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基础知识管理培训PPT
讲师:黄某某 2022.08.01
1、何为设备管理 2、如何进行设备管理 3、设备管理三好四会 4、TNPM相关知识
01 何为设备管理
何为设备管理
广义
是指通过设备的调查、研究、 设计、制作、设置,经过运转、 保养,到最后废弃的设备的全 寿命周期中,以有效地运用设 备提高企业生产线的活动
会排障
1、通过设备的声响,温度, 运行情况等现象能及时发现 设备的异常状态,并能判断 出异常状态的部位及原因 2、根据自己掌握的技能, 采取适当的处理手段。
04 TNPM相关知识
NPM相关知识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 (Total Normalized Producine Maintenance,简 称:TnPM),是规范化的TPM,是全员参与的,步步深入的, 通过制定规范,执行规范,评估效果,不断改善来推进的 TPM。
设备管理三好四会
管好
1;操作工人自己使用的设备及其附件要保管好。 2;未经较特批准,不能任意改动设备结构。 3;非本设备操作人员,不准擅自使用。
பைடு நூலகம்用好
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不超负负荷使用。 不精机粗用,大机小用, 不带病运转。
修好
保证设备按期修理,认真做好一级保关。 修理前主动反映设备情况。 修好后认真进行试机验收。
设备管理三好四会
会使用
1、熟悉设备结构。 2、掌费操作现程,正确合理地 使用设备。 3、熟悉加工工艺
会保养
1、保证设备内外清洁 2、熟悉掌握一级保养内容和要 求,按润滑点正确的加油,保证 滑导面无锈蚀和碰伤
会检查
设备开动前,会检查操作机 构、安全限位是否灵敏可 靠,,设备开动后,会检查 声音有无异觉,并能发现故 障隐患。
设备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知识
设备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知识设备管理岗位是一个重要的职位,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公司的各种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信设备和安全设备。
以下是设备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
一、设备管理基础知识1.设备管理的含义、目的和职责。
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公司设备的正常运作,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设备管理的职责包括负责设备维护、保养、检修、更换和更新,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设备管理还需要规划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实施预防性维修,并根据设备维护计划,评估设备维护绩效。
2.设备分类。
根据设备用途和特征,可以将设备分为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信设备和安全设备等。
生产设备通常用于产品生产和加工,如机床、冷却设备和输送设备等。
办公设备包括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和电脑等。
通信设备包括电话、传真机、网络设备和无线设备。
安全设备包括监视器、相机和安全门等。
3.设备使用和保养。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设备使用和保养的常识,例如如何操作设备、如何进行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以及如何在设备故障时采取行动。
4.设备维修技能。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设备维修技能,以处理设备的常见问题。
1.计算机和网络知识。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以在设备故障时能够进行故障排除、诊断和修理。
他们应熟悉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网络结构等。
2.设备维护和管理软件。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熟悉维护和管理软件,例如设备维护管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和数据库等,以协助设备维护、记录设备故障和维修历史等信息。
3.自动化控制知识。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设备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因此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自动化控制的基础知识,以便协助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4.传感器技术和电气知识。
传感器技术和电气知识对设备管理人员也很重要。
他们需要理解和解决设备中出现的电气故障。
1.设备维护流程。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设备维护的流程,包括维护前的设备检查、预防性维修、维护后的设备测试和评估等。
3.故障维修流程。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1)优点:租赁与购买相比,可以减少企业 的长期资本支出,减少贷款利息,及时取得 生产所需设备,并减少设备陈旧过失的风险。 (2)缺点:由于设备租赁只能根据合同规定 取得租赁期内的设备使用权,无权根据生产 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租赁期限有一定要求, 一般不得低于两年;设备租赁的租金总额可 能高于设备购置价格。
优点:充分利用零部件的使用期限,修理费用较低。
缺点:不易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延长设备停歇时 间。
(二)全员生产维修制(TPM)
日本在学习欧美先进维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企 业管理的特色,建立起来的一种较完整的设备管理和 维修制度。
1、基本思想 ①全效益; ②全系统; ③全员参加。 2、主要内容 ①日常点检; ②定期检查; ③计划修理; ④改善性修理; ⑤故障修理; ⑥维修记录分析; ⑦开展“5S”活动
第三节 设备的后期管理
一、设备的合理使用 1、设备的合理配置; 2、适当安排生产任务; 3、协调好设备与操作者的关系; 4、创造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 5、建立和健全设备合理使用的各项规 章制度; 6、教育职工增强正确使用和爱护设备 的意识。
二、设备的磨损与故障规律 (一)设备的磨损理论 1、设备的有形磨损 ①使用磨损 ②自然磨损 ★有形磨损曲线
1、概念:根据零部件的磨损规律和设备的故 障规律,有计划地进行维修,在故障发生之 前修复或更换已磨损或老化的零部件。
2、内容:①日常维护;
②定期清洗换油;
③定期检查;
④计划修理:A、小修
B、中修
C、大修
★设备大修理的经济合理性研究
1、通常零部件所受损耗很不均匀,人们常对部分零 部件进行修理和更换。在一定条件下,修理和更换部 分零部件比重新购置设备要经济得多。
设备管理基础理论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理论知识1.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设备管理需要关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更新、报废等各个阶段。
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维护和更换的成本。
2. 设备管理的优化思路:设备管理包括对设备的使用方式、维护方式、更新方式等方面的优化。
通过对设备管理进行优化,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设备管理的风险管理:设备管理需要关注设备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包括设备失效、设备安全、设备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风险。
通过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4.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现代设备管理已经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设备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 设备管理的绩效评价:设备管理需要建立适当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设备管理的目标和指标对设备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和优化设备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总之,设备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设备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只有深刻理解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实施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企业的设备管理成本。
设备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深入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6. 设备管理的规划:设备管理的规划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需求、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设备管理规划。
规划要求对当前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未来设备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调研,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规划。
7. 设备管理的组织:设备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组织体系,明确设备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合理的组织体系可以确保设备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地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一、问答题:1、设备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答:用于生产的机器、工艺设备和管道、电器和动力设备、机修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2、中油公司对设备按规定或按特点是怎样划分的?答:设备按规定划分为主要设备和一般设备两级。
按设备特点与用途将设备划分为十三大类。
3、完好设备的标准是什么?答:完好设备必须具备以下标准:⑴运行正常,效能良好并满足设计或生产条件;⑵内部构件无损,质量符合要求⑶主体整洁齐全好用;⑷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4、对关键设备实行怎样的管理?答:对关键设备必须实行“机、电、仪、操、管”五位一体的特级维护管理。
5、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是什么?答:设备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
6、设备检(维)修指的是什么?答:设备检(维)修是指为维持简单再生产,对设备进行的修理活动。
7、我厂各车间每月报出的机物料计划包括哪些内容?答:机物料是指建筑五金、日用电器、工具、气体、油、脂类及其它杂品等。
8、三不交工的内容是什么?答:不符合质量标准不交工、没有检修记录不交工、卫生不合格不交工。
9、在公司生产中,同时具备哪些条件的压力容器需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进行管理?答:(1)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2)内直径大于等于0.15m,且容积大于等于0.025m3;(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10、一般从哪几方面对压力容器进行维护保养?答:①保护防腐层的完整;②消除容器的腐蚀因素;③消除容器的“跑冒滴漏”;④加强停用期间的维护。
问答题:11、压力容器哪七个环节必须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设计、制造(组焊)、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12、离心泵检修完毕后进行试车,目的是检查、消除安装中没有发现的毛病,保证正常运转,请问试车前需要检查哪些项目?答:①检查地脚螺栓上的螺母与机座以及泵体与机座的联接螺栓的紧固情况。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设备管理是指对组织内的硬件和软件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无论是信息技术部门还是其他部门,设备管理都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低等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设备分类、设备采购与部署、设备维修与更新、设备安全和设备报废等内容。
设备分类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分类方式:1.硬件设备: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计算机可以进一步分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服务器可以分为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服务器。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2.软件设备:软件设备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等。
操作系统可以是Windows、Linux、Mac OS等。
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设计软件、编程软件等。
数据库可以是MySQL、Oracle、MongoDB等。
3.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音频设备等。
智能手机可以运行各种应用程序,平板电脑功能类似于笔记本电脑,便携式音频设备可以播放音乐。
设备采购与部署设备采购与部署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设备采购与部署的一般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根据组织的需求确定要购买的设备类型和数量。
例如,如果需要提供员工办公用计算机,就需要确定所需的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的数量。
2.供应商选择:根据设备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可以参考供应商的信誉度、售后服务、价格等因素进行选择。
3.设备采购: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购买设备。
在购买之前,需要确保设备与组织的标准和要求相符,并保证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4.设备部署:设备到达后,需进行设备部署。
这包括设备的组装、安装相关的软件和驱动程序、配置网络连接等。
根据设备的不同,部署过程可能会有所差异。
设备维修与更新设备的维修与更新是设备管理的核心任务,它确保设备的持续正常运行和性能提升。
以下是设备维修与更新的一些常见做法:1.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巡检、清洁、备份数据等。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第一节设备及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一、设备的定义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中能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
它是企业进行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生产效能的决定因素之一。
当代设备的技术进步突飞猛进,朝着大型化、集成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流程化、计算机化、超小型化、技术集密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二、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1 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概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设备的一生全过程综合管理。
它包括从设备的技术开发、编制规划、研究、方案论证、定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也就是设备一生的管理。
因此,设备管理就是以设备的一生为出发点,把这个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信息能力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实施对设备的高效管理,最终达到设备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
当设备产出一定时,周期设备投人费用越少,设备综合效率就越高。
当设备投人一定时,周期设备产出越大,设备综合效率也越高。
如前所述,设备的一生管理基本上可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两大部分。
在我国,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是分割的,设备的前期管理由规划设计部门和制造厂完成,设备的后期管理由使用单位实施。
这种管理体制,制造与使用脱节,约束机制很小,反馈速度缓慢,产品市场化步伐难以迈开,制约了设备一生效能的发挥与其不断创新、提高。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树立设备一生管理的全局观念,加强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努力消除制造与使用脱节的弊端,无疑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2 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
1)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利用设备体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过程大型化、高参数化、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先进的生产设备多数是机电一体化,集光电技术、气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技术为一体而制成的。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1、设备管理三定:定人、定机、定岗位2、设备生产维护的四项要求整齐、安全、清洁、润滑良好。
3、设备的维护保养的主要工作检修、保养、维护性修理。
4、设备三全管理: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5、设备选型三原则: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6、设备管理三级网络体系:一级:公司级;二级:车间级;三级:班组级7,设备检修和维护三严:严格执行检修计划和检修规程;严把备件质量关;严格抓好检修质量和完工验收关8,安全运行三个坚持:坚持交接班制度;坚持持证上岗;坚持抓好安全、工艺和劳动三纪9,三级保养:日常维护保养(日保);一级保养(月保);二级保养(年保)10,设备的5个条件:①完成任务好、安全、出勤率高;②设备性能好、零件、部件完整齐全;③设备马力达到规定要求;④搞好设备清洁、润滑、扭紧、调整和防腐;⑤设备使用和管理基础资料齐全、准确11,设备操作三好、四懂、四会①三好:管好、用好、修好②四懂: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③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12,设备修理二不见天、三不落地①二不见天:油料不见天,清洗过的机件不见天②三不落地:油料、机件、工具三不落地13,设备使用5项纪律:①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②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③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④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⑤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14,设备管理八字方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15,设备三验收:开箱验收、试运行验收、最终验收16,设备检查五字操作法:看、查、摸、听、闻17,润滑五定:定人、定部位、定时间、定品种、定油量18,润滑三过滤:①从领油大桶到贮油箱为一级过滤;②从贮油箱到油壶为二级过滤;③从油壶到各润滑部位为三级过滤19,三位一体点检:①岗位操作员的日常点检;②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③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20,修理的四个一次成功:一次解体、一次备料、一次组装、一次验收成功21、设备三检制:操作手自检;修理工配合的互检;检验员的专职检查22、设备修保使用中的四不漏:不漏电、不漏油、不漏气、不漏水23、设备管理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事后维修阶段,预防性定期修理阶段,综合性管理阶段。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日常维护保养
保养人:操作工人
要点: 班前检查 加油润滑 随手清洁
处理异常 班后维护 真实记录
坚持不懈 周末养护
日常维护保养规范
三级维护保养制
日常维护保养(日保) 一级保养(一保)
一级保养
保养人:操作工人(主)+维修工人(辅)
要 点:定期计划 重点拆解 清洗检查
生; 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1.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设备?
合理配置;
合理配置设备
配套性; 平衡性; 适当柔性。
1.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设备?
合理配置; 合理安排生产;
1.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设备?
合理配置; 合理安排生产; 加强工艺管理;
加强工艺管理
定周期:确定点检的周期(检查点在生产和 安全上的重要性以及生产工艺特点并结合维 修经验)
定法:确定点检方法(点检要求) 定人:确定点检人员(按照不同点检分类) 定表:确定点检表格
点检作业表
例
年月
日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检查者: 审核:
检查项目 允许状态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观察镜破损
要途径 设备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
件
4.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保持设备完好; 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素质;
企业技术装备的素质:
设备素质
设备的完好率 设备的综合效率 现代化程度 自动化程度 技术水平
4.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保持设备完好; 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素质; 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冷 水 观察镜水锈
装 冷却水
置
冷却水管
无裂纹及破损 无水锈 充足 不泄漏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及时检修和精心维护设备
掌握时机、及时改造和更新设备
设备日常管理
四.设备的前期管理------选型
1.设备选择考虑的技术因素
生产性(满足生产提高生产率的程度) 可靠性(在现实条件下,所能发挥出的功效程度) 安全性(设备安全生产的保障性能) 节能性(对能源利用的性能) 耐用性(自然寿命) 维修性(可维修的难易呈递或性质) 互换性(各部件及元器件互换的可能性) 成套性(配套辅机、生产线等的协调) 可调整性(设备可进行适应性调整的可能性) 环境保护性(对周边环境、操作人的影响)
八.设备完好标准
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 • • • • • • 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 安全防护装置灵敏可靠 设备基础及机座稳固,地脚螺栓及各连接螺栓整齐紧固 各传动齿轮啮合正常,齿厚磨损不超标 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可靠,标识分明 电气控制系统、通讯系统及各部位仪表齐全、灵敏、准确 零部件磨损不超标,产成品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一.概念
1.设备—企业用于创造利润的有形固定资产总称
为设备。 2· 广义的设备管理—指从前期的需求调查、设 计开发、制造、安装、调试、试生产、运行维 护到最后报废的全寿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有效 运用设备机能实现企业目的的活动。 3.狭义的设备管理—指在完成设备安装后,在 设备使用过程中进行的设备维护活动。
2.经济性评价
投资回收期(回报率) 费用换算(一次性投资、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 用等)
五.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1.设备磨损的性质
有形磨损(物理磨损—磨损、腐蚀等) 无形磨损(精神磨损---由于新技术的同类产品出现使 设备贬值)
2.设备寿命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设备管理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生产安全。
为了让员工熟悉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我们进行了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以下是培训内容:一、什么是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设备进行合理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确保设备以最佳状态参与生产活动,以达到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的目标。
二、设备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备管理,可以保证设备良好运转,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 降低成本:及时维护保养设备,可以减少维修及更换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确保生产安全:设备管理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三、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管理要建立健全的检查和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安全第一: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安全是第一要务,一切工作都要以保障员工安全为前提。
3. 统一管理:设备管理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保证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1. 设备维护保养: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内容。
2. 设备故障处理: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要及时处理,减少停机时间。
3. 设备更新改造:当设备老化或者技术更新时,需要考虑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4. 设备保养记录:对设备的保养情况要进行记录,便于查阅和分析。
通过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员工能够了解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并掌握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良好的实施可以提高设备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和设备故障率,进而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中,员工不仅需要了解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具体的设备管理操作,以及如何应对常见的设备故障和问题。
五、具体的设备管理操作1. 设备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一、设备及设备管理(一)设备∶企业中长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实物状态,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上的劳动资料和其它物质资料的总称。
(二)设备管理∶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状态和价值运动状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1、直接影响企业活动的均衡性。
2、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直接影响着产品制造成本的高低。
4、关系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5、影响着企业生产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设备管理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两部分主要内容有技术、经济和组织三个方面,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事项有∶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及生产需要制定企业设备规划;选择和购置所需设备,必要时组织设计和制造;组织安装和调试即将投入运行的设备。
设备的后期管理包括事项有∶对投入运行的设备正确、合理地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和及时检修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适时改造和更新设备。
(四)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1、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及生产需要制定设备规划;2、选择、购置、安装、调试、验收所需设备;3、合理使用和维修保养;4、适时改造、调拨和更新报废;5、合理的经济管理∶合理筹集、使用资金、计提折旧、费用核算等;6、制度管理(五)设备维修发展概况1、事后维修∶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维修。
2、预防维修∶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3、生产维修:根据设备重要性选择不同的维修方法。
4、维修预防∶在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就考虑维修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易修性。
5、设备综合管理∶在设备维修预防的基础上,从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保养(一)设备的合理使用设备的使用是设备寿命周期中所占时间最长的环节。
合理的使用设备可以减少设备的磨损,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设备效益。
合理的使用设备应注意;1、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设备满负荷运转2、严格操作程序,保证设备精度3、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4、合理配备操作工人5、建立健全设备使用工作制度(二)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1、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查(1)维护保养∶是指人们为保持设备正常工作以及消除隐患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保护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1.3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生 产经营效益为中心,建立适宜的设备管 理体制,实行设备综合管理,不断改善 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 能,不断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降低设备 寿命周期费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 断提高。
1.4 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 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进 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配置, 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 检修,适时更新与改造,保持设备处于 良好的技术状况,不断改善和提高装备 素质,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 公司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经济效益 服务。
2.3.3设备维修制度
计划预防维修制 1、概念:根据零部件的磨损规律和设备的故 障规律,有计划地进行维修,在故障发生之 前修复或更换已磨损或老化的零部件。 2、内容:①日常维护; ②定期清洗换油; ③定期检查; ④计划修理 A、小修 B、中修 C、大修 3、实现计划修理的方法
★设备部在签订设备购置合同时,要严格遵守 《合同法》和公司关于签订工矿产品购销合 同的有关规定。 ★对方应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合同及相 关技术协议经双方签章(加盖合同专用章)、 签字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国内合同的主要内容 (1)设备名称、规格型 号;(2)数量和质量;(3)合同价格及付 款方式;(4)交货期限及交货地点、运输方 式及费用;(5)违约责任;(6)未尽事宜 的解决方式;(7)附件 技术协议及售后服 务承诺。
①标准修理法:又叫强制修理法,指按计划标准进行 修理,而不管设备的实际磨损情况。 优点:便于做好设备修理前准备工作,缩短修理时间,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缺点:容易脱离实际,造成设备过剩修理,修理费用 高。 ②定期修理法: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参考有关修 理定额资料,制定设备修理计划和大致修理工作量, 而确切的修理日期和修理内容,则根据每次修理前的 检查,再作详细规定。 ③检查后修理法:事先只规定设备的检查计划,而每 次修理的时间和内容,则根据检查结果及以前的修理 资料来决定。 优点:充分利用零部件的使用期限,修理费用较低。 缺点:不易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延长设备停歇时 间。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事后维修(BM):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
其特点是设备的维修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
预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改善维修(CM):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它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维修费用高的设备。
维修预防(MPr):系无维修设计思想。
即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
它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
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BM)、改善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维修方式。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即TPM)定义: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1)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PM总系统;(3)涉及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5)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进PM活动。
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
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
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基础知识一、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的方针;企业设备管理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操作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和预防..为主的方针.2、设备管理目标;使用设备,维护设备,使设备不出现非计划停车,预知事故,提前处理.设备管理的原则是;设计.制造与使用恰当合理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使所用设备起到与生产相结合的目的;3、设备管理的基本工作是;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组织措施,对设备的主程管理,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价值运动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物质运动;包括检修的更换物件,试用运行的物价;价值运动盈利性的操作;包括工作的需要,给买方的设备的运行,不息电力及机械的磨损消耗,所达到的目的设备维修体制概念:1、事后维修;即出了故障维修不损坏不维修.2预防维修:我们点检出了问题,出事故之前做出的反应并及时做出避免故障杜绝事故的发生.3改善维修,做到利于设备的维护对设,做到备有利的措施.二、设备的保养与平时的维护设备的保养;能使所使用的设备延长寿命,起到到设备利用率的最高线;平时的维护;我们提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对使用设备发线问题及时的做出处理或者将信息反馈给有关负责如果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能造成运行的贬值,严重的后果,可能造成意外设备故障或人员伤亡事故.三、设备规章制度管理指导检查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各种规定,是设备管理.使用.点检.维护的各项工作,管理包括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工作,操作管理的约束.规章制度有以下几点;1、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的办法:做到谁使用谁维护的定义.2、设备检修管理办法:做到做到预警汇报,填写好设备隐患记录,纳入检修的依据.3、设备备件管理办法:仓库的备件换件填写与备件工作志,做进、出换件的依据,确保下次备推上进库的准确性.4、设备的润滑管理方法:认真点检各传动机构,是否缺油的点检,及时加油维护,减少机械的有形磨损.5、设备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是点检与维护的精心度,得到的理论与实践责任心的工作状态.6、技术培训的目标: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为目的,努力提高各项工作的业务水平.7、设备事故管理办法:设备故障、事故的分析,设备发生事故后,要及时调查分析、研究,召开分析会并做好调查分析记录,做到举一反三的厂会精神.。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 • 据统计,机械设备失效中,磨损失效约占80%左右。 擦和减少磨损的一种手段
五、设备的润滑
设备使用的“润滑五定”
①定点: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 ②定时:按规定的时间取样化验、加油、换油和清洗储油箱。 ③定质:各润滑点按指定的润滑油、脂牌号加油。 ④定量:各润滑点按规定的油量加油。 ⑤定人:明确每个润滑点加油换油责任者。
二、设备的前期管理
3、设备的验收
• 设备开箱验收: a) 检查设备各部件在运输过程有无缺损。 b) 清点核对附件、备件、工具、技术资料、图纸是否齐全。 c) 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查无问题方能办理入库手续。 d) 设备管理员将设备图纸以及所有的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 设备验收: ★验收程序:新增设备, 由资产管理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填写《竣工验收单》,由参加现 场验收的相关单位人员签字确认。 ★经验收,质量、数量、性能、技术条件和图纸符合合同及技术协议要求,现场验收后使用单位 方可投入使用,如存在问题,立即向设备部门主管领导汇报,同时报生产厂家协商解决,验收人 员必须做好验收纪要。
三、设备的使用
设备使用的“四项要求”: (1)整齐 (2)清洁 (3)润滑 (4)安全
工具、工件放置整 齐,安全防护装置 齐全,线路管道完 整。
设备清洁,环境干 净,各滑动面无油 污、无碰伤。
按时加油换油,油 质符合要求,油壶、 油枪、油杯齐全, 油毡、油线、油标 清洁,除 故障及一切危险因 素,预防事故。
四、设备的点检
2、 点检准备------
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定点: 确定点检设备关键部位,薄弱环节
定项: 确定点检项目即检查内容(技术水平匹配,仪器仪表配套)
定标: 确定点检检查项目的判定标准(设备技术要求、实践经验)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后勤学中阐述的观念已超出传统设备管理的范畴 ,
开始把设备的寿命周期作为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是
现代设备管理理论的萌芽。
美国后勤工程学会将后勤工程学定义为: 涉及保障目标、计划、设计和设施的各项要求,
以及与资源供应与维持等相关的管理、工程与技术 的艺术与科学。 后勤工程学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 将设备中涉及
3) 管理方面:设备规划、筹措管理系统;设备使用、
设备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其基础理论涉及:
故障物理学、摩擦学、可靠性工程学、行为科学、
决策科学等。此外,还需使用一些现代管理技术和
管理方法,如设备诊断技术、设备维修技术、计算
机辅助管理、价值工程、网络技术、ABC分析法
等等。
作为一门管理科学,现代设备管理必然具有三 项基本特征,即系统性、择优性和重视定量分析, 这些特性又是通过上述学科加以实现的。 对现代设备管理理论的形成最具影响的是: 系统工程、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可靠性工程、 摩擦学、工程经济学。
就预防维修而言,目前存在着美国的预防维修
与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两大体系,分别应用于不同的
国家。计划预修制是以设备的磨损规律制定的。按
照计划预修制的理论,影响设备修理工作量的主要
因素是设备的开动台时,合理的开动台时是制定一 系列定期检查、小修、中修、大修等组成的“修理 周期结构”以及计算各种修理消耗定额的“修理复 杂系数”构成了计划预修制的两大基础。计划预修
“物流”,两者的内涵现在均有较大的扩展。
2、综合工程学
1970 年, 英国人丹尼斯.帕克斯首先提出了以设备 寿命周期为基础的“设备综合工程学”的观点, 其核 心是将设备寿命周期内的各个不同阶段作为研究和管 理的对象,以寿命周期费用优化作为研究的目的。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一、维修类型:
1、日常维修。
即设备的检查、清扫、调整、润滑、更换、整理等活动。
2、预防维修。
一般是指对重点设备,以及一般设备中的重点部位进行预防性维修。
3、事后维修。
通常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非重点设备实行故障发生后的维修;二是对事先无法预计的突发故障的修理。
4、改善维修。
这是指在设备修理时,同时进行设备的改装、改造。
目的是提高设备的性能、效率、精度、节能等。
5、预知维修。
这是采用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定期或长期的监测,并通过诊断,确定设备的状态以进行必要的维修。
二、设备维修的组织方法:
设备修理应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组织方法,以便不断提高修理工作效率,保证修理质量,缩短设备停修工作时间,降低修理成本。
常用的修理组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部件修理法。
这就是事前准备好质量良好的各种部件,修理时,将设备上已损坏的部件拆除,换上准备好的部件,然后再把换下来的部件送去修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节省现场零件拆卸、修理、装配的时间,使停机时间大为缩短。
但这种方法需要储备一定的周转部件,占用资金较多,它适用于那些具有大量同类型设备的企业和停工损失严重的关键设备。
2.分部修理法。
这是按照设备各个独立的部分,分别顺序进行修理,每次只修一部分。
这种化整为零的修理法,可以减少停机时间,充分利用节假日或非生产时间进行修理,从而增加了设备的生
产时间,它适合于修理时间较长,生产任务较重的设备,以及构造上具有一系列独立的部件的设备。
3.同步化修理法。
这是把生产过程中,在工艺上紧密联系的设备,在修理时,把它们安排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实行修理同步化,以减少停机的次数和停机的时间。
这种方法适合于流水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修理、联动设备中的主机与辅机及配套设备等。
三、设备磨损规律
(一)设备磨损发生规律
在设备的运转过程中,它们磨损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设备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2—1所示。
1.初期磨损阶段。
这一阶段磨损的速度较快,但时间较短。
这是因为设备在开始投产使用时,零件的加工表面不平整,在使用时经过啮合、转动、磨擦,不平整消除了,因而磨损较快,也容易形成间隙。
2.正常磨损阶段。
这一阶段磨损的速度比较平稳,磨损量的增长也缓慢。
这时,设备进入最佳的技术状态,设备的生产率、产品质量最有保证。
3.剧烈磨损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零件的正常磨损被破坏,磨损急剧增加。
设备的性能、精度迅速降低,如不及时进行修理,就会产生生产事故和设备事故。
因此,在设备进入剧烈磨损阶段以前,就要进行修理。
(二)针对磨损规律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根据设备磨损规律的特性,在设备管理中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设备的正常磨损阶段要加强对设备的合理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尽量延长设备的最佳技术状态的延续时间,以保证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
2.加强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掌握磨损情况的发展变化,在设备进入剧烈磨阶段以前,及时进行修理,防止影响生产。
3.研究、掌握各类设备的磨损规律,准确把握各类零件的使用期限,进行预防性的计划修理。
四、设备故障规律
(一)设备故障发生的规律
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故障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如下图12-2所示。
1.初期故障期。
在这一阶段,设备刚刚投入使用,由于暴露出设计、制造中的缺陷或操作上的不熟悉,往往会发生较多的故障。
2.偶发故障期。
在这一阶段,故障较少,所出现的故障主要是由于维护不好和操作失误等偶然因素造成的,发生故障的时间不能预测。
这一阶段设备故障率低、持续时间长,是设备的正常运转阶段。
3.磨损故障期。
在这一阶段,设备的某些零件已经老化,寿命衰竭,因而磨损急剧增加,设备的性能、精度迅速降低。
(二)根据设备故障规律应采取的措施
1.在初期故障期,故障主要是由设计、制造中的缺陷引起,因此,减少故障的主要对策是严格认真做好设备的前期管理,在设备出厂前严格地试验运转,按规定调试验收,细致地研究操作方法。
并将设计、制造的缺陷反馈给设备制造厂。
2.在偶发故障期,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失误所致,因此,主要对策是加强操作管理,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
3.在磨损故障期.由于设备的某些零件已达到使用寿命,因此,主要对策是进行预防性维修,还应在适当时期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