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学

合集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3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7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索洛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 )答:索洛增长模型是表明储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及其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增长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它的基本假定有:(1)社会储蓄函数为S s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例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其主要思想是:人均投资用于资本扩展化和资本深化,当人均投资大于资本扩展化时,人均产出就会增长;当人均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时,经济达到稳定状态,人均产出不再增长,但总产出会继续增长,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

2.稳定状态(steady state )答: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是指长期中经济增长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水平,人均资本存量维持不变,即()0k sf k k δ∆=-=。

这个维持不变的人均资本存量k *称之为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

在稳定状态下,不论经济初始位于哪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总是会收敛于该人均资本水平k *。

在稳定状态,由于人均资本存量保持不变,所以人均产出也保持不变,即人均产出增长率为零。

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golden rule level of capital )答: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在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时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 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为了说明报酬递增现象,并首 先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并认为外部经济往往是因许多性 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使得单个企 业水平上是不变规模报酬,而在产业上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他们的主要贡献也正在于提出了一个简明有力的 模型使规模报酬递增思想融入整个产品市场的均 衡分析框架中。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发展阶段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贸易理论中
•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主流经济学框架中队规模报酬递增 现象进行研究的文献为数甚少。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TSM / ITIL
产生背景
• 但是,自5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贸易模式、产业 组织和投资模式都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 资源禀赋非常相似的国家间贸易不断增长,美国、 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规模大大 超过资源禀赋差异很大的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 间的贸易规模。
• 正是由于二战以后大量新贸易现象的存在,而这 又是传统贸易理论所解释不通的,因此需要一种 新的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于是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等一些列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规模报酬PPT课件

第七章-----规模报酬PPT课件
从这些数据看出,互联网已经占据整个市场经济 很大份额。而整个互联网市场仍在高速的飞跃式发 展中,各种先进的技术使互联网大市场进入到井喷 式的技术增长期,体现了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性。
2021/5/21
5
返回
规模报酬递增的定义: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例, 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A→B 两 要 素 的 增 加 比 例 : K L1L2/OL1=K1K2/OK1 < 1
2021/5/21
7
返回
例题
若生产函数是Q=F(K,L)=K2L,判断规 模报酬的变化情况。 解:此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
α=1,β=2 因为α+ β>1,规模报酬递增 所以,规模报酬递增
2021/5/21
8
返回
三、规模报酬递增的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生产技术
第七章 规模报酬
第二节 规模报酬递增
2021/5/21
1
目录
❖ 一、规模报酬定义及其变化 ❖ 二、规模报酬递增 ❖ 三、规模报酬递增的影响因素
2021/5/21
2
一、规模报酬定义及其变化
❖ 规模报酬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
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 化。
❖ 规模报酬变化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
其他
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可以 节省成本。
2021/5/21
9
思考题:
如果生产函数Q=f(L,K)满足f( λL, λK) = λnf(L,K),试判断n的变化对规模报酬 的影响。
答案: n>1时,Q=f(L,K)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 n=1时,Q=f(L,K)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 n<1时,Q=f(L,K)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7章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7章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7章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一、判断题1.根据索洛增长模型,无论经济开始时处在什么位置,最终它都将调整至稳态。

()【答案】T【解析】假定经济的初始资本水平低于稳态,那么其投资水平大于折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存量将一直上升到稳定状态为止。

当经济的初始资本水平高于稳态,那么投资小于折旧,资本的磨损快于更替,资本存量将一直减少到稳态水平为止。

2.资本存量黄金律是指人均资本或者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不增不减的稳态资本存量。

()【答案】F【解析】资本存量黄金律是指使得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水平。

3.在不考虑人口和技术变动的索洛模型中,稳态即意味着yk。

()【答案】T【解析】稳态下,kikyk0,因此yk。

4.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虽然前者的增长率未必高于后者。

()【答案】T【解析】高储蓄率具有水平效应,即提高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因为储蓄率不具有增长效应,即不影响经济增长率,因此前者的增长率未必高于后者。

5.标准的新古典生产函数二阶导数是严格正的。

()【答案】F【解析】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边际报酬递减,则新古典生产函数的二阶导数必然小于零。

6.如果总量生产函数不再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性质,那么索洛模型中稳定状态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最终还是能达到新的稳定。

()【答案】F【解析】假定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增,则fk0,可能存在一种情况即实际投资始终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大于持平投资,人均资本存量将不断增大,经济没有稳定状态。

规模报酬与经济增长第二组

规模报酬与经济增长第二组

需要关注规模报酬与技术进步、产业 结构、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关系,以更 全面地理解其作用和影响。
需要关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果评估, 为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 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规模报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按照相 同的比例投入生产要素,随着生产规 模的扩大,产量也会相应增加。
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
规模报酬是规模经济的核心概念,规 模经济则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单位产品的成本逐渐降低,收益逐渐 增加的现象。
规模报酬的类型
规模报酬不变
如果按照相同的比例增加所有生 产要素,产量也会按照相同的比 例增加,则称为规模报酬不变。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量 和水平的增加。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 平和实力的重要指标。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规模报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规模报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 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时间序列数据,涵盖不同国家和不同时间段的经济指标。
实证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
势。
回归分析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规模报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 果关系。
面板数据分析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控制个体和 时间固定效应,更准确地估计规 模报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意义
规模报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理解经济增长的机制、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促进经济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规模报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政 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姚洋《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每章总结 北京大学出版社

姚洋《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每章总结  北京大学出版社

姚洋《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第2章人口和经济发展它假设社会中存在一个刚好可以维持个人生存的生存工资,如果一个人的收入低于生存工资,则他就无法存活。

2.只要收入高于生存工资,多余的收入就会被用作人口的再生产,人口就会开始增长,而且,人口增长速度是多余收入的增函数。

3.收入的多寡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由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收入的增长也是有限的。

↑。

由第三个假设,自然资源是有限,劳动力的边际报酬却是递减的,人均收入↓。

此时,人口仍然在增长,但是速度下降,直到人均收入下降到等于生存工资为止,↓。

由第三个假设,劳动力的边际报酬却是递增的,人均收入↑。

人口下降速度减缓,直至回归增长为零的状态。

因此,在短期内,人口增长会呈现出上下波动,但在长期,人均收入将保持在生存工资的水平上,人口没有增长。

我们说经济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

,则其速度会不断下降,直到等于零为止;反之,如果人口处于下降状态(即速度小于零),则其下降会减速,直到等于零为止。

这样,人口增长速度在长期将等于零,同时,人均收入等于生存工资。

稳态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因为它是一个没有人口增长、且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存的状态。

即使资源的物理总量不变,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将提高产出水平,从而缓解资源的有效约束(也不再完全取决于人均收入),而是取决于父母的生育计划.耐用消费品,能够给父母带来持续的快乐。

2.子女长大以后可以给父母提供养老保障,“养儿防老”调父母时间投入的机会成本。

这个成本取决于父母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工资,或是自我雇佣所能获得的收入。

的,因为孩子像其他耐用消费品一样,对他们的“消费”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孩子越多,再生一个孩子所能带来的效用下降。

2.从孩子带来未来收入的角度来看,生孩子的边际收益也是递减的,因为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

养育更多的孩子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父母的现期消费就要减少。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较低的消费水平上,收入的边际效用较高;因此,对孩子投入更多的金钱就意味着父母由现期消费下降带来的效用损失在边际上增加。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整理(已强化-背得下-世界就是你的)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整理(已强化-背得下-世界就是你的)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答: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两种制度竞赛、国际机构的成立、发达国家经济的繁荣等。

3、发展经济学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分别有什么特点?答:三个阶段:①形成与繁荣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特点有: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等少数几个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强调内向发展战略、受结构主义的影响、热衷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②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特点有: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重新确定发展目标、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重新强调和论证了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强调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国别研究;③新制度主义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特点有:影响发展的制度因素受到重视和强调、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新增长理论的兴起、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注社会资本的作用。

(预测为A卷的论述题)4、试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

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和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即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6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6

第6章经济增长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索洛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是表明储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及其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增长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它的基本假定是:(1)社会储蓄函数为S=sY,式中,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例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其主要思想是:人均投资用于资本扩展化和资本深化,当人均投资大于资本扩展化时,人均产出就会增长;当人均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时,经济达到稳定状态,人均产出不再增长,但总产出会继续增长,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

索洛增长模型以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的名字命名,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提出来的。

1987年,索洛由于在经济增长研究中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2、稳定状态: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指的是长期中经济增长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水平,人均资本存量维持不变,即△k=sf(k)-δk=0。

这个维持不变的人均资存量k*,叫做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

在稳定状态下,不论经济初始位于哪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总是会收敛于该资本水平k* 。

在稳定状态,由于人均资本存量保持不变,所以人均产出也保持不变,即人均产出增长率为零。

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的。

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黄金分割率具有如下的性质:(1)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黄金分割率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每个人的平均资本下降到黄金分割率的水平,就能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2)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分割的数量,则该经济能够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分割率的水平。

7第七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

7第七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国际经济学
6
(二)坎姆模型:规模经济和同类国家之间的 国际贸易 说明外部规模经济导致国际贸易从而解释 "北北贸易"的一个模型是由经济学家默 瑞坎姆在1964年提出的.我们可以用坎姆 模型来说明两个技术相同,资源禀赋相同, 甚至需求相同的国家为什么会进行贸易. 在这里,两国贸易的基础是由规模经济带 来的成本差异.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国际经济学 7
为了证明规模经济怎样引起国际贸易,我 们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生产两种 产品:X和Y,并假定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行 业都具有外部规模经济.随着行业规模的 扩大和生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下 降.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国际经济学
16
如果由于历史的偶然性或其他原因,A国已经发 展起这种产业,而B国却没有,那么A国会以ACl =P,按Pl的价格为世界提供Ql单位的产品,均衡 点为El.虽然B国的该行业最终有实力能以AC2= P,按P2的价格为世界提供大于Ql的Q2数量的产 品,但是,假定A国的产业已经相当强大,如果B 国要涉足该产业,最初必须按P=AC,即P3的价 格才能生产,而这是市场不能接受的.可以看到, A国具有的规模效应,阻止了B国进入该产业,并 能够保持既有的优势.因此,在外部规模经济存 在的情况下,虽然完全竞争市场并没有被打破, 但是贸易模式并不能依据比较成本的高低确定下 来.对于世界来说,产品的生产不能集中在成本 最低的国家,造成了福利的损失.
国际经济学 5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部分

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部分

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部分第十二章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4、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5、总投资: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

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的部分。

6、国民收入: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7、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3、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边际消费(储蓄、进口)倾向:增加的消费(储蓄、进口)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即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储蓄、进口)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4、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假定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与收入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即当期消费决定取决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

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

第7章 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

第7章 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

1989年,墨菲、 施莱弗和威士利 三位经济学家合 作完成了大推进 理论的模型化工 作(Murphy, Shleifer, and Vishny, 1989)。
8
内部经济:大推进理论
大推进模型 • 模型设定 –N个部门,每个部门生产一种产品,消费者对它们偏好 相同即在每种产品上的支出份额相同 –每个部门存在两种生产技术,一种是传统技术,一种 是现代技术 • 传统技术的生产函数为
25
纵向外部性:赫胥曼模型
赫胥曼模型 • 模型设定 –经济中存在两个部门,即消费品部门和中间投入品部 门 –消费品部门可以使用传统和现代两种技术 –传统技术仅使用劳动力且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函数为
S LS
–现代技术使用资本和中间投入品,生产函数为 其中I表示中间品 –中间品部门的生产只使用劳动力,但存在规模报酬递 增,生产函数为 I L 1+ , 0
I r a K a 1 I 1a a K
第7章 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
姚洋
大纲
引言 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内部经济:大推进理论 外部经济 纵向外部性:赫胥曼模型 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
引言
规模报 酬递增
经济增 长表现 的差异
3
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 内部经济指的是企业内部的规模报酬递增,即当全部投入 要素投入各增加一倍的时候,产出增加超过一倍。 • 企业内部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是存在投入要素的不可 分性,在多数情况下,这种不可分性来自于企业的固定投 资。 • 两种外部性: –一般的外部性指的是某个个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直 接影响。 –金融外部性,即通过市场产生影响的外部性
• 模型设定 –生产技术A与全社会的人均资本存量有关。这表示经济 中的资本积累越多,则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工人在 生产中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体现了“干中学”。 • 模型求解 –企业利润最大化

第07章、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

第07章、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

第七章、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一、报酬递增的种类1.内部经济内部经济指的是企业内部的规模报酬递增。

它指的是全部投入要素增加一倍而产出增加超过一倍。

企业内部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是存在投入要素的不可分性,就是必须有固定的投资。

比如说要进行生产活动必须建设一个工厂而不能只建半个工厂,只打一个地基而不继续投入资本就开始生产是不可能的,必须把整个工厂建起来。

在后面的模型里可以确切地看到为什么当存在固定的投资时会产生规模报酬递增。

内部经济怎样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正向的作用呢?要理解这一问题就必须理解一种特殊的外部性叫做金融外部性(pecuniary externalities)。

一般的外部性指的是某个个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直接影响。

比如邻居在放音乐,作用到我们身上是外部性;一家渔户拼命的打鱼,以至于其他的渔民打不到鱼了,这也是外部性。

但金融外部性对其他个体产生的影响是通过市场作用的,而不是直接作用。

比如上面渔户打鱼的例子,一家渔户打了许多鱼拿到市场上出售使得价格下降,对其他渔民造成了损失,这种影响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部性而是金融外部性,因为它是通过市场产生的影响。

内部经济的外部性恰恰是通过市场产生的,所以它是金融外部性。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特殊的外部性呢?大推进理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推进”理论是1942年由罗森斯坦-罗丹(Paul Rosenstein-Rodan)在其发表的一篇文章(“Problem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Ea stern and South-Eastern Europe”)中首先提出的。

它说的是每个企业内部都有规模经济,既然存在规模经济,就必然存在一个最小的规模,低于这个规模就不能把固定的投资收回。

因为每个企业都同样的具有巨大的固定成本,如果初始时没有企业进行生产,那么市场的需求就很低,由于需求很低,于是所有企业都达不到最小的有效规模,就都没有办法生产。

这里的外部性就是通过市场需求导致的,但是,如果某个厂家宁愿亏本先开始生产,那么一旦生产开始,就要雇佣工人,工人收入增加就可以去买其它企业的产品,这导致其它的一两个企业发展起来了。

经济学理论第四章生产论第七节 规模报酬

经济学理论第四章生产论第七节 规模报酬

的倍数。
8
劳动与资本投入为2单位
6
时,产出为100单位;
4
当劳动与资本分别投入为 4单位时,产出低于200单
2
位,投入是原来的两倍,但 O
产出却不及原来的两倍。
R
Q=300
Q=200 Q=100 2468 L 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问题的图形表现
a.规模收益递增
产出扩大规模大于生产要 素扩大规模。
8
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 6
为2个单位时,产出
为100个单位;
4
劳动和资本分别为4 2
个单位时,产出为
O
200个单位。
R
Q=300 Q=200 Q=100 2 4 68 L 规模报酬不变
3.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 素)增加比例。
是一种规模不经济
劳动与资本扩大一个很大 K 的倍数,而产出只扩大很小
第七节 规模报酬
一、含义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变化是指 在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
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
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报酬的变化有几种情形? 例如,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增
加了1倍,产出能增加多少?
二、规模报酬的变动
1、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2、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等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小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1.规模报酬递增

第7章 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

第7章 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
6
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 关于劳动分工和市场规模的“斯密悖论” • 劳动分工可以增加效率,劳动分工决定市场规模的大小。
分工是交易的基础,当分工越来越细时,市场规模也就越 来越大。 • 反过来,市场规模又决定了劳动分工的深度。 如果市场本来就很小,没有多少需求,那就不可能出现大 量分工。 • 这样,劳动分工决定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反过来决定 劳动分工。那么,起决定性作用的到底是哪一个呢?这就 是所谓的“斯密悖论”。 • 劳动分工和市场规模都是经济系统中的内生变量,所以不 能说谁决定谁。
• 现代技术的生产函S数为Ls
M k(Lm F )
其中k大于1度量的是劳动力的边际产出,F为固定投 入,上述两式中L为劳动力投入,
9
内部经济:大推进理论
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的比较
传统技术的生产函
S
M
数中,劳动力的边
M
S Ls
际产出是1
这里 意味着现代技 术的边际产出比传 统技术要大
45
k 1
F
• 模型设定
–经济中存在一家代表性企业,生产函数为
Y AK a L1a , 0 a 1
–其中
A
K L
而其中K 表示社会总资本量,L 表示社会劳动力总量
0, a 1
18
外部经济
• 模型设定
–生产技术A与全社会的人均资本存量有关。这表示经济 中的资本积累越多,则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工人在 生产中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体现了“干中学”。
内部经济:大推进理论
大推进模型
• 模型求解
–递增规模报酬下,现代技术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无 限的,唯一的限制是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
k(Lm F ) Y / N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03章经济增长理论第03节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08硕,已讲)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03章经济增长理论第03节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08硕,已讲)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章经济增长理论第三节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重点,08硕已讲,08/12/12精细订正)发达国家的历史经济资料显示:资本存量的增长大于劳动力的增加,人均资本LY/以及实际工资稳步提高。

K/和人均产出L历史资料还显示:资本—产出比YK/在长期内大致保持不变,利润率在每一经济周期内上下波动,但没有强烈的上升或下降的长期趋势。

然而,按照资本边际生产力决定利润率的理论可知,随着资本的增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应该逐步下降,因而资本—产出比YK/应该逐渐上升。

理论为什么不符合实际事实呢?原来,这里所使用的理论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对总产出增长的影响。

实际上,统计资料显示的事实是:总产出的增长除了生产要素投入增加以外,还有技术进步的作用。

正如第二节所指出的那样,技术进步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导致人均产出的增长;另一方面,抵消了随着资本深化而引起的资本边际生产力下降的影响,导致资本—产出比和利润率基本稳定不变。

经济学家把技术进步看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因而对技术进步做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具体体现在他们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中。

本节主要介绍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技术进步的含义以及技术进步、生产函数的类型以及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的关系的研究工作。

一、技术进步的含义什么是技术进步?要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须首先搞清楚技术进步的含义。

所谓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导致劳动和资本的效率得到提高。

也就是说,技术进步使得在同样多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下生产出了较前更多的产品;或者说,技术进步使得生产同样多的产品所需投入的要素数量较前减少。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包括技术进步的总量生产函数一般可写成如下形式),,(),(t L K F L K F Y t ==其中,Y 表示总产量,K 表示投入的资本量,L 表示投入的劳动数量,t 表示时间因素。

在生产函数中引入时间变量,就表示生产函数所代表的技术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步,从而任一给定的资本与劳动的组合下的产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

经济学—规模报酬

经济学—规模报酬


汽车工业要搞“规模经济”不是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管理部门某个领导拍脑袋拍出来的。 它是一套严谨的工程理论,核心是固定资产的不可分割性。 • 中国汽车工业近十年的发展表明,搞“规模经济”的基本上都成功了,不搞“规模 经济”的几乎没有一家是成功的。没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富康和天津夏利 这些厂的“规模经济”,哪来什么悦达、奇瑞、吉利、英格尔这些所谓“汽车新势 力”?它们是沾了“规模经济”的光。广州本田、风神汽车捡的是合资外方在国外 工厂“规模经济”的“尾巴”,没有合资外方在国外工厂的“规模经济”,哪来它 的“快速赢利”和“快速发展”? • 中国汽车工业搞“规模经济”还有希望,不搞“规模经济”只能是死路一条。 • 《经济参考报》2001年8月13日
– 融多种相关产品生产以及贸易、金融、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经营 的企业,以主要产品带动相关产品,以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一起发展, 可获得倍增的总体效益,
2010-11-8
第四章 第五节规模报酬

中国汽车工业不搞规模经济没 有出路 近年来,众多媒体都对“中国汽车工业为何久长不成人”这一问题进行了“会诊”,
第四章 第五节规模报酬
2010-11-8
天一重组(续)
• 在那种背景下,为做大企业而做大,一汽、东风也都作了不少傻事,经济效益好的 企业不肯进来,便把一些没有成长性,也不具备互补性的困难企业,甚至把本该死 掉的企业,收编进来,把社会上的散乱差,转移成企业内部的散乱差,从而使自身 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表面上集团规模做大了,但并没有做强,当了“丐帮”的“帮 主”。对提高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毫无补益。 我们之所以特别看重一汽与天汽的这次联合重组,不仅因为它是中国汽车工业有史 以来最大的一桩重组案,而且是最有价值的一桩重组案。一汽与天汽,尽管目前经 营状况差异较大,但都是中国汽车工业极富发展潜力的企业,他们的联合重组,有 可能产生叠加放大的效果。 一汽集团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产品系列较宽,重中轻轿微,样 样皆有,但是轿车中的小排量,即经济型轿车却是空白,这一块恰好是中国未来最 具有潜力的汽车市场。一汽要发展壮大,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进入这一 领域。而在这个领域,天汽却是最富有经验,也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能把轿车 做到3万多元一台,确实要有点真功夫。但是天汽又有自己的困难,除了本身技术、 管理营销方面的弱势外,小排量轿车在全世界都不赚钱,很多国家为此都制定了特 别优惠的政策,在我国反而到处受歧视和限制,使天汽的经营陷入困难。天汽要彻 底摆脱困境,产品就必须往上走,扩大产品系列,增加利润丰厚的大排量轿车。这 对他们来说,不仅投资是一种沉重负担,也缺乏对大型轿车生产经营的经验,在市 场开放,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样做无疑有很大的经营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的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具有内部效应,即影
响他自己的生产率;同时人力资本又具有外部效
应,这种外部效应对所有要素的生产率都有贡献。
人力资本的这两种效应使得物质生产部门在人力 资本外部效应的作用下呈现报酬递增的性质。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而Romer(1990)是对Romer(1986)
• 杨格和马歇尔关于报酬递增的思想对 后人影响很大,自此在报酬递增理论的发 展上形成了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是仍沿 用经修正过的新古典主义方法,把外部经 济纳入不完全竞争的均衡框架之中,如以 Arrow、Romer和Lucas为代表的“新增 长理论”;另一条思路是以杨格为代表, 主要从分工和迂回生产过程来解释报酬递 增的源泉。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发展经济学的报酬递增思想首先体现在缪尔
达尔所提出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中。经
济中存在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因果关系。这些因果
关系的变化呈同一方向,其不断加强、不断扩大、
自我积累,使经济增长过程出现“回波效应”。
就贫困国家而言,由于“循环和累积因果关系”
的作用,则被长期锁定在恶性循环的正反馈之中;
• 另一方面,只有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卖
出去时,厂商才愿意将一定规模的要素投入到生 产中去。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6、内在规模报酬递增和外在规模报酬 递增依赖条件的差别
• 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规模报酬递 增,都需要厂商以外的 力量。但是他们所 依赖的条件有明显的差别:
• (1)性质不同。外在规模报酬递增需 要外部因素在技术方面的支持。而内在规 模报酬递增的发生需要外部因素提供的是 货币方面的支持。分别将他们称之为 “技 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
• 3.舒尔茨:《规模报酬递增的源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 4。贾根良.报酬递增经济学:回顾与展望(一&二).南开经济研 究.1998第6期&1999年第1期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 5.谭克虎,赵坚.报酬递增思想的演变及最新
发展.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6期 • 6.胡景北.工资增长的发展经济学论.上海财经大
• 要注意的是,是因为厂商以外的力量而出现在厂 商的生产函数中的。这个外部力量就是所有的厂商都 增加投资。因此,对于单个的代表性厂商而言,是不 变的,这样,对它而言,生产函数(11.1)仍然是规 模报酬不变的。这就恰恰契合了我们上面所讲的技术 外部性的含义。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2)生存部门的生产函数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1)水平性的。如果相互需求的产品 (生产部门)是消费品(生产部门),那 么由此形成的外部性就是水平的外部性。 例如由制鞋厂、食品厂之间相互需求形成 的外部性就是水平型的。比如,由鞋子 (制鞋厂)、衣服(制衣厂)和食品(食 品厂)之间的相互需求而形成货币外部性 就是水平的。
另外,杨格的学生卡尔多则提出了报酬递增的结
构分析。他认为经济现实是报酬递增而非报酬递
减或不变,每个部门、每个产业甚至某种技术在
报酬递增程度上的差异,使经济体系不存在趋向
均衡的内在趋势。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二、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经济学
• 模型的总体概况

• 1、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发展的形成机制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以Yang为代表的新兴古典增长理论却 复兴了斯密关于分工第二层含义,分工经 济是一种专业化经济。Yang 和Borland (1991)、Yang和Ng(1993)、Yang (2000)的模型内生了个人专业化水平, 证明了Young的“渐进的分工是报酬递增的 保证”思想。认为分工是专业化程度提高 的过程,报酬递增归于专业化分工,分工 对于报酬递增的意义在于“熟能生巧”效 应。
• 二、外在规模报酬递增模型:利本斯坦和罗森斯坦 -罗丹模型
• 1、假设条件 • 利本斯坦和罗森斯坦-罗丹模型保留了刘易斯模
型的基本假设。但是改变了生产函数的性质。 • (1)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 刘易斯模型中的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利
本斯坦和罗森斯坦-罗丹模型改变了其假设,认为 现代部门的生产函数不是不变的,而是规模报酬递 增的 。报酬递增来自于厂商以外的力量,比如, 边干边学,边投资边学习,现在生产部门的生产函 数可以写为;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 观发展经济学
2020/11/27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参考文献

1、罗森斯坦.罗丹:<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郭熙保:《发展
经济学经典论著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 2、郝希曼:<相互依存与工业化>,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 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学出版社,2005年版. 7.沈佳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
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讨论的问题
• 1.规模报酬递增的形成机制
• 2.中国经济增长的规模报酬分析
• 3.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规模报酬分析
• 4.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规模报酬分析
• 5.经济发展中长期工资与短期工资的变动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5、内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实现条件
• 厂商内部的规模报酬递增要想发挥作用,也 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是否存在吸 纳规模报酬递增技术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的市 场。

一方面只有当厂商投入生产的要素达到一定
规模以后,厂商所拥有的规模报酬递增技术才能
够发挥出来。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一、规模报酬理论发展线索 • 沿着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开创者——斯
密的道路,作为新古典集大成者马歇尔试 图在新古典均衡的框架之中用外部经济来 处理解释报酬递增机理,而杨格却继承了 斯密的分工思想,运用分工与迂回生产等 概念解释了规模报酬的机理。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WM=(1-a)Ka+uLM-a

为了求解短期实际工资曲线的斜率,对上述
等号两边取对数,并求导。得到:
• •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dlnLM=-1/adlnWM+(a+u)dlnk • 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dlnWM,并作适当变化,
就可以得到短期实际工资曲线的斜率:

dlnWM/dlnK=a+u/e+1/a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4、外在规模报酬递增 的实现 • 导致规模报酬递增的规模报酬递增技术
存在于厂商内部,而促使外在规模报酬递 增转化为内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力量来自于 厂商之外,如果没有外在的力量帮助,不 可能有外在规模报酬递增现象的发生。 • 规模报酬递增现象发生的关键,是看 是否得到了厂商以外力量的帮助。得到了 帮助,就能够实现外在规模报酬递增现象 的发生。

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要素积累和外生非
要素增加型技术进步导致结构性增长。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2、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发展的两种情形 • 不论对于厂商而言,还是产业部门或者
整个经济生产过程所出现的规模报酬递增, 存在“内在”和“外在”两种情形。区分 这两种的情形的依据是看厂商所使用的生 产技术是不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2)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 • 技术外部性是通过改变生产技术的性质,
把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由规模报酬不变改为 规模报酬递增来生成规模报酬递增; • 而货币外部性只是对已经发生作用的规 模报酬递增技术起到一个促进作用,从而 引起内在规模报酬递增现象的发生。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1)内在的规模报酬递增 。生产过程 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而使用的技术本身是 规模报酬递增的技术(非要素增加性), 这种规模报酬递增就是内在的,而且内在 的规模报酬递增导致不完全竞争。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 (2)外在的规模报酬递增 • 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而使用的
技术本身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非要素 增加性),这种规模报酬递增就是外在的, 而且外在的规模报酬递增和完全竞争的市 场结构相联系。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在“新增长理论”中,最早用外部性来解释
经济增长的是Arrow(1962) 的“干中学”模型;
Romer(1986)沿着Arrow(1962)的思路,将
知识的创造视为投资的一个副产品,以此来考察
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的关系;

Lucas(1988)模型所说明的外部性是人力
• 7、内在规模报酬递增发生的外部因 素——货币外部性
• 货币外部性来源于市场需求的不可分割 性,所谓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各种不同产品 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对各方产品 产生相互需求。这样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购 买,从而形成国内市场,使各类产品找到 自己的市场,最终得到发展。依据相互需 求原理,货币外部性分为两种:
和Lucas(1988)模型的一个综合,他将知
识分为两类,一是人力资本,这是一项
“竞争性产品”;二是技术,它是“非竞
争性产品”。人力资本的竞争性意味着个
人投资于人力资本能获得垄断租金,技术
的非竞争性意味着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
知识的这两个特征意味着规模报酬递增的
源泉有两个:专业化(产品种类数增加)
以及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
第7讲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