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1)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精选10篇】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篇1教学内容:P10P1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教学方法:探索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

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

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1~3题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交流算法。

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板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篇2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探究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判断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教具、学具准备:卡片、投影片若干板书设计:1/4=1÷4=0.259/25=9÷25=0.3617/40=17÷40=0.4255/6=5÷6≈0.8333/14=3÷14≈0.21416/33=16÷33≈0.485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导入)1、把下面几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看谁做得又对又快?3/10、39/100、1又51/10002、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小数3、请同学们和老师比赛,判断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4、揭示课题:为什么老师判断的这么快,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规律二、合作探究(新授)1、尝试练习提出问题出示例3 把1/4 17/40 5/6 3/14 16/33化成有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根据计算结果,板书根据结果,可以把这些分数分成几类?根据分类,你想到了什么问题?本节课核心问题2、自愿分组共同探究请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自愿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讨论3、汇报交流形成成果各小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小结: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子无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并由学生分类。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论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领域。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问题涉及教育理论、学校与教学实践,深刻影响到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要想更好地指导小学数学的教学,就必须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论。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构建1、以培养学生发展潜能为核心,重视建构和发现知识的融合小学数学课程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潜能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数学建构知识与发现知识的能力等,即以建构与发现知识的融合为重点。

2、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为主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应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实践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多维、立体化发展,突出小学数学课程特色小学数学课程设计要多维、立体化发展,以通、深、应三个方面紧密结合,突出小学数学课程的特色,注重对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技能与方法,以及发展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查找知识、发问与解决问题,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2、坚持实践教学,突出思考与应用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突出思考与应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学习共同分享成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络。

3、重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发展,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建立小组学习机制,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互助及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三、学数学教学的特点1、认知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认知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力求在实践中实现对概念、定理、公式等的掌握,在认知中实现对问题的解决。

2、重视参与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参与,给学生充分发挥空间,以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习、参与小组共同讨论,学会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PPT课件教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PPT课件教案

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
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
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
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
着重要作用。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 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 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 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 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 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 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 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 心。
❖ 建模思想:简化的思想,量化的思想,函数 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 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模 型的方法来求得问题解 决的数学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步骤如下:
观察实际情境 发现提出问题
修改
抽象成数学模型
得到数学结果
检验
不合乎实际
合乎实际 可用结果
40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节具有传统意义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与分数内涵或外延相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之后对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而大小不变规律的发现与总结是学生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相关知识的基础在分数知识结构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相关内容
❖ 一个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三个学段: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 (7~9年级)。
❖ 四个部分(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1. 数字比较游戏目标通过数字比较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

案例描述在课堂上,教师准备了一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数字。

教师将卡片洗混后,随机抽取两张卡片,并将它们展示给学生。

学生需要观察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并判断哪个数字更大。

学生通过举手或口头回答的方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选择。

教师鼓励学生解释他们的选择,并给予肯定的反馈。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 学生能够运用数字大小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数字比较游戏的目标,并让学生明确要掌握的概念。

2. 教师展示两张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数字大小并表达自己的选择。

3.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他们的选择,并与学生讨论正确答案。

4. 教师反复进行数字比较游戏,直到学生能够准确地比较数字大小。

2. 数字拼图游戏目标通过数字拼图游戏,帮助学生提高数字识别和空间思维能力。

案例描述教师准备了一套数字拼图,每个数字被分割成若干部分。

教师将数字拼图的各个部分混合在一起,要求学生根据数字的形状和颜色将拼图还原。

学生需要观察每个数字拼图的特征,并通过空间思维进行拼图还原。

教师可以设定不同难度的拼图,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识别数字的形状和颜色。

- 学生能够运用空间思维进行数字拼图还原。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数字拼图游戏的目标,并让学生明确要发展的能力。

2. 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数字拼图,并让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还原。

3.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数字拼图还原,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4. 教师逐渐增加拼图的难度,让学生挑战更复杂的数字拼图。

3. 数字排序游戏目标通过数字排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顺序关系。

案例描述教师准备一组无序的数字卡片,并将它们展示给学生。

学生需要观察每个数字,并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学生可以使用手中的数字卡片自行移动数字的位置,直到达到正确的排序结果。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陈雪梅课后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陈雪梅课后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陈雪梅课后答案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见课件)2、试述《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答: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其中总目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总目标分4个方面一一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作具体阐述。

只是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互相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此4个方面的目标在三个学段中分别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

3、评析《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答:对总体目标的认识:一、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对各课程目标领域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数学问题的,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

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1)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1)

《三角形内角和》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撕、拼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教学过程1.确定策略师:我们可以通过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

因为180度的角是平角,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如果是平角,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

2.操作演示(1)先画一个平角,注意要画出平角的顶点。

(2)然后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每个角的顶点与平角的顶点重合,相邻的边也要紧紧挨住。

(3)最后观察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恰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3.小结师:所以我们可以说,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四、设计思路本节微课是对“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进行展开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基础。

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一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所以然”。

我的设计意图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它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微课以操作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们,更加直观的展示了平角的特点,结合平角的特征,让学生对猜想进行了验证。

“在此我提出拼角的方法,拿出准备三角形进行操作,从中获益,发展动手动脑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分析从而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学生也学会了转化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微课程设计方案微课主题:初步认识钟表。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1)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1)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摘要】新课程改革,是顺应教育形式的不断变化,切合教育规律的教育革新。

它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其根本指向是注重人的发展、个性的张扬。

同时培养有独立意志,有创造才能,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建设者。

因此,新课改从实施起就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维”学习方式。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从以往孤立封闭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建立起新型的教学体系。

本文仅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生活化;合作交流;探究性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要提高课堂效益,就必须彻底改变课堂上教师激情机械地讲解,课下学生被动乏味的模仿的传统教学形态,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

下面就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人手,引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或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熏培养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前,教师应事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哪些地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通过课前的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同时,还应努力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习并理解数学。

重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

又如:简便运算120-97。

可让学生结合平时逛超市购物付款的经验来帮助理解:妈妈拿了一张百元大钞和20元零钱,买一件97元的衬衫,她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妈妈还有多少钱?这样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

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阶段,它为学生打下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计算能力以及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并探讨一些适合小学生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1. 系统性: 小学数学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学习。

从初级到高级,小学数学课程逐步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并深化他们的数学思维方式。

2. 渗透性: 小学数学课程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3. 基础性: 小学数学课程奠定了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为高级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启发性: 小学数学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 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游戏、实验、数学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形成小组,互相合作探讨数学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项目化学习法: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项目化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认知导向教学法: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辅助教师进行数学教学。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重难点知识总结(学霸笔记)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重难点知识总结(学霸笔记)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内容一、课程的基本理念1.数学教育: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相统一(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数学教育)2.课程内容: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教学活动: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二、课程总目标关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1)重视问题解决是各国课程标准一个显著特点。

(2)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内容,从学生的现实中发展数学,增强实践环节是各国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

(3)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的交流信息的手段,因此,强数学交流是各国课程发展的新趋势。

(4)强调数学对发展人的一般能力的价值,淡化纯数学意义上的能力结构重在可持续发展。

(5)大多数国家倾向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实验、猜测、模型化、合推理、系统分析等。

(6)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

三、核心概念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1.数感: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引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画出图形。

4.几何直观主要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5.数据分析的观念: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6.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7.推理能力: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和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8.模型思想: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教学解析

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教学解析

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教学解析第一节:自然数及其运算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第一个章节主要介绍了自然数及其运算。

自然数是我们常见的数,从1开始,一直往上数的数列。

在这一节,我们将了解自然数的定义、自然数的运算以及如何进行自然数的排序。

1. 自然数的定义自然数是指从1开始,一直往上数的数列,记作N={1, 2, 3, 4, ...}。

自然数没有小数、分数或负数。

2. 自然数的运算在小学一年级,我们学习了自然数的两种基本运算:加法和减法。

加法: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自然数相加,得到一个和。

比如:1 + 2 = 3,3 + 4 = 7。

加法运算时,我们可以改变加数的顺序,结果不变。

减法:减法是指从一个自然数中减去另一个自然数,得到一个差。

比如:5 - 2 = 3,8 - 4 = 4。

减法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被减数要大于等于减数,否则减法得不到有效的结果。

3. 自然数的排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自然数进行排序。

在排序时,我们需要比较数的大小,然后按顺序排列。

例如,给定一个集合S={5, 2, 7, 10, 3},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步骤如下:1) 从集合S中选择最小的数,即2;2) 将2从集合S中移除,并将其放置到一个新的集合T中;3) 重复步骤1)和2),直到集合S为空;4) 最终,我们得到一个新的集合T={2, 3, 5, 7, 10},这就是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序后的结果。

第二节:数的应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第一章中,还介绍了数的应用。

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数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1. 数的计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数来进行计数。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数来计算一天中的小时数、一周中的天数,或者计算某种物品的数量等等。

2. 数的排列应用排列是指将一组数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摆放。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需要用到排列来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排列来确定某个物品的摆放位置,或者确定某个队伍的顺序等等。

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辅导一(小学数学课程)

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辅导一(小学数学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辅导一主要知识点:课程、小学数学课程。

确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

确定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原则、编排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原则、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与教材的演变。

教学重点: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概述(1)课程课程一般是指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学科目及其目标、内容、和进程的总和。

(2)广泛意义上理解的课程广泛的课程泛指所有学科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

(3)小学课程目标1.使学生获得数与形的最基础知识;2.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1)计算能力;(2)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初步的空间观念;(4)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4)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作用和地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回答了为什么要开设数学这门学科、数学学科对小学生有哪些特殊的教育作用和共同的教育作用、通过数学学科的教学应当使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它直接影响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二)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1.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

另一方面,课程目标的确定也应当体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要使学生通过学校课程的学习更好的理解社会,认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

2.儿童发展因素的影响考虑儿童的发展因素,不只是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儿童的发展,包括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学生交流能力、数学情感和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3.数学科学发展的影响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

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三)数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及其发展简介认识数学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过程有助于确定和理解为什么进行数学教育,认识数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
(指向:学习者数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ICMI时代
苏联 美国 日本 以F.克莱茵思想为指导 基谢辽夫的教材 内容较简单、实用性强 日常计算、精确的思考能力 数理思想开发
(二)二战后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 (三)近年来国际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 计算机进入数学教育 重视个性化与差别化 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二、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革
(一)学者的划分
实用知识 学科知识 文化素养
(二)共同的特点

更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要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历史发展 1.优点
十分强调实用性目的 部分强调学科目的 强调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材编写的队伍
(一)高校知名的数学和数学教育专家 (二)教研部分的优秀研究员 (三)小学数学教学一线的优秀特级教师
三、教材内容呈现
(一)教材结构
1.以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等核心内容为教材主线 2.其余内容纵横交织
(二)呈现方式
充分利用图片、游戏、表格及生动的文字表述, 直观形象地呈现学习材料,呈现出图文并茂、 直观生动的特点
第三节 小学数学教育目的
一、数学素养的概念 狭义:数学的读写能力 广义:更广泛的数学积累 科克罗夫特 1.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运算数学技能的能力, 能满足个人每天生活中的数学需求; 2.能正确理解含有数学术语的信息。
二、数学素养的内涵
逻辑思维(实质) 逻辑思维是儿童数学学习中的本质要求,也 是儿童综合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逻辑思维是判断儿童对数的理解力的重要标 准; 皮亚杰提出的一些重要的逻辑规则 最著名的是守恒原则 最基本的是传递性 数的运算层次(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
2.儿童数学认知是一个主体性的数学活动过程
做数学
3.儿童数学认知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化特征
思考过程
4.儿童的数学认知是一个“再发现”与“再创造”的 过程
二、儿童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发展顺序:整数——小数——分数 (二)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 1.7~8岁:自然数概念——抽象数概念 2.上小学后:十进位数概念(数概念向大的方向扩展到无穷大) 3.四至五年级:整数——分数(数概念向小的方向缩小到无穷小)
第四章 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
第一节 小学数学学习的概述 一、学习的分类 (一)布卢姆的学习分类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二)我国学者的学习分类 知识、动作技能、心智的学习、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 的学习 (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四)奥苏贝尔的分类
1.学习的方式:
四、儿童掌握运算法则的特点
(一)运算法则的概念 是用文字表述的运算规定,是根据算理对运算 过程实施细则作出的具体规定,反映的是一 种规范化的操作程序。 (二)运算法则的内容 1.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2.运算中的思维法则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现实的、有趣的、富 有挑战性 小学数学学习技能: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积极思考、操作实验
学校数学与数学科学——现实数学观
目的 形式 顺序 认识的起点 知识体系 活动 对象特征
三、小学数学的特征
生活性 现实性 体验性
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现实 生活,再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学生应该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学习数学,即通 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建构数学结论,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要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小学数学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学科,而是小学 生生活的一个有机部分
二、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
(一)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的特征

课程开发——学术中心 课程组织——学科取向 课程结构——螺旋式 课堂教学——记忆为主 课程评价——纸笔考试为主
(二)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21世纪现代小学数学课程的新观念是:“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殷娅梅
第二节
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认识
一、对传统小学数学学科的反思 课程名称:算术 基本内容:计算技能 学习目的:标准答案 弊端: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节
二、正确认识小学数学学科
成人数学与儿童数学——儿童数学观 成人数学 内涵:形式化数学;从公理开始,经严格 的逻辑演绎而形成;为理解数学世界而学 习 学习层次:逻辑演绎 数学活动的过程:抽象的符号操作 构建数学知识的方式:理论——理论
(五)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分类
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3.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
儿童数学认知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儿童数学认知学习的基本特点 1.儿童数学认知的起点是他们生活常识(儿童数学学习
是他们生活常识的系统化) 学校数学学习是儿童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 升华;与其说是学习数学,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
三、儿童几何概念发展的特点(经历四
个发展水平)
(一)具体水平阶段
5岁多达到,一年级成熟 先感知某具体平面图形,然后在数秒内将该图形 从若干图形中辩认出来
(二)同一性水平阶段
5岁多达到,四年级成熟 在不同视角下,能将先前看过的图形仍认作同一 图形
(三)分类水平阶段
6岁多,初中一年级成熟 能将某一几何概念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例证视为 同一类事物
数学应用能力的成分 在实践、操作以及使用具体材料的过程中,获 取知识、技能,增进理解; 运用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 处理由课程其他领域或其他学科提出的问题; 对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索研究

数学应用的作用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进一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获得数学能力的一般发展
2.不足
相对忽视了“经历、交流、体验、表达”等过程性 能力和“数学感、符号感、度量感”等数学意识 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的“欣赏数学美及力量”和“数 学史及数学价值”等方面的培养
(二)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概括阐述——具体阐述——四方面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2.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
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3.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上位、下位、并列结合
4.学习认知结构变化:
同化、顺应
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 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 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 倾向性
(四)形式水平阶段
11岁多达到形式水平的“辨认”和“描述”阶段 能准确分辨出某一几何概念的本质特征,能用相 应的标志、概念、内涵的语言对这些本质特征 进行描述 高一能达到形式水平的“评价”和“下定义”阶 段
影响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感性材料与感性经验
2.学段目标 学段——目标领域——内容领域
第三章
第一节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
一、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及构成特征 (一)传统的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 内容结构
(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 的特征 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 (三)现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特征 1.整合性 2.多维度
(三)教材的组织与呈现的发展趋势 1.选择——“切近儿童生活” 2.呈现——“强化过程体验” 3.组织——“注重探究发现”
第二节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发展
一、国际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变革 二、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变革
第三节
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编写与实验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一)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充分汲取了 国内外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以 及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数学与街头数学——生活数学观 街头数学的概念:大众生活中的数学 二者区别:解决问题的方式
街头数学——用自己的口头语言,甚至直觉 的方式 学校数学——书面和符号的方法
二者联系:小学学校数学是“儿童自己的 数学”,是学生在生活与活动中产生的数 学,是学生街头数学的继续和延伸
西方 多种选择 考试温和 学生建构 强调理解 基础松散 非形式化 适当练习 个性发展 轻松学习
东方 统一要求 考试严格 教师中心 熟能生巧 基础扎实 形式演绎 反复练习 进度一致 负担过重
优势
知识 技能 解题能力 勤奋与刻苦
问题
实践能力 创造性 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 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二节
小学数学课程及其发展
学会常规的方法 常规方法的概念 由前人发明并世代相传下来折约定俗成的东西。 常规方法的作用 提供了描述概念和进行计算的方法,通过这些 方法,人们能够思考和讨论那些概念。 常规方法的特点 文化性、逻辑性
数学应用 含义 数学应用于儿童的生活情境。 重要性 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并有意识且适当地运用 数理思维
四、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题材丰富多样 (二)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1.螺旋上升安排小学数学活动 2.呈现多样化(例题的旁注、提示、讨论等) 3.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体验数学知识的 “再创造” 4.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关注各领域数学内容之间的 联系与综合 5.注重数学文化的介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