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3.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感态度价值观:论:)在前面的学习中你知道哪些元素,他们的名称、化学符号?应用举例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讨论:物的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是知识与技能:分布在人体中的是;(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问题引入:人体中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还需哪些微量元素?元素有哪些?、了解元素之、了解元素与人体健康配套练习九年级化学试卷第一卷(选择题,共42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42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葡萄酒营养丰富,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
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葡萄B.把葡萄捣碎C.葡萄发酵成酒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2、土桥盛产蓝莓,其果实中富VE、V A、VB、SOD、熊果苷、蛋白质、花青苷、食用纤维以及丰富的K、Fe、Zn、Ca等矿物质元素,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
其中维生素A的化学式为C20H30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A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维生素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C、维生素A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CO2和H2OD、维生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克3、“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富美金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B.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4、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且吃到了真空包装的粽子。
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A.氮气B.水蒸气C.氧气D.稀有气体5、去年夏天某地发生火灾,只有三名小孩生还。
这三名小孩采取的逃生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
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A.热空气密度小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C.低姿势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D.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6、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主备教师:XXX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化学元素的性质、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介绍等。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化学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性质,为学习后续单元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学习掌握常见化学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性质;(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求知欲;(2)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常见化学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性质;(3)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2.教学难点:(1)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理解;(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普通物质和问题,引发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分组探究(2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的变化,挖掘物质背后的化学元素。
(学生分组,每组4-5人,各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实验项目)(2)如对学生实验条件有限,可以使用课堂演示实验,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演示一组实验,其他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参与讨论)(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进行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所使用的各种物质背后的化学元素。
3.概念讲解与讨论(15分钟)(1)通过实验结果的总结,逐渐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解释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交流总结实验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并解答学生的疑惑,加深学生对化学元素的理解。
4.元素周期表的介绍(20分钟)(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由来及其组成,梳理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和元素的概念。
2. 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 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3. 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元素在物质中的具体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 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物质。
3. 讲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讲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
4. 分析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功能和作用。
章节二: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定义及排列规律。
2. 常见元素的性质: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的性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
2. 图形演示法: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的概念,讲解元素的排列规律。
3. 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讲解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的特点和用途。
4.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章节三:元素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
2. 掌握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形成。
教学内容:1. 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
2. 元素的化学反应: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的形成。
3. 化合物的形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介绍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形成。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 使学生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组成元素。
2. 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水、盐、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 讲解元素的概念(10分钟)教师讲解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通过举例使学生理解元素的存在形式,如离子、原子、分子等。
3. 实验操作(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5.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拓展有关元素的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发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水、盐、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 讲解元素的概念(10分钟)教师讲解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通过举例使学生理解元素的存在形式,如离子、原子、分子等。
3. 实验操作(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化学:第三节__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
3.3元素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见元素,会书写它们的名称与符号;2、了解原子序数(即质子数)1~20所对应的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二、探究学习:1.查找资料,了解某些微量元素的来源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对某些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认识三、学习重点: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四、学习难点: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五、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六、课堂学习:第一课时元素与元素符号一、引入[问题情境]:某品牌矿泉水标签上标明本品含:硒:0.013,锶0.0596…(单位mg/L)。
这里的硒、锶等是指元素、原子、还是…?[学生交流]: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有关元素的知识。
把你知道的元素填入课本72页的表3-2中。
二、师生互动[师生讨论]:人类对元素的认识历史。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学生讨论]:(1)氧原子是一个总称,为何还要有氧元素这个总称。
[创设情景]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1请填写在表格二中[交流讨论]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这样的原子都是氢原子。
2、原子中的质子数都是1,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是不同的氢原子。
[引出概念][板书]一、元素:1、元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反思升华]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
[投影]表格四[反思升华]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
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称为。
[板书]:2、元素的分类[投影]:常见的元素的原子结构,引导学生小结出元素的分类。
[板书]:3、元素的写法的读法[阅读]:元素周期表。
在前面的学习中你知道哪些元素,他们的名称、化学符号?(阅读:教材73页、识记常见的元素的名称化学符号)[板书]:4、元素符号的意义:(1)Mg 这个符号代表的意义。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尚志市老街基学校张立鹏《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3.熟悉常见元素的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预习过程】看书填空1.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数的一类的总称。
2.我们把核电荷数为的所有的氧原子通称为氧,把核电荷数为 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
3.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前四位的是,元素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前五位分别是。
4.如何来表示元素呢————元素符号----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有时结合第二个字母。
什么时候结合第二个字母第一个字母要写,第二个字母要写。
5.元素符号表示什么6.在元素周期表中:(1)共有个横行,每个横行叫一个(2).纵行叫。
共有个纵行,个族(3).最后一个纵行是元素7。
填表格8.填上合适的文字或数字符号Fe 、2Fe 3O 钙元素钙原子一个钙原子二个钙原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教学难点】1.元素符号意义2.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简单分类【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学生研读,教师引导点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课本涉及的器材和药品【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看书、实验并提问→教师分析讲解→尝试练习→学生自我小结达成学习目标1至3,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和2 B.达成目标3 C.巩固目标1、2、3【板书设计】一、元素与元素符号1.元素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3.元素符号(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二、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等三、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1.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Si、Al、Fe、Ca2.海洋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H、Cl、Na3.人体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C、H、N、Ca[尝试练习]1.一种元素跟另一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关于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化学教案
关于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元素的概念、特性及其在物质中的作用。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介绍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2.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排列规律,以及如何查找元素。
3. 常见元素:介绍氢、氧、碳、氮、钙等常见元素的特性和应用。
4. 元素的质量守恒:解释化学反应中元素的质量守恒定律。
5. 元素的化合价:介绍化合价的概念,以及化合价的计算和表示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元素周期表、元素特性等内容。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哪些基本单位组成的。
2. 讲解元素的概念:详细讲解元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3. 学习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教授如何查找元素。
4. 学习常见元素:讲解氢、氧、碳、氮、钙等常见元素的特性和应用。
5. 总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素概念、元素周期表等基础知识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常见元素特性、化合价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元素知识的学习。
六、教学内容:1. 元素的发现与命名:介绍元素的发现过程,以及元素的命名规则。
2.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解释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3. 元素的原子结构:讲解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层,以及它们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
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第一章: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1.1 元素的概念与命名介绍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学习元素的命名规则,掌握元素名称与符号的对应关系。
1.2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构成,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学习周期表中常用的一些特殊标记,如金属、非金属、半金属的区分。
第二章: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周期性2.1 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介绍原子的组成,理解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学习原子的电子排布,掌握能级、轨道的概念。
2.2 元素周期律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原理,理解周期表中元素周期性的体现。
掌握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第三章:化学键与化合物的类型3.1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学键的类型,理解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区别。
学习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过程。
3.2 化合物的类型学习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金属化合物的特点与区别。
掌握一些常见的化合物类型及其应用。
第四章:元素的存在与分布4.1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学习地壳中元素的分布规律,理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的排序。
掌握一些重要元素的地质来源。
4.2 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与作用学习生物体中元素的分布与作用,理解生物体对元素的摄取与利用。
掌握一些对人体健康重要的微量元素。
第五章:元素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5.1 氧化物学习氧化物的概念,理解氧化物的分类与命名。
掌握一些常见的氧化物及其性质。
5.2 酸碱盐学习酸碱盐的概念,理解酸碱盐的分类与命名。
掌握一些常见的酸碱盐及其性质。
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第六章:金属元素6.1 碱金属学习碱金属的特性,理解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掌握碱金属(如锂、钠、钾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6.2 碱土金属介绍碱土金属的特点,理解它们在周期表中的排列。
学习碱土金属(如镁、钙、锶等)的典型化合物及其性质。
第七章:非金属元素(上)7.1 卤族元素学习卤族元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的原子结构。
掌握卤素(如氟、氯、溴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
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2)掌握元素的定义,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掌握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结构;(3)利用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的性质与位置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1)宏观组成:元素、化合物;(2)微观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2. 元素的概念(1)元素的定义;(2)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3.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序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核素、同位素(1)核素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5. 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2)主族元素、副族元素的位置及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组成及基本粒子;(2)元素的概念及符号表示;(3)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4)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法;(5)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2)核素、同位素的表示方法;(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 使用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原子结构;3. 利用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的性质与位置关系;4. 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2. 讲解基本粒子: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关系;3. 讲解元素的概念:阐述元素的定义及符号表示;4. 讲解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介绍计算方法及应用;5. 讲解核素、同位素:阐述概念及表示方法;6. 讲解元素周期表:分析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7. 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巩固所学内容;8.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物质的组成元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物质的组成元素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
2. 使学生掌握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以及元素的基本性质。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
3. 案例分析(10分钟)以水为例,分析其组成元素氢和氧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元素性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4. 课堂互动(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不同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在物质组成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互动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3.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物质组成元素知识的系统掌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元素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 运用元素周期表,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 举例说明不同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六、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b. 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c.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的族和周期。
九年级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
目标: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识别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什么是化学元素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3.不同元素的特征和性质4.组成物质的化学反应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所接触到的大部分物质是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的?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二、学习(30分钟)1.介绍化学元素的定义和性质。
2.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3.分享一些常见元素的特征和性质,例如氧气、水、铁等。
4.让学生观察和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元素的性质和反应性。
三、巩固(2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的方式,列出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
2.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物质的元素组成。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报告和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拓展(20分钟)1.利用互动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元素的特征和性质。
2.分组研究:让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物质,深入研究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并尝试在实验室中制备该物质。
3.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体会。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课程内容,概括本节课学到的关键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元素周期表有什么作用?了解元素的特征和性质有什么实际应用?教学辅助材料:1.元素周期表图册和互动课件2.实验材料和器具:例如试管、燃烧器等3.实验记录本和研究报告模板教学评估:1.学生完成元素组成物质报告和实验记录的质量和准确性。
2.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学生回答问题和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和元素周期表,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实验和小组研究,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化学元素的特性和反应性。
然而,教案中未覆盖所有元素和物质的组成,需要根据班级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关于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化学教案
关于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元素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原子、离子、元素等。
2. 化学元素的性质: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排布等。
3. 化学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
4. 化学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
5. 生活中的化学元素:常见元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及其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 教学难点:化学元素的电子排布、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等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元素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由哪些基本单元组成。
2. 讲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原子、离子、元素等。
3. 讲解化学元素的性质: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排布等。
4. 讲解化学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
5. 讲解化学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化学元素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8.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课堂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化学元素基本概念、性质、分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物质组成的化学元素教案
物质组成的化学元素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式能反映物质的组成(2)领悟化合价和原子团的概念
(3)熟悉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主要化合价 (4)学会书写简单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的能力
情景导入:曾由个人不懂外文出国,有天他想喝水,英文不知道怎么说,可他在纸上写
下了。
服务员一看就知道是水了,同学们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呢?--H2O
这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式。
探究化学式的意义(复习)
【观察】观察黑板上的一些化学式
H2O2 N2Fe Cu He H2O CO2 CaCO3 H2CO3H2SO4【提问】:为什么单质的化学式书写不一样?
【交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单质的化学式可以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观察水的化学式说说2的含义 Fe呢?(完成练习2)探究化合价
【比较引出原子团】CaCO3 H2CO3 引出原子团
【比较引出定义】H2O CO2 CaCO3 说说他们的原子个数比引出化合价定义
【观察】书80页化合价表得出哪些规律(完成学案3)
【过度】那么利用化合价如何来书写化学式呢?
【探究化合价书写规律】由写出来的化学式发现:正前负后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练习写化学式】讲授方法:最小公倍数法交叉法。
1.给出元素化合价书写
2.简单化学式书写
3.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
物质的组成元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物质的组成元素教案2. 学科领域:化学3. 教学年级:八年级4. 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素,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组成元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难点: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物质的组成元素。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内容。
3.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组成元素。
3. 课堂讲解: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周期性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盐等,了解它们的主要组成元素。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如何通过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物质的组成元素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物质组成元素的理解程度。
b. 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掌握情况。
c. 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d.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组成元素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2. 邀请化学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元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
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第一章:物质的组成1.1 物质与元素的定义物质:构成宇宙的基本实体,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元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1.2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包括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元素类型等。
学习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位置。
第二章:原子结构2.1 原子核与电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
电子: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2 原子轨道与能级介绍原子轨道的概念,包括s、p、d、f轨道。
学习原子的能级分布和电子填充规则。
第三章:化学键3.1 离子键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形成离子键的典型元素,如金属和非金属。
3.2 共价键共价键:共享电子对之间的弱力。
不同类型的共价键,包括单键、双键和三键。
第四章:分子结构4.1 分子几何形状学习分子几何形状的预测方法,包括VSEPR模型。
掌握不同分子形状的例子和性质。
4.2 分子极性分子极性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学习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性质和区别。
第五章:化合物的分类5.1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学习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5.2 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学习常见共价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第六章:元素周期律6.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
学习元素周期律中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6.2 周期表的分组和族学习周期表的分组和族的定义及分类。
掌握周期表中主要族的特点和代表性元素。
第七章:化学反应7.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原子、离子或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学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7.2 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平衡:正反反应速率相等时的状态。
学习平衡常数和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第八章:溶液与浓度8.1 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学习溶液的类型和特点。
8.2 溶液的浓度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比例。
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
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篇一」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三、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表示1. 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a. 国际上,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当几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
如:H,He; C ,Clb. 元素符号的书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果有的话)。
如:c.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1、该表共有种元素?2、元素的原子序号与该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数相同。
3、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位置4、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位置2. 元素是如何分类的a. 金属元素:“钅”字旁b. 非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元素(“石”字旁)液态非金属元素(“氵”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气”字头)四、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①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 当元素符号前有系数时,此时的符号不再具有宏观意义,只代表该元素的原子个数2H 表示2个氢原子【随堂练习】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铁 B.铝 C.硅 D.氧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河水属于A.化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混合物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相对原子量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核电荷数4.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A.糖水B.液态氧C.稀硫酸D.生石灰5.运用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
这里的“钙”是A. 分子B. 原子C. 元素D. 单质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A.氧元素 B.碳元素 C.氮元素 D.硅元素7.下列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中,能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A B C D8.下列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A.2O B. 2O2 C. O2 D. O2-9.下列各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空气 B.双氧水 C.水 D.二氧化碳10.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本质不同,它是()A.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氯酸钾制氧气 D.高锰酸钾制氧气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对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硬水经过过滤可以转化为软水C.水是由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污染12. 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C.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D.它们依次表示原子、离子、离子13.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C.物质不可能由离子构成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14. 选用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填写下列空白(用序号)(1)煤气燃烧;(2)水沸腾变成水蒸气;(3)酒精易挥发;(4)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
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第一章:绪论1.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2 化学元素的概念与分类1.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2.2 电子在原子结构中的排布2.3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应用第三章:化学键与化合物的类型3.1 化学键的类型与性质3.2 离子化合物3.3 共价化合物3.4 金属化合物第四章: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4.1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4.2 卤素与氢卤酸4.3 氧族元素与硫化物4.4 氮族元素与氨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5.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5.2 烃类化合物5.3 醇类化合物5.4 醚类化合物第六章:碳族元素与碳酸盐6.1 碳族元素的基本性质6.2 碳酸盐的制备与性质6.3 碳化物与碳氢化合物6.4 碳纳米材料的应用第七章:卤族元素与氯化物7.1 卤族元素的基本性质7.2 氯化物的制备与性质7.3 卤素单质的化学反应7.4 卤素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第八章:稀有气体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8.1 稀有气体的基本性质8.2 稀有气体的应用8.3 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8.4 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九章:过渡元素与合金9.1 过渡元素的基本性质9.2 合金的定义与分类9.3 合金的制备与性能9.4 过渡元素与合金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第十章: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10.1 生物体内主要化学元素概述10.2 氧、碳、氢在生物体中的作用10.3 氮、磷、硫在生物体中的作用10.4 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作用与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解析: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原子,原子的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分子,分子组成物质。
此环节需要重点掌握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的类型。
重点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解析:原子结构的理解是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关键。
元素周期律反映了元素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影响元素的性质。
关于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化学教案
关于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化学教案第一章: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1.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2 元素的概念与分类1.3 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1.4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2.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2.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2.4 过渡元素与稀土元素第三章:元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3.1 元素的物理性质3.2 元素的化学性质3.3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4 元素的应用与人类社会第四章:元素的主要化合物4.1 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4.2 氧化物、酸、碱、盐的基本概念4.3 元素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4.4 化合物的应用与人类社会第五章:元素化合物与物质组成5.1 化合物与混合物的概念与区别5.2 常见物质的组成与分析方法5.3 元素化合物在物质组成中的应用5.4 物质组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第六章:化学元素与生物体健康6.1 生物体中的主要化学元素6.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6.3 微量元素的作用与摄入途径6.4 化学元素缺乏与过量对健康的影响第七章:化学元素与环境科学7.1 环境中的化学元素分布7.2 化学元素与环境污染7.3 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影响与治理7.4 可持续发展与化学元素的合理利用第八章:化学元素与材料科学8.1 化学元素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8.2 金属元素与合金材料8.3 非金属元素与无机非金属材料8.4 有机高分子材料与化学元素第九章:化学元素与能源9.1 化学元素在能源领域的应用9.2 化石能源与化学元素9.3 清洁能源与化学元素9.4 化学元素在能源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第十章:化学元素与化学反应10.1 化学反应中的元素作用10.2 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10.3 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0.4 化学元素与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原子,而元素是由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的。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2
一、教案主题: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2. 使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3. 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1-3页: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1. 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如氢、氧、碳、氮等;2. 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展示这些元素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3. 强调这些元素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第4-6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横行(周期)、纵列(族)和原子序数;3.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查找元素周期表上的信息。
第7-9页: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讲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元素分类、化学键的形成等;2. 介绍元素周期表在实际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催化剂的选择、材料的制备等;3. 举例说明元素周期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10页: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2. 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化学知识。
六、教案主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原理;2. 使学生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预测元素的性质;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原理;2.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3. 元素周期表的扩展知识。
九、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原理和应用;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元素符号的由来
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4、知道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认识科学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分类的方法有助于认识、研究物质
2、知道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有
助于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难点: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