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病期琐事》课件--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黄鹂——病期琐事-精选ppt课件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黄鹂——病期琐事-精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615c6a964bcf84b9d57b9a.png)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首页
走进新课
阅
本单元所选散文感情真挚,线索性强,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 散”的特点。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文章的材料总有一条线索 始终,把握了线索,也就把握了材料的组合点,能够更好地理清 的行文思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散文要把握其语言特点。本单元 篇散文的语言具有形象化、情味性的特征。语言是作家心灵 口,通过语言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心里
惊弓之鸟……一去不返 惋惜
被玩弄着、被系、被悬空吊 愤怒 着,羽毛焦黄、神情凄惨 忧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走进新课
阅
遇见次数 生存环境 生存状态
我的
太湖边:湖光
山色、密柳
第四次
长堤、茂林 修竹、桑田 苇泊、乍晴
黄鹂的全部美丽:伴着春雨、欣喜 宿露啼叫,伴着朝霞、彩虹飞 悟
乍雨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走进新课
阅
4.联系文章及其写作背景思考:文章应该有着怎样的寄寓呢 提示:作者呼唤为作家等一切人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全、 自由的环境,以使他们充分尽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聪明才智。
首页
走进新课
阅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二】 借鉴本文的写法,学习其语言表达技巧 1.作者第二次见黄鹂之后写了一件海鸥被杀的事件,从记叙 上看,属于哪一种?它有什么作用? 提示:属于插叙的写法。插入的事件正是为突出文章的中 的。这件事的插入,恰恰和作者所写的鸟儿生存的环境有关 有中年男人这样残忍的人,才会使海鸥、黄鹂等鸟儿生活的 得恶劣,这正是对作者生活环境的写照。 2.第二段中“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 叫”,这句中的“召唤性和启发性”应怎样理解? 提示:“召唤性和启发性”是语义双关。作者说这句话的前 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大好河山在日寇的铁蹄下,人们的爱国热 前高涨。听到黄鹂的叫声自然想到黄鹂的美,进而想到祖国 河山;听到黄鹂的叫声就像听到祖国的召唤,激发人们的爱国
首页
走进新课
阅
本单元所选散文感情真挚,线索性强,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 散”的特点。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文章的材料总有一条线索 始终,把握了线索,也就把握了材料的组合点,能够更好地理清 的行文思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散文要把握其语言特点。本单元 篇散文的语言具有形象化、情味性的特征。语言是作家心灵 口,通过语言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心里
惊弓之鸟……一去不返 惋惜
被玩弄着、被系、被悬空吊 愤怒 着,羽毛焦黄、神情凄惨 忧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走进新课
阅
遇见次数 生存环境 生存状态
我的
太湖边:湖光
山色、密柳
第四次
长堤、茂林 修竹、桑田 苇泊、乍晴
黄鹂的全部美丽:伴着春雨、欣喜 宿露啼叫,伴着朝霞、彩虹飞 悟
乍雨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走进新课
阅
4.联系文章及其写作背景思考:文章应该有着怎样的寄寓呢 提示:作者呼唤为作家等一切人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全、 自由的环境,以使他们充分尽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聪明才智。
首页
走进新课
阅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二】 借鉴本文的写法,学习其语言表达技巧 1.作者第二次见黄鹂之后写了一件海鸥被杀的事件,从记叙 上看,属于哪一种?它有什么作用? 提示:属于插叙的写法。插入的事件正是为突出文章的中 的。这件事的插入,恰恰和作者所写的鸟儿生存的环境有关 有中年男人这样残忍的人,才会使海鸥、黄鹂等鸟儿生活的 得恶劣,这正是对作者生活环境的写照。 2.第二段中“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 叫”,这句中的“召唤性和启发性”应怎样理解? 提示:“召唤性和启发性”是语义双关。作者说这句话的前 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大好河山在日寇的铁蹄下,人们的爱国热 前高涨。听到黄鹂的叫声自然想到黄鹂的美,进而想到祖国 河山;听到黄鹂的叫声就像听到祖国的召唤,激发人们的爱国
《黄鹂——病期琐事》课件
![《黄鹂——病期琐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21cd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6.png)
简约而富有画面感
语言风格
➢ 简洁明了,无冗余字句。 ➢ 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结合,错落有致,整齐而富于变化。 ➢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又在庄重工稳处尽显文采和意趣。
“在一 定 的 环 境 里 ,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 物 一 体 。典型环境
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
听觉 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
视觉
迅若流星、一闪而过
“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 “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 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拟人、比喻、夸张 富有文采和意趣
语言 简洁明了
“因为职业的关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 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
自由美好
这是从正面为表现主题作了铺垫
资料
1.抗日战争期间
两只黄鹂
“大
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
老史同志举枪瞄准 黄鹂成了惊弓之鸟
资料
2.青岛生病疗养期间
黄鹂被卖鸟笼的人羁绊 黄鹂的病态令人不忍多看一眼
资料
3.逛鸟市
“江南太湖边才是黄鹂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 所 在,黄鹂发挥着它们的极致,展示着全部美丽。”
—— 孙犁
资料
4.太湖
形 鸟市看 鹂
突出黄鹂的珍贵
突出环境的重要
是全文记叙和议论的基点
抗战炮火洗礼
“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 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鹏的尖利的富有召唤 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 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 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语言风格
➢ 简洁明了,无冗余字句。 ➢ 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结合,错落有致,整齐而富于变化。 ➢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又在庄重工稳处尽显文采和意趣。
“在一 定 的 环 境 里 ,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 物 一 体 。典型环境
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
听觉 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
视觉
迅若流星、一闪而过
“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 “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 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拟人、比喻、夸张 富有文采和意趣
语言 简洁明了
“因为职业的关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 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
自由美好
这是从正面为表现主题作了铺垫
资料
1.抗日战争期间
两只黄鹂
“大
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
老史同志举枪瞄准 黄鹂成了惊弓之鸟
资料
2.青岛生病疗养期间
黄鹂被卖鸟笼的人羁绊 黄鹂的病态令人不忍多看一眼
资料
3.逛鸟市
“江南太湖边才是黄鹂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 所 在,黄鹂发挥着它们的极致,展示着全部美丽。”
—— 孙犁
资料
4.太湖
形 鸟市看 鹂
突出黄鹂的珍贵
突出环境的重要
是全文记叙和议论的基点
抗战炮火洗礼
“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 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鹏的尖利的富有召唤 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 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 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课件: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精读黄鹂—病期琐事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课件: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精读黄鹂—病期琐事](https://img.taocdn.com/s3/m/1d748646bed5b9f3f90f1cb1.png)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精读 黄鹂——病期琐事第9章扩声系统调音学国学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选自《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 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 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 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答案:窠/巢 谛/啼 密/蜜 逐/豚 堤/提 怒/努 绩/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近义词辨析 (1)谛听·倾听·聆听 同:词性相同,词义相近,都含有“听”的意思。 异:①“谛听”侧重于“谛”即“仔细”的意思,强调的 是注意仔细的听,表示十分认真。通常多用于具体的事物。 ②“倾听”侧重于“倾”,即“身子向前用尽(力量)细心 地听取”,含有尊重的意思。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写作背景
本文的两个历史背景 1.抗日战争期间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 地的伟业”(《论持久战》),“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 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斗争没 有一次比得上的”(《论联合政府》)。在文艺战线上,党 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到群众中去的 完全自由,给他们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 务”,本文就写于此时。1962 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 愈烈,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词语积累及运用
1.识记字音
勾.当.( )( ) 谛.听( ) 不暇.( ) 兴致勃勃.( )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精读 黄鹂——病期琐事第9章扩声系统调音学国学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选自《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 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 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 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答案:窠/巢 谛/啼 密/蜜 逐/豚 堤/提 怒/努 绩/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近义词辨析 (1)谛听·倾听·聆听 同:词性相同,词义相近,都含有“听”的意思。 异:①“谛听”侧重于“谛”即“仔细”的意思,强调的 是注意仔细的听,表示十分认真。通常多用于具体的事物。 ②“倾听”侧重于“倾”,即“身子向前用尽(力量)细心 地听取”,含有尊重的意思。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写作背景
本文的两个历史背景 1.抗日战争期间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 地的伟业”(《论持久战》),“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 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斗争没 有一次比得上的”(《论联合政府》)。在文艺战线上,党 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到群众中去的 完全自由,给他们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 务”,本文就写于此时。1962 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 愈烈,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词语积累及运用
1.识记字音
勾.当.( )( ) 谛.听( ) 不暇.( ) 兴致勃勃.( )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黄鹂——病期琐事》曾彦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黄鹂——病期琐事》曾彦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https://img.taocdn.com/s3/m/079f5c6b0912a21615792955.png)
现实启示:
你所处的环境是否有利于你发挥极致? 结合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六、作业
按照应用提升案的要求。记下 学习本文的感受或者学习本课 的收获。
时间地点 环境特点重点品形色读神,态探究情主感旨变化
“抗战”期 炮火洗礼 间 阜平
前几年 青岛
林木幽深 老史试枪
色彩鲜丽 声音诱人 姿态矫健
追逐逗闹
一去不返
迷恋遗憾 喜爱惋惜
有一天 鸟市
囚系鸟市遭 人戏弄
羽毛焦黄 神情凄惨
愤怒同情
第二年春 太湖
湖光山色 杂花生树
自由啼叫自由 赞美领悟
飞翔安居乐业 达到极致
《黄 鹂——病期琐事》
孙犁
一、认识黄鹂: 自主预习:了解黄鹂这种鸟;回忆有关诗句及作者寄 托的情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金昌绪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
黄鹂形态清丽,叫声 婉转,又多与大好春 光联系在一起,成为 美好事物的象征。
历史反思:
黄鹂惨状视作艺术家的惨状, 归于时代的荒谬, 黄鹂凄惨的神气视作艺术精神 的沦丧,借反复发生的故事批 判集体意识的谬误。
主旨哲理:
1、呼唤为各种美好事物创设能使 之“发挥极致”的生活环境。 2、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 设与之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3、呼唤要为一切人才的成长、发 展创造和谐、自由的环境。
四、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啸深山
驼走大漠
雁排长空
鱼游潭底
黄鹂——美的环境——美的极致
各种事物,在一定环境里,才能 发挥这种极致。
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 互发挥,景物一体。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黄鹂——病期琐事》(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黄鹂——病期琐事》(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fa7370e87101f69f319532.png)
2.作者二见黄鹂之后写了一件海鸥被杀事件,从记 叙方法上看,属于哪一种?有什么作用?
【点拨】作者运用了插叙的写法,插入的事件正是为突出 文章的中心服务。这件事的插入,恰恰和作者所写的鸟儿 生存的环境有关,正是有中年男人这样残忍的人,才会使 海鸥、黄鹂等鸟儿生活的环境变得恶劣,这正是作者生活 环境的写照。活环境的写照。
黄鹂——病期琐事
孙梨
学习目标
1、掌握阅读散文从“形”入手,把握“神 ”的方法思路。
2、通过诵读赏析文本,理解作者借助“黄鹂 ”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3、学习借鉴文章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 的技巧。
孙犁(1913—2002),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 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原名孙树勋,“孙犁” 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 1938 年开始使用的笔名。河 北省衡水市安平人,12 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 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 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散文集《晚 华集》《秀露集》等十部(合称《耕堂劫后十种》 )。
二、艺术特色 1.用象征手法说理 这种手法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富有美感,而且 比较含蓄。长于形象思维,长于文学创作的人,要发表 某种见解,会用这种手法。另外,有时某种见解不宜直 截了当地说,也用此种方法。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 的《白杨礼赞》等,只是本文叙事性更强,每个片段都 蕴含着一定的意义,含蓄丰富。
3.文章是怎样通过对有关黄鹂鸟的画面的 叙述和描绘,多侧面、多层次地揭示“美”的含 义的?
【点拨】文章先是从作者童年时代的往事娓娓道来,自然 亲切,虽未正面描绘黄鹂鸟,但处处渲染、衬托出黄鹂鸟的美丽; 然后通过对四个与黄鹂鸟有关的生活片段的记叙,多侧面、多 层次地揭示了“美”的含义。
课件2:黄鹂——病期琐事
![课件2:黄鹂——病期琐事](https://img.taocdn.com/s3/m/ea610f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8.png)
历史终于迎来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新时期,作家的苦苦 追寻终于有了结果: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作者看到了黄鹂 的全部美丽,找到了黄鹂的真正的家乡。作者在追求中重新坚定 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自己的人生观与美学观,作者对文艺的前 途充满乐观,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信心。
思维锤炼
1.文章第一段,作者写黄鹂在自己家乡很少见,顺带却写到了好 多种家乡常见的鸟儿。写黄鹂,为什么绕一个弯子,反过来写没 见到黄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背景回放
孙犁关于艺术创作的感慨 本文写于1962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有“左”的错 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 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 当干涉的事情。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 了“文化大革命”。
1962年,孙犁先生49岁。自从1956年写完小说《铁木前传》之 后,他再也不写小说了。这固然与一场大病有关,但可能还有更 深的时代社会政治原因。
可是令人痛惜感慨的是,好景不长,厄运接连不断。“左”的错误, 或像老史同志一样,或像那个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一样,或像 那个卖鸟笼的老头儿一样,破坏了艺术发展的环境,使黄鹂一去不 返,或倒毙枪口,或焦黄凄惨。这个时候黄鹂的惨状就是当时文艺 和艺术家整体惨状的真实写照,作者的痛心、忧愤之情透过黄鹂的 不幸遭遇喷薄而出。③江南太湖边,黄鹂那达到极致的美正是作者 对文艺前途命运的乐观预示。
3.从环境与黄鹂的关系着眼,文章描写了黄鹂的哪两种生存环境?
【明确】从环境与黄鹂的关系着眼,描写了黄鹂的两种生存环境。 一类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情况,一类是不好的情况。黄鹂好的生存 环境,文章出现过两回。
第一回,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作者听到了 “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它们飞起来, 迅若流星”、“一闪而过”,“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 难”。第二回,是在江南的太湖边,“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 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这里才是它们 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作者终于彻悟到黄鹂需要的环 境条件:“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 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黄鹂病期琐事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共34页PPT
![黄鹂病期琐事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共3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d608d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5.png)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黄鹂病期琐事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黄鹂——病期琐事》(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黄鹂——病期琐事》(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d29931783e0912a3162a55.png)
《报秋》一文运用了对比、反衬等手 法,通过细致地描写玉簪花洁净芬芳而报 秋、生命力强等特点,表达了时光飞逝,我 们要珍惜光阴,不能虚度年华;要抓住现 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的思 想感情。
作业布置
完成《金银卷——探究散文主题 和情感》中散文习题。
再见
语文 2006 版 高二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修)
黄 鹂——病期琐事
萝北县高级中学 执教:袁金兰
语文 2006 版 高二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修)
黄 鹂——病期琐事
萝北县高级中学 执教:袁金兰
黄鹂也叫黄莺,世称 “金衣公主”,身体 黄色,从眼部到头后 部黑色,嘴淡红色。 叫声很好听,吃森林 中的害虫。从南到北, 广泛分布在我国大地,
总结
本文用象征和以小见大等手法,记叙了作者 对黄鹂的迷恋,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对生物(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生存最佳 结合的向往,从而给读者人生哲理的启迪。 黄鹂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状态,说明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只有“在一定 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道理。
拓展练习
以《报秋》为例分析文章主题思想
主旨:1、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 呼唤为黄鹂乃至各种美好事物 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3、 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 创设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本阶段在分析散文主旨时用了什么方法?
方法:1、整体观照文章 2、揣摩关键句段
重点分析、评价、文章主旨(二)
走进作者 孙犁(1913—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是一种益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作业布置
完成《金银卷——探究散文主题 和情感》中散文习题。
再见
语文 2006 版 高二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修)
黄 鹂——病期琐事
萝北县高级中学 执教:袁金兰
语文 2006 版 高二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修)
黄 鹂——病期琐事
萝北县高级中学 执教:袁金兰
黄鹂也叫黄莺,世称 “金衣公主”,身体 黄色,从眼部到头后 部黑色,嘴淡红色。 叫声很好听,吃森林 中的害虫。从南到北, 广泛分布在我国大地,
总结
本文用象征和以小见大等手法,记叙了作者 对黄鹂的迷恋,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对生物(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生存最佳 结合的向往,从而给读者人生哲理的启迪。 黄鹂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状态,说明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只有“在一定 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道理。
拓展练习
以《报秋》为例分析文章主题思想
主旨:1、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 呼唤为黄鹂乃至各种美好事物 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3、 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 创设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本阶段在分析散文主旨时用了什么方法?
方法:1、整体观照文章 2、揣摩关键句段
重点分析、评价、文章主旨(二)
走进作者 孙犁(1913—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是一种益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 数 时间 地点
以形传神
生存环境 生命状态 情 感
初见黄鹂
二见黄鹂 三见黄鹂
四见黄鹂
黄鹂的环境和黄鹂的生命状态
时间
地点
生存环境
生命状态 迅若流星 忽隐忽现 一闪而过 追逐逗闹 欲安家落户 惊弓之鸟 一去不返 羽毛焦黄 神色凄惨 欢快啼叫 美到至极 喜爱 遗憾 迷恋 惋惜 同情 愤懑
作者心情
抗战时期 阜平(山村) 炮火洗礼
3.如何理解文中反复提到的“极致”的含义?
事物各归其所,都能完全获得和享有本应的生存环境。
4.本文内容主旨含蓄隐晦,但也有透 露,找出体现行文用意的语句。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正是在艺 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5.写黄鹂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最终目的不在黄鹂 本身,意味丰富深长,试从这里分析本文的写作方 法及其效果。
1.文中与第一段“好处”相呼应的句子是。
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 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 居乐业的所在。
2.作者为什么说“使我看到了黄鹂的 全部美丽”?
江南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乍雨 乍晴的天气为黄鹂提供所需的一切生存条件,黄鹂能尽情 表现它所有的天性,它回到真正的家乡。
推荐阅读
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 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 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 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前期小说代表作:《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的苇》 《风云初记》 后期散文代表作: 《石子》《谈柳宗元》《亡人逸事》《芸斋琐谈》
青岛(疗养院) 林木深幽 前几年 老史举枪 有一天 第二年春 天 鸟市 太湖 系在木棍上 悬空吊着 湖光山色 密林长堤
(极度)喜悦
总结主旨
《黄鹂》之“神”
感情:对黄鹂的喜爱珍惜之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
(主旨一)
象征
哲思: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但是,只有在一定的环境 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主旨二) 以小见大
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诗咏鸟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 它的歌声美,而且总是和春连在一起。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彩色黄鹂,黑枕黄 鹂,鹊色黄鹂五种,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 都有两道黑眉,嵌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丽俊逸。 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一心, 因为它象征着生机勃勃。黄鹂是上海地区的夏候鸟,也是旅鸟。黄鹂冬在南方直至南海 等地越冬,春末初夏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 东部生活。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留下黄鹂。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 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 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真妙不 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嘎然而止。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 棉絮编织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
作者写黄鹂显然托物言志,大有深意,富有哲理。写 黄鹂是象征说理,这种手法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 富有美感,而且比较含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虎啸深山 驼走大漠
雁排长空 鱼游潭底
雁排长空 鱼游潭底
学以致用
1.孙犁的语言清新明丽,善于使用四字短语、对偶句、排比 句,使语言精炼而富有诗意。找一找文中这样的句子,背一 背。 2.进行一段描写练习,或写景物或写动物,练习用四字短语, 当然只是在描写中嵌入就行,不必从头至尾都是四字短语。
当堂检测
阅读21-2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与第一段“好处”相呼应的句子是。 2.作者为什么说“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 3.如何理解文中反复提到的“极致”的含义? 4.本文内容主旨含蓄隐晦,但也有透露,找出体现行 文用意的语句。 5.写黄鹂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最终目的不在黄鹂本身, 意味丰富深长,试从这里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及其效 果。
互动交流
你认为怎样的学习环境才是你的“极致”?
泰山奇,华山险,嵩山绝,峨眉秀,玫瑰芬芳,百合 秀丽……大自然各有千秋。 驼走大漠,虎啸深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动物 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极致。 你有芙蓉如面,我有琴棋画书;你温文尔雅,我清新 秀丽;你驰骋政坛,我跃马商场……古今豪杰各舒极 致、各施才华。 写几句话表达你的看法。
哲思:艺术要发挥极致,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主旨三) 托物言志
课内拓展
这篇散文写于1962年,当时处于 “文化大革命”前夕,已经有“左” 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 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 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 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 人的自由被束缚,文学家的创作困难, 孙犁先生厌倦了创作,生病疗养。
学习目标
1.探究把握《黄鹂》主旨,了解散文形神兼备的特点。
2.鉴赏并学习《黄鹂》的语言特色。
探究主旨
《黄鹂》之“神”
感情:对黄鹂的喜爱之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 象征 (主旨一)
哲思: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但是,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 才能发挥这种极致。(主旨二) 景 物 一体 生存环境 生命状态
自主学习
布置作业
阅读哲理的散文《地平线》,思考:本文表现什么哲理? 与《黄鹂》的表达方法有何异同?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杜牧《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甫《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黄鹂
——病期琐事
孙犁
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 是一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 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早年曾当过机关职 员、小学教员。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 党内从事宣传工作,曾任《晋察冀日报》 编辑。19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淀往事》 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说《荷花淀》运用 孙犁 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开创了荷花淀派。 散文《黄鹂》写于1962年,当时作者 1913——2002 因病到青岛疗养,期间,作者感怀身边世 事,写下了许多文章。
以形传神
生存环境 生命状态 情 感
初见黄鹂
二见黄鹂 三见黄鹂
四见黄鹂
黄鹂的环境和黄鹂的生命状态
时间
地点
生存环境
生命状态 迅若流星 忽隐忽现 一闪而过 追逐逗闹 欲安家落户 惊弓之鸟 一去不返 羽毛焦黄 神色凄惨 欢快啼叫 美到至极 喜爱 遗憾 迷恋 惋惜 同情 愤懑
作者心情
抗战时期 阜平(山村) 炮火洗礼
3.如何理解文中反复提到的“极致”的含义?
事物各归其所,都能完全获得和享有本应的生存环境。
4.本文内容主旨含蓄隐晦,但也有透 露,找出体现行文用意的语句。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正是在艺 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5.写黄鹂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最终目的不在黄鹂 本身,意味丰富深长,试从这里分析本文的写作方 法及其效果。
1.文中与第一段“好处”相呼应的句子是。
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 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 居乐业的所在。
2.作者为什么说“使我看到了黄鹂的 全部美丽”?
江南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乍雨 乍晴的天气为黄鹂提供所需的一切生存条件,黄鹂能尽情 表现它所有的天性,它回到真正的家乡。
推荐阅读
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 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 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 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前期小说代表作:《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的苇》 《风云初记》 后期散文代表作: 《石子》《谈柳宗元》《亡人逸事》《芸斋琐谈》
青岛(疗养院) 林木深幽 前几年 老史举枪 有一天 第二年春 天 鸟市 太湖 系在木棍上 悬空吊着 湖光山色 密林长堤
(极度)喜悦
总结主旨
《黄鹂》之“神”
感情:对黄鹂的喜爱珍惜之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
(主旨一)
象征
哲思: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但是,只有在一定的环境 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主旨二) 以小见大
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诗咏鸟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 它的歌声美,而且总是和春连在一起。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彩色黄鹂,黑枕黄 鹂,鹊色黄鹂五种,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 都有两道黑眉,嵌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丽俊逸。 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一心, 因为它象征着生机勃勃。黄鹂是上海地区的夏候鸟,也是旅鸟。黄鹂冬在南方直至南海 等地越冬,春末初夏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 东部生活。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留下黄鹂。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 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 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真妙不 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嘎然而止。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 棉絮编织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
作者写黄鹂显然托物言志,大有深意,富有哲理。写 黄鹂是象征说理,这种手法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 富有美感,而且比较含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虎啸深山 驼走大漠
雁排长空 鱼游潭底
雁排长空 鱼游潭底
学以致用
1.孙犁的语言清新明丽,善于使用四字短语、对偶句、排比 句,使语言精炼而富有诗意。找一找文中这样的句子,背一 背。 2.进行一段描写练习,或写景物或写动物,练习用四字短语, 当然只是在描写中嵌入就行,不必从头至尾都是四字短语。
当堂检测
阅读21-2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与第一段“好处”相呼应的句子是。 2.作者为什么说“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 3.如何理解文中反复提到的“极致”的含义? 4.本文内容主旨含蓄隐晦,但也有透露,找出体现行 文用意的语句。 5.写黄鹂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最终目的不在黄鹂本身, 意味丰富深长,试从这里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及其效 果。
互动交流
你认为怎样的学习环境才是你的“极致”?
泰山奇,华山险,嵩山绝,峨眉秀,玫瑰芬芳,百合 秀丽……大自然各有千秋。 驼走大漠,虎啸深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动物 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极致。 你有芙蓉如面,我有琴棋画书;你温文尔雅,我清新 秀丽;你驰骋政坛,我跃马商场……古今豪杰各舒极 致、各施才华。 写几句话表达你的看法。
哲思:艺术要发挥极致,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主旨三) 托物言志
课内拓展
这篇散文写于1962年,当时处于 “文化大革命”前夕,已经有“左” 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 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 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 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 人的自由被束缚,文学家的创作困难, 孙犁先生厌倦了创作,生病疗养。
学习目标
1.探究把握《黄鹂》主旨,了解散文形神兼备的特点。
2.鉴赏并学习《黄鹂》的语言特色。
探究主旨
《黄鹂》之“神”
感情:对黄鹂的喜爱之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 象征 (主旨一)
哲思: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但是,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 才能发挥这种极致。(主旨二) 景 物 一体 生存环境 生命状态
自主学习
布置作业
阅读哲理的散文《地平线》,思考:本文表现什么哲理? 与《黄鹂》的表达方法有何异同?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杜牧《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甫《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黄鹂
——病期琐事
孙犁
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 是一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 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早年曾当过机关职 员、小学教员。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 党内从事宣传工作,曾任《晋察冀日报》 编辑。19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淀往事》 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说《荷花淀》运用 孙犁 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开创了荷花淀派。 散文《黄鹂》写于1962年,当时作者 1913——2002 因病到青岛疗养,期间,作者感怀身边世 事,写下了许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