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艺术,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研究中体验到美术的乐趣和快乐。
美术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思考和表达,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三)强调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应该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不仅仅是研究技能和知识,更要学会运用这些技能和知识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实践和应用美术课程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美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课程目标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获得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体验和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四、课程内容美术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美术史和文化、创作实践和应用等方面。
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美术研究的基础,包括素描、色彩、造型等方面的研究;美术史和文化是美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作实践和应用是美术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让美术作品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去。
五、课程实施美术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应用,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研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同时,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评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方式美术课程的设计还需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美术课程的内容标准和研究活动方式也应该因年龄而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011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一、总目标 (4)二、分目标 (5)一、内容说明 (5)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3)一、教学建议 (13)二、评价建议 (13)三、教材编写建议 (14)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1.课程简介1.1 美术课程的意义与作用1.2 美术课程目标1.3 美术课程内容2.平台课程设计2.1 平台原则2.2 平台组织与管理2.3 平台评价与反馈3.美术基本功3.1 造型基本功3.2 色彩基本功3.3 素描基本功3.4 绘画基本功4.美术素材与技法4.1 素材的收集与整理4.2 不同材料的运用技巧4.3 不同技法的应用与发展5.美术创造与表现5.1 创意思维的培养5.2 想象力与表现力的培养5.3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6.美术欣赏与评价6.1 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6.2 艺术作品的文化解读6.3 艺术评价的标准与方法7.跨学科与综合实践7.1 美术与科学的交叉7.2 美术与语言艺术的结合7.3 美术与社会文化的联动8.美术教育的评价与发展8.1 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与鉴赏8.2 美术教育政策与发展方向8.3 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附件:1.课程示意图2.美术教材推荐列表3.学生评价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
2.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的文件。
3.平台课程设计:一种教学设计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美术基本功:指美术学习中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包括造型基本功、色彩基本功、素描基本功和绘画基本功等。
5.美术创造与表现:指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通过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美术欣赏与评价:指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学会运用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7.跨学科与综合实践:指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交叉,以及通过综合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
8.美术教育的评价与发展:指对美术教育的效果和发展方向进行评估和研究的工作。
2011年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美术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对美术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于推动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2011年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育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它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想象和表达能力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提出,为美术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其次,2011年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定。
它包括了美术基本功、美术表现技法、美术表现形式、美术鉴赏和美术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规定,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内容支持,也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另外,2011年美术课程标准还对美术教学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它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了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倡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这些方法的规定,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和途径,也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2011年美术课程标准的发布,为我国的美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美术教育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我国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希望全国各地的美术教师和学生,能够认真贯彻执行2011年美术课程标准,共同努力,推动我国美术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
2011版课程标准
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阶段目标。
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课程标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美术课程标准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美术课程标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11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11引言本文档旨在概述2011年小学美术课程的标准。
小学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并提供积极的艺术体验。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1. 知识与技能1.1 学生应获得基本的绘画技能,包括素描、水彩画和平面设计等。
1.2 学生应了解并能够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1.3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色彩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视觉效果。
1.4 学生应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并能够通过模仿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1.5 学生应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并能够理解其艺术价值和意义。
2. 创造与表达2.1 学生应能够通过自由创作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2.2 学生应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物、生活等的观察和理解。
2.3 学生应能够使用多种艺术媒介,创作多样化的艺术作品。
2.4 学生应能够运用基本的构图原则和艺术设计元素,创造有吸引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3. 美学与欣赏3.1 学生应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的艺术作品,并能够用适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3.2 学生应能够发现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3.3 学生应能够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流派,并能够分析其艺术特点和风格。
3.4 学生应能够通过参观展览和文化活动,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2011年小学美术课程的标准,包括知识与技能、创造与表达以及美学与欣赏等方面。
这些标准旨在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充分欣赏和表达艺术。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学生将能够获得卓越的美术教育。
(完整)2011版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第一 学段
(1~ 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 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 材,通过看看、画画、做 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 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 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 动的乐趣。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 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 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 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策划、制作、表演与展 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 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三 学段
(5~ 6年级)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
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 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 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 1、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 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 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
• 2、如何处理四个学习领域在课时总量中比列关系 的建议。
• 3、对内容标准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说明。 • 4、对四个学习领域的范围、意义、学习目标及教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简称“新课标”(“标准”) • 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第一部分 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 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 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 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 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 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 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 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 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发布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指导,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首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美术教育的总体目标。
它要求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目标的确立,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也为教师们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供了依据。
其次,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内容。
它包括了美术基础知识、技能和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在美术基础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绘画、造型、色彩、构图等基本知识,了解美术史、美术理论等相关知识。
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实际的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这些内容的规定,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也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再次,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美术创作活动。
这些要求,为教师们在教学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
最后,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小学美术教育的评价方式。
它要求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学生的美术作品、美术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一规定,为教师们在教学中提供了重要的评价依据,也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评价方式。
总之,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的发布,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师们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标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011年发布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于指导学生的美术学习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进行解读和分析,以期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首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明确了美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它强调了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表现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仅要学会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更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
这些要求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其次,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它包括了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技能、美术鉴赏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规定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大纲,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规定,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美术素养。
再次,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对美术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一定的要求。
它强调了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这些要求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还对美术教学评价进行了一定的规定。
它强调了美术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创造能力。
这些要求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学习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要求,合理设计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它对于指导学生的美术学习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教育法规和教育改革精神,结合国内外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出的一套规范性文件。
该标准旨在引导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审美情趣、创造力和艺术修养,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美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其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提出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指导思想。
此外,还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其次,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审美情趣方面,要求学生培养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欣赏和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在创造能力方面,要求学生通过绘画、造型、手工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其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在艺术修养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艺术文化,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形成正确的艺术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还对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具体划分。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规定了学生在各个年级应学习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包括绘画、造型、色彩、手工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对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要求,提出了注重实践、注重体验、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创造等方式学习美术知识。
最后,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还对美术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规定。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作品、态度、参与程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
同时,还强调了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进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是指导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文件,对于规范和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该标准,结合实际教学,切实落实好各项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1是学校进行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触觉和其他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表达个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一)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美术课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术的潜能,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组成课程的基本内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容,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总体要求1、本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政策规定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
2、标准要求学生在基础美术知识、技能和创意方面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1、美术基础知识1.1 美术史1.1.1 中国古代绘画1.1.2 世界艺术史1.1.3 现代艺术发展历程1.2 美术理论1.2.1 色彩学1.2.2 绘画构图1.2.3 素描与速写1.2.4 艺术造型1.3 美术材料与工具1.3.1 绘画材料1.3.2 雕塑材料1.3.3 摄影与影像制作材料1.3.4 创意工具2、美术技能2.1 素描与速写技巧2.2 水彩画绘制技巧2.3 制作简单雕塑作品的技巧2.4 摄影与影像制作技巧2.5 艺术创意表达技巧3、艺术创作3.1 图像创作3.1.1 静物画创作3.1.2 风景画创作3.1.3 人物画创作3.2 空间创作3.2.1 平面设计3.2.2 立体造型设计3.3 影像创作3.3.1 摄影作品创作3.3.2 短片制作4、艺术鉴赏与欣赏4.1 分析与评价艺术作品4.2 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4.3 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4.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欣赏能力5、艺术教育5.1 艺术创造和审美教育5.2 艺术欣赏与鉴赏教育5.3 综合艺术教育附件:1、课程教材目录2、学生作品集3、考试题库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国民教育阶段中,由国家出资提供的普遍义务教育。
2、美术基础知识:指学生需要掌握的关于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材料与工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美术技能:指学生需要掌握的素描与速写技巧、水彩画绘制技巧、雕塑制作技巧等方面的技能。
4、艺术创作:指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5、艺术鉴赏与欣赏:指学生通过分析、评价、研究艺术作品,发展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新美术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 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 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 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 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 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 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内容说明 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 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 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 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 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 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 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 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检 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 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改;(1)融合美术各学习区 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 (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 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著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思维 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 实社会之间的建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 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 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 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 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的详细内容和指导。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学校和教师设计和实施优质的美术课程,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艺术素养的发展。
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培养其艺术创作的潜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提供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训练。
课程内容及要求1. 绘画: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等多种绘画形式。
要求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培养对色彩、构图等艺术要素的敏感性。
2. 雕塑:包括黏土塑造、石膏塑像等制作技巧。
要求学生通过雕塑作品展现想象力和空间感。
3. 手工艺:包括剪纸、折纸、织布等手工艺制作。
要求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细致观察力。
4. 艺术欣赏:包括研究艺术史、欣赏艺术作品等。
要求学生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并能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
教学方法1. 观摩研究:引导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培养他们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模仿练:通过模仿艺术家的作品,帮助学生掌握绘画和雕塑的基本技巧。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材料支持,培养其艺术表达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1.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注重思想表达、技术运用和审美效果。
2. 实践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能力发展情况。
3. 知识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材和资源教师可根据本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艺术作品集等。
结论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旨在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艺术素养的发展。
教师应根据标准要求设计和实施具有特色和质量的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011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11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这是对小学美术教育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的规范,也是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小学美术教育、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美术教育的总体目标。
它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有欣赏、理解、表现、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
这一目标的提出,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明确的办学目标。
其次,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应当了解和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美术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这些内容和要求,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交融。
再次,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对学生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要求。
它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美术实践,提倡学生表现个性和创新。
这一要求的提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对小学美术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
它要求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对学生美术表现的评价、对学生美术素养的评价等。
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也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2011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小学美术教育、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应当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标准,努力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关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1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艇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阿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臵了“综合一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进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段;3~ 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分目标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倒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
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顿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选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已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人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咸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培养人文精神。
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