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做中学

合集下载

学习任务的内涵和设计

学习任务的内涵和设计

学习任务的内涵和设计学习任务是课程、课堂学习的重要路径和载体。

在义务教育的新课程中,学习任务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什么是学习任务呢?学习任务是一种活动,主要是一种实践操作的活动,同时也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体。

在认识指导下展开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或验证认识,是学习任务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意义上,学习任务是“做中学”与“学中做”的统一,是“研中学”与“学中研”的统一,是“用中学”与“学中用”的统一,是“创中学”与“学中创”的统一。

学习任务有六大要素:(1)主体行为,即谁在做什么。

学习任务是由学习主体施行的行为(学习活动)。

如,“请你阐述调查的结论并向村民分享和宣传调查结果。

”(2)预期结果,即做成什么。

通过学习行为,改变现实世界,达成预期的结果。

如,“把制作好的垃圾分类调查小报在全班进行展示。

”(3)社会情境,即与谁一起做。

学习任务是社会性的,需要明白与谁一起做。

如,“请你与小组的其他同学一起完成考察小报的编制。

”(4)学习时空,即何时何地进行。

学习任务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进行的活动。

如,“在本周内到XXX村进行一次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研究。

”(5)核心知识,即用什么做。

学习任务是需要利用一定的知识来完成的任务。

如,“用调查问卷和统计的方法做一次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调查。

”(5)育人功能,即有什么用。

学习任务是指向素养发展的,是为了育人的,如,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调查是为了促进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获得服务社会的体验等。

学习任务的设计流程1.确定学习任务的基本目标(1)预期的学习结果(2)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达成目标的具体行为表现2.陈述学习任务的任务内容(1)构想任务的原型(可行的方案)(2)匹配任务的情境(3)明晰任务执行的流程3.明确子任务和对应评价方法(1)依据核心概念把学习任务分解为可执行的子任务(2)明晰子任务的学习进阶过程(起点、终点、学习维度、学业要求水平等)(3)开发指向学习行为的表现性评价的量规。

教育哲学问题集锦 (1)

教育哲学问题集锦 (1)

教育哲学问题集锦
1.柏拉图的《理想国》想要构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简述柏拉图洞穴隐喻的内涵及对教育的现实意义。

3.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你怎么看?如何认识你自己?
4.简述苏格拉底方法。

5.谈谈你对“正义”的理解
6.比较柏拉图“理念论”与亚里士多德“实在论”的区别
7. 1)对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理解
2)解释一下“学校即社会”
8.什么是“做中学”
9.联系实际谈一谈“教育即生长”的意义。

10.有吸引力的心灵
11.简述蒙台梭利的教育观
12.简述蒙台梭利育儿法
13.为什么提到幼儿教育,人们必谈蒙台梭利?
14.谈谈对存在主义的理解
15.对“存在先于本质”的理解。

16.怎样理解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17.简述并评价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18.论述裴斯泰洛奇的完人概念
19.为什么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誉为西方教育史上三部不朽的教育名著?(或者:为什么提及外国教育史,我们总是无法回避柏拉图、卢梭、杜威这三位先哲?)简要谈一谈你的看法。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

(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备学法的七种常用学法

备学法的七种常用学法

“备学法”的七种常用学习方法是什么?
“备学法”的七种常用学习方法分别是:发现学习法,接受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情境学习法,做中学法,掌握学习法。

第一种,发现学习法。

发现学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来进行学习的方法。

它强调学习过程,目标是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

第二种,接受学习法。

它通常是由教师呈现材料、组织讲解而进行的。

其特点是,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通常是以被动的方式参与学习。

第三种,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法主张学生应自主规划、实施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

第四种,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方法。

它着重于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第五种,情境学习法。

情境学习法强调知识与实际情境的联系,通过模拟或实际参与真实情境,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第六种,做中学法。

做中学法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学习,这种方法直观、实践性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第七种,掌握学习法。

掌握学习法是一种以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为目标的学习方法。

它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持续的评估,并根据需要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反馈。

杜威的经验课程观

杜威的经验课程观

杜威的经验课程观摘要:杜威反对以学科的形式呈现课程。

他主张课程应当还原为儿童的生活经验,只有连续的、能促进儿童生长的经验才能进入课程。

杜威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但并不是主张教育者对儿童放任自流,相反,杜威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世界,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让儿童在游戏、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新的经验。

杜威经验课程观是建立在其经验哲学的基础之上的,所谓经验哲学就是“用生活的经验来解释教育的意义、教育的计划和设计的一种明智理论”。

杜威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要进行教育研究就有必要建立一种健全的经验哲学。

一、杜威经验课程观的哲学基础(一)经验的定义经验通常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与传统的经验定义不同的是,杜威的经验并不单纯地指感觉经验,而是一个“双义语”,“它不仅包括人们做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些什么、爱些什么、相信和坚持些什么,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反响的,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等能经验的过程”。

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杜威认为思维和知识都来源于经验。

人们从经验中发展思维,认识到一个事物和各个方面的联系,便获得了知识。

思维的开始阶段是经验_,思维的结果归结于知识,知识的作用在于使一个经验能自由地用于其他经验。

(三)自然主义的经验主义杜威提出一种称之为自然主义的经验主义或经验自然主义的哲学。

他认为,经验与自然是合一的,经验既是在自然之内l的。

也是关于自然的。

被经验到的如石头、植物等不是经验而是自然,只有当这些事物以某种方式与人相互作用时,才是经验。

经验是认识自然、深入自然奥秘的惟一方法,而经验所揭示出来的自然则使经验进一步发展。

杜威强调,经验是经验者与被经验者、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验具有能动性,是对事物的一种改造。

学中做 做中学

学中做 做中学

学中做做中学听故事、讲故事、表演节目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我们往往把课本知识与这些看似无关的形式脱离开,但我看来,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

例如,我在讲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时,在课堂上就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如果课文直接告诉大家,那对于学生来说就非常简单,肯定能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的问题。

可是,课本上是这样写的,月亮看到渴望去郊游的小女孩时自言自语:“明天孩子们去郊游,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

”然后月亮看到真真因为妈妈生病需要照顾妈妈时,心里又想:“我去跟雷公公说说,明天还是下雨吧!”学生读到这两个地方时,他们矛盾了,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是明天晴天还是明天下雨?学生正困惑的时候,课堂气氛很压抑,这时我选择了让学生把课文表演出来,激发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请几名同学到讲台前面,一位代表月亮,一位睡梦中的同学,一位代表真真,一位代表妈妈,一位旁白。

他们兴致勃勃地表演着,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

当这位小月亮走到第一位正在美梦中同学身旁时,我问他,你的心愿是什么?他说:“明天大晴天,大家去郊游!”我问他高兴吗?当他走到真真身旁时,我问他这时的心愿又是什么呢?他说去告诉雷公公明天还是下雨吧!这时候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那现在怎么办?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都能愉快地去郊游呢?“明天下雨,后天晴天,过两天大家一起去郊游!”听到这句话,我心里暗暗自喜,我想同学们已经明白了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这节课,我深刻地体会到表演带来的教学效果。

在学中做,做中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强力吸引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且有所收获。

学生会学、乐学,这不正是课堂所追求的吗?(作者单位:山东省商河县怀仁镇古城小学)。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举世闻名的“从做中学”的理论。

在《明日之学校》一书中,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

一、“从做中学”的依据与传统学校所采用的被动的“静坐”、“静听”方式相反,杜威明确提出“从做中学”的方式。

他认为,在“教室中,……在仅是教科书和教师才有发言权的时候,那发展智慧和性格的学习便不会发生;不管学生的经验背景在某一时期是如何贫乏和微薄的,只有当有机会从其经验中作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他才真正受到教育。

”因此,正如杜威自己所说的,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早就建立了一种信念,确信在所使用的方法与获得的结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和持久的联系。

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的提出有三个方面的依据:第一、“从做中学”是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十分清楚地写道:“在第一阶段,学生的知识表明为聪明、才力,就是做事的能力。

”“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例如怎样走路、怎样谈话、怎样读书、怎样写字、怎样溜冰、怎样骑自行车、怎样操纵机器、怎样运算、怎样赶马、怎样售货、怎样待人接物,等等。

……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

”在《哲学的改造》一书中,他又指出:“经验变成首先是做的事情。

有机体决不徒然站着,一事不做。

”通过“从做中学”,儿童能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而开始他的自然的发展进程;而且,只有通过这种富有成效的和创造性的运用,才能获得和牢固地掌握有价值的知识。

也许在成人的心目中,儿童经常不停地活动似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但是,杜威强调指出:当成人对于“儿童不停的活动而感到不耐烦时,就力图使他安静下来,他们不仅干扰了儿童的快乐和健康,而且把他寻求真正知识的主要途径切断了。

名词解释 从做中学

名词解释 从做中学

名词解释从做中学
“从做中学”是一种教育理念,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

它强调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通过听讲或阅读来学习。

这种理念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从做中学”的资料,或者咨询教育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

三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第一单元快乐学习1.学习伴我成长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

2.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本领,这些本领不都是天生就有的,很多是靠学习掌握的。

3.我们小孩子需要学习,大人也需要学习。

4.大人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为什么还要不断学习呢?答:我们的生活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生活,不被淘汰。

5.勉励自己学习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6.例举学习的途径:答:(1)向书本学习:从报纸和儿童杂志上学到许多知识。

(2)向同学学习:在于同学的交往中,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友好相待。

(3)向生活学习:参观科技馆,使我们增长不少科学知识。

(4)跟老师、长辈学习。

(5)玩耍也能学习:野外玩耍能认识很多植物和昆虫。

(6)“做中学”:做事也能长本领。

……2.我学习,我快乐1.例举学习的快乐:答:(1)学习知识能感受到快乐。

(2)学做家务能体会到快乐。

(3)学习特长本领能体会到快乐。

(4)课外阅读能体会到快乐。

……2.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就像我们学习中的拦路虎。

3.遇到学习中的“拦路虎”怎么办?答:(1)调整好心态,不服气、多想办法、坚持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战胜学习上的拦路虎。

(2)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

(3)遇到不会做的事,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坚持到底就可以学会。

……(会根据具体的事例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3.做学习的主人1.我们天生爱学习,在学习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都能学得好。

2.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自己学得不够理想?答:(1)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不虚心学习。

(3)没有毅力,不能坚持学习。

……(会根据具体的事例找到相应的原因。

)3“问题”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学得好,就要多在心中画问号。

4.有些同学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提问题或者害怕提问题。

你怎样看待这样的想法?答: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

杜威 做中学

杜威 做中学

试评杜威的“从做中学”杜威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

解放初期曾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

那时的批判多偏重于政治方面和哲学思想方面,这当是对的,但是对他的教育思想的分析评论却嫌不足,特别是具体地分析研究他的教学思想更少。

“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论的中心思想,现在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意见。

一、“从做中学”与“知行合一”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也是“经验”的过程。

即所谓“从做中学”和“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

这就是说,只有通过“做”才能获得经验,有了经验,也就有了知识,学到了东西,比如,小孩玩火,结果烫了手,这个过程是做的过程,是取得经验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他又说仅有活动,不能构成经验,如果不把活动与因此承受的结果彼此有意识地联系起来,由动作而生的变化便没有意义。

假如把二者有意识地联系起来,那么由动作而生的变化就有了意义。

因此,也就有所学习。

杜威把行知统一起来。

他又说:“盲”目的任性的行动……毫不用心,由一事赶到别一事,有了这种情况,所做的事都是白做,不能因此获得什么经验。

这种行为不能逐渐构成有真意义的经验。

”因此,也就无所学,在此杜威又把目的与方法联系起来,理论(思维)与实际联系起来了。

他这个主张,开始是针对传统的教学而言的。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教条,没有通过做,也没获得结果,所以这种学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他认为这是“心与身”分离的二元论在教学上所产生的恶果。

杜威这个观点分析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知识为源于行,知行不能分;二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来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意识的联系。

根据这样分析,我认为杜威讲的“从做中学”是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即知识经验是从做(实践)中获得的。

为了证实我的看法,我想就杜威自己的说话明“从做中学”所获得的经验不只是感性的,其中也包括理性的成分。

2022陈鹤琴早期教育理论

2022陈鹤琴早期教育理论

2022陈鹤琴早期教育理论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的支柱。

学前教育课程是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

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来培养,又采用什么方式去培养,这是学前教育课程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陈鹤琴先生在研究中国二三十年代学前教育课程实际的基础上,从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幼儿教育目标。

他认为,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

通过教育,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协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

”“应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

”“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潜力”,“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

”由此可见,在二三十年代,陈鹤琴就提出了比较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并适合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是难能可贵的。

”▲学前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

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来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呢?对此,陈鹤琴先生提出了自己著名的观点,那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

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

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扬花、柳絮,夏天的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

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环境,是人文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

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与作用中,儿童学习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和知识,并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习得文化的特征,进行着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的社会化过程。

陈鹤琴先生同样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教育,注重在社会环境中教育儿童,发展儿童。

因此,在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中,社会环境的学习成为必不可少部分。

当然,为学前儿童准备的社会环境应该适合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适应他们兴趣与需要,适合他们的能力水平,像家庭、集市、节日、庆祝会、教师接待日活动等,是学前儿童经常接触的社会环境,这些应成为学前儿童课程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的续写应该反映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教学目标的续写应该反映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教学目标的续写应该反映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1、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
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

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
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

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

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
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
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
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具体而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
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2022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教案

2022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册第1课信息工具知多少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工具,知道信息工具的作用。

2.知道身边常见的智能信息工具有哪些,能说出他们的主要功能。

3.初步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及其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身边常见的智能信息工具有哪些,能说出他们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了解电脑的开机、关机的操作步骤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课本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是什么课对,信息课,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工具都有哪些呢二、做中学:(一)信息和信息工具:1.通过学生的回答和阅读课本导图,让学生明白:我们通过书籍、路牌、电视等获取的知识或消息就是信息;传递这些信息的书籍、路牌、电视就是信息工具。

2.活动一:说说身边的信息工具。

学生先分组说再轮流说、补充说等,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说出身边的信息工具都有哪些。

(不要太乱铺得太开,着重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的高科技产品)(二)电脑是强大的信息工具。

1.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学生电脑是强大的信息工具。

2.教师要和学生区分:狭意电脑(笔记本和台式机)和广义电脑(还包括手机、导航仪、一体机、CT机……等智能工具):3.活动二:我来说电脑在生活中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知道:电脑正在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信息工具。

(三)电脑的主要组成部分:1.先让学生自行说,再以台式机为例,让学生了解它主要由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组成。

2.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先让学生自行说,再补充,让学生知道:主机是电脑的主要部件,运算处理的主人。

键盘:传统键盘、无线键盘、软键盘鼠标:有线、无线、触摸屏……显示器:显示信息,任何电脑都离不开它。

3.了解开关机顺序,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学会开关机。

(四)练一练:完成P7页的练一练。

三、我来说:让学生通过分组说、集体说,完成:1.电脑都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电脑2.你用过的高科技的信息工具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四、新视窗:通过阅读(有时间可以观看信息的发展短片),让学生明白信息的发展。

小学生在“做中学”中究竟学什么

小学生在“做中学”中究竟学什么

小学生在“做中学”中究竟学什么学校生在“做中学”中毕竟学什么【内容提要】"做中学'是学校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的最佳学习方法之一。

我在学校科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学效果明显。

教学中,我不断地在思索:学校生在"做中学'学习过程中毕竟学些什么呢?我认为:学校生在"做中学'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学习以下几种科学精神:"大胆猜想,勇于表达'的科学学习精神;"学会合作,擅长总结'的科学学习精神;"参预探究,经受过程'的科学学习精神;"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科学学习精神。

【关键词】学校生做中学学习科学精神【正文】"做中学'的教学试验讨论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学效果显著。

我也在学校科学课教学中尝试着"做中学'教学方法,收获与感受颇多,现将我的想法写出来,与同仁商榷。

学校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亲身经受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同学供应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

让同学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更有效。

"做中学'是给同学供应"学习科学途径'的最佳方式,是符合学校新课程标准的最好的教学方法。

因此,许多人都在进行"做中学'的教学讨论。

我在"做中学'的教学讨论过程中,时常思索:在实施"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毕竟该让同学学些"什么'呢?通过多年的教学讨论与思索,我认为运用"做中学'教学方法,不在于让同学学到多少学问,而重点在于让同学学到几种"科学学习的精神'。

一、在"做中学'教学活动中要同学具有"大胆猜想,勇于表达'的科学学习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中学”科学教育的思考“做中学”科学教育是近几年在我国开展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

它面向幼儿园和小学三年级以下儿童,使他们有机会亲历探究科学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基础。

以下是我对“做中学”的一些思考,希望能与大家共享。

一、什么是“做中学”“做中学”是“基于动手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幼儿园、小学中的应用”。

这里有三层含义:首先,“做中学”是面向儿童、基于动手的,它强调让孩子在既动脑又动手中学习科学,强调孩子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其次,“做中学”是探究式的,让孩子带有特定任务进行学习,而不是盲目地操作,第三,这里强调的是“学习方法”,“做中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学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以特定知识的掌握为主要目标。

因此,在理解了这些含义后,我们就要注意区别两对概念。

1.“做中学”(“做中学”科学教育)与“做中学”(杜威的“从做中学”)我们现在开展的“做中学”项目与杜威的“做中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杜威“从做中学”思想是以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认为心理决定世界,客观规律是不可知的,经验就是一切,否认社会实践(包括科学实验)对人的意识的决定作用,他所提出的“做中学”是基于生物本能要求的一种活动,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儿童毫无目的地去“做”。

因而杜威的“从做中学”缺少一定的科学依据,从理论上来说也是反科学的。

美国20世纪50年代之后普教教育质量的下降从某种角度正说明了此。

而我们所开展的“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它是以国际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亲身经验为依托,经过美国、法国多年的试点、验证,得到较好效果而受到肯定之后,才被引入到我们中国的。

它有完整的计划纲要、倡导准则、运作模式、预期成果和组织结构。

它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我们所提倡的“做中学”有脑科学、神经科学的科学依据。

有研究表明,脑的生长和发育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幼年时期的大脑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大脑的前额皮层要到小孩青春期以后才会成熟,10岁以前的孩子形不成序列记忆。

儿童时期所具有的情绪能力,而不是他们的IQ,是他们以后生活中能否成功的最好预示1;其次倡导者是科学家。

“做中学”是国际上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本着对未来的责任感,根据自身的科学实践经验,倡导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旨在提高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水平。

在法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夏帕克先生首先倡导的,得到多位法国科学院院士积极响应。

在我国是由中国工程院韦钰院士经过多年对美国、法国的考察,以及在国际上对“做中学”认可之后,才将它引入到中国来的。

再次“做中学”学习内容本身就是科学。

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反映,是客观的。

因为科学面对的是客观现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一切科学发现都得经受住实践的检验,离开实事求是这个科学的品德,科学也就失去客观性。

郁波老师引用了法国科学计划中的一句话,“科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也就是科学只相信自然的力量只去研究自然的力量,对那些非自然的力量不在科学的研究范畴之内,所以形成了对事实和物体的客观存在的这样一种积极的尊重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式。

”2人类因为科学才懂得了客观。

所以“做中学”要让孩子们懂得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这也是“做中学”的出发点之一。

最后,从名字来看,“做中学”在法国叫“lamap”(动手和面团),在美国叫“动手做”,它被引入到中国才被取名为“做中学”。

这只不过是与杜威的“从做中学”的名字巧合而已。

即使在美国本土的“做中学”(“动手做”)与杜威“从做中学”也不是同一个概念。

它们名字上的相同或相似并不代表本质上的一致。

2.“做中学”与“玩中学”。

“做中学”也不意味着“玩中学”。

“做中学”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强调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因而需要有严格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做中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过程,把孩子紧紧地围绕在特定的科学主题旁: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做实验,然后把自己的实验结果与设想进行比较,与他人进行交流,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种教学方式带有明确的导向性,让孩子们带有一定的任务去探究学习,而不是盲目地动手去做,去玩。

“玩中学”希望把孩子从沉闷的书本中解放出来,认为孩子只要通过玩就会学得更好。

但是把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的带有盲目性的“玩”的基础上,并不是科学的。

孩子们自己动手确实很重要,但是无法保证这样做对孩子成长确实有意义。

孩子们极有可能动手参与自己感兴趣并喜欢做的事,但却没有学到东西。

“做中学”有一个反思的过程,需要将自己的所做所见与所想进行对比。

孩子们的动手活动只有经过缜密设计,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才会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做中学”的教学1.如何选择“做中学”教学主题①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做中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教育模式,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对我们的教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有的老师感到无所适从,这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几乎采用同样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比起法国、美国等一些国家来说,教师主动开发课程的空间比较小,所以教师在这样一种环境影响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你说我做”的这样一种思维定势,缺乏一定的主动性。

所以进行“做中学”,教师首先就要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自我主动开发课程的积极愿望。

老师最熟悉自己课堂和自己的学生,所以把课程开发的主动权交给教师,是对孩子们的重视,是对教师的信任,同时也促使教师自我提高要求,自我加压,不断学习。

因此,“做中学”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工具,而是真正成为教学的主导者。

当然,我们要从各方面帮助教师发生这些转变,教育部门、社会各界要给予教师一定的支持,促使教师更快地成长。

②怎样确立科学主题“做中学”的教学过程是围绕着一定的科学主题展开的。

所以选择正确的科学教育主题是进行“做中学”的前提。

教师最起码要考虑两点:首先,所选取的主题必须是科学。

“做中学”是科学教育,只针对实证科学,不做社会科学。

我们要给孩子最核心的科学概念。

我们所选的科学主题应是科学领域的,已经有科学定论的。

教师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级和年龄阶段在选题方面下大功夫,要选好、选准教学主题。

例如“怎样拼七巧板”、“恐龙是如何灭亡的”这两个主题就不在“做中学”之列,前者只是一种游戏,而后者虽属科学但尚无定论。

其次要是科学教育主题要适合教学。

科学问题有许多,但是在其中我们要选择具有一定操作性,适合孩子动手实验的。

法国的七个经典案例就很值得我们借鉴:“空气是物质吗”、“种子与植物”、“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变成什么”、“巴黎·北京和悉尼几点了”、“杠杆的原理”、“如何知道风从哪里来”、“幼儿园里有关水的活动”。

这七个主题都是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从孩子身边选材,内容涵盖了科学的多个方面,有利于唤起孩子们已有的经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有些科学主题就不太适合教学,例如“肥皂泡为什么是圆的”、“馒头蒸完外面为何有一层皮”等,这些问题缺乏一定的操作性,所以不适宜在“做中学”中使用。

另外我们在设计案例时还特别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我们决不能让孩子在危险的情境中进行实验,要尽量避免使用或者不用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的物品,如:钉子、小刀、火柴等。

2.如何设计教学过程①教学步骤“做中学”研究实证科学,所以适用一些实验性、探究性较强的科目,如物理、化学。

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想、动手实验、记录信息、表达交流,最后得出结论,这也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思维方式。

但是“做中学”强调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做中学”都要通过做实验,有时还可用其他的途径去完成,诸如:查资料、户外调查等。

刘恩山教授说:“‘做中学’是灯塔、旗帜,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一次活动中,我们很难找到百分百的“做中学”活动,而是要看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我认为,任何科学探究都不存在严格的研究方法,研究的顺序、次数可以不一样。

在生命科学里多是通过仔细、长期的观察来进行研究。

”3 所以在我们“做中学”的教学中,要严格遵守“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同时也可以根据所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某些环节上有所侧重。

②严格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变量,以保证实验的严密性与正确性。

每次只可以有一个变量,让学生从中发现变化。

假若变量过多,孩子们则会产生混乱。

如讲“物体的沉与浮”,老师自己首先就要明白浮力是取决于物体的密度,既不取决于重量,也不取决于体积,所以老师在实验设计中需要减少变量的数量,可以取体积相同、重量不同或体积不同、重量相等的一对物体,这样就容易将孩子引向密度概念,通过做实验孩子们就容易得出清晰明确的结论。

“做中学”.实验的变量设计要精确恰当,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每个对比实验只设计一个变量,这样有利于增强孩子们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从而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认识。

3.“做中学”的课堂教学组织法国的幼儿园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学位,而且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所有科目的教学,能够比较灵活地安排教学时间,有的放矢。

而我们的许多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室场地小,老师分科教学,按节排课。

“做中学”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探讨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课时,把科学课两节课连排,这样课堂托堂的概率就会减小,较少影响下面科目的教学。

我们可以每个班级的具体人数,把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同时展开实验。

在每个小组中也可以让孩子们分工,有的做记录,有的总结表达,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总是做一件事情,而要让他们经常转变角色,这样才会提高他多方面的能力。

我们可以在每个班级为孩子和老师们放置一些百科全书全书一类的工具书。

另外我们可以一个科学主题分几次进行,尤其是生命科学的一些案例。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做中学”是面向全体儿童的,老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到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坐在边上或不太爱发言的孩子,尽量保证每个孩子在“做中学”中都有表现的机会。

三、“做中学”的社会合作模式法国科学院院士说,在法国都有科学家对案例进行把关,大量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做中学”,法国教师能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在我们中国开展“做中学”,亦不能让教师孤军奋战,而要给予他们各种帮助,尤其在“做中学”开展的初期。

我们要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合作模式。

①大学支持模式。

以汕头地区为代表。

4作为“做中学”首批试验区的汕头,由汕头大学来组织领导“做中学”项目,成立“做中学”汕头地区资源中心,全面负责汕头地区“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师资培训、网络建设和维护、社会支持系统建立、科学研究诸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