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原理PPT
合集下载
《孚尔根核染色》课件

染色过程
孚尔根核染色包括几个关键步骤:细 胞固定、细胞通透性处理、DNA氧化 、染色和观察。
染色过程需要在弱酸条件下进行,以 促进DNA的氧化和后续的染色反应。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定的染料 ,如Giemsa染料或巴尔巴土染料,这 些染料能够与DNA-蛋白质加合物结 合,产生明显的染色效果。
染色效果
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 支持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促进其发展 壮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该技术可用于DNA多态性分析 ,有助于研究基因变异与疾病 的关系。
技术局限性
1 样本量要求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需要一定量的样本才能进行检测,对 于微量样本可能存在限制。
2 交叉污染风险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需要一定量的样本才能进行检测,对 于微量样本可能存在限制。
3 假阳性结果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需要一定量的样本才能进行检测,对 于微量样本可能存在限制。
减少人工操作误差。
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试剂和设备, 降低检测成本,使更多 实验室和医疗机构能够
应用该技术。
05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未来发展
技术发展趋势
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孚尔根 核染色技术将逐渐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 高染色效率和准确性。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孚尔根核染色 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
《孚尔根核染色》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原理 •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应用 •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优缺点 •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未来发展
01
引言
核染色技术简介
染发课程染膏的成份和原理内容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课件

染发课程染膏的成份和 原理内容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染发品的分类
暂时性染发剂 只洗一次就可除去在头发上的颜色。由于这些染发剂的 颗粒较大不能通过表皮进入发干,只沉积在头发表面, 形成着色覆盖层。这样染剂与头发的相互作用不强。如 使用彩色喷发胶、彩色摩丝等
半永久性染发剂
永久性染发剂
(植物永久性
金属永久性
氧化永久性)
1 )植物永久性:利用从植物的花茎叶提取的物 质进行染色,价格贵,在国内还较少使用。 2 )金属永久性:以金属原料进行染色,其染色 主要沉积在发干的表面,色泽具有较暗淡的金属 外观,使头发变脆,烫发的效率变低。
3 )氧化永久性: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它不含有 一般所说的染料,而是含有染料中间体和偶合剂, 这些染料中间体和偶合剂渗透进入头发的皮质层 后,发生氧化反应、偶合和缩合反应形成较大的 染料分子,被封闭在头发纤维内。由于染料中间 体和偶合剂的种类不同、含量比例的差别,故产 生色调不同的反应产物,各种色调产物组合不同 的色调,使头发染上不同的顔色。由于染料大分 子是在头发纤维内通过染料中间体和偶合剂小分 子反应生成。因此,在清洗时,形成的染料大分 子是不容易通过毛发纤维的孔径被冲洗。
3.胶凝剂和增稠剂
作用为形成凝胶或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膏
体。 4.表面活性剂 具有多种功能可作为清洁剂、发泡剂。 5调理剂 永久性染发剂的染发过程是在较强碱性和 双氧水条件下进行的,这对头发的结构有 一定的损伤,为了减少引起的损伤,通常 在染发基质中添加调理剂,如水溶性羊毛 脂、水解角蛋白等物质。
2.偶合剂
偶合剂主要是一些基团(-OH和-NH2)在间
染发品的分类
暂时性染发剂 只洗一次就可除去在头发上的颜色。由于这些染发剂的 颗粒较大不能通过表皮进入发干,只沉积在头发表面, 形成着色覆盖层。这样染剂与头发的相互作用不强。如 使用彩色喷发胶、彩色摩丝等
半永久性染发剂
永久性染发剂
(植物永久性
金属永久性
氧化永久性)
1 )植物永久性:利用从植物的花茎叶提取的物 质进行染色,价格贵,在国内还较少使用。 2 )金属永久性:以金属原料进行染色,其染色 主要沉积在发干的表面,色泽具有较暗淡的金属 外观,使头发变脆,烫发的效率变低。
3 )氧化永久性: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它不含有 一般所说的染料,而是含有染料中间体和偶合剂, 这些染料中间体和偶合剂渗透进入头发的皮质层 后,发生氧化反应、偶合和缩合反应形成较大的 染料分子,被封闭在头发纤维内。由于染料中间 体和偶合剂的种类不同、含量比例的差别,故产 生色调不同的反应产物,各种色调产物组合不同 的色调,使头发染上不同的顔色。由于染料大分 子是在头发纤维内通过染料中间体和偶合剂小分 子反应生成。因此,在清洗时,形成的染料大分 子是不容易通过毛发纤维的孔径被冲洗。
3.胶凝剂和增稠剂
作用为形成凝胶或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膏
体。 4.表面活性剂 具有多种功能可作为清洁剂、发泡剂。 5调理剂 永久性染发剂的染发过程是在较强碱性和 双氧水条件下进行的,这对头发的结构有 一定的损伤,为了减少引起的损伤,通常 在染发基质中添加调理剂,如水溶性羊毛 脂、水解角蛋白等物质。
2.偶合剂
偶合剂主要是一些基团(-OH和-NH2)在间
革兰氏染色课件PPT

复染
复染:将脱色后的涂片用复染液进行复染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菌体或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复染时应注意控制复染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冲洗和干燥
冲洗
将染色和脱色处理后的涂片用清 水冲洗干净,以便观察菌体或组 织的染色效果。
干燥
将冲洗干净的涂片放在干净的纸 巾上自然干燥,以便后续观察。
Part
固定时应注意控制火焰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 染色效果。
染色
染色:将涂片浸入革兰氏染色液中, 染色一定时间后取出晾干。
染色时应注意控制染色时间,避免过 长或过短,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脱色
脱色:将染色后的涂片用脱色液进行脱色处理,以去除菌体或组织表面的色素。
脱色时应注意控制脱色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复染与初次染色要匹配
复染的颜色要与初次染色相匹配,以 便更好地观察染色效果。
其他注意事项
染色液要新鲜
染色液使用前要确保新鲜,过期 或变质的染色液会影响染色效果
。
避免交叉污染
在染色过程中要避免不同染色液之 间的交叉污染,以免影响染色结果 。
注意安全
染色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染色 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上,如不慎溅到 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
革兰氏染色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菌的生 物学特性和分类学研究,有助于深入 了解细菌的生态学和进化关系。
Part
03
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
涂片
涂片:将待染色的菌体或组织薄而均匀地涂在洁净的玻片上,然后晾干或烘干, 以便后续染色。
涂片时应注意避免涂层过厚,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固定
固定:将涂片在火焰上快速通过两次,使菌体或组织固定 在玻片上,以便后续染色。
实验二细菌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兰氏阴性菌会误为革兰氏阳性菌。 (3)在镜检时,以分散开的菌体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 (4)设定阴性和阳性对照,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五、思考题
1、讲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并指出E.C和B.S分别属于革兰 氏阳性或阴性?
2、观察细菌为什么要染色?为什么细菌染色多采用碱性 染料?
3、做革兰氏染色涂片为什么不能过于浓厚?革兰氏染色 成败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crystal violet stain
wash with water
Counterstain wi在涂片时不可过厚,否则在染色脱色时,都不易均匀, 固定时,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严格掌握脱色程度,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如脱 色
时间太长,阳性菌会误为革兰氏阴性菌,时间不足, 革
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含量很高(50~90)
含量很低(~10)
含量较高(<50)
无
一般无(<2)
含量较高(~20)
无
含量较高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E.C)、枯草杆菌(B.S) 2、染料:结晶紫、复红、碘液等 3、材料:95%酒精等
Heat fixing
Staining
实验二 细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及无菌操作技术 进一步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二、实验原理
C.Gram(革兰)于1884年 发明的一种鉴别不同类型 细菌的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
1、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2、用碘溶液进行媒染,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细 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结合得更牢固。
4、当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能证明你的染色 技术和结果的正确性?
五、思考题
1、讲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并指出E.C和B.S分别属于革兰 氏阳性或阴性?
2、观察细菌为什么要染色?为什么细菌染色多采用碱性 染料?
3、做革兰氏染色涂片为什么不能过于浓厚?革兰氏染色 成败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crystal violet stain
wash with water
Counterstain wi在涂片时不可过厚,否则在染色脱色时,都不易均匀, 固定时,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严格掌握脱色程度,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如脱 色
时间太长,阳性菌会误为革兰氏阴性菌,时间不足, 革
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含量很高(50~90)
含量很低(~10)
含量较高(<50)
无
一般无(<2)
含量较高(~20)
无
含量较高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E.C)、枯草杆菌(B.S) 2、染料:结晶紫、复红、碘液等 3、材料:95%酒精等
Heat fixing
Staining
实验二 细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及无菌操作技术 进一步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二、实验原理
C.Gram(革兰)于1884年 发明的一种鉴别不同类型 细菌的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
1、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2、用碘溶液进行媒染,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细 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结合得更牢固。
4、当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能证明你的染色 技术和结果的正确性?
纺织品染印原理活性染料染色PPT课件

第11页/共80页
活性染料
• 结构特点 • 按染料母体分 • 偶氮结构 • 蒽醌结构 • 金属络合结构 • 其它结构
第12页/共80页
活性染料
• 结构特点 • 按染料母体分 • 偶氮结构 • 约占50%,有单、双偶氮结构。如:活性红X-3B(C.I. Re. Red 2)。
第13页/共80页
活性染料
第五章 活性染料染色
染料性能 染色原理 染色方法
第1页/共80页
活性 • 染料性能 染料染色
• 染色原理 • 染色方法
第2页/共80页
活性染料
• 概念 • 结构特点 • 染色性能 • 应用特点
第3页/共80页
活性染料(Reactive dyes)
• 概念 • 染料分子上含活性基团,能在一定条件下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上 的氨基反应生成共价键结合上染。
第31页/共80页
染色原理
• 活性染料的固色 • 活性染料的反应性 • 亲核取代反应——染料结构与反应性 • 杂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 杂环中引入-F、-Cl、-CN、-SO2CH3等吸电子基时,将使得杂环 中碳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活性基的反应性增强。 • 杂环中引入-NHAr、-NH2、-OCH3等供电子基时,将使得杂环中 碳原子电子云密度增加,活性基的反应性降低。
• 活性基中的离去基的吸电子性越强,离去倾向越大,取代反应越快。
第32页/共80页
染色原理
• 活性染料的固色 • 活性染料的反应性 • 亲核取代反应——染料结构与反应性 • 连接基的影响 • 连接基-NH-,在一定的酸性条件下也可结合质子带正电荷,提高染料的反应性 • 在一定的碱性条件下,连接基-NH-则会失去质子带负电荷,使染料的反应性大为降低 (可降低几十倍之多)。
活性染料
• 结构特点 • 按染料母体分 • 偶氮结构 • 蒽醌结构 • 金属络合结构 • 其它结构
第12页/共80页
活性染料
• 结构特点 • 按染料母体分 • 偶氮结构 • 约占50%,有单、双偶氮结构。如:活性红X-3B(C.I. Re. Red 2)。
第13页/共80页
活性染料
第五章 活性染料染色
染料性能 染色原理 染色方法
第1页/共80页
活性 • 染料性能 染料染色
• 染色原理 • 染色方法
第2页/共80页
活性染料
• 概念 • 结构特点 • 染色性能 • 应用特点
第3页/共80页
活性染料(Reactive dyes)
• 概念 • 染料分子上含活性基团,能在一定条件下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上 的氨基反应生成共价键结合上染。
第31页/共80页
染色原理
• 活性染料的固色 • 活性染料的反应性 • 亲核取代反应——染料结构与反应性 • 杂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 杂环中引入-F、-Cl、-CN、-SO2CH3等吸电子基时,将使得杂环 中碳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活性基的反应性增强。 • 杂环中引入-NHAr、-NH2、-OCH3等供电子基时,将使得杂环中 碳原子电子云密度增加,活性基的反应性降低。
• 活性基中的离去基的吸电子性越强,离去倾向越大,取代反应越快。
第32页/共80页
染色原理
• 活性染料的固色 • 活性染料的反应性 • 亲核取代反应——染料结构与反应性 • 连接基的影响 • 连接基-NH-,在一定的酸性条件下也可结合质子带正电荷,提高染料的反应性 • 在一定的碱性条件下,连接基-NH-则会失去质子带负电荷,使染料的反应性大为降低 (可降低几十倍之多)。
微生物革兰氏染色法和芽孢染色法ppt课件

注:乙醇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环节,脱色不 足,阴性菌被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被染成 阴性菌
精品
5
实验结果
阳性菌(蓝紫色) 阴性菌(红色)
精品
6
细菌芽孢染色法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方法;初步了解芽孢杆 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 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 休眠形式。产生芽孢的都是革兰氏阳性菌。
2
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步:初染:结晶紫使菌体着上蓝紫色; 第二步:媒染: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 合物,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第三 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 出现不同的反应——G+菌:细胞不能被 酒精脱色,仍呈紫蓝色;G-菌:酒精将 细胞脱色,细胞无色;第四步:番红复染, G-菌呈红色, G+菌呈紫蓝色。
精品
9
细菌芽孢染色法
实验步骤
1)改良的Schaeffer-Fulton氏染色法 制备菌悬液 孔雀绿染液(2滴)水浴加热染色15-20 min 取1小滴,涂片,固定 水洗 番红染液复染23min,倾去染液,水洗 镜检 2)Schaeffer-Fulton氏染色法 涂片固定 孔雀绿染液在微火上加热染色5min 水洗 番红染液复染2min 水洗 镜检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法和芽孢染色法
精品
1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了解革兰氏染 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细胞的复合染色法,由 丹麦病理学家Hans Christian Gram 于1884年 创立。该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精品
精品
5
实验结果
阳性菌(蓝紫色) 阴性菌(红色)
精品
6
细菌芽孢染色法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方法;初步了解芽孢杆 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 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 休眠形式。产生芽孢的都是革兰氏阳性菌。
2
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步:初染:结晶紫使菌体着上蓝紫色; 第二步:媒染: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 合物,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第三 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 出现不同的反应——G+菌:细胞不能被 酒精脱色,仍呈紫蓝色;G-菌:酒精将 细胞脱色,细胞无色;第四步:番红复染, G-菌呈红色, G+菌呈紫蓝色。
精品
9
细菌芽孢染色法
实验步骤
1)改良的Schaeffer-Fulton氏染色法 制备菌悬液 孔雀绿染液(2滴)水浴加热染色15-20 min 取1小滴,涂片,固定 水洗 番红染液复染23min,倾去染液,水洗 镜检 2)Schaeffer-Fulton氏染色法 涂片固定 孔雀绿染液在微火上加热染色5min 水洗 番红染液复染2min 水洗 镜检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法和芽孢染色法
精品
1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了解革兰氏染 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细胞的复合染色法,由 丹麦病理学家Hans Christian Gram 于1884年 创立。该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精品
细菌染色技术ppt课件

.
19
五、临床意义
➢ 鉴别细菌:
•
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细菌分为阳性与阴性两类,可初步识别细菌,
以利进一步鉴定。
➢ 选择药物:
•
可根据革兰氏染色性的不同,供临床初步选择用药方向。
➢ 与致病性相关:
•
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的致病物质为外毒素,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的致
病物质为内毒素。由此,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基本形态
球菌 杆菌 弧菌
➢ 特殊结构
芽孢:枯草杆菌、破伤风梭菌 荚膜:肺炎链球菌 鞭毛:变形杆菌
.
7
标本处理
➢痰液:用无菌棉签挑取干酪样或脓性痰部分0.05-0.1ml,
涂于载物玻片右2/3 处,均匀涂抹成卵圆形痰膜(约2cm长),
每张玻片只涂一份标本。
➢脓液: 同痰涂片法。
➢病灶组织或干酪块等:先用组织研磨器磨碎后再
行涂片。大小、厚度同痰涂片。
➢体液标本:取标本10ml,3000rpm,离心30min,取沉
渣涂片。大小、厚度同痰涂片。
➢脑脊液:将脑脊液离心或甩片集菌后涂片备用。
.
8
标本处理注意事项
➢标本应以打圈的方式反复涂抹均匀,避 免标本涂布不均影响结果判读,或使染 色不均造成阴阳不定。
➢标本涂布不能过厚,影响染色效果。
于结核病、麻风病等
• 荧光染色:敏感性强、效率高、易观察;
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等
• 其它:鞭毛染色鞭毛有无、位置、数量;
•
异染颗粒染色白喉棒状杆菌;
• 荚膜染色
.
3
常用燃料
• 碱性染料 带正电荷,易与带负电荷的被染物结合。常用的染
料有碱性复红、结晶紫、亚甲蓝等。
染整精品课件:直接染料染色

第一章 直接染料染色
一. 直接染料定义 分子中含有SO3Na、COONa 的水溶性阴离子染料,染色时不
需媒染剂就能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 之所以称直接,是相对于媒染染料而言。
第一个合成染料由英国人W.H.Perkin于1856年发明,为苯胺紫 (碱性染料)。
第一个直接染料为刚果红,在1884年由Bottiger合成。
合成染料的华丽色彩令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都为之青 睐,意外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创业冲动,1857年, Perkin在哈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生产苯胺紫的合成 染料工厂,并因此成为世界巨富。
现代化学分析表明,苯胺紫是一种三芳甲烷结构的碱 性染料,与蛋白质纤维的羧基阴离子可以形成盐键结 合而上染。
Perkin的发明在人类有机化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义,在Perkin之后,化学家们纷纷进行有意识地探索 和试验,蒽醌、偶氮、酞菁、靛族、杂环等等结构的 人工合成染料如雨后春笋般不断问世,在五彩缤纷的 现代纺织服装世界中,苯胺紫已经逐渐退出了染色行 业的历史舞台,但人们却不会因此忘记W.H.Perkin对 现代纺织印染业作出的伟大贡献。
染整工艺原理(二)
总学时数:48学时
直接染料染色
6学时
酸性染料染色
6学时
活性染料染色
9学时
分散染料染色
6学时
还原染料、
暂溶性还原染料染色 6学时
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 3学时
阳离子染料染色 6学时
机动、习题课
6学时
绪论
染整加工一般工序: 练漂 → 染色 → 印花 → 整理
一.染色定义
使染料与纤维形成物理或化学结合,在织物上形成均匀的具有 一定坚牢度的色泽的加工过程。
产地 浙江 江苏
《细菌染色技术》课件

常用的脱色液有乙醇、丙酮等,脱色时间需要根据染色液和染色方法而定。
复染的目的是使染色后的细菌更加清晰可见,常用的复染液有稀释复红、稀释结晶 紫等。
干燥与镜检
干燥与镜检是细菌染色技术的最 后步骤,需要将染色完成的载玻 片干燥后进行显微镜检查,以便
观察染色效果和细菌形态。
干燥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加 热或干燥,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01
02
03
04
简单染色法
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 。
复染色法
利用两种或多种染料对细菌进 行染色,以便区分不同的细胞
结构。
荧光染色法
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
特殊染色法
针对某些特殊性质或结构的细 菌,采用特殊的染色方法。
染色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与细菌细胞 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吸附、渗透 等。
勤洗手
操作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 清洗双手,确保个人卫生。
废弃物处理
使用过的培养物、染料和其他 废弃物应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
安全处理。
染色技术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优点
细菌染色技术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细菌检测方法,能够直观地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 构,有助于初步鉴定细菌种类。
缺点
染色技术需要人工操作,容易受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无法对细菌进行深入的分子 生物学鉴定。
《细菌染色技术》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引言 • 细菌染色技术的基本原理 • 细菌染色技术的操作步骤 • 细菌染色技术的结果分析 • 细菌染色技术的注意事项和问题解决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复染的目的是使染色后的细菌更加清晰可见,常用的复染液有稀释复红、稀释结晶 紫等。
干燥与镜检
干燥与镜检是细菌染色技术的最 后步骤,需要将染色完成的载玻 片干燥后进行显微镜检查,以便
观察染色效果和细菌形态。
干燥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加 热或干燥,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01
02
03
04
简单染色法
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 。
复染色法
利用两种或多种染料对细菌进 行染色,以便区分不同的细胞
结构。
荧光染色法
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
特殊染色法
针对某些特殊性质或结构的细 菌,采用特殊的染色方法。
染色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与细菌细胞 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吸附、渗透 等。
勤洗手
操作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 清洗双手,确保个人卫生。
废弃物处理
使用过的培养物、染料和其他 废弃物应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
安全处理。
染色技术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优点
细菌染色技术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细菌检测方法,能够直观地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 构,有助于初步鉴定细菌种类。
缺点
染色技术需要人工操作,容易受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无法对细菌进行深入的分子 生物学鉴定。
《细菌染色技术》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引言 • 细菌染色技术的基本原理 • 细菌染色技术的操作步骤 • 细菌染色技术的结果分析 • 细菌染色技术的注意事项和问题解决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革兰氏染色 ppt课件

许多g细菌对高等生物有致病性是由lps的成分决定的它的毒性组分常称为内毒素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产生菌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少数革兰氏阳性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存在部位多数活菌分泌出少数菌裂解后释出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份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半小时被破坏16024小时被破坏毒性作用强较弱毒性反应对组织细胞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各菌的毒性效应相似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等免疫原性强刺激宿主产生抗毒素弱甲醛液处理脱毒成类毒素不形成类毒素27实验原理
ppt课件 11
2.5固定的目的 ① 杀死微生物,固定其细胞结 构; ② 保证菌体能牢固地粘附在载 玻片上,以免水洗时被水冲掉; ③ 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一般死细胞原生质容易着色。
ppt课件
12
2.6实验现象:
染色后菌体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阳 性菌”;菌体是伊红色,称“革兰阴性 菌”。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 菌和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 假单胞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葡 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属于 革兰阴性菌。除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 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属, 沙门菌属、克霉白菌属;铜绿假单胞菌 是临床常见的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ppt课件 16
细菌结构模式图
ppt课件
17
2.7实验原理:
① G+细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 多达20层,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它同细胞膜的外层 紧密相连 ;有的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磷壁酸。细胞生长中 有自溶素(酶类)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 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 G+细胞成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s),细胞壁不复存在, 而只存留细胞膜。除链球菌外,大多数G+细菌细胞壁中含 极少蛋白质。
ppt课件 11
2.5固定的目的 ① 杀死微生物,固定其细胞结 构; ② 保证菌体能牢固地粘附在载 玻片上,以免水洗时被水冲掉; ③ 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一般死细胞原生质容易着色。
ppt课件
12
2.6实验现象:
染色后菌体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阳 性菌”;菌体是伊红色,称“革兰阴性 菌”。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 菌和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 假单胞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葡 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属于 革兰阴性菌。除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 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属, 沙门菌属、克霉白菌属;铜绿假单胞菌 是临床常见的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ppt课件 16
细菌结构模式图
ppt课件
17
2.7实验原理:
① G+细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 多达20层,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它同细胞膜的外层 紧密相连 ;有的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磷壁酸。细胞生长中 有自溶素(酶类)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 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 G+细胞成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s),细胞壁不复存在, 而只存留细胞膜。除链球菌外,大多数G+细菌细胞壁中含 极少蛋白质。
《革兰氏染色》课件

脱色剂酒精处理
用脱色剂酒精洗涤,洗去多余的洗脱剂 碘。
苏木精染色
滴加苏木精染色,使革兰氏阳性菌呈紫 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定细菌感染、指导抗生素治疗。
3 环境检测
用于监测环境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2 食品安全
可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污染程度,保障食品卫 生。
4 研究领域
革兰氏阳性菌会形成革兰碘复合物。
3
洗脱剂碘处理
4
再滴加洗脱剂碘,使革兰氏阳性菌染色
固定,保持紫色。
5
染色剂洗脱剂处理
6
滴加染色剂洗脱剂,洗去细菌的颜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变为红色。
7
热固定菌涂片
将培养物涂在载玻片上,用火焰热固定, 使细菌附着在玻片上。
洗脱剂酒精处理
用洗脱剂酒精洗涤,去除细菌细胞的多 余染色,革兰氏阴性细菌会变为红色。
《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步骤和应用。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 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
细菌鉴定方法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细菌分类 和鉴定方法,可以将细菌分 成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两类。
染色技术
通过染色剂革兰碘复合物和 洗脱剂酒精的作用,使细菌 在显微镜下呈现不同的染色 性质。
帮助科学家研究细菌的特征和鉴定新的细菌 种类。
革兰氏染色的局限性
革兰氏染色无法鉴定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种属和鉴别菌株的具体种类,某些细 菌也可能出现不典型的染色结果。
总结和展望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快速且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该技术,提高准确性和 应用范围。
显微镜下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室操作
科学研究
用脱色剂酒精洗涤,洗去多余的洗脱剂 碘。
苏木精染色
滴加苏木精染色,使革兰氏阳性菌呈紫 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定细菌感染、指导抗生素治疗。
3 环境检测
用于监测环境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2 食品安全
可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污染程度,保障食品卫 生。
4 研究领域
革兰氏阳性菌会形成革兰碘复合物。
3
洗脱剂碘处理
4
再滴加洗脱剂碘,使革兰氏阳性菌染色
固定,保持紫色。
5
染色剂洗脱剂处理
6
滴加染色剂洗脱剂,洗去细菌的颜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变为红色。
7
热固定菌涂片
将培养物涂在载玻片上,用火焰热固定, 使细菌附着在玻片上。
洗脱剂酒精处理
用洗脱剂酒精洗涤,去除细菌细胞的多 余染色,革兰氏阴性细菌会变为红色。
《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步骤和应用。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 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
细菌鉴定方法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细菌分类 和鉴定方法,可以将细菌分 成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两类。
染色技术
通过染色剂革兰碘复合物和 洗脱剂酒精的作用,使细菌 在显微镜下呈现不同的染色 性质。
帮助科学家研究细菌的特征和鉴定新的细菌 种类。
革兰氏染色的局限性
革兰氏染色无法鉴定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种属和鉴别菌株的具体种类,某些细 菌也可能出现不典型的染色结果。
总结和展望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快速且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该技术,提高准确性和 应用范围。
显微镜下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室操作
科学研究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ppt课件

2.特殊染色
特殊染色就是为了显示特定的组织结构或其他的特殊成分,是常 规染色的必要补充,也是染色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在病理 诊断中起到辅助作用。
3.单一染色
选用一种染料进行的染色,如用铁苏木素染睾丸生精细胞等。
4.复染色
用两种不同性质的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如用苏木素和伊红分别 使细胞核及胞质染成两种颜色。
精选ppt课件2021
38
* 苏木素是碱性染料,蓝紫色,可以使细胞核等着色。被苏木 素着色的结构本身为酸性,具有嗜碱性。
有橘黄G、刚果红、俾士麦棕和许多苏丹类的脂质染色剂。
(4)醌亚胺类:含有两个发色团,一个是印胺基(-N=)、一个 是醌型苯环,如硫堇、美蓝、甲苯胺蓝O、硫酸尼罗蓝、中性红和 碱性藏红花O、焦油紫等。
(5)苯甲烷染料:发色团是醌型苯环,如孔雀缘、浅绿、碱性品 红、酸性品红、结晶紫和甲基缘等。
(6)山叮染料:发色团是醌型苯环,如派罗宁和伊红Y等。
精选ppt课件2021
25
六、染色前后处理
(二)染色后的处理
1.脱水 95%乙醇Ⅰ、Ⅱ各5min→100%乙醇Ⅰ、Ⅱ各5min。 2.透明 二甲苯Ⅰ、Ⅱ各5min透明。 3.封固 通常用中性树胶或加拿大树胶加盖玻片封固。
精选ppt课件2021
26
七、染色的注意事项
1.切片脱蜡应彻底。
2.常规染色、特殊染色等,组织要进行固定处理,做酶 反应的组织固定更应严格。凡用含升汞固定液固定的组织, 切片脱蜡后,应经脱汞处理,同时要慎防切片脱落。
5.多种染色
选用两种以上的染料的染色,如Mosson三色染色法。
精选ppt课件2021
21
六、染色前后处理
(一)染色前处理 1.脱蜡至水
特殊染色就是为了显示特定的组织结构或其他的特殊成分,是常 规染色的必要补充,也是染色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在病理 诊断中起到辅助作用。
3.单一染色
选用一种染料进行的染色,如用铁苏木素染睾丸生精细胞等。
4.复染色
用两种不同性质的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如用苏木素和伊红分别 使细胞核及胞质染成两种颜色。
精选ppt课件2021
38
* 苏木素是碱性染料,蓝紫色,可以使细胞核等着色。被苏木 素着色的结构本身为酸性,具有嗜碱性。
有橘黄G、刚果红、俾士麦棕和许多苏丹类的脂质染色剂。
(4)醌亚胺类:含有两个发色团,一个是印胺基(-N=)、一个 是醌型苯环,如硫堇、美蓝、甲苯胺蓝O、硫酸尼罗蓝、中性红和 碱性藏红花O、焦油紫等。
(5)苯甲烷染料:发色团是醌型苯环,如孔雀缘、浅绿、碱性品 红、酸性品红、结晶紫和甲基缘等。
(6)山叮染料:发色团是醌型苯环,如派罗宁和伊红Y等。
精选ppt课件2021
25
六、染色前后处理
(二)染色后的处理
1.脱水 95%乙醇Ⅰ、Ⅱ各5min→100%乙醇Ⅰ、Ⅱ各5min。 2.透明 二甲苯Ⅰ、Ⅱ各5min透明。 3.封固 通常用中性树胶或加拿大树胶加盖玻片封固。
精选ppt课件2021
26
七、染色的注意事项
1.切片脱蜡应彻底。
2.常规染色、特殊染色等,组织要进行固定处理,做酶 反应的组织固定更应严格。凡用含升汞固定液固定的组织, 切片脱蜡后,应经脱汞处理,同时要慎防切片脱落。
5.多种染色
选用两种以上的染料的染色,如Mosson三色染色法。
精选ppt课件2021
21
六、染色前后处理
(一)染色前处理 1.脱蜡至水
革兰氏染色原理课件

通过革兰氏染色对细菌细胞壁的 影响,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生 理特性和结构特点,为临床诊断
和治疗提供依据。
03
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流程
涂片与固定
涂片
将待染色的样品涂布在载玻片上 ,确保涂层均匀。
固定
通过加热或化学固定剂使涂片上 的微生物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 防止在染色过程中细胞被冲走。
脱色与复染
脱色
此外,在法医学中,革兰氏染色也常用于刑 事侦查和尸体解剖,帮助鉴定死者是否死于 细菌感染以及细菌的种类和来源。总之,革 兰氏染色作为一种经典的染色技术,在医学 诊断、研究和其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06
革兰氏染色的优缺点及未来展望
革兰氏染色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是鉴别细菌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肠道菌群检测中的应用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重要的微生物群落,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 致多种疾病,如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革兰氏染色在肠道菌群检测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区分肠道中的有益菌、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有益菌如乳酸菌多为革 兰氏阳性菌,而有害菌如大肠杆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了解肠道中的菌群分布和种类,有助 于评估肠道健康状况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判定标准
革兰氏阳性菌
染色后呈蓝紫色,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结构致密,脂质含量高。
革兰氏阴性菌
染色后呈红色,细胞壁薄,肽聚糖网状结构稀疏,脂质含量低。
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01
02
03
形态学观察
观察染色后的细菌形态, 如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有助于初步判断细菌类型。
生理学特性分析
对某些化学物质容易透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计算
• 分散染料浸染涤纶织物配方如下:
•
分散红3B
0.6%
•
分散兰2B
0.9%
•
HAC
0.5ml/L 试计算配方中各组分的
•
平平加O 0.5g/L 实际用量(织物300Kg,
•
浴比1:20)
• 解:所需分散红3B的用量为:300×0.6%=1.8 Kg
• 所需分散兰2B的用量为:300×0.9%=2.7 Kg
载体染色法(T/W)浸染
• 载体染色法是在常压下加热进行。它是利用一些对染料和
纤维都有直接性的化学品,在染色时当这类化学品进入涤 纶内部时,把染料分子也同时携入,这种化学药品称为载 体
• 由于载体与涤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涤纶分子结构松弛,
纤维空隙增大,分子易进入纤维内部。同时由于载体本身 能与纤维及染料分子产生直接性,不但能帮助染料溶解, 把染料单分子带到纤维表面,增加染料在纤维表面的浓度, 而且能减少纤维的表面张力,使运动着的染料分子迅速进 入纤维空隙区域,提高了染料分子的扩散率,促使染料与 纤维结合,从而完成染色步骤。染色结束后,利用碱洗, 使载体完全去除。常用载体有邻苯基苯酚、联苯、水杨酸 甲酯等,由于大都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目前已很少应 用
• 分散染料与涤纶之间有较强的亲和力,即上
染能力强
• 玻璃化温度为80度, 染色升温时,80度以前
可以全速升温(10度/分),80度以后,应该缓慢 升温(1-2度/分)。这是由于80度以前涤纶处 于玻璃态,80度后涤纶处于高弹态(分子 链运动加剧,分子结构变疏松,分散染料 分子容易进入)最后升到130度,保温。
•
汽蒸温度:100℃—103℃ 汽蒸时
间:2分钟
活性染料二浴法轧染
• (1)工艺流程:
• 浸轧染液→烘干→浸轧固色液→汽蒸→水洗→皂洗→水洗
→烘干
• 2)轧染液配方:染料 x g/L
•
润湿剂 1—3 g/L
•
5%海浆 30—40 g/L
•
尿素 0—100 g/L
•
防染盐S 0—10 g/L
• 固色液配方
• 1.纯粹化学性固色 指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
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牢度强)
• 例如: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彼此形成共价键
结合。阳离子染料与改性涤纶形成离子键
• 2.物理化学性固着 由于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相互吸
引及氢键的形成,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许多 染棉的染料,如直接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 等都是依赖这种引力而固着在纤维上的。
染色原理及工艺
• 在弱酸性条件下,酸性染料与锦纶反应形成离子
键。
• 工艺流程:织物—染色—后处理
• 工艺配方:酸性染料:x%
•
醋酸:0.5ml/L
•
平平加O:0.5g/L
染色操作:染料用热水溶解备用,平平加O用60度热水 溶化, 加入平平加O溶液,醋酸,加温至40度, 运转 10分钟后,加入染料溶液, 在30—40分钟内升温至 沸,染40—60分钟,染后水洗,固色。
• 由于染色速度过快,一般要加元明粉缓染,或
加缓染剂.
• 阳离子染料与腈纶或改性涤纶固着后形成
离子键.
浸染染色工艺及操作
• 染色处方(纯腈纶织物浸染艳红色):
• 阳离子嫩黄7GL(500%)
0.12%
• 阳离子艳红5GN(250%)
2.40%
• 醋酸(98%)
2.50%
• 醋酸钠
1.0%
• 无水硫酸钠
染色原理
染色的定义
• 染色是把纤维材料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它是借
助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的结合,或者 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染料而使整个纺织品成 为有色物体。染色产品不但要求色泽均匀,而且 必须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
• 根据染色加工的对象不同,染色方法可分为织物
染色、纱线染色和散纤维染色等三种
• 过程:拿到一块样布后,必须先染小样,把样布
的颜色给打出来,然后经适当计算,才能放大样。
• 来样打样工艺
• 工散染料
X%
•
平平加 O
0.5g/L
•
醋酸(HAC)
0.5ml/L
• 工艺条件:织物2g, 母液浓度2g/L,
•
浴比:1:40, T=130度, t=30min
料)走2道,称为保温。
• (3)染色时先加入染料总用量的3/5,在规定的染色温度
下染1道后,再加入其余2/5的染料,在第3、4道末加入食 盐。食盐中应不含钙、镁盐类,以免影响色光的鲜艳度。
• (4)染后水洗,水的流量要适中。染后织物要及时烘干,
烘筒的温度应采用先低后高,经固色后的织物影响较小。
混纺织物染色(T/R为例)
• 还原清洗(中深色)
• 纯碱
2g/L
• 保险粉
1g/L
• 洗涤剂
0.1~0.3g/L
工艺条件
• T=130度, t=15—45min • 浴比: 1:20 • 浴比:浸染时,织物的质量与染液体积之
比
• 例如:现织物质量为:300Kg, 则根据浴比,
染液的体积为:300*20=6000L
染小样到放大样
染色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适用于绞纱染色机、溢流染色
机、平幅无张力卷染机等染色设备。
直接染料染色 (卷染)
• 1.工艺流程
• 卷轴→卷染→水洗(固色处理)→冷水上
卷。
• 项目
浅色 中色
深色
• 处方:染料 0.2以下 0.2-1% 1%以上
• 纯碱(g/L) 0-1
1-1.5 1.5-2
• 食盐(g/L) 0
3-7 7-15
条件及操作
• 工艺条件: 染色6-12道, 温度100度 • 水洗 2-4道,室温 • .卷染操作注意事项 • (1)染料先用热软水调匀后溶解,有些染料宜加些润湿
剂先调成浆状,然后再加热水溶解,用时将已溶解的染料 过滤加入染缸内。
• (2)染前将织物在染缸上先用80℃左右的热水(不含染
染色拼色
•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 橙+绿=黄灰, 绿+紫=蓝灰,紫+橙=红灰(p22) • 单拼色颜色最鲜艳,三拼色最暗 • 余色原理应用:红光重,可适当加入绿色的来消除.
绿色是有黄加蓝,那就适当加一些黄,蓝的染料
• 红色的余色是绿色,黄色的余色是紫色,兰色的余色
是橙色, 利用余色原理可能导致色光偏暗
• 方法不同分为:浸染与轧染
染色基本过程
• 1.吸附 当纤维投入染浴以后,染料先扩散到纤维
表面,然后渐渐地由溶液转移到纤维表面,这个 过程称为吸附。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上的染料 浓度逐渐增加,而溶液中的染料浓度却逐渐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
• 2.扩散 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
直到纤维各部分的染料浓度趋向一致。由于吸附 在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大于纤维内部的染料浓度, 促使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
• 3.固着 是染料与纤维结合的过程,随染料和纤维
不同,其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共价键,离子键
染料与纤维的固着方式
• (二)染料在纤维内的固着方式 染料在纤维内固
着,可认为是染料保持在纤维上的过程。不同的 染料与不同的纤维,它们之间固着的原理也不同, 一般来说,染料被固着在纤维上存在着两种类型。
•
烧碱 15—40 g/L
• 氧化液配方: 双氧水 0.5—1.5 g/L
• 5)工艺条件:一浸一轧 ,浸轧温度:室温,轧液率65-
75%
• 红外线与热风结合烘干
• 汽蒸温度:100℃—103℃ 汽蒸时间:2分钟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和改性涤纶
• 腈纶采用阳离子染料在较高温度(100度)下
进行染色,可得深浓鲜艳的色泽,腈纶的 染色一般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同时应尽 量避免过高温度染色。
• t=30-40分(固色),浴比:1:20
• 浴比1 :6(气流缸)
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
• 写出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工艺
• 工艺流程
• 浸轧悬体染液→烘干→浸轧还原液→汽蒸→水洗→氧化→
皂煮→水洗→烘干
• 轧染液配方: 染料 x g/L
•
扩散剂 0.5—1.5 g/L
• 还原液配方:保险粉 15—40 g/L
• 平平加O的作用:使染料均匀的上染到织物
上。
热溶染色法(轧染T/C)
• 工艺流程
• 浸轧染液 (二浸二轧,轧余率65%,室温)→预烘(8O~
120℃)→热溶(180~210℃,2~1min)→套染棉。
• 工艺处方
• 分散蓝2BLN
1.5g/L.
• 润湿剂JFC
lml/L
• 扩散剂
1g/L
• 3%海藻酸钠浆
5~1Og/L
热溶染色法注意点
• 在高温热熔染色中要注意防止染料在预烘
和焙烘中产生泳移,热熔焙烘阶段是棉上 的分散染料向涤纶转移的重要阶段,要根 据染料的耐热性能,即染料的升华牢度 (高温型),选择适当的热溶温度和时间。 在实际染色时,染料的转移不可能是完全 的,在棉上总残留有一部分染料,造成棉 的沾色,可采用还原清洗或皂洗进行染后 处理。若在热熔法染色后还要进行棉部分 的套染,则可在套染后选行后处理。 )
• 一般对色在标准灯箱下进行,最好在暗室
里,无其他光干扰。常用光源D65。
•
纯碱 8—20 g/L
•
食盐 20—30 g/L
• 4)工艺条件:一浸一轧,浸轧温度:室温,轧液率:
70%—80%
•
汽蒸温度:100℃—103℃ 汽蒸时间:2分钟
活性染料一浴法浸染
• 工艺流程:织物—染色—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