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制度》之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
2024年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61624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6.png)
2024年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一、报告责任主体1、用人单位;2、接诊急性职业病的综合医疗卫生机构;3、承担职业病诊断和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
二、职业病报告管理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的职业病报告监督管理工作,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负责报表的汇总统计上报工作。
2、职业病报告实行属地管理为了保证职业病报告不重报、不漏报,职业病报告实行属地管理,即不论隶属于____各部门,还是地方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____,一律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负责统一汇总上报。
职业病报告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诊断和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直接报告。
对于确诊职业病人,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3、法定报告人责任法定职业病报告责任人未按规定报告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三、职业病报告类别及时限职业病报告分为急性职业病报告、非急性职业病报告、疑似职业病报告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
①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接诊的疑似急性职业病均应立即向当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电话报告;②凡有死亡或同时发生三名以上急性职业中毒以及发生一名以上职业性____,初诊医疗机构应当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③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用人单位也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以上职业病报告在实施紧急报告后,应由确诊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在____小时内填报《职业病报告卡》。
2、非急性职业病报告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职业病病人(死亡的职业病病人),应在____日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报告。
3、疑似职业病报告职业病诊断机构发现或接诊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在____日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报告;职业病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到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含监护档案、告知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含监护档案、告知书)](https://img.taocdn.com/s3/m/0d6e845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b.png)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2、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职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3、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醒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和对应的防护措施。
4、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5、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实行专人管理,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6、每年对职工进行至少一次职业卫生培训。
7、每两年对从事职业危害因素岗位的职工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并进行建档管理。
8、女职工在月经期、已婚怀孕准备期、怀孕期、哺乳期,由于生理特性,在劳动和工作中遇到特殊困难,应给予特殊劳动保护。
9、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二、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为了执行国家职业危害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政策方针,履行职业危害因素告知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1、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载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待遇,不得隐瞒或欺骗。
2、职工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发生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作业的,应与职工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手续。
3、按规定组织职工进行岗前、岗中、离岗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和建议及时如实告知职工。
4、在本单位醒目地点设立公示栏,公布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公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监测、评价结果。
5、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应急处理措施。
6、组织对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教育,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三、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安全健康宣传1、通过墙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职业健康宣传。
《安全管理制度》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e4289a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c.png)
《安全管理制度》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职业疾病和职业伤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定义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职业疾病、职业事故和职业危害,规范员工的健康行为,完善保护设施,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检查等一系列措施的系统化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了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员工行为、职业卫生设施、职业保险等方面。
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内容1.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企业应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制定防控措施。
2.职业健康宣传教育: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帮助员工了解职业危害,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3.职业健康检查: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并及时治疗职业病,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4.职业卫生设施建设: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设施,如通风设备、防尘设备、防毒设备等,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5.职业健康监测:企业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测机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发现潜在的职业健康问题并及时干预。
6.职业伤害应急预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伤害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职业事故,能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7.职业健康档案管理:企业应建立员工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职业暴露史和健康检查结果,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8.职业保险和医疗救助:企业应为员工购买职业保险,为员工提供健康救助服务,确保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和赔偿。
三、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实施1.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操作规范,配备专业人员。
2.制定详细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每一项措施的执行。
3.定期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职业危害,采取有效措施。
职业卫生告知制度(5篇)
![职业卫生告知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4b0a5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f.png)
职业卫生告知制度一、目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尘肺病防治条例》、《煤矿安全规程》、《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有效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推动全公司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告知:员工教育培训部门要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三、合同告知:人力资源部门在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相关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
四、重要场所告知:产生职业卫生危害的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告知员工相关职业卫生危害的有关内容。
五、宣传告知:矿宣传部门应当加大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思想认识,增长员工职业卫生知识。
六、体检告知:医院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检查,如实告知员工检查结果,促使员工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七、监督检查:工会应定期对各部门员工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行政部门进行整改,依法维护员工职业卫生方面的合法权。
职业卫生告知制度(2)是指企事业单位应向员工和相关方面告知其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的制度。
职业卫生告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企事业单位应向员工告知其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告知内容应包括职业病危害的类型、程度、可能引发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等。
2.防护措施告知:企事业单位应向员工告知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方法、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等。
告知内容应包括防护设施的摆放位置、使用方法、维护要求等。
3.教育培训告知:企事业单位应向员工告知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机会,包括开展职业病预防知识宣传、组织职业卫生培训等。
4.职业健康监护告知:企事业单位应向员工告知职业健康监护的存在和意义,包括职业病体检的目的、程序和结果告知等。
安全管理制度之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之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a74fa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6.png)
涉及密级信息的告知规定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或企业商业秘密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应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进行告知,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信息的告知
安全事故发生率、职业病发生情况、员工安全意识提升程度 、安全管理培训参与率等。
考核办法
通过定期的安全管理检查和评估,结合员工安全意识提升程 度和安全管理培训参与率等指标,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效 果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规划
展望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员工安全意识 的全面提升,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和 职业病的发生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告知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实施流程与时间要求
确定告知对象
01
应明确职业病危害告知的对象,通常包括企业员工、临时工、
劳务派遣人员等。
告知时间
02
应在作业开始前,以及在作业场所、工艺流程、设备等进行变
更前,告知员工相关的职业病危害信息。
告知形式
03
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但应确保告知的内容简明扼要,易
赔偿责任
因未告知而导致的职业病或其他损害,企业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刑事责任
对于严重违反告知制度的行为,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04
职业病危害告知的特殊规定
特定行业的告知规定
矿山、化工、冶金、建…
应向作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 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事故应急 措施。
VS
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国…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50a05f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7.png)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职业卫生告知制度职业健康与安全是所有职工应享有的权利之一。
为了保障职工的职业健康,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其中职业卫生告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职业卫生告知的意义职业卫生告知是指企业向职工全面、真实地告知职业卫生情况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方法和途径,使职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存在的危害,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自身健康。
职业卫生告知制度的实施① 将职业卫生告知作为入职前的必要环节,由企业对新聘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告知;② 年度一次对现有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和告知;③ 通过多种方式,如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定期发布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相关信息,保障职工了解职业卫生的相关知识。
职业病报告制度职业病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高温、高声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经专门医学检查或诊断,具有特定的职业病症状和病变的疾病。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职业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防控。
职业病报告制度的实施企业应当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 建立健全职业病报告制度,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应当及时进行报告,确保职业病的及时发现和诊治;② 对于职业病患者,企业应当依法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协助职业病鉴定工作的开展;③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建立完善生产过程的检测和监控机制,实时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④ 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危害因素,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流行。
总结职业卫生告知和职业病报告制度是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企业应加强对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的引导和监督,在制度上对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进行完善,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4fcfed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f.png)
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保障企业员工的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促进员工身心健康,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本企业特订立本《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章职责和义务第一节企业管理层的职责和义务1.企业管理层应建立健全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实施。
2.企业管理层应订立和组织实施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培训计划,供应相关培训并确保员工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
3.企业管理层应负责布置定期职业卫生检查,监测工作场合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掌控风险。
4.企业管理层应及时处理员工的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问题,并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
5.企业管理层应建立健全职业损害和职业病报告制度,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6.企业管理层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本领。
第二节员工的职责和义务1.员工应遵守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2.员工应参加企业组织的相关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本领。
3.员工应正确使用和保管个人防护设备,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4.员工应自发遵守作业规范,执行安全操作程序,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5.员工应及时报告发现的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隐患,乐观搭配企业进行相关调查和处理。
6.员工有权拒绝违反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工作布置,有权申请调整开展安全风险的工作。
第三章工作场合管理第一节安全环境1.工作场合应保持清洁,防止积尘、聚污及杂物堆放,确保通道畅通。
2.工作场合应配备灭火器材,并设置醒目的消防标志,每月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3.工作场合应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自救本领。
4.工作场合应设置紧急出口标志,保持疏散通道畅通,定期检查应急照明设备的工作情况。
5.工作场合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并做好相关记录。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6篇)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6ca52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5.png)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改善劳动环境,预防职业病,保护员工身体健康,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第三条职业卫生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减少有害员工健康的因素,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和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执行“三同时”的规定,使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第五条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第六条公司设立职业安全卫生小组,职业安全卫生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人事、车队主管组成。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七条主要负责人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综合部负责对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领导。
第九条车队主管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十条职业安全卫生小组职责:(一)制定职业卫生对策与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二)督查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三)制定职业卫生奖惩事宜。
第十一条相关人员职责(一)主要负责人1、全面领导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2、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应负有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职责。
1mz十二3、定期召开职业安全卫生小组会议,听取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问题。
(二)综合部主管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组织制定相关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负责组织审定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长远规划、年度计划。
3、负责组织重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项目的审查、实施、竣工验收。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bcaf92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c.png)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1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厂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各部门、各车间在厂长、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及有关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
三、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
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并以标志、公告等形式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意识。
四、依法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审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等程序。
五、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逐步采取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六、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各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七、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八、依法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九、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十、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想劳动者公布。
十一、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以利急需,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1fef6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3.png)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
职业卫生告知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发布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相关防护措施的告知信息的制度。
其目的是让从业人员了解自身所从事工作带来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职业卫生告知制度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企事业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告知其所从事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等信息,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和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2. 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向从业人员告知其所从事工作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并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3. 员工培训告知: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护培训,向从业人员普及职业病预防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并告知从业人员在发生职业病或者职业病危害事件后应当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职业病报告制度是指工作场所应建立并实施的职业病病例报告制度。
其目的是及时掌握工作场所职业病病例的发生情况,统计职业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职业病报告制度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职业病病例报告要求:企事业单位应当明确职业病的病例报告要求,包括工作场所监测、检测和诊断职业病的依据、流程等,并规定应当及时报告病例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2. 职业病病例报告的主体: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负责职业病病例的报告工作,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职业病病例。
3. 职业病病例报告的内容:职业病病例报告应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职业史、职业病诊断结果等详细信息。
以上就是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的基本内容。
企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要求,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5篇)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63967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3.png)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1、聘用作业人员时,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产生的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及相关权益如实告知作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欺骗。
2、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产生职业病种类、后果及其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4、当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将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情况等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发生____人以上的急性职业中毒或发生残废的急性职业病,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6、发生____人以下的急性职业病在12-____小时内电话报告或用“职业病报告卡”报告有关部门。
7、非急性职业病如尘肺病、慢性中毒和其他慢性职业病以及尘肺病死亡患者在____日内分别填报“尘肺病报告卡”和“职业病报告卡”报告有关部门。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2)职业卫生告知制度是指企业必须向从业人员告知与岗位相关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等信息,并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职业病报告制度是指企业应当建立和落实职业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因工作引起的职业病病例。
企业必须将职业病病例报告给当地的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并按照要求提供有关信息,以便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卫生告知制度和职业病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权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告知从业人员相关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通过职业病报告制度,可以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权益,减少职业病的损害。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4篇)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bd295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e.png)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4篇)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精选4篇)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11、内容与范围1.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方针,保证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控制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改善劳动条件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1.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1.4定义:1.4.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4.2职业危害作业人员:是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劳动者。
2、职责2.1公司主要领导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
2.2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参与公司制度修改。
2.3安全生产管理部2.3.1 负责制定公司年度职业卫生目标和方策计划。
2.3.2 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各事业部/中心每年度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确认,对外协调联系检测,结果数据分析、评价存档,杜绝公司三、四级职业危害。
2.3.3 负责指导各事业部/中心正确识别职业病危害作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分别建立作业人员登记台帐,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每年及特种作业人员每两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健康档案。
2.3.4 负责组织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的观察治疗、诊断和处理。
2.3.5负责协调配合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及职业病诊断。
负责上报公司年度职业健康年报表、职业病病人相关信息、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至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3.6 配合工艺工程院实施公司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竣工验收前的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
工贸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4篇)
![工贸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0f631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a.png)
工贸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工贸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的管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工贸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2. 提高职工工作效率,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3. 加强职工对职业健康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职业健康习惯;4. 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咨询,提升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5. 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工作环境,实施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三、管理职责1. 法规制定责任:企业须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2. 资金保障责任:企业应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保证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 组织协调责任: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亲自组织、领导和推动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4. 招聘培训责任:企业应对新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培训;5. 工作环境改善责任:企业应加强对工作环境的检查和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病防护设施;6. 监督检查责任:企业须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并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整改。
四、健康监测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企业应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和存在的问题;2. 职业健康体检:企业应对职工进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对发现的职业病和职业健康问题进行及时治疗和干预;3. 健康档案管理:企业应建立和管理职工的健康档案,包括职业病防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测档案、职业病诊断和治疗档案等;4. 健康教育和咨询: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
五、职业病防护1. 工作环境改善:企业应优化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2. 工作岗位调整:企业应根据职工的健康状况和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岗位,减少职业病的风险;3. 个人防护措施:企业应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耳塞等,确保职工的个人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4. 应急救援措施: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应急救援机制,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人员,及时处理职业病事故和紧急情况。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管理制度(4篇)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760a2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c.png)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管理制度(4篇)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管理制度(4篇)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管理制度11.目的和依据1.1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2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3定义3.1职业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3.2职业病: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的疾病。
4机构设置公司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各车间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安管办为职业卫生的日常管理机构。
5职责5.1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职责:5.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并将此工作列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5.1.2审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并定期监督检查方案的落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关系协调、所需资金落实等问题。
5.2安管办职责:5.2.1宣传、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
5.2.2确定公司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协助卫生部门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公示;对超标场所,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监督整改。
5.2.3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企业劳动卫生档案的建立工作;5.2.4负责组织进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5.2.5负责在职员工职业病档案的归档工作。
5.2.6会同人力资源部门联合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工作,普及和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范本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327724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f.png)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范本一、职业卫生告知制度范本1. 职业卫生告知目的:本单位积极开展职业病预防工作,保护职工健康,确保职工了解自身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并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为了确保职工对职业病防护工作的充分了解和知情权,特制定本职业卫生告知制度。
2. 职业卫生告知内容:(1) 职业病的概念、危害和分类;(2) 工作岗位和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3) 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和防护设施使用方法;(4) 职业病的早期识别和表现;(5) 职业病的申报和报告程序;(6) 职业病医学观察、检查和评价的相关内容。
3. 职业卫生告知方式和频次:(1) 新员工入职时进行职业卫生告知,并由其签字确认;(2) 职业卫生告知应定期进行,每年至少一次;(3) 职业卫生告知也可通过内部刊物、培训会议等方式进行。
4. 职业卫生告知责任:(1) 管理层应对组织职业卫生告知负主要责任,确保告知内容准确、及时、全面;(2)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职业卫生告知;(3) 职员应认真学习和了解职业卫生告知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职业卫生告知记录:(1) 职业卫生告知记录应包括告知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内容;(2) 相关部门应对职业卫生告知记录进行保存,至少保存三年。
二、职业病报告制度范本1. 职业病报告目的:本单位为加强职业病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职业病患者,保障职工健康安全和环境卫生,特制定本职业病报告制度。
2. 职业病报告内容:(1) 职业病患者的个人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2) 职业病的诊断结果和分类;(3) 职业病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原因;(4) 职业病患者的接触职业病危害物质情况;(5) 职业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
3. 职业病报告程序:(1) 职业病患者或其家属应及时向单位职业病管理人员报告;(2) 单位职业病管理人员应立即报告给上级职业病防治机构,并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3) 职业病防治机构应及时处理职业病报告,开展相应的调查和采取措施。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cf428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c.png)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
职业卫生告知制度是指雇主向从业人员告知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风险和控制措施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雇主应当向从业人员提供有关职业卫生的知识和信息,包括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措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等。
雇主可以通过印制宣传资料、组织培训等形式,向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告知。
职业病报告制度是指对职业病患者的报告和登记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和职业病危害企业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职业病患者的情况,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名称、诊断时间等。
职业病报告的目的是及时掌握职业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权益,并提供数据支持用于职业病防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职业卫生告知和职业病报告制度是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重要措施,旨在提高职业病防治的能力和水平,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雇主对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视,提升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环境。
第 1 页共 1 页。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本(6篇)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本(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6ebee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1.png)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下面是一份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的范本,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本(2)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司员工在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健康和安全,并保护员工免受职业疾病和事故的伤害。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部员工,包括固定员工和临时工。
2. 法规依据:本制度遵守国家的劳动法、职业健康安全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3. 职责和义务:(1)公司:- 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设备,确保员工的职业卫生健康和安全。
- 制定并实施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执行。
-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 对可能存在的职业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 确保职业卫生安全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
- 建立职业卫生安全档案,保存相关记录和文件。
- 与员工共同落实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2)员工:- 遵守公司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
- 正确使用和保养工作设备,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 参加公司组织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提高职业卫生意识。
- 发现职业卫生安全问题及时报告,并配合公司进行调查和解决。
- 遵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4.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1)职业卫生风险评估:- 对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职业卫生风险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监督实施。
- 定期检查和评估职业卫生风险,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职业卫生监测:- 定期进行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
- 监测工作场所的环境指标,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3)紧急救援和事故处理:- 制定紧急救援和事故处理预案,并组织培训。
- 确保紧急救援设备和人员的准备和配备。
- 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公司将开展定期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职业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培养。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316c00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0.png)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一、总经理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1、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家和本地区有关职业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标准。
2、用人单位的厂长(经理)是本单位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保证本单位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负全面责任。
3、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人员,提高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4、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卫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审核批准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卫生技术措施和长远规划,以及重大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有计划的改善劳动环境,做到安全生产经营,文明生产经营。
5、保证本单位职业卫生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
6、把职业卫生安全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每月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听取各部门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职业卫生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
7、经常深入了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安全工作,掌握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组织开展厂(企业)级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对重大隐患组织落实整改措施。
并布置和检查规章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8、对于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和革新、改造等工程项目,确保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并报卫生局审批。
9、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至少演练一次。
10、保障职工的职业卫生劳动条件和企业的职业卫生安全状况,保障女工的合法权益,不得使用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11、开展厂级职业卫生安全教育与考核工作。
12、及时、如实上报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组织对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调查分析及处理工作。
二、副厂长(副经理)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1、协助厂长(经理)领导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安全工作,对分管的职业卫生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bf1c2b5c281e53a5902ff4c.png)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篇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告知制度为了加强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管理,保护职工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制定本制度,具体规定如下:一、告知的内容:(一)职业病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二)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三)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五)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六)提供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七)为职工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二、告知的方式(一)劳动合同职业危害告知书;(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告知;(1)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2)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三)职业危害与健康告知;(1)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囚素检测、评价;监测评价结果存入用少、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当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3)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告知职工本人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四)公布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五)劳动者要履行下列义务:(1)自觉遵守本矿制定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2)正确使用佩戴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加强和提高从业员工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内各部门管理和操作人员。
1、职责和权限煤矿主管领导负责审批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和所需经费并监督实施;2、培训内容:煤矿内各岗位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岗位危害特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岗位操作规程、防护措施的保养及维护注意事项、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
1、聘用作业人员时,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产生的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及相关权益如实告知作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欺骗。
2、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产生职业病种类、后果及其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4、当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将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情况等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发生3人以上的急性职业中毒或发生残废的急性职业病,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6、发生3人以下的急性职业病在12-24小时内电话报告或用“职业病报告卡”报告有关部门。
7、非急性职业病如尘肺病、慢性中毒和其他慢性职业病以及尘肺病死亡患者在15日内分别填报“尘肺病报告卡”和“职业病报告卡”报告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