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 一东二冬教案

合集下载

声律启蒙教案二冬

声律启蒙教案二冬

声律启蒙·二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诵读声律启蒙·二冬篇,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感受对子的妙趣横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喜欢了解中国古文化。

教学重难点: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教学过程一、激兴导入1、上课前,老师请一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2、如果想学作诗,就要学一些简单的音韵格律、平仄对仗,简单来说就是对对子。

然而在众多谈论音韵启蒙读物中,当属明末清初李渔的《笠翁对韵》和清初车万育的《声律启蒙》二、了解《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出示韵文三、品读对韵1、读准字音自己轻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名朗读2、品读对韵⑴找一找:韵文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找出读音有什么共同之处?⑵生汇报押韵(韵脚是什么?)⑶男女声对读3、朗朗诵读(1)发现了解:对子不仅讲究押韵还要求对仗,朗读时上联和下联你们有什么新发吗现?(2)上下联字数相同(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有很强节奏感)(3)小组赛读(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小组汇报展示四、入文赏析1、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给这些图画配合适的对子2、师生赏析五、韵文典故1、这里有几个人物故事,谁发现了,你听过什么故事?谁给大家讲讲?(小组内交流)2、小组讲故事《叶公好龙》、《冯妇打虎》师生补充。

声律启蒙一东教案

声律启蒙一东教案

声律启蒙一东教案教案标题:声律启蒙一东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声律启蒙一东这首古诗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对声韵、韵律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课文内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声律启蒙一东》的背景和作者。

2. 掌握古诗《声律启蒙一东》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声韵、韵律的感知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5. 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掌握古诗《声律启蒙一东》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声韵、韵律的感知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声韵、韵律的感知能力。

2. 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古诗《声律启蒙一东》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古代文人写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声律启蒙一东》的背景和作者。

呈现与讲解(15分钟):1. 教师将古诗《声律启蒙一东》的课文内容展示在课件上,并逐句讲解其意义。

2. 教师重点讲解古诗中的声韵、韵律特点,并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教师将古诗《声律启蒙一东》的每句诗句分成两部分,让学生进行配对练习,巩固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声调和韵律的把握。

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类似于《声律启蒙一东》的古诗,要求注意声韵、韵律的运用。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古诗《声律启蒙一东》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和演变,探究不同朝代的诗歌特点和风格。

2. 学生可以尝试欣赏其他古代诗词,并进行欣赏和赏析,提升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优质教案

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优质教案

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第一章“一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声母、韵母的认识与运用;诗词中平仄、押韵的规律;经典诗词的鉴赏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母、韵母的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到诗词创作中。

2. 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了解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国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的运用及诗词平仄、押韵规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经典诗词的鉴赏与分析,以及声韵知识的实践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声律启蒙》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诗词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声母、韵母的概念及运用,举例说明诗词中的平仄、押韵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进行声母、韵母的练习,创作简单的诗句。

4.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诗词进行鉴赏与分析,讲解其声韵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五言或七言诗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声母、韵母知识,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

(2)从《声律启蒙》中选择一首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其声韵特点。

2. 答案:(1)示例:春风拂面花千树,夏雨润心果万家。

(2)示例:《声律启蒙》第一章“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

(3)组织诗词鉴赏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声母、韵母的实践运用。

2. 教学目标中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声母、韵母运用及诗词平仄、押韵规律的掌握。

声律启蒙一东二冬教案

声律启蒙一东二冬教案

一、《声律启蒙》1、简介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着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声律启蒙》全书分上下两卷,上下卷各15篇。

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明清以来,如《训蒙(pián)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2、作者: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

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康熙二年(1663年),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166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

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gāi)赅博。

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藏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3、一东、二冬注释:上: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三江”等情况相同。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①。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②。

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教案

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教案

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第一章“一东”,涉及具体内容如下:1. 诗词吟诵:声律启蒙一东全部内容;2.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诗词含义,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3.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贾岛及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一东的诗词内容,理解其意义;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3. 增进学生对国学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韵律、节奏及含义理解;2. 教学重点:诗词内容的熟读、熟记,诗词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声律启蒙》一东诗词原文、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让学生模仿古代诗人吟诵诗词,激发学习兴趣;2. 诗词吟诵:教师示范,学生跟读,直至熟读;3.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诗词含义,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4. 诗词背景介绍:讲解作者贾岛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声律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声律,巩固所学知识;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声律启蒙》一东;2. 内容:诗词原文、生僻字、词解释、作者及创作背景;3. 形式:以提纲形式呈现,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古诗词的声律特点;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列出诗词的声律特点,并简要解释;3. 作业检查:下节课前,教师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声律启蒙》其他章节,提高古诗词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的韵律、节奏及含义理解;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课后作业设计及拓展延伸。

一、诗词的韵律、节奏及含义理解1. 韵律: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平仄、押韵规律,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美;2. 节奏:通过示范、练习,让学生感受诗词的节奏,培养节奏感;3. 含义理解:逐句解析诗词内容,强调关键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声律启蒙.一东教案

声律启蒙.一东教案

声律启蒙.一东教案声律启蒙(一东)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3 了解课文内容中所含的典故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能背诵韵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指导过程(一)读准字音:1、师:对照音节,自己轻声读一读,试着把字音读准,哪个字读不准,就多读读。

2、如果你练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让伙伴帮你检查,是不是能正确读下来。

3、学生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4、听完他们的朗读,让我们自己再来读一读,一定要把字音都读准。

(二)品读对韵:1、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看这一段对韵歌,里面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PPT,大屏幕)2、生汇报:预设:(1)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2)指导朗读:师:来,咱们把前面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A、谁来试着读一读?B、讲授:这么简单的对子,如果我们能读得更加干脆利落,会更好听,不信,你们试试看。

(生自由读)C、指名读(3)还有对子吗?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师:能试着说说这是几言对吗?(4)指导朗读:这组对子,比起刚才字数多了,你认为我们该怎么读更好听呢?讲授:读起来不能那么干脆,但我们读起来,既要流畅,还要让大家听出清晰的节奏。

A、教师范读B、自己试试看C、谁想读?D、小嘴角翘起来,头摇起来美美的读,就更好听了,自己再试试看(四)讲授韵脚朗读方法下面,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落在大屏幕上,再把这几句对韵连起来再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押韵了,我们读起来才会琅琅上口,你能找出押韵的字来吗?他们的韵脚是什么呢?你还发现了那些规律吗?(引导学生读文中的对韵诗词,感悟平仄规律)(五)朗朗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六)指导背诵1、师:孩子们,怎么样,读了这么多遍,我们能不能试着不看着屏幕诵读出来?自己试试看2、能背诵的站起来,不能的可以对照文字,和大家一起读。

《声律启蒙》二冬教案优秀范文

《声律启蒙》二冬教案优秀范文

《声律启蒙》二冬教案优秀范文《声律启蒙》二冬教案优秀范文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和诵读,学生能够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达到熟练地背诵课文。

2、通过借助教材注释,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教师的点拨与讲解,了解联句的对仗方法,以及知道属于“冬"韵的都有哪些字。

3、在多种读中感悟句子对仗的方法,在反复读中领会课文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引入故事《登幽州台歌》。

二、音读。

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

(积极主动地读)要求:自由读,轻声读,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方法:不会读的字或读音把握不准的字,看注释找拼音或查字典解决。

还可以在小组内请教解决。

2.学生小组(四人一小组)内读。

要求:一人读,三人听,正音。

读通,读顺,扫除读音障碍。

方法:先让后进生读,大家正音。

再让小组内的小老师示范读。

3.全班交流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激情饱满,奋发向上地读)。

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断句的方法。

要求:熟读全文方法:(1)轮流读,你一句我一句地读。

可以是同桌对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与小组对读,大组与大组对读,也可以是单人与众人对读等,利用多种形式读。

轮流读上一联句,对出下一联句。

(2)学生领读(榜样效应,规范学生经典诵读)。

让音色好,普通话好的学生,朗读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班内领读。

(3)齐读:学生一齐读,熟读成诵。

三、意读。

领悟联句中的词的对应,理解课文大意。

要求:读中领悟联句中的词的对应。

方法:(1)读上一联句,对出下一联句。

(2)找出联句中的对应词。

(3)借助教材注释与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先自主学习,1.教师介绍文中的人物故事及发生事件的背景。

2.教师点拨与讲解,你在读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时,发现什么规律?四、情诗。

领会课文的文化内涵。

1.思考:从陈后主与汉中宗、曹植与刘勰的故事中,你得到了那些启发?五、美读。

以赏析的眼光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典的积极性。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一章“东”,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节奏划分、诗意理解、词汇解释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第一章“东”的朗读方法和节奏划分。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诗词创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节奏的划分和词汇的解释。

教学重点:朗读方法的掌握和诗意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声律启蒙》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副描绘“东风”的图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声律启蒙》第一章“东”,让学生跟随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3. 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按照诗歌的韵律,进行节奏划分,并分组练习。

4. 诗意理解针对诗歌中的关键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古诗,进行节奏划分和诗意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进行《声律启蒙》第一章“东”的节奏划分和诗意理解练习。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节课的诗歌《声律启蒙》第一章“东”。

2. 黑板右侧:展示诗歌的节奏划分和重点词汇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声律启蒙》第一章“东”,并划分节奏。

(3)用自己的话简述诗歌的意境。

2. 答案:(1)节奏划分:略。

(2)词汇解释:东风:春天的风;夜雨:夜晚的雨;春水:春天的水流;花香:花朵的香气。

(3)意境简述:诗歌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东风、夜雨、春水、花香等元素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节奏划分和词汇解释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运用所学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节奏划分的教学2. 词汇解释的准确性3. 诗意理解和表达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节奏划分的教学(1)教师需明确诗歌节奏划分的重要性,它是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词韵律美的基础。

《声律启蒙》一东教案

《声律启蒙》一东教案

一东(节选)教案教学内容: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声律启蒙》(一东)前一、二部分播放《声律启蒙》(一东)歌曲,播放视频:《声律启蒙》(一东),学生跟唱, 复习巩固。

二、小小舞台,我来展示1.浏览课件,个别展示背诵。

2.全班打节奏齐读,赛读。

三、学习《声律启蒙》。

(.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

(师配乐范读)(2)生看课件,一句一句学读。

(正音)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指读,一人一句。

(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做到读通读顺。

(4)全班读,打节奏读。

(.解决疑难:(1)野叟:指村野老人。

(2)鬓皤:白色的鬓发。

眉绿:一种青黑色的颜料。

古时女子用以画眉,把自己的眉儿描画成青黑色的柳叶形。

(3)浩浩:广大的。

融融:温暖的(4)“半”和“千”虽然非实际数字,但又是表示数量的字,是虚指而非实指,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诗词中的常用的还有双、几、数、对、独、点、寸等等。

(.出示图片,想象画面,美美地读(1)指名读(出示图片),其他同学听,你的脑袋里出现了什么画面?(2)生描述。

请你带着美美的感觉,好像身在其中的读一读。

你们用的词真美,用上一东里面的诗句呢?你就在这美景中,读一读(齐读)(3)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带上韵味,找一找,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4)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5)播放配乐,全班齐读。

四、总结、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发现反复诵读《声律启蒙》,会带给我们许多不同的感受,其中意境优美,也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课下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背一背,让他们住进我们的脑子里。

《声律启蒙》第一课-教案

《声律启蒙》第一课-教案

《声律启蒙》第一课
一东(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2、根据译解及小故事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思;
3、了解有关对仗、押韵的知识,尝试“平长仄短”的读
法。

教学重点:
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初识声韵格律、应对知识,了解平仄读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缺字对联导入,简介《声律启蒙》
二、正音正读
1、初读,读准字音。

2、提示易错读音,练读。

3、去掉拼音读正确。

过度:相信在理解意思之后,大家会读得更好。

三、正字正义
1、出示前五句:自由读,理解意思。

2、有不理解的地方看书上的译解。

3、师介绍“三尺剑”、“六钧弓”的典故;师生配合读
其句,解其意。

4、游戏:找对子(练习有节奏读文,弄清有哪些相对应
的词。


5、找规律,了解有关“押韵”的知识,解题“一东”。

6、出示后三句,学习“平长仄短”的读法。

通过欣赏图
片、配乐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7、指导完整朗读第一部分。

四、正心正行
1、抢答填空。

2、用古诗填对子。

3、回顾对联,课堂总结。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第一课一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 、在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的基础上,能够给对子连线。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 3 页我会填五、拓展活动:第 4 页我会填六、读故事:《梁武帝做和尚》了解故事内容:梁武帝晚年先后四次出家,四次赎身还俗,花掉了国库不少钱,还把朝廷大事弄得混乱不堪。

后来有一个野心家发动了叛变,梁武帝被困在宫中,被活活饿死。

七、课外延伸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作业1 、我会对对子。

鸟语对()山花对()好对()蓝天对()二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 、能在朗读中读懂对子的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教案】声律启蒙二冬

【教案】声律启蒙二冬

声律启蒙二冬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并熟读前半段【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冬》第三小节。

(1)播放音乐,一起跟唱。

(播放熊江融《声律启蒙一冬》音频)(2)学生左手按,右手指,齐读第三小节。

(3)抽生上台表演展示第三小节背诵。

二、学习【二冬】第三节1、播放二冬动画视频。

2、课件出示“二冬”内容,学生自读感受。

3、听视频音频,学生反复跟读跟唱。

(播放视频和熊江融《声律启蒙二冬》音频)4、简单了解一东内容。

5、教师范读;教读;学生跟读,整体感知。

6、学习此句: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1)图文结合识汉字:春夏秋冬、暮鼓晨钟、观山玩水、绿竹苍松等(2)注释:[1] 暮鼓:晚间报时的鼓声。

[2]晨钟:清晨报时的钟声。

[3]苍:青绿色。

(3)各种形式的读:教读;抽读;男女分读;小组赛读;小老师教读;站立读。

7、学习此句:冯妇虎,叶公龙。

舞蝶对鸣蛩。

(1)老师简单讲《冯妇打虎》的故事。

(见PPT)(2)老师讲《叶公好龙》的故事。

(详见《声律启蒙》书籍第41 页)3)注释:[1]冯妇虎:出自《孟子?尽心下》。

春秋时期,晋国的冯妇善于打虎,以此为业,后来他成了善人,就不再打虎了。

有一次他在野外见到很多人在追逐一只老虎,老虎背靠崖壁,没有人敢靠近它,人们见到冯妇,赶忙过去迎接他,冯妇挽起袖子、伸出手臂下车,众人都很高兴。

可是士大夫却讥笑他,因为他又做起了打虎这件事。

这个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重操旧业。

[2]叶公:出自刘向《新序》。

春秋时期的叶公非常喜欢龙,他衣服上的配饰、酒杯上花纹,以及房间中的图案,都雕刻成了龙的形状。

天上的龙听说了这件事,于是来到了他家里,在窗户外偷看他,还将尾巴伸进屋子里,叶公吓得转身逃走,像丢失了魂魄一样,所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只是喜欢像龙的东西罢了。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的爱好。

[3]蛩:蟋蟀。

(4)各种形式的读:教读;抽读;男女分读;小组赛读;小老师教读;站立读。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的第一章“东”。

教材详细内容包括了声母、韵母、声调的认读及相关的诗词举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第一章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朗读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汉语音韵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及运用。

教学重点:《声律启蒙》第一章的内容及音韵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音响设备。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本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课文学习:(1)带领学生朗读《声律启蒙》第一章,让学生感受音韵美。

(2)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举例说明。

(3)分析课文中的诗词,讲解拼音规则。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子,讲解如何运用拼音规则进行拼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进行拼音拼读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声律启蒙》第一章,并背诵其中的一首诗。

2. 答案:(1)东风:dōng fēng;江水:jiāng shuǐ;青山:qīng shān;红花:hóng hu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搜集与《声律启蒙》相关的诗词,进行阅读欣赏。

(2)开展一次“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讲解与举例;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针对性教学;4. 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与互动;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1-5)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1-5)

1. 一东(节选)教学内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教学过程:一、播放《声律启蒙》(一东)歌曲播放视频:《声律启蒙》(一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声律启蒙》书籍。

这首歌的歌词源自一本书——《声律启蒙》,它是由车万育编写的。

声——声音,律——音律节奏。

这本书是专门训练儿童对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书。

这里的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好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律启蒙中的(一东)三、学习《声律启蒙》。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

(师配乐范读)(2)找特点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押韵。

我们一起把最后一个字读一读。

(生读)这最后的一个字叫韵脚,文章押韵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

刚才我们说了,律就是节奏。

自己读读,体会一下。

字对着或者有节奏。

字数相对,你们看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这是声律启蒙的一个重要特点。

不仅字数相对,它的内容也是相互关联的。

(3)生自读(正音)了解了声律启蒙的这么多特点,你想自己读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指读,一人一句。

(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4)个体读和齐读。

(5)打节奏读。

2. 了解内容、事物相对,讲解典故,激发想象,读出韵味。

这段文字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大家自己看书默读、借助注释,把不明白的地方看一看,画一画,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

(1)三尺剑、六钧弓。

师:这和军事有关了,关于三尺剑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师讲故事)相对着剑的是弓了。

六钧弓什么意思?要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弓。

想象着读一读。

(2)师生配合读。

(3)师生对读。

3. 出示图片,进行联想、找到感觉,读出意境。

(1)同学们读的真美,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

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教案

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教案

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第一章“一东”,内容包括诗词的基础声韵知识,通过讲解平水韵的韵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声韵格律的基本规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声律启蒙》中“一东”章节的韵部知识,理解诗词的声韵美。

2.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韵格律的理解与运用。

重点:掌握“一东”章节的韵部知识,学会鉴赏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声律启蒙》读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诗词中的声韵美,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介绍《声律启蒙》及其作者,让学生对教材有基本的了解。

b. 讲解“一东”章节的韵部知识,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运用。

c. 举例分析古诗词中的声韵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识别出给定诗句的韵部。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分析题目要求。

b. 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作答。

六、板书设计1. 《声律启蒙》一东2. 主要内容:a. 韵部知识b. 声韵格律c. 诗词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欣赏一首古诗词,分析其声韵美。

2. 答案:a. 韵部:尽、流(一东韵部)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b. 开展诗词创作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韵部知识的深入解析:对于“一东”所涉及的韵部,需要详细解释其特点,如何辨别,以及在不同诗句中的应用。

2. 声韵格律的实际应用:声韵格律不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诗词创作和鉴赏中的具体应用。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法库县爱心学校徐淼《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声律启蒙》一东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但对词与对句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在理解和运用上需要穿插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在对句结构上,采用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字对,形成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行文注重平仄,声韵协调。

“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别有韵味。

二、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五年级学生,共11人。

通过平时的传统文化积累,A、B组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

C组学生理解力稍差,由于语言障碍不会说话,可以坐在座位上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在巩固练习环节做到会连线、涂色、识字。

学生分组情况如下:A组:徐珍玉、杨浩天、夏欣、杨硕(轻度智力障碍)B组:郭云智、刘东海、张熙伦、范红丽(中重度智力障碍)C组:张雨凡、贾丽菲、肇琪琪(自闭症)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A组: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会背诵,理解句子意思。

B组:认识生字,可以跟读,可借助图片理解句子意思。

C组:认识生字,可集中注意力听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A组:了解声律启蒙特点,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句子意思。

B组:可以借助图片初步理解句子意思。

C组:可以借助图片和教师讲解理解词语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组:通过朗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B组:初步体会韵律美。

C组:可集中注意力和大家一起打节奏、听诵读。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A、B组: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能根据韵律熟练诵读。

C组:跟上老师诵读节奏,在座位上认真听讲。

(二)教学难点A、B组:理解文中描绘情境,体会作者感情。

C组:正确涂色、连线,认识所学生字词。

五、教学策略根据《声律启蒙》一东的特点,在教学时以读为主线,灵活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归纳教学策略,构建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形成有体系的课堂教学。

2024年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教案

2024年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教案

2024年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第一篇“一东”,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声韵启蒙”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对“一东”韵脚的识别与吟诵,了解其文化内涵;通过“一东”的声韵练习,掌握声母、韵母的发音规律;学习相关诗词,感受古人的语言艺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东”韵脚的发音,了解其文化背景;2. 培养学生通过声母、韵母的发音规律,自主进行声韵练习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韵母的发音规律及其在诗词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一东”韵脚的识别与吟诵,古典诗词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声律启蒙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国学的氛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内容:讲解“一东”的发音及其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行吟诵;3.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一东”韵脚的声韵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4. 例题讲解:分析《声律启蒙》中“一东”相关的诗词,讲解其声韵规律;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含有“一东”韵脚的诗词进行鉴赏,并在课堂上分享;六、板书设计1. 《声律启蒙》一东2. 内容:a. “一东”韵脚的识别与吟诵b. 声母、韵母的发音规律c. 相关诗词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默写《声律启蒙》中“一东”韵脚的诗词;b. 选择一首含有“一东”韵脚的诗词进行鉴赏,并说明其声韵特点。

2. 答案:a.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批改;b. 示例:《静夜思》李白声韵特点:诗句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使用了“一东”韵脚,使诗句朗朗上口,意境悠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发音不准确、诗词鉴赏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声律启蒙》其他篇章,提高国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发音准确性;3. 作业设计中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针对性。

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教案

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教案

国学课堂声律启蒙一东实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第一篇“一东”,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古典诗词的基础韵律知识。

详细内容包括诗词中的对仗、平仄、韵脚等基本概念,以及“一东”韵的诗词实例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韵律知识,能分辨对仗、平仄和韵脚。

2. 培养学生对《声律启蒙》的兴趣,提高古典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作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仗、平仄、韵脚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声律启蒙》原文、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声律启蒙》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对仗、平仄、韵脚等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a. 对仗:通过挂图展示对仗的例子,让学生直观感受对仗的美感。

b. 平仄:讲解平仄的定义,举例说明平仄在诗词中的作用。

c. 韵脚:讲解韵脚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韵脚的奥秘。

3. 实践:分组进行诗词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的对仗、平仄、韵脚知识。

4.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点评和讨论。

5. 例题讲解: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例句,讲解其韵律特点。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对仗、平仄、韵脚知识,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b. 分析《声律启蒙》中“一东”韵的诗词,归纳其韵律特点。

2. 答案:a. 示例:春风拂面柳絮飞,夏雨润心荷塘翠。

秋月清辉桂花香,冬雪皑皑梅影肥。

b. 《声律启蒙》中“一东”韵的诗词韵律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和谐,韵脚统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阅读《声律启蒙》其他篇章,深入了解古典诗词韵律知识。

b.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c.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更多形式的古典诗词,如七言绝句、律诗等。

【教案】声律启蒙 二冬

【教案】声律启蒙  二冬

声律启蒙二冬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并熟读前半段【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冬》第三小节。

(1)播放音乐,一起跟唱。

(播放熊江融《声律启蒙一冬》音频)(2)学生左手按,右手指,齐读第三小节。

(3)抽生上台表演展示第三小节背诵。

二、学习【二冬】第三节1、播放二冬动画视频。

2、课件出示“二冬”内容,学生自读感受。

3、听视频音频,学生反复跟读跟唱。

(播放视频和熊江融《声律启蒙二冬》音频)4、简单了解一东内容。

5、教师范读;教读;学生跟读,整体感知。

6、学习此句: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1)图文结合识汉字:春夏秋冬、暮鼓晨钟、观山玩水、绿竹苍松等(2)注释:[1]暮鼓:晚间报时的鼓声。

[2]晨钟:清晨报时的钟声。

[3]苍:青绿色。

(3)各种形式的读:教读;抽读;男女分读;小组赛读;小老师教读;站立读。

7、学习此句:冯妇虎,叶公龙。

舞蝶对鸣蛩。

(1)老师简单讲《冯妇打虎》的故事。

(见PPT)(2)老师讲《叶公好龙》的故事。

(详见《声律启蒙》书籍第41页)(3)注释:[1]冯妇虎:出自《孟子•尽心下》。

春秋时期,晋国的冯妇善于打虎,以此为业,后来他成了善人,就不再打虎了。

有一次他在野外见到很多人在追逐一只老虎,老虎背靠崖壁,没有人敢靠近它,人们见到冯妇,赶忙过去迎接他,冯妇挽起袖子、伸出手臂下车,众人都很高兴。

可是士大夫却讥笑他,因为他又做起了打虎这件事。

这个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重操旧业。

[2]叶公:出自刘向《新序》。

春秋时期的叶公非常喜欢龙,他衣服上的配饰、酒杯上花纹,以及房间中的图案,都雕刻成了龙的形状。

天上的龙听说了这件事,于是来到了他家里,在窗户外偷看他,还将尾巴伸进屋子里,叶公吓得转身逃走,像丢失了魂魄一样,所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只是喜欢像龙的东西罢了。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的爱好。

[3]蛩:蟋蟀。

(4)各种形式的读:教读;抽读;男女分读;小组赛读;小老师教读;站立读。

《声律启蒙——一东二冬三江》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一东二冬三江》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群文阅读——“一东·二冬·三江·四支”节选》教学设计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罗莉教材分析:《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一东”,指的就是ong 韵的一类字,以其韵母是ong的东字来做代表;又因为它排列在所有韵部的第一位,故称之为“一东”。

“一东”和“二冬”这两个韵部,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读不出差别,但这不能代表它们的古音相同。

“三江”,指的就是押ang、iang、或uang韵的一类字,因其居于第三位,故称“三江”。

“四支”类推。

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下册《识字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汉语言的对仗美。

通过学前及一年级学习过程中与古诗的接触,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基础积累,感受到了古诗文的节奏韵律,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积累了不少诗句。

教学内容:《群文阅读——“一东·二冬·三江”节选》教学目标:1、运用群文阅读自由快速阅读、同桌共读、个性化诵读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节选诗句。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内在修养。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节选诗句。

教学难点: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熟练诵读节选诗句。

教学模式:群文齐读:读准音——读通顺——读出韵律——读懂意思——读出意境——花样诵读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课件播放《声律启蒙》之二冬音乐),静坐欣赏)【设计意图:课前让孩子欣赏童音独唱《声律启蒙》之二冬音乐,让孩子静心,为新授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声律启蒙》1、简介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声律启蒙》全书分上下两卷,上下卷各15篇。

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明清以来,如《训蒙(pián)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2、作者: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

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康熙二年(1663年),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166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

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gāi)赅博。

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藏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3、一东、二冬注释:上: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三江”等情况相同。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①。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②。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③。

【注释】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①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30斤),要用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②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③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

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①。

白叟对黄童②。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③。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④。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⑤。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⑥。

①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

革:变化、变革。

②黄童:即儿童。

黄:指黄口。

(chú)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色的边,长大就消失,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的。

③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论语•雍也》,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

孔子称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下联出自《晋书•(ruǎn)阮籍传》。

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晋时代人,博览群书,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

《晋书》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

穷:到……的尽头,此处指无路可走之处。

④(zhuó)濯足水: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污水。

打头风:行船时所遇到的逆风。

⑤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萧(yǎn)衍。

他笃信佛教,经常和高僧们在同泰寺研讨佛经。

汉皇: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

他曾宴请群臣于长安的未央宫,接受群臣的朝贺。

⑥尘虑:对尘世间琐碎小事的忧虑。

萦:缠绕。

绿绮:琴名,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曾弹琴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就用绿绮琴应和他。

霜华:即霜花(“华”为“花”的古字),借指白发。

百炼青铜:借指镜子,古人用青铜镜照面。

贫对富,塞对通。

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①。

天浩浩,日融融②。

佩剑对弯弓③。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④。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①皤:白色。

绿:这里指青色、黑色。

皓:白色。

②浩浩:广阔无边的样子。

融融:暖气上腾的样子。

③佩剑、弯弓:这两个词组既可看成动宾词组,即佩上剑、拉弯弓;也可看成偏正词组,即佩带的剑、被拉弯的弓。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对仗。

④(jì)芰:菱角的一种。

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上:二冬“冬”和“东”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完全一致,但在中古读音不同(主要是韵腹不同),所以分属不同的韵部。

春对夏,秋对冬。

暮鼓对晨钟①。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②。

舞蝶对鸣蛩③。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④。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⑤。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⑥。

【注释】①古代寺庙傍晚击鼓、早晨敲钟以报时。

②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孟子•尽心下》。

冯妇,晋国人,善搏虎,以此为业,后来不再杀虎,被称为善士。

有一次在野外偶遇众人逐虎,不觉技痒,又卷起袖子下车打虎,遭到士人的取笑。

后代便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者。

下联出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

叶公子高自称喜欢龙,房屋四处都雕刻彩绘上各种龙的图形。

天龙听说后便现身于他家,叶公看见后吓得魂飞魄散。

后代便以“叶公”代指表面爱好而并非真正爱好的人。

③(qióng)蛩:古代蝗虫、蝉、蟋蟀等类的小昆虫都可叫蛩,此处指蟋蟀。

④课:“课”本指收税,古人经常“课”、“役”连用,故“课”也就带有“役(劳作)”的意思了。

此处是“为……而劳作”的意思,“课蜜”即采蜜。

⑤恰恰:像声词,黄莺的叫声。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见,自在娇莺恰恰啼”。

雍雍:像声词,大雁的叫声。

《诗经•(bèi)邶风•(páo)匏有苦叶》有“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大雁雍雍地鸣叫,旭日东升光闪耀)。

⑥上联源出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诗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一作“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迢递:遥远的样子。

嵯峨:山势高险的样子。

危:高。

明对暗,淡对浓。

上智对中庸①。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②。

花灼烁,草蒙茸③。

九夏对三冬④。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⑤。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⑥。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⑦。

【注释】①中庸:本来指做事不偏不欹、恰到好处,这里是中等人才的意思。

②(lián)奁:镜匣,古代妇女多用来收放梳妆用具。

笥: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形的盛物器具,多用来盛放衣物。

杵:舂米用的一种木制的棒槌。

将稻、粟米等放置在臼中,用杵不停地(chōng)舂捣,可除去粗皮。

舂:此处指臼。

③灼烁:联绵词,花盛开的样子。

蒙茸:联绵词,草茂盛的样子。

④九夏对三冬:夏季有三个月九十天,故称九夏;冬季有三个月,故称三冬。

“九”和“三”也可看成虚数,“九夏”与“三冬”都指时间很久。

⑤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sì)泗水》。

戏马:台名,亦名掠马台,在今江苏铜山县南,据说项羽曾于此驰马取乐。

下联出自《晋书•卷八十五•刘毅传》。

蟠龙(盘龙):书斋名。

东晋大司马桓温之子桓玄曾在南州修筑一书斋,上面绘满龙的图案,称为盘龙斋。

盘、蟠在此处义同。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世说新语•任诞》和《晋书•毕卓传》。

晋人毕卓酒后曾对人说,左手剥着蟹螯,右手拿着酒杯,漂游在酒池中,就足以了此一生了。

擘:分开、剥开。

蟹螯,螃蟹的两个大前足,是下酒的美味。

下联见于《世说新语•企羡》和《晋书•王恭传》。

晋人王恭披着仙鹤羽毛做的披风,乘着轩车,在小雪中前行,孟(chǎng)昶在篱间窥见,说:这真是个神仙呀。

鹤(chǎng)氅,用仙鹤羽毛制成的外套。

⑦五老峰:在江西庐山的南部,由五座小山峰构成。

源于古代传授伏羲《河图》《洛书》五老之名。

因五老携图隐居,研经布道,经常隐居出没于此,自古以来亦是“道”山或“卦”山。

三姑石:位于武夷山大王峰,由三座小山峰组成,在今安徽境内。

卓然三石立于岩巅,相距数米,山民以三姐妹称之。

金镛:一种乐器,青铜铸造的大钟。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①。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②,绣虎对雕龙③。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④。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⑤。

【注释】①禹、舜、羲、农:分别指夏禹、虞舜、伏羲、神农(又称炎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四位圣君。

②陈后主:南朝陈的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

陈叔宝字元秀,昏庸荒淫,被隋所俘,死于长安。

汉中宗:汉宣帝刘询。

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在位25年,很有作为,班固称之为“功广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

③绣虎:指三国时魏国曹操的儿子曹植,他文章出众,当时人称绣虎。

雕龙:指南朝梁的刘(xié)勰(字彦和),他曾作《文心雕龙》一书,十分出名。

④更:经历、经受。

⑤借:(一作“藉”)借助、凭借。

疏(一作“踈”)慵:懒,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