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译文
司马光《资治通鉴》王安石《材论》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
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
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
其尤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又或谓吾之爵禄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可以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又或不求取用之道,以为天下实无材。
此三蔽者,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
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治国而国安焉。
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
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
”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其所异者蔑矣。
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
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
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甲】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杰知,而用之不得方,亦若此矣。
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无不适其任者也。
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选自王安石《材论》)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君A子B用C人D如E器F各G取H所I长J古K之L致M治N者O岂P借Q才R于S异T代U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尤蔽者”的“其”意思是“其中的”,与《石钟山记》“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的“其”相同。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晋王进屯永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晋王进屯永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晋王进屯永济,张彦选银枪效节五百人,皆执兵自卫,诣永济谒见,王登驿楼语之曰:“汝陵胁主帅,残虐百姓,数日中迎马诉冤者百馀辈。
我今举兵而来,以安百姓,非贪人土地。
汝虽有功于我,不得不诛以谢.魏人。
”遂斩彦及其党七人,余众股票。
王召谕之曰:“罪止八人,馀无所问。
自今当竭力为吾爪牙。
”众皆拜伏。
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攘甲执兵,翼马而从,仍以为帐前银枪都。
贺德伦帅将吏请晋王入魏州城慰劳。
既入,德伦上印节,请王兼领天雄军,王固辞,曰:“比.闻汴寇侵逼贵道,故亲董师徒,远来相救。
又闻城中新罹涂炭,故暂入存抚。
明公不垂鉴信,乃以印节见.推,诚非素怀。
”德伦再拜曰:“今寇敌密迩,军城新有大变,人心未安。
德伦腹心纪纲为张彦所杀殆尽,形孤势弱,安能统众!一旦生事,恐负大恩。
”王乃受之。
戊戌,晋王引兵趣望都,契丹逆战,晋王以亲军千骑先进,遇奚首秃馁五千骑,为其所围。
晋王力战,出入数四,自午至申不解。
李嗣昭闻之,引三百骑横击之,虏退,王乃得出。
因纵兵奋击契丹大败,逐北至易州。
(《资治通鉴·后梁纪》,有删改)材料二:高季兴在洛阳,帝左右伶宦求货无厌,季兴忿之。
帝欲留季兴,郭崇韬谏曰:“陛下新得天下诸侯不过遣子弟将佐入贡惟高季兴身自入朝当褒赏以劝来者;乃羁留不遣,弃信亏义,沮四海之心,非计也。
”乃遣之。
季兴倍道而去,至许州,谓左右曰:“此行有二失:来朝一失,纵我去一失。
”又谓将佐曰:“新朝百战方得河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矜伐如此,则他人皆无功矣,其谁不解体!又荒于禽色,何能久长!吾无忧矣。
”乃缮城积,招纳梁旧兵,为战守之备。
夏六月,帝苦涛暑,于禁中择高凉之.所,皆不称旨。
帝命允平营楼,日役万人,所费巨万。
崇韬谏曰:“今两河水、早,军食不充,愿且息役,以侯半年。
”帝不听。
《资治通鉴》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
《资治通鉴》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资治通鉴》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
子仪选骁骑更挑战,三日,至行唐,贼疲,乃退。
子仪乘之,又败之于沙河。
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又使牛廷玠发范阳等郡兵万馀人助思明,合五万馀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
子仪至恒阳,思明随至,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贼不得休息。
数日,子仪、光弼议曰:“贼倦矣,可以出战。
”(至德元年五月)壬午,战于嘉山,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馀人。
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
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
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
禄山大惧,议弃洛阳,走归范阳,计未决。
是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莫不切齿。
又,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王思礼密说哥舒翰,使抗表请诛国忠,翰不应。
思礼又请以三十骑劫取以来,至潼关杀之。
翰曰:“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
”或说国忠:“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
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
”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一)1.对下列甸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踵:脚后跟。
B.露髻跣足步走跣:光着脚。
C.或说国忠说:劝说,游说。
D.上许之许:答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贼疲,乃退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B.又败之于沙河于公岂不危哉C.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D.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不属于郭子仪、李光弼军事行动的一组是 (3分)①贼来则守,去则追之②贼倦矣,可以出战③战于嘉山,大破之④至暮,杖折枪归营⑤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⑥议弃洛阳,走归范阳A. ①③⑥B. ①②⑤C. ②③④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郭子仪、李光弼兵退回常山,叛将史思明又收罗散兵数万随后追击,郭子仪挑选骁勇善战的骑兵主动挑战。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
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
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
”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A.黯为人,性倨少礼倨:傲慢B.群臣或数黯数:责备C.遇黯加于平日遇:对待D.诈足以饰非饰:装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黯为谒者,以严见惮赵亦盛设兵以待秦B.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病且满三月示赵弱且怯也D.于群臣无二而耻学于师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5分)(2)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5分)12.汲黯在为人处世上极富个性特征,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
(4分)参考答案9.D(饰:掩饰)10.B(B项两个“而”连词,表转折。
《资治通鉴》阅读及答案
《资治通鉴》阅读及答案《资治通鉴》阅读及答案「篇一」古文阅读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②,人民给③,官无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④吾左右以求助也。
”封之万家⑤。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⑥。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是日,烹⑦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⑧,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即墨:古地名。
下文中的“阿”、“鄄”和“薛陵”都是古地名。
②辟:开垦。
③给(jǐ):富裕。
④事:巴结。
⑤万家:这里指一万户的俸禄。
⑥馁(něi):饥饿。
⑦烹:煮。
古代的一种酷刑。
⑧饰诈:掩饰,欺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⑴语之曰⑵然吾使人视即墨⑶誉言日至()⑷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小题3:根据语段,概括齐国能够“强于天下”的原因。
(3分)参考答案:小题1:(4分)⑴告诉;对说⑵派,派遣⑶ 到⑷曾经小题2:(3分)这是你不巴结我的身边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
(3分,重点考查“是”、“子”、“左右”等词的理解2分,语言表达1分)小题3:(3分)①赏罚分明,对“饰诈”者惩治有力。
②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
(意思对即可。
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即满分。
)小题1:试题分析:古文中有的字词要译成一个短语结构,比如本题中的“语”,要译成“对说”。
另外,要注意古文多义词在语境中的含义,比如“使”有多种含义,在本句是“派”。
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注释,先了解字词义,再组成句子。
“是”即“是”(古文中少见),“子”:对对方的敬称,“事”:注释中有,巴结;“左右”,指身边人,“以”,连词“来”,“求助”:谋求帮助。
小题3:试题分析:要把全文大致翻译一下,然后注意分析齐威王的行为与影响,抓住“是日,烹⑦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资治通鉴隋纪》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资治通鉴隋纪》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资治通鉴隋纪》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治通鉴隋纪》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
李密之亡也,往依郝孝德,孝德不礼之;又入王薄,薄亦不之奇也。
密困乏,至削树皮而食之,匿于淮阳村舍,变姓名,聚徒教授。
郡县疑而捕之,密亡去,抵其妹夫雍丘令丘君明。
君明不敢舍,转寄密于游侠王秀才家,秀才以女妻之。
君明从侄怀义告其事,帝令怀义自赍敕书与梁郡通守杨汪相知收捕。
汪遣兵围秀才宅,适值密出外,由是获免。
李密自雍州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
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
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
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
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
”让谢曰:“吾侪群盗,旦夕偷生草间,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
”前宋城尉齐郡房彦藻,自负其才,恨不为时用,预于杨玄感之谋。
变姓名亡命,遇密于梁、宋之间,遂与之俱游汉、沔,遍入诸贼,说其豪杰;还日,从者数百人,仍为游客,处于让营。
让见密为豪杰所归,欲从其计,犹豫未决。
有贾雄者,晓阴阳占候,为让军师,言无不用。
密深结于雄,使之托术数以说让;雄许诺,怀之未发。
会让召雄,告以密所言,问其可否,对曰:“吉不可言。
”又曰:“公自立恐未必成,若立斯人,事无不济。
”让曰:“如卿言,蒲山公当自立,何来从我?”对曰:“事有相因。
所以来者,将军姓翟,翟者,泽也,蒲非泽不生,故须将军也。
”让然之,与密情好日笃。
密因说让曰:“今四海糜沸,不得耕耘,公士众虽多,食无仓廪,唯资野掠,常苦不给。
若旷日持久,加以大敌临之,必涣然离散。
未若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郦食其说齐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郦食其说齐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王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距楚。
郦生①日:“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
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遗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
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
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净巧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愿足下急M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王从之,乃复谋取敖仓。
食其又牛王日:“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诸田宗强,负海、岱,阻河、济,南近于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
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J上日:“善!”乃使郦生说齐王日:“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日:“不知也。
天下何所归?”郦生日:“归汉!”日:“先生何以言之?”日:“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王W汉中。
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
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土;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实;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
故天下之事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破北魏;出井怪,诛成安君;此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厄,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王疾先下汉王齐国可得而保也不然危亡可立而待也”先是,齐闻韩信且东兵,使华无伤、田解将重兵屯历下以距汉。
及纳郦生之言,遣使与汉平,乃爰历下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为乐。
(节选自《资政通鉴•汉纪二》)【注】①郦生,即郦食其,刘邦谋臣。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安史之乱》(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安史之乱》(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安禄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殆将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驾..然后作乱。
会杨国忠与禄山不相悦,屡言禄山且反,上不听;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
禄山由是决意遽.反,独与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密谋,自余将佐皆莫之知,但怪其自八月以来,屡飨士卒,秣马厉兵而已。
会有奏事官自京师还,禄山诈为敕书,悉召诸将示之曰:“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
”众愕然相顾,莫敢异言。
十一月,甲子..,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
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诸将皆引兵夜发。
诘朝,禄山出蓟城南,大阅誓众,以讨杨国忠为名,榜军中曰:“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于是引兵而南。
禄山乘铁舆,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
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皆禄山统内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禄山先遣将军何千年、高邈将奚骑二十,声言献射生手,乘驿诣太原。
乙丑,北京副留守杨光朔出迎,因劫之以去。
太原具言其状。
东受降城亦奏禄山反。
上犹以为恶禄山者诈为之,未之信也。
庚午,上闻禄山定反,乃召宰相谋之。
杨国忠扬扬有得色,曰:“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欲也。
不过旬日,必传首诣行在。
”上以为然,大臣相顾.失色。
上遣特进毕思琛诣东京,金吾将军程千里诣河东,各简募数万人,随便团结以拒之。
辛未,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上问以讨贼方略,常清大言曰:“今太平积久,故人望风惮贼。
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诣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上悦。
壬申,以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
常清即日乘驿诣东京募兵,旬日,得六万人;乃断河阳桥,为守御之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宋神宗御制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宋神宗御制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汉司马迁紬①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传,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
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才矣。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
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秘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
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
良谓备焉。
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矣。
荀卿有言:“欲观圣人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
”若夫汉之文、宣,唐之太宗,于所谓“吾无间.焉”者。
自余治世盛王有惨怛之爱有忠利之教或知人善任恭俭勤畏亦久得圣贤之一体孟轲所谓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至于荒坠颠危,可见前车之失;乱贼厥有履霜之渐。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焉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神宗御制序》)材料二佑少尝读书,而性且蒙固,不达术数之艺,不好章句之学。
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徵诸,将施有政。
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
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衣食足知荣辱。
”夫子曰:“既富而教。
”斯之谓矣。
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
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敌焉。
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柳宗元为柳州刺史》(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柳宗元为柳州刺史》(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
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
”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
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
”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
”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
”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
”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①、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
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②,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
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③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
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
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
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
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
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凡病且怠,职此故也。
’”此其文之有理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五》)【注】①寻引:长尺。
②伊、傅、周、召:指古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秦拔魏邢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秦拔魏邢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秦接魏邢丘。
范雎日单.亲,用事,因承间说王日:“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
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
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
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
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科移。
臣又闻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牟其主。
淖齿管齐,射王股,擢王筋,悬之于庙梁,宿昔而死。
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
今臣观四贵之用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
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
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
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王以为然。
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材料二: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无为。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上有所长,事乃不方。
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
上下易用,国故不治。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
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
不见其采,下故素正。
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
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
形名参同,用其所生。
二者诚信,下乃贡情。
(节选自《韩非子•扬权第八》)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穰侯使者A操王之B重C决制D于诸侯E剖符F于天下G征敌伐国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拔,指夺取军事上的据点,与《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的“取”“举”词义不同。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靖郭君欲城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靖郭君欲城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文本二: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得专齐之权。
靖郭君欲城薛,客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苟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乃不果城。
靖郭君有子四十余人,其妾之子曰文,通傥侥智略。
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美,皆请以文为嗣。
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
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食客常数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
夫贤者,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
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
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
”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
”遂不受。
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戌以实对。
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
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孟尝君有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武灵王平昼闲居》(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武灵王平昼闲居》(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
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
”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王遂胡服。
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
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
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
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
”使者报.王。
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
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
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
故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
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
”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
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通其死。
”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
子其言乎。
”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
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
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
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
”(选自《战国策·赵策二》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这三处的字母。
故寡人A愿募B公叔之义C以成D胡服之功E使绁谒F之叔G请服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坐,坐在尊长旁边陪伴侍奉,与《论语·先进》“公西华侍坐”中的“侍坐”意思相同。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陆逊夷陵破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陆逊夷陵破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材料一:汉主自称归将进击吴,治中从事黄权谏日:“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J 汉主不从,自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犹亭。
吴将皆欲迎击之。
陆逊日:“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
今但且奖厉将土,广施方略,以观其变。
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令绫必t汉人自巫峡建平连营至夷陵界,立数十屯,自正月与吴相拒,至六月不决。
汉主遣吴班将数千人干平地立营,吴将师皆欲击之,陆逊日:“此必有谪,且观之J汉主知其计不行,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
逊日:“再斗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J逊上年于吴王日:“夷陵要害,国之关限①。
失之,非落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
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J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日:“攻备当在初,今乃令人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J逊日:“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持角此寇,正在今日J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初,帝闻汉兵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日:“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②原㉚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J后七日,吴破汉书到。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材料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赤牛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注】①国之关限:自三峡下夷陵,连山叠嶂,江行其中,迪旋湍激。
夷陵正当峡口,被视作“国之关限:②苞:草木丛生,茂盛。
③原:广而平的土地。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请以武关之外易黔中地。
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
”张仪闻之请行王旦楚将甘父于子奈何行张仪日秦强楚弱大工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
遂往。
楚王囚,将条之。
靳尚谓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将以上庸六县及美女赎之。
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
”于是郑袖日夜泣于楚王曰:“臣各为其主耳。
今杀张仪,秦必大怒。
妾请子母俱迂江南,毋为秦所牵日也!”王乃赦张仪而厚礼之。
张仪因说楚王曰:“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
今王不事秦,秦劫韩驱梁而攻楚,则楚危矣。
秦西有巴、蜀,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馀里,不至十日而拒杆关,杆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
秦举甲出武关,则北地绝。
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
夫待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所为大王患也。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秦、楚长为兄弟之国,无相攻伐。
”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乃许之。
《孟子》论之日:或谓:“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J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扬子《渚3》曰: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馀年,是夫?”日:“诈人也。
圣人恶诸。
”曰:“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日:“甚矣凤鸣而鹭翰也!”“然则子贡不为欤?”日:“乱而不解,子贡耻诸。
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
”或曰:“仪、秦其才矣乎,迹不蹈已?”日:“昔在任人,帝而难之。
不以才乎?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张仪闻之/请行/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曰/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B.张仪闻之/请行/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曰/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C.张仪闻之/请行/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曰/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D.张仪闻之/请行/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曰/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黔中,今指贵州省。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
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
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
”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
”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
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
”上久乃许之。
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
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
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
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
”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
”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
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
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
”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
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
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
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
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东都选事知:主持,主管B.以为知古必德臣德:恩惠,恩德C.而薄知古负崇薄:轻视,看不起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微:地位卑微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而君幸于赵王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相如因持璧却立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
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4.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来俊臣倚势贪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来俊臣倚势贪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可1卜少卿来俊臣倚势贪淫,士民妻妾有美者,百方取之;或使人罗告其罪,矫称敕以取其妻,前后罗织诛人,不可胜计。
自宰相以下,籍其姓名而取之。
自言才比石勒。
监察御史李昭德素恶俊臣,又尝庭辱秋官侍郎皇甫文备,二人共诬昭德谋反,下狱。
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牙同反,冀因此盗国权,河东人卫遂忠告之。
诸武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
王及善曰:“俊臣凶狡贪暴,国之元恶,不去之,必动摇朝廷。
”太后游范中,吉顼执辔,太后问以外事,对日:“外人唯怪来俊臣奏不下。
"太后曰:“俊臣有功于国,朕方思之。
”顼曰:“于安远告虺贞反,既而果反,今止为成州司马。
俊臣聚结不逞,诬构良善,赃贿如山,冤魂寒;⅛,国之贼也,何足惜哉!”太后乃下其奏。
丁卯,昭德、俊臣同弃市,时人无不痛昭德而快俊臣。
仇家争啖俊臣之肉,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蹋成泥。
太后知天下恶之,乃下制数其罪恶,且日:“宜加赤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愤,可准法籍没其家J士民皆相贺于路日:“自今眠者背始帖席矣!”俊臣以告奉连耀功,赏奴婢十人。
俊臣阅司农婢,无可者,以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家有细婢,善歌舞,欲得以为赏口,乃使人诬告斛瑟罗反。
诸酋长诣阙割耳笈西讼冤者数十人。
会俊臣诛,乃得免。
俊臣方用事,选司受其属请不次除官者,每铃数百人。
俊臣败,侍郎皆自首。
太后责之,对日:“臣负陛下,死罪!臣乱国家法,罪止一身;违俊臣语,立见灭族。
”太后乃赦之。
上林令侯敬素谄事俊臣,其妻董氏谏之曰:“俊臣国贼,指日将败,君宜远之。
”敏从之。
俊臣怒,出为武龙令。
敏欲不住,妻日:“速去勿留!”俊臣败,其党皆流岭南,敏独得免。
太后征于安远为尚食奉御,据吉顼为右肃政中丞。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B.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C.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D.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仆”,唐朝的官员署名,以刑部所属都官为司仆,都官郎中称司仆大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译文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
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
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
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
”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
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
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诫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
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
”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
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
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
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夫行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
”操曰:“此孤本志也。
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
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
’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操曰:“善!”即遣使诣奉。
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迁都许。
己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
景:像影子一样
B. 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
休:美善
C. 一物不备,则有阙焉阙:缺失
D. 宜时遣使厚遗答谢遗:丢失
解析:遗:赠送。
答案:D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董昭献计智慧的一组是(3分)()
①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②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③国家所当依仰也④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⑤将军兴义兵以诛暴⑥宜时遣使厚遗答谢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①④⑤D.②⑤⑥
解析:①是董昭的分析,并未体现献计的智慧。
③是杨奉对诸将军所说的话。
④是诸将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答案:D
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献帝将返回旧京,曹操认为,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
B.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
杨奉接到信后极为高兴,诸将也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C.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向他问计,董昭提出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曹操作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D.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派使者给杨奉送去重礼,献帝迁都于许,献帝抵达曹操军营后,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
解析:张冠李戴。
原文相关语句之前有“荀彧曰”三字,可知这句话并非曹操的观点。
答案:A
8.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马,互通有无,足以相辅相成,我们生死相约,祸福同当。
(得分点:“相通”“济”“契阔”“共之”,句意)
(2)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此计一定不会被他怀疑,等到使者返回后,就足以定下大计,杨奉怎么阻挠得了呢!(得分点:“寡虑”“见疑”“比”“累”,句意)
【参考译文】
曹操在许县,计划迎接献帝。
部下众人都认为:“崤山以东尚未平定,而且韩暹、杨奉等人自认为护驾有功,骄横凶暴,不能马上制服。
”荀彧说:“以前晋文公重耳迎接周襄王,各诸侯国像影子一样跟随他,汉高祖为义帝身穿孝服,使得天下百姓诚心归附。
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首先提倡兴起义军,只因崤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
如今献帝返回洛阳,但洛阳荒废,忠义之士有存续国家正统的想法,黎民百姓有怀念旧的王室的哀伤。
如果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坚守君臣大义,招揽天下英才,是最大的德行。
这样,尽管四方还有叛逆者,但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韩暹、杨奉之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如果不及时决定,使别的豪杰生出奉迎的念
头,以后就算再费尽心思,也来不及了。
”曹操于是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率兵向西,到洛阳迎接献帝。
董承等扼守险要之地阻拦曹洪,曹洪不能前进。
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说:“我和将军相互倾慕,只听到名声,便已推心置腹。
如今,将军在艰难之中救出天子,护送他回到旧都洛阳,护卫辅佐的功勋盖世无双,是何等的美善!现在,各地不法之徒扰乱华夏,天下不宁,政权至关重要,事情主要靠辅佐大臣;所有的贤明之士必须一齐努力,来肃清君王道路上的障碍,这绝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得到的,心脏、胸腹与四肢,实际上是互相依存的,缺少了任何一件,都不完整。
将军应当在朝廷主持事务,我则作为外援,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马,互通有无,足以相辅相成,我们生死相约,祸福同当。
”杨奉接到信后十分高兴,对其他将领说:“兖州的军队已经靠近许县,有兵有粮,正是朝廷可以倚靠仰仗的对象。
”于是诸将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并承袭他父亲曹嵩的爵位费亭侯。
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问他:“现在我已到洛阳,应当采取什么策略?”董昭说:“将军兴起义兵,讨伐作乱之人,入京朝见天子,辅佐王室,这是像春秋五霸一样的功业。
现在洛阳的各位将领都有自己的打算,未必服从将军的指挥。
如今留在洛阳匡正辅佐朝政,有许多不利因素,只有请天子移驾到许县。
但是天子在外流离多时,刚回到旧都城,远近都踮起脚跟观望,盼望迅速获得安定,如今再要移驾,是不符合民心的。
不过,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
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将军作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曹操说:“这也是我的想法啊。
只是杨奉近在梁县,听说他兵强马壮,难道不会阻挠我吗?”董昭说:“杨奉缺少与他结援相助的人,所以他愿与将军结交。
任命您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的事情,都是杨奉的主意,应该及时派遣使者送去重礼表示感谢,使他安心。
并告诉他说‘洛阳没有粮食,想让献帝暂时移驾鲁阳,鲁阳靠近许县,运输较为便利,可以免去粮食匮乏的忧虑’。
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此计一定不会被他怀疑,等到使者返回后,就足以定下大计,杨奉怎么阻挠得了呢!”曹操说:“很好!”立即派使者去拜见杨奉。
庚申,献帝车驾出辕关,向东行进,于是迁都于许县。
己巳,献帝抵达曹操军营,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