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现状、特色及启示(无脚注版本))

合集下载

碳排放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碳排放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碳排放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碳排放市场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碳排放市场的发展和运作机制对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碳排放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碳排放市场的初期发展情况谈起。

碳排放市场,即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首次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于欧洲。

欧盟作为最早启动碳排放市场的地区,通过引入排放交易机制,鼓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还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取得了积极成果。

随后,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纷纷加入到碳排放市场中。

然而,虽然碳排放市场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碳排放市场的定价机制。

由于不同地区碳排放价格的不一致,使得碳市场存在较大的价差。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碳排放市场的认可程度不高,导致碳配额价格低廉甚至贬值,无法有效激励企业减少排放。

因此,未来的碳排放市场发展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碳排放市场的定价机制。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认识的不断提升,碳排放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仍然乐观。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碳排放市场,扩大了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

例如,中国近年来积极探索建立国内碳排放市场,并已于2021年启动了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这种发展势头对于全球碳排放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碳排放市场也在逐渐演变,不再仅仅限于企业间的碳交易。

碳金融等新兴领域逐渐兴起,为碳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例如,碳金融提供了碳配额投资、碳信用债券以及碳金融衍生品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为碳市场注入新的资金和活力。

随着碳排放市场的发展,碳金融有望成为推动碳市场发展和碳减排的重要力量。

此外,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高度关注,碳排放市场未来还有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统一标准和监管机制。

通过建立全球碳排放市场联动机制,各国之间可以实现碳配额的有序流转,并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国外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政策,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并探讨其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第一个政策是碳排放交易系统。

碳排放交易系统是通过设置碳排放配额和允许企业进行碳排放交易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许多国家,如欧盟成员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碳排放交易系统。

这种政策的启示是,碳排放交易系统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来实现减排目标。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这一政策,并根据本国情况制定适合的低碳经济政策。

第二个政策是绿色能源补贴。

许多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采取了绿色能源补贴政策,如太阳能补贴、风能补贴等。

这种政策的启示是,通过给予绿色能源以经济激励,可以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其他国家可以考虑实施类似的政策,以鼓励绿色能源的发展。

第三个政策是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

许多国家制定了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要求企业和产品在能源使用方面符合一定的要求,并对达到标准的产品进行标识。

这种政策的启示是,通过推动产品能源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其他国家可以引入类似的政策,以提高能源效率。

第四个政策是公共交通改善和鼓励低碳交通方式。

许多国家通过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自行车道、推广电动汽车等措施,鼓励人们采用低碳交通方式。

这种政策的启示是,通过改善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车辆排放,促进低碳交通方式的普及。

其他国家可以参考这些政策,推动低碳交通方式的发展。

最后一个政策是生态城市建设。

一些国家通过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低碳、环保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以减少碳排放。

这种政策的启示是,通过改善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这一政策,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综上所述,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包括碳排放交易系统、绿色能源补贴、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公共交通改善和鼓励低碳交通方式、以及生态城市建设。

碳交易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碳交易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碳交易市场的现状与未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剧增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各国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碳排放问题。

为了降低排放量,各国政府、企业和机构纷纷推出碳交易体系。

碳交易市场的出现及其发展历程成为了国际上一项重要的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 碳交易产生的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

碳交易体系就是其中之一。

碳交易,是指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交易计量单位,通过交易可以实现碳减排目标并获得经济利益。

碳交易体系主要包括碳排放权的发放、清算、交易以及监管等环节。

2. 碳交易市场现状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拥有40个以上的碳交易市场,不同的地区与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了不同的碳交易体系。

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欧洲碳交易所、韩国碳交易所、中国深圳碳交易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这也标志着我国逐步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的步伐正在加速。

3. 碳交易市场的瓶颈如今,碳排放交易的规模、范围和机制等方面已经日益成熟,但碳交易市场也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瓶颈。

首先,各国碳交易市场的互联互通问题还待解决。

例如欧洲碳交易所和中国深圳碳交易所等,尽管这些交易所的设立是为了减少碳排放,但不同地区的的碳交易市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直接导致这些交易所之间很难实现碳排放权的交换。

其次,碳交易市场的透明度有所不足,一些污染企业可能伪造排放量而逃避交易。

再次,碳交易市场的监管缺乏统一、规范的制度和监管机构,导致市场监管难度较大。

4. 碳交易市场的未来尽管目前碳交易市场还存在瓶颈和问题,但是未来碳交易市场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各国政府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碳交易市场未来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其次,碳交易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将逐步完善,标准化交易将有助于增加市场参与者、降低交易成本及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此外,各国碳交易市场的整合和互联互通关键在于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合作,这需要在监管和国际合作方面得到大力支持和加强。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措施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措施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措施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背景下,碳排放控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则被视为其中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

本文将对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现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或市场机制,对企业或其他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实施一种碳排放权的限额管理,并将这些排放权进行买卖。

在一般的碳排放权交易中,企业或其他排放单位每年获得一定数量的排放权,如超出该限额,就需要购买其他企业或单位的排放权。

相反,如果企业或单位能够降低其碳排放量,他们就可以将闲置的排放权出售给其他单位,实现“减排换钱”。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欧洲首次得到实施,并逐步向全球扩展。

截至2021年,全球已经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引入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而在欧洲,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已经实施超过15年,并不断发展壮大。

2018年欧洲碳市场总交易量超过1600亿欧元,涉及超过11,000个企业。

然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也面临不少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一些企业或单位通过各种手段,操纵交易市场,从而牟取不义之财,对环境保护产生了消极影响。

例如,在欧洲,有些企业通过人为限制碳排放量,从而导致排放量不足的企业为了应对、必须购买更多排放权,推高市场价格。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碳排放权交易会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而并非鼓励企业真正的碳排放削减。

这也导致了市场呈现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即根据排放量的多少,企业只需支付一定的成本即可污染环境,而不必真正担起环保责任。

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改革措施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直接对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进行深化和优化。

下面提出几个具体的改革建议。

1.加强交易市场监管为解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正之风,需要力度更大、监管更严的制度措施。

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机构的能力和职责,制定出一套更为完善的监管规定和惩罚措施。

例如,可以定期对企业和交易市场进行审查,切断企业和交易机构之间相关的腐败交易,遏制非法交易活动,并打击市场上的操纵行为和市场乱象。

全球碳市场最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全球碳市场最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全球碳市场最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全球碳市场最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推动碳市场的发展。

碳市场作为一种经济工具,旨在通过确立碳排放的价格,促使企业和个人在减少碳排放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本文旨在介绍全球碳市场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对中国的启示。

全球碳市场的最新进展全球范围内,碳市场的发展正逐渐成熟和完善。

欧洲联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最大规模的碳市场之一,自2005年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根据欧洲环境署的数据,EU ETS的碳价格在近年来出现了波动。

然而,自2017年以来,碳价格开始逐渐上升,并且在2021年一度达到了近十年来的高点。

这表明碳市场的运转机制正在逐渐发挥作用,推动企业减少碳排放。

除了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建立和完善碳市场。

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推出了自己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此外,一些国际组织也开始积极推动碳市场的发展,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世界银行等。

对中国的启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人口大国,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着重要责任。

在全球碳市场的最新进展中,中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中国可以借鉴欧洲联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

EU ETS的建立早于其他地区的碳市场,由此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可以学习其运行机制、政策设计和监控执行等方面的经验,以便更好地建立和运营自己的碳市场。

其次,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碳市场发展经验。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不同于EU ETS,它们在政策设计和市场机制方面有着独特之处。

通过研究这些国家的经验,中国可以择优而取以适应本土情况。

此外,中国还可以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作为推动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组织,为各国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

中国可以积极参与UNFCCC的工作,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共同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发展。

2024年碳交易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碳交易市场分析现状

碳交易市场分析现状简介碳交易是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机制,通过使排放温室气体的企业购买和出售排放配额,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碳交易市场作为全球碳减排的关键机制之一,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碳交易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碳交易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碳交易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欧盟率先推出了碳排放交易体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EU ETS)。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了碳交易市场,建立了自己的碳排放交易机制。

全球碳交易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澳大利亚和中国。

截至目前,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市场,而且该市场的规模和交易量都在逐年增长。

据国际碳市场协会(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Association, IETA)的数据,2018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量达到了约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同时,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大型工业企业,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和个体也加入了碳交易市场。

这种多元化的参与有助于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

碳交易市场面临的挑战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碳交易机制的设置、运行和监管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框架。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碳交易市场规则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了碳交易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碳交易市场需要建立可靠的监测、报告和验证机制,以确保排放配额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这样可以防止企业通过虚假报告或操纵数据来规避碳排放上限,从而保证碳交易市场的公平和有效性。

此外,碳交易价格的波动也是碳交易市场面临的挑战之一。

碳交易价格的不稳定性会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碳减排的效果。

碳交易市场的机遇尽管碳交易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加大对碳减排的力度,从而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国际碳交易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碳交易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碳交易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现阶段国际碳交易的概况,分析了国内碳交易的现状和不足,指出了我国发展碳交易时需要在法律、金融和监管等多方面加以完善,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借此促进碳交易在我国的顺利发展,使我国能够牢牢抓住这个参与国际竞争并转变生产方式的历史机遇。

[关键词]碳排放;碳交易;市场机制;启示成都610064一、碳交易概念和类型界定碳排放权是指大自然或法律赋予给权利主体,基于生存和发展之需要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本质上是一种对气候环境资源的使用权。

由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国际惯例是把其他温室气体统一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以便最终减排量的计算。

碳交易即是碳排放权交易,此概念源自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这两个意义深远的国际公约。

碳交易是指排放主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在市场机制下,自愿且平等的进行碳减排后所余指标的交易。

并接受相关主管部门和机构的监督与指导。

以此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降低,提高减排效果的同时削减减排成本,从而达到改善气候环境的一种行为。

其核心思想是以法律赋予碳排放权利以商品的性质,通过买入和卖出来达到碳排放量的总体控制,使气候环境得到改善。

碳交易的基本流程是协议或合同的一方通过向另一方进行支付获得一定的温室气体减排额,并将其用于缓和温室效应从而达到其预设的减排任务。

具体来说是国际有关机构和部门通过对全球环境容量进行评估。

规定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上限,并按照科学依据将排放量总体化整为零,再将这些划分好的排放量发放给《京都议定书》缔约国,各缔约国政府再通过公开拍卖、定价出售或无偿分发等方式对其进行分配,与此同时,建立专门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以方便其买卖。

通过此专业市场的建立,买卖双方可以更好的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

从不同角度出发,碳交易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强制性碳交易和自愿性碳交易根据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将碳交易分成强制性碳交易和自愿性碳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

通过引入经济激励措施,这一市场旨在通过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限制以及提高能源效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鼓励企业采取低碳技术和创新实践。

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并分析其未来趋势。

目前全球范围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发展。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全球最大、最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05年开始运行。

它涵盖了40多个行业和12000多家企业,覆盖了欧盟成员国的近半数温室气体排放量。

其他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也已建立了类似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此外,中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也逐渐推出了碳排放权交易项目,为全球碳市场的扩大做出了贡献。

然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缺乏统一的全球碳市场标准和体系规范限制了碳市场的扩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存在着差异,包括排放标准、市场机制和监管手段等。

这种差异性会导致碳价的波动和跨境交易的难度。

因此,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碳市场标准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其次,碳排放权定价的问题也影响了碳市场的发展。

定价机制的不稳定性一方面削弱了碳交易的可预测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对减排技术和创新实践的激励作用。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中碳价的波动性和相对较低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影响。

为了鼓励企业投资于低碳技术与绿色创新,建立一个稳定且具有弹性的碳排放权定价机制至关重要。

在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首先,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望推出碳排放控制政策,进一步扩大碳市场。

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等,其快速增长的经济规模和能源消耗也成为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这为亚太地区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了机会,也带来了巨大的减排潜力。

国外碳排放评价制度介绍及启示的研究报告

国外碳排放评价制度介绍及启示的研究报告

国外碳排放评价制度介绍及启示的研究报告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愈发严重,各国不断探索如何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在此过程中,国外的碳排放评价制度日臻成熟,对于我们进行借鉴有着积极的意义。

众所周知,碳排放评价是为了直接或间接的评估特定活动,企业或国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而制定的一套测量、监测、报告及认证的计算机制。

国外的碳排放评价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其中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先进。

美国的碳排放评价制度主要体现在碳排放报告和排放交易的两个领域。

碳排放报告是由气候变化政策行动中心引导的、强制性的报告,其旨在向公众披露企业和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效信息,这对政策制定和监管都提供了基础数据。

排放交易市场则是美国碳排放排放政策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分,其市场设计注重市场清晰性、定期监测与审核、监管能力以及其自我调节机制。

欧盟的碳排放评价制度主要体现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EU ETS)中,这一市场涵盖了欧洲的多个国家,致力于将排放权转化为交易商品,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温室气体减排。

同时,欧盟政府也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采用多种方式支持创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并与减排计划紧密配合。

澳大利亚的碳排放评价制度则是较为新兴的一个,其中最基础的是“国家碳中和计划”(National Carbon Offset Standard),它是通过对企业、组织、政府等活动的碳排放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建立起整个计划的基础。

这一计划的发起不仅推动了澳大利亚国内对碳排放进行评价的工作,还将澳大利亚的尝试转化为了可供其它国家参考的有益经验。

国外的碳排放评价制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碳排放评价是进行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基础,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密切配合。

其次,政府通过支持和引导来推动碳排放评价和交易市场的发展,而这一市场的发展则又能带动创新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最后,在国家碳排放评价制度日益成熟的同时,从企业到国家的碳排放管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杨洁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24期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并已在试点省市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碳市场建设。

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2020年国际碳市场的实施进展情况,研究分析其主要运行机制,提出对我国碳市场建设的一些初步思考。

一、国际碳市场发展现状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建立3种补充性的“灵活机制”,帮助各国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包括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实施机制以及清洁发展机制,首次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

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成为共识,国际碳市场建设不断加快,交易规模也在不断增长。

(一)国际碳市场呈现扩张态势自2005年第一个碳市场—欧盟碳市场建立以来,截至2021年1月31日,全球共有24个运行中的碳市场,其司法管辖区的GDP占全球GDP的54%,覆盖了全球16%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启动碳市场时覆盖比例的3倍。

此外,目前全球还有8个碳市场正计划实施,包括哥伦比亚、越南、印度尼西亚、乌克兰、黑山等5个国家,1个国家内区域倡议(美国交通和气候倡议TCI-P)和2个省州市(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俄罗斯的库页岛)。

(二)主要碳市场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根据路孚特统计,2020年全球主要碳市场的成交量为103亿吨,交易总额达到2290亿欧元左右,较2019年增长近20%,连续第四年创纪录增长。

其中,歐盟、新西兰、美国RGGI、韩国等碳市场成交量比2019年分别同比增加20%、20%、16%、10%。

(三)主要碳交易市场价格普遍上涨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数碳交易市场价格出现短期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半年逐步恢复增长态势。

欧盟、美国RGGI和加州、新西兰等碳市场的价格,年中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其中,欧盟、美国RGGI、新西兰等碳市场的价格年底达到年初价格的1.4倍左右,2021年5月份欧盟碳价更是创出每吨56欧元的历史新高。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引言概述: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在碳排放控制和减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一、碳排放现状1.1 国内碳排放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工业和能源消耗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强环境监管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由于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碳排放总量仍然较高。

1.2 国外碳排放现状发达国家在碳排放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欧盟国家通过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有效地减少了碳排放。

美国在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仍面临着碳排放增加的挑战,特别是在工业和交通领域。

1.3 国内外碳排放趋势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不断增加,国内外碳排放趋势也在发生变化。

在国内,政府加大了对碳排放的监管力度,鼓励企业采取低碳发展模式。

在国外,一些国家开始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碳排放问题。

然而,碳排放的减少仍面临着技术、经济和政策等多重挑战。

二、碳排放控制措施2.1 国内碳排放控制措施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控制碳排放。

例如,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推动清洁能源发展,鼓励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等。

此外,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也是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2.2 国外碳排放控制措施发达国家在碳排放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欧盟国家通过碳排放交易体系实现了碳排放的减少。

美国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一些国家还加强了对碳排放的监管和限制。

2.3 碳排放控制的挑战碳排放控制面临着技术、经济和政策等多重挑战。

技术上,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推广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经济上,需要平衡碳排放控制成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政策上,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碳排放问题。

三、碳排放减少效果3.1 国内碳排放减少效果中国政府的碳排放控制措施逐渐取得了成效。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越来越引人注目。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指通过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限制,并且通过交易碳排放权进行碳排放量控制的一种市场。

此市场的发展对于环境信仰者还是能够给出不少的帮助。

那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国内外两个角度来探讨。

一、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基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确保环境质量的改善,二是加强节能减排的力度,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碳排放减排行动。

2011年,在全国电力行业进行了碳排放权指标试点之后,2013年,国家规划开始实施中国碳交易。

在国内市场的硬件条件方面,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已经在北京筹建。

而在中国碳交易一直以来,主要经历了指标交易,机构账户开立,交易品种多样化等方面。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碳排放总量激增,同时发电厂、钢铁厂和电信公司等行业的雄厚利益,在网上苏打电池的情况表面之下,难免还是会有一些不良情况。

例如,评估人员和交易商之间的私下支付等违规交易。

虽然在这些方面,中国的法律条例已经发生传兆,但是对于这种法律意识欠缺的交易商,在风险控制场面中难免要面临多方面的压力,这也是需要国家各部门联手合作的时刻。

二、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随着国际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也日益壮大。

国际上的碳交易市场以欧盟ETS(欧盟排放交易系统)为标志,其范围涉及到欧盟28个成员国以及冰岛、挪威和列支敦士登。

欧盟ETS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化石燃料行业的自愿减排,并且挖掘了其他资产、行业、洲际间温室气体减排的潜在能力。

此外,伊朗、新加坡、墨西哥、韩国等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碳交易市场。

由此可见,在国际环境下,碳排放权市场的普及率和范围不断扩大。

欧盟ETS等制定如此庞大的碳交易系统,为全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和服务。

总结以上是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尽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面临着环保背景的压力,但是相信在众多人及国家部门的合作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望朝着更科学、更规范、更>透明的方向发展,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标杆。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引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国内外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来减少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挑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即政策法规、能源结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方式,详细阐述国内外碳排放的发展现状。

一、政策法规:1.1 国内政策法规:中国政府积极推行碳排放减少政策,包括设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实施碳税、推广清洁能源等。

2022年,中国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并于2022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

1.2 国外政策法规:欧盟是全球最早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地区之一。

欧盟于2005年开始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逐步扩大范围和提高碳排放配额的限制。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以减少碳排放。

二、能源结构:2.1 国内能源结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能源结构对碳排放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特殊是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控制,减少了碳排放。

2.2 国外能源结构:欧洲国家在能源结构上相对多样化,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和核能等。

北欧国家特别依赖水能和风能,减少了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美国和加拿大则在天然气和核能方面有较大发展。

三、工业生产:3.1 国内工业生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创造业国家,工业生产对碳排放有较大影响。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的整治和淘汰,进一步减少了碳排放。

3.2 国外工业生产:欧洲国家对工业生产的碳排放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措施,减少了工业废气的排放。

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也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碳排放。

四、交通运输:4.1 国内交通运输: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运输对碳排放的贡献逐渐增加。

中国政府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的使用。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降低碳排放。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与展望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与展望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与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了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金融领域与环保领域的结合,碳排放交易在近年来逐渐兴起。

其存在的目的是带动企业减少碳排放量,通过市场交易来激发碳减排行动的积极性。

那么碳排放交易,现状如何?它的展望又是怎样的呢?一、碳排放交易的现状自1990年代初期,欧盟推出的碳排放交易系统,成为碳排放交易的开山祖师,占据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71%左右。

本着“问题措施并行、推动发展”的原则,我国在2005年开始试点碳排放交易,于2011年落地并逐渐完善。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总交易量已超过2亿吨二氧化碳,合同交易总量突破1.5亿吨,在亚洲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

碳排放交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卖过程,需要注重交易双方的合规性与规范性。

对于企业而言,碳排放交易更旨在引导企业更好地管理碳排放,在符合国家标準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碳排放量,在达到碳排放指标之后再进行补偿性交易。

而对于政府而言,碳排放交易更重在管控市场,引导企业的低碳转型同时促进一个成熟、规范的碳交易市场。

二、碳排放交易的展望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其未来的生态环境并不完美。

总结出了以下几点:1. 流动性有限碳排放交易的市场流动性成为了导致市场缺乏参与度和深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据统计,67%的交易发生在五大项目合作商之间,且交易量十分有限。

这意味着交易市场的深度和宽度受到了限制。

2. 卫生堆放所产生的碳交易研究表示,碳交易市场被欧盟以外的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政府与企业纷纷利用堆放卫生来缩减其碳排放量。

这种负面效应可能会导致卫生垃圾处理成为一种卡式化碳污染法。

3. 气候变暖与大约工程随着气候变暖越来越严重,碳排放交易需求不断上升。

然而,随着碳排放交易价格的不断上升,高级开采与项多多大的仍有对高碳排放的需求。

由此,对于所有项目的削减碳排放量都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一些碳排放量不会减少。

4. 发展还需更多贤达的支持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繁荣还需要更多人士的支持。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与前景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与前景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与前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碳排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各国纷纷推出碳排放交易机制,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碳排放交易的现状以及其未来前景。

一、碳排放交易的概念与原理碳排放交易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政府机构设立碳排放配额,并将其分配给企业或个人。

这些配额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形成碳市场。

企业的碳排放量高于配额时,需要购买额外的配额以弥补差额;而排放量低于配额时,可以将多余的配额出售,实现经济效益。

碳排放交易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为碳排放设置价格,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也会考虑环境成本,从而鼓励其采取减排措施并提高能源效率。

二、碳排放交易的现状目前,碳排放交易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欧盟是最早引入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地区之一,其碳市场规模庞大,涵盖了数千家企业。

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也纷纷推出了碳排放交易项目。

在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项目于2013年启动,并已于2017年扩大到全国范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引入碳排放交易机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碳市场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参与。

大多数碳排放交易项目都属于强制性的,即企业必须参与并达到一定的减排指标。

这种方式相对高效,但也面临着监管和执行难题。

同时,一些国家也鼓励自愿性的碳排放交易,为企业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三、碳排放交易的前景碳排放交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碳排放交易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

在需要购买碳配额的情况下,企业会更加关注节能减排措施的研发和应用,以降低碳排放成本。

这将促进清洁技术的发展,并推动低碳经济的转型。

其次,碳排放交易可以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市场可以相互衔接,形成全球碳市场网络。

这将帮助各国分享减排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新西兰氮排放配额与交易制度对中国的启示——以奶牛养殖业为例

新西兰氮排放配额与交易制度对中国的启示——以奶牛养殖业为例

新西兰氮排放配额与交易制度对中国的启示——以奶牛养殖
业为例
郭黎卿;刘晨峰;叶维丽;张文静
【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
【年(卷),期】2015(037)003
【摘要】近年来,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在中国部分省份开展了试点工作,许多大型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也进行了排污许可证的申领.针对新西兰奶牛养殖业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了研究,梳理其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的措施体系,以陶泊湖周边施行的氮排放配额与交易为主要对象,阐述了新西兰在养殖业排放配额与交易制度方面的工作实践,其配额基准核定方法、“资源许可证”申领制度、配额交易体系、相关支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优势和先进性,对中国的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总页数】5页(P76-79,85)
【作者】郭黎卿;刘晨峰;叶维丽;张文静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色列奶牛养殖业对中国的启示--利拉伐“牛奶质量”系列文章之四 [J], Amotz Tal
2.新西兰渔业配额捕捞制度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白洋
3.碳交易制度国情因素的考虑——平《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国道路》 [J], 王毅刚
4.基于配额指标重要性视角的中国碳排放配额再分配 [J], 周迪;王文捷;陈梓佳
5.韩国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J], 孙秋枫;张婷婷;李静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现状、特色及启示

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现状、特色及启示

作者: 陈洁民[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出版物刊名: 国际经济合作
页码: 35-3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1期
主题词: 交易体系;碳排放;新西兰;2010年;碳交易市场;现状;市场低迷;交易额
摘要:2004年.世界上第一个排放交易体系——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成立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碳交易额从2005年的110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400多亿美元。

受欧债危机影响,2011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低迷,新西兰碳交易体系(NewZealand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NZETS)交易却逆势而上。

市值由2010年的910万欧元增长至1.06亿欧元,增长了25%。

国内外碳交易所的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1)

国内外碳交易所的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1)

国内外碳交易所的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张跃军1,2,王 琼1(1.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摘要: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迅猛,碳交易所作为第三方平台为碳交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际碳交易所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易体系,主要以欧元计价,并呈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

中国虽是碳资源大国,但碳交易所的发展刚刚起步,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

当前,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作为我国碳排放交易所的先行者,正在积极探索我国碳减排量核定体系和定价机制,通过与国际碳市场所对接,提高我国在碳排放交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关键词:碳交易所;气候变化;碳排放;碳减排中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10)10-0015-04doi:10.3969/ j.issn.1003-2355.2010.10.003Abstract: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th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wide carbon markets.The climate exchanges, as the third party, offer a key support for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evolution. Up to now,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exchanges have gained relatively complete market systems, and the Euro has become their main invoicing currency.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found some collaboration among those exchanges.Under this circumstance, China, as an emerging country with huge carbon resources, has taken some initial steps to establish climate exchanges. Now, the pioneers, Beijing Environment Exchange, Shanghai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xchange and Tianjin Climate Exchange are exploring the appropriate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pricing mechanism, and striving to cooperat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exchanges so as to expand their market statuses and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exchange; Climate change; Carbon emissions;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收稿日期:2010-08-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33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09YJC630011)作者简介:张跃军(1980-), 男, 管理学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

跨境碳排放交易的现状与契机

跨境碳排放交易的现状与契机

跨境碳排放交易的现状与契机本篇将探讨碳排放交易的全球化以及跨境碳排放交易的可能性与契机。

具体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碳排放交易的全球化现状如何?•碳排放交易机制连接的类型有哪些?也即国际上哪些国家已实现跨境交易市场,不同国家市场间具体以什么形式实现跨境交易?•中国企业实现跨境交易是否可能?有哪些契机和可能性可以探索?1. 碳排放交易的全球化现状碳交易机制作为一种有效减排的市场化工具,已经被很多国家接纳为一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

自2005年欧盟率先建设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U ETS)后,全球碳市场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21年,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29个碳排放交易体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已经建立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大多属于“区域内”设计,也即各交易体系之间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各国领域内产生的碳排放权只能在特定交易体系下(一般仅限于自己国家交易体系)进行流通,全球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并未形成。

尽管基于减排目标、经济利益、政策制定等多重因素的差异,各国此前未能就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完全达成一致,但自《巴黎协定》提出要达成控制气温升幅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后,120多个国家已经承诺在2050年之前达到碳中和,国际间合作减排行动再次成为治理全球气候的重要手段。

相关理论研究也表明,国际间的合作减排不仅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还会带来潜在的政治利益。

据此,为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构建全球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是目前亟待讨论的问题。

实践中,不同国家承认并接受别国碳排放配额的现象被称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连接”(Linkage),也即各自独立的碳交易系统接受彼此碳市场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并允许碳减排义务主体在一个或多个碳交易市场中进行交易或使用其他市场的碳配额进行履约,由此逐步形成一个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如前所述,由于各种因素的考量,各国碳排放交易规则难以实现真正的相互兼容,为了达成碳交易机制的连接,不仅需要相似的减排目标,还需要在配额分配、覆盖范围、监测核查、抵消机制方面进行协调,可谓一项十分重大的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袁雪娇(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 )摘要:外贸依存度是判断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该国或地区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从概念本身出发, 通过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方面对有关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原因进行综述。

入世十年,外贸依存度呈现蹿升的趋势,仅这十年,中国平均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 53.6%,比入世前翻了近一番。

可见,入世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对我国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前言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是用一国进出口总额除以该国的GDP。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快速提高的现状,引起了国内外很多专家的重视。

对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如此之高的状况,有的专家认为这一状况是不真实的,其主要由中国GDP构成因素及其汇率方面的因素影响。

在对外贸易刺激和推动下中国经济GDP以近10%的增长率傲视全球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中国外贸依存度水平是否过高的关注和讨论如有人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外贸依存度过高担心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健康发展,有人则认为目前中国外贸依存度水平并不高尚未触及安全线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理性看待入世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将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乃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二、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的背景(一)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概况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个岛屿国家,面积26.8万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多万,属于发达国家之一。

目前,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总排量的0.2-0.3%,1990年,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9,797.2千吨二氧化碳当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ce,简写CO2-e),2010年,增加到71,657.2千吨CO2-e,增长了19.8%。

1990——2010年间,平均每年增长0.9%。

其中二氧化碳是新西兰主要排放温室气体,增长最快,达到34%。

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是农业和能源部门,具体如表1所示,2010年数据显示,该国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是农业,为33,748.4千吨CO2-e,占总排放量的47.1%,远高于其它发达国家12%的平均水平。

另一主要来源是新西兰的能源部门,为31,107.8千吨CO2-e,占总排放量43.4%。

表1 新西兰1990——2010年总温室气体排放部门资料来源:New Zealand’s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1990–2010,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第10页。

由于新西兰经济以农业为主,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为了维持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依赖大量的交通运输和能源的支撑,故人均能源消耗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人均CO2年排放量2008年达7.8吨/人,是西欧国家平均水平的2倍,中国的1.5倍(2008年为4.91吨)。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上升对新西兰的影响越来越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第四次全球气候评估报告中指出,1950以来,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区气温已上升了0.3−0.7摄氏度,该地区气候变暖导致周围海平面上升约70毫米,季节性积雪减少、冰川出现萎缩。

气候的变化使得新西兰西部雨季泛滥,而东北部少雨,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近几年来,新西兰大部地区遭遇严重干旱,导致农牧业产量及产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

农业是新西兰经济的基础,其农牧产品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50%,鹿茸、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鹿茸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

而农牧业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产业,尽早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实施节能减排,对于新西兰而言刻不容缓。

(二)新西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为了能有一个低碳的未来,新西兰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一个长期减排的气候变化政策。

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目前新西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短期是1997《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的要求,即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新西兰承诺的国际减排义务是2010年的碳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

2009年8月,面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3-2020年),新西兰政府宣布了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进一步承诺到2020年将本国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10-20%。

2011年3月,新西兰政府又提出温室气体2050长期减排目标,即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到2050年水平减少50%的目标。

新西兰政府也意识到要实现这些减排目标,压力很大,曾采取了碳税、奖励、补贴、直接的监管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为了以最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2001年新西兰通过《2002 年应对气候变化法》,2008 年9 月该法案修订后,将新西兰排放贸易体系(NZ ETS)纳入,作为新西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

二、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现状(一)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法律基础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新西兰加强了立法工作。

2001年11月新西兰通过《2002 年应对气候变化法》(the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Act 2002 ,缩写CCRA),并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期间,就碳排放权交易、碳税、奖励、补贴、直接的监管措施等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广泛征询意见,最后确定建立NZ ETS作为低成本实现新西兰减排的首选方法。

2008 年9 月15 日,新西兰对该法案进行修订,主要修订内容是明确NZ ETS是新西兰以低成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给所有经济部门限定了CO2排放限额,超额排放需购买额外指标。

并确定了加入的行业部门和时间表、温室气体类型、排放单位的配额分配、碳价格等内容,同时制定措施以降低NZ ETS对企业、家庭、就业的影响。

2011 年5 月17 日,新西兰针对减排2050年目标,对该法案再次进行修订,针对有关的机构和人员做出了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NZ ETS。

2012年8月23日,在欧洲债务危机恶化、全球碳交易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新西兰再一次提出修订草案。

此次修订的主要目的是在新西兰经济持续复苏基础上,确保NZ ETS的推行不会使国内企业、家庭面临额外经济成本的增加,同时进一步提高NZ ETS系统的运作效率,确保NZ ETS在新西兰减排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基本框架1、各部门减排时间表和过渡期根据新西兰立法,NZ ETS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2008年1月1日,林业部门成为首批进入碳交易体系的产业部门,2010 年7 月1 日,NZ ETS 扩展到液化化石燃料、固定能源和工业加工部门,2013年1 月1 日,废弃物排放和合成气体行业于进入NZ ETS,农业部门原定2013年加入,2012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推迟到2015年。

最终到2015 年,NZ ETS将覆盖新西兰的所有行业及由《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全部六种温室气体。

因担心NZ ETS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新西兰经济受损,NZ ETS立法规定,2010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是NZ ETS过渡时期,有两个重要的过渡措施:一是免费发放较大比例排放许可配额,其他部分通过NZ ETS以25新西兰元(约等于127元人民币)的固定价格购买一单位新西兰排放单位(New Zealand Units,NZUs);二是液化化石燃料、固定能源和工业加工部门的企业,只需要履行50%的减排责任义务(One-for-two surrender obligation),每排放两吨CO2-e温室气体上缴一个NZUs配额,相当于12.5新元/ t CO2-e。

2、碳交易单位种类NZ ETS不仅创建了NZUs作为国内的排放单位,用于国内各企业之间减排量的交易。

而且规范了《京都议定书》下确定的国际排放单位在新西兰的交易规则,国内企业可以通过京都市场进行海外交易,使用国际碳信用额度。

如《京都议定书》中基于配额交易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 s)、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核证减排量(CERs)和联合履行(JI)项目减排单位(ERUs)及长期土地补偿的清除单位(RMUs),以实现最低的成本减排温室气体。

不过新西兰碳交易的价格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内NZUs的需求和供给。

2012年8月,新西兰政府发布《NZ ETS 2011 – Facts and figures》报告,列出了新西兰过渡期碳交易单位类型、交易量和所占比例,具体见表2,由于液化化石燃料、固定能源和工业加工部门是2010 年7 月1 日进入该体系,所以2010年的数据是7月1日-到12月31日。

由表3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新西兰碳交易市场以NZUs为主,国际碳信用额度所占比例低,但2011年,情况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2010年至2011年,新西兰林业部门排放单位(NZUs)由531.9万CO2-e降为210.5万CO2-e,占总量的比例由64%下降为12.88%,其他部门排放单位由255.6万CO2-e降为229.3万CO2-e,占总量的比例由30.8%下降为10.0%,而核证减排量(CERs) 由13.3万CO2-e猛升为415.0万CO2-e,占总量的比例由1.6%升为25.4%,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2010年NZUs的价格一直低于CERs的价格。

而2011年7-8月间,CERs的价格跌破了NZUs的价格,导致新西兰碳交易市场上CERs的交易数量持续上升。

表3 2010-2011年新西兰ETS中碳交易单位类型、交易量及所占比例注:2010年指的是从7月1日-到12月31日,2011年指的是从1月1日到12月31日资料来源:NZ ETS 2011 – Facts and figures,2012年8月3、碳排放配额和碳交易价格由于碳排放权是法律创设出来的权利,因此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对整个ETS 的运行至关重要。

它一般分为无偿(免费)分配和有偿(拍卖)分配两种。

欧盟碳交易体系初始阶段是以无偿分配为主。

NZ ETS则是按照政府免费发放排放许可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新西兰企业不因NZ ETS竞争力受损,NZ ETS允许本国企业只对其二氧化碳排量放的一半承担减排义务,并借鉴欧盟的经验,在过渡期对一些企业免费发放排放许可配额。

以2005年排放合格的企业排放水平为基准,对碳排放中、高密集型企业按照基准的60%或90%进行免费发放。

出口企业是按排放基准的90%进行免费发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