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农业公开课教案
03 第二节 农业【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
农业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说明这节课的设置着力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完成以下教学目标:从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了解农业部门及特点;以人口众多的国情为依据,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辅助,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及原因。
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3.通过学习农业及其重要性,树立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难点: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检查学生课前调查情况。
1.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的物品都与农业哪些部门息息相关?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农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模块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全面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保证。
农业发展地区分布差异显著,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即使在东部种植业区,由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气候的差异,农作物种类和作物熟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学生完成《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设计说明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本课时知识与生活实例紧密结合,使抽象的知识生活化、简单化,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农业的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农业(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
《农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本课重点是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并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本设计试图通过“设计地图”、“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2.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4.了解我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现状,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2.理解在遵循自然规律下的工作热情才是最有价值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1.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影响农业的发展因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2课时【课程引入】师:(提问引导)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粮食需求量大,如何解决粮食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呢?生:提高粮食收入,控制人口数量。
师:我们现在一般家庭的饮食结构如何呢?生:粮、肉、蛋、奶、菜等。
师:一些地方为增加粮食收入,“一刀切”全用来发展农业(耕作业),能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呢?生:不能。
师:那么应该怎样发展农业生产呢?生: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讲授新课】师:农业的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时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的有利的地区。
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初步了解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地理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知识较为繁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分类。
2.农业的重要性。
3.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联系实际法: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和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图片和数据。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丰收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和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PPT 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使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拓展(10分钟)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农业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农业活动并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通过身边实物列举及老师讲解让学生理解农业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读图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及展示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田园风光之美,体会农业劳动的可贵。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资料和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及展示活动总结提升知识要点。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精彩图片欣赏,体会农业之美,从而引出新课——农业(二)明确学习目标:快速自读课本 P90—94主体文字 (1分钟) 思考:本节的重点是什么?(三)新课第一部分:农业及其重要性【独立完成】(2分钟)1什么是农业?(在书中找到并画出来)判断下列活动哪些属于农业活动?养鸡人工养殖珍珠开采煤炭种甘蔗水力发电养奶牛种橡胶树2农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等部门。
3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想一想哪些物品来自农业?【合作交流】农业给予我们……(3分钟)要求:小组每位成员至少举一个例子说明农业重要性,大家判断对错,组长安排一名组员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能提供的食物:用种植业、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用畜牧业、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可为毛纺织工业和皮革工业提供________ 原料可为食品加工工业提供 ______________ 原料可为造纸工业和家具制造业提供 ______ 原料【小组展示】要求:每个小组说一个例子。
后边的组不要重复说过的内容。
(小结)一句话概括农业重要性: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基础产业(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第二部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展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地形图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合作交流】阅读下列四幅地图,结合P93最后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从地形、气候等角度分析,各农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3分钟)【小组展示】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台指图,解读“农业分布”图,并简单分析原因(注意线条、颜色、图例等)(教师评价、归纳)我国农业东、西部分布差异【独立完成】阅读P94图4.11,试着找出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并在图旁标注相应文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 农业》优质教案
第二节农业【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地位和分类2、知道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
3、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分布和主要牲畜。
4、知道我国渔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教学用具】各种教学挂图和投影片【作业设计】列表比较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地区和主要农作物【教学反思】发展农业走科技强农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发展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
2、知道我国商品性农业基地的情况,记住商品粮基地的名称和位置。
3、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和三大商品棉基地【教学用具】中国主要商品粮、棉基地图总结:我国农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劳动率底下,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
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商品棉:华北平原,淮北、新疆。
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知道基塘生产的好处。
了解生态农业的情况和蔬菜大棚的好处。
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我们在生活中要站得挺拔,坐得端正,读得响亮,说得大方。
要做一个有精神的学生!。
人教版8年级地理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一、说教材《农业》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四个部分。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和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农业生产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难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依据:农业在我国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只有充分认识农业的地区差异,才能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我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讲解、谈话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和图文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四、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①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②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师傅种植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师傅种植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农业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种植业作为农业的一种形式,在地理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师傅种植业》一课,主要介绍了师傅种植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师傅种植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以及种植技术,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师傅种植业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对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师傅种植业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师傅种植业的特点、分布和种植技术。
此外,学生可能对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疑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给予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师傅种植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和种植技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关注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师傅种植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和种植技术。
2.难点:师傅种植业的种植技术和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师傅种植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师傅种植业的特点和种植技术。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和图片,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师傅种植业的相关知识。
3.准备种植业的视频资料,用于更直观地展示种植过程和技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师傅种植业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2)
工业1. 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以及各部门的特点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3.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以及各部门的特点.3.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初步认识农业与人们的密切关系)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农业.【讲授】讲授新课农业及其重要性思路1:(多媒体展示)展示农业生产部门分类图片.(提问)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学生据图分析概括,简要说明农业的定义.)(出示课件)视频资料:主要农业部门.(使学生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理解变为具体的认识.)(小组活动)分6小组,各组将搜集来的农产品图片或实物在组内展示,按照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分类,并分析这些农产品和日常生活,工业生产有什么联系,然后小组间互相交流.(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熟悉农业部门的分类,同时也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活动小结)人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的原料和消费市场,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思路2(课件展示)(1)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获得的产品是什么?(2)什么是农业?(3)农业有哪些主要生产部门(学生读教材图4.6四幅景观图片,四人一组讨论分析,思考回答.)(归纳)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产品也是劳动物本身.我们把这种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由于劳动对象不同,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主要生产部门.【练习】课堂练习(课件展示)下列现象属于农业吗?如果是,它属于农业的哪个生产部门?1种植棉花 2养猪 3狩猎 4直树 5捕鱼 6采草药(学生回答:1---种植业 2---畜牧业 4---林业 5---渔业)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说明农业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
《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
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系统认识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有所了解,但对其深层次的原理和现状认识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衔接,从而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提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案例材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准备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农业基础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差异较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PPT,介绍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等。
同时,分析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需求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农业这一生产活动。
教材通过讲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对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农业的具体分类、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等基本知识;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提高学生分析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分布。
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农业图片,增强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知识的PPT,包括文字、图片、案例等。
2.准备农业案例材料,用于小组讨论。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农业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等基本知识,讲解农业的重要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问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农业案例,讨论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因素。
部编人教版初二上册地理 第二节 农业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节农业课时1 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4.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农业生产的各部门及农业的作用。
2.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和微课等。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秋风起,天转凉,火锅温暖你胃肠;美好的一天从丰盛的早餐开始。
但是,你知道中国人一天要吃掉多少食物吗?数量很惊人:1.8万吨鸡蛋,10多万吨猪肉、20多万吨水果,还有更多的粮食和蔬菜……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食物来自于大地的恩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不断奉献的产业——农业。
欣赏图片,观察食物构成,思考食物来源,感受中国食物消耗的庞大数据。
【讲授新课】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广义农业)。
它分为种植业(狭义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
农业除了给我们提供丰富的食物之外,还能给我们提供些什么呢?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呢?白居易在诗中写道:“身上衣裳口中食”,这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1、生活离不开农业——衣食之源生活离不开农业——家具、门窗等我们现在基本不需要“唧唧复唧唧”的当户织了,也很少“临行密密缝了”。
因为工业生产既代替了的繁琐的劳动,又高效的提供了产品:2、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展示部分棉、麻、丝、毛、皮制品;金锣和兰陵集团部分产品)。
我们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农业机械使得农业劳动大大减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3、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消费市场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农业功能的拓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继发展起来:油菜地种出大龙袍、机器猫;稻田里种出白鹤、祥云、米老鼠……这些创意十足的农田不仅惊艳了游人,也让传统的农田身价倍增。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的主要分类和作用,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
但农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对其概念和作用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深入分析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了解不多,需要通过相关数据和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掌握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3.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和作用。
2.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的概念和作用。
2.采用数据教学法,通过相关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农业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和数据。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呈现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业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问题的解决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讨论,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农业的概念、分类、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了解我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在地区上的差异。
2.农业生产的各种部门。
教学难点:1.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2.影响农业的发展因素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指导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情系…三农‟谋发展”[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资料展示]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师生小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设计意图:关注“三农”,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承转]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承转]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学生讨论]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师生小结]农业概念。
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四个部门。
[出示板书]1.农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补充解释]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个部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案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案6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类型、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定义、类型和分布。
2.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3.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类型和分布。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3.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准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用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发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定义、类型和分布。
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案例,找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并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农业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业经济等多个方面。
本节课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的定义、农业的分类、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地区分布以及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农业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对其认知可能局限于表面的理解,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深入探讨农业的发展规律和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发展、地区分布以及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及其特点2.农业的发展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农业地区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农业地区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比较法:比较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收集典型农业地区的案例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农作物。
2.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发展条件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农业的重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主要农作物及其生长条件。
难点: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5.题型五:分析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参考答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通过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农业分布和农作物生长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观看现代农业技术视频,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思考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利用农业部门发布的统计年鉴,收集和分析农业发展数据,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参观当地农业示范园区或农场,实地了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深对农业实践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农村调研,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讨论区:布置成小组合作的形式,准备桌椅、白板或黑板,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记录。
-实验操作台:在教室一角或实验室设置实验操作台,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演示区:确保投影仪、计算机和其他演示设备功能正常,以便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农业
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农业的地区分布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2.认识我国农业分布特点,理解造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差异的原因。
【学习重点】
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
造成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数据调查导入,通过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展示我国众多人口所消耗的产品数据,(例:中国人一天消费多少粮食?一天要吃掉多少头猪?吃掉多少个鸡蛋?喝掉多少吨纯净水?等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
(一)自主探究:
1.学生阅读课本P90-91页内容,独立完成P92页活动1、2,体会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学生结合本市县的农业生产概况,了解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状况。
教师小结: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还未全面的形成农业的现代化。
(二)合作探究:
认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学生阅读课本P93页图4.10,完成以下任务:
(1)图中的红线有什么地理意义?
学生指出:400mm等降水量线。
(2)以这条线及秦岭——淮河线为界,我国农业分布整体上体现出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表现为东西差异,南北差异。
2.结合课本文字内容,学生归纳整理,完成下列两个表格: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区域产业主要分布地区原因
东部
种植业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
林业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和东南部的人工林
区
渔业东南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渔业最发
达)
西部畜牧业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
区、新疆牧区、青海
牧区、西藏牧区)
主要由降水的空间分
布规律决定
(2)阅读课本P94页图4.11,列举出我国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差异。
分布地区耕地熟制主要作物原因北方
东北
华北旱地为主
一年一熟粮食作物:春小
麦
经济作物:
玉米、大豆、甜
菜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粮食作物:冬小
麦
经济作物:
玉米、花生、棉
花
降水较少、热量
较低
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
河)
(三)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本P95页活动。
教师提示:①关注我国最主要的产粮区、产棉区。
②关注地区规划的依据(自然环境因素)。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2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
【学习目标】
1.认识农业发展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2.树立科技兴农意识。
【学习重难点】
农业发展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也复杂多样,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下面我们就要好好认识这一方面的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
(一)自主探究: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97页活动。
2.学生阅读P96页图4.13及本页文字内容,明白以下道理。
(1)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考虑当地自然条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2)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的一种表观。
(二)合作探究:
1.回顾第1课时所认识的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学生合作分组讨论: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业基础薄弱的大国应该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2.每组分别推荐一名代表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3.教师小结:我们必须走科技强农之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三)拓展探究:
1.学生上网搜查资料,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
2.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争论。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