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2
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1.词义轻重变化 (1)古义轻今义重 诛:《说文•言部》:“诛,责也。”成语“口 诛笔伐”。“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 也,于予与何诛?”后来词义变重,成为“杀” 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 诛杀曹无伤。”成语有“天诛地灭”。 恨:古义指遗憾。“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2)古义重今义轻 怨:古义指痛恨。“秦父兄怨此三人,入于骨 髓。”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购:古义指重金购求、悬赏。“吾闻汉购吾头 千金,邑万户。”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谣言”指民间的歌谣谚语。 “下流”在古代指地位或处境低下。 “吹嘘”在古代指替人宣扬、称扬。 “爪牙”在古代指得力助手。 “谤”古指背后议论或批评别人的短处。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反义词并用如“高下”、“富贫”、“穷达”。 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货财”。 4.从成语中考察 成语“揭竿而起”、“走马观花”。“举世无 双”、 “赴汤蹈火”,等等。
2.词义范围的扩大 词义扩大以后,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焚,烧田也。” 響,回声。 色,脸色。 江、河,古代为长江、黄河的专名。 皮,古指兽皮,带毛的。 醒,由酒醉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病古重病曰病。 粮:原指干粮。 涉,原指淌水过河。 匠,“木工也”。
3.词义范围的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 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相似或接 近等)。
赂,古指用财物送人,又指赠送的财物,中性词。 复辟:古义指恢复君位。 锻炼,在古代指玩弄法律陷害别人。 祥:古义指吉凶的征兆、预兆,中性。 后指吉 祥,为褒义。 侵:古义指不宣而战,无正义非正义之分。《左 传》:“凡师,有钟鼓曰伐,无钟鼓曰侵,轻曰 袭。”后指非正义的侵略、侵犯。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显著最快,尤其是词义,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中。
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等。
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①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②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③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④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⑤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⑥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⑦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⑧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⑨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⑩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菜——《说文》:“草可食者。
”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臭——从自从犬,本义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内汤。
3.词义转移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疾病——疾:小病,病:大病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我们知道语言是发展变化的。
特别是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
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以外,还表现为词义的不断演变。
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旧义不断地积累,新义不断地产生。
所以,随着社会和人们认识的发展,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基本未变,完全不同,同中有异。
1.古今词义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尽管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仍有一部分词意义基本没有变化。
如:马、牛、羊、山、水、日、月、人、手等。
这些词都属于基本词汇。
但基本词汇也并非意义都不变,如:江、河,由先秦的专指→泛指。
没变的是基本词汇的核心部分,即我们在小学一年级最先学习的词语,马牛羊人口手……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就是说,有一些词,字形古今一致,意义却迥然不同。
如“该”古义为“完备”。
宋玉《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招具:招魂所用的器具。
备,完备。
该,王逸注:“该,亦备也。
”永,长。
啸呼,指大声呼喊被招者的名字,这是招魂的习俗。
些(suò)句尾语气词,为楚人禁咒语惯用的句尾字。
3.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难点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异,而在微殊。
P84例如:勸: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规劝○劝勉、鼓励(上古)劝学、劝业场给: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给予(让对方得到)○供给(提供)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又○两次、第二次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1.词义范围的差异(1)词义范围的扩大——语言发展的一种总体趋势上面提到的“江、河”就属于这种情况。
再如:皮(毛)古:带毛的兽皮,类似于今天的裘皮。
《左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革去掉毛的,叫革。
西装革履、人造革(皮鞋)肤至于人的皮,古人称肤。
《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脸皮、植皮嘴后起字。
2: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汇2: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中绝大多数词,词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
我们阅读古书的障碍,其中一个就是词义变化造成的。
因此有必要学习词义演变的知识。
“古今”,把先秦至五四运动之前,当作一个整体,这是“古”。
把现在看成一个整体,这是“今”。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的三种情况1. 古今意义基本相同: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口、手、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牧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类词,我们叫它基本词汇。
“基本”,意味着它们并非没有一点变化。
如《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基本词汇数量不多,它和发展缓慢的语法一起,保证了语言的稳固性。
2.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1)该:宋玉《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suò)。
”(些,语气词)该,古义“完备”,今义“应该”。
(2)抢:《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抢,突过。
】《战国策·魏策四》:“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抢,撞。
】今义,“抢夺”。
(3)找:《集韵·麻韵》:“划,舟进竿谓之划。
或从手。
”【“找”为“划”的异体字】《字汇·手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
”今义,“寻找”。
(4)偷:《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古义“淡薄、轻薄”,今义“偷窃”。
(5)羞:《左传·隐公三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古义“进献”,今义“害羞”。
(6)行李:《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古义“使者”,今义“出门携带的东西”。
(7)叔:《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
”古义,“拾取”。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如: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2、古今义同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
如: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
”《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
”王逸注:“绸,缚束也。
”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该:古代常用义为完备。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
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现常用意义为“应当”。
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赅”与“该”义同而形异。
抢:《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2)同中有异,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
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
”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
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睡”古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专指打瞌睡。
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的异同,可有三种类型:
(一)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如“马”、“牛”、“羊”、“山”、“水”、“日”、“月”、“手”等基本词汇。
(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该”是应该的意思。
(三)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这种同中有异的词又可分为词义范围的差异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其中词义范围的差异有三种情况,a:词义范围的扩大。
例如“菜”古代汉语中专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
现代汉语中“菜”不仅包括蔬菜,还包括肉、蛋等在内。
b:词义范围的缩小。
例如“宫”上古泛指房屋,到了秦汉以后只有只有封建帝王的宫殿才能叫“宫”,如“阿房宫”。
c:词义范围的转移。
如:“暂”在汉代以前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说文》中有“犬暂逐人”就是这个意思。
现代汉语中“暂”是暂时的意思。
二者在表示时间范畴上,古今是有联系的,但具体的范围却发生了转移。
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两种情况,a:古今褒贬意义的不同。
如:“爪牙”古代汉语中是勇猛的得力助手的意思,属于褒义。
现代汉语中爪牙跟走狗差不多,完全是贬义。
b:古今词义轻重的不同。
如:“恨”古代汉语中恨是遗憾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恨是厌恶、怨恨的意思。
04古今词义的异同
2、詞義由重變輕,即古義重今義輕 ①怨:古義指痛恨。《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父兄怨此三人,入於骨髓。”《史記·袁 盎列傳》:“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 《史記·秦本紀》:“繆公怨此三人,痛入骨 髓。”後指埋怨,《陌上桑》:“來歸相怨 怒,但坐觀羅敷。” ②購:古義指重金購求、懸賞。《說文·貝 部》:“購,以財有所求也。”《史記·項羽 本紀》:“吾聞漢購吾頭千金,邑萬戶。” 今義指一般的購買。《清史稿·兵志》:“請 令兩廣督臣續購大小洋炮。”
(三)詞義程度輕重不同 1、詞義由輕變重,即古義輕今義重 ①誅:古義爲責備。從誅的字形可以分析出來。 《說文·言部》:“誅,責也。”今成語有 “口誅筆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 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後來詞義變重,成爲“殺”的意思。 ②恨:古義指遺憾。《史記·淮陰侯列傳》: “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義指 痛恨,詞義程度明顯加重。
(见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篇下》“察笃隐”条)
《史记·燕召公世家》:“国大乱,百姓恫恐。” 唐·司马贞索隐:“恫,痛也。恐,惧也。”司马 贞释“恫”为“痛”,误。“恫”与“恐”并列连 文,必与“恐”同义。 (见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 三》“恫恐”条)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例如: 《说文》:“粪,弃除也。”段注:“古 谓弃秽曰粪,今人直谓秽曰粪,此古义今义 之别也。”
2、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例如: 爱,古今都有爱护、喜爱的意思: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爱护)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喜爱) 古代还有吝惜、舍不得的意思: 《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 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 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坟——原指大的土堆或河堤,《九章·哀郢》:
“登大坟以远望兮”;《周南·汝坟》:“遵
彼汝坟”,指汝水大堤。《礼祀·檀弓》上说:
“古者墓而不坟”。后来墓上堆土,就称之
为坟,再后来就专指可编坟辑版 墓了。
24
(三)词义的转移:即词所代表的概念发生转移,从 指甲义转为乙义。例如:
葡萄 琵琶 鸳鸯 道路 制度 风雨 昼夜 危
害
可编辑版
6
还有些古代单音节的基本词,在现代汉语 中虽不再作为单音词使用,但却作为构成 新词的语素被继承下来。如:
目:古代是一个常用词,今一般已不单独 使用,但作为词素,保留在目的、目标、 目前、目光、目录、纲目、眉目、栏目等 双音词中。
忧:今天也单用,作为词素保留在忧愁、 忧伤、忧虑等双音词中。
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 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 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 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意思是直到酒 味变酸了也卖不掉。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可编辑版
可编辑版
14
粮: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 干粮。《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 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 者,三月聚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 “居家为食,行道曰粮。”后来泛指各种粮食。 《晋书·吴隐之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 粮,其余悉分授亲族。”《后汉书·和帝纪》: “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这两处的“粮”均 泛指所有粮食,尤其是后面一句,能做种粮的 “粮”显然不是指“干粮”。现在所说的“粮” 也是干湿生熟均可。可见“粮”的词义由(供 旅行者吃的)干粮扩大到了所有各种粮食。
2.1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古今詞義異同的三種情況
1 古今意義基本相同
2 古今意義完全不同
3 古今意義有同有異
3
三、古今詞義有同有異的主要表現
主要表現在詞義範圍的差異和詞義感情 色彩的差異兩個方面。 (一)詞義範圍的差異
詞義範圍的差異,是詞義所概括的對象
的外延的差異。
4
(1) 詞義的擴大
詞義的擴大,指的是詞義發展 過程中,其所反映的客觀對象的範
12
d.“丈夫”上古義是對男子的尊稱,後起 意義指女子的配偶。 《戰國策·趙策》:太后曰:“丈夫亦 愛憐其少子乎? ” e.“臭”上古義指各種氣味,讀xiù;後起 意義指壞的氣味,讀chòu。 《易經·系辭上》:同心之言,其臭如 蘭。 《禮記·月令》:其味甘,其臭香。 《禮記·大學》:如惡惡臭。
13
18
d.“觀”上古指臺觀,後起義指道教 的道觀,奉祀“仙” 。 e.“庵”上古指圓形草屋,後起義指 佛教的小寺廟,一般是尼姑住的。 f“府”古義指倉庫,現在指官府。
19
g.“走”古義指跑,現在指行走。
h.“獄”古義指案件,現在指監 獄。
i.“腳”古義指小腿,現在指足。 j.“暫”古義指突然、一下子,現
掉以輕心
改變
擺弄
相知恨晚 遺憾
運斤成風
斧子
33
爾虞我詐 百發百中 怙惡不悛 突如其來 空空如也
詐騙 射箭 堅持;悔改 形容詞尾碼,同“然”, „„的樣子
34
款待 誠懇 貽笑大方 大方之家,指懂 得大道理的人 金城湯池 城牆;熱水;護城河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城牆;護城河
35Leabharlann 10(2) 詞義的縮小 詞義的縮小,指的是詞義發展過程 中,其所反映的客觀對象的範圍縮小了, 即由全體變為部分,由一般變為個別, 由寬廣變為狹窄,詞的今義被古義所包 含。
4,古今词义的异同.
• ⑦響:古專指回聲。《水經注·江水》:“空穀傳響,哀轉久 絕。”今泛指聲音。洛賓王《在獄鳴蟬》:“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宜沈。”
• 因为李林甫是李唐王室的宗亲,(李林甫的曾祖父 和李渊称同一个人为爷爷) )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 通过科举进来的,他老念错别字,舅子家生了 个儿子,他写了一封信表示祝贺说“闻弄璋( 玉璋)之庆”, “璋”写成的“獐”
• • ①臭:古義泛指各種氣味。既有好聞的,也有難聞的; • 既有香氣,也有臭氣。《周易·系辭》:“同心之言,其
• 后来泛指各种粮食。《晋书·吴隐之传》:“每 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
粮
古義
今義
義素一
干粮
干粮
義素二
各种粮食
• ④江:古專指長江。《水經注·江水》:“江水又東,逕巫 峽。”今泛指多條河流。陸雲《答兄平原》:“南津有絕濟, 北渚無河梁。
• ⑤河:古專指黃河。《山海經·海外北經》:“飲於河渭,河 渭不足,北飲大澤。”今泛指多條河流。杜甫《秋興八首》 其七:“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瓦
• 《说文·瓦部》:“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 乃生男子, 载弄之璋。 • 乃生女子, 载弄之瓦。(《诗经·小雅·斯干》) • 今:建筑材料,瓦屋
李林甫这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逢人就笑脸相迎,哪怕你得罪他,伤他自尊 ,李林甫却总会显得“没心没肺,从不动怒”;特别善于揣摩皇上心里的意
2.通论(2) 古今词义的异同
㈢古今义同中有异 大量的一般词汇的意义古今既 有联系,又有发展,同中有异。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穆公访诸蹇叔。” 访:咨询。 《孟子· 告子上》:“冬日则饮 汤,夏日则饮水。” 汤:热水。
二、古今词义差异的类型
词义范围的差异 感情色彩的差异 义项的增减 古义 ㈠词义范围的变化 1.词义扩大 今 江:(古义)长江 (今义)所有水道。 义 河:(古义)黄河 (今义)所有水道。 诗:(古义)诗经 (今义)所有可以歌 咏朗诵的韵文。
6.变轻或变重
怨:(古常用义)仇恨,痛恨。 (今常用义)埋怨,责怪。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父兄怨此 三人,痛入骨髓。”
成语:怨声载道
词语:结怨
恨:(古常用义)遗憾,不满意。 (今常用义)仇恨,痛恨。
《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
成语:相见恨晚
㈢义项的增减
由于文字假借或词义的多次引申等原因, 少量的一般词汇的意义古今完全不同。如: 绸(古义)缠绕; (今义)丝绸。 《尔雅· 天》:“素锦绸杠” 郭璞注: 释 “以白地锦韬(缠住,裹住)旗之杆。” 王逸注:“绸,缚束也。”
成语:未雨绸缪
该:(古义)完备(赅);(今义)应该。
楚辞《招魂》(宋玉):“招具该备,永啸呼 些(suò )。” 王逸注:“该,亦备也。言 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 呼以招君也。” 成语:言简意赅
古义
今义
㈡感情色彩的变化 4.变贬 爪牙:(古义)勇猛的得力助手 (今义)帮凶 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 王爪牙,为国藩垣。” 谤:(古义)不当面的批评; (今义)无中生有,诋毁污蔑。 《战国策· 齐策一》:“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常识(3)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
如:马、牛、山、人、手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
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绸]古:缠绕;今:丝绸。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该]古:完备;今:应当。
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
如:城:城墙→城市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睡——古:瞌睡。
今:泛指睡觉。
脸——古:目下颊上。
今:面部。
皮——古:带毛的兽皮。
今:物体表层。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词义缩小: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缩小”。
宫——古:房屋。
今: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
瓦——古:陶器。
今:盖屋顶的建筑材料。
臭——古:气味。
今:臭味。
丈人——古:老人。
今:岳父。
3、词义转移:一个词的词义由原来的范围转移到新的范围中叫做“词义转移”。
暂——古:突然。
今:时间短。
汤——古:热水。
今:菜汤、米汤。
领——古:脖子。
今:领子。
忙——古:心中烦乱。
今:工作多。
总结:词义扩大的特点:今义大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词义缩小的特点:今义小与古义,今义是古义的一部分。
词义转移的特点:新义产生之后,旧义就不存在了,新旧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表现在褒贬与轻重两个方面。
1、褒贬不同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
今:开历史的倒车。
爪牙——古:得力助手。
今:坏人的帮凶。
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
今:经过实践使之提高或变好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谤——古:批评议论。
今:诽谤。
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
今:宾客。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犙、牭古代官职等级:君、臣、吏、奴、婢、大夫、丞相古祭祀名:祠、礿、禅、社2、古今义同词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比较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诗·唐风·绸缪》今,丝织品;古,缠绕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左传·僖公三十年》古,外交使节(2)同中有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今,勤快,勤劳;古,与“逸”相对,辛苦,辛劳相对穆公访诸蹇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古,咨询;今,询问,访问二、古今词义的差异(一)词义范围不同1、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说文·目部》:“睡,坐寐也。
”)《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干粮,行道中带的《晋书·吴隐之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
”载,通“才”,仅仅,只有,限制性范围副词(对应总括性范围副词)2、词义缩小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缩小。
《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古代某些词义范围较小,如今扩大为较大的范
围。
例如,“菜”在古代指蔬菜,而现在还包括肉类、蛋类等食品。
2.词义的缩小:古代某些词义范围较大,如今缩小为较小的范
围。
例如,“臭”在古代指一切气味,现在仅指臭味。
3.词义的转移:古代某些词义与现在的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
“涕”古代指眼泪,而现在指鼻涕。
4.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某些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
“爪牙”古代指武臣或得力助手,现在一般用于贬义,指坏人的帮凶。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词义扩大:古代的“河”专指黄河,而现代的“河”可以指任
何河流。
2.词义缩小:古代的“河”也可以指大的水沟或小溪,而现代的
“河”仅指河流。
3.词义转移:“妻”在古代是“男子的配偶”,而现代通常用于
指“妻子的配偶”。
4.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在古代是褒义词,表示得力助手或武
臣,而现代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坏人的帮凶。
以上是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和举例说明,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3、古今意义有承继关系。
一、词义范围的差异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扩大-响
古义:
后起意义:
回 声
声 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经注· 江水》
词义的扩大-色
古义:
后起意义:
脸色
颜 色
返回本章目录
感情色彩变化- 爪牙
后起意义:
古义:
得力助手
(褒义词)
比喻坏人 的帮凶
(贬义词)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国语· 越语》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汉书· 李广传》
感情色彩变化-复辟 古义:
后起意义:
帝王恢
被推翻的统治者
恢复原有的地位
复王位
(褒义词)
或被消灭的
制度复活
(贬义词)
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已。
忠贞不渝
掉以轻心
yú ,改变
摆弄
相知恨晚
遗憾
运斤成风 斧子
现代语词中的古义-4
尔虞我诈 诈骗
百发百中 射箭
怙恶不悛 hù ,坚持;
金城汤池
城墙;
热水;护城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墙; 护城河 贻笑大方 大方之家, 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款待 诚恳
quān,悔改
突如其来
空空如也 形容词后
缀,同“然”,
澡 盥
洗脚
盛水冲洗手
汉王方踞床洗。
《汉书· 黥布传》
伸到水里洗手, 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 《三国志· 管宁传》
对象不同-寻、觅
13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扩大 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变宽泛,采取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原 义寓于新义之中,并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庄子· 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赢粮而景从。——汉· 贾谊《过秦论》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桂馥曰:“粮乃行者之干食。”
• 2、风俗变迁 古代尊左尚右,但是分工不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 注意词义时代性
• 币:
• 丝织品(本义)——礼物(先秦)——货币(秦汉后)
一般来说,古今词义指文言文的词义和现代汉语的词义
• 古代的词演变到后代,三种情况: 旧义消失,产生新义,也就是新义代替了旧义。 新义产生,旧义尚在,也就是新旧义并存。 词义保留,稍有变化。 观察古今词义异同有三个角度: a、变化的范围;(变与不变) b、变化的幅度;(迥异与微殊) c、变化的结果。(扩大、缩小、转移)
三、古今词义演变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不同
(2)词义由重变轻,即古义重今义轻
《史记· 项羽本纪》:“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三、如何掌握词的古义 1、从字形上分析 幣、醒、劣 2、从语境上分析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诗经》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秋声赋》 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 兄勉其弟, 妇勉其夫。 《国语》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 《战国策〃齐策》:“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词义程度轻重不同
( 1)词义由轻变重,即古义轻今义重
第二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列子·湯問》:“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國家、窗戶、妻子、動靜、安危 。
加前綴:有夏、有戎、有狄、言告、言歸、薄 言、于歸 加後綴:欣然、油然、莞爾、宴如、肅如、斷 乎、確乎、沃若
• 紅,古義:淺紅;今義:泛指各種紅色。 • 坐,古義:直腰,兩膝著地,臀部放在腳跟上; 今義:直腰,臀部放在凳子或他物上。 • 病,古義:重病;今義:泛指各種病。 • 窮,古義:窘迫,政治上不得志;今義:貧窮。 • 猖狂,古義:無拘束;今義:狂妄,放肆。 • 嚴重,古義:敬重;今義:形勢危急。 • 謝,古義:致歉,告罪;今義:感謝。 • 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
• 《书· 微子》:“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 其無津涯。”
【頗】
上位 抽象
下位 具體
• 《說文· 金部》“金,五色金也。黃爲之長; 銀,白金也;铅,青金也;铜,赤金也; 铁,黑金也。” 《易· 困》:“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呂氏春秋· 知度》:“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 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
綢:
• 《爾雅·釋天》:“素錦綢杠。” • 郭璞注:“以白地錦韜旗之杆。” • 《詩經·豳風·鴟梟》:“迨天之未陰雨, 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 《左傳·僖公三十年·燭之武退秦師》“若舍鄭以為 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莊子·逍遙遊》“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 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 (二)舊詞舊義的消亡 • 1.舊詞的消亡 • (1)詞所指稱的客觀事物已經消亡,反映 這種事物的詞也相應地從語言中消失。 • 《左傳· 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 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 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 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台。”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
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
2)古用今废词。
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
如觥等。
3)古今义绝对不同。
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
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
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
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2造成旧词消亡的原因:1)它们随着所表示的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
如喽腊的喽,是古代楚地祭祀饮食神的节日,后来祭祀这种形式消亡了,喽这个词也就不用了。
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
如祲。
3)被别的词语所替代,也就是说旧词所反映的事物、观念等仍是后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但后代改变了说法。
如倡优现在用艺人、演员来代替,旧词倡优也就死亡了。
3古今词义的差别:1)意义的多少不同。
一个词有本义,有引申义,一个词的古今意义的多少,往往会产生变化,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生了。
如池在古代意义是a护城河b池塘。
现代意义是a池塘b旁边高中间洼下的地方。
古今相比,池的意义一增一减。
另外还有:国、防、家、列、怜、仇、除、仅、书、信、将等。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如售,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侧重行为的本身,是卖。
再,古义是侧重行为的数量,是两次是第二次。
今义侧重于行为的重复,是又。
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一些词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
如恨的古义轻,是遗憾、不满,今义重,是仇恨、忿恨。
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
还有一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生了变化。
如谣言古义是中性的,今义是贬义。
另外下流古中今贬,吹嘘古褒今贬,谤议古中今贬,爪牙古褒今贬,锻炼古贬今褒。
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如布古指麻布、葛布。
今指棉布。
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4词义变化的类型:从古今词义的范围着眼,可以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的缩小、词义的扩大、词义的转移三类。
古今词义的异同2
《说文解字》中就有很多词现在已经淘汰 了。大家看马部的很多词,其中表示马的 颜色的词就有23个,而大部分都废弃了, 保留到现在的只有骠了,“黄骠马”为一 种黄毛夹杂着白点子的马。
骆:《说文解字· 马部》: “马白色黑 鬃尾也。” 现代虽然还有这个字,但 是只是在“骆驼”一词中出现,属于 音译词,与许慎的“骆”不是同一个 字。
访:古义为询问、咨询。《左传· 僖公三十 二年》:“穆公访诸蹇叔。”今义为探访、 访问。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一)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
词义范围主要指词义的外延而言,我们以 圆圈表示词的古义和今义,可以形成以下 几种几何关系。
(1)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是指词从原义发展到新义,所 代表的概念由下位概念变成了上位概念, 内涵进一步抽象概括,外延则相应地进一 步地扩大,原义所代表的事物仅成了新义 所代表的事物中的一类。特征通常是由具 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也就是说: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 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义 义素一 义素二 今义
(供旅行者 (供旅行者吃 吃的)干粮 的)干粮 其它各种粮食
皮:古专指带毛的兽皮,去掉毛经过加工的 叫革。今泛指多种事物的表面部分以及皮一 样的东西。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 焉傅?”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譬于禽兽,臣 食其肉 而寝处其皮矣。” 《礼记·坊记》郑玄注:“古者杀牲,食其 肉,坐其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宫: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宫”。《说
文· 宀部》:“宫,室也。”《周易· 困卦》:“入于其 宫,不见其妻,凶。”《墨子· 节用中》:“古者人之 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经典释 文· 尔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 惟王者所居为宫也。”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 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的地方。随着封建社 会的灭亡,“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现在 指一些群众集会的文化娱乐场所,如“文化宫”、 “少年宫”、“科技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怜——古代的常用义是“爱”。《尔雅》:“怜,
爱也。”《
· 杨朱》:“生相怜,死相捐。”
古语中“可怜”常有“可爱”义,如《孔雀东南飞》
诗:“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可怜”有时
表“可惜”义,如韩愈诗《赠崔之》:“可怜无补
费精神。”有时表“可羡”义,如白居易《长恨
歌》:“可怜光采生门户。”有时表“可怪”义,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有些词,古今词形(书写形式)完全一样,但含
义迥异。例如:
该——古代常用义是“完备”。如《楚辞·招 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汉王逸注:“该, 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 大呼以招君也。”《方言》卷十二:“备、该,咸 也。”“该”的现代常用义则是“应该”,与“完 备”完全不同。 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集韵·麻韵》: “划,舟进竿谓之划。或从手。”(“或从手”说明 “划”的另一写法为“找”)《字汇·手部》:“找, 与划同,拨进船也。”与现代“找” 音义不相关, 读音也完全不同。 绸——古代是“缠绕”之义。《楚辞·九歌·湘 君》:“薜荔拍兮蕙绸。池。”池中有
水,因而发展出“池塘”义,此义为现代常用义。
愤——上古是憋闷的意思。《说文》:“愤,
懑也。”《论语·述而》:“不愤不启。”朱熹注: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从汉代起,“愤”
产生了“因不满而情绪激动”即忿怒之义,《字
也。”此义为现代常用义。 访——上古义为向人咨询。《说文》:“泛谋
暂——古今均有“时间短”之义。但古义还表 “突然”、“仓猝”,《史记·李将军列传》:“李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暂腾”是“突然(一下子) 腾跃起来”的意义。此义现代已无。 信——现代指“书信”,古代则指“信使”、 “使者”,即传递信息(含书信)的专人。如《世说 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句中“信”指使者,“书” 指“信”带来的书信。等等。
如陆游《平水》:“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
短长。”现代“怜”的通用义是怜悯、哀怜。
勤——古代的通用义是“辛苦”、“辛劳”。
《说文》:“勤,劳也。”“劳,剧也。”段玉裁
注:“剧,用力甚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句 中前面用“劳”,后面用“勤”,词义相同。“勤” 的现代通用义则是工作努力,不偷懒,不懈怠。
也。”成语“未雨绸缪”中“绸缪”二字,义为紧 密缠
绕。《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 桑
土,绸缪牖户。”孔颖达疏:“郑(玄)以为鸱鸮 及天之未阴雨之时,剥彼桑根,以缠绵其牖户,乃 得有此室巢。”后常以“未雨绸缪”喻防患于未然。 “绸”在现代指“丝绸”。
抢——古代义为“突过”或“撞”。《庄子·逍 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 于地而已矣。”句中“抢”为“突过”义。《战国 策·魏策四》:“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句中“抢”是“撞”义。现代 “抢”是“抢夺”义。
也。”《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现代 “叔”只用于亲属称谓。
完——古代是“完整”、“完好”之义。《说 文》:“完,全也。”《荀子·大略》:“食则饘粥 不足,衣则竖褐不完。”成语“完璧归赵”、“覆 巢之下,岂有完卵”,“完”都表示“全”义。现 代汉语中“完”是“完了”、“终结”之义。
交通——古代是“勾结”义,贬义词,如《汉 书·江充传》:“(赵太子丹)交通郡国豪猾,攻剽为 奸,吏不能禁。”现代则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 总称。
古代用“贫”表示,“贫”的反面是“富”。
狱——上古指案件、官司、诉讼,与现代所指 的“监牢”不同。《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代有“断狱”之说,意即 “断案”、“听讼”。 逐——上古的基本意义是追赶、追捕、追击,与 “追”同义。《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 共逐之。”《左传·庄公十年》:“遂逐齐师。”由 此义又引申出“放逐”、“流放”之义,如《楚 辞·哀郢》:“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又引申出“驱逐”、“驱赶”之义,如李斯《谏逐 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此义是 现代通用义,与“追”不同。 淫——古代的常用义是“过分”、“过度”。《左 传·庄
币——上古指礼物。先秦外交官所带礼物有 “玉、马、皮、圭、璧、帛”六种,称为“六币”, 又特指用来送人的丝织品(即“帛”)。“币”在汉
币”义,一直沿用至今。 走——古义为“跑”。《释名》:“徐行曰步,
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成语“走马观花”之“走” 即此义。“走狗”原指跑得快的猎狗。“走”之今 义指步行。
、月、山、川、风、雨、雷、电。 动词——出、入、起、立、哭、笑、打、骂、
跳、叫。 形容词——长、短、轻、重、方、圆、大、小、
扁、平、尖、钝、美、丑、善、恶。 数词——一、二、三、四、十、百、千、万。
上述诸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我们说“基 本”,意味着它们自古及今并非没有一点变化。例 如,“人”的词义,古人和今人的认识并不完全相 同。《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 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可见,现代人对“人”的 本质属性的认识,要比古人深刻得多。但不管怎么 说,古语中的“人”和今语中的“人”,所指并无 不同。基本词汇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体现了现代 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 。
写”、“誊写”之义,等等。“写”在现代表“书 写”义,此义古代用“书”表示。
塘——上古表“堤防”、“堤坝”之义,一直沿 用到中古,如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池塘”指水池岸上。现代“塘” 表“水塘”之义,与古代不同。 售——古代是“把东西卖出去”的意思,不同 于今义所表之“卖”。《广韵》:“售,卖物出 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 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 货而不售。’”“货而不售”是“出卖却卖不掉” 的意思。 乳——上古指“生殖”,《说文》:“人及鸟 生子曰乳。”是动词。又指生产后处于哺乳期的动
党——“党”是周代居民组织的单位,五百家为党。
《
·
· 大司徒》:“五族为党。”
郑玄注:“族,百家;党,五百家。”后来指由于
某种利益而组成的集团,含贬义,如《左传·襄公二
十二年》:“皆栾氏之党也。”现代是“政党”之
义。
池——上古一般指护城河。《说文》:“隍,
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左传·僖公四
斃——上古是“向前倒下”之义。《左传·成公 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 中。”“斃于车中”即“向前倒在车中”。一个人 因疲劳过度或受重伤而趴倒在地,永远不起来,就 是死了。汉代“斃”有“死亡”之义,一直沿用至 今。
兵——上古指兵器。《说文》:“兵,械也。” 成语“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和现代“兵工厂” 中的“兵”,均表武器。现代一般指士兵、战士,
穷——古代义为“极”、“尽”、“到尽头”。 《说文》:“穷,极也。”《荀子·富国》:“纵欲 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杨倞注:“穷, 极也。”《列子·汤问》:“飞卫之矢先穷。”张湛 注:“穷,尽也。”“穷”也指生活极端困难, 《战国策·赵策》:“振困穷,补不足。”特指仕途 不通、不得显贵,王勃《滕王阁序》:“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在这个意义上,“穷”的反义词 是“达”,《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善天下。”现代“穷”的通用义“缺少钱财”,
曰访。”徐锴注云:“此言泛谋,谓广问于人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意即 秦穆公向蹇叔征询对偷袭郑国的意见。中古以后, “访”有“拜访”、“探望”、“寻访”等义,沿 用至今。
粪——上古是“扫除”之义。《说文》:“粪, 弃除也。”即除去污秽之物。由此义又发展出“粪 田”即给田里的禾苗施肥之义,段玉裁说:“凡粪 田,多用所除之秽为之,故曰粪。”后来,又指被 扫除的秽物,今义则专指粪便。 国——先秦一般指诸侯的封地,如“秦国”、 “晋国”
公二十二年》:“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 又指长期下雨,《尔雅》:“久雨谓之淫。”又指 奢侈浪费,《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一道 德以同俗。”孔颖达疏:“淫谓过奢侈。”又指生 活放纵,《国语·鲁语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 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特指 男女发生不正当的关系,《小尔雅》:“男女不以 礼交谓之淫。”这个意义是“淫”的现代通用义。 写——上古的常用义是“铸刻”、“镕铸”。 《国语·越语下》:“王命金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 朝礼之。”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 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由此义 发展出“摹仿”、“摹拟”之义,以及“描绘”、 “描画”之义,“抄
对于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词,要下功夫一一记
牢。
3古今意义有同有异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这是古今词义对比中最常
见的情况。“同”,指古今词义有联系、有继承; “异”,指古今词义有发展、有变化。学习古汉语 词汇,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掌握古今词义之间 的差别,特别是细微的差别。例如:
劝——古今皆有“劝说”之义。但古义侧重于 积极提倡,即“鼓励”、“勉励”,如《左传·成公 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 以劝事君者。”今义则侧重于消极阻止,即“规 劝”、“劝告”、“劝解”。
等。有时表示首都,如《左传·隐公元年》:“先王 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此义现代基本不用。 今义指国家。
购——古义为悬赏征求,而不是“买”。《说 文》:“购,以财有所求也。”段玉裁注:“县 (悬)重价以求得其物也。”《史记·项羽本纪》: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现代“购”与 “买”同义。 羹——上古指带汁的肉,不同于中古以后所说 的“羹汤”。《尔雅》:“肉谓之羹。”《左传·隐 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 遗之。’”煮熟了的野菜,叫“菜羹”。今义“羹” 指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如“豆腐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