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

合集下载

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一起来看看。

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

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

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

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

如竹林七贤。

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

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

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

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

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

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

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

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

中国传统茶道的介绍

中国传统茶道的介绍

中国传统茶道的介绍中国茶道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荼解之’的说法。

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中国传统茶道的介绍,希望对您有用。

一、茶道简史茶是中国的国饮,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

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公元前,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

茶道发源于中国,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

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

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

“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

“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

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

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①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瘛⑸缁嶙饔谩?br>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茶经》是个里程碑。

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④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②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③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萌芽④宋代茶文化的兴盛⑤明、清茶文化的普及⑥现代茶文化的发展发明饮茶的方式:人类是怎样发明饮茶习惯的?或者说茶是怎样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因为做为任何一个茶学学者或茶学工作者,如果连“茶是怎样来的”都不能解释的话,那就太不够了。

而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多种答案:1.祭品: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

”《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这几种说法中最无用的就是第四种,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自己“万无一失”的解释了。

也许这种解释就是最恰当的了。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

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

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起源及原产地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

历史学家无从考证的问题,最后由植物学家解决了。

他们按植物分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

宋朝茶文化及饮茶历史

宋朝茶文化及饮茶历史

宋朝茶文化及饮茶历史宋朝茶文化及饮茶历史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唐代以来,逐渐形成了浓郁的茶文化,宋朝时期更是茶艺发展的高峰之一。

宋朝茶文化不仅引领了茶艺的发展潮流,而且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特点,成为中国茶道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宋朝茶文化的特点1.茶文化与景德镇陶瓷的结合。

宋朝时期,茶文化与景德镇的制瓷技术结合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特色,人们饮茶时大多选择紫砂壶、青花瓷杯等陶瓷器皿进行泡茶。

2.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的结合。

宋朝时期,茶艺不仅仅是一种日常饮食,还成为了文人雅士的兴趣爱好。

许多文学艺术家写下了关于茶的诗词、散文,将茶道的精神内涵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3.茶文化与社交文化的结合。

宋朝时期,茶艺是高雅的社交活动,促进了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在茶道中人们以茶为媒,谈天说地,包含了极丰富的文明内涵。

二、宋朝饮茶的历史宋代是茶艺的重要发展时期,宋人对茶文化的爱好极高,经常聚在一起品茶、交流人生哲理,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宋前期,人们用开水泡茶,也就是所谓的煮茶,宋徽宗时期将茶置于器中随泵水而冲泡。

以后,又有了雀舌、毛尖、龙井等不同品种的茶叶,泡茶的方法也随之改变,陆续出现了白瓷茶具、紫砂壶等茶具。

此外,人们用盐水泡茶,可去除茶叶的杂味,并且有滋润的作用。

到了宋代中期,茶的品种、加工方法和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茶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产品和贸易商品。

至此,宋朝茶文化形成蓬勃发展之势。

三、宋朝茶文化的遗产宋朝茶文化是中国茶道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后来茶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茶文化作品的杰出代表之一《大观茶论》即为宋代茶学经典,其中记述了多方面的茶道知识和茶文化禁忌,是中国~茶道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

同时,从宋时开始广泛使用的茶具、茶道礼仪、茶艺演进等各种茶道文明遗产,一直流传至今,为人们了解和传承中国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总之,宋朝茶文化既是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一笔。

我国茶文化追溯到什么年代

我国茶文化追溯到什么年代

我国茶文化追溯到什么年代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那么我国茶文化的起源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茶文化的起源,一起来看看。

我国茶文化的起源(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

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仍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4)宋元时期:茶区继续扩大,种茶、制茶、点茶技艺精进。

宋代茶文化发达,出现一批茶学著作,如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等。

宋元之际,刘松年《卢仝烹茶图》、赵孟頫的《斗茶图》等更是汉族茶文化的艺术珍品。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关于茶,在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论著莫过于陆羽的《茶经》,《茶经》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从茶树的生长到茶叶的采制,从煮到饮,这本书中还特别谈到了水。

水对饮茶是关健性的,水不好,茶再好也不会显出其好来。

可以说,陆羽的《茶经》是茶文化发展到唐朝的一个总结,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但在茶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有三个时期十分重要,一是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在这个时期都有十分重大的转折。

中国在世界茶叶经济中的综合地位

中国在世界茶叶经济中的综合地位

中国在世界茶叶经济中的综合地位茶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一项重要的农产品和国际贸易商品。

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制作和使用茶叶的国家,中国在茶叶生产、消费和文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中国茶叶的历史渊源、产业规模、国际市场份额和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在世界茶叶经济中的综合地位。

一、中国茶叶的历史渊源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早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中国就有使用茶叶的记录。

当时的茶叶主要是草本植物,人们将其用于祭祀和药用。

到了唐朝时期,茶叶逐渐成为一种饮料,并开始盛行于社会各阶层。

宋朝时,中国开始将茶叶种植商业化,并出现了不同种类的茶叶,如龙井、碧螺春等。

明清时期,茶叶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中国茶叶开始走向世界。

二、中国茶叶的产业规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种植面积。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数据,中国茶叶的年产量高达300万吨以上,占世界茶叶产量的40%左右。

中国茶叶的品种丰富多样,涵盖了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多个品种。

茶叶产业在中国各个地区得到广泛发展,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而且一些地方还具有特殊的产茶传统和技术。

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国茶叶的出口量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的1/4左右,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茶叶出口主要面向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其中东南亚地区是中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市场。

中国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受到国际消费者的青睐。

尤其是一些名牌茶叶,如西湖龙井、武夷岩茶等,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世界。

中国茶叶的出口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也为中国茶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四、中国茶叶的文化传承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茶文化包括茶艺、茶道、茶具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人对茶叶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完整版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完整版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 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 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其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 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逐步萌芽。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时期。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的 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 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 种大气候下形成的。此外佛教的发展,诗风大盛,贡茶的兴 起,禁酒措施从不同层面对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 作用。最终促使唐代成为“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 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
小结
唐朝:自陆羽的 <<茶经>>问世后,茶文化进入了 一个全盛时期, 可谓“比屋皆饮”, 家家饮茶。 宋朝:茶叶是由团茶 , 饼茶为主, 趋向于片茶 , 散茶为主。因为团茶 , 饼茶的主饮方式比较繁琐 , 对于普通饮用者而言更喜欢廉价 , 主饮方便的散 茶。 明清:人们对茶的选择不仅是品位 , 而是去领会 茶之神。通过饮茶达到一种天地人心融通一体的 境界。 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之无醇饮料中饮用价值最高 , 最普遍的天然饮料。
宋代茶文化——茶文化盛行期
? “茶兴于唐、盛于宋。”这一时期,茶已成为“家不 可一日无也”的日常饮品。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 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 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
元、明、清——茶文化进一步发展期
到元代、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同时更 多的文人置身于茶,茶书、茶画、茶诗不计其数。张源的 《茶录》、陆树声的《茶寮记》,许次纾的《茶疏》,文 徵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烹茶图》、《品茶图》以 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作品诞生。 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 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间,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 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 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 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寻常百姓的礼 仪美德。

学习通中国茶道第六章习题

学习通中国茶道第六章习题

学习通中国茶道第六章习题中国茶道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茶道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一门学问,对于茶的品鉴、制作和礼仪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在第六章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中国茶道的文化内涵和重要价值,同时也提供了一些习题供学习者加深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探索。

接下来,让我们来分析并解答这些习题。

第一题:简述中国茶道的历史渊源及其主要流派。

中国茶道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9年西汉史书《汉书·贡举传》中有关茶的记载。

茶道的起源可以说与中国的茶文化紧密相连,其主要流派包括禅宗茶道、文人茶道和民间茶道等。

禅宗茶道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寂静,强调“茶禅一味”,追求茶道与禅修的融合。

文人茶道则注重茶艺的修养与创新,强调以茶会友、以茶论诗。

民间茶道则贴近生活,强调家庭和社区中的茶道传承。

第二题:茶道的七要素是什么?请简要介绍每个要素的含义。

茶道的七要素包括茶器、茶叶、水、火、技法、情趣和审美。

茶器是泛指用于沏茶和品茶的器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茶叶是沏茶的主要原料,其品质、种类和产地都会对茶道的味道产生重要影响。

水是泡茶的重要条件,需要选取纯净的水源,控制水温和水质。

火是指用于烧水和调控茶的温度的工具,火候的掌握对于茶的口感至关重要。

技法是指茶艺师的技术和手法,懂得掌握沏茶和品茶的正确方法和仪式。

情趣是指参与者在茶道过程中的心境和情感体验,包括对茶的赏析、品味和共鸣。

审美是指茶道要求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包括品评茶的外观、气味、口感等。

第三题:茶道的礼仪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如何?茶道的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和聚会仪式,通过茶的饮用和招待来表达对宾客的尊敬和好客之意。

茶道的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用于款待客人,在家庭中也可以用于亲友聚会及日常生活中的茶艺表演等。

茶道的礼仪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展现个人修养和对他人关怀的方式。

茶道的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理解。

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

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

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1.引言1.1 概述中国茶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珍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自古以来,茶作为中国人日常饮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中。

中国茶文化既是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又是人们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最早出现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巴蜀地区。

茶的种植与制作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茶叶不仅成为一种饮品,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品味的象征。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中国茶文化注重的是“和合”与“谐美”的理念,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理念在茶园的种植过程中得到了体现,也在茶具的制作和茶艺的表演中得到了传承。

其次,中国茶文化以茶道为核心,强调茶与人的互动和交流。

茶道注重的是品茶的过程和茶道的礼仪,通过茶的味道、香气和色泽,传递出古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此外,中国茶文化也与诗歌、书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诗酒茶花”的文化内涵。

茶与文学艺术的结合,使人们在品茶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优美的诗文和艺术作品。

中国茶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它不仅是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面镜子。

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能够加深人们对历史的了解,更能够提升人们的情感修养和文化素养。

个人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在于茶的魅力与内涵。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品味一壶香茗,可以让人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而品茗的过程中,品味茶的香气、体验茶的滋味,也是一种对自我的磨砺和修养。

同时,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桥梁,它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能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增进人类文明的交融。

综上所述,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精神内涵,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骄傲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茶文化,更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

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

如:竹林七贤。

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

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

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那么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如何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1.传说时期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2.形成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朝齐世祖下令祭品只用蔬菜、干果、茶。

文人学士力纠奢华之风,恢复勤俭社会风气。

以茶养廉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丝绸之路使茶传播到国外:陆路、海路。

该时期巴蜀之地成为中国茶叶的摇篮。

西汉王褒《僮约》记载“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两句。

前句反映成都一带,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茶具﹔后一句反映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这样的专门茶叶市场。

3.兴盛时期:唐代陆羽《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佛教兴盛,禅茶一味文成公主入藏,开辟了茶马古道茶叶种植面积大大提高,茶市交易繁荣中国茶道传向日本、高丽及东南亚各国4.鼎盛时期:宋代①茶叶种植面积比唐扩大2~3倍,出现御茶园和官营茶园,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②民间斗茶兴盛,技艺精湛,器具讲究。

③专业的茶师、茶学理论、文学艺术作品涌现:苏东坡、范仲淹、蔡襄、宋徽宗等著名茶人。

④北方气候转寒,茶叶经济中心由长江中下游南移至闽南、闽北、岭南一带。

政府设立专门的茶榷管理市场,茶商业活动更加繁荣。

⑤宋代制瓷业、手工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茶文化进步提供必要条件。

5.成熟时期:明清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改为散茶,烹煮茶道发展为泡茶道。

明清茶叶对外贸易加强,郑和7次下西洋,茶叶输出量大大增加。

欧洲文献中最早提到中国茶的是1559年(明世宗嘉靖38年)意大利著名作家拉马司澳《中国茶》、《航海与旅行记》。

16世纪荷兰、英国等国纷纷到中国贩茶。

关于茶文化的人文历史

关于茶文化的人文历史

关于茶文化的人文历史人文历史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内涵。

本文将从人文历史的角度,探讨茶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夏朝。

当时,茶被视为一种药物,被用来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茶的饮用也具有清心养神、提神醒脑的作用,茶的饮用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

在汉代,茶的饮用逐渐普及。

茶叶的饮用不再局限于医疗用途,而是成为了一种社交、文化的象征。

汉代的文人墨客常常在茶馆或茶楼中品茶、作文、饮酒,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紧密相连。

茶文化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文人的创作活动,也推动了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交往。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的制作工艺也日臻完善。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时期,茶的烹制方法和品尝方式逐渐规范化。

唐代文人常常以品茶为话题,留下了许多关于茶的诗词佳作。

茶文化的兴盛也使得茶叶的产业化开始起步,茶叶的种植、制作、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

茶文化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宋代茶艺的发展,使得茶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茶具的制作也更加精美。

同时,茶文化也开始渗透到文人墨客的诗词中,成为了诗人们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明清时期,茶文化逐渐走向繁荣。

茶的制作技艺不断创新,茶叶的品种也日益丰富多样。

明代的茶文化重视茶道的修养,强调品茶的仪式感和礼仪性。

清代则强调茶叶的品质和品鉴,茶文化逐渐与审美活动相结合。

茶文化不仅在中国发展壮大,也远播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注重和谐、平静的氛围,强调茶道的精神内涵和修养。

茶道成为了一种美学追求,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深远。

茶文化作为一种人文历史遗产,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茶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思想方式、一种生活态度。

茶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既受到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浅谈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优秀5篇)

浅谈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优秀5篇)

浅谈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优秀5篇)中国茶文化论文篇一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

在中国,种茶、饮茶的历史都非常悠久,茶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种饮料,而在饮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并由茶文化衍生出了一系列书画、文学等艺术作品。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茶文化在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历程关于茶的起源现在在学术界还是众说纷纭。

《尔雅》中的“释木篇”和“释草篇”中都有“荼”字(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前者指木本的茶树,后者指草本的苦菜,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茶最初的作用是被当作菜吃。

也有学者认为茶起源于上古的神农氏,《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始为药用。

对于茶的起源人人言殊,莫衷一是,但饮茶饮茶的开始大致可认为开始于神农时期,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中提到“茶指为饮,发乎神农”。

晋代随着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文化也更加体现出来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饮茶进一步普及,饮茶在民间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赋予了浓浓的文化色彩。

与美酒佳酿相比,通常的茶叶价格便宜,为多数人所能够承受,故很早人们就用茶叶招待客人表示俭朴。

著名的就是晋代陆纳以茶果招待卫将军谢安,他侄子认为不妥,端出早已准备好丰盛酒席。

事后,陆纳打了侄子40大板,责怪他破坏了他的清廉名声。

《晋书。

桓温传》记述:“温性俭,每宴唯下七奠,伴茶而已。

”也是以茶果表示俭朴。

可见在东晋,南方的饮茶已经很普遍了,并且茶被用来以示清廉。

后来,因为茶叶生产的发展以及饮茶的普及,各种茶叶和茶事的美学内涵也引起了当时文学家们的注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反映。

如左思的《娇女诗》、张载的《登成都楼诗》、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等都从各个方面对饮茶和茶事做了描述。

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之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逐渐萌芽。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摘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茶作为饮品出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茶文化经历了三国前的启蒙,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形成期,宋代的兴盛期,明清的普及期,以及现代的发展期,几经沧桑,风雨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

本问通过对茶文化发展的梳理,茶文化内容的挖掘,揭示出中华民族对茶文化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

[关键词] 茶文化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当今,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饮用茶,而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是中国。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它本身的物质产品,还包括人们对其所赋予的精神文化。

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使自然原生的茶发展成为能从中得到启发并且萌生出精神内涵的文化,从茶由开始的解渴药用功能发展到具有审美意味的饮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在广大国民心目中广泛存在。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再到“宇宙之味”,其中蕴含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茶文化既是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又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文化事项。

如今,茶文化正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交融下影响着人们,为人们发展科技改造世界观提供精神动力。

自然而又灵性的茶以平凡而又高雅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不同阶层和各个领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

因此,中国茶文化是体现中国人精神风貌和修养境界的一面镜子。

研究茶文化、了解它曾经的辉煌是很必要地。

但更要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下探讨它,这样才更有现实意义。

一、唐宋时期茶文化的研究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历程。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的巴蜀地区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华阳国志.巴志》是关于茶叶的很早记载。

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饮茶活动才开始和文化相联系。

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两晋时期杜育所作的《荈赋》都是早期中国有关饮茶方面的著作。

三国两晋时期一方面饮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文人雅士崇尚啜茗清淡,辨析明理,坐而论道。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华阳国志
中国茶文化——形成期
(唐代的茶文化)
进入唐代以后,茶叶生产迅 速发展,茶区进一步扩大。据史 料统计,唐代已有80个州产茶, 茶区面积增大,饮茶习俗也随之 迅速普及,茶文化向外传播有了 一定的发展。
唐代《宫乐图》
比较精细加工的蒸 青饼茶,出现在隋唐时 期,是在原始散茶原始 饼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 的。陆羽《茶经》称: “饮有粗茶、散茶、末 茶、饼茶者。”说明唐 代蒸青茶已有四种。
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
内容
•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 中国茶器发展演变史 • 中国教派和茶道文化
一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茶之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中 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 响很大。自西汉王褒《僮约》中有“武阳 买茶”记载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自陆羽《茶经》系统总结形成的茶文 化,发展至今也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 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 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 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 悦目,别有风趣
三、 中国教派和茶道文化
茶艺与茶道的关系 茶艺与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 “艺”指选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艺 术。 “道”指茶艺过程中贯彻的精神。 有道无艺,道是空洞理论。 有艺无道,艺则没有精神
从古代粗放的粗陶到现 在发展、演变成陶制茶具、 瓷质茶具、紫砂茶具百花齐 放,陶质茶具已经由原来单 纯的使用功能向实用、收藏、 鉴赏等多元化发展。
古 代 陶 质 茶 具
竹木茶具
一开始是穷人们无奈 的自制器皿,现在成为一 些茶人彰显个人性的收藏 品,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甚至大于实用价值。
金属茶具
在古代,金属茶具和 珍珠宝石一样昂贵,由于 其造价昂贵,一般百姓是 无法享用的。它是我国最 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尤 其是锡制的贮茶茶器,其 防潮、防氧化、避光等性 能比其他材料的器具有很 大的优越性。到了现代, 金属茶具基本销声匿迹。

中国茶道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茶道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茶道的起源和发展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哲学。

本文将从茶道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茶道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一、茶道的起源茶叶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夏商周时期,而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的著名文人陆羽是茶道的奠基人,他的著作《茶经》成为了后世研究茶道的重要文献。

《茶经》中系统地介绍了茶叶的分类、制作、品评以及饮茶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茶道的发展。

二、茶道的发展1. 宋代茶道的繁荣宋代是茶道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追求茶的精致和品味,茶具的制作工艺逐渐精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茶道家。

陆羽的儿子陆机在《茶谱》中记载了许多的茶道知识和茶具使用方法,对后世的茶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元代茶道的影响元代茶道除了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成就外,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蒙古和阿拉伯文化。

元代茶道的饮茶方式更注重以人为本,凸显了人文关怀和交流。

茶艺师的地位和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茶道逐渐成为一种社交和交流的媒介。

3. 明清两代的茶道改革明清两代,茶道继续发展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

明代,在朱元璋的号召下,茶具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茶道逐渐成为了一种仪式和礼仪。

清代,茶道在宫廷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清代的御前茶艺更加强调礼仪和仪式感,对茶道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茶道的影响和价值1. 精神内涵的追求茶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静谧和平和,通过品茗的过程,人们可以静下心来,体会自然的美好,同时也增加了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

茶道的修行可以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修身养性。

2. 生活哲学的倡导茶道注重环境的营造,追求和谐的生活方式。

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茶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放松心情、享受美好的机会。

茶道的倡导者提倡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经数代文人雅士的沿...

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经数代文人雅士的沿...

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经数代文人雅士的沿袭和完善,茶文化里的某些现象亦与文人雅士密不可分,本人试着从功效,别号和茶具三个方面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工作,望大家指正!茶文化三题我国是茶的故乡,先秦时即已之为药品和饮料,西汉士大夫已将饮茶作为一种高雅的享受,隋唐时饮茶更是形成时尚,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又绚烂的茶文化。

笔者现就茶的功效、茶的别号、茶具中的“景瓷宜陶”说三个方面做一些简单的探寻,以求教于方家。

一.茶的功效饮茶之所以在我国能形成风尚,并且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丰富绚烂的茶文化,笔者以为这是与茶的功效分不开的。

首先,茶叶中含有茶香精和茶多酚,能够刺激口腔唾液分泌,生津止渴,是很好的饮料。

在饮用品十分匮乏的古代,茶无疑成为再合适不过的饮用品。

同时茶叶中所含的芳香混合物又能溶解脂肪,去滞化食。

据《唐国史补》卷下载,唐德宗时常鲁公出使吐蕃就发现吐蕃赞普以开始饮茶,至宋时藏人“恃茶为命”,并时与汉人以马易茶。

我们都知道,藏族日常饮食以牛肉和奶酪为主颇为肥腻,而茶不仅能生津止渴,而且有助消化,于是藏胞们如此嗜茶便易于理解了。

再者,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有提神清脑之效。

饮茶可以兴奋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驱除睡魔,利于清心和修行。

于是士大夫们以饮茶作为一种高雅的享受。

当时儒雅人家,往往呼茶童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流而烹茶,如现仙境,以显品性之高洁。

而佛教中的“茶佛一味”说也与茶的提神清心功效密不可分,因为品茶时所需要的是安详静谧的心境以及追求“自省”的境界,和佛教“坐禅”几乎一样。

唐皎然和尚便把饮茶比作“禅经”,说茶“与禅经近”。

另外,茶叶苦甘微寒无毒,有多种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载茶叶可以下气消食,破热气,除障气,利大小肠,治泄痢,清头目,治中风昏聩多睡不醒,还能解酒解毒消暑,治痘疮脚气,治痰喘咳嗽等。

如《茶经》中给出的治疗小儿无故惊厥的药方“以苦茶、葱须煮服之”。

据现代医学检验确实具有疗效。

我们还知道茶叶初传欧洲时,也是被当做药物出售的。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各地的文化也产生了影响。

下面是本文库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从发现了茶的其他价值后才有了独立的名字"茶"。

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

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

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

"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

"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

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

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

中国人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茶文化开始形成,宋代茶文化达于兴盛。

明、清茶文化已经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从"嚼"到"饮"中国是茶的发祥地,从公元前的周朝初期就开始吃茶叶了。

《诗经》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东汉壹居士写的《食忌》说:"苦茶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唐代储光羲曾专门写过《吃茗粥作》。

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在杭州品尝名茶龙井虾仁。

慈禧太后则喜用樟茶鸭欢宴群臣。

云南基诺族至今仍保留着吃凉拌茶的习俗。

从生煮羮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从发现了茶的其他价值后才有了独立的名字“茶”。

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

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

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

“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

”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

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

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

中国人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茶文化开始形成,宋代茶文化达于兴盛。

明、清茶文化已经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从“嚼”到“饮”中国是茶的发祥地,从公元前的周朝初期就开始吃茶叶了。

《诗经》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东汉壹居士写的《食忌》说:“苦茶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唐代储光羲曾专门写过《吃茗粥作》。

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在杭州品尝名茶龙井虾仁。

慈禧太后则喜用樟茶鸭欢宴群臣。

云南基诺族至今仍保留着吃凉拌茶的习俗。

从生煮羮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

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作方法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羮饮。

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

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

三国时,魏国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把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

唐代蒸青做饼已经逐渐完善,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新品不断涌现。

北宋年间,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盛行。

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了茶叶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由于夺走真味,使茶香受到极大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

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

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

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

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

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

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探索到了一些规律,从而使茶叶从鲜叶到原料,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

精、民、道、贵——四大茶门中国人上茶馆喝茶可谓历史悠久,而四大“茶门”的说法就是对那些茶馆风气最盛的城市的简称。

东有杭州,西有成都,南有潮汕,北有北京。

类似太极茶道、老舍茶馆、圣淘沙、五福茶艺馆等大品牌,都属出自这些“茶气”极盛的城市里。

“精”杭州的茶,喝的是精致文化。

“青梁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话契禅心”,西湖边上的青藤茶馆,已成为杭州上千家茶馆的代表。

坐在西子湖畔,让身穿青灰色长袍的“太极茶道”茶师沏好一壶茶,河坊街的吆喝声与店小二手上的长嘴壶一起一落相呼应,此时此景,茶不醉人人自醉。

“民”成都的茶,喝的是平民文化。

成都人享受生活的较真劲儿,比起扬州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成都人喝茶,那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茶”,不讲究茶的品质,不讲究喝茶的环境。

大树荫处,凉棚底下,随随便便摆上桌凳,就可以喝上茶,追求的是喝茶之外的生活状态。

唯独用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样式繁多,有很多个门派,“峨嵋”、“青城”等,一直也是难分高下的。

“道”潮汕的茶,喝的是茶道文化。

潮汕“功夫茶”,名扬海内外。

功夫茶从选茶、泡茶功夫到茶具,都是十分考究的。

用水取自山泉,榄核为炭火,用小扇煮开的水甘甜醇美,味道醇正。

茶叶以乌龙、铁观音等为上乘。

至于斟茶“套路”更是讲究,总结下来美其名曰:“高冲低筛,淋盖刮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这样泡冲出来的茶汤色如琥珀,味道香郁隽永。

“贵”北京的茶,喝的是贵气文化。

皇城根下,任何东西都沾染着大气,有股富贵含在里头。

老舍茶馆泡了十多年的茶汤,与其他省份的茶楼相比,更显得雍容华贵。

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响,京剧唱罢相声接台,直来直往。

在这里喝茶,服务员都好为人师,说起茶文化是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具,丝毫含糊不得。

作为茶客,也乐得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

喝茶能喝出各地的文化来,手中的一杯茶,冲泡起来的都是当地的民俗民风。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12万5千多家茶馆,从业人数达到250多万人,已然成为中国休闲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

茶馆业对各地国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茶道:茶文化之魂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

它是茶艺和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继承了唐宋遗风。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议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位,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

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

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

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