿物质沉淀而成。
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一旦结石形成,就会引起尿液排出受阻、尿路感染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排石颗粒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变尿液的酸碱度,排石颗粒中含有碱性物质,可以中和尿液中的酸性物质,使尿液呈现碱性。
这样可以减少尿液中钙、尿酸等物质的沉淀,降低结石的形成风险。
2. 促进结石溶解,排石颗粒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结石中的矿物质溶解,使结石逐渐变小并最终溶解在尿液中。
这样可以减轻结石对尿路的刺激和损伤,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3. 增加尿液排出量,排石颗粒中的成分可以刺激肾脏排尿功能,增加尿液的排出量。
这样可以帮助将溶解的结石快速排出体外,减少结石在尿路内停留的时间。
4. 抑制结石再生,排石颗粒中的成分还可以抑制结石再生的机制,阻断结石的形成过程,减少结石的复发风险。
总的来说,排石颗粒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尿液的化学组成,促进结石的溶解和排出,同时减少结石的形成和再生。
在使用排石颗粒治疗结石时,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选择排石颗粒时,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同时,患者在使用排石颗粒时应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时向医生反映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排石颗粒是一种有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药物,其原理是通过改变尿液的化学组成,促进结石的溶解和排出。
患者在使用排石颗粒时应注意遵医嘱用药,同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近况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近况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且有上升的趋势。
临床上以疼痛、血尿和膀胱刺激征为主要症状。
此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
中医称之为尿石症。
近年的研究报告证明大多数结石是可以防治的,可用非手术方法将结石排出,中医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排石效果。
现将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结石的形成与脾肾有关。
脾主运化,肾司二便,膀胱的排泄,靠肾阳的气化,肾虚则气化失常,湿热蕴结,蒸熬日久,则尿中杂质结成沙石。
《医宗必读•诸淋证治》中说:“湿热蕴积,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积为砂石”。
后汉张仲景《金匮一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有:“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华佗《中藏经》云:“虚伤真气,邪热渐深,结聚成砂,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
”可见,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脾肾及膀胱最为密切。
王氏[1]认为病病位在肾、膀胱,基本病机是下焦湿热,膀胱不利,气滞血瘀或肾气不足,气化不利,浊邪结滞。
严氏[2]认为,“湿热煎熬,尿浊成石”的框架局限了中医治疗尿石症的思路与方法,因为尿石的病因除湿热内蕴之外,尚有气滞血瘀和肾脏亏虚等方面,其病机亦非“煎熬”二字所能解释,当是“气化失司”所致。
2、辨证论治赖振添将泌尿系结石分为6型论治:①气滞湿热型:治宜清热理气化湿,利尿排石,用排石汤I方(金钱草、海金沙藤各30g,石韦、柴胡、木通、栀子、怀牛膝各15g,茵陈20 g,甘草6g)。
②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化瘀,通淋排石,兼化湿热,用排石汤Ⅱ方(金钱草、海金沙藤、益母草各30 g,三棱、莪术、厚朴、川楝子各10g,石韦、川牛膝、枳壳、栀子各15g,甘草6 g)。
③脾肾气虚,湿热稽留型:治宜补益脾肾,清利通淋,用排石汤Ⅲ方(金钱草、海金沙藤、玉米须、黄芪各30g,木通、石韦、栀子、白术各15g,菟丝子20 g,甘草6g)。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一、诊断准则1.临床症状和体征:泌尿系结石常表现为腰背部或下腹部疼痛,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
2.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结石的重要手段,可以确定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等。
二、治疗原则1.对无症状结石:一般无需治疗,但需密切观察,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判断结石是否增大、移位等。
2.对有症状的结石:应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病因、临床症状等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非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对于小的结石,可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溶石治疗。
常用的溶石药物有硫唑嘌呤和α受体阻断剂等,但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疗效。
2. 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碎裂,使其能够自行排出体外。
治疗后需密切监测结石排出情况,如排石困难可考虑行内镜取石或手术治疗。
3.内镜取石: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结石,通过尿道或输尿管内镜将结石取出。
具体操作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进行,注意器械的选择和患者的卫生。
四、手术治疗1.开放手术:适用于结石较大、质硬、位置特殊或上述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通常需要进行腹腔镜或腹部切开手术取石。
术后需留置导尿管或输尿管镜引流,术后并发症风险较大。
2.腔内手术:包括输尿管镜取石和腔内气腹碎石等,适用于结石较小、位置适中的病例。
操作相对较为精细,但创伤小、恢复快。
3.其他治疗:如经经皮肾镜取石、轨道射频取石等,适用于适应证合适的病例。
五、术后管理和预防1.术后监护和护理: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尿色、腹背疼痛等情况,必要时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
术后禁食和喝水,必要时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支持。
2.结石再发预防:对于已经取出结石的患者,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结石再发,包括饮食调整、增加水分摄入、维持尿液稀释等。
综上所述,泌尿系结石的诊疗指南是根据病情、结石大小、位置等因素制定的,既包括非手术治疗的药物溶石和体外碎石等方法,也包括手术治疗的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等方法。
泌尿结石治疗方法
泌尿结石治疗方法泌尿结石的6种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增加液体摄入量,增加尿量;控制感染;促进输尿管蠕动,加速结石排出。
结石小于 0.6 cm,症状不明显,无肾功能损害者可选择药物治疗。
2. 体外冲击波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主要适用于肾脏和输尿管上段小于 2.5 cm 结石。
当结石体积过大时,需要多次碎石,结石清除时间长,结石残留率高。
另外,有出血性疾病、感染、带有心脏起搏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尿路梗阻及妊娠妇女等人群,不适合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
短时间内频繁接受体外碎石容易引起肾脏功能损伤,碎石间隔时间必须大于一周。
3.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镜是应用细小的输尿管镜经尿道插入膀胱,然后上行进入到输尿管,在直视下进行碎石。
此法主要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目前新兴的输尿管软镜也可应用于部分肾脏结石患者。
有尿路狭窄、严重扭曲的患者不宜采用。
4.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此法是通过先在患者腰部打一个直径约 0.6 厘米的小孔,在皮肤与肾脏之间建立一个通道,然后将筷子粗细的内窥镜伸入到肾脏的结石部位,最后将结石击碎、取出。
即使结石体积较大如鹿角形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同样可以适用,是目前治疗肾脏结石应用最广泛的微创手术方法。
5. 腹腔镜输尿管取石主要适用于原先考虑开放手术,大于 2 cm 的输尿管结石。
腹腔镜输尿管取石已逐渐代替开放性输尿管取石,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法。
但存在手术费用较贵,术后漏尿、狭窄等并发症。
6. 开放手术治疗由于开放手术对患者会造成较大的创伤,目前已较少应用。
泌尿结石患者饮水讲究大那么,得了尿路结石以后究竟要不要多饮水呢?这就需要从饮水的原则上来进一步解释。
多饮水还是少饮水,应视结石的大小而定。
如果结石的体积较小那就可以先试着采用多饮水的方法,通过增加尿量的排尿次数达到冲洗泌尿道的作用,使结石不易沉淀下来,有利于细小结石随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结石直径大于5毫米,已造成泌尿系机械性梗阻,或已出现肾盂积水,则不宜多饮水。
654-2联合间苯三酚与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的比较
654-2联合间苯三酚与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654-2联合间苯三酚与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
方法:总共300例泌尿系结石病人,使用654-2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方案的为A组,使用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方案的为B组。
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
结果:2组的有效率分别是A组48.0%、B组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9%,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654-2;间苯三酚;泌尿系结石本院急诊科每天晚上平均收治泌尿系结石病人约5个,有的医生使用654-2联合间苯三酚以缓解病人的疼痛,有的使用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
为了比较654-2联合间苯三酚与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的差别,收集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泌尿系结石病人的病例,对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0例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男236例,女64例,年龄18~65岁,平均41岁。
运用654-2联合间苯三酚治疗的为A组,148例,男117例,女31例,年龄20~65岁,平均39.6岁,其中肾结石47例,输尿管结石49例,肾结石并发输尿管结石52例;运用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的为B组,152例,男119例,女33例,年龄18~65岁,平均40.8岁,其中肾结石52例,输尿管结石52例,肾结石并发输尿管结石48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入组前的生命体征、疼痛类别、治疗前疼痛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突发的一侧腰腹部疼痛,有的会向会阴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尿痛,排尿困难,躁动不安等。
发病前均无负重史及腰部活动障碍。
泌尿系统结石该如何治疗
泌尿系统结石该如何治疗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医生和病人经常面对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南方地区,泌尿外科结石病占1/3以上,甚至接近于1/2。
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如何做好结石病的防治工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一、常见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朋友可以采取电疗、拔火罐等物理疗法,以止痛解痉。
如果身体允许的话,我们也可以配合叩击与结石对应的腰背部或经常跳跃等方式,那也可以促进石头排出去。
2、药物治疗泌尿系结石(1)使用溶石药目前只有对少数的尿酸盐、磷酸盐结石有溶解作用的药物。
我们可以利用生理盐水向膀胱内灌注来溶解胱氨酸盐结石;还有就是可以口服一些柠檬酸,或者碳酸钠使尿液呈碱性,来溶解尿酸盐结石。
(2)使用解痉止痛药如果出现肾绞痛的话,就需要肌肉注射哌替啶,如果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四个小时就需要注射一次,联合应用吗啡也可以起到解痉止痛的功效。
口服的解痉药有颠茄片、普鲁本辛和硝酸甘油等。
3、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朋友可以针对结石的位置采用取石手术,如果病情反复发作、肾绞痛经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合并严重梗阻现象引起感染、或者已经出现了急性梗阻,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手术治疗了。
二、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一)尿路结石1、如果患者的尿道结石位于患者的尿道口,通常可以用钳子夹住,但在取出结石时,要注意结石的近端尿道,以防止结石落后,会出现滑动的现象。
但是,如果患者的结石相对较小,可以通过轻柔按摩挤压治疗。
2、如果患者在患者的尿道窦内有尿道结石,可以通过注射无菌石蜡油然后将其推出,或将其夹紧,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治疗方法最好在麻醉下进行,以便于去除结石。
3、如果患者的尿道结石不能通过尿道取出,那么这个时候应该通过尿道切开和结石取出治疗。
如果患者的结石位于舟状窝内,则应切开患者的尿道口以便取出结石;但是,如果患者的结石位于后尿道,则应在治疗前将患者的结石推回膀胱;(二)肾结石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体外碎石机冲击和压碎石头直到石头被完全压碎的冲击波。
泌系结石的药物溶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
泌系结石的药物溶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它给许多患者带来了很多痛苦和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学界发展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即药物溶石和体外冲击波碎石。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原理、适应症和优缺点。
一、药物溶石治疗药物溶石治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分解和溶解结石,从而达到清除结石的目的。
主要使用的药物有磺胺类、硝基嘧啶类和草酸类等。
1. 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具有抑制细菌合成的作用,可阻断结石形成的源头。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的代谢,降低尿液中的结晶物质浓度,减少结石的形成。
2. 硝基嘧啶类药物:硝基嘧啶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钙结晶的形成来溶解结石。
它们能够与结石表面的钙离子结合,防止结晶进一步生长,从而促进结石的溶解。
3. 草酸类药物:草酸类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溶石药物,可通过阻断结石形成过程中的某些酶活性来加速结石的分解。
同时,它们还可以降低尿液中钙、磷等结晶物质的浓度,减少结石的形成。
药物溶石治疗适用于结石较小、密度较低、位置较浅的患者,也适用于那些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然而,药物溶石治疗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治疗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其次,药物溶石方法对结石类型有一定的限制,对某些类型的结石可能无效。
最后,药物溶石治疗的效果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体外冲击波的能量来粉碎结石,然后通过尿道将碎石排出体外。
它通常适用于结石较大或位置较深的患者。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冲击波的能量将结石粉碎成小颗粒,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无创伤、疗效显著、恢复快等优点。
但是,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疼痛、血尿等。
其次,治疗的成功率与结石的类型、位置和大小有关,对某些类型的结石可能效果不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酸结石的药物治疗
尿酸结石在尿路结石中所占的比例,国外报告为10-15%,国内报告为14-24%。
发病率仅次于草酸钙结石。
多年来,对尿酸结石的药物治疗已日趋完善,大多数尿酸结石可以采用溶石治疗。
现已证实,高尿酸尿、尿量不足和持久性酸性尿是促发尿酸结石形成的因素,而逆转上述三个因素是防治尿酸结石的基础。
一、饮食控制
为降低尿尿酸,应采取低嘌呤饮食即严格限制鲜肉、鱼、禽类及肝肾胰等动物内脏的摄入,白菜、胡桃和栗子也应减少。
禁饮烈性酒,因其可加重高尿酸血。
增加尿量可以降低尿中尿酸的浓度,减少尿酸沉淀,促进小结石排出,也有利于感染尿的引流。
每日尿量要求2—3升。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减少尿酸过度生成,提高尿pH而增加尿酸的溶解度。
(一)别嘌呤醇控制高尿酸尿及可能存在的高尿酸血症。
正常血尿酸应少于6.5mg%,24
小时尿尿酸应少于750mg。
防治时首先应采用饮食控制,避免高嘌呤饮食。
如饮食控制的效果欠佳,则需采用别嘌呤醇治疗。
别嘌呤醇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阻断次黄嘌呤向黄嘌呤及黄嘌呤向尿酸的转化过程。
和尿酸相比,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在尿中的溶解度较高,罕见产生结石,但黄嘌呤大量排泄时亦可形成黄嘌呤结石。
别嘌呤醇的另一作用方式是抑制核苷酸合成,最终导致尿酸生成减少。
口服别嘌呤醇后迅速吸收,2/3在肝脏经黄嘌呤氧合酶代谢为羟基嘌呤,后者经肾脏排泄。
半衰期为2—3小时,在肾功减退的病人亦很有效。
别嘌呤醇剂量应根据血清尿酸及24小时尿尿酸水平而决定。
一般为300mg/d。
因为多数尿酸结石病人限制饮食后,尿尿酸恢复正常,故不必常规应用别嘌呤醇。
别嘌呤醇只用于严重高尿酸尿和或伴有高尿酸血症的病人。
别嘌呤醇的常见副作用为皮疹伴寒战发烧,还可诱发急性痛风等。
因为别嘌呤醇可能有致畸作用,故禁用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二)碱化尿液药物碱化尿液是溶解和预防尿酸结石的关键。
尿酸是一种弱有机酸,pKa 为5.5。
在溶液中尿酸以两种形式存在即相对不溶的游离尿酸和相对溶解的尿酸盐离子。
尿pH决定着这两种形式的比例。
pH升高,尿酸则转变为易溶于水的尿酸盐离子。
例如,尿酸的溶解度随尿pH升高而增大。
尿pH5.0时,尿酸溶解度为60mg/L;pH6.0时则为200mg/L;pH7.0时为1580mg/L。
由此可见,尿液碱化时,不易溶解的尿酸转化为易溶解的尿酸阴离子。
当尿pH接近7.0时,不仅可溶解尿酸结石,而且可防止结石复发。
但铵的尿酸盐例外,其性质与感染性结石相似。
尿液碱化溶石的方法包括口服、静脉和局部灌注法三种。
1.口服药溶石这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病人完全可以在门诊治疗。
门诊病人应学会自己测
定尿pH值并随时调整碱化药物的剂量。
常用药物有碳酸氢钠、枸橼酸钾和枸橼酸酸合剂等。
理想的尿pH应保持在6.5—6.8之间。
不可过度碱化,否则可在尿酸结石表面形成磷酸盐外壳从而阻止其进一步溶解。
另外,还应告诉病人,因结石变小而下降至输尿管时可引起完全梗阻。
碳酸氢钠片优点是携带方便、价格低廉。
但长期口服可引起上腹部胀痛、暖气,可增加尿钾排出。
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可因钠潴留而加重病情。
治疗时间较长,多需3—12个月。
一般剂量每日6—8g,分四次口服,使尿液pH维持在6.5—6.8。
为减少碳酸氢钠的用量,Freed推荐加用乙酰唑胺为辅助药。
乙酰唑胺是碳酸酐酶抑制剂,能减少肾小管H#+[+]的分泌和增加HCO3-的分泌,从而导致尿液碱化并有利尿作用。
具体用法:碳酸氢钠每日4—6g,乙酰唑胺每日500—750mg,分次口服,即可达到理想的尿pH值,水钠潴留不再出现。
但乙酰唑胺可引起低枸橼酸尿和高钙尿,故有含钙结石形成的危险。
枸橼酸合剂组成成分为枸橼酸40g、枸橼酸钠60g、枸橼酸钾60g和橙皮浸膏6g,单糖浆加水至600ml。
每日三次,其量要足以维持尿pH在6.5—6.8之间。
Pak认为枸橼酸钠不能防止尿酸结石病人发生含钙结石。
五名尿酸结石病人,在用枸橼酸钠或碳酸氢钠治疗期间并发含钙结石。
枸橼酸钠可以使尿pH升高,尿酸溶解度增大,同时大量钠离子从尿排出,会形成单钠尿酸盐,尿中草酸钙等钙盐易附着其上而形成结石。
枸橼酸钾同样使尿pH值升高致尿酸溶解度增加,大量钾离子从尿中排出形成单钾尿酸盐,但尿酸钾的溶解度极高;再因无大量钠离子排出,尿中尿酸钠形成减少,在尿液中仍保持非饱和状态,抑制了草酸钙等结石的形成。
因此,枸橼酸钾预防尿酸结石及含钙结石明显优于枸橼酸合剂和碳酸氢钠。
枸橼酸钾1985年7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枸橼酸钾作为单味药来治疗远端型肾小管酸中毒、低枸橼酸尿性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及轻中度高尿酸尿性含钙结石。
枸橼酸钾优点:①枸橼酸钾可明显降低尿钙排泄,从而抵消因pH升高致磷酸盐饱和度增加的成石作用而枸橼酸钠对尿钙排泄无明显影响;②明显增加尿枸橼酸的排泄量,而枸橼酸是草酸钙和磷酸钙结晶成石的重要抑制物;③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应用较为安全,因水钠潴留的可能性甚小;④治疗期间尿钠无明显变化,单钠尿酸盐非饱和。
鉴于这些优点,Preminger 推荐尿酸结石病人常规应用枸橼酸钾,用枸橼酸钾每日60mEq,分三次口服,能使尿中的枸橼酸维持在一个稳定、较高的有效浓度,而且片剂的效果比液体更好。
枸橼酸钾增加了肾对枸橼酸的排泄是由于抑制了肾小管对枸橼酸的吸收,并不是滤过负荷的增加。
可见确切的枸橼酸钾剂量取决于不同的病人,可根据尿中枸橼酸来调整。
每日剂量60—80mEq,维持尿pH 在6.0—6.8。
长期应用无明显副作用,偶有胃肠道不适。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此外,枸橼酸钾和枸橼酸合剂相比还有以下优点:①片剂不含糖,适宜于糖尿病患者。
实际上6—15%尿酸结石病人患有糖尿病,;②较少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③携带方便及包装卫生等。
2.静脉滴注溶石法若期望迅速溶解尿酸结石,可用静脉法,但病人应住院治疗。
静脉法碱化尿液一般均采用连续数天静脉滴注法。
常用药物是5%碳酸氢钠溶液和1/6M乳酸钠溶液(含钠167mEq/L),后者应用较多,效果满意。
乳酸钠是一种消旋盐,左旋形式氧化成碳酸氢盐,右旋形式则转变成糖原。
钠盐具有中和酸的作用,糖原则具有抗生酮效应。
1/6M乳酸钠溶液是等张的,以正常方式代谢时,1升溶液中和酸的能力相当于340ml__5%碳酸氢钠溶
液;抗生酮能力相当于1000ml__3%葡萄糖。
乳酸钠在1—2小时内就可完全转化为碳酸氢盐。
以40—120ml/h的速度输注1/6M乳酸钠溶液,3—4小时内尿pH即可维持在7.0—7.5左右,有利于尿酸结石溶解。
因短期内输入大量碱性溶液及增加钠负荷,应密切监测血电解质、尿pH、血压及心脏功能状态,防止高血压、充血性心衰、高钠血症及水肿等并发症。
不时地应用利尿剂和补充钾是有益的。
Lewis报告8例输尿管尿酸结石病人以125ml/h速度连续滴注1/6M乳酸钠溶液2—5天后,结石在3—10天消失。
Kursh_&_Resnick报告14例(肾结石10例,输尿管结石4例),溶石成功12例,失败的2例行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结石成分为尿酸和尿酸钠。
Libet_&_Wart报告6例应用静脉注射乳酸钠治疗尿酸结石。
每24小时静脉输入1/6M乳酸钠2000ml,平均分配,共72—130小时。
治疗开始后4小时,尿pH升高达7.4。
4例血pH轻度升高,未发生碱中毒、动脉血压升高或心衰。
电解度在正常范围。
全部结石在3—5天完全溶解并排出。
放射学证明透光性负影消失,梗阻解除后,停止输入乳酸钠。
一般认为,口服和静脉溶石法最适宜于尿酸结石不伴梗阻或仅有部分梗阻且无明显肾积水及尿路感染者。
对于有顽固的尿素分解细菌感染伴碱性尿以及结石导致梗阻性无尿或少尿患者不宜作全身碱化治疗。
3.局部灌注溶石法
(1)适应症尿酸结石治疗因为口服法溶石效果良好,故灌注法溶石仅限于①手术后残余结石(术中已放置肾造瘘管);②伴有严重尿路梗阻;③结石较大较多、分散在多个部位;
④有严重心肾疾病不能耐受钠钾负荷者。
但此法痛苦,常有继发尿路感染的可能。
(2)溶石药物常用的药物是1—1.8%碳酸氢钠和THAM溶液。
Rodman报告2例输尿管结石,分别经输尿管导管注入0.4%碳酸氢钠3天和7天结石完全溶解。
Edisuno报告2例肾尿酸结石,经冲洗THAM溶液结石全部溶解。
体外研究证明,THAM优于碳酸氢钠,THAM—E(pH10.5)比THAM(pH8.6)更有效#+[(53)]。
但因THAM—E对组织剌激性大,宜用THAM溶液。
三、ESWL
近年来,ESWL已广泛用于治疗尿路结石,碎石效果与结石成分、结构和位置有关。
就化学成分而言,以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效果较好;X线不显影的尿酸结石定位困难但碎石效果尚好;胱氨酸结石的碎石效果最差。
对于较大的肾尿酸结石,在ESWL治疗的同时,碱化尿液以增加溶石并促其排出。
经皮肾镜取石亦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