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教案主题:《叮叮当》教学目标:1. 能正确理解并朗读《叮叮当》这个儿歌。

2. 能听懂并回答有关歌曲内容的简单问题。

3. 能够用简单的手语表达歌曲的内容。

教学准备:1. 《叮叮当》这首儿歌的音乐。

2. 一块白板或黑板。

3. 图片或实物道具:铃铛、手表、小鼓等。

教学步骤:1. 温暖启动(5分钟):老师可以播放儿歌《叮叮当》的音乐,让学生站起来,跟着音乐扭动身体,热身准备。

2. 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可以拿出一个铃铛,摇晃起来,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学生回答完毕后,再问:“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学生回答完毕后,再引导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关于铃铛的,它的名字叫做《叮叮当》,大家都准备好了吗?”3. 教学活动(20分钟):a. 把歌曲的音乐播放出来,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大致的歌曲内容。

b. 重新播放歌曲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唱起来,师生一起唱两遍。

c.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歌词,引导学生一起读歌词,然后再跟着音乐唱。

d. 老师可以问几个关于歌曲内容的问题,如:“歌里面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歌词中有哪些地方发出了声音?”等。

4. 巩固练习(10分钟):a. 给学生分发铃铛、手表等实物或图片道具,让学生按照歌曲内容模仿敲打铃铛、摆动手表等动作。

b. 老师以手语的形式表达歌曲里的一些关键内容,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并理解其意义。

5. 总结延伸(5分钟):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回顾歌曲内容,询问他们对歌曲的感受或想象。

6. 课堂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和家长一起唱儿歌《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声音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声音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声音叮叮当教案名称:声音叮叮当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2.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探索精神。

教具准备:1.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金属勺子、塑料勺子、木头棒子、纸板瓶等。

2. 棉线或者绳子。

3. 声音源,如铃铛或者音乐盒。

4. 纸张或者报纸。

教学准备:1. 确保教室安全,清理杂物,确保教学区域宽敞。

2. 在黑板上或者合适的地方准备好画板,并准备好粉笔或者白板笔。

3. 提前测试声音源,确保其正常使用。

4. 所有教具和材料摆放整齐,便于幼儿观察和使用。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我们需要听声音才能玩音乐。

老师拿出一个装有铃铛或音乐盒的盒子,触摸它,告诉幼儿这个是声音源。

然后,打开声音源,让幼儿听到铃铛或音乐的声音。

询问幼儿有没有听到声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2. 活动1:探索声音的传播方式a. 老师用手拍桌子或者敲黑板,让幼儿听到声音。

然后询问幼儿声音是怎么传播出来的。

b. 给幼儿分发棉线或绳子,让他们用手拍击绳子,观察声音的传播。

可以找两个幼儿拉着绳子的两端,拉紧绳子,让其他幼儿敲击绳子的中间部分,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c. 用不同材质的物体敲击桌子或地板,让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材质对声音的影响。

d. 结束后,引导幼儿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

3. 活动2:制作简易乐器a.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材质不同的物体,如金属勺子、塑料勺子、木头棒子等。

b.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敲击,观察和比较不同材质物体的声音。

c.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材质物体制作简易乐器,如夹在纸板瓶上的橡皮筋、固定在底座上的铁片等。

d. 让幼儿在小组中合作,演奏自己制作的乐器。

e. 结束后,让幼儿和家长分享他们制作的乐器和演奏的经历。

4. 活动3:声音追踪游戏a. 将所有幼儿分成几组,每组挑选一名幼儿担任“声音制造者”,其他幼儿担任“声音接力者”。

b. “声音制造者”拿着声音源(铃铛或音乐盒),在教室中移动并制造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和说出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金属物品。

2.能模仿教师示范,将不同的金属物品敲打出不同的声音。

3.了解金属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金属物品,如:螺丝钉、铁环、金属球等。

2.教师准备一个木槌和一个小锤子,以及敲打不同金属物品时所发出声音的录音。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几个不同的金属物品,让学生自己摸摸、看看,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讲解(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金属这种物质,告诉学生金属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并能够产生声音。

3.实验(20分钟)教师示范用小锤子和木槌敲打不同的金属物品,并让学生模仿敲打。

教师应该特别注意:① 确保学生使用小锤子和木槌的时候,安全第一。

② 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拍打自己手上或桌子上的金属物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来。

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录音带播放实验中不同金属物品敲打所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响性质。

4.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哪些家具、家电、餐具等都是由金属制成的。

5.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回忆实验中所使用的不同金属物品名称,并加强记忆。

四、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听到、看到不同金属物品所发出声音的差异,并能模仿自行拍打实验物品,提高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模仿和记忆能力。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从安全、参与度、感受音响性质等方面做好教学准备和指导,使得小班学生能够在一个安全、积极的环境中参与实验。

最后,让学生能够了解金属物质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声音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声音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声音叮叮当教案名称:声音叮叮当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观察和聆听能力;3. 培养幼儿对不同声音的辨别和归类能力;4. 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棉球、铃铛、木块等不同材料的物体;2. CD、音乐播放器等播放声音的设备;3. 卡片、纸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5分钟)1. 创设音乐环境,播放悦耳的音乐。

2.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听身边的声音。

3. 出示几种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一猜这些物体能发出什么声音。

二、理论知识探究(20分钟)1. 展示一张卡片,上面画有一个发出声音的物体,如铃铛。

让幼儿观察物体并描述。

2. 谈论声音产生的原因,引导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拿起一把铃铛,并敲击它,让幼儿观察铃铛在声音产生时的振动状态。

三、实践探究(30分钟)1. 给幼儿展示几种不同材料的物体,例如棉球、铃铛、木块等,并请幼儿用手触摸这些物体。

2. 让幼儿用手敲击或抖动这些物体,观察和听它们产生的不同声音。

3. 引导幼儿对这些声音进行观察和聆听,并记录下来。

四、归类活动(20分钟)1. 准备几个大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不同的声音描述词,如“叮当”、“咚咚”等。

2. 让幼儿根据之前的观察和聆听经验,将记录下来的声音与相应的描述词进行匹配,进行归类。

3. 引导幼儿讨论不同声音的特点和相似之处。

五、小结导入(15分钟)1.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让幼儿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教师进行小结,强调观察和聆听的重要性,鼓励幼儿以积极的态度探索科学知识。

教学延伸活动:1. 邀请幼儿带来自己喜欢的声音记录,并与班级分享。

2. 与音乐老师合作,组织幼儿参观乐器室,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和原理。

3. 邀请家长参与组织声音制作活动,鼓励幼儿合作制作声音模型。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聆听、抓住物体振动等;2. 记录幼儿的归类结果和描述词的选择是否准确。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课时安排:本教案共包含5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

2. 培养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各种发声物体,如铃铛、小鼓、金属勺子等。

2. 录音机和录音带。

3. 画有各种物体的图片。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声音的产生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发声物体,让幼儿猜测它们的发声原理。

2. 实验:让幼儿亲自尝试敲击、摩擦等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

3. 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实验中的发现,让幼儿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二课时:声音的特点1. 引入:教师播放不同声音的录音,让幼儿分辨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实验:让幼儿用手掩住耳朵,分别尝试敲击、摩擦等方法,感受声音的变化。

3. 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实验中的发现,让幼儿认识到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点。

第三课时:声音的传播1. 引入:教师向幼儿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 实验:让幼儿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尝试发出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效果。

3. 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实验中的发现,让幼儿认识到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第四课时:声音与生活1. 引入:教师向幼儿讲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活动:让幼儿模仿各种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鸣笛等。

3. 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模仿的声音,让幼儿认识到声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五课时:总结与展示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2. 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手工等)展示对声音的认识。

3. 分享:引导幼儿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交流所学所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评估幼儿在讨论环节的表述能力和思维逻辑。

3. 关注幼儿在展示环节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案实施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舒适,有利于幼儿专注地参与活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叮叮当》教案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亲子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
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铃铛、空瓶、发光玩具等多个物品
2.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物品
3.班级中的家长参与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观察、探索
1.小朋友们和家长围坐在一起,老师展示铃铛、空瓶、发光玩具等物品,
引导小朋友们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

2.老师提问:“这个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思考。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
1.将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物品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边玩
边学,探索不同形状物品的特点。

2.家长和幼儿一起“叮叮当”地敲击铃铛、空瓶等物品,让幼儿体验不同
物品的声音和特点。

第三阶段:总结、分享
1.老师邀请每位小朋友分享自己对于不同形状物品的看法,并在班上展
示幼儿们的作品。

2.家长可以分享自己小时候玩的游戏,让小朋友感受亲子间的温馨互动。

四、活动收尾
1.鼓励幼儿谦虚、友爱地相处,欢送家长离开。

2.老师与幼儿一起收拾活动场地,并跟小朋友们道别,感谢他们的参与。

五、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组织类似的亲子活动,不断拓展幼儿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观察物品特征,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丰富了对科学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够不断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叮叮当》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叮叮当》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叮叮当》教案:《叮叮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和观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利用实验方法观察声音的传播。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响板、铃铛。

2. 实验材料:拉链、木块、酒精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重要性。

2. 呈现:出示响板和铃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问答来猜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3. 实验1:拉链实验a. 学生自行操作实验,将拉链拉开,听声音。

b. 学生分组探讨声音的产生原因,并整理实验结果。

4. 实验2:木块实验a. 学生自行操作实验,敲击木块,听声音。

b. 学生分组探讨声音的传播过程,并整理实验结果。

5. 实验3:酒精灯实验a. 学生自行操作实验,点燃酒精灯,听声音。

b. 学生分组探讨声音的传播速度,并整理实验结果。

6. 总结:通过复习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规律,并进行知识梳理。

7. 小结: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实验的方式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规律,加深对声音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和讨论,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让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然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实验结果得到充分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的框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探究发声原理,了解声音的来源。

3.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培养好奇心,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教学准备1.班级中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小物件,如玻璃杯、铁壶、木棒、鸟叫声等。

2.课堂上准备录音设备,可以录下孩子模拟的声音。

3.学生课前要预习课文,认识一些基本的声音概念。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首先,老师可以给孩子展示一些具有不同声音的物品,如铃铛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吹口哨发出的尖利哨声、口中发出的长音等。

让孩子听一下,看一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声音的不同之处。

实验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与孩子一起进行实验,让孩子模拟出某些物品的声音。

1.首先,老师可以让孩子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物件敲打出声音,如敲打玻璃杯、敲打钢琴等,让孩子体验不同材质造成的不同声音。

2.接着,老师可以让孩子拿起不同形状的物品,比如说木棒、鸟羽毛、口哨等,通过吹、敲、摸擦等方法,让孩子模拟出这些物品的声音。

老师要帮助孩子分析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介绍声音的大致产生过程。

3.最后,老师可以让孩子模拟出一些动物发出的声音,如鸟叫声和马嘶声等,让孩子了解不仅人类可以发出各种声音,动物也可以。

讨论环节在实验环节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发表意见,让孩子谈一谈哪些声音最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以及哪些声音产生的原理是比较好理解的等。

针对不好理解的声音产生原理,老师可以先让孩子拍手试试,再让孩子摸一下自己的喉咙,了解声音的来源是喉咙里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总结环节在教学结束前,老师可以总结一下本次课程的重点,引导孩子再次重复一遍本次实验中所用到的材料,让孩子能够更好地记忆并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总结本次《叮叮当》的课程设计主要展现了声音和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实验及相关的讨论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对声音的认知和学习,营造出专属的生动、形象、有感受的学习情境,让孩子在新知识的认知中逐步提高科学素养,并培养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叮叮当》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叮叮当》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叮叮当》优秀教案分享教学目标1.学习“左右”的概念2.了解“左右”的方位3.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左右”的概念教学内容1.通过模仿身体动作,引导孩子了解“左右”概念:–教师示范:“请看老师,我用右手把钥匙插进右手边的门锁中。

”–要求孩子模仿:“请大家一起使劲右手插钥匙进右锁孔中。

”2.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让孩子熟悉“左右”方位:–教师展示玩具模型,询问孩子:“这个车的左侧在哪里?”–要求孩子回答:“在这边!”–教师让小朋友模仿一下自己左侧的动作(如摆弓箭,做俯卧撑等),强化左右方位记忆。

3.通过游戏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请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圆圈,老师出示左右两边的图片,让孩子根据图片左右方位脚踩圆圈对应位置。

–接着,教师用一支点名的魔术棒向左或向右指,孩子要在老师的指示下迅速更换所站位置。

教学方法1.集体授课结合小组交流,突出互动性,激发互动探究乐趣;2.教师结合图示和实物展示,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实践能力;3.游戏互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1.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活跃性高,表达积极,表现出对“左右”方位的良好理解;2.教师通过图示和实物操作,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提高了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3.教学方法比较科学,教师上课情趣大,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接受水平和各方面需求,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反思小班科学教学具体内容和实践过程需要注重细节和创新,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科学的有趣和实用性。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笔者对以下几点有所反思:1.孩子的实践操作需加强在让孩子们熟悉“左右”方位时,选择模仿身体动作和观察玩具模型等方式,相当于只是单向的传授知识点,让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实践起来。

下一次教学,需要增加让孩子自己动手尝试的环节,如在教学板上让孩子自己画出“左右”,或是让孩子自己操纵玩具模型等,提高学习实践性。

2.游戏环节可适当增加本次教学将游戏环节放在了教学的最后,孩子们在思维上已经有一定的疲劳,游戏环节的耐心和参与度也有些下降。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课程背景
幼儿园小班是儿童科学教育的开端,该阶段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这节课主题是《叮叮当》,将对幼儿的听觉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认识和听觉的理解。

2.通过实验,让幼儿体验不同的声音。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5分钟)
老师给幼儿唱歌,教唱歌曲“叮叮当”。

然后让幼儿自由地发出各种声音,老师引导幼儿用听觉感受他们所发出的声音。

实验环节(15分钟)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实验,将各种物品放在桌上,如铁钉、橡皮球、铁罐、铅笔等。

请学生拿这些物品拍、敲、摆、晃等,让幼儿感受各种声音产生的区别。

老师还让幼儿拿起物品,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实验,例如地上、桌上、椅子上等,让幼儿发现放在不同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总结环节(10分钟)
老师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声音是什么,然后让大家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

最后老师设计游戏,让幼儿一起进行游戏:老师说了一个声音后,幼儿要快速判断是哪个物品发出的声音。

老师提示
1.在实验环节,如果大班人数太多,可以教师示范,让学生排队或分组进行。

2.实验环节中的实验品不宜过多,尽量控制在4个以内。

3.在总结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幼儿说说今天收获了什么,可以让幼儿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幼儿画画、课堂展示等方式进行总结。

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课的开展,幼儿了解了不同声音的产生方式和不同声音的特点,培养了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好奇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听觉敏感性。

2. 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1. 让幼儿能够主动去寻找和发现周围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声音的感受。

教学准备:1. 各种声音玩具,如铃铛、小鼓等。

2. 录音机、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1. 活动开始,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分享他们对声音的认识。

2. 教师展示各种声音玩具,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这些玩具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3. 教师播放一段录音,让幼儿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来表现某种声音,如拍手、跺脚等。

5.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去发现和欣赏各种声音。

第二章:声音的分类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区分声音的高低、长短和音色。

2. 培养幼儿的听觉辨识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能够辨别不同声音的特征。

2. 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声音的感受。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声音的高低、长短和音色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听觉记忆力。

教学准备:1. 各种声音玩具,如钢琴、吉他等。

2. 录音机、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1. 活动开始,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分享他们对声音的认识。

2. 教师展示各种声音玩具,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这些玩具是如何发出不同特征的声音的。

3. 教师播放一段包含不同声音特征的录音,让幼儿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和音色。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来表现某种声音特征,如高声唱歌、低声哼唱等。

5.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声音的特征,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去发现和欣赏各种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叮叮当》及教学反思[5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叮叮当》及教学反思[5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叮叮当》及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叮叮当》及教学反思《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叮叮当》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叮叮当》含反思!活动目标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活动准备1.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2.空铁罐每人一个,石块、沙子、米粒或者黄豆、树叶若干。

3.铃一个。

活动过程1.感知声音请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

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是怎么听到的?2.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教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声响找出与罐子内相同的物品,然后检验是否正确。

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3.游戏:谁的耳朵灵幼儿集中到活动室中间,用头饰遮住眼睛,由教师或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在全体幼儿的前、后、左、右等不同方位敲响某一乐器,请全体幼儿用手指指出声音来源的方向。

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4.讨论怎样保护耳朵没有耳朵会怎样?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怎样保护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教学反思本次活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明白了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活动中,每一名幼儿都表现的积极,能充分与老师互动,在分享交流环节、在体验游戏环节、在讨论等环节,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并及时给予表扬,保证了每一名幼儿都能快乐地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不足之处:有几个幼儿不够大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太强,还需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锻炼。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叮叮当》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871字。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叮叮当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叮叮当活动目标: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教案标题:幼儿园小班科学课——探索声音的奇妙世界(叮叮当)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声音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通过敲击不同物体,让幼儿体验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传播: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理解声音是如何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三、教学准备:1. 各种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铃铛、鼓、木棒、空瓶子等。

2. 简单的示意图或动画,用于解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彩色贴纸、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周围的环境声音,如鸟叫声、汽车声、铃铛声等,引出“声音”的主题。

2. 探索声音的产生:让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敲击,体验不同的声音,并引导他们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3. 解释声音的产生:通过示意图或动画,简单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 探索声音的传播:进行一个小实验,例如在一个空房间里敲击鼓,让幼儿在房间的不同位置听声音,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5.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自己的“叮叮当”乐器,并进行演奏分享。

五、教学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声音,比如在家里找找看哪些物品可以发出声音,或者尝试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物品,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能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表扬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力,评估他们对声音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分组活动的成果展示,评估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在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声音的观察和探索情况,进一步评估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三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三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一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兔子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声音三
- 1 -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一
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略多于幼儿人数(会发声的乐器,如小铃、铃鼓等,
2、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

1、请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

2、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是怎么听到的?
二、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1、教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2、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声响找出与罐子内相同的
物品,然后检验是否正确。

3、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三、游戏:谁的耳朵灵。

1.幼儿集中到活动室中间,用头饰遮住眼睛,由教师或一能力强的幼儿在全体幼儿的
前、后、左、右等不同方位敲响某一乐器,请全体幼儿用手指指出声音来源的方向。

2.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2 / 2。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材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3.学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1.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棍、铁棍、塑料棍等)。

2.吹响乐器的样本(如小号、小铃铛、口哨等)。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引入1.班级集合,和幼儿打招呼,问候大家。

2.然后出示从家里带来的一些玩具或物品,让幼儿联想出不同材质的物品发出的声音,以及所能想到的乐器声。

3.引导幼儿通过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晰程度、音色等来区分不同的声音。

第二步:实验1.准备好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棍、铁棍和塑料棍等,使幼儿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区别。

2.让幼儿一根一根地敲打不同材质的物体,监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3.让幼儿分享和比较它们的声音特点,引导幼儿得出结论:不同材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

第三步:活动1.准备好吹响乐器的样本,如小号、小铃铛和口哨等。

2.让幼儿把吹响乐器和不同材质的物体组合起来,比如把小铃铛挂在木棍上,吹响口哨后敲打塑料棍。

3.让幼儿探究不同组合所发出的声音。

第四步:总结1.回顾整个实验活动,让幼儿总结出不同材质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的规律。

2.提醒幼儿,类比于此,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常常分类整理,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反思这一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和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同时,让幼儿通过这个活动的方式学会了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都非常积极主动,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和实践,更好地理解了课程内容,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幼儿对声音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1.2 课程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气球、塑料杯、钢尺、铃铛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每个幼儿有一个座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气球,提问:“气球什么时候会发出声音?”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3.2 探究声音的产生:教师将气球充气后松手,让气球爆炸,让幼儿听声音。

教师用塑料杯敲击桌面,让幼儿听声音。

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3 实验:教师将钢尺固定在桌面上,让幼儿用手指拨动钢尺,观察并听声音。

让幼儿尝试改变钢尺的长度,观察声音的变化。

第四章:作业4.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画出产生声音的物体。

4.2 课堂作业:让幼儿用彩泥制作一个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并在课堂上展示。

第五章:评价5.1 评价标准:幼儿能正确回答声音的产生原因,能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变化。

5.2 评价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对幼儿进行评价。

第六章:课程延伸活动6.1 延伸活动一:音乐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感受声音的节奏。

6.2 延伸活动二:艺术创作让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打击乐器,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演奏。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对声音的认识和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7.2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第八章:家长沟通8.1 沟通内容:教师向家长介绍课程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8.2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实验和延伸活动,让家长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九章:课程进度安排9.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4个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教案名称: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

2. 能够区分不同声音的高低、响亮度等特征。

3.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听觉注意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银铃、木鱼、小鼓、口哨等发声物体。

2. CD音乐或音乐 APP。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1. 引导孩子观察教室内不同物体的图案、形状和颜色。

2. 引导孩子观察教室内不同物体的特点,如柔软、硬、光滑、粗糙等。

3. 引导孩子观察不同物体传出的声音特点。

步骤二:讨论环节(15分钟)1. 展示银铃、木鱼、小鼓、口哨等发声物体,提问孩子:“这些物体能发出声音吗?”2. 让孩子自由试着敲打这些物体,观察并描述发出的声音特点。

3. 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不同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步骤三:实践环节(20分钟)1. 将孩子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给他们发放一种发声物体。

2. 让孩子尝试在敲打或摇晃发声物体的过程中观察声音的特点,并互相比较分析。

3. 鼓励孩子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方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4. 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探究的结果,并分享自己的体会。

步骤四:总结环节(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新知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不同。

2.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高低音和响亮度的区分,以及不同发声物体的原理。

3. 让孩子描述他们最喜欢的声音,以及为什么喜欢这种声音。

步骤五:延伸活动(5分钟)1. 播放CD音乐或音乐 APP,让孩子欣赏不同种类的乐器声音。

2. 鼓励孩子试着模仿和配合音乐节奏发出声音,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演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区分不同声音的高低和响亮度。

探究不同发声物体的原理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延伸活动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演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叮叮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3.能够感知身边的不同声音,并进行分类。

二、教学准备
1.课件:《叮叮当》的图片或视频。

2.实验材料:铃铛、发声对象。

3.教学辅助: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具。

三、教学过程
1. 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叮叮当》的音频,让学生聆听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声音。

2. 导入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铃铛,并问:为什么铃铛会发出声音?帮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实践活动
1.让学生用手摇动铃铛,观察并感受铃铛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触摸其他发声对象,并试着产生不同的声音。

3.引导学生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如高低、响亮、轻柔等。

4.让学生探究不同声音的产生原理,并进行简单分类。

4. 总结归纳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不同声音有着不同的特点。

四、课后延伸
1.让学生自由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不同声音,并记录下来。

2.设计更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声音的奥秘。

3.应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声音实验。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运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幼儿园小班科学《叮叮当》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也不同。

2. 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并模仿发出相应的声音。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让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如拍手、敲击、摇晃等。

2. 声音的辨别:让幼儿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汽车鸣笛、电话铃声、狗叫声等。

3. 声音的模仿:让幼儿模仿发出的声音,并尝试创造自己的声音。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振动产生声音的物体,如鼓、铃铛、玩具乐器等。

2. 材料:幼儿用书《声音叮叮当》、画纸、彩笔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振动产生声音的物体,让幼儿听一听、摸一摸,感受声音的产生。

2. 讲解:教师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也不同。

3. 实践:让幼儿亲自尝试振动物体产生声音,并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振动的声音特点。

4. 辨别:教师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让幼儿辨别并说出声音的名称。

5. 模仿:教师示范发出一些声音,让幼儿模仿并尝试创造自己的声音。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对声音的辨别和模仿能力。

2. 收集幼儿在画纸上的创作,观察他们对声音的感知和表达。

3. 教师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声音的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延伸1. 科学小实验:让幼儿自己尝试制作简单的乐器,如用瓶子和水制作水位琴,用纸杯和木棒制作鼓等。

2. 户外活动:带幼儿去户外,让他们听听自然环境中的声音,如鸟鸣、水流声等,并尝试模仿。

七、教学作业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记录在画纸上,并模仿发出这些声音。

2.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加深他们对声音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确保幼儿能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科学《叮叮当》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叮叮当》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叮叮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2.认识并学习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体和现象。

3.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围绕《叮叮当》这首儿歌展开,通过歌曲内容,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家庭常见物品,并了解一些发声的原理和方式。

三、教学准备:1.《叮叮当》歌曲音乐录音。

3.白板、彩色粉笔。

4.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教具。

四、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歌曲《叮叮当》(10分钟)1.教师播放《叮叮当》歌曲,引导幼儿听歌、跟着节奏打拍子。

2.教师询问幼儿歌曲中出现的物品有哪些,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

活动二:认识家庭常见物品(15分钟)3.教师出示其他物品道具如手表、钥匙、踏板垫等,逐一问幼儿并引导他们说明其作用,以及发出声音的方式。

4.教师总结所学的物品和相关发声原理。

活动三:制造声音的实验(30分钟)1.教师为幼儿呈现沙发道具,询问幼儿坐在沙发上会发出什么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用手轻轻拍打沙发,让他们听到发出的声音并感受到手感。

3.教师鼓励幼儿用其他物品如铃铛、钥匙等轻轻拍打沙发,比较不同物品带来的声音效果。

活动四:制作简易乐器(30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简易乐器的图片或实物,并讲解它们是如何发声的。

2.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纸板和几颗小铃铛,引导他们将小铃铛粘贴在纸板上。

3.教师展示如何摇动纸板,使小铃铛发出声音。

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简易乐器。

4.教师组织幼儿互相展示制作的简易乐器,并相互试玩。

活动五:小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问幼儿他们学到了什么。

2.教师询问幼儿对这节课的感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教师鼓励幼儿将学到的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并邀请他们向家长展示和分享。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和合作表现。

2.听取幼儿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歌曲中物品的认识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小班科学活动叮叮当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科学叮叮当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叮叮当
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略多于幼儿人数(会发声的乐器,如小铃、铃鼓等,
2、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

1、请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

2、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是怎么听到的?
二、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1、教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2、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声响找出与罐子内相同的
物品,然后检验是否正确。

3、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三、游戏:谁的耳朵灵。

1.幼儿集中到活动室中间,用头饰遮住眼睛,由教师或一能力强的幼儿在全体幼儿的
前、后、左、右等不同方位敲响某一乐器,请全体幼儿用手指指出声音来源的方向。

2.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四、讨论怎样保护耳朵。

1、没有耳朵会怎样?
2、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3、怎样保护耳朵?
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