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四章-4

合集下载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论文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论文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论文镇江大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方荣第一章绪论能源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也相应的持续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化石能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显,且这种稀缺性也逐渐在能源商品的价格上反应出来。

在化石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们对太阳能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其中,光电利用(光伏发电)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也是最具经济潜力的能源开发领域。

太阳能电池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包括硅系太阳电池(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电池)和非硅系太阳能电池等。

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产业链上分布着晶硅制备、硅片生产、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四个环节。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构成。

光伏发电系统可分为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与电网连接的发电方式,典型特征为需要蓄电池来存储能量,在民用范围内主要用于边远的乡村,如家庭系统、村级太阳能光伏电站;在工业范围内主要用于电讯、卫星广播电视、太阳能水泵,在具备风力发电和小水电的地区还可以组成混合发电系统等。

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连接到国家电网的发电的方式,成为电网的补充。

在各国政府的扶持下,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长,1995-2005年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了17倍。

我们预计,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年产量有望较2005年的年产量增长6.3倍,整个行业的销售收入有望增长3.5倍。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大。

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应用空间也非常广阔,可以应用于并网发电、与建材结合、解决边远地区用电困难问题等。

太阳电池及其应用 第四章全文 20121224解读

太阳电池及其应用 第四章全文 20121224解读

第四章 太阳电池的标定和测量§4.1 太阳能电池的标定太阳电池效率的定义是:太阳电池在最佳工作状态下输出的电功率与投射到太阳电池上总的光功率之比。

电功率用一般的电子仪器很容易测出,但光功率——光的能量的测量,因涉及光谱问题,就比较复杂。

光照时太阳电池的电流特性和电压特性基本上概括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电性能,前者主要是收集效率的问题,后者是太阳电池二极管的特性问题。

对同一片电池,收集效率与光谱特性密切相关,而二极管特性和填充因素则与光源光谱无关。

因此,效率问题,实际上变成了测量短路电流与各种光源的光强的关系问题。

如在某一特定光源的光强下,只要得到同样的电流,二极管特性将是一样的。

既然效率的测量归结到确定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因此,确定太阳电池在某一状态下的短路电流就很重要了。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测量方法,是采用标准电池法,亦即选一片太阳电池,首先在某一特定的标准状态(光源)下进行短路电流数值的测定,然后用它作参考电池去校准测试时所用光源的光强,再用此光强测量其它的被测电池。

我们把作为参考的电池在一定的光源状态下,确定短路电流的过程叫做标定。

而利用标准电池的数据,去获得其它电池的数据的对比过程简称为复现。

一般说来,太阳电池效率的测量问题可归结为标定参考电池,和在一定光源下用标准电池复现的问题。

太阳能电池效率η的定义为)(1FF V J FF J V oc sc sc oc Φ=Φ=η (4-1)我们把Φsc J 称为积分响应Q : Q =Φsc J (4-2) 则把方程式(4-1)变成η=Q V oc FF (4-3)所以,只要定出一个太阳电池的积分响应Q ,它的效率就可求出。

确定太阳电池在某一个特定的太阳光照状态下的Q 值,是标定工作的主要内容。

根据太阳电池用途(如空间使用或地面使用)不同,标定方法也有差别。

§4.1.1 空间用太阳电池的标定空间用太阳电池的标定,统称AM0标定。

目前最常用的AM0标定法有如下几种:卫星标定、火箭标定、气球标定、飞机标定、高山标定和实验室光谱标定。

第4章 硅太阳能电池的设计

第4章 硅太阳能电池的设计

重减小扩散长度,但是由于电极区域并不参与载流子的生成,因此它对载流子的
收集的影响并不大。
此外,当高复合率的电池表面非常接近于p-n结时,要使复合的影响达到最 小,就必须尽可能的增加掺杂的浓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3.4
减少复合效应-表面复合
类似的方法也使用在减少背表面复合率对电压和电流的影响上,如果背
表面与pn结的距离小于扩散长度。
速消失,以使得更多的载流子通过电池,提高前置电流。因此,必须有长的 扩散长度才能尽量减少复合并获得高电压。而扩散长度怎取决于电池材料的 类型、制造电池片的过程和掺杂的情况。
• 高掺杂导致低扩散长度,因此需要找到长扩散长度(它同时影响着电流和电
压)与高电压之间的平衡。
&4.3.3减少复合效应
复合引起的电压损失
&4.2.1
光学特性-光的损耗
下面将介绍几种能减少光损失的方法:
尽量使电池顶端电极覆盖的面积达到最小(尽管可能导致串联电阻增加)。
减反射膜的厚度为入射光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对于折射率为n1薄膜材料,入
射光波长为λ0,则使反射最小化的薄膜厚度为d1: d1=λ0/4n1 如果减反射膜的折射率为膜两边的材料的折射率的几何平均数,反射将被进 一步降低
以都能起到减小反射的效果。
绒面结构对入射光的影响
&4.2.3
光学特性-表面制绒
一块单晶硅衬底可以沿着晶体表面刻蚀便能达到制绒效果。 如果表面能恰当符合内部原子结构的话,硅表面的晶体结构将变成由金字塔构 成表面。
单晶硅制绒表面的电子显微镜扫描照片。
&4.2.3
光学特性-表面制绒
刻蚀多晶硅表面时,单晶硅的制绒方法都不能使用,因为只有在由<111> 晶体表面构成的表面才能完成有效的形态。 而多晶硅表面上,只有一小部分面积才有<111>方向。但是多晶硅制绒可 以使用光刻技术和机械雕刻技术,即使用切割锯或激光把表面切割成相应的 形状。

chap4-太阳能电池-课件

chap4-太阳能电池-课件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I
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VmpImpVocIscFF
Pin
Pin
Vmp
V
Imp
Voc
Isc
其F 中 F V m : Im p pU oc ln U oc (0 .7)2
VI ocsc
U oc 1
式中:Vmp、Imp是最大输出功率点对应的电流和电压, Voc、Isc是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Pin是入射总光功率。 FF是填充因子,Uoc是归一化电压:Uoc=qVoc/kT。
导致“温室效应”,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 使用方便: 同水能、风能等新能源相比,不受地域
的限制,利用成本低。
太阳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研制太阳能电池!
4.2.2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光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光电器 件。其工作原理主要依据光生伏特效应,因此也称为 光伏电池。
Ec EF Ev
理想情况下的效率
舍弃太阳光中波长大于长波限的光 谱,在理想情况下,能量大于禁带宽 度的光子全部被材料吸收形成光电流, 显然,最大短路电流Isc仅与材料的带隙 有关。
理想情况下Voc为:
VockqTlnIIp0h1 式中Iph为光生电流,I0为二
§4半导体光敏器件--太阳能电池
4.1内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在物体上,使物体的电阻率发生变化,或 产生光生电动势的效应叫做内光电效应。
内光电效应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1)光伏效应 2 )光电导效应
1、光伏效应
在光线作用下能够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叫做 光生伏特效应。分为势垒效应和侧向光电效应。
为了实现能级的跃迁,入射光的能量必须 大于光电导材料的禁带宽度,即

太阳电池习题(修改)

太阳电池习题(修改)

《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其应用》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填空题:1、人类文明的进步与人类社会工业化、近代化的变迁,都称为和变迁。

2、21世纪文明的宏伟构想时,被称为最大课题的问题占据了重要地位。

3、人们生活所需的能源可发分为维持个人生命的和、及生产活动中使用的生活能源两部分。

4、伴随着能源工业化的进展,人们选择更方便、更经济性的能源形态,也就是说,这一技术革新也是基于而产生的。

5、不同于化石能源的消费的原子能发电,称之为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应用。

6、当务之急要在化学能源枯竭之前找到的替代能源。

7、3E三重矛盾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的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资源需求结构会造成对的破坏。

8、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是通过几乎接近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的形式辐射过来。

9、太阳能到达地球的总辐射能量应该是太阳常数与的乘积。

10、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几乎是的,与其所利用的装置规模的无关。

11、光发电是对的有效利用。

二、选择题1、人们生活所必需的能源可以分为维持个人生命的生理能源和()、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中使用的生活经验能源两部分。

A、日常生活B、社会生活C、劳动生活D、物质生活2、点燃近代产业革命之火的是发明蒸汽机的()A、贝尔B、詹姆斯·瓦特C、爱迪生D、埃特尼·勒努瓦3、属于生态发电的有:太阳能发电和()。

A、火力发电B、水力发电C、煤炭发电D、风力发电4、煤炭的可开采( )年。

A、43年B、61年C、231年D、73年5、天然气的可开采( )年。

A、43年B、61年C、231年D、73年6、3E指的是:经济、能源和()。

A、地球环境B、海洋C、森林D、陆地7、世界各国对温室气体排放量,以1990年为基准,到2010年日本要消减( ).A、10%B、8%C、6%D、5%8、采用石油发电方式引起的有害气体CO2排放量是()。

A、322.8 g/KW·hB、178 g/KW·hC、258.5 g/KW·hD、7.8 g/KW·h9、能量通过约1.5亿km的空间到达地球的大气层附近时,其辐射能量密度约为(),这个值叫太阳常数。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一章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一章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章引言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半导体基础第三章:P-N结第四章:太阳能电池基础第二部分:传统太阳能电池第章能第五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第六章:高效III-V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第七章: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第八章: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 CdTe)第三部分:新型太阳能电池第九章:有机太阳能电池第十章:染料敏化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第十一章:其它新型太阳能电池(量子点,中间带等)第十二章:多结太阳能电池主讲教师:(1-4 章:18学时);82304569,xwzhang@张兴旺14章学时)xwzhang@semi ac cn尹志岗(5-7 章:14学时);82304469,yzhg@游经碧(8-12章:22学时);82304566,jyou@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时:54课时考试类型:开卷成绩计算方式:期末考试(70%)+小组文献汇报(30%)成绩计算方式期末考试参考书目:1熊绍珍朱美芳:《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 熊绍珍,朱美芳:《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9年2. 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3. 白一鸣等编,《太阳电池物理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一章引言太阳能的利用方式1.2太阳能资源及其分布31.114太阳电池工作原理31.3太阳电池发展历程1.4太阳电池应用与趋势31.51.6中国光伏发电的现状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而引起的“石油禁运”,全世界发生了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危机,人类认识到常规能源的局限性、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危机”,人类认识到常规能源的局限性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认识到新能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安全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不断挑战着人类的忍受极限……1.1 太阳能资源:未来能源的主要形式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水势能清洁能源--光伏发电太阳------物理参数太阳------地球生命之源!表度太阳------巨大的火球!表面温度:5760-6000K中心温度:1.5×107K日冕层温度:5×106K198930质量:1.989×10kg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3.865×1026J,相当于132每秒燃烧1.32×1016吨标准煤的能量(世界能源消耗)3.0 ×1020joule/y=万分之一!3.0 ×1024joule/y万分之巨大潜力(照射到地面的太阳能)457亿年>50亿年我国的太阳能资源45.7亿年,>50亿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表每年吸收太阳能17000亿吨标煤2007年一次能源26.5亿吨标煤解决能源危机特点能源取之不尽、无污染地球表面角度0.1%的太阳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千瓦小时,相当于目前世界上能耗的40倍资源丰富太阳环改善环境、保护气候无污染物废气噪音的污染特点能的境角无污染物、废气、噪音的污染1 MW并网光伏电站的年发电能力约为113万优点度并能kWh,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91余吨相当于每年可节省标准煤约384余吨,减排粉尘约5.5吨,减排灰渣约114吨,减排二氧化硫约节能减排8.54吨。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四章-2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四章-2

第四章太阳电池基础光生载流子的浓度和电流4.2太阳电池的测试技术4.4光生伏特效应34.1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34.34.5太阳电池的效率分析太阳电池的性能表征4.6衬底n 型电中性区p 型电中性区F=0F=0衬底n 型电中性区p 型电中性区空间电荷区结区电势、电场分布、结区宽度计算载流子的浓度和输运性质(2)线性复合近似,也称叠加近似:要求电中性区的复合率U与少子浓度成正比;衬底n 型电中性区p 型电中性区空间电荷区(1)耗尽近似:❑内建电场只存在于空间电荷区,空间电荷区没有自由载流子,内建电场完全有掺杂离子引起;❑电中性区,没有内建电场,多子浓度仍处于热平衡状态,少子浓度的变化引起电流J;求解出在光照下的电中性区和空间电荷区的载流子浓度和电流衬底n 型电中性区p 型电中性区空间电荷区⎰⎰==dEx E j x J dE x E j x J p p n n ),()(),()(空穴电流:电子电流:现在研究电中性区载流子的浓度及电流电中性区的载流子浓度和电流电子光谱电流j n (E,x)和空穴光谱电流j p (E,x)在太阳光谱上的积分pp w x x -<<衬底n 型电中性区p 型电中性区F=0F=0边界条件1通过表面复合完全弛豫衬底n 型电中性区p 型电中性区F=0F=0p 型区少子扩散电流边界条件2nnx w <=衬底n 型电中性区p 型电中性区F=0F=0边界条件1扩散电流空穴电流x E J ),(p =型区少子扩散电流衬底n 型电中性区p 型电中性区F=0F=0边界条件2光照条件下,大量电子从基态Ev受激吸收至激发态,并形成稳定的分布,最终达到准热平衡状态。

此时,导带化学势上升,价带化学势下降,两能级的化学势差。

μμ∆-=∆=且ph q V E E p Fn F 空间电荷区的载流子浓度和电流空间电荷区电流dxU G q J npw w scr ⎰---=)(dEE j dE w E j dE w E j J w J w J w J w J J w x x scr n p p n n p p n p p p n p )(),(),(])([)()()(scr ⎰⎰⎰----=+---=----=-=流处的电流可以代表净电无关的常数,在位置净电流是与位置4.3 光生载流子的浓度与电流太阳电池净电流__()(,)(,)sc n ph p p ph n genj E j E w j E w j =-----短路电流dEE j J scsc )(0⎰∞=光谱短路电流非平衡少数载流子浓度关于位置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方程,现以p区为例求解方程根据载流子的复合可知,在电中性区载流子复合率与少子浓度成正比)。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GaAs电池第一讲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GaAs电池第一讲

ELO工艺
改进ELO工艺
III-V族半导体多结电池
多结电池结构
多结电池上下串联; 电池电流由子电流 最小者决定; 电池开路电压为子 电池开路电压之和。
VOC = VOC1 + VOC2 + … J = min (J1 + J2 + …)
电池结构
多结电池示意图
Cell 1
Cell 2
Cell 3
III-V族半导体应用
应用领域
GaAs及III-V族半导体基础
MOCVD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 相外延(MOCVD), GaAs及III-V族太阳 电池的主流制备技 术。
设备原理图
商用衬底
材料制备
设备外观
多片衬底,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GaAs及III-V族半导体基础
电学掺杂
电学掺杂
GaAs及III-V族半导体基础
电池效率表
GaAs及III-V族半导体基础
结构及光学特性
III-V族半导体均为 闪锌矿结构, 是目前 半导体光电子学的基 础材料。 直接带隙。GaAs 带隙~1.42eV,位于 太阳电池黄金带隙附 近。
GaAs及III-V族半导体基础
带隙-晶格参数关系
结构及光学特性
Ge
GaAs及III-V族半导体基础
AM0, 30.6%
III-V族半导体多结电池
1.0带隙问题
晶格匹配电池
GaInNAs材料与N相关 的本征缺陷多,质量差, 少子扩散长度小。 短路电流小,成为限制 电池(特别是三结电池) 性能的瓶颈因素。(电流 匹配)
III-V族半导体多结电池
晶格应变电池图示
特点:
1)电池间晶格参数不再完 全匹配; 2) 解决了InGaNAs电流限 制的问题;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四章-4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四章-4

第四章太阳电池基础光生载流子的浓度和电流4.2太阳电池的测试技术4.4光生伏特效应34.1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34.34.5太阳电池的效率分析太阳电池的性能表征4.6短路电流I sc(),L e h I qAG L W L =++sc LI I =-假设到达电池表面的每一个能量大于材料禁带宽度E g 的光子,会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

将光通量对波长进行积分,可以得到产生率G 。

0ln 1L oc I kT V q I ⎛⎫=+ ⎪⎝⎭开路电压V oc50=1.510exp g E I kT ⎛⎫⨯- ⎪⎝⎭2exp()g i C V E n N N kT =-禁带宽度E g 减小,I 0增加,V oc 减小I 0∝禁带宽度E g 减小I sc 增加V oc 减小最佳带隙宽度❑电池能够吸收所有能量大于Eg的光子,能量低于Eg的光子不能吸收。

❑一个光子最多只能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

❑吸收的光子能量都用于激发电子空穴对并储存为电子空穴对的势能。

❑光生载流子可实现完全分离,即载流子迁移率为无限大❑系统满足细致平衡原理,因此辐射复合是电池的唯一复合机制。

❑半导体材料完全符合黑体的行为。

细致平衡效率极限(detailed balance limit of efficiency )William Shockley, Hans J. Queisser ,1961年把太阳的光子能量分布以能量为变量积分得到总的电池吸收的能量J =(得到的光子流-电池本身辐射掉的电子流)X(电子电量)V =电子空穴对的"电势差";输出能量=电流X电压;理论极限=输出能量/输入能量。

细致平衡原理:在热平衡状态,太阳能电池受激吸收的光子数和自发辐射的光子数一样多。

单节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为33.7%,称为SQ(Shockley and Queisser)极限,也称为细致平衡效率极限最大输出效率与带隙关系细致平衡效率极限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它的假设条件很严格。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CIGS电池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CIGS电池

电池效率表CuInSe2(CIS):黄铜矿结构,高温时为闪锌矿结构;Cu(In,Ga)Se2(CIGS):通常最佳组分比Ga/(In+Ga)约为0.3。

CIS与CIGS结构CIS与CIGS光学性质制备方法:三步共蒸法三步共蒸法可形成Ga组分的双梯度分布;Cu、Se组分分布均匀;晶粒大,致密,呈柱状生长。

制备方法:后硒化法后硒化法易于精确控制化学计量比,对设备要求不高,产业化的首选工艺;Ga组分分布较难控制,很难形成双梯度组分分布结构;有时在表面用S代Se,形成宽带隙Cu(In,Ga)S2,以降低器件表面复合。

思考:(1)为什么需要CdS层?(2)i-ZnO层有必要吗?自反型异质结Mo背接触层;CIGS层;背光面:p型受光面:n型CdS缓冲层;ZnO窗口层(i+n)。

CIGS电池结构减反通常用MgF 2Ga/(In+Ga) 0.26 to 0.31CIGS电池效率发展趋势CIGS电池实验室效率快速增长,目前已达21.7%,超过多晶硅电池。

低成本工艺取得突破,柔性衬底CIGS电池效率高达20.4%。

CIGS电池成本变化趋势CIGS电池组件、BOS成本持续稳步下降,目前已经可以和晶硅电池竞争。

CIGS电池市场CIGS电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未来竞争力持续看好。

温度系数小室外工作特性较商用Si电池优异,应用前景更好!抗辐照能力强抗辐照性能远优于其它类型的太阳电池;空间应用前景好。

单片集成单片集成,相对于晶Si电池有巨大优势,有利于降低组件成本。

组件效率记录:16.5%,台湾TSMC。

能量损失机制(1)电极遮光损失;(2)反射损失;(3)ZnO窗口层吸收损失;(4)CdS缓冲层吸收损失;(5)CIGS带隙附近吸收不充分;(6)CIGS复合损失。

导带带阶(band offset)ΔE C略大于0非常有必要Ga组分双梯度提供背电场,抑制背面少子复合,减少电池点穴损失;优化光谱匹配,提高电池开压。

表面、晶界贫Cu对电池结构而言,表面贫Cu可形成自反型结构——形成pn结的前提;对材料(吸收层)而言,晶界贫Cu造成能带向下弯曲,空穴的天然势垒——抑制晶界复合;SKM及CAFM的实验证据(AM, 2015)。

《太阳能电池》课件

《太阳能电池》课件

交通工具用电
太阳能汽车
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太阳能飞机
在飞机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为飞机提供辅助动力,减少燃油消耗。
04
太阳能电池的优缺点
优点
环保性
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能 进行发电,不产生任何 污染物,对环境友好。
可持续性
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可 再生,使用太阳能电池 有助于实现能源的可持
多元化应用
除了家庭和工业应用外,太阳 能电池在交通、航空航天等领
域的应用也将得到拓展。
05
太阳能电池的制造与维护
制造过程
制造流程
制造设备
从原材料的选取、加工、组装到成品 测试,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需要经 过多个环节。
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一系列专业设备 ,包括晶体生长炉、表面处理设备、 电极制备设备等。
更换损坏组件
对于损坏或老化严重的组件,需要及时更换,以保证整个系统的 稳定性和效率。
使用注意事项
安装角度与方向
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太阳高度角,使电池 板与太阳光垂直,以获得最大的能量转换效率。
避免遮挡
确保太阳能电池板周围没有遮挡物,以免影响光线的照射和能量的 转换。
定期检查系统
定期检查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电池板、控制器和储能设备等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延长使用寿命。
商业用电
商业屋顶光伏电站
大型商业建筑如商场、办公楼等可安 装太阳能电池板,满足部分电力需求 ,降低运营成本。
光伏照明系统
太阳能路灯、景观灯等为商业区提供 照明,节能环保且维护成本低。
公共设施用电
01
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可 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部分电力 ,降低建筑运营成本。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有机太阳能电池基本理论知识-第一部分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有机太阳能电池基本理论知识-第一部分

材料设计 电荷分离与传输
界面工程 形貌优化
三元体系 叠层结构
L. Y. Lu and L. P. Yu et al., Chem. Rev., 115,12666 (2015).
39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40
HTL (PEDOT:PSS) ITO/Glass
能级排布
电子
给体 受体
ITO PEDOT:PSS 空穴 阳极
Ca Al 阴极
p‐型传输层: PEDOT:PSS, MoO3, V2O5 and NiO et al. n‐型传输层: ZnO, TiO2, polyeltr 反型结构较正型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超快光谱分析, 超快电荷转移
Light Dark
Light Dark
ITO/MEH‐PPV:PC61BM/Al 2.9% PCE
ITO/MEH‐PPV/Al ~0.02% PCE
G. Yu et al., Science, 270, 1789 (1995).
29
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概念的提出
体异质结能够高效地实现激子的分离。
Tang, C. W.; Vanslyke, S. A. (1987).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51 (12): 913.
23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应用
2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历史
肖特基结太阳能电池 Al, Mg, Ca
16
有机半导体导电机制
电荷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传输
17
典型有机半导体
典型的π-共轭的小分子和聚合物

可再生能源概论左然第四章 太阳电池

可再生能源概论左然第四章 太阳电池

光伏效应原理
光伏效应的三个主要步骤: (1)入射光子被P-N结附近的电 子吸收,产生非平衡的电子空穴对; (2)非平衡的电子和空穴从产 生处向势场区运动,这种运 动可以是由于多子的浓度扩 散,也可以是由于P-N结两侧 准中性区的微弱电场引起的 少子漂移; (3)非平衡的电子和空穴在势 场作用下分离,向相反方向 运动。
F(x) F(0)e- x
F(0)为表面(x=0)的光通量,α为吸收系数,它是材料的禁带宽度 和入射光能量(或波长)的函数。

光子进入半导体内部(与表面距离x)的吸收率(即单位 体积载流子的产生率)为 :
dF -x g(x) F(0)e dx
光 吸 的收 函系 数数 关与 系光 能 量
太阳电池的工作特性与功率输出
太阳电池的等效电路:(a) 理想等效电路;(b) 实际等效电路。
理想的太阳电池正常工作时,可以用一个电流为Isc的恒 流电源与一个正向二极管(P-N结)并联的等效电路来代 表,如(a)所示;而实际的太阳电池存在着自身的串联 电阻RS和旁路电阻RP,它使输出的I-V特性发生改变,如 (b)所示。
影响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


能带间隙Eg 能带间隙Eg的增大使得能产生光生载流子的光子数减少, 导致短路电流Isc的减少。但另一方面,开路电压Voc随 Eg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带隙对转换效率的影响是双向 的。 温度T 从下图也可看出,随着温度T的增加,效率η下降。这 是由于温度上升,载流子的寿命缩短,导致Isc和Voc均 有所下降。
实际的太阳电池存在着自身的串联电阻RS和旁路电阻RP, 它使输出的I-V特性发生改变。其中串联电阻RS是上下电 极与P-N结之间的接触电阻和电池的体电阻的总和,旁路 电阻Rp是由于表面漏电流引起。串联电阻增大导致太阳电 池的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降低,旁路电阻减小会使填充因 子和开路电压降低,但对短路电流没有影响。 考虑到串联电阻Rs和旁路电阻Rp的实际的I-V特性公式为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四章-1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四章-1
电池能提供的最大电压,与???有关, 包括:
载流子运动/能带的角度如何理解
4.2 太阳电池的性能表征
短路电流Isc
如 将 p-n 结 短 路 ( V=0 ) , 这时所得的电流为短路电 流Isc , 短 路 电 流 等 于 光 生 电流(与太阳能电池的面积大
小有关,面积越大,Isc 越大)
电池能提供的最大电流,与载流子的产生 与收集有关,包括:
J(V) Jsc Jdark Jsh
Vsh V AJRs
J0

J sc eqVoc/k BTa
1
J=Jph-Jdark-Jsh

J(V)

J sc
J0
e q[V AJ (V ) Rs ] / kBTa
1
V

AJ (V )Rs ARsh
考虑了寄生电阻后太阳电池的I-V关系

eqV/K B T eqVoc/K B T
1
1
不考虑寄生电阻的 太阳电池等效电路
伏安特性方程
4.2 太阳电池的性能表征
传输到负载上的功率为:
P(V )

VJ(V)

VJsc 1


eqV/K B Ta eqVoc/K B Ta
1 1
通过令P的导数为零,可得负载上最大功率时的电流电压值
Voc
4.2 太阳电池的性能表征
太阳电池最大功率输出
I
太阳电池的伏安(电流I---电压V) 特性曲线是指在一定光照和环境 Isc
温度为300K的条件下,电流和
Im
电压的函数关系。
太阳电池的用途是将太阳光能转 换为电能,往往用功率密度P=IV; 来衡量电能的大小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有机太阳能电池-第二部分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有机太阳能电池-第二部分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材料设计电荷分离与传输界面工程形貌优化三元体系叠层结构表面等离激元增强1.退火方法(Annealing)2.溶剂退火(Solvent annealing)3.高沸点溶剂(二氯苯,萘等)4.高沸点添加剂(1, 8-Diiodooctane)W. L. Ma et al., Adv. Funct. Mater. 15, 1617 (2005).1.退火方法(Annealing)1.退火方法(Annealing)退火方法(Annealing)能改变聚合物和富勒烯的结晶性能,从而改变体异质结的形貌,但超过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会损害器件性能。

W. L. Ma et al., Adv. Funct. Mater. 15, 1617 (2005).2. 溶剂退火G. Li, Y. Yang et al., Nature Materials 4, 864 ‐868 (2005).控制溶剂挥发溶剂退火过程溶剂退火的过程实际上控制溶剂挥发的速率,从而控制有机薄膜的生长过程。

一般称溶剂退火过程为薄膜自组织过程。

2. 溶剂退火薄膜生长影响电学性能G. Li, Y. Yang et al., Nature Materials 4, 864 ‐868 (2005).3. 溶剂对薄膜形貌的影响氯苯(Chlorbenzene, CB),沸点132.2℃。

氯仿(Chloroform, CF), 沸点61℃二氯苯(dichlorbenzene, DCB), 180.4℃J. Peet et al., Nat. Mater. 6, 497 (2007).4. 添加剂对薄膜形貌的影响吸收层制备:polymer(small molecular):fullerene mixture spin coating, and add some additive into the mixture4. 添加剂对薄膜形貌的影响Y. Y. Liang et al., Adv. Mater., 22, E135 (2010)形貌控制的方法4. 添加剂对薄膜形貌的影响Y. M. Sun et al., Nat. Mater., 11, 44 (2012). 非常规DIO的量提高了器件的性能!!!Sung Heum Park et. al.; Nature Photonics 3, 297 ‐302 (2009).TiO 2起到光学限制效应利用金属氧化物修饰阴极利用聚电解质修饰阴极,在金属和活性层之间形成一个偶极矩Nature photonics , 2012, 6, 591利用聚电解质修饰阴极,在金属和活性层之间形成一个偶极矩宽带隙有机材料1. 宽带隙有机材料(>1.7 eV以上)宽带隙材料表现出开路电压高,短路电流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太阳电池基础光生载流子的浓度和电流4.2太阳电池的测试技术4.4光生伏特效应34.1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34.34.5太阳电池的效率分析太阳电池的性能表征4.6短路电流I sc(),L e h I qAG L W L =++sc LI I =-假设到达电池表面的每一个能量大于材料禁带宽度E g 的光子,会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

将光通量对波长进行积分,可以得到产生率G 。

0ln 1L oc I kT V q I ⎛⎫=+ ⎪⎝⎭开路电压V oc50=1.510exp g E I kT ⎛⎫⨯- ⎪⎝⎭2exp()g i C V E n N N kT =-禁带宽度E g 减小,I 0增加,V oc 减小I 0∝禁带宽度E g 减小I sc 增加V oc 减小最佳带隙宽度❑电池能够吸收所有能量大于Eg的光子,能量低于Eg的光子不能吸收。

❑一个光子最多只能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

❑吸收的光子能量都用于激发电子空穴对并储存为电子空穴对的势能。

❑光生载流子可实现完全分离,即载流子迁移率为无限大❑系统满足细致平衡原理,因此辐射复合是电池的唯一复合机制。

❑半导体材料完全符合黑体的行为。

细致平衡效率极限(detailed balance limit of efficiency )William Shockley, Hans J. Queisser ,1961年把太阳的光子能量分布以能量为变量积分得到总的电池吸收的能量J =(得到的光子流-电池本身辐射掉的电子流)X(电子电量)V =电子空穴对的"电势差";输出能量=电流X电压;理论极限=输出能量/输入能量。

细致平衡原理:在热平衡状态,太阳能电池受激吸收的光子数和自发辐射的光子数一样多。

单节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为33.7%,称为SQ(Shockley and Queisser)极限,也称为细致平衡效率极限最大输出效率与带隙关系细致平衡效率极限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它的假设条件很严格。

如“一个光子最多只能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实际通过冲击电离的方法,已经能做到一个光子打出多个电子空穴对了);再有,能量小于禁带宽度的光子能量不被吸收(实际的情况和试验也有表明并不是完全不吸收,如"激子"吸收)。

高能光子超过带隙的能量未被利用1.光子能量E ph 大于E g 时,多余的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使得最高效率限制在44%。

2.载流子被相当于禁带宽度的电势差所分离,pn结电池得到的输出电压也仅是这个电势差的一部分。

单节电池目前最高效率还远小于SQ极限效率(33.7%)M. A. Green et al., Prog. Photovolt: Res. Appl. 23, 805 (2015).❑材料带隙宽度❑少数载流子寿命❑表面复合的影响❑寄生电阻效应❑温度的影响❑光强的影响带隙对电流影响理论上带隙越小,所能获得电流越大。

但材料吸收系数、吸收层厚度等对电流大小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不同半导体材料的吸收系数不同带隙半导体材料能给出最大电流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影响因素带隙对开压的影响 开路电压的来源: 准费米能级的差值 Voc∝Efn-Efp,带隙越小,准费米能级 之间的差值越小,开路电压越小;  开路电压与反向饱和电流的关系:带隙越小,载流子越易激发,本征载流子 浓度越大,反向饱和电流越大,所以开路电压小。

 kT  I L Voc  ln   1 q  I0 带隙的减小会增加短路电流,但同时会减少开路电 压,因此,合适的带隙才能获得最佳光电转换效率。

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影响因素少数载流子寿命jn  J ph  qDn  n n0 [e qV / k BT  1] Ln  nJ scr-dark qV ) qni ( wn  w p ) 2k BT    n p q (Vbi  V ) / k BT 2 2 sinh(少数载流子寿命越小,反向饱和电流越大,开压越小。

另一方面,少数 载流子寿命越小,载流子扩散长度越小,载流子扩散长度可能小于器件 的有效吸收厚度,在没有被收集之前,载流子就被复合了,因此,小的 载流子寿命也会导致短路电流小。

为了提高器件的性能,一般会尽量提高的少数载流子的寿命。

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影响因素少数载流子寿命Ln> Wp少数载流子寿命增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以及填充因子均会增加。

提高载流子寿命途径:提高材料质量,减少深能级缺陷以及晶界复合。

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影响因素少数载流子寿命非平衡载流子复合是决定少 子寿命的关键因素。

在体材 料中,深能级复合是主要过 程,体材料的深能级往往是 制备过程中引进的。

晶体硅(p型Si基区)中金 属杂质浓度对电池相对效率电池效率对于如Ta、Mo、Nb、W、Ti及V等金属是非常敏感(10-5ppm)但对 有些金属杂质对效率影响不大。

可能使用较低成本的工艺技术提炼的所谓太阳级硅,制备出低成本的电池。

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影响因素表面复合的影响前电极或背电极的表面复合对电池 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

当Ln « Wp时,载流子扩散不到背电极, 背表面复合不影响饱和电流。

当少子寿命足够长,基区载流子扩 散到背表面并通过背表面输出,饱 和电流将受背表面复合速度SBSF影响。

背表面复合主要影响电池长波响应, 前表面复合影响电池的短波响应。

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影响因素串联电阻串联电阻Rs不会影响开路电压Voc,但当Rs值较高时,Isc将降低。

在串联电阻作用下,太阳能电池的 最大输出功率为:2 P 'mp  Vmp I mp  I mp Rs I mp   I sc     Vmp I mp 1  Rs  Pmp  1  V Rs    V  mp oc      Rs   Pmp  1   R    Pmp 1  rs  CH  式中:RCH提高输出功率 Voc Rs  , rs  。

需要减小rs I sc RCH假设Rs没有改变Isc ,则 FF  FF0 (1  rs )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影响因素串联电阻随着串联电阻Rs的增加,FF减小。

减小串联电阻方法 减小接触电阻,尽可能是电极与半导体材料和界面材料的欧姆接触完美; 尽量减小横向电阻,例如利用导电率好的衬底材料等。

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影响因素并联电阻并联电阻Rsh减小了流经pn结的电流。

Rsh值较高时, Voc降低。

在分流电阻作用下,最大功率近似为: Vmp 1 Pmp '  Vmp I mp   Vmp I mp 1   I R R sh mp sh   RCH   Voc 1   Pmp  1  R   1  I R    Pmp  sc sh  sh   2 Vmp       R 式中: rsh  sh 。

RCH  1   Pmp 1   rsh提高输出功率 需要增加Rsh提高薄膜的晶体质量, 减少空洞来提高Rsh。

 v oc  0.7 FF0  填充因子FF为: FFsh  FF0  1   v r oc sh  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影响因素温度的影响dE g T  αT 2 , 0 E g T   E g 0  Tβ dT温度升高,带隙减小,Isc增加 kT  I L Voc  ln   1 q  I0 I0 qD p pn 0 LpqDn n p 0 LnT 3 2e Eg kT温度升高,导致带隙减少,本征 载流子浓度增加,暗饱和电流显 著增加,导致Voc降低; 温度增加,Isc稍有提高, Voc明显下降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影响因素光强的影响I  xI SC  I d (V j )V 'OCIsc线性增加,Voc对数增加 nkT  XI SC  nkT   I SC  nkT  ln     ln  I   lnX    VOC  q lnX q I q  0    0  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损失与对策Shockley极限: 单结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极限值33.7%, 单晶Si电池的理论极限30%。

实际硅电池最高效率为25.6%, GaAs为28.8%高能光子热损失 内建势电压损失 接触电压损失 低能光子 透过损失 qV 载流子复合损失 光反射、透射、电极阴影 热弛豫-高能光子损失 内建势、接触电压损耗 光生载流子的复合 电池内部串联电阻能量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损失与对策影响单节C-Si电池的各种因素太阳电池效率受材料、器件结构及制备工艺的影响。

它们包括电池 的光损失、材料的有限迁移率、复合损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阻等。

对于一定的材料,电池结构与工艺改进对提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损失与对策光学损失(短路电流Isc)反射损失: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半导体材 料的光的反射。

以硅为例,在感兴趣的 太阳光谱中,超过30%的光能被裸露的硅 表面发射掉了。

栅电极遮光损失:定义为栅电极遮光面 积在太阳能总面积中所占的百分比。

对 一般电池来说,约为4%-15%。

透射损失:如果电池厚度不足够大,某 些能量合适能被吸收的光子可能从电池 背面穿出。

这决定了半导体材料之最小 厚度。

间接带隙半导体要求材料的厚度 比直接带隙的厚。

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损失与对策光学损失:对策电池表面使用减反膜 使用四分之一厚度的透明减反膜,通过 干涉作用,理论上将从膜的上表面反射 的光和从半导体界面处反射回来的光相 互抵消,其两者的相位差为180°。

通过表面制绒也可以减少反射 将太阳电池的表面制成凸凹不平的表面, 可使得光线受到表面多重反射的作用, 而更有效率的进入半导体材料中。

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损失与对策光学损失:对策将正面电极的面积减少到最小 但会导致串联电阻增加 优化电极的宽高比、刻槽埋栅、 背电极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损失与对策光学损失:对策电池背表面的高反射 光线可能会因为电池内部的全反射 而被捕获在电池内 多结叠层电池:使用不同带隙半导 体材料分别吸收不同波段的太阳光单结 电池4.6 太阳电池效率分析-损失与对策光生少子的收集几率在太阳能电池内,由于存在少子复合, 所产生的每一个光生少数载流子不可能 百分之百地被收集起来。

定义光激发少子中对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有贡献的百分数为收集几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