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
大一基础心理学必考基础知识点

大一基础心理学必考基础知识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
大一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点,下面将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类的认知过程和心理发展为线索,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包括感知、思维、情绪、意识等方面。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与分析心理学实验数据,从而推断心理现象的性质和规律。
3.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从古代哲学开始,经历了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4.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得以应用于实际的领域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二、人类的认知过程1.感知与知觉: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经过编码和加工,形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知觉。
2.注意与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主动选择过程,注意力是在众多刺激中选择、集中特定刺激的能力。
3.记忆与遗忘:记忆是人类获得、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过程,遗忘是指已存储的信息丧失或无法检索。
4.思维与推理:思维是人类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中得出新的信息。
5.语言与思维: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表达方式。
6.问题解决与决策:人类在面临问题时通过思考和决策来解决难题。
三、心理发展1.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经历了感知、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认同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成长为独立的个体。
2.青少年心理发展:是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青少年在思维发展、道德意识形成和个性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重大的变化和挑战。
3.成人心理发展:成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都面临着不同阶段的发展和变化,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活阶段进行适应和调整。
4.老年心理发展:老年人在身体、认知和情感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变化和挑战,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3、应用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4、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应用心理学。
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研究动物心理)。
6、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7、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8、认知也叫认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9、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10、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11、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3、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无脊椎动物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既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只有人类才有思维,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以,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4、客观现实即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5、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
16、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7、心理现象即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科学。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来揭示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2.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其中以亚里士多德最早对心理学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探讨。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研究等。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大量个体的心理状况;案例研究则是深入研究少数个体的心理特点。
4.神经科学基础:神经科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息传递来实现大脑的功能。
5.心理活动的两大领域: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感觉与知觉、认知与思维、情绪与情感、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等几个基本领域。
感觉与知觉研究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认知与思维研究个体的思考、记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情绪与情感研究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学习与记忆研究个体的学习和记忆机制;人格与社会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交往。
6.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心理发展领域包括婴幼儿发展、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等。
儿童发展理论中的关键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爱因斯坦等。
7.性格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表现。
个体的性格特点往往是稳定而长期的,并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9.病理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研究对象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
10.实际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可应用于教育、临床、组织管理和广告营销等领域。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有效教学;在临床领域,心理学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在组织管理中,心理学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发展等方面;在广告营销中,心理学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广告策略。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一、心理学概论1. 心理学的简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结构和心理功能的研究学科,也是看待和比较各种心理现象、过程、行为及其物质和精神条件之间关系的学科。
2. 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起源于古老的几个有名的文明,譬如古希腊的佐拉丁、古埃及的突尼斯和古印度的婆罗门家庭。
进而,它在17世纪被科学家发展成一门科学。
3. 心理学的目的:心理学的总体目的是研究和解释人类的行为、经历、情绪、思想等心理活动,以及他们在思维、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二、心理学常见分支1.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一般分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几个大部分。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记忆、注意力、语言理解和决策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这一分支研究的是客观世界中的信息如何形成认知模式,人们是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成长及其各种心理活动及影响因素的心理学分支,也可以指研究从胎儿到老年人整个人生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领域。
4.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思想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它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5.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研究领域的结合形态,它将心理学应用于工业、职业、商业、家政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6. 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理论的领域,它研究心理现象及心理活动及其在实验环境下变化的规律,是促进心理学前进的主要动力。
7.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也称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物质和精神环境间互动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涉及个体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方方面面,如社会结构、协作与争斗、社会信仰、分组与偏见等。
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

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1.心理学及其分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学科,它结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点,成为两者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2.基础心理学则是以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中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大类。
4.心理过程涉及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而心理特性则包括需要和动机、能力、人格。
5.心理活动的本质: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活动不仅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还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是大脑活动的结果而非产品。
6.心理学的应用和研究方法: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及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个案法等。
7.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它的发展受到了哲学、神经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对个体差异的认识。
8.心理学的分支:除了基础心理学,心理学还包括其他分支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这些分支关注不同年龄群体、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心理现象。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10.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
1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是:感觉。
12.人类对外部是认识的最主要途径是:视觉。
13.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反射,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是射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或者感觉、运动、联络神经元。
14.神经系统包括中枢周围,中枢包括脑和脊髓,周围包括12 位脑神经31对脊神经15.大脑分为额顶枕颞,额叶,是意图和动机,顶叶触温动,枕叶是视觉,颞叶是听觉16.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一门广泛的交叉学科,研究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内在机制、发展规律以及外在因素对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它是一门综合科学,结合了生物学、神经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不
仅可以用来解释个体心理和行为问题,还可以研究人类群体的特点和
规律。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1、感觉过程:感觉是指受体机构对外界刺激的灵敏反应,是信
息的传入过程。
它包括感官输入、信息处理和抑制等三个步骤。
2、注意过程:注意是指个体从外界环境中搜集信息,将其转换为
内心有效信息的过程,是个体从外部事件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心
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记忆过程:记忆是指对经历的事实、情况或事件的保存,以便
进行回想、思考或再利用的过程,是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的统称,是实现智能的基本过程。
4、思维过程:思维是指有规律地利用已有信息处理、推理和判断
的活动,是一种抽象推理的过程,它包括概念形成、分类、逻辑推理
以及抽象思维等多种形式。
5、情绪过程:情绪是指个体在内心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又叫心情。
它受外在刺激的影响,具有自发性、强度不稳定、变化多
样的特点。
6、行为过程:行为是指人及其他动物依据环境刺激而采取的主观
行动,它是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行为可以有规律地分类:反射、运动、反应、活动、表现等。
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

THANKS
感谢观看
情绪的分类
根据情绪的性质和强度,可以将其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根据情绪持续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短暂情绪和长期情绪;根 据情绪的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外显情绪和内隐情绪。
情绪的理论与生理机制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理论包括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和沙赫特-辛格理论等。这些 理论试图解释情绪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05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
心理发展的定义与阶段
定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 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阶段
心理发展可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 定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
心理发展的理论与影响因素
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的生理机制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例如,当人们 感到恐惧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引发“战斗或逃跑”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 促等。
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它引导人们朝着特定的目标努力,以满足自身的 需要。
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其 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分为近景性动机和 远景性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 表现,记录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包括多个子领域,涵盖广泛的研究内容,如认知、情绪、发展、社会等。
二、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世纪。
最早的心理学实验是由德国心理学家
威廉·旦特进行的。
从最初的结构主义到后来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各种学派相继兴起,为心理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思想和方法。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验法、问卷调查、观察法、案例研究等。
实验法
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因果关系,而问卷调查则用于获取被试者主观感受和看法。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目的。
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基本概念,如意识、注意、记忆、学习、情绪等。
这些
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探究其内在机制和规律。
五、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临床心理学、教育
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
心理学应用于医疗、教育、管理等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解决心理问题。
六、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心理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未来,心理
学将更加关注个体差异、跨文化研究,探索心理健康、幸福等议题,为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是对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
学学科,深入了解心理学知识,对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理解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一、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例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通过鼻子闻到气味等。
感觉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第一步。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苹果时,不仅仅是看到它的颜色、形状,还能意识到这是一个苹果,这就是知觉的作用。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整体性是指我们会将事物的各个部分综合为一个整体来感知;选择性使我们能够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出关注的对象;理解性让我们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感知的对象;恒常性则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二、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一般在 025 2 秒之间;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在 5 秒到 1 分钟;长时记忆则能保持很长时间,甚至终身不忘。
记忆的遗忘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
他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影响记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识记的目的与任务、识记的方法、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位置等。
三、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间接性是指通过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概括性则是指对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
思维的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推理则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一、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实验和分析,揭示人类思维、情感、记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以下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点。
二、感觉与知觉1. 感觉:感觉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2. 知觉:知觉是基于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认识到感觉的意义和特征。
三、注意与意识1. 注意:注意是指人们在感知、思考和行为中选择和集中精力的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力可以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两种形式。
2. 意识:意识是人们对外界和内界信息的知觉和理解。
它是人们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四、学习与记忆1.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知识、技能或观念的过程。
学习有多种形式,包括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
2. 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经历中所获得并保存的信息,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五、思维与智力1. 思维: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认识和推理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
2. 智力:智力是指人们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评估,如智商测验和心理年龄等。
六、情感与动机1. 情感: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一种主观感受,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恐惧等。
情感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2. 动机:动机是人们追寻满足和避免负面体验的内在驱动力。
常见的动机包括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成就需求等。
七、人格与性格1. 人格:人格是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
2. 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稳定模式,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
常见的性格理论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和Myers-Briggs性格类型指标等。
八、心理障碍与治疗1.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等方面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何为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包含认知、动机、情绪和人品,以及集体心理学与社会意理学等等。
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科学,以现代心理学的看法来看,心理学发源于西方哲学。
而西方哲学则发展自两千多年的古希腊。
到19 世纪末,生物科学的发展让心理学离开了哲学,并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学开始被界定为科学的范畴。
第一次使用Psychologia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 ”,有古希腊的“psyche ”与“logos ”两个词演变而来,意识分别为“灵魂”、“叙述”,连在一同称为“心理论述心灵”。
1502年,塞尔维亚人马如立克初次用psychology这个词发布叙述大众心理的文章。
这是有记录的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最早用途。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公元七世纪,古埃及的一个国王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
把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与世隔断的地方,供他们吃饭饮水却不一样意与别人交流。
国王以为,等孩子长大发出的第一个音节必定是人类先人的语言。
他希望这个音节属于埃及语言。
适得其反,孩子们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与埃及语言根本没关。
国王悲伤非常。
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录最早的心理学实验,固然失败了,但仍是说明古人栽探访人类自己的道路上已经付出了好多努力。
心理学与行为的关系行为异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亲密的联系。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响系统。
心理支配着行为,又经过行为表现出来。
所以,心理学也成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深受其余学科的影响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分为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
实验心理学是受物理学的影响;精神解析学是受医学的影响;社会学影响产生社会意理学。
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研究人以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个体心理学业研究集体心理、社会意理。
时辰都在发生的心理活动无论我们自己有没有觉察。
心理活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
我们每日睁着眼睛的时候,它都切确实实的发生着。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感知与注意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二知觉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3、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2整体性: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三注意1、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人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特性.3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和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4注意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记忆一记忆及其类型1、什么是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2、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组成.相当于认知心理学的编码、存储、提取.3、记忆的主要类型1记忆对象分类①形象记忆;②逻辑记忆;③情绪记忆;④动作记忆.2记忆阶段分类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4、记忆表象1什么是表象:人脑中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一是直接还是间接,二是有无意识,三是时间的长短. 3记忆表象的特点①直观形象性;②形象概括性;③模糊片断性;④个别差异性.二记忆系统三遗忘1、什么是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回忆或再认,或错误的回忆或再认.2、遗忘的种类①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②主动遗忘与被动遗忘.3、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四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1、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敏感性:指识记的快慢;持久性:指记忆中内容保持的时间的长短;准确性:指能准确地提取记忆中的材料;准备性:指记忆内容的巩固程度,即提取利用的难易.2、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也更容易.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利用组织化就记得牢,有系统.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研究表明有语义编码又有形象编码的材料易记忆.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的规律来进行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要多样化.●思维一思维及其类型1、什么是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3、思维的类型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1、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与概括4系统化与具体化2、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 2判断3推理3、科学概念的掌握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经验3注意“变式”的使用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5正确给概念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7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三问题解决解决问题的阶段1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问题情景与问题表达方式:空间排列、空间集合、多余信息、心理概念的排列.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固着是指只看到其通常的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功能.4个体的经验水平: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倒U曲线图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四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和深刻性2独立性和批判性3逻辑性和严谨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3加强言语的训练4发挥定势的作用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技能一技能及其特点1、技能的概念:指人在活动中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稳定而复杂的,并由若干动作组成的、确保某种活动顺利进行的活动方式.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及其特点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2智力技能及其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二操作技能的形成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指的是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了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其特点是:动作品质、动作结构、动作控制、动作效能.2、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练习过程中的高源现象、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技能形成中的个别差异.2有效练习的条件:目的和动机、练习的方法与知识、循序渐进、质与量的关系、时间安排、方式多样化、及时反馈.三智力技能的形成1、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1原型定向: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其教学要求是:了解动作结构、顺序和规定、主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示范和讲解要明确和准确、对复述的要求.2原型操作:建立感性的动觉映象,它是智力技能开始形成和内化的基础.其教学要求是:把智力活动以展开的方式呈现、注意活动对象的更换、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注意动作与言语相结合.3原型内化:能利用表征进行加工.其教学要求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注意简缩、能迁移、掌握好转化时机.2、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心理模拟法就是建立与人的心理功能相平衡的物质系统.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力一能力及其类型1、什么是能力:人完成某种活动必要的心理条件.它直接影响人活动的效率.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3、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二智力及其测量1、什么是智力: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2、智力测验3、智力测验的质量标准信度、效度、标准化.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四能力的发展变化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2能力水平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的团体差异1性别差异2职业差异3种族差异●动机一需要与动机1、需要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2需要的种类①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动机1什么是动机:是指激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是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2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3动机的功能①启动机能;②维持功能;③导向功能.4动机的分类①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②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③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④内部动机与外在动机.二学习需要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1从直接发生途径考虑,应尽量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2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应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其他各种需要和要求三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2作业越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作业越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越高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1理论基础:强化理论2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3奖励比惩罚更能激发学习动机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1成就结构理论:合作、竞争、个别化2学习竞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5、正确引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成败归因理论: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2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6、提供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1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有的能力的主观评价和确信.2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情绪一情绪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情绪的分类1基本的情绪分类快乐、悲哀、愤怒、恐惧.2情绪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心境、激情、应激.3、情绪的性质1情绪为刺激所引起2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3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4情绪与动机关系密切4、情绪与认知的关系1情绪与认知的联系①认知是产生情绪的前提和基础;②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2情绪与认知的区别①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②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③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5、情绪的产生与表达1情绪的产生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脑电和皮肤电变化.2情绪的表达①面部表情;②身段表情与手势;③言语表情.二压力、情绪与健康1、压力的性质与来源1压力的性质: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剌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形成的.2压力的来源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2、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3设法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人格一人格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含了一个人区别另一个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人格的特点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3、人格的结构1气质①什么是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②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③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神经系统有三个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多血质相对活泼型强、平衡、灵活型;胆汁质相对于兴奋型强、不平衡型;粘液质相对于安静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弱型相对于抑郁质.2性格①什么是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②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两者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两者相互影响,气质能影响性格形成的速度并赋予某种色彩,性格能改变气质.区别: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二人格的形成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儿童早期经验5、自然环境因素●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一心理健康1、什么是健康与心理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好的心态.心理健康;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健康的“自我实现者”标准15条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热爱事业;独立独处;与环境关系和谐;欣赏日常生活;具有高峰体验;同值关心他人;人际关系深刻;待人民主平等;信守道德标准;富于幽默感;富有创造力;不随波逐流.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①自我意识正确;②人际关系协调;③性别角色分化;④社会适应良好;⑤情绪积极稳定;⑥人格结构完整.3、心理健康的促进1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生理与心理统一,个体与群体协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防治与发展并重.2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二心理咨询1、心理咨询的实质1什么是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语言等媒介,与来访者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都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遵循的理论、方法与原则一致.②区别: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咨询所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所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②区别: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2、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1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①理解支持原则;②保密性原则;③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④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⑤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⑥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2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①建立关系:热情接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②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问题;③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助方法;④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问题并促进发展;⑤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踪了解.3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①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②个别咨询与小组咨询;③面谈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咨询.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1、性别角色1青少年的性别意识的发展①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②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③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④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2青少年的异性交往的教育①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②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③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实坦诚,留有余地.2、自我意识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教育①全面认识自我;②积极接纳自我;③努力改善自我.3、人际关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4、考试焦虑1考试焦虑的危害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成绩,形成焦虑性人格.2考试焦虑的成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3考试焦虑的矫正自信训练,系统脱敏,放松训练.。
心理学基础知识汇总

心理学基础知识汇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理解人们的思维、情感、动机和行为。
以下是对一些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汇总。
一、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通过内省法来分析意识的内容或结构。
其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
2、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的功能和作用,关注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
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杜威等。
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开创者,斯金纳则进一步发展了行为主义的理论。
4、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和性本能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5、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认为人有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6、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二、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提取,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如喜怒哀乐;情感则相对稳定和持久,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
三、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

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引言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对于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正文内容:一、认知心理学知识1.1 感知与知觉- 感知的定义和作用- 知觉的过程和特点- 感知与知觉的关系1.2 学习与记忆- 学习的类型和原理- 记忆的分类和特点-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1.3 思维与解决问题- 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思维与解决问题的关系二、发展心理学知识2.1 儿童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儿童情感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特征2.2 青少年发展- 青少年身体和性别特征的发展- 青少年认知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点2.3 成人发展- 成人生理和认知能力的变化- 成人情感和社会角色的发展- 成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模式三、社会心理学知识3.1 自我与个体行为-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自尊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自我与个体行为的关系3.2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 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群体行为的原因和特征-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的相互作用3.3 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社会影响的类型和机制- 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的关系四、临床心理学知识4.1 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 常见精神疾病的分类和症状- 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影响- 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4.2 心理评估与诊断- 心理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心理诊断的准则和流程- 心理评估与诊断的应用范围4.3 心理治疗与干预- 常见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 心理干预的原则和效果评估- 心理治疗与干预的应用领域五、健康心理学知识5.1 健康与心理状态- 健康的定义和评估指标- 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健康的作用5.2 应对与适应- 应对策略的类型和效果- 适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应对与适应的关系5.3 健康促进与预防- 健康促进的原则和方法- 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效果- 健康促进与预防的重要性总结: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五个大点阐述了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基础(一般)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探讨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 心理学历史, 发展趋势, 理论体系, 派别和探讨方法等。
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像概念之间的区分。
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比照学习——社心, 发心, 变态, 测验, 询问等。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对象及内容一, 心理学概述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探讨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 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内容如下图: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发展经验了四个阶段:感觉, 知觉, 思维萌芽, 思维。
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产品。
(三)心理是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四)心理现象既是机能又受制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记: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记。
二, 学派的纷争第四单元探讨原则和方法不作为考核重点,了解即可。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一, 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 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刺激。
二, 反射弧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三、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外周神经系统又叫四周神经系统。
四,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四)情绪的发生发展
(五)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
1、面部表情
2、身段表情(体语) 3、言语表情
二、情绪情感的作用
1、情绪情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适度的情绪紧张有利于最佳工作 效率的发挥. 3、情绪情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A 简易工作
二、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二、需要
(二)需要的种类: 1、生理性需要: 个体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 续所必须的要求。 2、社会性需要: 是人在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步形 成的高级需要。
二、需要
(三)马斯洛需要的层次论
马 斯 洛 需 要 层 次 说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六、性格
(四)性格与气质的区分
气质 先天 受神经活动类 型的影响 变化较难 无好坏之分 性格 后天 受社会条件制约 变化较易、较快 有好坏之分
个性与健康 (一)个性对个体适应能力的影响 (二)个性特征可成为某些疾病的 基础 (三)个性特征能影响疾病的发展 及预后 (四)个性改变可成为某些疾病的 诊断依据
四、能力
(一)能力的概念 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 的心理特征。 才能 天才
四、能力
(二)能力的分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四、能力(三)智力 属于一般能力,指认识方面 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能力与智力的区别 智商(IQ)
五、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 定的心理特征。
觅食动机
饱 中 枢 与 饿 中 枢
性 动 机
母性动机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下面就是为大家汇总的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3、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想象等。
5、情绪和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7、需要: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8、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9、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
10、人格:(个性)批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1、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
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约的作用。
12、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识记):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
动植物和植物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像环节动物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索,它们只具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它们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对事物外部的整体加以认识了;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
大一心理学课本知识点

大一心理学课本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作为大一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还可以提高我们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下面是一些大一心理学课本中常见的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1.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感、社会等各个方面。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采用实验、观察、问卷等不同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获取对心理现象的认识。
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心理学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不同的流派,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二、感知与知觉1.感知的过程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接收和处理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知方式。
2.知觉的构建知觉是对感知信息进行解释和组织,它受到个体的认知、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三、学习与记忆1.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是一种通过有前提的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的学习方式,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2.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是一种通过个体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来形成条件反射的学习方式,如斯金纳的箱子实验。
3.记忆的过程记忆包括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等不同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个体可以获取、保存和回忆信息。
四、情绪与动机1.情绪的组成情绪是人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包括情感、生理反应和认知三个组成要素。
2.情绪的分类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基本情绪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恐惧等,而复杂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组合而成的。
3.动机的类型动机是个体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包括生理动机、心理动机和社会动机等不同类型。
五、人格与社会心理1.人格的理论人格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有不同的人格理论来解释人的个性特征与行为。
2.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知过程,包括自我概念、态度、认知失调等不同方面的研究。
3.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如集体决策、群体归属感等。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来揭示人类思维、情感、行为、个体差异等方面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基础心理学知识点:1.感知和知觉:感知是指通过感官器官获取和处理外部刺激的能力,而知觉是指个体对感知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感知和知觉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事物的反应。
2.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记忆是指保存、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智力: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
智力测试(如智力商数)是衡量个体智力水平的一种常用方法。
4.情绪和情感:情绪是短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情感则是更持久、更深远的情绪体验。
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
5.人格:人格是个体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研究人格类型、人格特征、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6.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包括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身体、认知和社会发展。
7.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社会认知、团体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它探讨了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偏见、人际互动和沟通等社会心理现象。
8.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和应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的学科。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诊断和治疗来帮助人们克服各种心理困扰。
9.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思维过程的形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它探讨了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0.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行为的观察和量化,认为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以上只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含了更多的深入和专业的内容。
心理学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为个体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改善生活的理论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无区别?区别点在什么地方?
第一节 绪论(四个单元)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产生和发展历程:心理现象与神经系统的产生紧 密相关;无机物、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心理;无脊 椎动物只是有感觉;脊椎动物有了知觉心理;灵长类 动物是思维的萌芽阶段;只有人类人是心理发展的最 高阶段
基础心理学内容中四者间的关系
相同:同属于人的心理现象,共存于人的心理 变化过程中
不同:阶段不同,各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有各自的活动规律
关系: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密不可分,整体 构成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存在形式:过程。四者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 结束的阶段
认知阶段心理现象的界定
研究范围: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1.感觉:人体各部位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最初体验,形 成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2.知觉:把各种体验结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初步认 识 3.记忆:把各种体验和认识在大脑里存档,突出过去 时 4.思维:把过去的经验取出来,与当前的经历比照, 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神经纤维的功能是传导兴奋。膜内外形成正负 电对应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局部电流形成
2.神经元的分类及功能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冲动→感觉 器官→中枢神经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枢神经指令→ 效应器官
中间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的互联网模拟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脑的机制
思考
19世纪以前,心理学是隶属于哪个范畴的?具备一门 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我国古代心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其思想或观点 各是什么?
人类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建立者是谁?他的研究成果 和最大贡献是什么?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较有影响的心理学派有哪些? 其代表人物和主要学术主张是什么?
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的医学博士——冯特
心理学独立后初期的流派(19世纪末20世 纪初)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意识经验构造来说明 人的心理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心理在适应环境 的机能作用
行为主义(华生):行为是机体适应环境变化各种反 应的组合
整体(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 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基本方式:反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 回答)
物质基础: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反射弧的构成: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
枢 ;D. 传出神经 ;E. 效应器 活动轨迹:感受器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将冲动传至中枢 ,在中枢交换神经元后 ,经中间神 经元将兴奋沿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 ,使其产生运动 举例:在体检时 ,医生轻敲受检者的髌韧带会导致 股四头肌收缩 ,使小腿向前踢
神经递质的变化
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 隙→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 质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状态
静息电位: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未受刺激 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差,为静息电位,一 般表现 为膜内较膜外为负。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图5
兴奋在神经元的传递
突触: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每一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相 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前一个神经元的神经 冲动传到突触,引起突触间隙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变化,将其传到下一个神经元
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作为研究对象?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四方面)
内容:认知;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能力 和人格。
心理过程由认知、情感和意志组成,心理过程和人格 构成人的心理现象 1.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认识) 2.需求和动机:外部、内部。(动力) 3.情绪、情感和意志:体验和支配(精神) 4.能力和人格:适应性和气质性格。(特征)
性质:感觉、知觉属于感性认识阶段;记忆、思维属 于理性认识阶段。
思考
基础心理学分哪四个方面?它们间有什么异同?关系 如何?
人的心理过程有哪三类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什么?一般经历哪些不
同阶段? 人在心理认知方面要经历哪几种心理现象? 为什么说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
在体检时 ,医生轻敲受检者的髌韧带 会导致股四头肌收缩 ,使小腿向前踢
神经元间的反射活动模式
反射过程: 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神 经中枢→中间神经 元→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
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举例)
手遇热缩回
实例剖析
缩手反射的具体过程: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 __________感觉高温,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经 __________传导进入__________,再通过 __________传达到__________,手便会缩回。像完 成缩手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提供服务
内涵:心理咨询、心理 治疗
作用:掌握方法、提高 技能、开展服务
思考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几个类别的 区分?
相对而言(因为有交叉),其各自的研究目的、 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各是什么?有 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
学习理解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对于做好 一个心理咨询师,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也叫边缘 学科)
对象:一般的人的不同成长阶段(童年、青少年、中老年等)、 不同性别(男人、女人)、不同群体(家庭成员、社会团体)
内容:心理现象、人际关系 性质和任务:概括成果、总结规律、指导实践
基础心理学
理论体系
研究对象:以正常成人的 心理活动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
当代心理学(20世纪中叶)
学派争论结束,集中探讨心理现象的发展规律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重视人
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认知心理学:把行为水平与相应的大脑神经过
程结合起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机制 生理心理学:重点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
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等。(指导应用性) 心理学的定义和基础心理学的任务:(见导引)
思考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要解答的问题有哪些? 心理学的研究分哪些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角
度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分支?这些分支研究的目
的是什么? 基础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把正常成人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接受信息→传入信息→处理信息→传出信息→作出
反应)
思考
什么是神经元?它的性质和组成成分是什么? 神经元成分中的关系是怎么的,对人体神经系
统来讲,哪一个比较重要? 神经元分哪几种?其作用如何? 人体的反射活动是如何构成的?请举例说明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什么? 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内涵:研究成果、基本概 念、原则和法
作用:基础(研究)、 指导(实践)
基本规律
生理状态:人体结构、 大脑结构、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自然科学)
心理状态:心理现象、 心理活动、心理表现、 产生与发展(社会科学)
应用心理学
实际运用
内涵:心理卫生、心理 健康
作用:明确原理,掌握 方法,促进健康
思考
研究心理现象需要遵循哪三条原则?各自的核 心要点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的四类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基本要 领是什么?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提要
按照神经神经系统的分类,应该是从大到小,即:中 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但教材在 内容安排上是从小到大,开篇先有一个大的轮廓,然 后从神经系统的最小单位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即:神 经元——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这样,安 排的好处是由浅入深,便于理解掌握,但前提是必须 建立这样轮廓,而且在学习时时刻记住这样的框架, 才便于真正理解教材的内容。所以,希望大家在学习 时注意。
心理现象的研究四种方法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活动不干预、事件作记录, 资料要分析
调查法(口头或书面):访谈(口头提问)、问卷 (信度和效度)、量表测验(针对性)
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法):强调个体差异、突出现 实取样
实验法(控制):严格控制、观察变化、探索联系。 (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自变量的混淆)
心理学基础知识辅导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提要
导引
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
内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并揭示其实质和规
律的科学。 “心理学”这个词,是由希腊语的psyche (“心”)与logos(“道理”)这两个词组合而成的。 1826年,德国哲学家J.赫尔巴特在其著作《心理学 教科书》中,首次使用了Psychologie(英语写法为 Psychology)。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科学心理学的确立
古代的心理学属于哲学的范畴(19世纪以前) 中国:孔子、孟子、荀子、世硕、告子。 西方:希波克拉底(古希腊)、盖伦(罗马)
实证是心理学独立的标志(19世纪中叶) 韦伯(差别感觉阈yu限)、费希纳(心理物理学)、 艾宾浩期(记忆实验)、冯特(构造心理学)
标志:人类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创立(1879年、冯特、 莱比锡大学)
一、神经系统的主体区分(见图)
主体划分(形态和所在部位):中枢神经系 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位于颅腔内的脑和位于椎管 内的脊髓 。 外周神经系统 :从解剖上看,分12对脑神经、 31对脊神经以 及内脏神经的周围部分 。从功 能上看,分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也 叫植物神经或内脏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